一、局部封闭配合小针刀剥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论文文献综述)
侯晓宙[1](2021)在《清宫正骨拔戳揉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清宫正骨拔戳揉捻手法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时对于改善患者肘关节疼痛及功能的有效性。方法:1.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电力医院、丰盛医院就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时间为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2.试验组予以拔戳揉捻手法及嘱患者肘关节练功法,对照组予肘关节制动及外用扶他林治疗。3.在患者接受治疗前以及第2、4、6次治疗后,分别测量患者的VAS评分、HSS2肘关节功能评价量表及压痛测量仪引发压痛的压痛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比治疗前降低,患者的HSS2量表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压痛测量仪测量引发压痛的力值较治疗前显着上升。两组患者在第2次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试验组HSS2量表评分较对照组略低,而压痛的测量,试验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4、6次治疗后测量中发现,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引发压痛测量值均上升,在之后的第4、6次测量中,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HSS2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之后的第4、6次测量中,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清宫正骨拔戳揉捻法及肘部练功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能显着减轻肘部疼痛及利于肘部功能的改善。2.清宫正骨拔戳揉捻法配合肘部练功法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上较外用扶他林起效快,疼痛及肘部活动改善更明显。3.清宫正骨拔戳揉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治疗效果卓着,且所需场地不受限制,医者易学易上手,值得推广。
郭海鹏[2](2021)在《雷火灸配合循经弹拔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雷火灸配合循经弹拨法与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证实雷火灸配合循经弹拨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及优势,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针灸科、推拿科、骨科的门诊及住院部),根据研究课题选定相应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将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治疗组采用雷火灸配合循经弹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无痛握力测试(PFG)以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PES)的变化差异,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结束后,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为83.3%;VA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后的VAS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PFG(无痛握力实验)评分:经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治疗后的PFG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PFG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MPES(肘关节功能)评分:经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治疗后的MPES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MPES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以上分析结果说明两组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均有效果,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活动等,但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雷火灸配合循经弹拨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2)雷火灸配合循经弹拨法可明显缓解肘部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活动。
杨泓鑫[3](2021)在《温针齐刺结合推拿治疗风寒阻络型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温针齐刺结合推拿治疗风寒阻络型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 of Humerus)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进行客观且全面的疗效评定及量化评估,为临床治疗风寒阻络型肱骨外上髁炎提供一个接受度高、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治疗方式。方法:本课题在我院康复科、骨科门诊和病房选取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予温针齐刺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予单纯推拿治疗,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首次治疗时要收集研究对象的姓名、年龄、患肢比例、病程等基本信息,并如实填写CRF表。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无痛握力(Pain-Free Grip Strength)、握力指数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1.VAS评分比较:两组在治疗后VAS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疼痛的症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在治疗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但在稳定性方面,治疗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指数、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表现方面,治疗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无痛握力(PFG)比较:两组在治疗后PFG值均比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能增加患者的无痛握力,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握力指数比较:两组在治疗后握力指数均比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能增加患者的最大握力,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为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齐刺结合推拿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推拿组。结论:1.两种治疗方式均能缓解风寒阻络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疼痛、提高握力、改善肘关节的功能,且温针齐刺结合推拿组优于单纯推拿组,但在稳定性方面两组无显着性差异。2.温针齐刺和推拿两者各有特点,联合使用治疗风寒阻络型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更全面,是一种接受度高、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邵义燕[4](2021)在《刃针和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2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刃针与常规针刺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上的疗效,以探索刃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理论机制与临床价值,为临床上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刃针组、针刺组各31例。刃针治疗组每周治疗2次,一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常规针刺组每周治疗5次,一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四周随访时的握力指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并使用SPSS20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握力指数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握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与四周后随访在组内与治疗前相比较,握力指数较前提高(P<0.05);在治疗结束后刃针组握力指数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两组握力指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周后随访刃针组握力指数明显高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与四周后随访在组内与治疗前相比较,VAS评分较前降低(P<0.05);在治疗结束后刃针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普通针刺组,两组VAS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周后随访刃针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MEPS评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ME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及四周随访时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在治疗后刃针组与普通针刺组相比MEP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四周后随访刃针组MEPS评分高于普通针刺组(P<0.05)。(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刃针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7%;常规针刺组治愈14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10%。经秩和检验,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刃针与针刺均能缓解肱骨外上髁炎引起的疼痛,且对肘关节功能活动的恢复、提高握力有确切疗效。2、刃针组在提高握力方面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针刺组。3、刃针组在缓解肱骨外上髁炎引起的疼痛方面优于针刺组,且及时止痛效果更佳,从远期疗效来看,刃针组同样优于针刺组。4、刃针组与针刺组在改善肘关节功能活动方面近期疗效差别不大,远期疗效刃针组优于普通针刺组。
刘玉剑[5](2021)在《局部封闭结合展筋丹揉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照方法观察局部封闭结合展筋丹揉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并对比观察患者中远期的肘关节功能活动改善情况及肱骨外上髁炎的复发情况,从而丰富临床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方法。方法:本课题侧重于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江西省中医院骨伤门诊接收治疗的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封闭+揉药组(局部封闭结合展筋丹揉药治疗)、封闭组(局部封闭治疗)和揉药组(展筋丹揉药治疗),各20例,三组均以2周为1疗程,每组均治疗1疗程。分别记录三组患者的性别、病位、年龄、病程,及治疗前、治疗第1次后、治疗第2天后、治疗2周后、随访时(疗程结束1个月后)、随访时(疗程结束3个月后)的VAS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和MEPS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数据,并记录治疗后有无不良反应。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三组数据分析的比较,以评价局部封闭结合展筋丹揉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结果:(1)三组患者的性别、病位、年龄、病程及治疗前VAS疼痛评分、ME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统计资料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及随访时的三组各组内VAS评分方面及MEPS评分方面均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说明三种治疗方式均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疼痛及肘关节功能;(3)在治疗期间组内比较及在治疗2周后至疗程结束1个月后的期间组内比较,经统计得出,治疗期间三组患者的疼痛在逐步缓解,且在疗程结束后的1个月内三组VAS疼痛评分及MEPS评分无明显升高;(4)随访时的1个月至3个月内经各组内及各组间比较得出在缓解疼痛、肘关节功能症状加重及复发的作用封闭+揉药组均优于封闭组和揉药组;(5)三组经前两次治疗对比得出封闭组和封闭+揉药组在短期内缓解疼痛及改善肘关节功能方面疗效均优于揉药组,且展筋丹揉药治疗在封闭治疗的基础上具有加速缓解疼痛及改善肘关节功能的效果,且在疗程结束后封闭组疗效与揉药组疗效无差异;(6)三组在治疗期间各组间对比得出封闭+揉药组在缓解疼痛及改善肘关节功能方面疗效均优于封闭组和揉药组;(7)在治疗2周后封闭+揉药组临床疗效优于揉药组且封闭组与封闭+揉药组疗效相当,疗程结束3个月后封闭+揉药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封闭组、揉药组且封闭组与揉药组疗效相当;(8)封闭组23.53%的复发率显着高于封闭+揉药组5.26%的复发率。结论:1.局部封闭治疗、展筋丹揉药治疗、局部封闭结合展筋丹揉药治疗均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疼痛及肘关节功能。2.局部封闭结合展筋丹揉药治疗疗效优于局部封闭治疗和展筋丹揉药治疗,且在疗程结束后能更好的缓解症状的加重及复发。3.在短期内,局部封闭结合展筋丹揉药治疗和局部封闭治疗疗效优于展筋丹揉药治疗,但在疗程结束后,局部封闭治疗与展筋丹揉药治疗疗效相当。4.展筋丹揉药治疗在局部封闭治疗的基础上具有加速缓解疼痛及改善肘关节功能的作用。
石方园[6](2021)在《基于CiteSpace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知识图谱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该领域文献发文情况、主要研究机构、热点学者及热点关键词等,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为临床与科研人员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文献数据来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VIP)期刊数据库以及万方(Wan Fang Data)期刊数据库,采用CiteSpace软件和VOSviewer软件对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领域文献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和突现分析。1.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领域期刊文献数据的发文年份、基金资助及发文期刊进行分析;对博硕论文数据的发文年份、基金资助及学位授予单位进行分析。2.应用共现分析,对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领域文献数据中的作者、机构与关键词进行分析,找出该领域研究的活跃学者和活跃机构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3.应用聚类分析,对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领域文献数据中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该领域中不同的研究主题,并根据其时间线视图,预测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4.应用突现分析,对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领域文献数据中的研究机构进行突现分析,预测该领域的热点科研机构。结果:1.本研究领域文献发表数量经过低谷期后急剧增长,2015年达到峰值58篇,近年来略有回落;纳入研究期刊文献受到的基金资助比较少,占比1.2%,其中资助最多的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硕论文中未发现基金资助情况;纳入研究的期刊文献中发文最多的是《针灸临床杂志》,达44篇;发文前十名中,仅有核心期刊《针灸临床杂志》、《中国针灸》、《河北中医》;广州中医大学授予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领域博硕士学位最多,达14个。2.本研究领域发文量最主要的科研机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主要研究机构不受地域限制,存在跨地域跨机构合作关系。3.本研究领域形成的研究团队少,且团队发文量低、影响力小,仅形成三支较具影响力的团队。4.期刊文献与博硕士论文数据的关键词共现显示,这些关键词涉及了研究方法,例如临床疗效观察,系统评价,综述等;治疗疾病的中医措施,例如针刀、温针灸、火针和电针等;治疗疾病的西医治疗措施,例如玻璃酸钠注射,臭氧冲洗等;针刺选穴,例如阿是穴、曲池穴;针刺方法,例如围刺、齐刺;量化指标,例如VAS、mayo肘功能评分。结论:1.文献发表数量在逐年上升后略有回落,意味着该领域研究逐渐进入稳定发展阶段。2.本研究领域没有得到足够的基金支持,说明该领域科研人员申请成功的项目不多。3.期刊文献发文量较高的科研机构有广州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以及南京中医药大学,说明以上机构对该领域有较多关注,且取得了很好的学术成果。在发表硕博论文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发文量处于领先地位且远高于其他高校,处于活跃水平。团队合作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是该领域合作最广泛的机构。4.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杨楣良团队、辽宁中医药大学董宝强团队、南方医科大学王升旭团队,以上团队将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活跃在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研究领域。5.针刺方向上针刀、针灸、火针将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内热针、平衡针、滞动针可能将为近年来新兴的针刺方式;辅助针刺方向上封闭治疗是该领域研究热点;针刺选穴方面阿是穴、手三里穴可能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针刺方法方面上围刺、齐刺可能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科研方法上临床疗效观察、系统评价、数据挖掘可能成为研究热点。
张旭[7](2021)在《肌骨超声引导下刃针联合封闭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肌骨超声引导下封闭治疗和肌骨超声引导下刃针联合封闭治疗这两种方法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的对比,验证刃针治疗的有效性,为今后的网球肘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 法:筛选在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期间,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门诊以及急诊确诊的网球肘病例60例,入组病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小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例各30例。治疗组患者在肌骨超声引导下行刃针联合封闭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在肌骨超声的引导下只进行封闭治疗,嘱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第1、2、4周来我院门诊进行随访或者电话随访,进一步完善相关评估以观察患侧肘关节疼痛症状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结 果:在整个课题究过程中治疗组剔除1例患者,对照组脱落2例患者,其余57名患者顺利完成课题研究。经过统计学分析下的比较,在性别、年龄这两个基本资料方面,两个组别的患者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有可比性。VAS评分:在实验中的不同时间点,对两组间数据进行的比较,分析得出第1次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评分数据无差异,然而在治疗后1、2、4周,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之间的数据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效果较治疗组略差。Mayo评分:在分析后得出,各个时间点两组间比较,第1次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评分数据无差异,第1次治疗后开始,对照组Mayo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组。各个时间点比较,治疗组Mayo评分呈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 论:肌骨超声引导下刃针联合封闭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网球肘的疼痛症状,并且可以减少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预后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作用较肌骨超声引导下封闭治疗更有效,远期疗效更好。
宋思平[8](2020)在《小针刀和推拿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观察小针刀疗法、中医推拿手法分别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通过4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种疗法在该病后期疗效方面的差异,探索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方法:将72例(男性21例,女性5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小针刀疗法实验组(n=36,男性11例,女性25例)、推拿疗法对照组(n=36,男性10例,女性26例),针刀组每周治疗1次,1次1疗程,推拿组每天1次,5次1疗程,治疗5次后休息2天,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2周后进行简式Mc Gill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分别在治疗结束后8周及16周进行随访,观察后期复发率和有效率的差异。结果:1、疼痛评分:Mc Gill疼痛评分:两组受试对象在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组间均衡,具有可比性。两组受试者的Mc Gill疼痛评分分别作治疗前与1周后、2周后的比较,疼痛评分与治疗时间长短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功能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1周后,两组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改善肘关节功能功能效应相当。3、临床疗效:2个疗程结束后,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状态及关节功能综合分析,针刀组总有效率为94.29%,推拿组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16周,针刀组总有效率为88.57%,推拿组总有效率为67.65%,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针刀组的临床疗效优于推拿组。4、随访复发率:分别随访治疗结束后8周和16周两组的复发率情况,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复发率相当。结论:(1)两种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针刀优于推拿;(2)两种疗法在改善肘关节功能上的疗效相当;(3)在镇痛方面,针刀疗法优于推拿疗法;(4)针刀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郝舒[9](2020)在《合谷刺配合隔药饼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临床观察,比较合谷刺配合隔药饼灸法与常规针刺法对本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30例给予合谷刺配合隔药饼灸治疗,为治疗组;另外30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为对照组。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2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治疗结束后分别填写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量表(MPES),统计分值并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1.首次治疗后治疗组Mc Gil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c Gill评分首次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PES评分首次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结束后两组Mc Gill评分、MPE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组间比较,治疗组Mc Gill评分、MPE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疗法均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合谷刺配合隔药饼灸法疗效更佳,在缓解疼痛方面起效时间更快,即时止痛效果更明显。
许莹[10](2020)在《针刀“颈肘同治”顽固性网球肘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整体临床表现,并根据该病的发生发展针对性地设计了“颈肘同治”的改良针刀术式。然后观察比较基于“颈肘同治”理论的改良针刀术式与常规针刀术式的整体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旨在探讨“颈肘同治”顽固性网球肘的针刀改良术式是否存在临床增效问题,以期改良传统针刀术式以获更佳疗效。方法:首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7例符合标准的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然后对于对照组的松解采用针对肘关节局部的常规针刀术式;对于试验组的松解采用基于“颈肘同治”的改良针刀术,共计5个松解点,即在常规针刀术式的基础上加上松解第5和第6颈椎棘突2点。两组均仅治疗1次。最终2例脱落,共计45例完成治疗。接着分别于治疗前后、治疗后4周对两组疗效作综合评定,评价标准分别参考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微循环指数(MI)、握力指数和临床疗效。最后在记录下所有数据的同时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对两组的组内和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4周VAS评分均较治疗后即刻降低,且都是试验组更低;2.两组治疗前后MI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4周MI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试验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4周M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值增高;3.两组治疗后4周的握力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4.经秩和检验,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P<0.05)。结论:1.针刀可以有效治疗顽固性网球肘。在本此试验中,针刀的治疗效果具体表现为它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肘部微循环、提高握力和改善临床疗效,这为推广针刀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运用提供了参考。2.基于“颈肘同治”的改良针刀术式对本病患者的近远期效果更明显、临床疗效也更显着,故改良针刀术式治疗本病的整体疗效较常规术式更加有效。这说明颈部软组织损伤的确可以影响该病的发生发展,这也为本次试验中所运用的改良针刀术式在临床上的推广运用提供了参考。3.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脊柱联系四肢的参考。这为针刀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这也拓展了针刀的使用范围。
二、局部封闭配合小针刀剥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局部封闭配合小针刀剥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论文提纲范文)
(1)清宫正骨拔戳揉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肱骨外上髁炎相关文献综述 |
1.肱骨外上髁炎的简述 |
2.国内外对肱骨外上髁炎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
3.肱骨外上髁炎发病机制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
4.局部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进展 |
5.肱骨外上髁炎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
6.祖国医学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现状 |
7.拔戳揉捻手法概况 |
前言 |
临床试验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病例标准 |
1.5 剔除病例标准 |
2.分组及其方法 |
3.治疗方法 |
3.1 治疗组 |
3.2 对照组 |
3.3 治疗周期及随访 |
4.观察指标 |
4.1 主要指标 |
4.2 观测疗效指标量化评定标准 |
5.依从性指标 |
6.不良事件的记录和处理 |
7.统计方法及数据分析 |
结果分析 |
1.0病例基本信息分析 |
2.试验数据分析 |
3.结论 |
4.讨论 |
4.1 基于肱骨外上髁炎发病机制衍生的治疗手段 |
4.2 中医治疗手段 |
4.3 推拿手法在治疗筋伤骨痹病的优势 |
4.4 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优势 |
4.5 功能锻炼的在治疗中的作用 |
4.6 时效性观察 |
5.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雷火灸配合循经弹拔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 |
1.1 现代医学对肱骨外上髁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
1.2 中医学对肱骨外上髁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
2 现代医学及中医学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进展 |
2.1 现代医学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进展 |
2.2 中医学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进展 |
3 小结 |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终止及脱落标准 |
2 具体方案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临床观察与评估 |
2.4 疗效标准 |
2.5 临床资料统计处理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分析 |
讨论 |
1 选题依据 |
2 选择雷火灸依据 |
2.1 雷火灸的中医作用机理 |
2.2 雷火灸的现代医学作用机理 |
3 选择循经弹拨法依据 |
4 选经依据 |
5 选穴依据 |
5.1 手三里 |
5.2 合谷 |
5.3 阿是穴 |
6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3)温针齐刺结合推拿治疗风寒阻络型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及治疗前评估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标准 |
2.5 统计方法 |
2.6 质量控制措施 |
2.7 不良事件统计与处理 |
2.8 终止研究的条件 |
2.9 伦理审查批件 |
研究结果 |
1 研究完成情况 |
2 基线资料比较 |
3 观察指标比较 |
3.1 VAS评分比较 |
3.2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
3.3 无痛握力(PFG)比较 |
3.4 握力指数比较 |
4 临床疗效 |
5 安全性评价和针刺不良反应 |
分析与讨论 |
1 中医对肱骨外上髁炎的认识 |
1.1 中医概述 |
1.2 病因病机 |
1.3 分型 |
1.4 中医治法 |
2 西医对肱骨外上髁炎的认识 |
2.1 概念 |
2.2 解剖基础 |
2.3 发病原因 |
2.4 发病机制 |
2.5 西医治法 |
3 温针灸的作用机制及选择依据 |
4 齐刺针法的作用机制及选择依据 |
5 推拿的作用机制及选择依据 |
6 穴位的作用机制及选择依据 |
7 温针齐刺结合推拿的作用机制及选择依据 |
8 指标的选择依据 |
8.1 VAS评分的选择依据 |
8.2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的选择依据 |
8.3 无痛握力(PFG)的选择依据 |
8.4 握力指数的选择依据 |
9 研究结果的分析 |
9.1 基线资料分析 |
9.2 VAS评分分析 |
9.3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析 |
9.4 无痛握力(PFG)分析 |
9.5 握力指数分析 |
9.6 疗效评价分析 |
10 创新性 |
11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刃针和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2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病例选择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病例分组 |
3.2 器械用具 |
3.3 治疗方案 |
3.4 注意事项 |
4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
4.1 观察指标 |
4.2 疗效评价标准 |
4.3 安全性评价 |
5统计分析 |
6 研究结果 |
6.1 临床资料分析 |
6.2 观察指标统计结果 |
6.3 临床疗效统计结果 |
6.4 安全性评价结果 |
讨论 |
1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1 发病机制 |
1.2 治疗方法 |
1.3 从西医角度探讨刃针治疗EHE的作用机制 |
2 传统中医研究概况 |
2.1 病名溯源 |
2.2 病因病机 |
2.3 治疗方法 |
2.4 从中医角度探讨刃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作用机制 |
3 结论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文献综述 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5)局部封闭结合展筋丹揉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历史回顾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分组 |
2.2 研究方法 |
2.3 观察方法和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安全性评定 |
2.6 统计方法 |
3 数据分析 |
3.1 病例情况 |
3.2 治疗前数据分析 |
3.3 治疗后数据处理及治疗前后、随访时数据比较 |
3.4 临床疗效比较 |
3.5 安全性分析 |
4 讨论 |
4.1 治疗方法的选择依据 |
4.2 结果分析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6)基于CiteSpace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一 近五年来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现状 |
综述二 知识图谱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7)肌骨超声引导下刃针联合封闭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样本量的计算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受试者中止、退出临床试验的条件(在实验过程或随访时发生以下情况可中止或退出研究) |
2. 方法 |
2.1 随机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疗效评定标准 |
2.4 质量控制措施及脱落样本的处理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流程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肱骨外上髁炎的中西医临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
(8)小针刀和推拿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受试者来源 |
1.2 受试者的选择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2.4 剔除与脱落实验标准 |
1.2.5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
1.2.6 终止实验标准 |
1.2.7 患者依从性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的计算 |
2.2 随机方法 |
2.3 对照方法 |
2.4 实验流程图 |
3 治疗方案 |
3.1 实验组:针刀疗法组 |
3.1.1 实验材料 |
3.1.2 针刀操作规范 |
3.1.3 针刀操作治疗 |
3.1.4 疗程 |
3.2 对照组:推拿手法组 |
3.2.1 操作 |
3.2.2 疗程 |
3.3 观察周期 |
4 不良事件处理 |
5 观察指标 |
5.1 一般资料 |
5.2 生物学指标 |
5.3 疗效观察指标 |
5.3.1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
5.3.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5.3.3 安全性观察 |
5.4 脱落率、剔除率、依从性比较 |
5.5 随访 |
6 数据录入与分析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1.受试者人群分析 |
1.1 受试者入选情况分析 |
1.3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
1.4 观察指标评价 |
1.4.1 McGill疼痛评分比较 |
1.4.2 VAS疼痛评分比较 |
1.4.3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
1.5 临床疗效比较 |
1.6 治疗结束8周及16周后复发率比较 |
1.7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
1.8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传统中医学对肱骨外上髁炎的认识与治疗 |
1.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中医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现状 |
2 西医学对网球肘的认识 |
2.1 对网球肘病因病理的认识 |
2.2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 |
3 推拿手法对网球肘的认识与治疗 |
3.1 推拿治疗网球肘的理论研究 |
3.2 推拿手法治疗概况 |
4 针刀疗法对本病的认识与治疗 |
4.1 针刀医学对肱骨外上髁炎的认识 |
4.2 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理论研究 |
4.3 针刀治疗本病现状 |
5 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优势与不足 |
5.1 针刀的优势 |
5.2 针刀的不足 |
5.3 针刀联合治疗无必要性 |
6 关于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
7 疗效分析 |
8 小针刀与中医推拿的应用取舍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一:简式McGill疼痛问卷 |
附件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表 |
附件三:综述 关于网球肘的中医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9)合谷刺配合隔药饼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资料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剔除标准 |
(六)脱落标准 |
三、研究方法 |
(一)分组方法 |
(二)治疗方法 |
(三)观察指标 |
(四)疗效判定标准 |
(五)安全性评估 |
(六)统计学处理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比较 |
(二)治疗前病例情况比较 |
(三)治疗后结果比较 |
(四)脱落情况及不良反应记录 |
讨论 |
一、祖国医学对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 |
(一)对病名的认识 |
(二)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二、现代医学对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 |
(一)肘关节的解剖结构 |
(二)发病机制 |
三、合谷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作用机理 |
四、隔药饼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作用机理 |
(一)灸法的作用 |
(二)中药组方分析 |
五、选穴方解 |
六、结果分析 |
(一)疗效分析 |
(二)组内情况分析 |
(三)组间情况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近10年肱骨外上髁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10)针刀“颈肘同治”顽固性网球肘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术式设计 |
1 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
1.1 理论来源 |
1.2 定义和分类 |
1.3 单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组成 |
2 针刀医学对于该病的常规认识 |
3 针刀“颈肘同治”该病的认识与病理构架 |
3.1 针刀“颈肘同治”该病的认识 |
3.2 针刀“颈肘同治”该病的病理构架分析 |
4 简要模型 |
4.1 弓 |
4.2 弦 |
4.3 辅助装置 |
5 针刀“颈肘同治”顽固性网球肘术式设计 |
5.1 前期临床基础 |
5.2 病理过程 |
5.3 研究对象 |
5.4 选点依据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对照组(常规针刀术式组) |
2.2 试验组(改良针刀术式组) |
2.3 治疗疗程 |
3 疗效评定 |
3.1 观察指标 |
3.2 疗效指标 |
3.3 观察时间点 |
4 统计学处理 |
5 结果与分析 |
5.1 两组观察指标评分比较 |
5.2 治疗结束后两组疗效对比 |
6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中医学对网球肘的认识 |
1.1 网球肘的命名 |
1.2 网球肘的病因病机 |
1.3 网球肘的辨证分型 |
2 西医学对顽固性网球肘的认识 |
2.1 顽固性网球肘的定义 |
2.2 肘关节外侧的相关解剖 |
2.3 网球肘的发病机制 |
2.3.1 肌腱损伤 |
2.3.2 微血管神经束因素 |
2.3.3 其他 |
3 传统保守治疗OLE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与思考 |
4 针刺“颈肘同治”肘痹的发展 |
4.1 针刺治疗肘痹的选穴分布规律 |
4.1.1 阿是穴 |
4.1.2 经筋理论与筋结点 |
4.1.3 激痛点 |
4.2 针刺“颈肘同治”肘痹的理论来源与事实依据 |
4.2.1 阿是穴与肘痹 |
4.2.2 激痛点与肘痹 |
4.2.3 结筋病灶点与肘痹 |
4.2.4 经筋与肌筋膜链 |
5 针刀“颈肘同治”顽固性网球肘的优势 |
6 结果分析与拓展 |
7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表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局部封闭配合小针刀剥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论文参考文献)
- [1]清宫正骨拔戳揉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D]. 侯晓宙.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雷火灸配合循经弹拔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研究[D]. 郭海鹏.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温针齐刺结合推拿治疗风寒阻络型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泓鑫.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刃针和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2例的临床观察[D]. 邵义燕.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局部封闭结合展筋丹揉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D]. 刘玉剑.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基于CiteSpace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知识图谱分析[D]. 石方园.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肌骨超声引导下刃针联合封闭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旭.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8]小针刀和推拿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D]. 宋思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合谷刺配合隔药饼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D]. 郝舒.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针刀“颈肘同治”顽固性网球肘临床研究[D]. 许莹.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