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分型与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1](2021)在《急性白血病系别判断的流式细胞免疫分型专家共识》文中提出流式细胞术是急性白血病系别判断和疾病诊断的重要工具, 多种因素导致室间差异大, 准确诊断困难。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本共识中, 精确定义了抗原表达率与表达强度, 将免疫标志分为基本标志和可选标志, 针对不同疾病提出检测标志和可供选择方案, 并对现有诊断标准作出客观评价, 数据分析过程注意精确设门、正确选择内对照、准确描述肿瘤细胞的比例和抗原表达, 建议报告包括文字描述与彩色图片, 最后, 本共识强调, 作为急性白血病综合诊断的一部分, 免疫分型的主要任务是识别不典型病例, 找出弱势克隆, 作出客观评价。
朱明清,崔巍[2](2021)在《关注流式细胞术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的难点与应对》文中认为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分型是目前急性白血病诊断与分型的主要方法。2016年修订的《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对评估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手段进行了改进。国内将这些有关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的进展全面、规范化的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尚存在难点和困惑, 亟待剖析和提出解决策略。
刘贵建,王卉[3](2021)在《流式细胞术在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诊疗中应用的思考》文中认为流式细胞术(FCM)在临床诊断和免疫功能评价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随着仪器和抗体、免疫、诊疗技术的进步, FCM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组织"流式细胞术在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治疗中应用"专题报道, 多篇文章分别涵盖FCM在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中应用、检测微小残留病、淋巴瘤诊断与随访中的应用、移植后并发症研究中的应用、免疫功能与移植后免疫重建的研究、质量控制等方面, 以期促进FCM的规范化和进一步发展。
温卫卫[4](202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象分型与血象和免疫学分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象检验分型与血象和免疫学分型的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骨髓样本和外周静脉血样,通过骨髓象检验明确患者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同时测定血象指标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观察不同形态学分型患者的血象指标水平与免疫学分型结果。结果: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7例。ALL患者中L1~L3型患者血象指标Hb、WBC与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患者中M1~M5型患者血象指标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3型患者WBC与PLT水平均低于M1型、M2型、M4型、M5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患者免疫学形态中阳性表达占比居前三位的抗体依次为CD19(82.61%)、CD68(78.26%)和CD13(69.57%),AML患者免疫形态学中阳性表达占比居前三位的抗体依次为CD33(86.49%)、HLA-DR(83.78%)和CD19(75.68%)。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象检验分型与血象检查和免疫学分型的联合应用,可以为急性白血病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王维维,邱丽君,章黎华,姜文理,何珂骏,马娟,沈立松[5](2021)在《儿童ETP-ALL 1例报道及ETP-ALL诊断标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常见血液病,其中B-ALL约占85%,T-ALL约占15%[1]。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arly T-cell 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ETP-ALL)占T-ALL的15%,约占儿童ALL的2.25%,临床少见,是一类具有独特免疫表型的高危疾病。
廖嘉仪[6](2018)在《NDRG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的探讨》文中提出目的:1.研究NDRG1基因(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1,NDRG1)在不同类型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2.研究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经正规治疗不缓解,骨髓单个核细胞中NDRG1基因、转铁蛋白基因(transferring receptor gene,Tf R)以及铁蛋白信使基因(Ferritin gene,FN)的表达情况。方法:1.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被诊断为AL的60例患儿,收集其骨髓标本,2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34例AML,其中包括:M1型6例、M2型7例、M3型5例、M4型8例、M5型8例。根据样本收集和早期AL治疗的判断标准将其分为初始组、缓解组和非缓解组,初始组43例,缓解组14例,非缓解组3例。AML采用DAE(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依托泊苷)化疗方案,其中M3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柔红霉素(DNR)联合治疗方案。ALL采用VDLD(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天冬酰胺酶、地塞米松)化疗方案。另外选取2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ITP)患儿作为对照组。使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方法对上述80例儿童检测NDRG1基因表达水平;按选取时间的先后顺序,把首先入选的前5位ALL和AML患儿,应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NDRG2、NDRG3和NDRG4基因的表达水平。2.选取经过治疗的10例AML患儿,收集其骨髓标本,其中缓解组8例,非缓解组2例,并选取5例ITP组患儿作为对照组。使用RT-PCR方法检测NDRG1、Tf R和FN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AML患儿的NDRG1基因表达水平与Tf R、FN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1.60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NDRG1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66.7%(40/60),其中AML组阳性表达率最高(88.2%),明显高于ALL组(38.5%)和对照组(10%)(P<0.05),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类型AML的NDRG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排序从大到小为:M5>M4>M1和/或M2,未发现其在M3型表达。3.NDRG1基因在AML高危儿童中具有中度高阳性表达。AML初始组患者的NDRG1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非缓解组患者的NDRG1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缓解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4.AML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的NDRG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1.7%和84.6%,相应的NDRG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61±0.01,0.46±0.08和0.31±0.06,高危组NDRG1基因的相对表达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P<0.05)。5.NDRG1~4基因在AL儿童骨髓的表达程度不一,其中NDRG1、NDRG2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NDRG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ALL组(P<0.05)。6.ITP组、缓解组、非缓解组NDRG1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0.08±0.03、0.17±0.06、0.64±0.03。显示非缓解组的表达量高于缓解组,缓解组表达量高于ITP组(均P<0.001)。ITP组、缓解组、非缓解组Tf R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0.37±0.05、1.84±0.11、1.41±0.02。ITP组、缓解组、非缓解组FN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0.25±0.01、0.39±0.05、0.61±0.12。结果显示Tf R基因缓解组的表达量高于非缓解组,非缓解组表达量高于ITP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均P<0.001)。FN基因非缓解组的表达量高于缓解组,缓解组表达量高于ITP组,差异也具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1.NDRG1基因的过度表达与急性白血病儿童的发病密切相关,NDRG1基因在AML的表达明显高于ALL。2.NDRG1基因在儿童AML的高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3.在AML骨髓细胞中NDRG1、Tf R、FN基因均有表达。4.AML中NDRG1基因表达量与铁贮存量平衡有一定相关性。5.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表现为NDRG1基因表达上调者,可能是应用铁螯合剂辅助治疗、改善病情的一个用药方向。
黄静沁,许闪闪,李智,郑特,翁文浩,王佳谊[7](2014)在《白血病诊断综合分析的重要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证实白血病诊断综合分析的重要意义。方法通过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学白血病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析、分子生物学检测及骨髓病理诊断联合检查,对6例白血病,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a、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HCL)、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M0进行诊断。结果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后确诊;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后确诊;HCL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和骨髓病理诊断确诊;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经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查对该病例仍难以准确判断,最终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帮助确诊。CLL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查和染色体核型分型综合确诊。结论综合运用多种检验项目对确诊环境改变、老龄化等原因引起的不典型白血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易丽萍,郭新红[8](2011)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患者形态学及免疫学分型与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传统的形态学分型法仅能使70%左右的急性白血病得以准确分型,单纯的FAB分型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目的:评价形态学、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意义。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M2型76例,男40例,女36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的表达、R带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检测,应用形态学和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并持续观察,定期检查血象等相关检查,由是否能明确诊断或协助诊断,对复发有无相关检查预测性来分析其诊断价值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76例患者中有形态学不易分类的6例患者,结合免疫分型、融合基因及染色体检查可明确,单纯髓系抗原表达较伴有干祖系抗原表达缓解率高,CD19抗原可与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有交叉表达,且有交叉表达的有较好的预后,伴有CD7抗原表达7例均完全缓解,可能更倾向于分化成熟的细胞,具有单纯t(8,21)、融合基因阳性者预后较佳,完全缓解率高。提示形态学、免疫学分型结合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可提高急性白血病M2的诊断准确性、判断预后。
孙英慧,马东初,蔺迪,于卉影,时葆赋,陆岩[9](2006)在《形态学分型困难的白血病24例免疫分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对24例临床形态学诊断困难的急慢性白血病进行快速、有效地免疫分型,以指导临床化疗.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及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分型根据抗体积分系统,并与FAB分型进行比较.结果:①9例临床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为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②5例临床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的患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1例为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为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且1例伴红系异常改变;1例为未分化型白血病;1例为淋巴细胞白血病B,T双表达;③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2例为髓系白血病;3例为红白血病(M6);④1例MDS伴骨髓纤维化经FCM免疫分型确诊为M6;⑤4例疑似粒-淋双表型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为粒-淋双表型白血病.免疫分型与FAB分型的符合率为79.2%.结论: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可以弥补FAB分型的不足,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为白血病治疗措施的个体化提供依据.
满秋红[10](2004)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的诊断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 临床关于白血病的诊断分类经历了不同阶段,近三十年影响较大的为法国、美国、英国学者1976年以细胞形态、细胞化学为基础提出的FAB(即French-American-British)分类法。1985年几乎又是这些学者提出了以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M)、免疫表型(Immunology,I)和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C)相结合的MIC分类法。MIC分类法吸收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和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进展,既注意到细胞来源,又与患者治疗、预后判断等紧密联系,对白血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快速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诊断20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MIC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期望能对ALL的MIC诊断研究提供有参考意义的资料。 【方法】 病例以我院2000年3月至2003年3月主要依据MIC的标准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200例病人(男124例,女76例,年龄2~72岁,平均29.5岁)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一般常规操作,从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等方面进行最终确诊,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硕士学位论文【结果】 1.细胞形态学:所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的细胞形态学均表现为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数量显着增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并出现某些特征性的结构和变化:依据形态特点可分为:①ALL一L,型45例,占22.5%(即以小原淋巴细胞为主,)SOryo);②ALL一LZ型150例,占75%(即以大原始淋巴细胞为主,)50%);③ALL一L。型4例,占2%(即以胞浆内出现空泡并呈蜂窝状的大原淋巴细胞为主);④大颗粒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占0.5%(即胞浆内出现明显粗大的嗜天青颗粒的大原淋巴细胞为主,)25%)。其中,第④型文献报道极少,迄今尚未列入FAB分类中。 2.骨髓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酶(POX)表达1 Ooryo均为阴性(依据FAB分类标准,Pox阳性率<30k均为阴性);ALL病人特异性酷酶(CE)全部(100%)为阴性;非特异性酷酶(NSE/NaF)有表达阳性的患者占9.60/0,均被NaF抑制。以上结果表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的特点之一为对细胞化学反应敏感性较低,无特异性。 3.免疫分型:对10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均为成人)进行免疫分型检测,从免疫表型分为B一ALL型(86例,86W0)和T一ALL型(14例,14%);进一步按照Wiollia。标准进行分期,其中:于前者,包括B一ALL一H期9例(10.47%)、B一ALL一nl期55例(63.95%)、B一ALL一W期22例(25.55%);于后者,包括T一ALL-I期2例(14.29%);T一ALL一11期9例(64.29%);T一ALL一111期3例(21.42%)。 进一步对其分化抗原表达分析,在B一ALL86例中,纯B系分化抗原表达者较多见,达61例(70.930k),B系伴髓系表达者较少见,仅为25例(29.070k);在T一ALL14例中,纯T系分化抗原表达者为7例(50%),T系伴髓系表达者为6例(42.86%),T一B双表达者仅为l例(7.14%)。 对抗原敏感性和特异性表达阳性率的分析证实,在T一ALL中,T系分化抗原的CD7表达率为100%,CDS表达率为85.7%,CD3表达率为21.43%,eCD。表达率为92.86%;在B一ALL中,B系分化抗原的CDI。和CD‘9表达率100%,cCD79。表达率为硕士学位论文91.86%,CD22表达率为57.64%,CDZ。表达率为33.72%。此外,在T一ALL中还见CD19弱表达者3例,B一ALL中有CD了表达者4例。 有30例按FAB分类法诊断不明确,通过结合免疫分型,对20例最终做出了明确诊断。 4.细胞遗传学:对100例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其中75例患者的结果可供分析。A比遗传学的改变表现为数量异常和结构异常,其中,数量异常者65例(86.67%),以亚二倍体数量改变明显;结构异常者为14例(18.67%),包括t(9;22)(q34;qll)改变者6例(42.86%,此6例形态学均为ALL一LZ)、t(8;14)(q24;q32)改变者2例(1 4.29%,形态学均为ALL一L3)、(4;11)(q21;q23)改变者1例(7.14%,形态学为ALL一L;)、t(l;19)(q23;ql3)改变者l例(7.14%)以及其它多个结构异常改变者4例(28.57%)。在ALL并有染色体结构t(9;22)(q34;qn)改变的患者,其细胞形态通常呈高度异质性。【结论】 1.本研究FAB分类中明确诊断ALL符合率达85%,结合免疫分型结果可达95%,本组细胞遗传学检查者均为成人ALL,未发现特异性染色体改变,表明MIC相结合有助于提高ALL的诊断率。 2.MIC分类法有助于鉴别诊断ALL和ANLL中的M。、M:、M7及杂合细胞白血病。 3.应用MIC分类法有助于鉴别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并揭示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细胞克隆起源。 综上所述,以FAB的细胞形态和细胞化学分类为基础,结合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可对病因不明、病理生理过程较复杂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做出明确诊断。
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分型与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分型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4)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象分型与血象和免疫学分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骨髓象检验分型结果 |
2.2 不同骨髓象分型患者血象指标水平比较 |
2.3 不同骨髓象分型患者免疫学分型 |
3 讨论 |
(5)儿童ETP-ALL 1例报道及ETP-ALL诊断标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1.1 现病史 |
1.2 既往史 |
1.3 体格检查 |
2 实验室检查 |
2.1 骨髓涂片及染色结果 |
2.2 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结果 |
2.3 基因检测结果 |
3 病例分析及讨论 |
(6)NDRG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效果有待改善 |
1.2 难治性或复发性AML的预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均受到挑战 |
1.3 识别对疾病预后有影响的突变基因是研究包括AML在内的AL的方向 |
1.4 AML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后缓解诊断标准 |
1.5 原癌基因myc家族中的NDRG基因家族与白血病的关系 |
1.6 小结 |
2 NDRG1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儿童中的表达水平 |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结论 |
3 经治疗不缓解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儿童骨髓单核细胞中NDRG1、TfR以及FN基因的表达情况 |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在学期间的主要成果 |
附录:NDRG1基因在人类肿瘤中的病理及潜在治疗作用(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白血病诊断综合分析的重要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一、材料 |
1.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a |
2. 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3. 多毛细胞白血病 (HCL) |
4.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a) |
5.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LL) |
6.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 (M0) |
二、方法 |
1. 取材 |
2. 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检查 |
3. 流式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 |
4. 染色体核型分析 |
5. 分子生物学融合基因检测 |
6. 骨髓活检 |
结果 |
一、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
二、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三、多毛细胞白血病 |
四、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
五、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六、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 |
讨论 |
(8)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患者形态学及免疫学分型与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
2.2 形态学分型 |
2.3 免疫学分型 |
2.4 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 |
3 讨论 |
(9)形态学分型困难的白血病24例免疫分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抗原表达 |
2.2 形态学和免疫分型 |
3 讨论 |
(1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的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一. 临床病例资料 |
二. 骨髓形态和细胞化学检测 |
三. 免疫分型检测 |
四. 细胞遗传学 |
结果 |
一. 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检测结果 |
二. 免疫分型检测结果 |
三. 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 |
四. MIC三者之间的关系 |
讨论 |
一. MIC诊断标准的研究历史 |
二.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诊断各自的特点 |
三. MIC三者之间的特点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分型与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白血病系别判断的流式细胞免疫分型专家共识[J].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1(12)
- [2]关注流式细胞术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的难点与应对[J]. 朱明清,崔巍.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1(12)
- [3]流式细胞术在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诊疗中应用的思考[J]. 刘贵建,王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1(12)
- [4]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象分型与血象和免疫学分型研究[J]. 温卫卫. 中外医学研究, 2021(34)
- [5]儿童ETP-ALL 1例报道及ETP-ALL诊断标准分析[J]. 王维维,邱丽君,章黎华,姜文理,何珂骏,马娟,沈立松. 检验医学, 2021(11)
- [6]NDRG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的探讨[D]. 廖嘉仪. 暨南大学, 2018(03)
- [7]白血病诊断综合分析的重要意义[J]. 黄静沁,许闪闪,李智,郑特,翁文浩,王佳谊. 检验医学, 2014(11)
- [8]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患者形态学及免疫学分型与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的价值[J]. 易丽萍,郭新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10)
- [9]形态学分型困难的白血病24例免疫分型[J]. 孙英慧,马东初,蔺迪,于卉影,时葆赋,陆岩.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13)
- [1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的诊断研究[D]. 满秋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4(04)
标签:急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形态学; 骨髓细胞; 细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