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酸盐在闪锌矿浮选中的抑制作用

锌酸盐在闪锌矿浮选中的抑制作用

一、锌酸盐在闪锌矿浮选中的抑制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胜东[1](2021)在《闪锌矿铁含量对其浮选及与黄铁矿分离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锌的硫化矿是工业上提取锌金属资源的主要原料,其中铁闪锌矿资源占据重要地位。我国铁闪锌矿资源丰富,且共伴生大量稀贵金属,对其选别回收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闪锌矿的晶格中部分锌原子被铁取代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受到显着影响,表面性质及浮选行为也随之改变,进而导致铁闪锌矿的浮选回收存在铜活化困难、黄药吸附活性下降、碱性下受到严重抑制以及难以与黄铁矿实现良好分离等难点,然而目前这些问题仍未得到系统有效地解决。因此,本文以不同铁含量闪锌矿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纯矿物浮选研究与药剂吸附量测定,系统考察了硫酸铜活化丁基黄药捕收浮选体系中闪锌矿的铁含量对其浮选行为及药剂吸附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接触角测定、溶出量测定、乙二胺四乙酸(EDTA)选择性萃取、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FESEM-EDS)分析、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分析、电化学研究等手段揭示了铁含量对闪锌矿表面氧化、混合矿体系中硫酸铜活化以及高碱高钙抑制选择性的影响规律及机制,明确了提高铁闪锌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效果的探索方向:开发非高碱工艺、提高硫酸铜活化选择性以及实现黄铁矿的选择性抑制;最后,分别开展了低碱下氯化铵调控铜活化选择性和非高碱性下黄铁矿选择性抑制研究来优化铁闪锌矿与黄铁矿的分离浮选,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单矿物浮选和药剂吸附量研究表明,铁取代降低了闪锌矿的天然可浮性、丁基黄药捕收可浮性以及硫酸铜活化丁基黄药捕收可浮性,铁取代对闪锌矿黄药吸附过程的阻碍作用是闪锌矿浮选效果恶化的原因;碱性增强和氧化钙调浆凸显了铁取代对闪锌矿黄药吸附以及浮选的不利影响,导致高铁闪锌矿浮选在氧化钙调浆的高碱环境下受到严重抑制。闪锌矿表面氧化研究表明,闪锌矿在空气中氧化缓慢,在矿浆中发生一定程度氧化,且闪锌矿的氧化活性和氧化程度随其铁含量升高而增加;闪锌矿铁含量升高导致其表面氧化加剧,带来离子溶出、表面氧化产物组成与形貌、表面疏水性及浮选行为的差异:在酸性下,铁闪锌矿更大程度的氧化表现为离子溶出量增加、表面富硫程度增加、氧化后表面天然疏水性增加;在高碱性下,随着铁含量升高,闪锌矿离子溶出增加,表面吸附更多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和金属羟基阴离子,氧化表面形貌产生显着改变,天然疏水性降低以及氧化后浮选回收率下降幅度增加。混合矿研究表明,硫酸铜活化丁基黄药捕收体系只能在高碱下实现闪锌矿与黄铁矿的浮选分离,且分离效果随闪锌矿铁含量升高而显着下降;氧化钙调浆环境对闪锌矿浮选抑制程度随闪锌矿铁含量升高而增加,导致高碱性下基本无法实现高铁闪锌矿与黄铁矿的浮选分离;铜在闪锌矿与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下具有选择性,在碱性环境下失去选择性,丁基黄药吸附在铜活化下的闪锌矿与黄铁矿混合体系中具有一定选择性,且选择性随闪锌矿铁含量升高而下降;闪锌矿与黄铁矿铜活化过程存在两个本质差异:无论处于酸性还是碱性环境,无论铁含量高低,闪锌矿铜活化过程均遵循铜锌离子交换机制,而黄铁矿则不发生铜铁离子交换过程;铜离子可渗透进入闪锌矿晶格内部,却只能在黄铁矿表面发生吸附;铁取代对闪锌矿铜活化过程带来一定影响,表面铁无法与铜发生离子交换,但铁取代促进了铜离子向闪锌矿晶体内部渗透的过程;闪锌矿与黄铁矿铜活化过程的本质差异反映出铜离子在两种矿物表面吸附强度的显着差异,这为两种矿物铜活化选择性调控创造了良好条件;在高碱性下,钙和铁氢氧化物在闪锌矿和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均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但随着闪锌矿铁含量升高,两种物质吸附的选择性相应下降,这也是高碱高钙环境对铁闪锌矿与黄铁矿混合矿体系抑制选择性不足的本质原因;闪锌矿铁含量升高导致铜活化选择性、钙抑制选择性以及铁氢氧化物吸附选择性降低,这也是导致铜活化黄药捕收体系下高碱高钙环境分离闪锌矿与黄铁矿效果随闪锌矿铁含量降低的三大原因;基于此,提出提高铜活化黄药捕收体系下闪锌矿尤其是高铁闪锌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效果的探索方向:开发低碱度分离工艺、提高铜活化选择性以及实现黄铁矿的选择性抑制。氯化铵调控铜活化选择性研究表明,p H=9时,氯化铵能够强化闪锌矿的铜活化、削弱黄铁矿的铜活化,从而提高铜活化体系下闪锌矿与黄铁矿的浮选分离效果,但分离效果仍然表现出随闪锌矿铁含量升高而下降的趋势;低碱下氯化铵主要通过锌氨络合溶解氢氧化锌、铜氨络离子“储存”、“释放”、“运载”铜离子促进铜离子活化以及锌氨络合促进铜锌交换三个途径来强化闪锌矿铜活化,通过维持黄铁矿表面羟基化以及氨分子解吸黄铁矿表面吸附铜的方式削弱黄铁矿铜活化,最终实现对闪锌矿与黄铁矿混合矿体系中铜活化选择性的提升。非高碱下黄铁矿的选择性抑制研究表明,次氯酸钙在p H=9/10.5下具有良好的抑制选择性,能够较好地实现闪锌矿与黄铁矿的浮选分离,将次氯酸钙选择性抑制与铜氨体系选择性活化相结合,能够实现低碱下闪锌矿与黄铁矿的较好浮选分离,但仍然无法避免闪锌矿铁取代对分离效果的不利影响;在闪锌矿与黄铁矿混合体系中,矿物表面氧化程度的不同及其带来的锌铁氢氧化物吸附差异和钙吸附的选择性是次氯酸钙发挥选择性抑制的基础,闪锌矿的铁取代带来的其与黄铁矿在氧化溶出、锌铁氢氧化物吸附以及钙吸附三个方面选择性的降低是次氯酸钙抑制选择性下降的本质原因。本文的研究探明了闪锌矿铁取代对铜活化黄药捕收体系中闪锌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的影响规律及机制,明确了提高铁闪锌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效果的突破方向,并从调控铜活化选择性与实现非高碱下黄铁矿选择性抑制两个方向进行了深入有效的研究,为系统解决铁闪锌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难题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梁溢强,简胜,吕家云,毛明发,宋涛,阚赛琼[2](2020)在《硫化锌抑制剂的研究及进展》文中指出为了解决硫化锌和硫化铜铅矿物的高效分离问题,学者们研究了各种的锌抑制剂。在硫化锌矿物浮选机理的基础上,结合浮选分离的工艺,锌抑制剂主要作用主要是除去硫化锌表面的活化层和防止硫化锌表面生成活化层。通过药剂的化学特性,可将硫化锌的抑制剂分为无机抑制剂和有机抑制剂。在加强硫化锌的抑制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预测了今后硫化锌抑制剂的发展方向是高效、无毒、环保。

王衡嵩,魏志聪,曾明,彭蓉,薛晨[3](2019)在《铜锌矿物分离中闪锌矿抑制剂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在铜锌矿物分选中,大多采用抑制锌矿物浮选铜矿物的工艺,因此对闪锌矿抑制剂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对于提高铜锌矿浮选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铜锌矿物浮选分离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无机抑制剂、有机抑制剂和组合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实践,并指出了研制高效、廉价、环保、无毒抑制剂是未来铜锌分离抑制剂研究发展的方向。

苏超,申培伦,李佳磊,蔡锦鹏,刘思言,曹阳,刘殿文[4](2019)在《黄铁矿浮选的抑制与解抑活化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铁矿浮选问题是金属矿、煤矿以及某些非金属矿等开发利用过程中通常需要面临的问题,其浮选的抑制、解抑活化以及影响其浮选行为的一些因素一直是矿物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矿物学因素、难免离子和伽伐尼电偶作用对黄铁矿的浮选行为的影响,着重从浮选药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方面综述了黄铁矿的抑制与解抑活化;黄铁矿与不同种类的抑制剂作用后通过生成亲水膜、阻止黄药氧化、占据黄铁矿表面捕收剂能作用的活性位点、生成络合物以及多糖、蛋白质等微生物细菌胞外分泌物的吸附等作用对黄铁矿产生抑制作用;高碱环境下常用酸和盐类活化剂对受抑黄铁矿表面的亲水膜溶解进行活化,实现黄铁矿的回收利用。分析认为目前对矿物内部和矿浆的复杂环境研究仍不到位,应通过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和计算机技术加强研究;黄铁矿不仅仅作为一种矿物资源,黄铁矿等环境矿物在环保领域的研究应用对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建华[5](2017)在《浮选捕收剂的结构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浮选药剂在矿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直接导致了浮选工业的发展和低品位有色金属矿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以有色金属矿浮选药剂为主要代表,论述了浮选捕收剂结构及其作用的进展,重点讨论了矿物结构和性质对浮选捕收剂作用的影响,指出了浮选药剂结构和机理研究的发展方向。

杨子轩[6](2017)在《新型高效活化剂X-45对铁闪锌矿浮选行为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含锌的多金属矿石,传统的分选工艺采用CuSO4作为锌矿物的活化剂,但是CuSO4对矿物中的硫化铁矿物也能起到活化作用,即其活化的选择性不强,从而就会影响选矿所得的锌精矿及其一些有价的稀贵金属的选别指标,进而影响选厂的效益。因此,研制锌矿物的新型高效活化剂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此项研究对于锌矿物的活化浮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童雄教授团队经多年研究,开发出了新型高效的铁闪锌矿活化剂X-43,在低碱条件下此新型高效活化剂可实现针对性的活化铁闪锌矿,而对铁闪锌矿选矿指标不利的其他矿物有抑制作用。该铁闪锌矿的新型高效活化剂已成功取代CuSO4,在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新田选厂实现了工业化应用。铁闪锌矿中含铁量的不同,其自身性质也会不同,为了能让该新型高效活化剂的活化能力适应不同的铁闪锌矿,童雄教授团队经过研究对此新型高效活化剂成分升级,研制出新一代新型高效活化剂X-45。为了验证X-45能否适应于不同铁闪锌矿的活化浮选及是否可以替代原新田选厂采用的铁闪锌矿的活化剂X-43,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以铁闪锌矿活化剂硫酸铜和X-45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纯矿物试验、人工混合纯矿物试验和实际矿石试验,并采用XRD、接触角、疏水聚团、化学分析等手段进行了分析检测,通过以上试验及检测可以得出一下结论:1.纯矿物试验结果可知,在最佳药剂制度条件下,X-45对铁闪锌矿的活化效果要强于硫酸铜;2.人工混合纯矿物试验结果可知,X-45对铁闪锌矿的活化效果优于硫酸铜且其选择性较好;3.实际矿石试验证明,X-45对铁闪锌矿的活化效果优于硫酸铜和X-43。此外,接触角测定、疏水聚团分析都再次证明:新型高效铁闪锌矿活化剂X-45的活化能力及选择性都要优于硫酸铜。针对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新田选厂的原矿和选铜尾矿,参照选厂的磨矿细度、选矿流程和药剂制度,对选厂原矿采用“一粗-一扫-三精”(优先选铜作业)和“二粗-一扫-四精-一精扫”(活化选锌作业)的开路流程,保持选铜作业试验条件不变,采用新型高效活化剂X-45作为选锌作业的活化剂,可获得锌精矿品位和累计回收率分别为45.55%和94.22%;采用硫酸铜作为选锌作业的活化剂,可获得锌精矿品位和累计回收率分别为43.63%和90.05%。对选厂铜尾矿采用“一粗-二扫-三精选锌作业”的闭路工艺流程,采用新型高效活化剂X-45作为选锌作业的活化剂,可获得锌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48.02%和98.11%;采用硫酸铜作为选锌作业的活化剂,可获得锌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46.01%和98.15%。通过以上试验证明X-45对铁闪锌矿的活化更具有优势。

王章鹤[7](2014)在《不同氧化剂在铅锌硫混合精矿浮选分离中的选择性作用及电化学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硫化矿的浮选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硫化矿物容易氧化,且矿物表面氧化程度和氧化产物的类型对其浮选行为有显着影响。本文以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这三种典型硫化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和实际矿石试验,研究了四种类型的氧化剂(H2O2、NaC10、K2Cr2O7、和KMn04)对这三种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氧化剂对三种硫化矿物选择性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对于铅锌硫化矿物浮选分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纯矿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H2O2和NaClO对方铅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闪锌矿抑制作用显着。K2Cr2O7对闪锌矿、黄铁矿和方铅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闪锌矿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KMn04对方铅矿的抑制作用较小,可以同时抑制闪锌矿和黄铁矿。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NaC10、H2O2、K2Cr2O7和KMnO4通过破坏闪锌矿表面的黄原酸锌,从而抑制闪锌矿的浮选。NaC10、H2O2和KMn04在本课题试验浓度下不会严重破坏方铅矿表面的黄原酸铅,因此不能抑制方铅矿的浮选。而K2Cr2O,可以破坏方铅矿表面的黄原酸铅,,使黄原酸铅不能稳定存在,抑制了方铅矿的浮选。,电化学机理分析表明,NaClO和H2O2对方铅矿表面的黄原酸铅的氧化作用较弱,对闪锌矿表面的黄原酸锌氧化作用较强。K2Cr207能够氧化方铅矿、黄铁矿和闪锌矿表面的黄药捕收剂产物,使其遭到破坏;而KMnO4对黄原酸铅的氧化作用较弱,对黄铁矿表面的双黄药和闪锌矿表面的黄原酸锌都有明显的氧化作用。开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KMnO4+Z230组合抑制锌矿物,可以得到铅品位40.3%,回收率68.74%的铅精矿,铅精矿中锌品位为10.59%,回收率为6.30%,可以获得良好的铅锌分离效果。

刘建[8](2013)在《闪锌矿表面原子构型及铜吸附活化浮选理论研究》文中指出闪锌矿是最富含锌的矿物,工业上90%左右的锌产量来源于闪锌矿,然而与其它硫化矿相比,闪锌矿天然可浮性较差难以用短碳链的黄药直接浮选,生产上一般预先用硫酸铜活化后再用乙基黄药(EX)浮选。过去几十年,人们对闪锌矿铜活化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酸性体系下活化反应总的机理基本取得了一致看法,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离子交换理论,但酸性条件下活化反应历程、表面活化产物等仍存在很大争议;碱性体系下,由于铜离子的羟基化效应铜活化机理更为复杂,很多试验现象难以用简单的离子交换理论解释,活化机理至今未有定论。因而,整个闪锌矿铜活化浮选理论体系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不同于以往的研究,其创新之处在于从闪锌矿表面原子构型出发重点研究铜在闪锌矿表面S位上的吸附活化。本论文以闪锌矿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分子力学分析、AFM表面原子相表征等研究了闪锌矿自身电子结构、表面原子与键的布居、表面原子弛豫等性质;接着应用配位化学原理研究了铜离子和锌离子的化学反应平衡,明确了不同pH值下两种离子的优势组分构成及分布;应用IR-UV显微成像、SEM/EDS表面分析、HRXMT 3D扫描、ICP-MS/AES和IC等分析检测方法对闪锌矿及其共生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形貌、组分释放及其与闪锌矿表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基于闪锌矿表原子结构特性,应用DFT计算、Ab initio分子动力学(AIMD)模拟、活化过程中铜锌交换比(E)测定、XPS表面分析等深入研究了铜[Cu2+和Cu(OH)2]对闪锌矿的活化机理、反应历程、铜吸附动力学、表面产物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铜吸附活化观点。最后,通过DFT计算了闪锌矿-铜-EX三元介质作用,提出了三种新的闪锌矿铜吸附活化浮选模型并从理论和试验的角度阐述了铜活化对闪锌矿表面EX吸附性能的影响。闪锌矿电子结构及表面原子构型研究表明,理想闪锌矿是典型的直接带隙p型半导体,带隙较宽,理论计算值为2.71 eV,表面导电性很差;闪锌矿结构优化后Zn原子的电子构型为Zn3p0.85 3d9.884s0.69,为电子给体;S的电子构型为3s10.833p4.66,为电子受体。闪锌矿中Zn-S键主要由共价键组成,但也有约17%的离子键成份。新生的闪锌矿表面会自发的发生表面原子弛豫,在垂直于闪锌矿(110)表面的法向上,其表面第一层S原子向晶体外位移了0.12A的距离,而Zn原子则向晶体内位移了0.44A的距离,表面锌硫原子的总位移为0.56A,弛豫结果是形成了相对富S表面,这与AFM检测到的闪锌矿表而三维原子相形貌吻合。闪锌矿这种相对富S表面对其与铜的作用机理有重要影响。闪锌矿溶液中铜锌化学平衡计算表明,溶液中活化和抑制离子存在的形式及优势组分受溶液pH值控制;对于常见浮选pH(6-12)范围,溶液中的铜主要以游离的Cu2+ (pH≤7.25)和Cu(OH)2 (7.5<pH≤ 12.25)胶体形式存在。关于这些金属离子的来源,除了常规的氧化溶解之外,磨矿过程矿物自身流体包裹体组分释放也是矿浆溶液中难免金属离子的重要来源之一。闪锌矿流体包裹体释放的锌离子会与其表面发生吸附作用而对表面电性产生影响,这也是闪锌矿天然可浮性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锌离子的这种吸附势必会减少后续铜的有效吸附位,进而对铜活化造成不利影响。铜离子与闪锌矿表面原子作用的DFT计算表明,除了铜取代表面Zn原子外,铜离子在闪锌矿表面S原子上还存在两种稳定的化学吸附,即铜离子在S上的顶位吸附和铜离子在两个S原子之间的桥位吸附,这两种吸附均能引起闪锌矿的活化;但铜在闪锌矿表面S上吸附活化的作用强度明显弱于铜取代闪锌矿表面Zn原子。过渡态搜寻(TS Search)计算结果显示,在闪锌矿表面S位上吸附的铜可以进一步的自发迁移到表面Zn空穴并与周围S原子形成稳定配位。Cu(OH)2对闪锌矿活化的Ab inilio分子动力模拟结果表明,Cu(OH)2与闪锌矿表面作用的本质是Cu(OH)2分子中的羟基与表面Zn原子发生化学作用,而Cu(OH)2分子中的Cu原子则与表面S原子发生作用;由于分子中羟基和Cu各自运动轨迹不同最终导致了Cu(OH)2中Cu-OH键的断裂释放出Cu2+,而Cu2+进一步与闪锌矿表面S原子发生吸附活化或进一步取代表面Zn原子。铜活化过程中铜锌交换比研究表明,强酸性条件下只有传统的离子交换活化,但弱酸性及碱性条件下,铜对闪锌矿的活化既包含吸附活化又包含离子交换活化,且随着时间的增加,铜对闪锌矿的活化从吸附活化向离子交换活化转移,这与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整个铜活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铜快速活化阶段(t<4 min)和慢速活化阶段(t>4 min),快速活化阶段的铜吸附速率方程为ΓCu=K1 In(t)+Γ1。闪锌矿铜活化后表面产物的XPS分析表明无论是酸性还是碱性活化条件下,活化过程都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活化过程中表面Cu被还原而S则被氧化,活化后闪锌矿表面铜为Cu+,表面S主要被氧化为多硫化物(S2-,n>2)。闪锌矿-铜-EX三元介质作用的DFT计算表明,闪锌矿-铜-EX之间存在四种稳定的作用模型,即EX与闪锌矿表面取代Cu作用、EX与S上顶位吸附Cu作用、EX与S上桥位吸附Cu作用、EX与吸附在表面的Cu(OH)2作用,这四种作用模型都能引起闪锌矿的活化浮选。闪锌矿难以用乙基黄药直接浮选的本质原因是ZnS中Zn原子的3d轨道电子峰远离费米能级(EF)而无法与EF附近的EX中键合S原子的3p轨道电子峰作用形成电子态密度的最大重叠,也即作用原子间的轨道能量不匹配。因此,Zn原子反应活性较低、乙基黄药与Zn原子之间的作用很弱;而铜活化后,Cu的3d轨道电子刚好能与黄药中键合S原子的3p轨道电子在EF附近发生最大重叠。铜活化后的闪锌矿表面对乙基黄药吸附具有吸附速率快、吸附量大、吸附更稳定的特点。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发展和完善了闪锌矿铜活化浮选基础理论,对深刻理解不同pH下铜活化机理和活化反应历程、提高铜活化效率以及新型捕收剂的开发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李浩[9](2013)在《硫化—氧化混合锌矿选矿尾水循环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资源是地球不可或缺的组成之一,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水资源日趋匮乏的形势下,实现选矿废水最大程度的回用是每个矿山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了消除选矿尾水在回用时对硫化矿浮选的影响,本文以硫化—氧化混合锌矿选矿尾水为研究对象,对尾水组分与性质,以及返回使用时硫化铅锌矿的影响原因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尾水中各组分与硫化铅锌矿物的作用机理,并以此为基础,运用气浮法有效地对尾水进行了处理并返回使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采用ICP检测、单矿物浮选试验等方法,考察了选矿尾水的组分和性质,并根据其对硫化矿浮选影响的不同分为三类:影响较小组分,包括Na+、K+、Ca2+、Mg2+、AlO2和SO42-;有益于浮选组分,包括Cu2+、Pb2+和油酸钠;抑制浮选组分,包括Zn2+、Fe2+和六偏磷酸钠。通过模拟尾水矿石浮选试验、pH对比试验、人工混合矿试验,考察了无机组分对实际矿石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尾水中无机组分对硫化矿物浮选无明显不利影响。通过TOC分析、红外光谱检测、夹带试验以及实际矿石浮选等手段,考察了油酸钠与硫化锌矿的作用机理。试验表明,油酸钠可以在闪锌矿和脉石矿物表面无选择性吸附,导致脉石矿物夹杂上浮,恶化硫化矿浮选。通过气浮时间试验、ICP检测以及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等,考察了气浮法对尾水处理和回用的可行性。试验表明,气浮法能够有效除去尾水中油酸钠。尾矿水气浮60分钟后TOC脱除率达93.33%,经气浮法处理后的尾水可直接返回流程使用,浮选锌矿回收率从34.26%提高至45.14%,品位从16.77%提高至23.03%。

卜勇杰[10](2013)在《抑制剂对乙硫氨酯浮选分离黄铜矿和方铅矿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硫化铜铅矿物的浮选分离一直是矿物加工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黄铜矿和方铅矿的浮选分离研究近阶段主要侧重低毒高效抑制剂的开发和使用,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分离效率。本论文通过单矿物实验、吸附量测定、浮选溶液化学计算、表面热力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乙硫氨酯体系中抑制剂对黄铜矿和方铅矿浮选分离的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表明:乙硫氨酯体系最佳捕收剂浓度7×10-4mol/L,最佳pH值为9.5。焦亚硫酸钠、硅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和亚硫酸钠对黄铜矿的浮选几乎没有影响,对方铅矿的抑制作用依次减弱;两种抑制剂组合使用效果强于单一抑制剂,三种抑制剂焦亚硫酸钠、硅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组合(SSC)使用时抑制效果最好。吸附量实验表明:乙硫氨酯在两种矿物表面吸附量随着矿浆pH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焦亚硫酸钠、硅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对乙硫氨酯在两种矿物表面的吸附影响逐渐减弱,SSC对吸附量影响最大;黄铜矿受影响小,方铅矿受影响大。乙硫氨酯在黄铜矿和方铅矿表面的红外吸收光谱检测不到,表明乙硫氨酯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方式可能是少量吸附或者是物理吸附。浮选溶液化学计算表明:乙硫氨酯在矿物表面以分子吸附为主,即以物理吸附为主。在pH=9.5的碱性环境中,因为乙硫氨酯对黄铜矿的捕收能力本身就强于方铅矿,氢氧根离子、硅酸钠溶液优势组分SiO(OH)3-与阴离子捕收剂的竞争吸附,造成方铅矿浮选受到抑制。羧甲基纤维素与方铅矿吸附后,形成水膜抑制作用更加强烈。表面热力学计算表明:方铅矿表面产生亲水性盐,浮选受到抑制。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在真空状态下乙硫氨酯对黄铜矿和方铅矿具有强烈捕收作用,抑制剂焦亚硫酸钠、硅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对方铅矿的抑制能力依次减弱。福建建阳多金属硫化矿分选试验,铜精矿品位为16.61%,回收率为64.14%;铅精矿品位为43.57%,回收率为79.54%,使用组合抑制剂成功的实验了黄铜矿与方铅矿的浮选分离。

二、锌酸盐在闪锌矿浮选中的抑制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锌酸盐在闪锌矿浮选中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闪锌矿铁含量对其浮选及与黄铁矿分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锌资源概况
        1.1.1 锌资源分布极特征
        1.1.2 铁闪锌矿资源概况
    1.2 铁闪锌矿浮选及分离研究进展
        1.2.1 铁闪锌矿的浮选特性
        1.2.2 铁闪锌矿的铜活化
        1.2.3 铁闪锌矿的表面氧化
        1.2.4 铁闪锌矿与黄铁矿的分离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论文课题来源
第二章 试验原料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矿样
        2.1.1 纯矿物样品制备
        2.1.2 纯矿物样品纯度鉴定与表征
    2.2 试验药剂与设备
        2.2.1 试验药剂
        2.2.2 试验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纯矿物浮选
        2.3.2 接触角测定
        2.3.3 吸附量测定
        2.3.4 矿物离子溶出量测定
        2.3.5 XPS分析
        2.3.6 Zeta电位测试
        2.3.7 TOF-SIMS检测
        2.3.8 电化学分析
        2.3.9 Visual MINTEQ溶液化学计算
第三章 铁含量对闪锌矿浮选及药剂吸附的影响
    3.1 铁含量对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1.1 铁含量对闪锌矿天然可浮性的影响
        3.1.2 铁含量对闪锌矿黄药捕收可浮性的影响
        3.1.3 铁含量对闪锌矿铜活化可浮性的影响
    3.2 铁含量对闪锌矿铜吸附量的影响
    3.3 铁含量对闪锌矿铜活化黄药吸附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铁含量对闪锌矿表面氧化的影响
    4.1 铁含量对闪锌矿氧化浮选的影响
        4.1.1 铁含量对闪锌矿空气放置氧化浮选的影响
        4.1.2 铁含量对闪锌矿充气氧化浮选的影响
    4.2 铁含量对闪锌矿氧化后疏水性影响
    4.3 铁含量对闪锌矿离子溶出的影响
        4.3.1 锌铁溶出动力学
        4.3.2 pH值对闪锌矿锌铁溶出的影响
        4.3.3 铁含量对闪锌矿表面锌铁萃取量的影响
    4.4 表面电位与溶液组分分析
    4.5 不同铁含量闪锌矿表面氧化产物XPS表征
        4.5.1 XPS分析样品制备
        4.5.2 总谱分析
        4.5.3 C/O/S分峰处理
    4.6 不同铁含量闪锌矿表面氧化产物FE-SEM分析
    4.7 电化学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铁含量对闪锌矿与黄铁矿分离的影响
    5.1 铁含量对闪锌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5.1.1 铁含量对闪锌矿与黄铁矿分离浮选行为的影响
        5.1.2 混合矿体系中黄药吸附量测定
    5.2 闪锌矿铁含量对铜活化选择性的影响
        5.2.1 铜吸附量测定
        5.2.2 铜活化交换模型验证
        5.2.3 铜离子活化内部迁移规律研究
        5.2.4 铜活化选择性分析
    5.3 铁含量对高碱高钙抑制选择性的影响
        5.3.1 钙吸附量比较
        5.3.2 钙对铜与黄药吸附的影响
        5.3.3 钙对表面羟基化的影响
        5.3.4 钙对动电位的影响
        5.3.5 钙吸附微观表征比较
        5.3.6 高碱高钙抑制选择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氯化铵调控铜活化选择性研究
    6.1 氯化铵对铜活化浮选行为的影响
        6.1.1 氯化铵对单矿物铜活化浮选行为的影响
        6.1.2 氯化铵对混合矿分离浮选行为的影响
    6.2 氯化铵强化闪锌矿铜活化机理
        6.2.1 闪锌矿铜吸附量测定
        6.2.2 闪锌矿锌萃取量测定
        6.2.3 铜活化闪锌矿XPS分析
        6.2.4 溶液组分检测与计算
        6.2.5 氯化铵强化闪锌矿铜活化机理分析
    6.3 氯化铵削弱黄铁矿铜活化机理
        6.3.1 黄铁矿黄药吸附量测定
        6.3.2 黄铁矿铜铁吸附量测定
        6.3.3 铜活化黄铁矿XPS分析
        6.3.4 氯化铵削弱黄铁矿铜活化机理分析
    6.4 氯化铵调控铜活化选择性机制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非高碱性下黄铁矿选择性抑制研究
    7.1 单矿物抑制浮选
        7.1.1 黄铁矿抑制浮选
        7.1.2 闪锌矿抑制浮选
    7.2 混合矿抑制浮选
    7.3 铁取代对次氯酸钙抑制选择性影响机理
        7.3.1 离子溶出与表面锌铁钙萃取测定
        7.3.2 XPS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8.1 本论文主要结论
    8.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附录 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和奖励

(2)硫化锌抑制剂的研究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硫化锌的可浮性
2 硫化锌抑制剂的研究情况与进展
    2.1 无机抑制剂
        2.1.1 氰化物
        2.1.2 硫酸锌
        2.1.3 石灰
        2.1.4 胶体碳酸锌
        2.1.5 硫化钠
        2.1.6 硫酸锌—氢氧化钠
        2.1.7 亚硫酸钠
        2.1.8 硫氧化合物
        2.1.8. 1 二氧化硫
        2.1.8. 2 硫代硫酸钠
        2.1.8. 3 连二亚硫酸钠
        2.1.8. 4 硫酸亚铁铵
        2.1.8. 5 亚硫酸及其盐
        2.1.8. 6 焦亚硫酸钠
        2.1.9 无机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2.2 有机抑制剂
        2.2.1 大分子有机抑制剂
        2.2.2 小分子有机抑制剂
        2.2.2. 1 巯基乙酸
        2.2.2. 2 乙二胺四乙酸
        2.2.2. 3 单宁类
        2.2.2. 4 偶氮类药剂(如刚果红、苯胺黑等)
        2.2.3 有机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3 结语

(3)铜锌矿物分离中闪锌矿抑制剂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铜锌矿物分离困难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1.1 铜锌矿物分离困难的原因
    1.2 改善铜锌矿物分离的措施
2 无机抑制剂
    2.1 无氰抑制剂
        2.1.1 硫酸锌与无机碱类二元组合抑制剂
        (1) 硫酸锌与氢氧化钠组合
        (2) 硫酸锌与石灰组合
        (3) 硫酸锌与碳酸钠组合
        (4) 硫酸锌与硫化钠组合
        2.1.2 硫氧化合物与硫酸锌二元组合抑制剂
        (1) 亚硫酸 (钠) 与硫酸锌组合
        (2) 亚硫酸氢钠与硫酸锌组合
        (3) 连二亚硫酸钠与硫酸锌组合
        (4) 焦亚硫酸钠与硫酸锌组合
        (5) 硫代硫酸钠与硫酸锌组合
        2.1.3 多元组合抑制剂
    2.2 有氰抑制剂
        2.2.1 含氰化物的组合抑制剂
        2.2.2 含铁氰化物的组合抑制剂
3 有机抑制剂
    3.1 单一有机抑制剂
        3.1.1 鞣酸、刚果红
        3.1.2 巯基乙酸和巯基乙醇
        3.1.3 D1抑制剂
        3.1.4 Yn抑制剂
    3.2 有机抑制剂与无机抑制剂组合
        3.2.1 Z- 206与硫酸锌组合
        3.2.2 DT与硫酸锌组合
        3.2.3 YK-5与硫酸锌组合
        3.2.4 DMDC、亚硫酸钠与硫酸锌组合
        3.2.5 焦磷酸钠与柠檬酸钠组合
4 结 语

(4)黄铁矿浮选的抑制与解抑活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因素
    1.1 矿物学因素
        1.1.1 化学成分
        1.1.2 晶体性质
    1.2 矿浆难免离子的活化
    1.3 伽伐尼电偶作用
2 黄铁矿浮选的抑制
    2.1 无机抑制剂
    2.2 有机抑制剂
    2.3 微生物
3 黄铁矿浮选的解抑活化
    3.1 酸类活化剂
    3.2 盐类
    3.3 其他活化剂
4 结语

(5)浮选捕收剂的结构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浮选捕收剂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1.1 浮选捕收剂的结构
    1.2 捕收剂结构的量子化学研究
2 浮选捕收剂作用机理研究
    2.1 吸附作用
    2.2 捕收剂的选择性作用
3 药剂吸附微量热研究
4 矿物性质对浮选捕收剂作用的影响研究
5 展望

(6)新型高效活化剂X-45对铁闪锌矿浮选行为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锌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1.2 锌资源概况
        1.2.1 世界锌资源概况
        1.2.2 我国铅锌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1.2.3 我国铁闪锌矿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1.3 铁闪锌矿浮选药剂及活化浮选的研究现状
        1.3.1 抑制剂
        1.3.2 活化剂
        1.3.3 捕收剂
        1.3.4 我国铅锌矿的活化浮选工艺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剂、仪器、矿样和实验方法
    2.1 主要试剂
    2.2 仪器设备
    2.3 试验矿样
        2.3.1 纯矿物
        2.3.2 实际矿物
    2.4 研究方法
        2.4.1 浮选试验
        2.4.2 纯矿物疏水聚团现象分析
        2.4.3 X射线衍射分析
        2.4.4 接触角测试
第三章 铁闪锌矿在不同浮选体系中浮选行为研究
    3.1 天然可浮性研究
        3.1.1 不同粒级的天然可浮性
        3.1.2 不同浮选时间条件下的天然可浮性
        3.1.3 不同pH值的天然可浮性
    3.2 CuSO_4作活化剂的浮选条件试验
        3.2.1 CuSO_4浓度条件试验
        3.2.2 乙基黄药浓度条件试验
        3.2.3 起泡剂浓度试验
    3.3 X-45作活化剂的浮选条件试验
        3.3.1 X-45浓度条件试验
        3.3.2 乙基黄药浓度条件试验
        3.3.3 起泡剂浓度试验
    3.4 矿浆pH值对铁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5 抑制后活化试验
    3.6 混合纯矿物试验研究
        3.6.1 混合纯矿物浮选条件试验
        3.6.2 pH值对铁闪锌矿与磁黄铁矿分离的影响
        3.6.3 不同活化剂对铁闪锌矿和毒砂的分离影响
第四章 铁闪锌矿活化浮选机理的初步研究
    4.1 接触角的测定
    4.2 铁闪锌矿的疏水聚团分析
第五章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
    5.1 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5.2 矿样性质研究
        5.2.1 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5.2.2 矿样物相分析
    5.3 选矿试验研究
        5.3.1 试验方案分析
        5.3.2 探索试验
        5.3.3 锌矿物的活化剂种类试验
        5.3.4 X-45用量试验
        5.3.5 小结
    5.4 车间现场取样补做试验
        5.4.1 粗选作业是否添加石灰作为抑制剂的试验
        5.4.2 活化剂种类及其用量试验
        5.4.3 粗精矿再磨细度试验
        5.4.4 不同活化剂闭路对比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7)不同氧化剂在铅锌硫混合精矿浮选分离中的选择性作用及电化学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铅锌资源概述
    1.2 铅锌矿的浮选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研究方法
    2.1 样品准备
    2.2 试验方法与流程
    2.3 试验检测方法
    2.4 试验仪器及药剂
第三章 不同氧化剂对闪锌矿、方铅矿及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1 纯矿物基本浮选行为研究
    3.2 H_2O_2对闪锌矿、方铅矿及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3 NaClO对闪锌矿、方铅矿及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4 K_2Cr_2O_7对闪锌矿、方铅矿及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5 KMnO_4对闪锌矿、方铅矿及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6 不同氧化剂与和黄药作用后的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的相互作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氧化剂与闪锌矿和方铅矿表面作用的红外光谱研究
    4.1 丁黄药与方铅矿和闪锌矿表面作用的红外光谱
    4.2 H_2O_2对与黄药作用后的矿物表面作用的红外光谱
    4.3 NaClO对与黄药作用后的矿物表面作用的红外光谱
    4.4 K_2Cr_2O_7对与黄药作用后的矿物表面作用的红外光谱
    4.5 KMnO_4对与黄药作用后的矿物表面作用的红外光谱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氧化剂与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作用的微电极电化学行为研究
    5.1 NaClO与和黄药作用前后的纯矿物作用的循环伏安曲线
    5.2 H_2O_2与和黄药作用前后的纯矿物作用的循环伏安曲线
    5.3 K_2Cr_2O_7与和黄药作用前后的纯矿物作用的循环伏安曲线
    5.4 KMnO_4与和黄药作用前后的纯矿物作用的循环伏安曲线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6.1 石灰用量试验
    6.2 ZnSO_4用量试验
    6.3 锌组合抑制剂试验
    6.4 KMnO_4用量试验
    6.5 KMnO_4+ ZnSO_4组合使用的ZnSO_4用量试验
    6.6 KMnO_4+ Z230组合使用的Z230用量试验
    6.7 开路实验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8)闪锌矿表面原子构型及铜吸附活化浮选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闪锌矿基本性质及资源概况
        1.1.1 闪锌矿的物理化学性质
        1.1.2 铅锌矿资源储量及特点
        1.1.3 铅锌矿矿床类型
    1.2 闪锌矿浮选理论研究概况及进展
        1.2.1 闪锌矿表面微观性质
        1.2.2 闪锌矿表面氧化与溶解
        1.2.3 闪锌矿矿浆溶液中的难免离子
        1.2.4 闪锌矿的活化离子及活化机理
        1.2.5 闪锌矿的捕收剂及其作用机理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1.3.1 论文研究的科学意义
        1.3.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理论计算与试验研究方法
    2.1 理论计算原理及方法
        2.1.1 量子化学计算基本原理
        2.1.2 密度泛函理论
        2.1.3 从头算分子动力学理论
        2.1.4 计算平台与软件
    2.2 试验原料及研究方法
        2.2.1 试验原料及表征
        2.2.2 试验常规设备与药剂
        2.2.3 X射线衍射分析
        2.2.4 AFM分析
        2.2.5 XPS分析
        2.2.6 紫外-红外显微光学成像
        2.2.7 高分辨X射线微断层成像分析
        2.2.8 SEM-EDX分析
        2.2.9 ICP-AES/MS及IC分析
        2.2.10 Zeta电位及pH控制
        2.2.11 乙基黄药吸附量测定
第三章 闪锌矿电子结构及表面原子弛豫研究
    3.1 计算方法与模型
    3.2 闪锌矿的电子结构
        3.2.1 能带结构与态密度
        3.2.2 原子与键的布居
        3.2.3 电荷密度分布
    3.3 闪锌矿表面原子弛豫研究
        3.3.1 弛豫后的几何结构
        3.3.2 弛豫机理的分子力学分析
        3.3.3 弛豫后表面原子排列的AFM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闪锌矿溶液中铜锌化学平衡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4.1 闪锌矿溶液中铜锌化学平衡计算
        4.1.1 Cu~(2+)的配衡反应及形体分布
        4.1.2 Zn~(2+)的配衡反应及形体分布
        4.1.3 闪锌矿溶解平衡的理论计算
    4.2 闪锌矿溶解特性及流体包裹体组分释放
        4.2.1 闪锌矿表面氧化溶解
        4.2.2 闪锌矿流体包裹体表征及其组分释放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闪锌矿铜活化机理研究
    5.1 计算方法与模型
    5.2 铜取代ZnS(110)表面锌原子
        5.2.1 取代构型
        5.2.2 态密度分析
        5.2.3 布居及差分电荷分析
    5.3 铜在ZnS(110)表面的吸附
        5.3.1 吸附构型
        5.3.2 态密度分析
        5.3.3 布居及差分电荷分析
        5.3.4 闪锌矿表面吸附铜迁移路径的过渡态研究
    5.4 Cu(OH)_2与ZnS(110)表面作用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5.4.1 原子运动轨迹
        5.4.2 态密度分析
    5.5 铜活化闪锌矿机理的试验研究
        5.5.1 铜活化过程中铜锌交换比研究
        5.5.2 铜吸附速率方程一般形式的推导
        5.5.3 铜活化反应历程研究
        5.5.4 铜活化后闪锌矿表面组分的XPS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闪锌矿-铜-EX三元介质作用及活化对EX吸附的影响
    6.1 计算方法与模型
    6.2 乙基黄药分子结构
        6.2.1 结构特征
        6.2.2 态密度
    6.3 闪锌矿-EX二元介质作用
        6.3.1 作用模型
        6.3.2 态密度分析
    6.4 闪锌矿-铜-EX三元介质作用
        6.4.1 作用模型
        6.4.2 态密度分析
    6.5 铜活化对EX吸附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6.5.1 铜活化对EX吸附量及吸附速率的影响
        6.5.2 铜活化对EX吸附稳定性的影响
    6.6 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7.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7.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研项目及专利
附录C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奖励与荣誉

(9)硫化—氧化混合锌矿选矿尾水循环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水资源与水污染概况
        1.1.1 水资源概况
        1.1.2 水污染概况
    1.2 选矿厂废水形成及危害
        1.2.1 铅锌矿选矿废水形成与特点
        1.2.2 选矿废水对环境的影响
        1.2.3 选矿废水对浮选的影响
    1.3 选矿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1.3.1 气浮法
        1.3.2 吸附法
        1.3.3 混凝沉淀法
        1.3.4 酸碱中和法
        1.3.5 化学沉淀法
        1.3.6 生物法
    1.4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试验原料、药剂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原料
        2.1.1 单矿物试样
        2.1.2 实际矿石
        2.1.3 选矿尾水
    2.2 仪器设备
    2.3 试验药剂
    2.4 试验方法
        2.4.1 浮选试验
        2.4.2 吸附量测试
        2.4.3 ICP离子浓度分析
        2.4.4 TOC分析
        2.4.5 红外光谱分析
3 氧化锌矿选矿尾水对硫化铅锌矿浮选影响的研究
    3.1 氧化锌矿选矿尾水水质分析
    3.2 氧化锌矿尾水对铅锌矿浮选的影响
    3.3 矿物基本浮选行为
        3.3.1 pH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3.3.2 捕收剂浓度对矿物可浮性影响
    3.4 选矿尾水的组分对闪锌矿、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3.4.1 主族元素组分对闪锌矿、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3.4.2 副族元素组分对闪锌矿、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3.4.3 有机物对闪锌矿、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3.5 模拟尾水实际矿石试验
    3.6 小结
4 尾水组分对铅锌矿浮选影响机理研究
    4.1 尾矿水中无机组分在铅锌矿浮选过程中影响研究
        4.1.1 磨矿前后pH对比试验
        4.1.2 六偏磷酸钠对人工混合矿影响
    4.2 油酸钠在闪锌矿浮选过程中的机理研究
        4.2.1 油酸钠在闪锌矿表面吸附分析
        4.2.2 油酸钠在闪锌矿表面作用的红外光谱分析
        4.2.3 油酸钠对闪锌矿浮选夹带影响评估
    4.3 油酸钠对混合矿浮选的影响
        4.3.1 油酸钠对人工混合矿浮选的影响
        4.3.2 扫选对油酸钠浮选锌矿的影响
    4.4 小结
5 气浮法去除油酸钠试验研究
    5.1 气浮时间对选矿尾水中油酸钠去除率试验研究
    5.2 气浮时间对选矿尾水中其他离子组分去除率的影响
    5.3 处理后尾水对硫化铅锌矿浮选影响
    5.4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抑制剂对乙硫氨酯浮选分离黄铜矿和方铅矿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硫化铜铅矿物浮选分离工艺研究进展
    1.2 硫化铜铅矿物捕收剂研究进展
    1.3 硫化铜铅矿物浮选抑制剂研究进展
        1.3.1 抑铅浮铜技术
        1.3.2 抑铜浮铅技术
    1.4 组合抑制剂研究现状及进展
        1.4.1 组合抑制剂概念及原理
        1.4.2 协同效应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2 矿样、药剂、仪器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矿样和电极
        2.1.1 纯矿物矿样
        2.1.2 实际矿石矿样
    2.2 试验药剂与设备
        2.2.1 试验药剂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纯矿物浮选试验
        2.3.2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
        2.3.3 红外光谱测试
        2.3.4 吸附量的测定
        2.3.5 浮选药剂-矿物作用分子模拟
3 黄铜矿和方铅矿在不同药剂体系浮选行为研究
    3.1 乙硫氨酯为捕收剂黄铜矿和方铅矿的浮选行为
    3.2 不同抑制剂对黄铜矿和方铅矿浮选行为影响
        3.2.1 亚硫酸钠对黄铜矿和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2.2 硅酸钠对黄铜矿和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2.3 焦亚硫酸钠对黄铜矿和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2.4 CMC对黄铜矿和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3 两种抑制剂组合对黄铜矿和方铅矿浮选行为影响
        3.3.1 亚硫酸钠和CMC组合对黄铜矿和方铅矿浮选行为影响
        3.3.2 硅酸钠和CMC组合对黄铜矿和方铅矿可浮选行为影响
        3.3.3 焦亚硫酸钠和CMC组合对黄铜矿和方铅矿浮选行为影响
    3.4 三种抑制剂组合对黄铜矿和方铅矿浮选行为影响
        3.4.1 亚硫酸钠、硅酸钠和CMC组合对黄铜矿和方铅矿浮选行为影响
        3.4.2 焦亚硫酸钠、硅酸钠和CMC组合对黄铜矿和方铅矿浮选行为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乙硫氨酯在黄铜矿和方铅矿表面作用及机理研究
    4.1 乙硫氨酯与黄铜矿和方铅矿作用红外光谱研究
    4.2 乙硫氨酯在黄铜矿和方铅矿表面的吸附行为
        4.2.1 pH值对乙硫氨酯在黄铜矿和方铅矿表面的吸附行为影响
        4.2.2 不同抑制剂对乙硫氨酯在黄铜矿和方铅矿表面的吸附行为影响
        4.2.3 SSC对乙硫氨酯在黄铜矿和方铅矿表面的吸附行为影响
    4.3 乙硫氨酯及硅酸钠与矿物作用溶液化学研究
        4.3.1 乙硫氨酯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与作用
        4.3.2 氢氧根离子与乙硫氨酯在矿物表面竞争吸附的平衡计算
        4.3.3 硅酸钠抑制作用机理的平衡计算
    4.4 黄铜矿和方铅矿表面氧化产物对可浮性及与抑制作用的影响
        4.4.1 pH和电位对黄铜矿表面产物的影响
        4.4.2 pH和电位对方铅矿表面产物的影响
    4.5 羧甲基纤维素的抑制作用
    4.6 本章小结
5 浮选药剂-矿物作用的分子模拟和计算
    5.1 分子模拟的理论基础
    5.2 黄铜矿、方铅矿和几种药剂结构优化模型
    5.3 乙硫氨酯与黄铜矿和方铅矿作用的分子动力学计算
    5.4 方铅矿与抑制剂作用的分子动力学计算
    5.5 本章小结
6 新型组合抑制剂在低品位硫化矿铜铅分离中的应用
    6.1 铜铅分离新型抑制剂探索试验
    6.2 铜铅分离闭路试验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奖励
致谢

四、锌酸盐在闪锌矿浮选中的抑制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闪锌矿铁含量对其浮选及与黄铁矿分离的影响[D]. 张胜东.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2]硫化锌抑制剂的研究及进展[J]. 梁溢强,简胜,吕家云,毛明发,宋涛,阚赛琼. 云南冶金, 2020(06)
  • [3]铜锌矿物分离中闪锌矿抑制剂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王衡嵩,魏志聪,曾明,彭蓉,薛晨.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9(02)
  • [4]黄铁矿浮选的抑制与解抑活化研究进展[J]. 苏超,申培伦,李佳磊,蔡锦鹏,刘思言,曹阳,刘殿文. 化工进展, 2019(04)
  • [5]浮选捕收剂的结构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 陈建华.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7(04)
  • [6]新型高效活化剂X-45对铁闪锌矿浮选行为影响的研究[D]. 杨子轩.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7]不同氧化剂在铅锌硫混合精矿浮选分离中的选择性作用及电化学机理研究[D]. 王章鹤. 广西大学, 2014(02)
  • [8]闪锌矿表面原子构型及铜吸附活化浮选理论研究[D]. 刘建.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8)
  • [9]硫化—氧化混合锌矿选矿尾水循环利用研究[D]. 李浩. 中南大学, 2013(05)
  • [10]抑制剂对乙硫氨酯浮选分离黄铜矿和方铅矿作用机理研究[D]. 卜勇杰. 中南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锌酸盐在闪锌矿浮选中的抑制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