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要标本兼治

“减负”要标本兼治

一、“减负”要标本兼治(论文文献综述)

殷玉新,郝健健[1](2019)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业负担政策的演进历程与未来展望》文中认为根据减负对象和实施力度,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业负担政策经历了关注身体健康、解决盲目追求升学率、推进素质教育和标本兼治四个阶段,不同时期减负政策关注的重点有明显差异。基于科学调查制定学业负担政策;从"治标不治本"转向"标本兼治",切实解决学业负担过重问题;从"单边努力"走向"联合行动",不断推进学业负担政策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减轻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重要政策举措。为了切实解决学业负担问题,应全面认识学业负担的本质,有依据地制定学业负担政策,完善学业负担监测与报告制度。

赵秀玲[2](2019)在《为基层减负应注重标本兼治》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央印发的《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专项整治的通知》中,第四个问题是"整治层层加重基层负担问题",由此可见"执政为民"中"初心"和"担当"对于"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确立执政为民理念,才能克服"为基层减负"的治标思路甚至形式主义做法,寻到"治本"之策。

王博[3](2014)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政策工具选择与体系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教育体制、竞争环境和社会意识三方面因素造就了过度的教育竞争,而竞争选拔则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异化了育人为本的教育功能。为此,政策制订者必须从问题出发,针对造成学业负担过重的各类因素选用恰当政策工具,来实现减负目标。鉴于学业负担问题的复杂性,标本兼治促减负不能靠几项政策的单兵推进,必须以弱化教育竞争为核心,综合多维政策工具,制订合理、可行的政策体系。同时,还有综合考虑政策推进中的科学规划和实施步骤问题。

田文会[4](2000)在《也谈学生“减负”》文中研究说明

尹艺[5](2015)在《让教育回归本原——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下)》文中指出中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一直是老百姓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成因复杂、牵涉面广,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减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地方政府、学校、社会、家长要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齐心协力,积极作为,久久为功,真

李红茹[6](2013)在《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综合治理研究 ——基于行动的视角》文中认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一直存在,乃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顽疾。要有效减轻中小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必须从政策、研究及行动等多个视角对其进行理性反思和实践检视。本文限于研究能力和精力,着重从行动视角对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予以关照。笔者认为,中小学校是基础教育的草根,减负成效的重要观测点是中小学校落实减负政策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及举措。因此,本文确立了基于行动的视角来探讨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综合治理问题,以期从一个新的视野探寻更为有效的减负措施。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部分,主要交代了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现状进行了初步梳理,首先分析了课业负担的性质,进而阐述了课业负担的存在形态,最后着重讨论了课业负担的轻重标准。第三部分论述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主客观来源、课业负担的结构以及课业负担的特征,以期为后续研究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本文从行动的视角主要介绍了三所减负学校的典型案例,通过对三所学校减负行动的分析,对其成功经验进行了初步归纳;指出三所学校在减负行动中存在的不足——各学校大多注重学校层面的创新尝试,学校层面所采取的治理措施较单一,缺乏多角度的分析等。第五部分针对研究中发现的不足,本文基于行动的视角,分别从政府、学校、教师、家庭、学生层面对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综合治理提出了具体的治理举措,希望能给后续的减负行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许慧[7](2014)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减负政策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为减轻中小学学生的学业负担、实行素质教育,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减负"政策,三十多年过去了,"减负"问题依然是当下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在对这些政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其特点并简要评述政策效果,进而从政策学的角度对"减负"政策的有限性进行归因,最后提出未来我国"减负"政策取得实效的发展性构想。

席梅红[8](2015)在《从“提质”谈“减负”》文中研究说明减轻教育负担,提高教育质量,首先需澄清"负"是什么。教育中的"负"有三层,分别为学生背负的学业"负担",教师承担的职业"负担"及学校承载的外界"负担"。提高质量,须将"减负"作为有力举措,"减负"的过程乃是"提质"。"减负提质"是一项艰巨工程,仅仅依靠文件强制是不够的,全社会要形成"减负"共识,制定"减负"监督措施,先为教师"减负"。

柴觐[9](2015)在《浅谈天津“最严减负令”》文中认为继教育部出台《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减负意见》后,天津市教委也于2014年月公布了《市教委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暂行)》,规定了中小学生在校时间、家庭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对违反减负规定者,一经查实要在全市通报批评,对学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警示,直至调离工作岗位。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响。本文将从减负的定义,为何制定如此严格的减负令和如何促进减负令的执行三方面分析此"史上最严减负令"。

柏婷[10](2014)在《初中生课业负担现状个案研究 ——对上海市S初中的调查及思考》文中研究表明2012年PISA测试结果公布,上海学生再次夺冠,但其分析报告显示,他们的作业时间为平均每周13.8小时,远高于OECD平均的7小时左右,位居世界第一。也就是说,上海学生当前的作业量远远大于其他国家的学生,甚至成为一种负担。另据社科院开展的“上海青少年发展需求调查”,有三分之一的受访学生表示想“多睡会”,有近四成的学生希望减负,其中初中生渴望减负的比例比高中生还高出了3.1个百分点。可见当前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因此,本研究以上海市S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问卷调查、验证性研究等方式进行研究,透析造成学生课业负担现状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以期还以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为实现初中生课业负担合理化提供一些参考。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选择论题的缘由、概念的界定、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相关改革,对课业负担过重的研究、作业时间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三章为上海市S初中学生课业负担现状调查。在调查中,笔者仅对学生生理上的课业负担进行了调研和评估。调查发现S初中学生:每天平均作业时间大于教育部要求的2小时,每周作业时间与PISA测试结果相近;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补课时间较长;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观感受在不同年级间存在差异。第四章为S初中学生课业负担现状的成因分析。从学校方面看,课程设置、作息时间安排、教学评价及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学生课业负担情况的关键所在;从家庭方面看,由于家长不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与孩子缺乏沟通、不考虑孩子的意愿为其频繁安排课外辅导,造成了该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从学生自身看,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意愿存在个体差异,每个人对相同课业负担存在不同的主观感受;此外,社会价值取向才是造成课业负担不合理的根源。第五章为改善S初中学生课业负担现状的建议及对策。首先,建议学校更合理地安排作息,开展一些综合课程及校园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优化作业结构;其次,建议家长注重亲子关系的改善,多与孩子沟通,进行理性的家庭教育;学生也应该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及时寻求帮助:最后,建议社会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倡导多元化的人才观。

二、“减负”要标本兼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减负”要标本兼治(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业负担政策的演进历程与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业政策的演进过程
    (一)关注身体健康时期(1949-1977年)
    (二)解决盲目追求升学率时期(1978-1993年)
    (三)推进素质教育时期(1993-2009年)
    (四)标本兼治时期(2010年至今)
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业负担政策的经验
    (一)基于科学调查制定学业负担政策
    (二)从“治标”转向“标本兼治”,切实解决学业负担
    (三)从“单边努力”走向“联合行动”,不断推进减负政策实施
四、学业负担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未来展望
    (一)全面认识学业负担的本质
    (二)有依据地制定学业负担政策
    (三)完善学业负担监测与报告制度

(2)为基层减负应注重标本兼治(论文提纲范文)

一、真正确立“执政为民”思想
二、创新制度机制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三、以有效路径达成“为基层减负”目的

(3)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政策工具选择与体系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产生机制
    (一) 教育体制因素
    (二) 社会意识因素
    (三) 竞争环境因素
二、 减负的政策工具选择
    (一) 体制改革层面的政策工具选择
        1. 淡化校际、校内教育等级政策
        2. 优化升学机制与考评指标政策
        3. 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政策
    (二) 环境改良层面的政策工具选择
    (三) 意识引导层面的政策工具选择
三、 促进减负的政策体系设计

(4)也谈学生“减负”(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 提高整体意识, 改变教学观念。
第二, “减负”要标本兼治。
第三, 要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
第四, 要注意负面效应。
最后, 要重视“减负”后的工作。

(5)让教育回归本原——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下)(论文提纲范文)

用好制度的指挥棒
教与学的新“规则”
少些竞争多些从容

(6)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综合治理研究 ——基于行动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
        (二) 国外研究
    三、 概念界定
        (一) 课业负担
        (二) 行动
    四、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 政策意义
    五、 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案例法
第二章 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现状的总体分析
    一、 关于课业负担性质的分析
    二、 关于课业负担存在形态的分析
    三、 关于课业负担轻重标准的分析
第三章 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基本来源、结构与特征
    一、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基本来源
        (一)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来源
        (二)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观来源
    二、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结构与特征
        (一)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结构
        (二)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特征
第四章 中小学中减负行动的典型案例
    一、 对三所减负学校典型案例的分析
    二、 对三所学校减负行动过程中成功经验的总结
        (一)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三)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 改造学科课程
        (五) 建构活动课程
    三、 对三所学校减负行动成果展示
    四、 对三所学校减负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 学校层面
        (二) 教师层面
        (三) 社会层面
第五章 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基于行动的综合治理对策
    一、 政府层面
        (一) 逐步调整政策
        (二) 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三) 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四) 改革教育评价制度
        (五) 加强教育执法力度
    二、 学校层面
        (一) 完善教师考核体系
        (二) 建立提高教师队伍机制
        (三) 建立教育质量监控机制
    三、 教师层面
        (一) 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二)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
        (三) 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
        (四) 教师要提高作业的布置效率
    四、 家庭层面
        (一)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二) 合理安排学生课余生活
        (三) 正确指导和帮助学生的学习问题
    五、 学生层面
        (一) 学生要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
        (二) 学生要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 学生要正确认识课业负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减负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减负政策简单梳理
二、减负政策特点分析
三、减负政策失效原因分析
    (一) 减负政策本身的有限性
    (二) 减负政策执行环境的制约
    (三) 减负政策执行监督乏力
        1. 监督方式单一。
        2. 刚性的责任追究制度缺乏。
四、有关我国减负政策取得实效的发展性构想
    (一) 政府要纵观全局, 充分发挥政策的制定者、政策执行的推动者、监督者作用
        1. 积极开展中考、高考制度改革, 通过考试制度改革倒逼减负。
        2. 变革教育政绩观, 建立一套完善的减负执行情况评价体系。
    (二) 社会要积极支持, 为政策的推行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 学校要以生为本, 扮演好政策的坚定执行者角色
    (四) 家庭要转变观念, 积极充当政策的正向保障作用
        1. 树立正确的子女成才观。
        2. 注重子女的全面发展。
        3. 努力营造宽松、温情、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8)从“提质”谈“减负”(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育现实世界中的“负担”表现
    ( 一) 学生背负的学业“负担”
    ( 二) 教师承担的职业“负担”
    ( 三) 学校承载的外界“负担”
二、“提质”与“减负”的关系
三、“减负”与“提质”的可行性策略
    ( 一) 形成“减负”协调机制
    ( 二) 监督“减负”落到实处
    ( 三) 为教师“减负”先行

(9)浅谈天津“最严减负令”(论文提纲范文)

一、何为“减负”
二、缘何出台“最严”减负令
三、如何促进减负令的贯彻实施
    (一) 逐步改变“一分定终身”的人才选拔制度
    (二) 加强教育执法力度
    (三) 培养学生抗压能力
    (四) 为减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结语

(10)初中生课业负担现状个案研究 ——对上海市S初中的调查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一) PISA 测试结果的反思
        (二) 课业负担的社会现状
        (三) 实践经验及研究热情
    二 概念界定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目的
    五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 国内外课业负担改革综述
        (一) 国外课业负担改革历程
        (二) 国内课业负担改革历程
    二 课业负担过重研究综述
    三 作业时间研究综述
第三章 上海市 S 初中学生课业负担现状调查
    一 上海市 S 初中基本概况
        (一) 学校类型
        (二) 学校课程设置
        (三) 学校作息安排
        (四) 学生的基本情况
    二 学生睡眠时间现状
    三 学生补课时间现状
    四 学生作业时间现状
    五 学生自我感受
    六 调查结果小结
第四章 S 初中学生课业负担现状成因分析
    一 学校因素
        (一) 课程设置
        (二) 教师原因
        (三) 教学评价
    二 家庭因素
        (一) 家庭教育观念
        (二) 家庭教育方式
    三 学生自身因素
        (一) 学习期望
        (二) 学习习惯
        (三) 学习主动性
    四 社会因素
        (一) 价值取向
        (二) 人才选拔
第五章 改善 S 初中学生课业负担的建议及对策
    一 学校方面
        (一) 追求更合理的课程设置
        (二)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三) 正确对待教学评价
        (四) 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
    二 家庭方面
        (一) 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
        (二) 注重亲子关系
        (三) 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三 学生方面
        (一) 学会倾诉
        (二) 正视自己
        (三) 培养兴趣
    四 社会方面
        (一) 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 充分发挥媒体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减负”要标本兼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业负担政策的演进历程与未来展望[J]. 殷玉新,郝健健.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为基层减负应注重标本兼治[J]. 赵秀玲.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09)
  • [3]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政策工具选择与体系设计[J]. 王博. 中国教育学刊, 2014(04)
  • [4]也谈学生“减负”[J]. 田文会. 社会科学家, 2000(06)
  • [5]让教育回归本原——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下)[J]. 尹艺. 中国工人, 2015(04)
  • [6]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综合治理研究 ——基于行动的视角[D]. 李红茹. 沈阳师范大学, 2013(08)
  •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减负政策研究[J]. 许慧. 课程教学研究, 2014(12)
  • [8]从“提质”谈“减负”[J]. 席梅红. 现代教育论丛, 2015(01)
  • [9]浅谈天津“最严减负令”[J]. 柴觐. 亚太教育, 2015(28)
  • [10]初中生课业负担现状个案研究 ——对上海市S初中的调查及思考[D]. 柏婷. 上海师范大学, 2014(01)

标签:;  

“减负”要标本兼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