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街道办事处存在的财务问题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邱炜[1](2015)在《我国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研究 ——以J街道办事处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基层组织管理的主体及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地位已很重要,目前其改革已成了政府改革和学术界研究的重点。然而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管理中的积弊也已逐步暴露,出现了管理者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组织结构合理及职权与责任分配不适当、没有建立充分机制及时发现内生风险、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欠缺、预算控制与绩效考评控制不严、内部控制运行监控不有效等现象。另外2012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才出台,规范也没有形成专门适用于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的准则,适用性更不够。由此可见,具体针对街道办事处方面内理论控研究至今仍几乎为空白,目前对我国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进一步研究,已迫在眉睫。论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规范性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定义、目标、原则与要素及其实现路径进行了定义与研究,从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五要素角度出发,选取了长三角代表城市J街道办事处为例,从街道办事处与区政府、街道办事处自身和街道办事处与社区这三个维度对我国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存在问题、问题分析及改进进行了研究。论文提出,以COSO报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基础,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在应用价值方面,本文选取的案例所在的城市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方法上有创新、内容上有创新、视角上有创新,为我国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可行的创新思路与模式,对加强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建设,对规范行政行为,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减少和规避风险,有着重要意义,从而为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我国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政策与实践操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学术价值方面,本文研究了我国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研究路径与模式(诸如对街道办事处与区政府、街道办事处自身和街道办事处与社区这三个维度内控研究进行了分析研究),基于我国政策背景深化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尤其是街道办事处内控创新,丰富了我国特色的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研究,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等法律法规规范的下次修订提供了内容。
陈正顺[2](2014)在《深化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 ——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文中提出在新形势下,目前的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已经与现实需求完全脱节。现今国内不少城市已经积极探索出不少新的街道管理改革模式,如“安徽铜陵模式”、“广州荔湾模式”、“深圳模式”等。作为全国变革的先驱队,近几年深圳各区街道办事处一直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的街道管理改革模式。在2010年2月9日公布的《深圳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指出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是《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改革举措是减少基层管理层级,整合街道办与社区工作站。因此本论文以深圳市宝安区街道办事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宝安区街道工作人员和辖区居民分别进行内部和外部满意度的调查,对宝安区街道管理现状进行实证调研,在分析和评价宝安区街道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参考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的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从而对于深化深圳市宝安区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力求为深化深圳街道办事处变革和实现和谐宝安尽些微薄之力。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来进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通过对深圳市宝安区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首先,深圳市宝安区街道办事处外部满意度和内部满意度之间存在差异,外部期望值较高,外部满意度则居于一般水平,而内部期望值和内部满意度均较高;其次,辖区居民和街道办工作人员都主张采取扩大街道办事处职能这一管理体制改革方式;最后,目前深圳宝安区街道办事处正面临着任务繁重、权责不对等和管辖对象复杂三大难题,同时受着沟通不畅、资源不足、设施落后和管辖人口庞大等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并进一步指出深圳宝安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通过先整合街道办与社区工作站,再调整街道办规模,明确街道办职能,最后待时机成熟之时,转变区职能部门职责,将区政府改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这样三个改革步骤,稳扎稳打,方能最大程度确保改革的成功。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应该稳妥处理人员配置问题,科学地进行人员分流,并且尽早建立起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三方联动机制,使社区自治组织在基层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乔璐[3](2019)在《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乌拉泊街道办事处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进入了快车道,同时基层治理中的复杂性也逐步显现出来。街道办事处这一基层组织,它是政府的派出机构,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它的职责发生了变化,但主要任务还是管理辖区社会事务和为群众提供各项服务,它在群众和政府部门之间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在整个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县乡现有的管理体制是“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五级网格”模式。但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行政管理职责较为模糊、整体办事效率较为低下、权责矛盾非常明显以及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薄弱等众多问题。因此,街道办事处只有调整自身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同时,街道办事处在机构改革过程中也面临着众多难题。为了改变这些现状,在体制改革过程中就必须明确k街道办事处自身定位,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寻求科学有效的转型方向。本文在推进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结合街道办事处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进程,重新对其进行定位,综合运用理论与实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乌拉泊街道办事处在基层治理中的工作状态,进而总结出城市街道办事处的改革方向,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本章首先“提出问题”:对什么是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以及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和我国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进程这四方面内容进行详细介绍。然后“分析问题”:一是从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乌拉泊街道办事处管理现状开始,在历史背景、职能定位发展现状两方面开始介绍;二是借鉴分析我国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探究过程中的四种模式,即街道办事处一级政府模式、“虚区实街”模式、撤销街道办事处模式和政府派出机构模式,讨论分析这些模式为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方向;三是对街道办事处在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讨论。文章最后“解决问题”:从五个方面对完善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提出将街道办事处改为片区管理委员会的设想,充分发挥其“五个统筹”作用。
毛亦琦[4](2018)在《街道办事处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指标体系优化研究 ——以G街道办事处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它既能有效发挥审计对权力的制约监督职能,又能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的发生。经济责任审计如何合理量化评价指标,客观地分析评价事项,公允地做出评价结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这在当下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是一个难题。而行政单位同样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公共部门,虽然有直接归属的行政部门,但作为独立法人机构,行政部门很难对经济责任施行监管。因此,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是客观地、科学地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需要。目前,我国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考核财务指标为主的政府部门领导干部或者是企业领导者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情况方面,较少地关注财务和绩效双重驱动作用下行政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完整性的研究。笔者认为,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就是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和鉴定,在制定评价指标时,既要对经济发展情况和综合竞争实力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是否履行了社会职责进行评价。因此,笔者决定引入平衡计分卡这一在国外发展的较为成熟的管理工具,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选取G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为研究对象,归纳概括分析该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分析该单位审计体系及方法运用的不足与不完善之处的基础上,结合G街道办事处主任工作职责以及应履行的社会职责整理出相关的评价指标,构建并优化补充完善基于财务、内部运营、民众、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平衡计分卡体系。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打破传统主要以单一的财务指标为评价标准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观念,将平衡计分卡中的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融入到经济责任审计全过程中,对以行政单位为绩效评价对象的经济责任审计进行评价和构建,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荣珺[5](2012)在《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开展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监督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的重要措施,是推进依法行政和理财的有效途径。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我国仍然是一项新生事物。街道办事处的职能涉及居民工作、社区建设、城市管理等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特殊性。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国外并没有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与实践,而我国对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科学、统一的审计评价标准。我国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在全国普遍展开,各地也有自己的相关经验做法,但是仍然存在将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混同于一般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评价、审计评价不符合经济责任的审计范围、审计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不高等问题。为更好的解决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充分研究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证分析青岛市部分区市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相对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方法,使评价结果能够全面反映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在对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设计时,坚持了独立性、历史性、公正性、权责一致、谨慎性等审计原则,以国家宪法、法律、法规、街道办事处的各项管理规定为依据,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街道办事处所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财政财务收支情况,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管理情况,资产、负债及净资产在任职期间的变化情况、财政性资金的绩效情况等十个方面进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根据审计内容的不同,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测算方法,从而有针对性的对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评价。该审计评价指标和方法的设计突出了以下特点:一是全面性。审计评价的内容较为全面的涵盖了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各个方面。二是可操作性。采用科学的公式计算、合理的表格设计等方式给出清晰易懂的审计评价指标和方法,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可以根据审计目标、要求的不同,有侧重点的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审计评价。三是可比性。该评价指标和方法的提出,可以使审计人员采用相同的评价依据,得出的审计评价结果相对科学、可比,从而有利于准确评估、评价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
任文君[6](2013)在《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与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们国家政府组织体系建设的历史中,街道办事处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维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维系了区域内的成员和各个组织;加快了经济的稳步发展。直以来,它始终很好地落实政府的行政理念和想法,贯彻着政府派出机构所要承担的基本职能,在行政组织管理体系中扮演着它的基本职能定位,政府的基层管理离不开它。街道办事处有其特殊的地位,毋庸置疑的是它的基础性和基层性,无论是中国成立之后的政体建设的实践经验还是科学的经济发展理论都验证了这一点。然而,经济水平在飞速的提升,伴随着城市越来越大,人口日益向城市集中,我国社会的结构组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办事处这个城市中最基层的组织所拥有的职能定位也有了巨大的变动,显现出了很多新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来适应社会发展。本文的研究着眼于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和改革上,目的在于通过对目前街道办事处定位现状的反映,挖掘出其中哪些症结是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并且逐个分析这些症结的原因,然后根据街道办事处的发展趋势来探索出相应的改革路径和解决办法,最终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原则亦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各项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定位好街道办事处这个基层组织的职能,让其充分发挥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力量,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的。
孟艳春[7](2016)在《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以济南市 LS 街道办事处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街道办事处作为连接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性作用被要求承担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责。街道办事处直接服务于辖区公众和企事业单位,负责辖区政治和行政、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工作,代表政府行使为民服务的职能。因此,评估街道办事处的绩效水平,成为评价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如何构建合理可行的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街道办事处服务与管理绩效水平的测量与评估,考察并分析其绩效管理的状况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在对国内外有关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文献研究基础上,从街道办事处职能角度出发,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利用问卷调查、专家评判和隶属度分析等方法进行指标遴选,构建了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指数模型。该指标体系包含经济发展、社区服务、社区治安与环境、街道办事处自身建设等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了14位相关专家对相关指标的重要性评判数据,利用群组AHP法测算得出了各级绩效指标的权重系数。然后以济南市LS街道办事处为例,现场收集了20132015年的相关数据,利用所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数模型,测算出了LS街道办事处连续两年的绩效水平指数和综合指数。最后通过对绩效评估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了LS街道办事处在其服务提供和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系列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LS街道办事处绩效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值得指出的是,本文提出的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综合指数模型,是在阅读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分析基础上构建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也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对改进当地街道办事处绩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在如此广袤、瞬变的中国社会,街道办事处作为最基本的政府社会管理单元,具有复杂而广泛的现实基础和变化发展前景,应用本文的研究成果时,还需对相关指标体系的完备性进行评估验证。
杨慧[8](2020)在《我国街道办事处服务职能优化研究 ——以青岛市城阳区C街道办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街道办事处是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的主要承担者,直接面对群众,以服务群众为主要的职能取向。但在实际运作中,街道办事处忙于完成上级下派的各项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执行机构,服务职能被挤压、弱化。本文探讨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如街道办事处的法律定位模糊、权责失衡、人员结构不合理等,对如何优化提升街道办事处服务职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以青岛市C街道办事处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职能结构与实际运行,分析了C街道办事处服务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从比较的视角探讨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街道办事处服务职能优化模式,如南京的街道中心化模式,安徽省铜陵市的撤销街道办模式,北京的强化街道模式。本文基于实地调研认为,C街道办事处服务职能问题及成因表现为职能定位模糊,服务职能缺位;与各级部门协调不畅,有权无责受制约严重;人员结构不合理,服务意识不足等。就C街道办事处而言,其在基层管理和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发展趋向应该是优化而不是简单撤销。对于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不断优化其服务职能,回到街道办事处为基层民众服务的定位。具体来说,应理清街道办职能,保障服务职能为主体职能;改变上级职能部门与街道办的关系模式;加强自身建设,实施绩效考核;重构街道办事处法制体系,明确街道办事处职责定位;激发基层活力,确保多元参与治理等。
徐峥月[9](2019)在《A区区街财政管理体制现状及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街道办事处是政府基层办公机构,担负管理社区的职能。当前,我国街道办事处财政管理模式各有特色,主要分为三类:取消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街道财政管理体制、部门预算式街道财政管理体制,通过不同管理模式对于街道内部的财权、事权进行管理。但是当前我国街道财政体制的运行仍然尚未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街道事权和财权不匹配、税源管理和培育出现阻碍、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仍需通过完善和深化区街财政管理体制来进一步解决。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的对于A区的区街财政管理体制现状进行研究。收集相关理论、资料、数据作为论文的理论基础,以A区街道的财政管理体制为个体案例,主要从A区街道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A区街道财政体制改革的运行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A区的财政管理体制、运行内容、财权事权关系、培植税源情况、公共服务能力、街道内部财政资源情况等,从而分析A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结合国内外成功街道财政管理体系建设的案例,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一方面能借鉴先进城市城区街道管理的成功经验,从而对推动A区街道在财政收支、转移支付等多个经济活动下的管理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推动政府对区街财政管理体制的相关措施的完善,在未来发展的战略上作出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城市街道的建设,深入思考如何全面深化区街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冯之欣[10](2017)在《基层治理中街道办事处的角色困境与行动逻辑研究 ——以肇庆市南岸街道办事处为例》文中认为我国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国家治理与地方治理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的城市社区以及城乡结合型社区里,由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包括村/居委会和社区居民)组成的“区街社”三级基层治理模式对基层社会进行治理。街道办事处处于基层政府与基层社会之间,对上承接着区政府,帮助区政府完成行政管理任务;对下指导着各个社区,面向村/居委会以及所有的社区居民,促进社区自治。可见,街道办事处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区街社”三级主体中存在着双重“委托-代理”关系,街道办位于区政府和社区之间,不仅是区政府行政事务的代理人,同时也是社区自治的委托人。街道办属性的两重性——行政性与社会性,相互矛盾,再加上目前的行政体制与社会体制,导致了街道办事处陷入了角色困境之中,严重倾向行政性,使得国家管理控制与基层社会自治还没能达到平等对话与无缝对接的水平。本文在我国街道办事处的变迁历史和我国基层治理现实的基础上,选取了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及其下辖的南岸街道办事处与街道办下辖的各社区的互动为案例,详细分析街道办事处在“区街社”三级互动中的博弈过程和行动逻辑,建构了“区→街→社”任务下达时的博弈模型A和“社→街→区”民意上传时的博弈模型B,并以南岸街道办事处为具体研究对象,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了评价体系,测评了该街道办在现实中的协同治理效用,进而揭示出现实中街道办事处的角色困境,从制度、权责、资源以及能力四个角度分析街道办事处出现角色困境的原因,并根据街道办的实际运行情况以及街道办事处应有的组织性质与存在价值,提出:街道办事处应承担起“谈判桌”+“对接台”的正确角色,担任起国家管理控制与基层社会自治之间的扭合平台,并为了进一步强化街道办事处在基层空间所发挥的政社协同治理效用,改善街道办的工作效能,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对策。
二、对街道办事处存在的财务问题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街道办事处存在的财务问题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研究 ——以J街道办事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
1.2.1 研究方法 |
1.2.2 内容框架 |
1.3 主要创新和不足 |
1.3.1 主要创新 |
1.3.2 主要不足 |
1.4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2.1.1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2.1.2 国内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2.2 国内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现状 |
2.2.1 国外行政单位内部控制 |
2.2.2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
2.2.3 我国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 |
2.3 本章小结 |
3 我国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目标、原则、要素与实现路径 |
3.1 我国街道办事处内控目标与原则 |
3.2 我国街道办事处内控要素分析 |
3.3 街道办事处内控建设的实现路径 |
3.4 本章小结 |
4 我国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主要存在问题——以J街道办事处为例 |
4.1 内部环境方面 |
4.1.1 J街道办事处简介 |
4.1.2 操守和价值观方面存在问题 |
4.1.3 对胜任能力的重视不够 |
4.1.4 经营管理者的哲学与风格不够积极 |
4.1.5 组织结构不够合理及职权与责任分配不够适当 |
4.1.6 人力资源管理不够科学与合理 |
4.1.7 对文化建设的培育与评价不够 |
4.2 风险评估方面 |
4.2.1 没有建立充分机制及时发现内生风险 |
4.2.2 对环境变化管理不佳 |
4.2.3 与单位目标相关的风险确认管理不佳 |
4.3 控制活动方面 |
4.3.1 授权审批控制不严 |
4.3.2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不严 |
4.3.3 会计系统控制不严 |
4.3.4 财产保护控制不严 |
4.3.5 预算控制不严 |
4.3.6 分析控制不严 |
4.3.7 绩效考评控制不严 |
4.4 信息与沟通方面 |
4.4.1 信息沟通与反馈不够畅通有效 |
4.4.2 信息系统安全不够重视 |
4.4.3 信息沟通与反舞弊机制不够健全 |
4.5 监督方面 |
4.5.1 内部监督制度与内部控制缺陷标准不够健全 |
4.5.2 内部控制运行监控不够有效 |
4.6 本章小结 |
5 我国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以J街道办事处为例 |
5.1 内部环境方面 |
5.1.1 操守和价值观 |
5.1.2 胜任能力 |
5.1.3 经营管理者的哲学与风格 |
5.1.4 组织结构及职权与责任分配 |
5.1.5 人力资源管理 |
5.1.6 文化建设 |
5.2 风险评估方面 |
5.2.1 建立充分机制及时发现内生风险 |
5.2.2 环境变化管理 |
5.2.3 与单位目标相关的风险确认 |
5.3 控制活动方面 |
5.3.1 授权审批控制 |
5.3.2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
5.3.3 会计系统控制 |
5.3.4 财产保护控制 |
5.3.5 预算控制 |
5.3.6 分析控制 |
5.3.7 绩效考评控制 |
5.4 信息与沟通方面 |
5.4.1 信息沟通与反馈 |
5.4.2 信息系统安全 |
5.4.3 信息沟通与反舞弊机制 |
5.5 内部监督方面 |
5.5.1 内部监督制度与内部控制缺陷标准 |
5.5.2 内部控制运行监控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深化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 ——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相关概念阐释 |
2.1 城市街道办事处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城市街道办事处 |
2.1.2 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 |
2.2 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理论介绍 |
2.2.1 社区自治理论 |
2.2.2 社群主义理论 |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3 深化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
2.3.1 深化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是城市基层管理改革的核心 |
2.3.2 深化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
第3章 深圳市宝安区街道办事处管理现状分析 |
3.1 深圳市宝安区街道办事处调查问卷的编制 |
3.1.1 街道管理公众满意度量表维度的构想 |
3.1.2 街道管理公众满意度测评量表的构建 |
3.1.3 街道管理调查问卷的编制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3.3.1 街道办事处公众满意度量表的信度分析 |
3.3.2 街道办事处公众满意度量表的效度分析 |
3.3.3 深圳市宝安区街道办事处管理现状分析——基于辖区居民的视角 |
3.3.4 深圳市宝安区街道办事处管理现状分析——基于工作人员的视角 |
3.4 深圳市宝安区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
3.4.1 宝安区各街道设立的历史背景 |
3.4.2 宝安区街道办事处的主要职责 |
3.4.3 宝安区街道办事处的机构设置及职能 |
3.4.4 宝安区街道办事处的管理体制现状 |
3.4.5 宝安区街道办事处的管理体制问题分析 |
第4章 国内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介绍 |
4.1 安徽铜陵模式——“撤销街道办,区直管社区” |
4.1.1 铜陵概况 |
4.1.2 剖析“铜陵模式” |
4.2 广州荔湾模式 ——“一队伍三中心” |
4.2.1 荔湾概况 |
4.2.2 剖析“荔湾模式” |
4.3 深圳市南山区“桃源模式” |
4.3.1 桃源概况 |
4.3.2 剖析“桃源模式” |
第5章 完善宝安区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
5.1 坚持三步走,建立“宝安模式” |
5.1.1 整合街道办与社区工作站 |
5.1.2 调整街道办规模,明确街道办职能 |
5.1.3 转变区政府职责,将区政府改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 |
5.2 积极引入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推进服务社会化 |
5.3 加强居委会和业委会自治,建立三方联动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街道管理调查问卷 |
附录B: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乌拉泊街道办事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乌拉泊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 |
(一)乌拉泊街道办事处成立的历史背景 |
(二)乌拉泊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及现状 |
(三)乌拉泊街道办事处履行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
(四)乌拉泊街道办事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
(一)国内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及经验 |
(二)对四种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的比较 |
第五章 完善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
(一)完善街道办事处法律法规建设 |
(二)科学划分职责,理顺区街关系 |
(三)完善考核机制和财政体制 |
(四)正确处理街道办事处与社区的关系 |
(五)培育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加强社区自治 |
第六章 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
(一)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两项职能 |
(二)统筹便民和利民两个目标 |
(三)统筹内部和外部两种资源 |
(四)统筹民生和民意两个重点 |
(五)统筹自管和自治两类方式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
街道管理调查问卷(街道工作人员版) |
街道管理调查问卷(社区工作人员版) |
(4)街道办事处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指标体系优化研究 ——以G街道办事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五)研究创新点 |
二、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三、文献综述 |
(一)经济责任审计内涵 |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 |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
(四)绩效责任审计体系研究 |
(五)文献述评 |
四、G街道办事处主任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的优化 |
(一)G街道办事处基本情况 |
(二)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以及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
(三)平衡计分卡在评价方面的优越性 |
(四)街道办事处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调整 |
(五)街道办事处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计 |
(六)街道办事处主任经济责任审计指标权重的确定 |
(七)街道办事处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 |
五、结论 |
(一)主要观点 |
(二)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 经济责任审计及其评价 |
(二) 研究的背景 |
(三) 研究的意义 |
二、相关的研究文献 |
(一)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 |
(二)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 |
(三)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 |
(四)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方法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二章 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现状及问题 |
一、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制度安排 |
(一) 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涵 |
(二) 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主体 |
(三) 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对象 |
(四) 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 |
二、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特点 |
(一) 综合性 |
(二) 特殊性 |
三、青岛市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实践 |
四、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 |
五、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影响因素 |
第三章 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理论基础及经验借鉴 |
一、行政问责制度与绩效考核理论 |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四种基本模式 |
三、我国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及其经验教训 |
(一) 我国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模式 |
(二) 不同审计评价模式的经验教训 |
四、明确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原则 |
第四章 确立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及内容评价指标 |
一、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依据 |
二、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方法 |
三、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评价 |
第五章 完善经济责任的审计结果评价 |
一、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 |
三、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
四、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
五、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情况 |
六、资产、负债及净资产在任职期间的变化情况 |
七、财政性资金的绩效情况 |
八、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情况 |
九、个人遵守有关廉洁自律规定情况 |
十、其他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6)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与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 |
1.2.1 国内研究状况 |
1.2.2 国外研究状况 |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主要内容 |
2 街道办事处的历史沿革与职能定位分析 |
2.1 我国街道办事处的历史沿革 |
2.1.1 起始阶段(1949—1958) |
2.1.2 成长阶段(1958—1978) |
2.1.3 整体推进(1978—至今) |
2.2 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分析 |
2.2.1 街道办事处的定义和地位 |
2.2.2 街道办事处、社区和居委会的关系 |
3 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现状 |
3.1.1 街道办事处的机构及其职能 |
3.1.2 新形势下街道办事处现状分析 |
3.2 街道办事处存在的问题 |
3.2.1 “越位”与“错位” |
3.2.2 “缺位”和自治能力薄弱 |
4 街道办事处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历史发展形成的路径依赖 |
4.1.1 法律更新严重滞后 |
4.1.2 历史沿革形成的固有模式 |
4.1.3 管理体制改革尝试经验不足 |
4.2 压力型体制下的职能扭曲 |
4.2.1 压力型体制的实质 |
4.2.2 街道办事处职能扭曲 |
4.3 社区自治能力弱 |
4.3.1 公民社会发育很不成熟 |
4.3.2 社区缺乏民主和自治机制 |
5 街道办事处改革的对策及走向 |
5.1 理念:树立以公民为本位的服务型政府 |
5.1.1 服务型政府及公民本位的涵义 |
5.1.2 合理的政府职能结构 |
5.2 体制:理顺各层关系,转变职能 |
5.2.1 完善街道法律,提供法律支持 |
5.2.2 加快推进新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5.2.3 理顺政府职能部门与街道的关系 |
5.2.4 理顺街道与居委会的关系 |
5.2.5 理顺街道与社区的关系 |
5.2.6 重新定位街道办职能 |
5.3 建立民主的合作型体制,推进社区自治 |
5.3.1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
5.3.2 大力发展社区中介组织,增强居民参与意识 |
5.4 探索新形式:多中心治理和服务外包 |
5.4.1 多中心治理的内涵 |
5.4.2 多中心治理对街道办职能转变的指导意义 |
5.4.3 服务外包的内涵 |
5.4.4 服务外包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指导意义 |
5.5 各地改革试点: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
5.5.1 铜陵模式 |
5.5.2 一级政府的构想 |
5.5.3 郑州的“条块结合”模式 |
5.6 街道办事处改革的走向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以济南市 LS 街道办事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的相关理论研究 |
1.2.2 关于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的相关实践研究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方法、内容与论文架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的研究架构与主要内容 |
1.4 创新点 |
第2章 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的相关概念 |
2.1.1“街道”与“街道办事处” |
2.1.2 街道办事处绩效 |
2.2 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的相关理论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3 顾客导向理论 |
2.2.4 政府绩效管理理论 |
2.3 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的模型方法 |
2.3.1 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方法概述 |
2.3.2 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综合指数模型构建 |
2.4 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指标权重确定方法选择 |
2.4.1 评估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概述 |
2.4.2 群组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原理 |
小结 |
第3章 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权重确定 |
3.1 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确立 |
3.1.1 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及其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1.2 街道办事处职能演变及其绩效评估指标的选择与解释 |
3.1.3 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遴选与确立 |
3.2 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
3.2.1 指标重要性专家判断数据的收集 |
3.2.2 基于群组AHP方法的指标权重的测算 |
小结 |
第4章 济南LS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实证研究 |
4.1 济南LS街道办事处的概况及其绩效管理的现状 |
4.1.1 LS街道办事处简介 |
4.1.2 LS街道办事处绩效管理现状 |
4.2 LS街道办事处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4.3 LS街道办事处绩效管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4.3.1 数据收集说明 |
4.3.2 评估指标数据的整理与测算 |
4.4 LS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结果测算与分析评价 |
4.4.1 LS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结果测算 |
4.4.2 LS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结果分析评价 |
小结 |
第5章 提升LS街道办事处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
5.1 建立以公众需求和满意为导向的评估机制 |
5.2 树立社区综合绩效管理的绩效理念 |
5.3 吸纳第三方评估确保绩效评估工作的科学公正性 |
5.4 完善绩效管理与评估运行过程 |
5.5 加强街道办事处自身组织管理素质建设 |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遴选调查问卷 |
附录B 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系数调查问卷 |
附录C LS街道居民满意度问卷调查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我国街道办事处服务职能优化研究 ——以青岛市城阳区C街道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街道办事处服务职能相关理论 |
第一节 街道办事处及其公共服务职能 |
第二节 街道办事处的机构设置与职能权限 |
第三节 街道办事处服务职能优化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系 |
第二章 我国街道办事处的历史演进及服务职能现状 |
第一节 我国街道办事处的历史演进 |
第二节 我国街道办事处服务职能现状 |
第三章 我国街道办事处服务职能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城阳C街道办事处的职能结构及其实际运行 |
第二节 街道办事处服务职能问题及成因 |
第四章 提升街道办事处服务职能的模式与经验 |
第一节 理清权责关系:南京“街道中心化”模式 |
第二节 减少中间层级:安徽铜陵“撤销街道办事处”模式 |
第三节 赋权明责:北京“强化街道”模式 |
第四节 优化街道办事处服务职能的经验与启示 |
第五章 优化街道办事处服务职能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理清街道办职能,保障服务职能为主体职能 |
第二节 改变上级职能部门与街道办的关系模式 |
第三节 加强自身建设,实施绩效考核 |
第四节 重构街道办事处法制体系,明确街道办事处职责定位 |
第五节 激发基层活力,确保多元参与治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A区区街财政管理体制现状及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创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区街财政管理体制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
2.1 区街财政管理体制的内涵 |
2.1.1 街道财政的概念 |
2.1.2 区街财政管理体制 |
2.1.3 事权划分理论的原则 |
2.1.4 财政分权的内涵 |
2.1.5 制度优化的内涵 |
2.2 区街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
2.2.1 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
2.2.2 税收管理体制的内容 |
2.2.3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内容 |
2.2.4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制的内容 |
2.2.5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内容 |
2.3 区街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划分 |
2.3.1 取消街道财政管理体制 |
2.3.2 分税制街道财政管理体制 |
2.3.3 部门预算式街道财政管理体制 |
第3章 A区区街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
3.1 A区区街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
3.1.1 A区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情况 |
3.1.2 A区历次区街财政管理体制调整的内容 |
3.2 A区街道(镇)财政体制改革的运行情况 |
3.2.1 理顺财权事权关系,统筹协调全区发展 |
3.2.2 调动培植财源积极性,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
3.2.3 提升街镇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服务均等化 |
3.2.4 增强科学理财意识,有效配置财政资源 |
3.3 现行区街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3.3.1 财力与事权不匹配,街道结余逐年减少 |
3.3.2 税源招引培育成效不高,街道竞争产生内耗 |
3.3.3 街道财务管理不够规范,资金使用效益偏低 |
3.4 现行区街财政管理体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够清晰 |
3.4.2 税源管理调控缺乏有效引导 |
3.4.3 街道财政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
第4章 国内区街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经验借鉴 |
4.1 北京市西城区区街财政管理体制 |
4.2 南京市江宁区区街财政管理体制 |
4.3 上海市徐汇区区街财政管理体制 |
4.4 借鉴意义 |
第5章 A区区街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建议 |
5.1 新一轮街道财政体制改革的难点 |
5.1.1 事权和财权的进一步合理划分 |
5.1.2 调控与激励的进一步科学设置 |
5.1.3 引导和监管的进一步有效把握 |
5.2 新一轮体制的主要导向 |
5.2.1 建立与街道有序运转相适应的保障机制 |
5.2.2 建立与经济稳定发展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
5.2.3 建立与抓大商扶优商相适应的引导机制 |
5.2.4 建立与管理权责明晰相适应的规范机制 |
5.3 新一轮街道财政体制调整的具体内容 |
5.3.1 明确收入划分,确保财力合理分配 |
5.3.2 划定事权范围,确定街道保障基数 |
5.3.3 建立激励机制,促进街道招大引强 |
5.3.4 规范转移支付,确保全区统筹发展 |
5.3.5 强化财政管理,提升资金绩效水平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基层治理中街道办事处的角色困境与行动逻辑研究 ——以肇庆市南岸街道办事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创新之处 |
2 街道办的历史沿革与相关理论概述 |
2.1 街道办事处的历史沿革 |
2.1.1 起步阶段:1949年-1957年 |
2.1.2 探索阶段:1958年-1978年 |
2.1.3 改革阶段:1979年至今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博弈论 |
2.2.2 角色理论 |
3 南岸街道办个案研究:“区街社”之间的互动及其角色困境 |
3.1 个案选取 |
3.1.1 选取缘由 |
3.1.2 南岸街道办事处的概况 |
3.1.3 街道办现存的管理问题 |
3.2 城乡基层空间中的多元主体互动样态分析 |
3.2.1 博弈模型的构建 |
3.2.2 街道办事处在政社协同治理中的效用分析 |
3.3 街道办事处目前的角色困境——角斗场 |
3.3.1 组织属性:矛盾、冲突的结合体 |
3.3.2 街道办角色困境的具体表现 |
4 街道办角色困境背后的深层原因及角色整合 |
4.1 角色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
4.1.1 法律法规的滞后性 |
4.1.2 权与责的不匹配 |
4.1.3 对行政资源的需求 |
4.1.4 基层治理能力与社会自治能力的失衡 |
4.2 街道办事处的正确角色:“谈判桌”+对接台 |
4.2.1 街道办事处的价值与性质 |
4.2.2 政社合治下的街道办——谈判桌+对接台 |
5 “区街社”实现基层协同治理的路径选择——以街道办事处为视角 |
5.1 街道办事处内部管理方面的对策 |
5.1.1 合理设计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与机构 |
5.1.2 促进街道办与社区的人员流转与培训 |
5.2 街道办事处行政管理方面的对策 |
5.2.1 确保“区街”关系中的权责统一 |
5.2.2 承接上级政府下放的行政权力 |
5.2.3 有效上传来自社区的意见建议 |
5.3 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方面的对策 |
5.3.1 缓解“街社”关系的行政化问题 |
5.3.2 给予社区更多的指导与支持 |
5.3.3 推动社区精英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 |
5.3.4 强化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对街道办事处存在的财务问题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研究 ——以J街道办事处为例[D]. 邱炜. 浙江工业大学, 2015(05)
- [2]深化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 ——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D]. 陈正顺. 湘潭大学, 2014(02)
- [3]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乌拉泊街道办事处为例[D]. 乔璐. 吉林大学, 2019(03)
- [4]街道办事处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指标体系优化研究 ——以G街道办事处为例[D]. 毛亦琦. 西南政法大学, 2018(02)
- [5]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D]. 荣珺.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8)
- [6]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与改革研究[D]. 任文君.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6)
- [7]街道办事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以济南市 LS 街道办事处为例[D]. 孟艳春. 山东财经大学, 2016(08)
- [8]我国街道办事处服务职能优化研究 ——以青岛市城阳区C街道办为例[D]. 杨慧. 青岛大学, 2020(02)
- [9]A区区街财政管理体制现状及改革研究[D]. 徐峥月. 南昌大学, 2019(02)
- [10]基层治理中街道办事处的角色困境与行动逻辑研究 ——以肇庆市南岸街道办事处为例[D]. 冯之欣.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