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微晶玻璃代替速调管云母输出窗(论文文献综述)
南京电子管厂七车间[1](1967)在《用微晶玻璃代替速调管云母输出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一心为革命敢于挑重担我厂原试制定型的反射速调管输出窗所用的材料是进口的云母片。由于帝国主义及各国反动派对我们进行封锁,因此输出窗的材料就成为去年小量生产及试制同类型速调管的主要难题之一。当时设计人员要求供应进口云母片,而材料部门提出:难道要我们向外国反动派去磕头求情吗?能不能想共它办法在国内解决呢?这个问题提得对!这对我们搞材料的同志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毛主席说:“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毛主席还教导我们:“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
朱志斌[2](2005)在《S波段波导窗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讲述了本课题研究方向在近年来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提出了本课题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了波导窗故障产生的原因。电介质故障、热故障和边缘故障是波导窗故障的三种基本类型;详细介绍了窗体次级电子倍增效应的产生和抑制方法。 本文描述了S波段波导窗的设计,给出了详细的设计考虑和最终优化的物理设计方案。采用高频结构模拟器(HFSS)建立波导窗物理模型,并计算波导窗内的电场分布、大小和方向,以及波导窗的射频参数如频率与带宽、输入电压驻波比,从而为优化设计波导窗结构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并最终设计了一个适合5MW,45kW高功率传输的波导窗。 本文最后讨论了S波段波导窗的实验研究和分析。进行了冷测实验,测量了波导窗的驻波比和损耗,绘制了驻波比曲线,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波导窗的设计比较一致。
刘联宝,柯春和[3](1985)在《陶瓷-金属封接技术的进展——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委员会1984年第二届年会特邀大会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陶瓷-金属封接技术发展的历史作了简要的回顾;总结了封接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各领域中的应用并介绍了近年来这一技术的新进展,特别是我国在这方面做出的贡献。
罗春杰[4](2014)在《大功率微波定向耦合器功率容量提升及小型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功率微波定向耦合器在高功率微波测量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大功率微波定向耦合器正朝着高功率容量、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提升功率容量,研究了在定向耦合器内部填充惰性气体的设计方案;为了实现定向耦合器的小型化,寻找代替圆孔的新型耦合结构,设计出宽频带、弱耦合、高方向性、高功率容量、小型化的大功率微波定向耦合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项目要求,设计一种高方向性、弱耦合、宽频带的L波段二级定向耦合器,并加工实物进行实测。2.研究大功率微波定向耦合器的功率容量,提出功率容量提升的设计方案,即利用波导窗使定向耦合器内部形成一个密封的腔体,然后在定向耦合器内部填充六氟化硫等惰性气体,由于六氟化硫的电气强度比较高,从而提高了定向耦合器内部气体介质的击穿强度,进而提高定向耦合器的功率容量。3.设计了一种驻波性能良好的波导窗,并合理选择介质片的材料。在CST上仿真定向耦合器内部填充惰性气体的情况,并对加波导窗前后定向耦合器的各个技术指标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保证其他技术指标都不变差的情况下,提高器件的功率容量。4.对新型耦合结构进行研究与分析,找出一种替代圆孔的新型耦合结构。并对单孔和多孔下的椭圆孔耦合结构分别进行研究,利用CST对多种耦合结构的排列形式进行仿真,通过耦合度曲线趋势反向相消的方法,找出一种最佳的耦合结构排列形式。总结出多孔定向耦合器的设计流程,在此基础上利用CST分别设计了四孔和六孔定向耦合器,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5.利用设计出的椭圆孔六孔定向耦合器与传统的矩形波导定向耦合器进行对比,通过在CST上的仿真结果对比和物理尺寸对比可以看出,在保证耦合度、方向性等各项技术指标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利用椭圆孔耦合结构设计出的六孔定向耦合器达到了小型化的目的。
二、用微晶玻璃代替速调管云母输出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微晶玻璃代替速调管云母输出窗(论文提纲范文)
(2)S波段波导窗的理论研究和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波导窗的现状和发展 |
1.2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1.2.1 次级电子的概述 |
1.2.2 结构的匹配 |
1.3 研究波导窗的目的和意义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波导窗的理论研究 |
2.1 波导窗的故障分析 |
2.1.1 电介质故障 |
2.1.2 热故障 |
2.1.3 边缘故障 |
2.2 窗体次级电子倍增的抑制方法 |
2.3 输出窗的介质材料 |
2.4 小结 |
3. S波段波导窗的设计 |
3.1 ANSOFT HFSS程序 |
3.2 S波段波导窗的设计研究 |
3.2.1 S波段波导窗的结构 |
3.2.2 新型S波段波导窗的设计考虑 |
3.3 新型波导窗的结构图 |
3.4 模拟计算结果 |
3.4.1 波导窗的结构尺寸 |
3.4.2 新型波导窗和普通波导窗的比较 |
3.4.3 新型波导窗的分析研究 |
4. 实验 |
4.1 概述 |
4.2 测量方法 |
4.3 加工的波导窗 |
4.4 冷测结果 |
4.5 小结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大功率微波定向耦合器功率容量提升及小型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1.1 大功率微波的发展和应用 |
1.1.2 基于定向耦合器的微波测量系统 |
1.2 大功率微波定向耦合器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大功率微波定向耦合器基础理论 |
2.1 定向耦合器基本概念 |
2.2 定向耦合器主要技术指标 |
2.3 矩形波导特性 |
2.3.1 矩形波导的功率容量 |
2.3.2 矩形波导的场分布 |
2.4 定向耦合器耦合理论 |
2.4.1 小孔耦合理论 |
2.4.2 相位叠加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L波段大功率二级定向耦合器的设计与实现 |
3.1 设计方案的提出 |
3.1.1 设计思路 |
3.1.2 技术指标 |
3.2 二级定向耦合器的设计 |
3.2.1 主级耦合结构的设计 |
3.2.2 次级结构的设计 |
3.2.3 二级定向耦合器的实现 |
3.2.4 二级定向耦合器功率容量估算 |
3.3 二级定向耦合器的实测 |
3.3.1 二级定向耦合器的实测调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功率微波定向耦合器功率容量提升技术的研究及设计 |
4.1 大功率定向耦合器功率容量分析 |
4.2 大功率微波定向耦合器功率容量提升的设计方案 |
4.2.1 设计思路以及方案的提出 |
4.2.2 设计难点 |
4.3 波导窗的设计与实现 |
4.3.1 波导窗的作用及基本要求 |
4.3.2 波导窗的结构选择 |
4.3.3 波导窗的设计流程 |
4.3.4 波导窗的实现 |
4.4 六氟化硫的充气 |
4.5 方案的验证 |
4.5.1 定向耦合器加上波导窗前后各技术指标的对比 |
4.5.2 功率容量的提升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功率微波定向耦合器小型化研究及设计 |
5.1 大功率微波定向耦合器小型化的设计方案 |
5.1.1 设计思路 |
5.1.2 设计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 |
5.1.3 设计难点 |
5.2 定向耦合器小型化的设计与实现 |
5.2.1 新型耦合结构的选择 |
5.2.1.1 矩形孔耦合结构 |
5.2.1.2 T形槽耦合结构 |
5.2.1.3 其他耦合结构 |
5.2.2 椭圆孔多孔定向耦合器的设计 |
5.2.3 四孔定向耦合器的实现 |
5.2.4 六孔定向耦合器的实现 |
5.2.5 六孔定向耦合器功率容量估算 |
5.3 椭圆孔定向耦合器与传统矩形波导定向耦合器的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用微晶玻璃代替速调管云母输出窗(论文参考文献)
- [1]用微晶玻璃代替速调管云母输出窗[J]. 南京电子管厂七车间. 电子管技术, 1967(01)
- [2]S波段波导窗的理论研究和设计[D]. 朱志斌.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005(03)
- [3]陶瓷-金属封接技术的进展——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委员会1984年第二届年会特邀大会报告[J]. 刘联宝,柯春和. 真空电子技术, 1985(04)
- [4]大功率微波定向耦合器功率容量提升及小型化研究[D]. 罗春杰.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