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一、用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莉,徐淼,陆岩,周洁,翟晓翔,王华[1](2021)在《六神丸辨证论治特殊部位带状疱疹1例》文中提出目的报道1例的罕见特殊部位(前胸正中线处肥厚性瘢痕两侧)带状疱疹病例,并对六神丸在该病例辨证论治过程中的使用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该部位带状疱疹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对六神丸联合常规治疗在其治疗中的应用作一梳理。结果六神丸在发病早期辨证口服时,可迅速缓解症状,控制感染;恢复期外用时,也可缓解神经痛及瘢痕部位牵拉痛,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结论六神丸可通过其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作用内服及外用来治疗带状疱疹,对疼痛较为剧烈的特殊类型带状疱疹也会显效。

王雪蕊,徐霄龙,陈奕杉,刘清泉[2](2021)在《六神丸的现代药理学及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六神丸由牛黄、麝香、珍珠、蟾酥、雄黄、冰片等中药组成,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中医学认为其具有清凉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喉风喉痈、痈疡疔疮、无名肿毒等症[1]。近年来随着对六神丸药效成分的深入研究,以及相关临床疗效评价的开展,使得六神丸在临床的适应证不断扩大。现就六神丸组分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在临床中单用、

王洁[3](2021)在《六神丸配合湿敷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文中提出观察六神丸配合湿敷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0月~2019年7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0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西医疗法的基础上予以六神丸配合湿敷治疗。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情绪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神丸配合湿敷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显着,对患者疼痛症状及睡眠质量的缓解与提高明显优于常规西医疗法,对患者情绪状态也有显着改善。

陈奕杉[4](2021)在《基于16SrRNA测序探索六神丸对健康人上呼吸道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的目的1、分析口服/含服六神丸作用于健康人群后的上呼吸道的菌群结构及功能基因特点。2、从呼吸道微生态角度探讨六神丸对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可能性。研究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空白对照研究方法。试验于2020年11月2日至2020年11月20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校内、院内招募健康受试者。完成知情同意书签署,咽拭子样本采集,同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等信息。采用Excel2019建立数据库,根据自拟《病例报告表》输入受试者一般资料。咽拭子样本基于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利用双末端测序(Paired-End)的方法,构建小片段文库进行测序。通过对Reads拼接过滤,聚类或去噪,并进行物种注释及丰度分析,再进一步进行α多样性分析(Alpha Diversity)、β多样性分析(Beta Diversity)、物种差异分析、基因功能预测分析,观察口服/含服六神丸作用于健康人群后的上呼吸道的菌群结构及功能基因特点。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口服/含服六神丸后,可提高菌群丰度和物种多样性,改变菌群结构。口服/含服六神丸可能通过下调致病菌(如卟啉单胞菌属、孪生球菌属、奈瑟氏菌属、嗜血杆菌属、黄杆菌科),提高优势菌丰度和均匀度(如厚壁菌门、放线菌纲),改变优势菌/非优势菌的占比结构以防治疾病。同时,六神丸可参与癌症、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等的代谢途径。结论及意义含服/口服六神丸可以显着影响上呼吸道菌群,调节菌群丰度和物种多样性,参与相关代谢途径以防治疾病。

李坤翰[5](2021)在《吴门孟河医派皮肤科特点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研究目的吴门孟河医派为我国影响力巨大的地域性流派,曾有“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美名,研究吴门、孟河医学的人很多,大多围绕着医家或内科来阐述,对于外科甚至皮肤科的叙述则是散见于各书籍之中,故本文试从历史地理特色、吴门孟河学术思想、用药特色、外治方法来阐述跟皮肤科之间的关系。二、研究方法本次是以文献研究为主,数据来源于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以“吴门医派”、“孟河医派”、“中医外治法”、“皮肤科”等为检索词进行期刊文献检索。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吴门孟河医派发展脉络为主,从历史经济、地域气候,总结其形成发展。第二部分为吴门孟河医派用药外治特色,用药上选择当地药材,用鲜品及虫类药物。中药制剂多以清热泻火解毒为主,以治疗外感温热之邪。外治法上有熏蒸、针刺、贴敷等方式体现了吴门孟河轻灵多变的特色。第三部分为吴门孟河皮肤科思想特点为主。遵循人体的生理及疾病的病理的时间规律,按四时的变化以“调候法”治之,以卫气营血及三焦理论辩证指导皮肤科治疗和预后转归。治法灵活多变轻巧,以达到轻可去实效果。三、研究结果中医讲究整体观念,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医学的发展,也是如此,从历史角度来说吴门孟河的发源地经济繁荣、人文社会丰富精彩,流派思想纷呈,在地理方面,吴门孟河发源地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盛产药材,利于中医事业的发展。吴门孟河诞生了许多影响巨大的医家,其理论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甚大,初步总结为顺应节律、因时制宜、三焦及卫气营血等辩证思想,治疗上以调候法为基,用药轻灵、善用鲜品及虫类药、治法灵活多变、平正和缓。四、研究结论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吴门孟河为近代影响力巨大的地域性流派,探讨了吴门孟河医派形成和发展、吴孟医派皮肤科学术特点和用药特色。初步总结吴门孟河医派的理论思想为顺应节律,因时制宜;治疗上以三焦、卫气营血为辨证思路,辅以调候法;其用药轻灵,善用本地鲜品药材及虫类药。对今后的皮肤科发展有着参考价值,应深度挖掘其内涵,丰富其内容,更好的在临床服务。

丁兰芳[6](2020)在《六神丸抗炎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六神丸是我国传统名方,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尤其对急性鼻咽疾病有奇特效果。同时,六神丸在其他炎症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就六神丸的抗炎临床应用及机制作一综述:1六神丸在各类炎症疾病中的应用1.1耳鼻喉科疾病王国强[1]应用六神纱条敷于外

王雨[7](2020)在《肝经腧穴结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肋间神经痛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肝经腧穴结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肋间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为在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后肋间神经痛提供相应的统计学证据及更加便捷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疼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募穴、郄穴,以及夹脊穴,对照组依据教材采用常规穴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周期均为4周。本次课题的研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作为观察指标,在全部疗程结束之后,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分,并根据统计学方法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评分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学证实上述两种不同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疼的方法所得出的效果差异。结果:1、在治疗结束后,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进行组内比较,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数据相较于治疗前具有显着性差异,即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时对缓解患者的疼痛有显着疗效;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经过相应统计学方法处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即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经过4周的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将治疗组与常规针刺组所得到的结果通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结论:1、肝经腧穴结合夹脊穴针刺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症状,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2、运用肝经腧穴结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李惠[8](2020)在《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脐针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脐针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二组,每组各30人。治疗组治疗方案为:口服药(龙胆泻肝汤加减)、脐针(艮位、兑位、震位、巽位)及基础治疗(抗病毒、营养神经、外用药)。对照组的口服中药、基础治疗同治疗组,不予脐针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治疗期间随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止疱、结痂、脱痂的皮损变化情况,记录疼痛开始缓解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填写症状体征积分表,并随访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生情况,评估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脐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结果:经10天治疗后,治疗组30名观察对象中,有8名患者获得痊愈,显效患者20人,有效患者2人,无效患者0人,显愈率为93.3%;对照组的30名观察对象中,有4名患者得到痊愈,显效患者18人,8名患者有效,无效患者0人,显愈率73.3%。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显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观察对象在皮损、VAS评分、症状体征评分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发生PHN的患者,对照组有4人发生PHN,发生率为13.3%,两组相比,治疗组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PHN发生率(P<0.01)。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脐针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减少PHN发生率,是一个全新的治疗思路,可在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当中使用和推广。

招敏虹[9](2020)在《揿针围刺联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观察揿针围刺联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索能够快速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的简便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理论基础。2.探索揿针对神经痛的止痛效果,并了解该方法对心理障碍、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揿针组)和对照组(针刺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夹脊穴+相应神经节段排刺治疗,每天1次,共8次;揿针组在针刺组的基础上,针刺结束后在疼痛部位采用揿针围刺留针,留针24h,间隔1天再进行第2次埋针,共治疗4次。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PSQI)、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以及临床总体疗效的评估。临床观察的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评价揿针围刺联合针刺在治疗PHN中的临床疗效。结果:1.病例纳入情况: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治疗前VAS、PSQI及HAMD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临床疗效:揿针组总有效率为86.7%,针刺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揿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3.疼痛改善:VAS评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减轻疼痛,且揿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4.情绪改善:HAMD评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改善患者情绪,疗效相当。5.睡眠改善:PSQI评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降低PSQI评分,且揿针组改善PSQI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优于针刺组。结论:1.揿针围刺联合针刺疗法总体疗效优于针刺组。2.揿针围刺联合针刺疗法有效改善PHN患者的疼痛症状、情绪抑郁焦虑状态及睡眠质量,为PHN患者的疼痛及情绪问题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

朱小芳[10](2020)在《艾灸联合药物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及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艾灸作为辅助治疗及在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不同时间介入艾灸来治疗老年带状疱疹(脾虚湿蕴证),通过观察近期、远期临床疗效,为优化艾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方案、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我院带状疱疹病人诊疗证型分布以及老年人生理特点,得出此次临床观察带状疱疹的基本证型为脾虚湿蕴证。本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平均分为三组: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口服伐昔洛韦缓释片及中药治疗),试验组1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艾灸需在病程的第4~5天内介入治疗),试验组2在对照组基础上同加入艾灸治疗(艾灸需在病程的第1~3天内介入治疗);三组基础治疗均为10天,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艾灸治疗均持续14天。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以皮损愈合后为起始,通过微信、电话等回访方式了解皮损治愈后第1个月、2个月、3个月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发生PHN的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结果:(1)基线对比:分别对三组受试对象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疼痛评分、睡眠评分等一般资料进行了基线分析,结果提示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VAS疼痛评分:三组受试对象一一按时测量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随访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共5个观察时点的VAS评分,比较三组患者在这5个观察时点的VAS评分,并在各个观察时点上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提示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从治疗开始直至随访观察结束,三组VAS评分的走向均呈下降趋势,三组分别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不分组为前提,各观察时点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三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1分别与试验组2比较,两组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1相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3)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三组患者分别测量5个观察时点(具体同上)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提示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三组在5个观察时点中睡眠自评量表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各组内在治疗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三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试验组1与试验组2、对照组与试验组2比较,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1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三组人群在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上比较,p=0.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三组人群后遗症发生率存在不同。结论:艾灸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脾虚湿蕴证)疗效确切,且越早使用艾灸治疗,在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减轻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效果越好。本研究进一步优化了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案,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二、用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六神丸辨证论治特殊部位带状疱疹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2)六神丸的现代药理学及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六神丸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1.1 六神丸药效成分的研究
    1.2 六神丸毒性和不良反应的相关研究
2 六神丸的临床应用
    2.1 六神丸单用
    2.2 六神丸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2.2.1 六神丸联合药物治疗在口腔科疾病中的应用
        2.2.2 六神丸联合药物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2.3 六神丸联合药物治疗在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
        2.2.4 六神丸联合药物治疗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2.3 六神丸与其他疗法联合应用
        2.3.1 六神丸联合其他疗法在口腔科疾病的应用
        2.3.2 六神丸联合其他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3.3 六神丸联合其他疗法在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
        2.3.4 六神丸联合其他疗法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3 展望

(3)六神丸配合湿敷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干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情绪状态评分比较
3 讨论

(4)基于16SrRNA测序探索六神丸对健康人上呼吸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六神丸临床及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呼吸道微生态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试验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步骤
    第四节 试验结果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吴门孟河医派皮肤科特点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吴门孟河医派的形成与发展
    1.1 地理气候因素
    1.2 历史经济文化因素
第二部分 吴门孟河医派皮肤科的用药治法特色
    1. 吴门孟河皮肤科用药特色
        1.1 地域药材
        1.2 善用鲜品
        1.3 善用虫类药品
    2. 吴门孟河皮肤科特色中药制剂
        2.1 六神丸
        2.2 冲和膏
        2.3 三黄二香散
        2.4 青敷膏
        2.5 黄芩油膏
    3. 吴门孟河皮肤科外治法
        3.1 熏蒸法
        3.2 贴敷法
        3.3 针刺法
        3.4 刀针
        3.5 吹法
        3.6 围药
第三部分 吴门孟河医派皮肤科学术特点
    1. 顺节应律,因时制宜
        1.1. 按四时节律变化规律以“调候法”诊治
        1.2. 按月之节律调周法诊治
        1.3. 按日、时等节律诊治
        1.4. 因时应律,气从以顺
    2. 卫气营血辩证
        2.1 卫气营血在皮肤病的辩证
        2.2 卫气营血在皮肤科上的运用
    3. 三焦辨证
    4. 治法轻灵,灵活多变
    5. 用药和缓平淡
    6. 斑疹理论
第四部分 讨论
    1. 因时制宜下的皮肤科
        1.1 内经上的因时制宜
        1.2 自然界节气与皮肤病关系
        1.3 吴门温病与因时制宜
    2.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2.1. 提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病统证
        2.2. 舍证从病或舍病从证在皮肤病的运用
        2.3. 无病”从证和无“证”从病
        2.4. 辨病与辨证分阶段论治的结合
展望与不足
结论
文献参考
致谢

(6)六神丸抗炎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六神丸在各类炎症疾病中的应用
    1.1 耳鼻喉科疾病
    1.2 口腔疾病
    1.3 皮肤科疾病
    1.4 妇科疾病
    1.5呼吸系统疾病
    1.6 消化系统疾病
    1.7内分泌系统
2 六神丸抗炎作用的基础研究
    2.1 六神丸具有明显抑制炎症及镇痛作用
    2.2 六神丸可以降低炎症组织中的致炎因子水平
3 讨论

(7)肝经腧穴结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肋间神经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CT
前言
文献综述
    1.传统医学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认识
        1.1 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名的认识
        1.2 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传统医学治疗进展
        1.3.1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3.2 针灸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2.现代医学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概况
        2.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流行病学研究
        2.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2.2.1 外周机制
        2.2.2 中枢机制
        2.2.3 免疫学相关机制
        2.2.4 其他影响因素
    3.现代医学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措施
        3.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药物治疗
        3.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非药物治疗
    4.郄会配穴法的临床应用
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2.1 基础药物治疗
        2.2.2 对照组
        2.2.3 治疗组
    3.观 察指标
    4.疗 效判定标准
    5.统 计工具和资料处理
结果与分析
    1. 两组患者年龄对比
    2. 两组患者性别对比
    3. 两组患者病程对比(疱疹愈合后遗留疼痛持续时间)
    4.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VAS评 分对比
    5. 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疗效评定对比
讨论
    1. 立题依据
        1.1 根据“肝主疏泄”论治带状疱疹后肋间神经痛
    2. 穴位选取的依据
    3. 临床治疗结果与讨论
    4. 不足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8)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脐针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一般资料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脱落、剔除标准
    五、治疗方法
    六、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七、临床疗效判定
    八、安全性评价
    九、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一、皮损情况
    二、疼痛情况
    三、症状体征总评分
    四、综合疗效
    五、PHN
    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讨论
    一、西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二、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三、脐针的临床研究概况
    四、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分析
    五、研究结果分析
    六、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一、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概况
    二、带状疱疹的西医治疗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9)揿针围刺联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西医有关的研究进展
        1.1.1 PHN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1.1.2 PHN临床表现
        1.1.3 发病机制
        1.1.4 西医治疗
    1.2 中医有关PHN的研究进展
        1.2.1 病名
        1.2.2 病因
        1.2.3 病机
        1.2.4 辨证分型论治
        1.2.5 外治法治疗PHN
        1.2.6 揿针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脱落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含量估计
        2.2.2 随机化分配
        2.2.3 治疗方案
        2.2.4 观察指标
        2.2.5 疗效判定标准
        2.2.6 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
        2.2.7 统计方法
    2.3 研究结果与分析
        2.3.1 病例完成情况
        2.3.2 一般资料
        2.3.3 基线比较
        2.3.4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2.3.5 针刺组、揿针组不良反应及服用止痛药记录
第三章 讨论分析
    3.1 选择针刺的理论依据
        3.1.1 针刺的定义及作用
        3.1.2 针刺镇痛的机制
        3.1.3 针刺治疗PHN的研究进展
    3.2 选择夹脊穴、排刺的理论依据
    3.3 选择阿是穴围刺的理论依据
    3.4 选择揿针的理论依据
        3.4.1 揿针的定义及作用
        3.4.2 揿针的作用机制
    3.5 疗效分析
        3.5.1 疼痛改善分析
        3.5.2 睡眠改善分析
        3.5.3 情绪改善分析
    3.6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10)艾灸联合药物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及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病例分组
    3 临床资料
        3.1 病例来源
        3.2 诊断标准
        3.2.1 带状疱疹西医诊断标准
        3.2.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断标准
        3.2.3 带状疱疹中医诊断及证候诊断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剔除与脱落标准
    4 治疗方法
        4.1 基础治疗
        4.1.1 口服免煎中药
        4.1.2 口服抗病毒药物
        4.2 试验治疗
        4.2.1 施灸部位
        4.2.2 回旋灸法操作
        4.3 观察方法及疗程
        4.4 技术路线
    5 观察指标
        5.1 一般资料
        5.2 安全性指标
        5.3 疗效观察指标
        5.3.1 疼痛评估法
        5.3.2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
        5.3.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5.4 不良事件观察及应对措施
    6 统计学方法
    7 研究结果
        7.1 入组及脱失情况
        7.2 患者入组特征及基线比较
        7.2.1 三组性别比较
        7.2.2 三组年龄比较
        7.2.3 三组病程比较
        7.2.4 发病部位比较
        7.2.5 治疗前VAS评分比较
        7.2.6 治疗前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7.3 三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7.4 三组治疗前后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7.5 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
        7.6 不良反应记录
    8 研究结果的探讨
讨论
    1 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西医理论基础
        1.1 西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1.2 带状疱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1.4 发生PHN的危险因素
        1.4.1 年龄因素
        1.4.2 前驱期、疱疹急性期疼痛及皮损特点
        1.4.3 初治时间与诊疗方案
        1.4.4 免疫能力及伴基础疾病
        1.5 西医对带状疱疹的治疗
    2 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2.1 历史源流
        2.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带状疱疹的内治治疗
        2.4 带状疱疹的外治疗法
        2.4.1 针刺治疗
        2.4.2 灸法治疗
        2.4.3 中药外治
    3 带状疱疹脾虚湿蕴证探析
        3.1 带状疱疹脾虚湿蕴证
        3.2 参苓白术散处方探析
    4 艾灸探析
        4.1 艾灸目的与优势
        4.2 艾灸理论依据
        4.2.1 艾灸的中医理论认识
        4.2.2 艾灸现代药理研究
        4.3 灸量的掌握
        4.4 艾灸介入时间的选择
        4.5 艾灸选穴依据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治疗
    1 中医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认识
        1.1 中医命名
        1.2 病因病机认识
        1.2.1 古代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2.2 现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辩证分型
    2 中医治法
        2.1 中药内治法
        2.2 中药外治法
        2.2.1 中药热奄包
        2.2.2 中药穴位贴敷
        2.2.3 中药熏蒸
        2.2.4 中药溻渍治疗
        2.3 中医非药物外治法
        2.3.1 针刺治疗
        2.3.2 灸法
        2.3.3 放血疗法
        2.3.4 穴位注射
        2.3.5 火龙疗法
        2.3.6 针刀治疗
    3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随机数字表
附录2 受试须知
附录3 筛查访问清单
附录4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
附录5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
附录6 不良反应记录表
附录7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8 申明及授权书

四、用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六神丸辨证论治特殊部位带状疱疹1例[J]. 王莉,徐淼,陆岩,周洁,翟晓翔,王华. 中成药, 2021(10)
  • [2]六神丸的现代药理学及临床研究进展[J]. 王雪蕊,徐霄龙,陈奕杉,刘清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10)
  • [3]六神丸配合湿敷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干预效果[J]. 王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15)
  • [4]基于16SrRNA测序探索六神丸对健康人上呼吸道菌群的影响[D]. 陈奕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吴门孟河医派皮肤科特点的初步研究[D]. 李坤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六神丸抗炎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 丁兰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09)
  • [7]肝经腧穴结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肋间神经痛的临床观察[D]. 王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脐针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D]. 李惠.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揿针围刺联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 招敏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艾灸联合药物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及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D]. 朱小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