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设计中的“多”与“少”装饰(节选)

论设计中的“多”与“少”装饰(节选)

一、论设计中装饰的“多”与“少”(节选)(论文文献综述)

冉得波[1](2021)在《基于京剧脸谱视觉符号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敬雪琰[2](2021)在《隋唐时期莫高窟藻井边饰在西北乡土民宿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曹勇[3](2021)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伴随我国高校新时代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美育、双创教育、跨学科教育逐步成为重要内容。它使设计教育从专业领域进入通识领域,面向高校非专业学生的通识设计教育快速发展,但对它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因此,以其发展历史与现状为依据,以概念剖析与设计研究为方法,对其概念内涵、课程内容建构、课题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并形成以下结论:设计通识是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以通识美育为育人目的的设计教育形态。它揭示了设计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探索活动在职业教育与人文通识之间的往复运动。回归美育育人不仅是其应用功能,也揭示了设计创造力培养的主体内在根源和设计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本源。在育人与学科双重视野下,设计通识课程内容可分为设计语言、设计返身、设计自由3个层次,其知识形态特征应该是学科内的破界与贯通、学科外的跨界与交叉,其核心能力是设计形式生成的思维能力。通过“知觉-媒介-抽象”、“意义-符号-叙事”、“技术-结构-系统”、“观念-重构-生成”4种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训练,建立全人发展与身体、文化、技术与观念的广泛联系,它既是设计育人的特点,也是设计学科自身拓展的动力。通识设计的课题设计方法对应于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内容层次,表现为微观的基于具体内容的设计方法、中观基于应用情境的设计方法,但宏观层面上讲通识课题设计的本质不仅是“关于设计教育的研究”,更是一种“设计的研究”。课题作为人文性的教学设计“形式”,在抽象层面也具有媒介、意义、结构、观念4方面特征,由此打开课题设计更为丰富的可能。

李泳[4](2021)在《云南现代重彩艺术在广西的发展》文中指出重彩这一艺术样式在我国绘画的早期阶段占有重要位置有着长久的历史,在隋唐和宋代更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但是,伴随着以“潇散空灵”、“恬淡幽雅”为格调的文人画的出现和兴起,重彩画逐渐走向没落。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在艺术上的认知随着对西方绘画的不断了解和时代的变迁,逐渐发生了改变,重彩画开始重新被人们所接受,发展也日趋繁荣,打破了传统的以水墨画为主的局面,这一艺术样式在国内复兴。由于国内外大环境的改变,一批年轻艺术家因不同原因深扎在云南创新了一个绘画流派——云南画派。云南画派,以独特的绘画元素,在现代中国绘画史上展开篇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是丁绍光、刘绍荟和蒋铁峰等艺术家。云南画派深受云南地区的文化滋养,以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结合吸收西方元素,较好地解决了中西融合问题。现代重彩,使得中国画现代化革新呈现出多彩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将中国传统重彩画推陈出新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云南画派的艺术家们敢于向近代以文人水墨画为中国传统艺术说“不”,革新传统的“以线造型”的重彩画,利用崭新的材料、绘画方式进行创作。随着改革开放之风,云南现代重彩绘画不仅在国内站稳脚跟,还迈向了国际市场。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云南画派从鼎盛期走向没落期,但是也曾经影响一大批艺术家,而这些艺术家在广西、云南、四川、贵州这些西南地区继续发光发热,影响着该地区的美术。同样在当时的政治大环境背景的影响下,广西美术也在逐步发展,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之后开始崭露头角。随着云南现代重彩绘画在广西传播发展后,对广西的美术造成一定的积极影响,包括工笔绘画、综合材料绘画、公共空间等方面,因此对于云南现代重彩绘画与广西美术之间的影响研究是具有必要作用。本文将从客观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云南现代重彩绘画与广西美术,梳理云南画派形成过程,寻找云南现代重彩画派在广西地区的发展状况及继承状况,厘清现代重彩艺术在云南与广西之间的联系,对于现代重彩艺术在广西的当代继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宋哲琦[5](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研究表明《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王晨曦[6](2020)在《萨满图案在包装中的艺术设计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是针对萨满图案在包装中的艺术设计研究,确定以萨满图案在包装中的艺术设计为研究对象,并基于实践进行探索研究。通过采集有关的材料进行归纳研究,对萨满图案在包装中的艺术设计予以系统研讨,力图建构认识、创作、评价萨满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艺术设计,这在目前的包装设计研究中具有创新性的意义与价值。论文首先确定萨满图案的发展背景;其次通过梳理萨满图案与传统设计发展的相互关系,明确萨满图案的艺术设计存在于每个时代的必要性。通过梳理包装设计中萨满图案的形式特点、表现手段及装饰形态,分析萨满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视觉、方法以及状态,从而表明萨满图案在包装中的发展过程和未来趋势。独具风格的萨满图案设计是包装形象的一个重要扩展与延伸,论文对萨满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基本存在媒介——图案、颜色、材料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阐释萨满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实用性艺术特征。通过对萨满图案在包装中的艺术设计统计,明确了需要探讨的包装设计类型,总结了萨满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从而达到良好的扩展包装设计和应用。全文通过三个部分进行剖析:其一,揭示和论析了萨满图案与包装设计发展的构成部分;其二,萨满图案的沉淀的艺术符号与包装设计的融合与创新;其三,萨满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具有相对成型性。论文的研究对于认识萨满图案在包装中的艺术设计具有深入性、开创性、充实提升性与引领性的意义。

朱婉雪[7](2020)在《滑县粗布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主要研究滑县粗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滑县粗布运用于民宿空间设计中,让在地民宿空间不仅成为一种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为广大设计师吸收借鉴,同时具有文化内涵和本土特色。近年来,民宿行业随着休闲旅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人们对于客栈、民宿类酒店的需求增加,政策大力支持精品民宿的发展和社会各界对民宿的评价,是本论文选择民宿作为滑县粗布承载空间的原因。滑县粗布织造技艺是几千年来中国农耕文化的体现,是中原地区农家妇女传统手工织造技艺的智慧结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滑县粗布的艺术价值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被专家们列入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进行多元化保护方向的思考。本文通过对滑县粗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河南民宿发展现状,提出滑县粗布在民宿空间中拟解决的问题,探究滑县粗布在民宿设计中应用原则与应用方法,为今后研究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宿设计提供参考,同时为滑县粗布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思路略尽绵薄之力。本论文在课题进展之初,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以及在滑县地区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滑县粗布的起源及发展过程的追溯,挖掘滑县粗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征和应用价值,尝试对滑县粗布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结合的调研方式得出游客对滑县粗布应用在民宿空间中的精神需求,利用统计学软件中描述性与关联性分析的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结论,分析滑县粗布对当地民宿发展的积极作用。运用滑县粗布的材料、纹饰、色彩的创新方法整理和转换在民宿空间中的应用元素,以此为基础论证滑县粗布与民宿空间可以共存与融合。最后制定以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地区道口古镇的民宿设计为例,提出滑县民宿方案的创新性设计实践,证实了如何将滑县粗布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通过实际操作运用于在地民宿中。为重视和发展滑县粗布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领域提供现实的理论依据,用现代设计方法有效的创新和促进民宿的发展,使当地历史文化脉络以崭新的方式延续下去,在特色小镇的背景下打造中原文化魅力的民宿。

李万荣[8](2019)在《基于养生理念的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农业观光园是利用地方农业资源为依托,发展以旅游功能为核心,集旅游观光、科技示范、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论文通过对农业观光园景观的分析研究,提出将养生理念应用到农业观光园景观空间中,即基于养生理念的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设计。其目的在于提升农业观光园的文化内涵,为游人普及养生文化知识,营造养生空间,使人们在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实现养生的效果。养生理念的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设计。一方面,满足当代人对于乡村田园景观和生活的向往,迎合人们日益增长的养生需求,有助于养生文化和健康理念的传播。另一方面,能够响应国家农业发展政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缓解农村劳动力流失、产业结构单一、收入低、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吸引劳动力回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对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农村以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论文首先,通过整理与农业观光园和养生理念相关的理论研究,分析农业观光园的特征、与一般性城市公园的关系以及当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养生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对优秀案例的分析总结,概括出此类园区在分区规划、植物选择和小品设计等方面的设计要点。其次,探究养生理念在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总结出养生理念在农业观光园景观中有直接表达、符号提炼、象征隐喻、场景再现、意境营造五大主要表达方式,主要应用于园区布置规划、植物景观设计、水体景观设计、道路景观设计和景观小品设计。最后,将论文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定州市养生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设计中,依据园区特点提出“回归自然,修身养性”的主题,在中医五行和现代养生理念的指导下对园区进行“一心、三轴、十区、多点”的景观布局。在植物种植上依据五行分区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植物的药用价值,突出园区特色。通过对以上研究结论的分析,形成养生理念与农业观光园结合的发展思路,为现代乡村田园养生景观设计提供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范雄华[9](2018)在《《三才图会》设计思想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及其传承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6ZDA105)阶段性成果之一。本文旨在立足《三才图会》的设计文献研究,探讨中国传统设计理论的基本问题,从而深入挖掘民族本土设计实践和设计文化资源。《三才图会》是中国古代一部极其重要的设计文献,既包括文字文献,更有丰富的图像文献。本文以《三才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6月发行的版本)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文献内容进行了系统阐释,并重点选取与设计直接相关的《宫室》、《器用》、《衣服》三卷,在逐字逐句完成点校整理的基础上,从设计学的本体出发,着重从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环境的关系三个层面展开分析研究,力求总结和提炼其中蕴含的设计思想,阐释它们对于古代设计实践的影响,以期从历史借鉴中发现其当代价值。本文除第一章导论外,主体部分包含六章内容。第二章阐释了《三才图会》的逻辑结构,重点突出了文献结构和文献内容,为便于记述理解,本文对文献内容包含的十四个门类大致分为总纲、自然、器物和致世四个部分。第三章从总体上阐释了《三才图会》设计理论体系,即:“一个核心(’三才’思想)、三大系统(图像设计系统、技术设计系统和设计领域系统)”,并总结分析了这一设计理论体系的核心、特征和原则。第四章至第六章结合对《宫室》、《器用》、《衣服》三卷内容的深入阐释,解构了囊括衣食住行用的设计领域系统,分析了古代的图像设计系统和技术设计系统。第七章探析了《三才图会》设计思想对中华传统考工学设计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其具有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本文的核心观点:一、“三才”思想作为《三才图会》设计理论的核心,继承了中华传统考工学设计体系的思想源头和设计方法。其显着特征是注重处理人与天地的关系,将人观察世界、体悟世界、把握世界的经验进行总结,记录事物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设计的思想源头、设计的宗旨、设计的方法、设计的审美观照等理论层面上指导着设计实践的开展,使设计具有自然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呈现出天人合一的设计境界。二、《三才图会》凸显了“以人为本”的设计价值观。全书按照王圻经邦济世的务实思想原则构架,按照天、地、人的“三才”哲理逻辑进行编排,呈现出全局性、系统性的特色。从当代设计的角度来看,本书所辑录的设计文献内容,围绕“人”出发,涉及到当代设计的诸多领域,于当代设计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借鉴价值。本文的创新观点:一、本文从设计学角度阐释古代设计理论,且将着眼点立足于当代设计体系构建的本土化。论文最大的意义不在形而下的完成了一个设计任务、或一项科技发明,而是在形而上的理论层面努力探索古籍中出现的或琐碎或成片的设计思想与理念,整理对构建当代设计学体系有价值的一字一句,并深入研究其要义。二、本文是在对《宫室》、《器用》、《衣服》共19卷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点校基础上深入开展的研究。《三才图会》为古文,迄今为止不仅未有全本的点校本出现,即使单卷的全文点校也未曾有人做过。由于参考的版本为明版,生僻字多,不易辨认,对某些现代己弃用的字形,需要搜集多个不同版本的图会参考比照,找出其真正含义,点校整理工作既具创新性,更有艰苦性。论文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突破以往将研究中国传统设计理论的方向置于造物范式、造物活动的做法,从设计学本体出发,重视与设计相关的历史渊源、文化模式、社会形态、意识形态、风俗习惯、大众心理等因素,有助于理解古代设计思想的传承性特征和创新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设计思想的精髓。本文有待深入的地方:一是由于《三才图会》体量十分庞大,虽然我们做了大量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但仍感觉还有诸多文献有待深入研读阐释,尤其是《宫室》、《器用》、《衣服》三门之外的文献,在本文中展现不够。二是由于时间关系,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探讨。如对“三才思想”阐释还不够系统深入,对中国传统设计中各领域的研究尚显单薄。

李攀[10](2018)在《南京市中等户型住宅居住空间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南京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脚步加快,房地产住宅类开发每年呈上升趋势增加,且房价维持高速增长。受刚性需求、购房成本、国家政策、家庭结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城市居民对于中等户型住宅的需求与期望也日益增加。尤其受新婚青年、外来务工人员及居家养老人群的喜爱。此外,中等户型住宅也比较适合投资。因此中等户型住宅的市场占有率也逐年升高。但是由于房地产市场发展过快,导致其内部空间考虑不够细致,存在面积分配不合理、功能缺失、空间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加上住宅精装交付的普及,中等户型住宅的居住空间设计与研究已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南京市使用面积在80-100 m2的中等户型住宅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特征与使用人群相结合的方式,从国内外套型、空间利用、市场实践等多维度展开研究。并通过问卷、入户调查,分析使用人群的居住需求及居住现状,如收纳空间不足、卧室空间分配不合理、起居室空间利用率低等;归纳总结出南京市中等户型住宅的成就与缺憾,基于此,按照“需求分析—策略研究—案例应用”的方式,对中等户型住宅居住空间各要素进行了深度的分析。从功能的完善与适应周期性变化两个路径对其居住空间进行优化设计研究。通过研究对建筑本身提出一些建议,文章最后对中等户型住宅进行总结和展望。

二、论设计中装饰的“多”与“少”(节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设计中装饰的“多”与“少”(节选)(论文提纲范文)

(3)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从设计为人到设计育人——通识设计课程研究
    一、背景:设计育人
        (一)在人人设计的时代:数字时代的技术、设计与人
        (二)学科之显隐:包豪斯百周年纪念中缺席的设计通识
        (三)设计亦育人:当代高校美育发展视野下的通识设计教育
    二、概念:何谓设计通识
        (一)“高校”:高等教育层面
        (二)“通识”:面向通识教育和“通识”中西比较差异
        (三)设计——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的课程
        (四)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
        (五)通识与“专业通识”
    三、综述:研究史与问题
        (一)文献综述:从知识、理论、思维到课程实践
        (二)总体特征与突出问题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目的:从“概念”到“形式”
        (二)内容框架:“为什么—有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三)方法:从解决问题到基于“概念设计”的研究
    五、研究意义与目标
        (一)意义:育人与学科的不可分性
        (二)目标:学术材料、理论建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为什么:历史语境与当代使命
    第一节 设计成为通识——学科发展中的历史渊源
        一、设计通识与 19 世纪欧美大学艺术学科初创—诺顿美术课程中的设计教育
        二、设计通识与 20 世纪初期专业设计教育变革—早期包豪斯教育中的通识渊源及美国新包豪斯的通识设计思想
        三、设计通识作为战后设计研究的目的与结果—欧洲“设计思维”研究与“设计”成为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
        四、设计通识成为当代设计学科拓展动力——当代斯坦福设计思维引发的设计学科变革
        五、我国传统设计教育史“专业”与“通识”关系——传统造物中工匠职业教育与文人艺术的交互
    第二节 设计作为美育——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形式
        一、我国传统美育思想与设计美育的表现形式
        二、近现代我国高校“美育”理解变迁与设计美育特点
        三、当代我国高校“美育”发展历史机遇与困局并存
        四、设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美育载体的优点
        五、“设计美育”的当代中外美学理论基础
第二章 有什么:发展现状与比较思考
    第一节 贯通或是悬置?——中小学设计课程标准比较
        一、设计引领艺术、技术:英国国家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二、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素养:美国国家艺术标准
        三、我国中小学设计教育的“标准悬置”与“裂隙修复”
    第二节 从基础到前瞻——高校通识设计课程比较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演化与课程制度形成
        二、美国大学通识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三、美国通识设计课程的主要类型与学科内容-功能特征
        四、高校通识设计课程:从“专业科普”迈向“育人联结与学科前瞻”
第三章 是什么:研究核心——概念、内容、课题方法
    第一节 课程概念思考
        一、概念回溯:“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内外两种视野
        二、内涵思考:比较视野下的课程内涵特征解析
    第二节 课程内容辨析
        一、学科内外:今天“设计”概念何为?
        二、育人对接:从核心素养视野到设计通识的核心素养
        三、设计实践/实验:“通过设计实践进行的教育”
    第三节 课题设计价值
        一、通识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
        二、过去教训:教学自身缺乏“设计”
        三、课题设计:使教学与课程成为一种“艺术”的核心
第四章 教什么:课程内容建构理论
    第一节 课程学视野:课程内容建构的学理基础
        一、当代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内容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建构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通识与美育视野: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三层次理论
        一、通识与美育的目标指向与层次性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三层次理论
    第三节 学科视野:课程内容的知识与能力形态
        一、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知识形态:学科“破界”与“跨界”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核心能力: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第四节 设计通识的核心能力——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培养
        一、从设计形式4 属性看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基本类型
        二、基于知觉-媒介-抽象的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三、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四、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五、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第五章 怎么教: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第一节 课题的本质与设计方法研究——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一、课题的本质及其设计方法: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二、设计通识典型课题分析
        三、通识设计课题设计方法:差异与应对策略
    第二节 微观: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4 种类型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基于“知觉-媒介-抽象”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二、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三、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四、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
    第三节 中观:通识设计内容3 层次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设计语言”的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二、“设计返身”的课题设计研究
        三、“设计自由”的课题设计——在设计中自由
    第四节 课题设计方法总结与作为教学设计形式的展望
        一、微观和中观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总结
        二、宏观、抽象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展望
结论 “造物亦育人”——面向未来的高校通识设计课程
    一、异化与回应:设计作为一种通识性人文实践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再思考 ——设计学科核心素养与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三、课题设计作为育人体验设计和课程推广关键
附录一:本文专业案例分析与通识课题设计目录
附录二 西南交通大学通识课《设计美育Ⅰ:从艺术到设计》课程教学(2020-2021 秋季学期)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云南现代重彩艺术在广西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来源
    (二)选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主要内容
一、相关概念
    (一)重彩艺术
    (二)云南画派
    (三)云南现代重彩艺术主要活动
二、改革开放时期云南现代重彩艺术的重要转型
    (一)转向民族艺术的探索
    (二)国际艺术舞台的拓展
    (三)实用美术的推广应用
三、云南现代重彩艺术在广西
    (一)主要代表画家
    (二)云南画派与其“推动者”
    (三)重要艺术活动
四、广西现代重彩绘画特点
    (一)现代重彩工笔画
    (二)综合材料绘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致谢

(5)《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6)萨满图案在包装中的艺术设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国外研究背景及现状
        (二)国内相关研究背景及现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萨满图案与包装设计的概述
    一、萨满图案的概述
        (一)萨满文化的出现和演变
        (二)萨满图案的应用
    二、包装设计的概述
        (一)包装的演进
        (二)包装设计的案例分析
    注释
第三章 萨满图案在包装中的应用研究
    一、萨满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形式特点
        (一)平衡对称感的出现和应用
        (二)装饰秩序感的体现和运用
        (三)神秘抽象感的呈现和沿用
    二、萨满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表现手段
        (一)萨满图案包装设计的造型手段
        (二)萨满图案包装设计的构成方式
        (三)萨满图案包装设计的视效分析
    三、萨满图案在包装中的装饰形态探索
        (一)内涵传达的扁平化装饰形态
        (二)情感传达的色彩装饰形态
        (三)感受传达的立体装饰形态
    注释
第四章 萨满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类
    一、食品包装设计的应用
    二、生活产品包装设计的应用
    三、纺织品包装设计的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滑县粗布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文化政策背景
        1.1.2 时代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滑县粗布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民宿设计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滑县粗布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滑县区位
        2.1.1 地理环境与区位交通
        2.1.2 人文环境与自然资源
    2.2 滑县粗布分析
        2.2.1 滑县粗布传统织造工具
        2.2.2 滑县粗布传统织造工艺
        2.2.3 滑县粗布传统织造工序
        2.2.4 滑县粗布的艺术特征
        2.2.5 滑县粗布价值及影响
    2.3 滑县粗布发展状况
        2.3.1 滑县粗布目前现状
        2.3.2 滑县粗布经营模式
        2.3.3 滑县粗布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现状
    2.4 滑县粗布现状问题分析
        2.4.1 非遗技艺的传承
        2.4.2 滑县粗布的独特性
    2.5 滑县粗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5.1 传承主体的断代
        2.5.2 产品滞后的因素
        2.5.3 需要修正的观念
    2.6 小结
3 滑县粗布与民宿空间的市场调研
    3.1 滑县粗布与民宿设计的关系
        3.1.1 民宿的起源与发展
        3.1.2 河南民宿类型分析
        3.1.3 滑县粗布对在地民宿发展的作用
    3.2 设计需求分析
        3.2.1 滑县粗布保护与发展需求
        3.2.2 滑县民众对民宿业的需求
    3.3 滑县粗布与民宿空间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3.3.1 当地民宿设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3.2 滑县粗布在民宿空间中拟解决的要问题
    3.4 滑县粗布在民宿设计中的问卷调查设计
        3.4.1 信度与效度检验
        3.4.2 问卷样卷数据
    3.5 滑县粗布在民宿设计中的问卷数据分析
        3.5.1 基本信息
        3.5.2 研究对象
        3.5.3 住宿形态
    3.6 滑县粗布在民宿设计中的问卷结果分析
        3.6.1 基本信息结果分析
        3.6.2 研究对象结果分析
        3.6.3 住宿形态结果分析
    3.7 小结
4 滑县粗布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4.1 滑县粗布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4.1.1 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4.1.2 丰富民宿文化内涵
    4.2 滑县粗布在民宿设计中的元素分析
        4.2.1 寻求素材——粗布文化特征
        4.2.2 收集整理——确定设计元素
        4.2.3 分析转换——粗布文化元素
        4.2.4 总结运用——粗布符号元素
    4.3 滑县粗布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4.3.1 空间形式分隔法
        4.3.2 材料运用法
        4.3.3 纹饰提取法
        4.3.4 色彩点缀法
        4.3.5 室内陈设法
    4.4 滑县粗布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表现
        4.4.1 传统民间艺术的地域性表达
        4.4.2 传统织造技艺的传承性展现
        4.4.3 传统民俗活动的互动性体现
        4.4.4 传统文化遗产的再生性营造
    4.5 小结
5 滑县粗布在民宿空间中的设计
    5.1 滑县粗布在民宿设计中的方案设计定位
        5.1.1 民宿策划定位
        5.1.2 民宿客群分析
        5.1.3 场地现状调查
    5.2 滑县粗布在民宿设计中的课题研究重点
        5.2.1 民宿的建筑空间设计
        5.2.2 民宿的外部空间设计
        5.2.3 民宿的室内空间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注释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基于养生理念的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农业观光园概述
        2.1.1 相关概念
        2.1.2 农业观光园特征分析
        2.1.3 目前农业观光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2.2 养生理念概述
        2.2.1 养生
        2.2.2 中国传统养生理念
        2.2.3 现代养生理念
    2.3 养生农业观光园与一般性城市公园的关系
    2.4 相关理论概述
        2.4.1 环境养生理念
        2.4.2 环境心理学原理
        2.4.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相关案例研究分析
    3.1 国内典型案例
        3.1.1 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
        3.1.2 昆嵛·国际农业生态养生园
        3.1.3 凤冈九龙养生农业园
        3.1.4 萨拉乌苏生态休闲养生农业园
    3.2 国外典型案例
        3.2.1 美国图森峡谷养生农场
4 养生理念在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4.1 养生理念的农业观光园景观价值分析
    4.2 养生理念的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原则
        4.2.1 以人为本原则
        4.2.2 自然生态原则
        4.2.3 文化性原则
        4.2.4 整体协调原则
    4.3 养生理念在农业观光园景观中的表达方式
        4.3.1 直接表达
        4.3.2 符号提炼
        4.3.3 象征隐喻
        4.3.4 场景再现
        4.3.5 意境营造
    4.4 养生理念在农业观光园景观中的应用途径
        4.4.1 园区布局规划
        4.4.2 植物景观设计
        4.4.3 水景景观设计
        4.4.4 道路景观设计
        4.4.5 景观小品设计
5 定州市养生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设计
    5.1 项目概况
        5.1.1 区位与背景
        5.1.2 场地现状分析
        5.1.3 社会环境发展状况
    5.2 设计依据
    5.3 景观总体规划设计
        5.3.1 设计原则
        5.3.2 设计目标
        5.3.3 设计主题与构思
        5.3.4 景观结构
        5.3.5 功能分区
    5.4 景观分项规划设计
        5.4.1 道路系统设计
        5.4.2 植物景观设计
        5.4.3 服务设施设计
    5.5 养生理念在定州市农业观光园景观中的体现
        5.5.1 规划布局层面的体现
        5.5.2 文化宣传方面的体现
        5.5.3 养生项目设置的体现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9)《三才图会》设计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内研究概况
        1.3.2 国外研究概况
        1.3.3 研究现状总体评价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三才图会》的逻辑结构
    2.1 王圻生平与着述
    2.2 《三才图会》成书背景
    2.3 《三才图会》评价问题
    2.4 《三才图会》文献结构阐释
        2.4.1 哲理性的编纂逻辑:择“三才”之名
        2.4.2 开创性的编纂特色:图文并茂
        2.4.3 程式化的编排方式:“述”而后“评”
    2.5 《三才图会》文献内容阐释
        2.5.1 总纲部分:《天文卷》、《地理卷》、《人物卷》
        2.5.2 自然部分:《时令卷》、《鸟兽卷》、《草木卷》
        2.5.3 器物部分:《宫室卷》、《器用卷》、《衣服卷》
        2.5.4 致世部分:《身体卷》、《人事卷》、《仪制卷》、《文史卷》、《珍宝卷》
第三章 《三才图会》设计理论体系总论
    3.1 《三才图会》设计理论的核心
        3.1.1 法“天”
        3.1.2 尊“人”
        3.1.3 求“和”
    3.2 《三才图会》设计理论的特征
        3.2.1 整体性特征
        3.2.2 关联性特征
    3.3 《三才图会》设计理论的原则
        3.3.1 探究设计本源
        3.3.2 崇尚设计文化
        3.3.3 关注设计材料
        3.3.4 详述设计技术
第四章 《三才图会》的设计领域系统
    4.1 三大设计领域
        4.1.1 建筑设计领域
        4.1.2 产品设计领域
        4.1.3 服饰设计领域
    4.2 八大设计门类
        4.2.1 建筑及规划设计
        4.2.2 器皿设计
        4.2.3 乐器设计
        4.2.4 武器设计
        4.2.5 纺织工具设计
        4.2.6 农具设计
        4.2.7 交通工具设计
        4.2.8 服饰设计
第五章 《三才图会》的图像设计系统
    5.1 理性图像传统的集大成者
        5.1.1 传统理性图像溯源
        5.1.2 传统理性图像的赞兴
    5.2 图像系统要素
        5.2.1 图像要素及组合形式
        5.2.2 探求视觉中心的图文版式
    5.3 图像系统功用
        5.3.1 普及知识
        5.3.2 传递技术
    5.4 图像系统原则
        5.4.1 刻版原则:刻版精美
        5.4.2 审美原则:营造整体美
第六章 《三才图会》的技术设计系统
    6.1 古代科技传统回顾
        6.1.1 “百家争鸣”时期
        6.1.2 “汇总与创新”时期
        6.1.3 “登峰造极”时期
        6.1.4 “总结与衰落”的时期
    6.2 技术系统要素
        6.2.1 “制”的标准
        6.2.2 “材”的属性
        6.2.3 “用”的诀要
    6.3 技术系统原则
        6.3.1 巧省便利的检验原则
        6.3.2 随宜而用的应用原则
第七章 《三才图会》设计思想的当代意义
    7.1 《三才图会》与中华传统考工学设计体系
        7.1.1 中华传统考工学设计体系概述
        7.1.2 《三才图会》对中华传统设考工学计体系的继承
        7.1.3 《三才图会》对中华传统考工学设论体系的发展
    7.2 《三才图会》的当代价值思考
        7.2.1 《三才图会》与当代设计
        7.2.2 《三才图会》对于当代设计学理论研究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三才图会》全书目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做的项目
致谢

(10)南京市中等户型住宅居住空间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南京市中等户型住宅居住空间的发展与现状
    2.1 中等户型住宅的概念解析
        2.1.1 相关概念解析
        2.1.2 “居住空间”的概念与特征
    2.2 中等户型住宅居住空间优化设计的内涵与外延
        2.2.1 中等户型住宅居住空间优化设计的内涵
        2.2.2 中等户型住宅居住空间优化设计的外延
    2.3 南京市中等户型住宅居住空间发展概况分析
        2.3.1 南京市中等户型住宅的发展脉络梳理
        2.3.2 改革开放以后南京市中等户型住宅居住空间发展变化简述
        2.3.3 南京市中等户型住宅的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南京市中等户型住宅的成就与缺憾
    3.1 居住空间优化设计的影响因素
        3.1.1 套型结构
        3.1.2 空间的功能属性
        3.1.3 室内配套设施
        3.1.4 居住需求
    3.2 南京市中等户型住宅的成就
    3.3 南京市中等户型住宅的缺憾
    3.4 优化路径
        3.4.1 完善功能的优化
        3.4.2 适应周期变化的优化
    3.5 居住空间优化设计的必要性与难点
        3.5.1 居住空间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3.5.2 居住空间优化设计的难点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南京市中等户型住宅居住空间优化设计
    4.1 居住空间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4.2 居住空间优化设计的主要方法
        4.2.1 改善空间配置
        4.2.2 复合利用空间
        4.2.3 建立收纳体系
        4.2.4 拓展视觉效果
    4.3 各居住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4.3.1 玄关优化设计策略
        4.3.2 起居空间与餐厅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4.3.3 卧室(含书房)优化设计策略
    4.4 居住空间优化设计方案
        4.4.1 案例的基本情况
        4.4.2 居住空间的优化方案
    4.5 案例的优化设计总结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南京市中等户型住宅居住实态调查表
附录2: 南京市中等户型住宅居住评价调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致谢

四、论设计中装饰的“多”与“少”(节选)(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京剧脸谱视觉符号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D]. 冉得波. 山东大学, 2021
  • [2]隋唐时期莫高窟藻井边饰在西北乡土民宿的应用研究[D]. 敬雪琰.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 [3]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D]. 曹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4]云南现代重彩艺术在广西的发展[D]. 李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 [5]《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6]萨满图案在包装中的艺术设计应用研究[D]. 王晨曦.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7]滑县粗布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朱婉雪.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1)
  • [8]基于养生理念的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设计[D]. 李万荣.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9]《三才图会》设计思想研究[D]. 范雄华. 上海大学, 2018(06)
  • [10]南京市中等户型住宅居住空间优化设计研究[D]. 李攀. 南京工业大学, 2018(01)

标签:;  ;  ;  ;  

论设计中的“多”与“少”装饰(节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