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逆链检查方式推进税收征管改革

运用逆链检查方式推进税收征管改革

一、运用逆向连环稽查法 促进税收征管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侯子波[1](1993)在《运用逆向连环稽查法 促进税收征管改革》文中研究表明 河北省沙河市税务局针对各种行业的不同经营特点,在实践中摸索出了逆向连环稽查法。即:首先从产品销售地查询销售数量、金额,再到企业核对销售收入。同时从材料费用上查取外单位销售数量、金额作为对其它单位核对的依据。这样把源头查询的资料统一使用,视相关联的企业经营活动为一整体。逆向连环稽查法对于进一步强化对纳税人的监督检查,纠正偏差,健全制度、堵塞漏洞,推进依法治税起到了一定的作

贺瑞[2](2011)在《目标导向的税收稽查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入,在税收收入规模大幅增加的同时,税收流失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减少由于税收不遵从造成的税收流失,学术界从经济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对税收不遵从的原因、特征及对策进行了探索。如何培养纳税遵从,如何减少税收流失已成为我国税收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税收稽查作为税务机关进行税收执法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在引导税收遵从和减少税收流失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稽查资源严重不足,涉税违法行为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与此同时,稽查资源的浪费也很普遍;当前,一部分纳税人偷逃税手段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狡猾和隐蔽,有些纳税人明明存在偷漏税嫌疑,但单纯从他们的账簿上却无法查出问题。这就需要税务部门更换思路,寻找新的方法以提高稽查效率,发挥稽查威力,震慑偷逃税行为。本课题从目标导向的角度出发,通过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初步探析目标导向税收稽查的理论渊源;从而探究纳税人战略系统和纳税风险,从立体的角度对纳税人进行全面认识;在此基础上,对目标导向的税收稽查选案和纳税遵从度进行研究,丰富和完善目标导向税收稽查理论与方法;最后,通过目标导向税收稽查理论与方法在具体稽查案例中的应用,来体现目标导向税收稽查的优越性。

张慧英[3](2008)在《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研究》文中认为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定》指出和谐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五大特征,其中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税收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和促进社会繁荣进步最有效的杠杆之一,而和谐社会构建必然要求建立一个和谐的税收关系,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则能实现了诚信与和谐税收关系的有机结合。然而,当前我国税收诚信还存在很多不足,影响了和谐税收的构建,进而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表现为:税收诚信仅局限在纳税诚信领域,将税收信用等同于税收诚信,税收诚信运行状况堪忧,尚缺乏一个规范系统的税收诚信机制等。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论文在现有研究税收诚信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的,规范界定了税收诚信范畴,科学地定位了税收诚信机制的概念及功能,深度探析了税收诚信机制缺失原因,在结合国际税收诚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构建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框架和实践措施。本文以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为研究对象,全文共分七部分,由导论一章和正文六章组成。具体逻辑结构如下:第一章,导论。主要内容包括:阐述本文研究的时代背景,综述税收诚信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及逻辑结构,列举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税收诚信机制概述。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明确了税收诚信的内涵,进而引入机制范畴,界定了税收诚信机制的内涵及构成;其次,分析税收诚信机制的功能;最后,探讨了税收诚信主体及其诚信规范以及各主体间相互的制约关系。第三章,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现状及缺失原因的再审视。主要内容包括:深入剖析了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现状;结合导论中有关税收诚信机制缺失原因,笔者认为,各主体间权、责、利分配失衡;涉税制度供给的失当;历史传统与制度的转型的影响等是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缺失的深层次原因。第四章,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的必要性及制约因素。主要内容包括:从税收的本质要求,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资本理论在税收领域拓展的外在要求三个方面论证了构建税收诚信机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而探讨了构建税收诚信机制的制约因素,主要有税收环境的公平程度、纳税评估制度的建设进度、税收计划性的强弱程度、社会诚信体系完善程度、产权制度规范与否等几个因素。第五章,国外税收诚信机制经验及借鉴。主要内容包括:分别介绍了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或中央银行为主导管理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企业为主导管理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特许经营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可供构建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借鉴经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完善的社会信用法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科学的税收中介机构管理机制、税收宣传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第六章,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上)。主要内容包括:重新构建税收诚信各主体的责、权、利关系;明确政府在诚信机制构建中的职能定位;调整优化财税政策、制度。从上述三方面探讨了构建税收诚信机制的实践。第七章,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下)。主要内容包括:构建税收诚信机制的理论依托:激励与威慑理论;税收诚信机制的作用形式:正式、非正式制度;税收诚信机制的实现路径。在实现路径中,通过激励、威慑理论以及正式、非正式制度的耦合,提出了我国税收诚信机制完整的框架,包括税收诚信的宣传教育机制、税收诚信的实现机制、税收诚信的保障机制以及税收诚信的循环运行机制。论文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到实践,结合中国的国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意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观点一: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拓展了税收诚信的内涵。目前,有人认为税收信用等同于税收诚信,将税收信用与财政信用、银行信用等信用形式相并列、相对应、相混同;有人认为纳税信用等同于税收诚信,缩小了税收诚信的范畴;还有人界定了税收诚信的内涵,但失之偏颇地认为税收诚信主体是由纳税人、征税人、用税人三部分构成。针对上述三种观点,论文提出税收诚信是国家在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各主体基于内心的自我约束而作出的符合社会规范,并以实现各主体间责权利平衡为最终目标的税收实践活动。税收诚信包括主观诚信和客观诚信,税收诚信的主体由纳税主体及关联人、征税主体及关联人、用税主体及关联人、税收中介及关联人四部分构成。观点二:重新审视了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缺失的原因。现有的研究成果,在分析税收诚信机制缺失的原因时,基本上是分别从各个主体的自身找原因,难免存在着“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缺乏系统的、深入分析。笔者认为还可以从各主体之间的联系以及制度根源等方面寻找原因,因而,论文从税收诚信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分配失衡、涉税制度的供给失当、体制的转型三个方面,重新审视了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其中从制度供给角度,指出当前涉税相关制度的供给不足、相关制度供给过剩、制度安排显失公正以及内外制度失衡是税收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观点三:从管理学和法学的角度研究税收诚信机制,视角新颖。论文以管理领域的激励理论与法学领域的威慑理论作为理论依托,以正式、非正式制度作为税收诚信机制存在形式,建设性地构建了税收诚信机制的理论框架,具体包括:税收诚信宣传机制、税收诚信实现机制、税收诚信评价机制、税收诚信保障机制、税收诚信循环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观点四:重新构建了税收诚信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目前税收诚信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分配失衡,严重制约了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论文通过重新构建税收诚信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调整“诚信监督权”的流向,实现纳税主体及关联人、征税主体及关联人、用税主体及关联人、税收中介及关联人之间制约关系的均衡。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论证的广度、深度不足。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涉及内容广袤庞杂,加之本人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实践经验、资料收集、研究方法的局限,论文内容有待拓展,论证的广度、深度有进一步加强。2.实证分析的不足。目前中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正处于摸索阶段,各地经济发展、制度建设、推行条件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鉴于本人时间、精力、信息等多方面的限制,不能一一调研,提出的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对策,其针对性和适用性难免有所影响。3.个别数据不尽相符。这是因为学者们的研究角度及结果有异,而本人暂时没有条件考证。鉴于此,论文存在诸多的缺陷,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也为笔者指明未来需要改进和研究的方向。

孙杭[4](2018)在《论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完善》文中研究指明个人所得税征收具有调节收入分配和筹集财政资金两大重要功能。由于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内容不够科学合理,加上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较快,使其前述功能被弱化。因此,修改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已成为当前我国税收法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修改个人所得税法。鉴于此,本论文试图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修改与完善进行一些必要研究,为新形势下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修改提供有益参考。文章采用文献分析、规范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梳理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演化以及相关域外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认为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存在四个方面主要问题:税制模式不够科学;税率设计不合理;免税事项、扣除范围和扣除标准欠妥当;纳税申报与征管制度不科学。文章主张: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税制模式;减少级次,调整税率结构;优化扣除范围和扣除标准,体现量能课税原则;完善纳税申报制度,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是总体上介绍一下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现状等,是全文写作的基础;第二部分为“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理论分析”。主要阐述个人所得税的内涵、特点、价值与功能、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及税制模式;第三部分为“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在认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立法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制度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归纳梳理;第四部分为“域外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考察”。主要阐述了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个人所得税法的主要内容和特色,以期有所启示;第五部分为“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路径”。在基本理论、制度演化与现状梳理、域外考察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提出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完善之策。

叶坤杰[5](2011)在《试论我国税收征管的优化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税收作为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对社会所做的一种强制性无偿的分配活动,它不但是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的经济基础,而且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完善、市场经济的调节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税收职能作用能否完整有效发挥,首先取决于税款是否能够足额及时入库。尤其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税收征管面临着日益复杂多样国际国内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征管环境,以切实加强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漏洞,确保应收尽收,更成为了税收理论界与实践部门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但归纳来看,现有的研究更多是立足于税制优化、宏观调控、税收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以及税收效率与公平等理论方面,很少注重对税收理论与征收实践工作执行过程和实际效果的综合分析研究,本文试图通过综合运用经济人假设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寻租理论,公共预算理论等理论工具结合税收征收实践,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方法,同时充分借鉴国外税收征管先进经验,力图探索出我国税收征管的优化路径。本文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提出了相关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研究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本文创新点与难点;第二部分主要阐述税收征管的内涵,相关理论以及影响因素;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我国税收征管沿革、现状以及主要成因分析;第四部分力图通过简介西方税收征管先进国家经验,结合我国税收征管实际,提出一些启示;第五部分综合以上分析,探索性的提出提高我国税收征收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有效路径。第六部分对我国税收征管工作的展望。

宋从玺[6](2016)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稽查研究 ——以寻甸县国家税务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已成为我国税收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该行业税收的征管矛盾也比较突出,偷逃税现象比较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法律漏洞、征管漏洞、纳税人主观刻意等方面。文章以税务稽查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房地产行业税收特点,采用实地调研方法,将A房地产开发公司税务稽查案例引入进行讨论,总结了房地产开发业较常见的涉税违法手段以及对该行业进行税务稽查的方法和切入点。针对目前我国税务稽查工作重检查轻选案、检查思路单一的问题,文章以信息化稽查方式为思路,按照税务稽查实施程序的顺序将A房地产开发公司税务稽查案例进行阐释,强调了选案环节及案头工作的重要性,最终就房地产开发业税务稽查工作得出结论,希望对税务机关日后开展相关稽查工作给予一定参考。在本文的研究当中,笔者首先立足于相关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对于房地产开发税务稽查的相关理论进行一个概括性的阐述。以此为基础,笔者结合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的纳税环节纳税环节及涉及税种、经营特点及会计核算特点与现状,进而深入了解我国房地产开发业涉税状况。在对于上述分析之后,通过上述分析,总结了房地产开发业税务违规行为的主要表现,分析了对房地产开发业税务稽查工作的重点及检查方法。接下来结合A房地产开发公司实际稽查案例,从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展开论述,阐释了对该行业税务稽查工作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操作流程。笔者也结合自身的税务实践经验,结合相关案例进行探讨,从而得出当前现阶段的税收法律法规,展开有针对性的阐述与分析。对案例中涉及的具体税收违法行为的检查过程进行剖析,结合实际总结了经验,并得出研究结论。

庄银花[7](2011)在《论我国个税自行申报之监管》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个税自行申报普遍遇冷,且个税收入结构严重失衡。经济发展促进了个人收入的多元化、隐性化,而由于各种限制,我国税务机关仅对全国四分之一的高收入者进行了监管,而对大部分该进行个税自行申报的人束手无策,凸显我国个税自行申报监管之薄弱。在个税自行申报监管立法方面,立法权威性较低;立法内容单薄、抽象,可操作性不强;许多领域仍存在立法空白,如有关税务稽查、纳税人权利保护、税务代理监管、财政监督等方面尚无单独立法。为此,我国应严格遵守税收法定,提高立法位阶,补正立法空白,完善监管内容。在监管对象上,实行全民化监管,为每位公民建立起纳税人档案;在监管方法上,通过财产实名登记、交易跟踪和第三者报告义务等方式广泛收集纳税人的税收信息;在监管协作上,通过加强税务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和各机构间合作的具体化来提高协作效率;在监管责任上,平衡配置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权利义务,并对依法纳税者给予福利回报;在监管救济上,给予行政相对人充分的救济选择权。在个税自行申报监管执法方面,由于税源信息不对称、信息共享度低、信息安全隐患等导致税源监管不到位;受税务稽查力量、稽查方法和稽查激励机制限制,税务稽查效率低。建立起全国性的个人税务号码制度,通过交易监管和信息共享来实现税源监控十分必要。通过设置税务警察机构、提高稽查效率和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等措施来完善税务稽查。在个税自行申报监管配套制度建设方面,急需促进我国个税税制模式向综合税制模式演进,将家庭纳入个税纳税单位。我国纳税人服务制度尚在起步阶段,可借鉴国外日臻完善的服务经验,扩展纳税宣传的方式,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规范税务代理业的发展。提高财政收支的透明度,促进纳税人的申报积极性;保障税收信息安全,使纳税人无申报的后顾之忧。

姜永英[8](2010)在《中国财政审计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审计作为重要的监督工具,是国家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和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在经济上承担着监督和评价经济运行,观察和反映经济运行风险,维护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职责,在政治上承担着推进民主法制,制约权力,优化国家政治生态的责任。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基本职责,在国家审计体系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是国家审计体系的主体、国家审计发展的主流,也是国家审计作用的主导。财政审计制度是由财政审计活动、约束和规范财政审计活动和关系的规则及组织结构共同构成的系统,是国家审计制度在财政审计领域的分支,在财政审计过程中起规范关系和统领行为的作用。本文以财政审计制度产生发展的动因为研究起点,系统梳理财政审计制度的内涵、构成要素、特点、功能、系统框架、理论基础和制度变迁等,力图给出一些相对明确又具有一定系统联系的理论结论。在此基础上,对财政审计制度与其他财政监督机制的相关性,制约财政审计制度整体功能有效发挥的外在体制、内部机制和制度规则展开研究,探求基于国家治理的财政监督体系优化和财政审计制度改革完善的思路与对策。共包括6章:第1章绪论。该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主要研究目标和逻辑思路和方法,以及本文具有创新意义的主要观点。简要介绍和评述了国内外现有文献对财政审计的基本内涵、职能作用、目标、内容和重点等方面的主要观点。第2章财政审计制度:范畴解析。财政审计制度是由财政审计活动、规则和组织结构共同构成的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本章定义了财政审计制度的基本概念,并对审计主体、客体、依据、目标、程序等制度要素作了简要描述,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财政审计制度的五个特征,即主体的权威性、客体的多元性、目标的公共性、结构的稳定性和系统的层次性。从制度的客观功效和能力方面,将财政审计制度功能归纳为保障、规范、协调和制衡四大功能,同时还从审计内容和制度要素角度,将财政审计制度体系划分为目标系统、规范系统、内容系统、组织系统和方法系统等,这五大子系统基本涵盖了财政审计制度体系的主要方面。第3章财政审计制度的理论基础研究。该部分首先阐述财政审计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外部动因——民主法治理论。政府财政天然所具有的公共性决定了其作为国家治理重要决策事项的天然属性,以及对其实施决策时所必需具备的民主性。财政审计制度是民主财政的伴生物,民主法治是它产生的外部动因;同时,财政审计制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也取决于民主和法治的发育程度,这种发育程度决定财政审计制度的发展方向和进程。其次论述了财政审计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权力制衡理论。财政审计是一种分权制衡的手段,是权力交叉点中保持中立的重要平衡力量,在专制统治下,因王权的纵向分权而产生;在民主社会中,是横向分权中代议机关监督权的延伸和专门化。最后推导出财政审计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公共资金、公共权力和公共受托责任。公共权力和公共资金的配置内含着多层、纵向的委托代理关系,社会公众、代议机关、政府及部门等各个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既是公共权力和公共资金的逐级分解,又是公共责任的逐级分解。委托者需要对公共权力的行使情况、公共资金的使用效果和公共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了解,客观上要求建立独立的财政审计制度。第4章中外财政审计制度的历史考察与比较借鉴。财政审计制度产生于公共财政受托责任关系的确立,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公共受托责任关系以及国家公共管理模式的演变而发展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和内容,演变出立法型、司法型、独立型和行政型四种财政审计制度模式。中国财政审计制度主体经历了由皇权到民权的转变,贯穿制度变迁的主线是维护中央的集权统治。本章以英国、法国、德国和韩国为例,分别介绍四种财政审计制度的变迁;梳理了中国古代以财政财务监察为主线,以御史制度的官员监察为经,以财计、上计、比部、户部“财审合一”以及内部财务稽核为纬的财政监督脉络;简要介绍国民政府时期按照孙中山“五权分立”和“监审合一”思想建立起的近代新式审计制度,以及中央苏区时期从“财审合一”转变为“财审分离”的财政审计制度建设过程;着重论述我国现行财政审计制度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财政审计制度的审计独立性和审计权,归纳出影响财政审计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政治制度、社会思想、经济基础和公共受托责任,指出中国社会主义行政型财政审计制度独有的特性: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主体职责之一,而非全部;财政审计不仅“对事”,而且“对人”;“两个报告”制度是中国财政审计的一项基本制度。第5章中国财政审计制度与财政监督体系的相关性分析。广义的财政监督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它由各种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监督系统组成。财政审计作为政府行政系统对财政行为实施监督的重要手段,与其他监督手段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其有效运行离不开其他监督制度的支持、配合和补充。本章介绍了中国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监督主体,结合党的监督、包括审计在内的行政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为一体的复合式财政监督体系。对财政审计与其他监督范畴的相关性作了较为系统地分析,最后剖析了我国目前财政监督体系存在的制度缺陷,并从审计角度提出完善财政监督体系的几点建议。第6章中国财政审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本章首先论述了财政审计制度有效运行应具备三个关键条件,即财政审计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存在着可以保障财政审计制度运作的法治基础,以及财政审计制度的变迁必须与社会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相拟合。在此基础上从财政审计的外部体制、内部机制和制度规则上分析了目前我国财政审计制度存在的矛盾与问题:首先,行政型双重领导体制尽管在一定时期符合我国的国情,但它所带来的审计独立性的相对弱化、公共受托责任关系异化和上下级审计机关的行政分割等弊端,对财政审计制度的权威性、统一性、严肃性及有效性产生了消极影响;其次,我国现行财政审计内部机制上存在着审计范围不完整、组织方式分割、技术方法滞后和审计成果层次低等问题;第三,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分析了财政绩效审计的缺陷,即范围不够明晰、目标不够明确、标准选用原则缺失、规范建设滞后,相对完整的体例尚未形成,等等。在本章的最后,笔者提出了改革和完善财政审计制度的对策和建议。实行符合中国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的“监审合一”的行政型审计体制,从而在不突破宪法框架的前提下,整合监督资源,提高监督效能,增强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按照“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总体思路和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要求,拓展审计范围、优化组织方式、提升技术方法和审计成果。站在国家治理高度,加快绩效审计的法制化建设、明确绩效审计的目标、廓清绩效审计的范围、科学选择绩效评价标准、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行以公共财政资金绩效、政府部门行政效能、公共政策实施效果和宏观经济运行效率为内容的“四位一体”财政绩效审计体系,推动预算管理制度和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的建立,并以此带动政府行政效能和宏观经济政策效率的全面提升。

李永强[9](2011)在《基于体系重构的税务稽查效率研究 ——以连云港市地方税务局为例》文中认为税务稽查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步骤和关键性环节,税务稽查效果的好坏关系到税收征管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税务稽查效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尤其是国家税务总局在确定“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优化纳税服务、加强征管、重点稽查”的新税收征管改革模式后,税务稽查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效的税务稽查可以有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税收环境、维护国家税收秩序。然而,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在税务稽查效率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先从税务稽查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分析出发,评述国外税务稽查效率体系的建构及其实践,分析影响我国税务稽查效率的各种因素,并以连云港市地税稽查为例,进一步剖析当前连云港市地税稽查在提高税务稽查效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对比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分别从主体性要素、中心性要素、技术性要素、完善性要素等四个方面提出可行的政策性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内容。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对税务稽查效率的概念与相关理论分析;第三章效率导向的税务稽查体系:国际观察与启示;第四章分析影响我国税务稽查效率的因素;第五章重构与完善:提高税务稽查效率的对策。

单宇[10](2010)在《我国偷税犯罪立法的缺陷及补正》文中认为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活跃和丰富,偷税行为和手段正面临日益隐蔽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作为我国税法和刑法的立法规制重心之一,偷税犯罪的立法一直受到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界的广泛关注。自1979年第一部刑法典公布之日起,我国偷税犯罪的立法几经修订,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充实并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个立法过程始终同我国税制的发展与改革密切相关,确实在打击偷税犯罪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效。2009年2月,刑法修正案(七)正式公布实施,它表明我国在偷税犯罪的立法方面在进一步的完善。但经过一段时期的实施,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偷税犯罪法律体系中尚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立法的不协调。《刑法修正案(七)》对于偷税犯罪罪状的描述与2001年《征管法》的规定大相径庭;二是成罪标准执行的困惑。刑法中采用“数额加比例”的双重标准来确定犯罪成立。但二维数量犯立罪标准的限制和适用,也会引起新的司法不公平现象;三是犯罪主观构成要件的认定,在刑法理论和税收执法实践中难以一致;四是偷税犯罪状态的认定。税收执法实践向刑法理论中犯罪既遂状态的认定提出了挑战;五是除罪豁免条款成为税务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执行过程中的争议所在。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和法学相关理论,对目前存在的偷税犯罪立法缺陷进行了分析,对缺陷产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一是税法与刑法的修订不同步,存在逆向协调问题;二是成罪标准的计算复杂,实际操作困难。三是税收征管实践与刑法理论相悖。四是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缺乏衔接;五是司法程序与立法客观需要存在不一致。我国偷税犯罪的立法正是在经历“立法-实践-不足-修订-立法”的循环中得到完善和发展的。因此针对以上的成因分析,笔者希望通过立法补正、解释补正、实践补正几个方面进行阐释,以期进一步提高偷税犯罪立法的法律效果。一是尽快协调税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统一法律规定,奠定衔接法律基础。可以考虑采用组合列举的方式对偷税行为手段进行描述。在修正案公布之后,尽快制定和公布相应的司法指引和司法解释,为税收执法的实践工作给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和统一的标准。二是进一步明确偷税犯罪入罪标准的法律层次和执行标准。即在“数额”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辅以“比例”标准,并可以考虑采用区分个人与法人(单位),区分不同纳税主体设定不同的犯罪成立数额标准。三是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尽快构建坚实的法律基础、组织领导体系框架、共享的信息平台、完善的过程监督、制度化的协作运行机制。四是规范除罪条款的合理执行。严格按着刑法修正案的规定,在同时满足三个先决条件时方可适用出罪条款,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笔者建议,倡导司法机关提前介入制度,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对案件定性、证据把握的优势。相信在我国的立法者、司法实践界同仁的积极努力下,经过两者的不断协调和融合,将最终创造一个和谐、同一的法律环境。

二、运用逆向连环稽查法 促进税收征管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用逆向连环稽查法 促进税收征管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2)目标导向的税收稽查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目标导向的税收稽查的理论基础
    2.1 目标导向的税收稽查的理论渊源
        2.1.1 财政学
        2.1.2 税收学
        2.1.3 社会心理学
        2.1.4 系统理论
        2.1.5 经济学理论
        2.1.6 审计学
    2.2 目标导向的税收稽查及其相关概念
        2.2.1 税收稽查的理论
        2.2.2 税收稽查的方法研究
        2.2.3 目标导向的税收稽查的概念
        2.2.4 目标导向的税收稽查的基础
        2.2.5 目标导向的税收稽查的程序
第三章 纳税人战略系统与纳税风险
    3.1 战略系统视角下的纳税人
        3.1.1 系统和系统论
        3.1.2 纳税人群体
    3.2 全球经营环境下的战略风险识别
        3.2.1 纳税人内部环境战略经营风险识别
        3.2.2 纳税人外部环境战略经营风险识别
第四章 目标导向的税收稽查选案研究
    4.1 目标导向的税收稽查选案指标体系的建立
        4.1.1 目标导向的税收稽查选案的内涵
        4.1.2 我国税收稽查选案信息管理的现状
        4.1.3 建立科学的税收稽查选案信息体系的构想
        4.1.4 目标导向的税收稽查选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 目标导向的税收稽查选案
        4.2.1 选案的目标与评价
        4.2.2 数据与信息的选取
        4.2.3 分析技术和知识管理
        4.2.4 选案模式与技术
第五章 目标导向的税收稽查与税收遵从评估
    5.1 税收遵从概论
        5.1.1 税收遵从的概念
        5.1.2 税收遵从的类型
        5.1.3 税收遵从的成本
    5.2 税收遵从的影响因素
        5.2.1 A-S 模型的结论
        5.2.2 税收遵从的其他影响因素
    5.3 中国纳税人的税收遵从状况及对策
        5.3.1 宏观层面的税收遵从状况
        5.3.2 提高我国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的对策措施
    5.4 税收遵从的度量方法
        5.4.1 度量税收遵从的常见方法
        5.4.2 运用AHP 法对税收遵从进行分析
第六章 目标导向的税收稽查案例研究
    6.1 流转税稽查案例研究
        6.1.1 案例背景情况
        6.1.2 对案件进行稽查
        6.1.3 案件稽查的认识与体会
    6.2 所得税稽查案例研究
        6.2.1 案例背景情况
        6.2.2 对案件进行稽查
        6.2.3 案件稽查的认识与体会
    6.3 其他税种稽查案例研究
        6.3.1 案例背景情况
        6.3.2 对案件进行稽查
        6.3.3 案件稽查的认识与体会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7.2 本文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科研论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3)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税收诚信内涵的研究动态
        1.2.2 税收诚信机制缺失原因的研究动态
        1.2.3 构建税收诚信机制的实践动态
    1.3 研究方法及逻辑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逻辑结构
        1.3.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2. 税收诚信机制的理论概述
    2.1 税收诚信机制的内涵
        2.1.1 税收诚信的内涵
        2.1.2 税收诚信机制的内涵及构成
    2.2 税收诚信机制的功能
        2.2.1 对税收法律解释和补充的功能
        2.2.2 加速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功能
        2.2.3 引导、评价、调节主体行为的功能
        2.2.4 促成正义的税收秩序,平衡主体间利益的功能
    2.3 税收诚信主体及其诚信规范
        2.3.1 税收诚信纳税主体及关联人的界定及其诚信规范
        2.3.2 税收诚信征税主体及关联人的界定及其诚信规范
        2.3.3 税收诚信用税主体及关联人的界定及其诚信规范
        2.3.4 税收诚信税收中介及关联人的界定及诚信规范
3. 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现状及缺失原因再审视
    3.1 税收诚信的现状令人堪忧
        3.1.1 诚信纳税意识尚未建立
        3.1.2 诚信征税理念缺乏和制度建设滞后
        3.1.3 诚信用税理念的根本缺失与制度的不规范
        3.1.4 中介诚信职能的缺位及自身诚信状况的滑坡
        3.1.5 税收诚信机制的运行实践亟需创新
    3.2 税收诚信机制缺失原因的再审视
        3.2.1 各税收诚信主体之间“责、权、利”分配失衡
        3.2.2 制度供给的失当
        3.2.3 体制转型的影响
4. 税收诚信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及制约因素
    4.1 税收诚信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4.1.1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要求
        4.1.2 以德治税和依法治税相契合的必然要求
        4.1.3 社会资本理论在税收领域实现拓展的外在要求
    4.2 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制约因素
        4.2.1 税收环境的公平程度
        4.2.2 税务评估制度的建设进度
        4.2.3 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程度
        4.2.4 产权制度的规范程度
        4.2.5 制约构建纳税诚信机制的其他因素
5. 国外税收诚信机制经验及借鉴
    5.1 企业为主导的管理模式
        5.1.1 模式简介
        5.1.2 美国税收信用管理模式的特点
    5.2 政府或中央银行为主导的管理模式
        5.2.1 模式简介
        5.2.2 税收信用管理模式的特点
    5.3 特许经营的管理模式
        5.3.1 模式简介
        5.3.2 日本税收信用管理模式的特点
    5.4 国外税收诚信机制借鉴
        5.4.1 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
        5.4.2 健全的社会诚信体系
        5.4.3 科学的税收诚信中介机构管理机制
        5.4.4 税收宣传、教育的形式多样化
6. 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上)
    6.1 重构税收诚信主体间的责、权、利关系
        6.1.1 纳税主体及关联人权利归位
        6.1.2 税收中介及关联人的职能归位
        6.1.3 新关系下税收诚信状况的优化分析
    6.2 税收诚信机制构建中的政府职能
        6.2.1 政府介入税收诚信机制构建的必然性
        6.2.2 税收诚信机制构建中的政府职能
    6.3 财税政策制度的优化与税收诚信
        6.3.1 税收制度优化与税收诚信
        6.3.2 财政体制改革与税收诚信
        6.3.3 财政支出政策优化与税收诚信
        6.3.4 税费改革与税收诚信
7. 税收诚信机制的框架构建(下)
    7.1 构建税收诚信机制的理论依托:激励与威慑理论
        7.1.1 激励理论概述
        7.1.2 威慑理论概述
    7.2 税收诚信机制的作用形式:正式、非正式制度
        7.2.1 非正式制度概述
        7.2.2 正式制度概述
        7.2.3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
    7.3 税收诚信机制的实现路径
        7.3.1 税收诚信机制构建的指导思想及遵循的原则
        7.3.2 税收诚信的宣传、教育机制
        7.3.3 税收诚信的组织实现机制
        7.3.4 税收诚信的保障机制
        7.3.5 税收诚信的循环运行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4)论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理论分析
    2.1 个人所得税的内涵与特征
        2.1.1 个人所得税的内涵
        2.1.2 个人所得税的特征
    2.2 个人所得税的价值与功能
        2.2.1 筹集政府财政收入
        2.2.2 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2.3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2.3.1 税收法定原则
        2.3.2 量能课税原则
        2.3.3 个税效率原则
    2.4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基本模式
        2.4.1 分类所得税制模式
        2.4.2 综合所得税制模式
        2.4.3 混合所得税制模式
第三章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3.1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演化
        3.1.1 初建与停滞阶段(1949-1980)
        3.1.2 恢复与发展阶段(1980-1993)
        3.1.3 逐步完善阶段(1993-至今)
    3.2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现状
        3.2.1 税制结构为分类所得税制
        3.2.2 税率实行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并行
        3.2.3 费用扣除的标准为法定与核定相结合
        3.2.4 税收征管实行代扣代缴与自行申报相结合的方式
    3.3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税制模式不够科学
        3.3.2 税率设计不够合理
        3.3.3 免税事项、扣除范围和扣除标准欠妥当
        3.3.4 纳税申报与征管制度不科学
    3.4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产生的不良后果
        3.4.1 个税功能不显着
        3.4.2 税负不公平
        3.4.3 完税率较低
第四章 域外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考察
    4.1 美国
    4.2 日本
    4.3 我国台湾地区
    4.4 启示
第五章 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路径
    5.1 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税制模式
    5.2 减少级次,调整税率结构
    5.3 优化扣除范围和扣除标准,体现量能课税原则
    5.4 完善纳税申报制度,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试论我国税收征管的优化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与难点
        1.4.1 本文创新点
        1.4.2 本文难点
2 税收征收管理概述
    2.1 税收征收管理的内涵及重要作用
    2.2 税收征收管理相关理论及影响因素分析
        2.2.1 税收征收管理的目标、范围、依据
        2.2.2 税收原则
        2.2.3 税收征收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3 税收征收管理沿革及分析
    3.1 税收征收管理沿革、相关背景及评价
    3.2 税收征收管理现存主要问题分析
        3.2.1 税收流失问题日益突出
        3.2.2 隐形收入和地下经济扩大化趋势明显
        3.2.3 滥用税收减免权现象普遍
        3.2.4 费挤税规模日益扩大
    3.3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3.3.1 高质量的税源控管制度期待建立
        3.3.2 涉税违法行为与惩处力度不足之间的矛盾
        3.3.3 《税收征管法》对纳税人权益保护上还不完善
    3.4 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及结构期待提升
        3.4.1 机构设置方面
        3.4.2 人员素质及结构方面
    3.5 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不对称有待优化
        3.5.1 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利用程度有待提升
        3.5.2 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3.5.3 上下级税收机关之间以及内部各层级间的信息不对称
        3.5.4 税收机关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3.6 低税收遵从度问题期待解决
    3.7 执法体系期待系统完善
        3.7.1 税收稽查定位模糊且缺乏独立性
        3.7.2 稽查的案源选择缺乏科学性
        3.7.3 涉税案件移送工作阻力较大,"以罚代刑"现象值得关注
4 西方税收征管先进国家税收征管借鉴
    4.1 税收管理体制的借鉴
        4.1.1 美国税制及其特点
        4.1.2 日本税制及其特点
        4.1.3 英国税制及其特点
        4.1.4 德国税制及其特点
    4.2 税收征管方面的启示
5 税收征收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探索
    5.1 强化税收征收管理,严控税收流失规模
        5.1.1 借鉴西方税收征管先进国家经验,建立第三方信息报告制度
        5.1.2 成立专门的税源管理部门,加强税源全方位实时监控
        5.1.3 严格规范税收优惠、减、免、缓的审批权限
        5.1.4 逐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5.2 完善现行税制
        5.2.1 探索建立高质量的综合税源控管制度
        5.2.2 完善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5.2.3 进一步完善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5.3 优化机构、人员设置
        5.3.1 借鉴西方经验,减少各层级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
        5.3.2 科学界定组织机构职能
        5.3.3 增强人力资源计划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5.3.4 全面提升税收人员综合业务能力
        5.3.5 调整一线征收机关人员比重
    5.4 提升税收信息化水平和税收遵从度
        5.4.1 建立一套跨时空和系统的税收综合信息共享体系
        5.4.2 全面提升遵从度
    5.5 系统完善执法等相关体系
        5.5.1 健全税收稽查法律体系
        5.5.2 尝试独立设置国、地税一体的税收稽查体制
        5.5.3 提高稽查选案的科学性
        5.5.4 健全稽查司法保障体系,维护稽查执法的权威性
        5.5.5 税收内外部环境方面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稽查研究 ——以寻甸县国家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
    第一节 税务稽查概述
        一、税务稽查的概念
        二、税务稽查程序
        三、税务稽查方法概述
    第二节 理论概述
        一、税收遵从理论
        二、纳税风险理论
第二章 寻甸县房地产开发企业涉税情况及稽查现状
    第一节 寻甸县房地产开发企业涉税情况
        一、寻甸县房地产行业发展情况
        二、寻甸县房地产企业纳税现状
    第二节 寻甸县国税局税务稽查现状
        一、寻甸县国税局税务稽查工作机制
        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稽查现状
第三章 房地产开发企业稽查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寻甸县国税局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稽查存在问题
        一、寻甸县国税局在稽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二、税务稽查成本高偏高
    第二节 税务稽查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税收法制环境缺失
        二、稽查人员执法风险意识欠缺,提升执法水平的内在动力不足
        三、计划型税收方式不利于房地产企税的缴纳
        四、利益群体博弈现象扰乱稽查执法的进行
第四章 寻甸县国税局对A房地产开发公司稽查案例分析
    第一节 选案依据
        一、选案原理
        二、选案目的
    第二节 A房地产开发公司稽查检查情况分析
        一、案情简介
        二、A公司税务稽查稽查过程
        三、A公司税案件所反映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稽查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从A公司税务稽查检查案例中得到的启示
        一、运用科学的稽查方法提高稽查效率
        二、案头工作决定了稽查工作是否成功
        三、选案环节的重要作用
        四、重视对非主营项目的核查
        五、为提高稽查成果,推行“一体化稽查”势在必行
第五章 税务机关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稽查工作的对策
    第一节 建立科学规范的稽查体系
        一、整合稽查机构,实行税务稽查垂直化管理
        二、完善立法、提高稽查部门办案的独立性
        三、转变执法观念,树立执法风险理念
    第二节 完善稽查工作体系
        一、理顺税务稽查与税收征管之间的关系
        二、实现税务稽查与纳税评估同步
        三、重视部门之间沟通协调
    第三节 强化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管理
        一、加强税收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二、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征管工作力度
        三、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违法监管力度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论我国个税自行申报之监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我国个税自行申报监管的立法
    1.1 关于个税自行申报监管的法律、法规、规章
    1.2 个税自行申报监管的具体规定
        1.2.1 监管对象
        1.2.2 监管方法
        1.2.3 监管协作
        1.2.4 法律责任
        1.2.5 纳税人法律救济
2 我国个税自行申报监管存在的问题
    2.1 税源监控不到位
        2.1.1 税源信息不对称
        2.1.2 税务信息共享难
    2.2 税务稽查不力
        2.2.1 稽查力量弱
        2.2.2 稽查方法不科学
        2.2.3 稽查激励机制缺失
3 国外个税自行申报监管的立法和实践
    3.1 个税自行申报监管的立法
        3.1.1 立法位阶
        3.1.2 监管内容
    3.2 个税自行申报监管的执法
        3.2.1 纳税宣传
        3.2.2 税源监控
        3.2.3 税务稽查
    3.3 个税自行申报监管的配套制度
        3.3.1 自行申报法律制度
        3.3.2 税务服务及其监管制度
        3.3.3 财税信息公开制度
4 完善我国个税自行申报监管制度的法律构想
    4.1 完善我国个税自行申报监管的立法
        4.1.1 提高立法权威性
        4.1.2 完善监管内容
    4.2 加强我国个税自行申报监管的执法
        4.2.1 实现税源监管
        4.2.2 完善税务稽查
    4.3 加强税收监管的配套制度建设
        4.3.1 个税自行申报法律制度之完善
        4.3.2 纳税人服务制度之发展
        4.3.3 财税信息之公开
5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8)中国财政审计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主要研究目标
    1.3 研究逻辑思路和方法
    1.4 具有创新意义的主要观点
    1.5 相关文献综述
        1.5.1 关于财政审计的基本内涵
        1.5.2 关于财政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1.5.3 关于财政审计的目标
        1.5.4 关于财政审计的内容
2 财政审计制度:范畴解析
    2.1 财政审计制度的内涵
        2.1.1 财政审计制度及其体现形式
        2.1.2 财政审计制度的构成要素
        2.1.3 财政审计制度的特征
    2.2 财政审计制度的功能和定位
        2.2.1 财政审计制度的功能
        2.2.2 财政审计在国家审计体系中的定位
    2.3 中国财政审计制度的系统框架
        2.3.1 财政审计的目标系统
        2.3.2 财政审计的规范系统
        2.3.3 财政审计的内容系统
        2.3.4 财政审计的组织系统
        2.3.5 财政审计的方法系统
        2.3.6 财政审计制度系统各部分的相关性
3 财政审计制度的理论基础研究
    3.1 民主法治理论
        3.1.1 西方民主法治理论
        3.1.2 马克思主义民主法治理论
        3.1.3 民主法治与财政审计
    3.2 权力制衡理论
        3.2.1 公共权力与分权制衡理论
        3.2.2 分权制衡与财政审计
    3.3 受托责任理论
        3.3.1 公共受托责任关系与财政受托责任关系
        3.3.2 公共受托责任关系与国家审计
        3.3.3 公共财政受托责任关系与财政审计
4 中外财政审计制度的历史考察与比较借鉴
    4.1 国外财政审计制度的历史考察
        4.1.1 立法型财政审计制度——以英国为例
        4.1.2 司法型财政审计制度——以法国为例
        4.1.3 独立型财政审计制度——以德国为例
        4.1.4 行政型财政审计制度——以韩国为例
    4.2 中国财政审计制度的历史考察
        4.2.1 中国古代财政审计制度
        4.2.2 中国近代财政审计制度
        4.2.3 中国现代财政审计制度
    4.3 中外财政审计制度比较与借鉴
        4.3.1 影响财政审计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
        4.3.2 不同制度模式下的审计独立性和审计权
        4.3.3 中国财政审计制度评析
5 中国财政审计制度与财政监督体系的相关性分析
    5.1 财政监督体系框架
        5.1.1 财政监督的概念和功能
        5.1.2 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5.1.3 纪检监察的监督
        5.1.4 财政监察的监督
        5.1.5 社会公众的监督
    5.2 财政审计与其他财政监督制度的相关性
        5.2.1 财政审计与人大监督
        5.2.2 财政审计与纪检监察
        5.2.3 财政审计与财政监察
        5.2.4 财政审计与公众监督
    5.3 财政监督体系的制度缺陷及审计角度的思考
        5.3.1 财政监督体系的制度缺陷
        5.3.2 完善财政监督体系的审计思考
6 中国财政审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6.1 财政审计制度有效运行的条件
        6.1.1 财政审计制度本身的科学性
        6.1.2 存在着可以保障财政审计制度运作的法治基础
        6.1.3 财政审计制度变迁与社会经济运行客观趋势的拟合性
    6.2 现行财政审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6.2.1 行政型双重领导体制问题分析
        6.2.2 财政审计内部机制问题分析
        6.2.3 财政绩效审计制度缺陷分析
    6.3 改革和完善财政审计制度的对策建议
        6.3.1 改革行政型双重领导体制的构想
        6.3.2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对策
        6.3.3 推行全面财政绩效审计的设想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9)基于体系重构的税务稽查效率研究 ——以连云港市地方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关于税务稽查效率的研究
        1.2.2 国内关于税务稽查效率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 本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2 税务稽查效率:概念与相关理论分析
    2.1 税务稽查及其体系
    2.2 税务稽查效率的涵义
    2.3 税务稽查效率的理论分析
        2.3.1 税务稽查效率的行为博弈分析
        2.3.2 税务稽查效率的成本分析
        2.3.3 税务稽查效率体系的管理分析
3. 效率导向的税务稽查体系:国际观察与启示
    3.1 国外税务稽查体系的机构设置
        3.1.1 美国税务稽查体系的机构设置
        3.1.2 德国税务稽查体系的机构设置
        3.1.3 意大利税务稽查体系的机构设置
    3.2 国外税务稽查操作的具体实施
        3.2.1 美国税务稽查操作的具体实践
        3.2.2 法国税务稽查操作的具体实践
    3.3 国外税务稽查的体系建设
        3.3.1 国外税务稽查队伍建设
        3.3.2 国外税务稽查的法律体系建设
    3.4 国外税务稽查体系的经验启示
        3.4.1 完善税务稽查机构设置:提高税务稽查工作效率的前提
        3.4.2 税务稽查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4.3 高素质的稽查队伍是改进完善税务稽查工作的核心要素
        3.4.4 先进、科学的稽查技术、手段是高效率税务稽查的保障
4. 影响我国稽查效率的因素
    4.1 连云港地税稽查体系的队伍建设水平亟待提高
        4.1.1 稽查人员的数量相对不足
        4.1.2 稽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4.2 连云港地税、国税稽查部门协调欠佳
    4.3 连云港地税稽查具体实施中的问题
        4.3.1 选案工作效率问题
        4.3.2 实施环节效率问题
        4.3.3 审理效率问题
        4.3.4 执行效率问题
    4.4 连云港地税稽查保障体系缺失
        4.4.1 地方政府干预情况严重
        4.4.2 缺乏监督制约机制
        4.4.3 税务稽查信息化支撑不够,资源共享程度低
        4.4.4 缺乏法律支持
5 重构与完善:提高税务稽查效率的对策
    5.1 从主体性要素方面提高税务稽查体系的效率
        5.1.1 充实稽查力量,加强稽查人员队伍建设
        5.1.2 科学设置税务稽查机构、加强国、地税部门协调配合
        5.1.3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税务警察、税务检察院、税务法院制度
    5.2 从中心性要素方面提高税务稽查体系的效率
        5.2.1 细化与完善税务稽查的法律、法规
        5.2.2 强化税务稽查的内部约束机制
    5.3 从技术性要素方面提高税务稽查的效率
        5.3.1 掌握先进的稽查方法和手段,提高稽查工作效率
        5.3.2 探索税务稽查选案工作思路,提高选案准确率
        5.3.3 改进税务稽查工作方法,提高案件查办质量
        5.3.4 把好案件审核定性关,确保案件定性准确
    5.4 从完善性要素方面提高税务稽查的效率
        5.4.1 建立安全、流畅的信息共享制度
        5.4.2 全面、科学地利用税收信息网络
        5.4.3 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我国偷税犯罪立法的缺陷及补正(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偷税犯罪立法基本概述
    一、偷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法律规制
    二、偷税犯罪立法的历史沿革分析
    三、现行法律中的偷税犯罪
第二章 外国偷税罪刑事立法特点及启示
    一、外国偷税罪的刑事立法
    二、外国偷税罪刑事立法的启示
第三章 偷税犯罪立法的缺陷探析
    一、偷税犯罪立法的内容缺陷
    二、偷税犯罪立法缺陷的成因分析
第四章 对我国偷税犯罪立法的补正
    一、尽快协调税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
    二、明确偷税犯罪入罪标准的法律层次
    三、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四、规范除罪条款的合理执行
结论
参考文献
注释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后记

四、运用逆向连环稽查法 促进税收征管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运用逆向连环稽查法 促进税收征管改革[J]. 侯子波. 中国税务, 1993(01)
  • [2]目标导向的税收稽查理论与方法研究[D]. 贺瑞. 武汉科技大学, 2011(06)
  • [3]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研究[D]. 张慧英. 西南财经大学, 2008(11)
  • [4]论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完善[D]. 孙杭. 西北大学, 2018(01)
  • [5]试论我国税收征管的优化路径[D]. 叶坤杰. 郑州大学, 2011(04)
  • [6]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稽查研究 ——以寻甸县国家税务局为例[D]. 宋从玺. 云南财经大学, 2016(06)
  • [7]论我国个税自行申报之监管[D]. 庄银花. 宁波大学, 2011(12)
  • [8]中国财政审计制度研究[D]. 姜永英. 东北财经大学, 2010(07)
  • [9]基于体系重构的税务稽查效率研究 ——以连云港市地方税务局为例[D]. 李永强. 南京理工大学, 2011(06)
  • [10]我国偷税犯罪立法的缺陷及补正[D]. 单宇. 吉林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运用逆链检查方式推进税收征管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