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教材——《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教程》解析

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教材——《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教程》解析

一、一本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教材——“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教程”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褚维盘,龚冬保[1](1992)在《一本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教材——“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教程”浅析》文中提出 1 概述七十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前苏联的高等院校中,掀起了一个数学教育改革的浪潮,相继出版了一系列新的教材,这批新教材的主要特征是:一方面把古典内容加以现代化处理,将重点转移到一般数学中最有本质意义的那些概念和方法上,并

褚维盘,龚冬保[2](1994)在《苏联工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特点》文中研究说明 前苏联高等工科院校非常重视基础课教育,因而,基础理论课一特别是数学课程放在重要位置,苏联高等工科院校的教育是按专业培养高级技术人员,培养目标是工程师,大学毕业即完成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立即适应毕业后所遇到的工作环境,以工程师的技术水平

刘晓婷[3](2008)在《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史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数学师范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历史的经验和智慧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反思中国数学师范教育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数学师范教育的历史,无疑对思考今天数学师范教育的发展,选择科学的发展路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所涉及的“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史”是数学师范教育在新中国建立初期至80年代末发展历程的案例,其发展过程对于说明这一阶段数学师范教育发展的共同特点具有典型意义。研究包括“绪论”、“系史档案资料分析”、“数学师范教育规律总结及思考”三部分,其中后两部分是本研究的主要部分。绪论部分提出了研究问题及研究的意义,并对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文献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第二部分,主要以164卷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1954——1989年的原始档案资料为研究基础,同时查阅多卷研究文献作研究参考,并借助访谈的研究方法作为有益补充,在忠实于文献及访谈内容的前提下,对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师范教育教学体系诸方面的建立发展过程进行较详细的个案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数学系发展基本概况”、“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数学教育实习”、“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开展”等情况。第三部分则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对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师范教育发展特征的进一步分析,包括两部分:其一,“数学系师范教育规律总结”;通过对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史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影响中国数学师范教育的因素,即政治背景、社会发展、数学发展和数学教育的发展。并且外在的政治背景,社会发展包括数学基础教育的需求以及遵循数学发展及数学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是确保数学师范教育健康发展的缺一不可的条件。其二,“思考”;在本研究结束部分,以原始档案资料为基础对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师范教育在本研究所涉及的上世纪5080年代的三个特征——继承性,移植性,发展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并对数学师范教育未来发展从历史角度提出了一些粗浅建议。通过研究认为,数学师范教育必须准确界定自己的培养目标,更新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转变教育方式和教学方式,要将教师教育改革与社会的大环境,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课程知识教育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融师范性、学术性、创造性为一体的开放性的新型数学师范教育体系,在适应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桂德怀[4](2011)在《中学生代数素养内涵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在国内中学数学教育过程中,一方面人们在大力倡导数学素质教育,同时一些地方的数学教学、考试或评价,与素质教育的主旨还很不吻合。但在国际上,关于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与研究受到了普遍关注。当然,专门针对中学生代数素养,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还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试图围绕“中学生代数素养”这个主题,力求从三个方面做一些探索:一是中学生代数素养内涵的界定;二是中学生代数素养结构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三是中学生代数素养状况的测评与分析。文章主要是从数学课程、数学专家、中学数学教师、大学新生这四个视角来考察中学生代数素养。首先,通过比较部分国家或地区的中学数学课程与标准,发现他们的代数知识主要集中在数、代数式、方程、函数等方面,代数技能主要强调代数运算和作图,代数能力主要体现在抽象概括能力、表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一步通过对数学专家、中学数学教师和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他们对中学生代数素养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五个维度:代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能力和初步应用意识。其中,基础知识主要是指符号、规则和关系;基本技能是指运算、推理和可视化;基本思想方法主要包括划归思想、方程思想和函数思想;基本能力主要是指抽象概括能力、符号化能力和一般化能力;初步应用意识主要包括发现关系、建立模型、求解反思三个方面。由此,我们概括了中学生代数素养的内涵,并构造出一个代数素养五维度模型结构。其次,根据中学生代数素养模型,进一步从上述四个视角讨论了各指标在代数素养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从而建立了中学生代数素养评价计算方法。最后,根据中学生代数素养模型结构,参考国际上的一些素养评价框架,我们研制了中学生代数素养测评试卷,对七、八年级学生进行了预测,并对1700多名八、九年级学生进行了正式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八、九年级学生代数素养进行了水平划分,主要表现为七个水平: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线性结构、网状结构、立体结构和拓展结构。依据这七个水平,我们对被测学生的代数素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得出了若干重要结论。根据测评结果和案例研究,进一步对代数素养模型进行了修正,并提出了“应用导向的代数素养评价模型”。

二、一本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教材——“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教程”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本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教材——“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教程”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3)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绪论
    1.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
        2.1 文献综述
        2.2 研究方法
一、系史档案资料整理分析
    1.数学系发展基本概况
        1.1 创建发展背景及培养目标、任务
        1.2 学生及教师情况
    2.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2.1 课程设置概况
        2.2 教学计划分析
        2.3 教材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3.数学教育实习
        3.1 历史概述
        3.2 分类论述
    4.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开展
        4.1 教学研究
        4.2 科学研究
二、数学系师范教育规律总结及思考
    1.数学系师范教育规律总结
    2.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致谢

(4)中学生代数素养内涵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两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必要性
        1.3.1 生活中的代数
        1.3.2 中学数学中的代数与评价
        1.3.3 TIMSS与PISA的启示
    1.4 研究问题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代数与初等代数
    2.2 素质与素养
    2.3 素质教育与数学素质教育
    2.4 数学素养与代数素养
        2.4.1 数学素养概念、内涵与评价
        2.4.2 代数素养概念、内涵与评价
    2.5 文献述评总结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理论依据
        3.1.1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3.1.2 SOLO分类法
        3.1.3 扎根理论
        3.1.4 项目反映理论
    3.2 研究对象
        3.2.1 学校
        3.2.2 教育工作者
        3.2.3 学生
    3.3 研究工具
        3.3.1 调查问卷设计
        3.3.2 访谈提纲拟定
        3.3.3 测评试卷研制
    3.4 数据收集与处理
    3.5 研究方法反思
第4章 代数素养内涵探析
    4.1 代数学的本质
        4.1.1 数学专家对代数的认识
        4.1.2 中学数学教师对代数的理解
        4.1.3 大学新生对代数的认知
    4.2 代数的社会应用性
        4.2.1 数学专家对代数应用性的认识
        4.2.2 中学数学教师对代数应用性的理解
    4.3 国际研究对中学生代数学习的要求
        4.3.1 对代数知识的要求
        4.3.2 对代数技能的要求
        4.3.3 对代数能力的要求
    4.4 中学生的认知状态
        4.4.1 数学专家对中学生代数认知的理解
        4.4.2 中学数学教师对中学生代数学习的理解
        4.4.3 大学新生对中学生代数认知的理解
    4.5 本章总结
第5章 代数素养结构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5.1 代数素养的基本要素与结构模型
    5.2 代数素养评价指标探析
        5.2.1 代数基础知识
        5.2.2 代数基本技能
        5.2.3 代数思想方法
        5.2.4 代数基本能力
        5.2.5 代数初步应用意识
    5.3 代数素养指标的权重分析
        5.3.1 课程视角下代数素养指标权重分析
        5.3.2 数学教育研究者视角下代数素养指标权重分析
        5.3.3 中学数学教师视角下代数素养指标权重分析
        5.3.4 大学新生视角下代数素养指标权重分析
    5.4 本章总结
第6章 中学生代数素养测评分析
    6.1 测评对象
    6.2 测评程序
        6.2.1 预测结果分析
        6.2.2 预测题难度和信度分析
        6.2.3 正式测试与试题分析
        6.2.4 信息编码与数据统计
    6.3 数据处理与评价分析
        6.3.1 代数素养水平成绩的计算与转换
        6.3.2 代数素养评价标尺与水平划分
        6.3.3 中学生代数素养水平分析
    6.4 本章总结
第7章 代数素养评价模型修正与案例分析
    7.1 代数素养指标聚类分析
    7.2 代数素养指标主成分分析
    7.3 代数素养指标因子分析
    7.4 应用导向的代数素养状况案例研究
        7.4.1 研究对象
        7.4.2 研究过程
        7.4.3 测试结果分析
    7.5 代数素养评价模型的修正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反思
    8.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一本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教材——“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教程”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一本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教材——“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教程”浅析[J]. 褚维盘,龚冬保. 工科数学, 1992(04)
  • [2]苏联工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特点[J]. 褚维盘,龚冬保. 工科数学, 1994(S2)
  • [3]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史研究[D]. 刘晓婷. 首都师范大学, 2008(03)
  • [4]中学生代数素养内涵与评价研究[D]. 桂德怀. 华东师范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教材——《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教程》解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