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皂化油乳液破裂的试验

防止皂化油乳液破裂的试验

一、防止皂化油乳化液破乳的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李宏菱[1](2021)在《城轨车辆内燃工程车乳化油在车辆内燃机上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乳化油的性能以及在工程车内燃机上的应用,并分析生物柴油构成,可以得知在工程车内燃机使用乳化油,可以更好的提高其内部的高热效率,明显降低燃烧生物以及炭烟、NOX排放。避免动力性能下降,尾气中CO含量有所上升,可以起到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数据分析,为地铁内燃工程车使用提供合理的发展方向,满足城轨车辆内燃工程车的高效稳定需求,符合我国目前制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措施。

胡俭和,徐辉[2](2015)在《浅谈岩心钻探施工工艺方面新技术的应用思路构建》文中提出在地质钻探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岩心钻探施工工艺一直都是工作人员研究的重点。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为了提升岩矿钻探工作的工作效率。工作人员积极地应用各种不同的先进技术类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意义重大。本文中,笔者主要对岩心钻探施工工艺方面新技术的应用思路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仅供参考。

吴冬梅[3](2015)在《冷轧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工艺优化》文中指出对含油废水系统工艺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采用增加预处理系统和优化生化模式的两步实施模式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含油废水处理能力未受影响,采用预处理系统改造及"三级厌氧+二级有氧生化"创新模式,有效处理含油废水中的CODcr、BOD5以及SS等指标,综合去除率均在90%以上,达到了中水外排的各项指标。

吴成兰[4](2012)在《表面活性剂及乳化方式对蓖麻油乳化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医院为了提高手术器械清洗后的质量,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并且潜在地降低手术风险,需要将清洗后的手术器械用润滑剂处理。现代润滑剂大多以矿物油作为基础油再加上各种添加剂组成。由于矿物油在自然环境中生物降解能力差,且不可再生,使得研究一种环境友好、可再生的润滑剂产品势在必行。本研究正是以环境友好为出发点,以天然可再生的蓖麻油代替矿物油制备一种无毒、生物降解性良好的手术器械用水基润滑剂。本研究以蓖麻油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司盘与吐温的复合体系为基础表面活性剂,制备蓖麻油乳化液。在高剪切乳化方式下,通过单因素实验对乳化工艺进行优化,以乳化液的稳定性及旋转黏度为指标,考察基础表面活性剂司盘与吐温的种类和质量配比、表面活性剂用量、表面活性剂与蓖麻油的加入顺序、乳化温度、乳化转速、乳化时间对乳化液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其它表面活性剂,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聚乙二醇、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对蓖麻油乳化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剪切乳化方式下蓖麻油乳化液的最优制备工艺为:基础表面活性剂为司盘80与吐温60,其质量比为3:7、表面活性剂用量为12.5%、加料顺序为蓖麻油与吐温60加入司盘80水溶液中、乳化温度为48℃、乳化转速为2000r/min、乳化时间为15min。其它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对蓖麻油乳化液的影响分别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蓖麻油(EL-10)及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MES)分别使乳化液的稳定性提高了0.7%及3.8%;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蓖麻油乳化液的稳定性降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脂肪醇对蓖麻油乳化液的稳定作用均随烷基链长的增加而增大,十六/十八醇用量为4%时可以使蓖麻油乳化液的稳定性提高24%;羟乙基纤维素可以使体系的稳定性显着增加;聚乙二醇对蓖麻油乳化液的稳定作用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聚乙烯吡咯烷酮(K90)可以使蓖麻油乳化液的稳定性增加7.3%。为了寻找一种更加适用于蓖麻油的乳化方法,比较恒速搅拌、高剪切、超声波三种乳化方式对蓖麻油乳化液性能的影响,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对蓖麻油乳化液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种乳化方式对蓖麻油乳化稳定性的影响大小为超声波乳化>高剪切乳化>恒速搅拌乳化;超声波乳化方式下制备的乳化液的粒径及旋转黏度最小,其值分别为239.6nm和11.7mPa·s;超声波乳化可以制备稳定的蓖麻油乳化液。在超声波乳化方式下,以乳化液的旋转黏度、粒径及粒径分布为指标考察超声时间间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对蓖麻油乳化液性能的影响,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等检测手段对蓖麻油乳化液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所制备乳化液的稀释稳定性、离心稳定性及冻融稳定性。结果表明:蓖麻油乳化液的平均粒径随超声时间间隔的缩短、超声功率的增大及超声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超声波乳化条件下制备的蓖麻油乳化液的稀释稳定性及冻融稳定性较好;乳化液的平均粒径及旋转粘度分别小于300nm和4mPa·s;TEM测试结果表明蓖麻油乳化液的乳胶粒为球型结构。

邱玲玲[5](2011)在《西藏罗布莎深钻绳索取心钻井液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深部钻探是人们认识地球、建立地壳深部通道最直接的方法。同时,我国资源供需矛盾显着,浅部资源逐渐枯竭,因此深部钻探势在必行。在地质勘探中钻孔分类的标准是:浅孔:0-300米,中浅孔:300-600米,中深孔:600-1200米,深孔:1200-2500米,特深孔大于2500米。绳索取心钻探工艺,由于其辅助时间少,取心质量好,效率高等优势得到钻探工作者的广泛认同,但泥浆技术问题也较为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绳索取心钻进工艺的发展,本文针对深部钻探绳索取心钻井液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区科学钻探孔是《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科学钻探实验》7口预导孔的第一个钻孔。它的主要成果是揭示铬铁矿矿集区深部地质构造和成矿岩体的延深和展布,评价罗布莎岩体深部的铬铁矿矿产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有关超镁铁岩体的铬铁矿矿产的远景;查明罗布莎岩体和其所在的超镁铁岩带的成因和构造背景。罗布莎含矿超基性岩体沿雅鲁藏布江的谷底分布,严格受雅鲁藏布江构造带的控制。在成岩期和成岩后期都遭受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了一些列复杂的构造变形。直接表现为区内矿床发育,地层复杂,上部卵砾石直径大,胶结性差,下部超基性岩破碎以及蚀变(蛇纹石化)严重,对钻探的影响是岩心采取率低,全孔不间断存在漏浆、难钻、坍塌等问题。在地质构造发育、岩石破碎的地层钻进中,孔壁稳定是关键。主要从两个方面研究孔壁稳定问题:孔壁周围应力分析和钻井液的物理化学性能分析。当作用于钻孔侧壁岩石的压力大于静液柱压力时,则孔壁很有可能发生破坏或坍塌,由此就可以推导出静压平衡条件下钻井液应采用的合理密度。另外,钻井液对孔壁岩石的水化、环空上返速度过大对孔壁的冲刷以及提下钻具时产生的激动压力都有可能破坏孔壁的稳定性。根据地层的漏失特征、通道值以及漏失强度将地层分为3大类12小类,根据类型的不同建议采用的堵漏方式也随之改变。针对罗布莎破碎地层建立了钻井液的粘度与破碎地层的厚度的对应关系模型,并初步提出钻井液护壁的极限判据。从上世纪70年代初研究与发展绳索取心钻探技术到现在,绳索取心钻探技术广泛应用于岩心勘探。尤其是当钻遇硬度级别为6-9级岩石、钻孔深度大以及钻头寿命长时,绳索取心钻探最能发挥其优势。小口径绳索取心钻井液也面临一系列的瓶颈问题,主要包括钻杆内壁容易结垢,钻孔环空间隙小,钻井液润滑性差,循环阻力大,携粉能力低,滤失量高,护壁效果不好等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提高钻井液的性能。经验分析通过降低机械钻速、加强控制固相含量,采用无固相钻井液等方式能够防治钻杆结垢;matlab分析循环压耗模型得出:适当加大钻头的直径,提高环空间隙0.5mm,能够降低循环压力2倍左右;聚乙烯醇与O型润滑剂配伍,极压润滑仪测试的润滑系数降低0.6倍:聚乙烯醇与PAC、XC等剪切稀释性能好的高分子聚合物配伍,提高钻井液的动塑比,加强携粉能力;聚乙烯醇与磺化沥青、褐煤树脂等处理剂配伍能够将滤失量降低到8m1以内。根据西藏罗布莎地层及现场钻井液的使用情况,研究低粘、低切、润滑性能好、抑制性强、携岩能力好、具有剪切稀释性、优良造壁性作用的PVA无固相钻井液,可以较好的解决钻井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保证钻孔安全、提高钻进效率。通过大量现场和室内实验研究,PVA无固相钻井液配方如下2.5%PVA+0.05%PAC+3%SPNH+0.5%O型润滑剂。具有以下优点:(1)良好的流变性:钻井液低粘度、低切力,适合绳索取心钻探环空小间隙,有利于提高钻速、减小循环阻力;(2)显着的护壁效果:通过浸泡实验与常用的低固相钻井液相比较,PVA无固相钻井液中浸泡24h过后的岩心没有变形或者膨胀,而且再放入清水中浸泡7d依然不变形、不坍塌;(3)优良的抑制性:通过页岩滚动回收率实验和高温高压线膨胀性实验,总结出PVA无固相钻井液能很好的抑制泥页岩孔壁膨胀、分散;(4)滤失量小,润滑性能好:褐煤树脂主要在钻井液中起降滤失效果,且作用明显,且其润滑效果也较为出色,已经能够满足一般的润滑要求。当钻孔加深,循环阻力变大,润滑效果要求强时,可添加O型润滑剂,能够明显增强润滑效果;(5)携粉能力佳:通过自行研发的钻井液悬渣能力测试仪器,测试得出PVA无固相钻井液的悬渣效果虽然没有低固相钻井液好,但就无固相钻井液来说,PVA无固相钻井液动塑比较高,能较好的悬排金刚石钻头研磨下来的岩粉,清洁孔底。

马其坤[6](2009)在《线切割工作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线切割工作液应用于线切割加工中,对于保证线切割工件的加工精度、提高表面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工作液应具有以下性能:良好的防锈性、一定的绝缘性、快速电离和消电离性、较好的洗涤性、良好的冷却性等。以油酸、三乙醇胺、氢氧化钠、硼酸、聚乙二醇-400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油酸皂和复合硼酸酯作为线切割工作液的防锈剂和润滑剂,与20#机油、水、乳化剂和其他助剂乳化,配制出O/W型和W/O型两种线切割工作液。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油酸皂的较优方案为:温度90℃,油酸20g,氢氧化钠1.0g,三乙醇胺4.5mL;复合硼酸酯的较优方案为:三乙醇胺5g,硼酸2g,聚乙二醇-400为20g,油酸10g。并测定了它们的各种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油酸皂与复合硼酸酯具有较好的防锈性、润滑性,且表面张力较低。将油酸皂和复合硼酸酯与20#机油、水、乳化剂和其他助剂乳化,配制出O/W型微乳化线切割工作液。讨论了乳化剂HLB值、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助乳化剂对工作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其较优方案为:温度45℃,水4.5g,20#机油1.5g,主乳化剂5g。油酸皂能明显提高工作液的防锈性能,复合硼酸酯能明显提高工作液的润滑性能。该工作液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和防锈性能,且电导率适中,低泡沫。以油酸皂和复合硼酸酯、20#机油、水、乳化剂为主要原料配制出一种W/O型线切割工作液。讨论了乳化剂、20#机油、水和油酸皂的加入量以及温度对W/O型工作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其较优方案为:温度30℃,20#机油6g,水1.4g,油酸皂1.9g。该工作液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防锈性能,且电导率适中,泡沫较低。两种工作液都具有较满意的实际加工工艺效果。O/W型工作液的稀释液可见度高,但乳化剂含量较大,泡沫较多,成本较高;W/O型工作液的稀释液为乳白色,可见度差,但乳化剂含量较小,泡沫较少,成本较低。

承雪航[7](2009)在《含乳化油冷轧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提出了混凝气浮—厌氧处理—好氧处理—排放(或深度处理)新工艺对武汉钢铁厂含乳化油冷轧废水进行处理。论文对整个工艺中物化处理段进行了药剂筛选和剂量选择,对生化处理段各个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和影响因素等做了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⑴.在运用混凝剂对废水进行破乳时,经过筛选采用的高分子无机絮凝剂PAC、PFS和阳离子有机絮凝剂CPAM的组合效果良好,其中PAC用量约80mg/L、PFS用量约800mg/L、CPAM用量约15mg/L,控制反应溶液的pH为约7.0左右时,破乳效果最好。通过半年的涡凹气浮运行,出水的COD保证在1000~1500mg/L,矿物油保证在15~20mg/L,SS保证在0~5mg/L。⑵.使用厌氧工艺处理时,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消化池内污泥。运用葡萄糖作为诱导剂在早期培养厌氧污泥的生长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污泥内生物适应废水以后,应将葡萄糖用量减少直至不添加。厌氧系统采用低负荷运行,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48h,对应的容积负荷为0.5~0.6kgCOD/(m3·d),在这个条件下,系统进水COD为1000~1200mg/L,去除率约为70%。此时厌氧反应器具有一定程度的抗冲击能力。温度是影响厌氧反应器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进水也要加入足够碱度,保证进水pH约为7.2。实验将近结束时,从厌氧反应器内底部和中部取出污泥,通过电镜观察可以发现污泥在反应器内随高度生物相分层明确,种群多样化。⑶.内循环式好氧接触池串联在厌氧反应器后运行,当水力停留时间(对应于厌氧处理系统)为31h和27h时,出水比较稳定,COD小于100mg/L,矿物油小于10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同时好氧处理工艺中DO(溶解氧)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应将DO控制在4.0mg/L左右。⑷.运用超滤深度处理好氧出水时,发现去除率很低。超滤不适合作为深度处理的手段。

王勇[8](2008)在《高电压脉冲电场连续化处理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传统碱催化法制取生物柴油的基础上对利用高电压脉冲电场装置制备生物柴油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两种不同制备方式的比较,得出了高压脉冲电场处理的优势:工艺操作简便,反应时间大大缩短,并且与胶体磨联合使用,可以进行连续化的生产,生物柴油的产率能够达到95%以上。通过试验,确定了高电压脉冲电场处理的最佳参数为脉冲数为45,场强为54.2kv/cm,胶体磨循环次数为3次。本文探讨了高电压脉冲电场促进酯交换反应的机理:脉冲电场对油醇混合物具有破乳和极化作用,由于电场的剪切作用,使得液滴间的液膜发生破裂而聚结,分子被极化,自由电荷被释放出来,反应体系中的熵增加。在脉冲电场作用下,熵变化的影响超过了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熵变化促进了酯交换反应的进行。

文会超[9](2006)在《陶瓷膜处理脱脂液废水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金属加工,零部件的生产、维护过程中,为了防止污染物对零部件以后的使用以及工艺过程造成影响,均需要进行表面脱脂处理,脱脂液经一段时间使用,因含有大量的油、脂、固体悬浮物而失去脱脂能力,需要定期排放更换脱脂液。被排放的废水中仍然含有大量脱脂剂,如果直接排放将造成试剂的浪费,同时也为水处理增加了负担。本文比较了含油废水主要处理技术的优缺点,选择了膜法分离技术作为处理手段。针对脱脂液回用的研究,实验考察了膜对三种表面活性剂的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膜对脱脂剂中的无机组分基本无截留。对有机添加剂的考察表明,随着膜孔径的增大,稳定通量逐渐增加,透过率逐渐增大。操作压力的增加可使得膜的渗透通量增大,但对表面活性剂的透过率影响不大,适宜的操作压力为0.1MPa。通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温度升高表面活性剂的透过率先增加然后降低,适宜的温度应选在40℃左右。随着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Triton X-100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渗透通量先减小后增大,表面活性剂的透过率先下降后升高。在处理脱脂液的实验研究中,考察了膜孔径、膜材料、操作压力、膜面流速、料液温度等对膜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佳的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压力为0.1MPa,孔径为200nm的膜能获得较高的渗透通量并且油的截留率较高,渗透侧油含量小于15mg·L-1。过高和过低的膜面流速都不利通量提高,适宜的膜面流速为57m·s-1,料液温度的提高能增大稳定通量,但是过高的温度会使得表面活性剂的截留率增加,确定为40℃左右为宜。进行了脱脂效果现场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经膜处理的渗透液脱脂效果良好,能达到预期的脱脂清洗目的。采用酸、碱、脱脂剂清洗方法能有效地去除膜污染,膜的水通量能恢复到80%以上,渗透通量可基本恢复。综上所述,采用无机陶瓷膜处理脱脂液废水是可行的,渗透液适当的添加脱脂剂即能实现回用的目的。

沈金凤[10](2006)在《苎麻给油工艺研究》文中认为苎麻是我国的特产,其种植和初加工也主要集中在我国。传统的苎麻生产流程长,工艺繁杂,在纺纱之前要经过的脱胶工程就长达10多道工序,而且,苎麻纺织工艺在生产效率,能源消耗、工作环境等方面也相对比较落后。所以,优化苎麻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对整个苎麻行业的意义十分重大。 就苎麻生产的给油工艺而言,传统的苎麻给油分为两道工序,第一道在精干麻烘干之前,第二道在苎麻软麻之后,目的都是为了改善苎麻纤维的表面状态,提高纺纱时的梳理能力。但是,第二道给油工序的存在,会对生产和采购带来不便,此外,还需要提供额外的生产技术支持,提高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人力物力的消耗。 分析苎麻一道给油和两道给油的主要差别,发现油剂的性质和含油率是影响苎麻给油质量的关键,若能合理的配置给油的油剂,恰当的优化给油的方法及条件,提高纤维对油剂的吸收效率,就有可能解决苎麻一道给油中给油率不足这一最大缺陷;实现将两次给油优化为一次给油,一次给湿,优化苎麻给油工序的给油工艺。 根据苎麻给油油剂的组成及选择机理,确定了三种粘度各异的苎麻给油油剂:油剂A、油剂B、油剂C,三种油剂的成份,除平滑剂有所不同外,乳化剂和其它助剂均相同:

二、防止皂化油乳化液破乳的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防止皂化油乳化液破乳的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城轨车辆内燃工程车乳化油在车辆内燃机上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乳化油的基本概述
2 内燃机的基本概述
3 乳化油在车辆内燃机的应用特性
4 乳化油在车辆内燃机的相关研究
    4.1 生物乳化油的研究
    4.2 生物柴油-甲醇混合分析
    4.3 生物乳化油和皂化油的区别
5 结束语

(3)冷轧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冷轧含油废水系统工艺
    1.1 冷轧含油废水处理工艺
    1.2 浓缩废乳化液工艺
    1.3 冷轧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2 含油废水系统优化
    2.1 增加含油废水预处理系统
    2.2 三级厌氧+二级有氧生化综合处理模式
3 结论

(4)表面活性剂及乳化方式对蓖麻油乳化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文献综述
    1.1 植物油作为润滑剂的研究
        1.1.1 植物油的优缺点
        1.1.2 植物油作为润滑剂的应用
        1.1.3 植物油的组成及润滑性质
    1.2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研究
        1.2.1 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性能
        1.2.2 同类型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1.2.3 非离子型-离子型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1.2.4 两性离子型-离子型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1.2.5 阴离子型-阳离子型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1.2.6 碳氢表面活性剂与碳氟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1.2.7 无机电解质对碳氢表面活性剂复配的影响
        1.2.8 极性有机物对碳氢表面活性剂复配的影响
    1.3 乳状液的制备
        1.3.1 乳状液的类型与形成
        1.3.2 乳状液的制备
        1.3.3 乳状液的稳定作用
    1.4 课题的提出
        1.4.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2.1.1 主要实验原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蓖麻油理化性质的测定
        2.2.1 蓖麻油酸值的测定
        2.2.2 蓖麻油皂化值的测定
        2.2.3 蓖麻油羟值的测定
        2.2.4 蓖麻油碘值的测定
    2.3 高剪切乳化方式下蓖麻油乳化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3.1 基础表面活性剂对蓖麻油乳化效果的影响
        2.3.2 其他类型表面活性剂对蓖麻油乳化效果的影响
        2.3.3 助表面活性剂对蓖麻油乳化效果的影响
        2.3.4 乳化条件对蓖麻油乳化效果的影响
    2.4 乳化方式对蓖麻油乳化液性能的影响
    2.5 超声波乳化方式下蓖麻油乳化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6 蓖麻油乳化液的性能测定
        2.6.1 外观
        2.6.2 乳化稳定性
        2.6.3 旋转黏度测定
        2.6.4 稀释稳定性
        2.6.5 离心稳定性
        2.6.6 冻融稳定性
    2.7 蓖麻油乳化液的表征
        2.7.1 动态激光光散射(DLS)
        2.7.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8 蓖麻油乳化液的应用
3 结果与讨论
    3.1 蓖麻油理化分析结果
    3.2 高剪切乳化方式下蓖麻油乳化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2.1 基础表面活性剂对蓖麻油乳化效果的影响
        3.2.2 其他类型表面活性剂对蓖麻油乳化效果的影响
        3.2.3 助表面活性剂对蓖麻油乳化效果的影响
        3.2.4 乳化条件对蓖麻油乳化效果的影响
    3.3 乳化方式对蓖麻油乳化液性能的影响
    3.4 超声波乳化方式下蓖麻油乳化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4.1 超声时间对蓖麻油乳化效果的影响
        3.4.2 超声功率对蓖麻油乳化效果的影响
        3.4.3 超声时间间隔对蓖麻油乳化效果的影响
        3.4.4 蓖麻油乳化液的稀释稳定性
        3.4.5 蓖麻油乳化液的离心稳定性及冻融稳定性
        3.4.6 蓖麻油乳化液的透射电镜(TEM)表征
    3.5 蓖麻油乳化液的应用性能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5)西藏罗布莎深钻绳索取心钻井液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钻井液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深井钻探研究现状
        1.2.2 水基钻井液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关键问题的研究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深部破碎地层钻孔护壁机理研究
    §2.1 西藏罗布莎复杂地层瞰览
        2.1.1 区域地质
        2.1.2 区域地层
        2.1.3 区域构造
    §2.2 破碎地层的特性分析
        2.2.1 罗布莎地层的破碎原因
        2.2.2 罗布莎橄榄岩蛇纹石化的原因
    §2.3 破碎地层钻孔失稳的力学机理分析
        2.3.1 井壁应力分析
        2.3.2 孔壁失稳破坏的条件
    §2.4 钻井液对井壁稳定的影响
        2.4.1 钻井液的密度对孔壁稳定的影响
        2.4.2 钻井液的液动压力对孔壁稳定的影响
        2.4.3 钻井液的失水量对孔壁稳定的影响
        2.4.4 钻井液的上返速度对孔壁稳定的影响
    §2.5 钻井液护堵与水泥封固间的临界判据
        2.5.1 地层松散程度的量化界定
        2.5.2 临界判断模型
第三章 深部绳索取心钻井液特性分析
    §3.1 绳索取心钻探的特点及问题
        3.1.1 绳索取心钻探的优点
        3.1.2 绳索取心钻探的合理使用范围
        3.1.3 绳索取心钻进遇到的问题
    §3.2 绳索取心钻杆结垢及防垢
        3.2.1 内壁结垢
        3.2.2 防治结垢措施和钻井液性能要求
    §3.3 钻井液润滑机理及方法
        3.3.1 乳状液润滑剂的组分与配方
        3.3.2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机理
        3.3.3 润滑剂的润滑机理
        3.3.4 乳状液的破乳
    §3.4 钻井液压耗模型研究
        3.4.1 钻杆内流体压力损失计算
        3.4.2 环空压力损失计算
        3.4.3 matlab验算模型
    §3.5 携粉与钻孔净化
        3.5.1 井眼净化基本理论
        3.5.2 钻屑的下沉速度
第四章 西藏罗布莎绳钻钻井液现场应用及评价
    §4.1 深部探测罗布莎科钻工程概况
    §4.2 钻井液设计
        4.2.1 现场钻井液使用情况
        4.2.2 现场钻井液存在的问题
    §4.3 钻井液组分研究
        4.3.1 PAC-HV的性能及作用机理研究
        4.3.2 SPNH的性能及作用机理研究
        4.3.3 磺化沥青(FT-1)的性能及作用机理研究
        4.3.4 SMP-1的性能及作用机理研究
    §4.4 聚乙烯醇钻井液稳定井壁机理
        4.4.1 聚乙烯醇的性能
        4.4.2 聚乙烯醇的钻井液性能
        4.4.3 聚乙烯醇钻井液稳定井壁作用
第五章 深钻绳索取心钻井液配方的研发
    §5.1 材料优选
        5.1.1 聚乙烯醇加量的确定
        5.1.2 提粘剂的优选
        5.1.3 降失水剂的优选
        5.1.4 润滑剂的优选
    §5.2 实验材料的最优加量实验
    §5.3 深钻绳索取心钻井液配方基础实验
    §5.4 PVA钻井液的护壁效果评价实验
        5.4.1 浸泡实验
        5.4.2 页岩回收率实验
        5.4.3 高温高压线膨胀实验
    §5.5 除渣效果实验
    §5.6 工程应用提示
        5.6.1 现场配置要求
        5.6.2 施工工艺
        5.6.3 钻井液成本计算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
    §6.3 论文不足与进一步研究思路
致谢
参考文献

(6)线切割工作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
    1.2 工作液在线切割加工中的作用与性能要求
        1.2.1 良好的防锈性
        1.2.2 一定的绝缘性
        1.2.3 快速电离和消电离性
        1.2.4 较好的洗涤性
        1.2.5 良好的冷却性
        1.2.6 安全性
    1.3 线切割工作液的分类
        1.3.1 水基工作液
        1.3.2 油基工作液
    1.4 线切割工作液的制备原理
        1.4.1 乳化理论
        1.4.2 线切割工作液的组成
        1.4.3 线切割工作液的配制方法
    1.5 线切割工作液的研究现状
        1.5.1 线切割工作液存在的问题
        1.5.2 线切割工作液的研究现状
    1.6 线切割工作液的发展趋势
    1.7 研究目标及内容
2 油酸皂防锈剂的制备与性能
    2.1 合成原理
    2.2 实验仪器药品
    2.3 实验方法
    2.4 性能测试
        2.4.1 防锈性能
        2.4.2 润滑性能
        2.4.3 表面张力
        2.4.4 电导率
    2.5 油酸皂合成条件的选择
        2.5.1 油酸量对油酸皂防锈性能的影响
        2.5.2 三乙醇胺量对油酸皂防锈性能的影响
        2.5.3 氢氧化钠量对油酸皂防锈性能的影响
        2.5.4 温度对油酸皂防锈性能的影响
    2.6 正交实验
    2.7 小结
3 复合硼酸酯的制备与性能
    3.1 合成原理
    3.2 实验仪器药品
    3.3 实验方法
    3.4 几种硼酸酯性能的比较
    3.5 正交实验
    3.6 小结
4 O/W 型微乳化线切割工作液的制备与性能
    4.1 实验仪器药品
    4.2 实验方法
    4.3 性能测试
        4.3.1 消泡性能
        4.3.2 乳化稳定性
    4.4 乳化体系的选择
        4.4.1 乳化剂HLB 值的选择
        4.4.2 乳化方式的选择
        4.4.3 乳化剂的选择
        4.4.4 助乳化剂的选择
    4.5 正交实验
    4.6 其它添加剂的确定
        4.6.1 油酸皂用量的确定
        4.6.2 复合硼酸酯用量的确定
        4.6.3 消泡剂的选择
    4.7 实际应用效果
    4.8 小结
5 W/O 型线切割工作液的制备与性能
    5.1 实验仪器药品
    5.2 实验方法
    5.3 乳化条件的选择
        5.3.1 乳化剂量对工作液性能的影响
        5.3.2 机油量对工作液性能的影响
        5.3.3 油酸皂量对工作液性能的影响
        5.3.4 水量对工作液性能的影响
        5.3.5 温度对工作液性能的影响
    5.4 正交实验
    5.5 实际应用效果
    5.6 O/W 型与W/O 型工作液的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含乳化油冷轧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含乳化油冷轧废水的来源
    1.2 含乳化油废水的危害
    1.3 含乳化油废水的处理现状
    1.4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概述
        1.4.1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特点
        1.4.2 厌氧反应器的发展
        1.4.3 厌氧生物处理的代谢阶段
        1.4.4 厌氧生物处理的微生物特征
        1.4.5 厌氧颗粒污泥
    1.5 难降解有机物的共代谢研究进展
        1.5.1 共代谢概念
        1.5.2 难降解废水的厌氧生物降解过程共代谢机理研究概况
第二章. 研究背景·目的·内容·意义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和内容
    2.3 研究的意义
第三章 混凝和气浮试验
    3.1 前言
    3.2 试验的目的
    3.3 材料和方法
        3.3.1 试验装置
        3.3.2 试验用水
        3.3.3 试验分析项目和方法
    3.3 无机絮凝剂破乳试验
        3.3.1 低分子无机絮凝剂的破乳试验结果以及讨论
        3.3.2 高分子无机絮凝剂的破乳试验结果以及讨论
    3.4 阳离子有机絮凝剂破乳试验
        3.4.1 阳离子有机絮凝剂种类
        3.4.2 阳离子有机絮凝剂单独投加破乳结果与讨论
        3.4.3 高分子无机絮凝剂和阳离子有机絮凝剂的混合使用
    3.5 中试气浮结果及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厌氧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效果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装置
        4.2.2 接种污泥
        4.2.3 试验用水
        4.2.4 试验的分析项目和方法
        4.2.5 试验方案
    4.3 试验结果与讨论
        4.3.1 试验第一阶段-污泥活化期
        4.3.2 试验第二阶段-污泥驯化期
        4.3.3 试验第三阶段-负荷的改变
        4.3.4 影响试验结果的讨论
        4.3.5 颗粒污泥的形成
        4.3.6 厌氧反应器内的生物量
        4.3.7 电镜照片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循环生物接触氧化池运行与深度处理探讨
    5.1 前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试验装置
        5.2.2 接种污泥
        5.2.3 试验用水
        5.2.4 试验方案
        5.2.5 操作方法
        5.2.6 试验的分析项目和方法
    5.3 试验结果与讨论
        5.3.1 驯化期接触氧化池运行状况
        5.3.2 运转期接触氧化池运行状况
        5.3.3 溶氧对系统运行状况的影响
    5.4 深度处理可能性的探讨
        5.4.1 试验仪器和试验方法
        5.4.2 试验结果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高电压脉冲电场连续化处理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
    1.2 国内外生物柴油工业现状
        1.2.1 国外生物柴油工业现状
        1.2.2 国内生物柴油工业现状
        1.2.3 目前生物柴油主要研究领域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生物柴油的主要制备方法、性质和标准
    2.1 生物柴油的主要制备方法
        2.1.1 微乳化法
        2.1.2 酸碱催化酯交换法
        2.1.3 超临界法
        2.1.4 高温裂解法
        2.1.5 生物酶催化法
        2.1.6 其他方法
    2.2 生物柴油的技术指标
        2.2.1 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共有的技术指标
        2.2.2 生物柴油特有的技术指标
    2.3 生物柴油的标准
        2.3.1 国外生物柴油的标准
        2.3.2 中国生物柴油的标准
第三章 国内外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3.1 国外关于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3.2 国内关于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第四章 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4.1 酯交换反应机理
    4.2 酯交换反应动力学
        4.2.1 反应速率常数K 的确定
        4.2.2 反应活化能Ε_α与频率因子κ_ο的确定
    4.3 酯交换反应工艺
    4.4 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4.4.1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4.4.2 试验方法
        4.4.3 影响酯化反应条件的因素与水平的确定
        4.4.4 结果与分析
        4.4.5 小结
    4.5 生物柴油的检测
    4.6 生物柴油副产物处理
第五章 高电压脉冲电场处理系统
    5.1 国内外高压脉冲电场研究与应用现状
    5.2 高电压脉冲电场处理系统
    5.3 电场参数
    5.4 使用的脉冲电场设备
第六章 高电压脉冲电场处理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
    6.1 试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6.1.1 试验材料
        6.1.2 仪器设备
    6.2 试验方法
        6.2.1 生物柴油制备
        6.2.2 工艺流程
        6.2.3 操作要点
    6.3 检测方法
    6.4 结果与分析
        6.4.1 原料与设备
        6.4.2 工艺参数的确定
    6.5 高电压脉冲电场用于促进酯交换反应的机理探讨
    6.6 高压脉冲电场制备方法与普通碱催化酯交换制备方法的比较
        6.6.1 工艺流程的比较
        6.6.2 反应设备的比较
        6.6.3 反应条件的比较
    6.7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9)陶瓷膜处理脱脂液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脱脂废水的来源及含油污水的性质
        1.1.1 脱脂废水的来源
        1.1.2 脱脂废水的性质
        1.1.3 含油污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1.2 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
        1.2.1 物理法
        1.2.2 化学法
        1.2.3 生物法
    1.3 膜法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与应用
        1.3.1 有机膜处理含油废水的现状
        1.3.2 无机膜处理含油废水的应用现状
    1.4 膜对表面活性剂的分离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5.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设备与测量方法
    2.1 实验装置
    2.2 实验操作
        2.2.1 微滤操作
        2.2.2 清洗操作
    2.3 膜材料及膜组件
        2.3.1 膜材料
        2.3.2 膜组件
    2.4 实验仪器及试剂
        2.4.1 实验所用仪器
        2.4.2 实验试剂
    2.5 实验料液
        2.5.1 料液的来源
        2.5.2 料液中油滴的粒径分布
    2.6 分析方法
        2.6.1 油含量的分析方法
        2.6.2 表面活性剂的分析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陶瓷膜处理模拟体系的实验研究
    3.1 概述
    3.2 实验药品
    3.3 分析方法
    3.4 实验结果及讨论
        3.4.1 对FC-L4460 脱脂剂的考察
        3.4.2 不同浓度SDBS 与 Triton X-100 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陶瓷膜处理脱脂液废水的实验研究
    4.1 概述
    4.2 料液性质
    4.3 膜性能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4.3.1 膜孔径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4.3.2 膜材质的选择
    4.4 操作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4.4.1 操作压差对过滤性能的影响
        4.4.2 温度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4.4.3 膜面流速对渗透通量的影响
    4.5 膜通量稳定性考察
    4.6 脱脂效果现场测试实验
        4.6.1 金属污板的制备
        4.6.2 表面脱脂处理工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膜污染与清洗
    5.1 膜污染机理
    5.2 处理脱脂废水污染后的膜清洗
        5.2.1 碱、酸对膜的清洗效果
        5.2.2 脱脂剂对膜的清洗效果
    5.3 处理表面活性剂后的膜清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和撰写的论文
致谢

(10)苎麻给油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1.1 苎麻给油的目的和机理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苎麻一次给油可行性探讨
    2.1 苎麻给油效果的评价标准
    2.2 苎麻给油效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苎麻一次给油油剂的配置
    3.1 油剂成份的选择依据
    3.2 给油乳化液平衡的机理
    3.3 乳化液平衡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苎麻一次给油油剂的选择
    4.1 给油试验及给油效果评价
    4.2 各油剂一次给油效果小结
    4.3 传统二次给油与实验室一次给油效果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苎麻一次给油工艺的研究
    5.1 单因子分析
    5.2 苎麻一次给油工艺参数优化分析
    5.3 参数优化及结果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论文结论
    6.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防止皂化油乳化液破乳的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城轨车辆内燃工程车乳化油在车辆内燃机上的应用分析[J]. 李宏菱. 内燃机与配件, 2021(24)
  • [2]浅谈岩心钻探施工工艺方面新技术的应用思路构建[J]. 胡俭和,徐辉.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22)
  • [3]冷轧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工艺优化[J]. 吴冬梅. 河北冶金, 2015(06)
  • [4]表面活性剂及乳化方式对蓖麻油乳化效果的影响[D]. 吴成兰. 陕西科技大学, 2012(09)
  • [5]西藏罗布莎深钻绳索取心钻井液的研究与应用[D]. 邱玲玲. 中国地质大学, 2011(01)
  • [6]线切割工作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马其坤. 河北理工大学, 2009(02)
  • [7]含乳化油冷轧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D]. 承雪航. 上海交通大学, 2009(12)
  • [8]高电压脉冲电场连续化处理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D]. 王勇. 吉林大学, 2008(10)
  • [9]陶瓷膜处理脱脂液废水的研究[D]. 文会超. 南京工业大学, 2006(05)
  • [10]苎麻给油工艺研究[D]. 沈金凤. 东华大学, 2006(07)

标签:;  ;  ;  ;  ;  

防止皂化油乳液破裂的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