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账户共享制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资本账户共享制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资金分帐制是解决企业负盈不负亏的有效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范海鹰[1](2003)在《完善地方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法律思考 ——承包经营—过渡期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有效经营方式》文中研究说明国有资产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有资本(即经营性国有资产),占我国国有资产总量的 66.91%。地方国有资本在我国国有资产的总量所占比例达占 52.2%。承载地方国有资本运营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分布面广、数量多、资产大,其资产、资本金、总产值在国有经济中都占 1/3 以上。因此地方中小型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益,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益,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党和国家一直强调要“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的根本原因。但是,实践中地方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虽经多种探索,但终未能根本扭转国有资本运行效益低下,国有资产流失的局面。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今后的一段时期,国有中小型企业将可能面临几种前景:一是符合条件的进行股份制改造;二是符合退出条件的等待出售;三是提高竞争能力自我发展。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由于国有中小型企业具有分布地域及产业广、数量及就业人数多、规模小和技术水平低等特点,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全面实行股份制或全部退出。在此过渡期内,我们不能 1<WP=4>坐视国资流失,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经营方式,努力使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过渡期地方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一定要能适合地方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特点及发展需要。在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曾经作为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主导经营方式的承包经营,是一种适应性强、适应面广、简便易行的公有制有效实现方式,在今天能否重新定位于过渡期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有效经营方式?关键在于从理论到实践上对其进行总结和制度创新。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是:从我国国有资本承包经营历史及现今提出的客观性、必然性分析入手,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分析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理论基础、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法律规制及相关要素市场的影响,提出完善规范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具体思路,最后落实到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制度和法律完善上。本文从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上升到理论和法律高度来分析,最后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国有资本承包经营作为“两权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具有简便易行,适应面广的特点,适应过渡期国有中小型企业“放开搞活”、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的需要;他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今天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了重大突破、相关要素市场逐步建立的背景下,具有完善的有利条件。承包经营制度的创新,最后要通过对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措施的落实和法律规制的完善来保障。而法律的完善在于重新构建承包经营法律关系,关键是明确承包经营的主体、客体和内容;重点是确定相关主体的责、权、利;要害是对相关主体的权力限制及落实责任的承担。其中对承包经营的客体是利润、国有资产、国有财产、还是国有资本提出了讨论。认为将“利润”作为承包经营的客体,不符合国有资本运营的最基本的保值增值的要求,也是承包经营出现短期行为的根本原因;而国有资产、国有财产的提法不符合规范,也没有法律依据。从资本经营的本质要求及国有资本的本质功能来分析,承包经营的客体应当是国有资本。

范海鹰[2](2003)在《国有资本承包经营问题再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资产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有资本(即经营性国有资产),占我国国有资产总量的66.91%。地方国有资本在我国国有资产的总量所占比例达占52.2%。 承载地方国有资本运营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分布面广、数量多、资产大,其资产、资本金、总产值在国有经济中都占1/3以上。因此地方中小型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益,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益,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党和国家一直强调要“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的根本原因。 但是,实践中地方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虽经多种探索,但终未能根本扭转国有资本运行效益低下,国有资产流失的局面。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今后的一段时期,国有中小型企业将可能面临几种前景:一是符合条件的进行股份制改造;二是符合退出条件的等待出售;三是提高竞争能力自我发展。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由于国有中小型企业具有分布地域及产业广、数量及就业人数多、规模小和技术水平低等特点,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全面实行股份制或全部退出。在此过渡期内,我们不能坐视国资流失,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经营方式,努力使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过渡期地方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一定要能适合地方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特点及发展需要。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曾经作为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主导经营方式的承包经营,是一种适应性强、适应面广、简便易行的公有制有效实现方式,在今天能否重新定位于过渡期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有效经营方式?关键在于从理论到实践上对其进行总结和制度创新。 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是:从我国国有资本承包经营历史及现今提出的客观性、必然性分析入手,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分析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理论基础、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法律规制及相关要素市场的影响,提出完善规范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具体思路,最后落实到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制度和法律完善上。本文从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上升到理论和法律高度来分析,最后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 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国有资本承包经营作为“两权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具有简便易行,适应面广的特点,适应过渡期国有中小型企业“放开搞活”、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的需要;他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今天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了重大突破、相关要素市场逐步建立的背景下,具有完善的有利条件。承包经营制度的创新,最后要通过对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措施的落实和法律规制的完善来保障。 而法律的完善在于重新构建承包经营法律关系,关键是明确承包经营的主体、客体和内容;重点是确定相关主体的责、权、利;要害是对相关主体的权力限制及落实责任的承担。其中对承包经营的客体是利润、国有资产、国有财产、还是国有资本提出了讨论。认为将“利润”作为承包经营的客体,不符合国有资本运营的最基本的保值增值的要求,也是承包经营出现短期行为的根本原因;而国有资产、国有财产的提法不符合规范,也没有法律依据。从资本经营的本质要求及国有资本的本质功能来分析,承包经营的客体应当是国有资本。

黄兴年[3](2003)在《企业制度的历史变迁与技术创新》文中研究表明利益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基本动力,企业则是其在一个社会之中自主地实现收益的基本形式,从这种意义上讲,便可以将企业制度理解为相关利益主体,如要素所有者(股东、劳动力)、供应商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博弈而达成的利益分配均衡所产生的利益组织形式。自然,这种利益组织形式的性质和特征一方面会受到其所处社会的游戏规则(法律制度等)的约束:另一方面则会受到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主体之间力量消长变化的影响。这是因为游戏规则从整体上规定了人们从事相应活动的损益计量标准和原则,必然会促使理性经济人选择更有利于保护和增值自己利益的行为方式;而具体到某一个企业之中,各种利益主体的力量与地位又是有较大差别的,那些力量占优者则会充分利用游戏规则赋予自己的活动空间、权利与手段,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利益。此举将不可避免地会挤压其他利益主体的获利空间与权利,进而导致那些弱势的利益主体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同占主导地位的利益主体进行博弈,争取自己的权利,相互博弈的结果便有可能逐步在他们之间达到一种均衡状态——为各方所基本接受的利益实现、分配形式,并有可能在一个社会之中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产类型与信息加工模式。但当利益主体的力量及其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偏好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后,这种情况就有可能导致该社会的游戏规则会被彻底修正,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企业这种牟利方式的组织形式的变化,产生新的企业制度。此种情况便表明企业制度具有内生性特征,并非先哲圣贤所主观设计的产物。这也预示着在很大程度上人们不能仅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而强制性地推行在某一环境之中取得成功的制度来替代既有的制度;否则,极有可能适得其反。当然,这并不表明人们只能被动地等待新制度的自发产生、发展,而是完全有可能通过诱致性和强制性两种方式来实现制度的变迁,以满足不同主体的利益需要。 但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家会有着各具特色的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制度,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各国的经济与科技发展成就也有着高低不同的差异,有的国家经济发达,技术进步神速;而有些国家则刚好相反,长期被锁定在落后状态,其内在根源究竟是什么?毕竟,各国的居民追求物质利益的欲望与动力是基本相同的,而且科学也证明了各民族、种族人民的智力发展水平并没有明显的高低差异,自然,产生现实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巨大差异的根源迫切需要人们去探索。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制度是决定技术变迁的基本因素,并且认为西方国家所取得的经济、科技成就完全是制度创新的产物,而不是技术变迁的结果;相反,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是技术决定制度变迁。对于这两种观点,仅从静态的角度看,均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若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其科学性却值得怀疑。本文与此的不同之处或者说创新之处也就是从质疑这两种观点开始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制度只是相关利益主体实现其自身利益的组织形式而已,可想而知,为了使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该社会的各主要利益集团必然会对政策、法律的制订者施加影响,以达到其所制订的游戏规则更有利于增加自身利益之目的。这种情况就必然会导致各主要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博弈,进而就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均衡,这种不同的均衡形式就事实上形成了各国各具特色的制度形式,其中也包括企业制度。其根源在于不同国家的主要利益集团的性质、相互之间的力量对比、需求偏好与特征等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其相互博弈的结果有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其具体表现形式便是各个国家各具特色的企业制度特征与结构。而只有当技术进步与创新成为该社会之中各主要利益集团牟取利益的主要甚至唯一手段时,才会有与之相配套的游戏规则和制度产生,进而推动技术的持续进步。至于技术决定论,其缺陷则比较明显,因为技术只是人们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若没有增加人们利益的可能,就根本不可能有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更别说推动制度变迁了。 本文的创新之处便是依据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实践,从主要利益集团的相互博弈、企业制度的变迁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角度,探究产生各国经济、技术水平差异的根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当长历史阶段,当一个社会是分利集团占住主导地位(如皇亲国戚等特权集团)时,他们所制订的游戏规则必然是为其能够更好地控制与瓜分垄断性利益租服务的。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更多的人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对特权集团进行广泛的寻租和给租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分利集团,这种情况持续的结果必然导致整个社会游戏规则的极端不公平,大量资源被浪费在这种寻租和给租活动之中,致使占有更多的资源而不是从事技术创新成为人们获利的最主要手段。但是,一个社会所能容纳的分利集团的规模毕竟是有限的,这种约束就迫使更多的人不得不寻求其他的谋生之道。自然,随着这种集团的不断壮大,必然会迫使其同分利集团进行博弈,扩张自己的权利与发展空间,以达到逐步限制分利集团的特权、并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日益走向公平化之目的。若如此,那么,

何立勇[4](1997)在《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承包责任制》文中研究表明

卢中原[5](1994)在《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几个认识问题》文中提出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目标的要求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是我国改革开放新阶段中一项影响深远的制度创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将这项制度创新的指导方针概括为”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这是对多年来国有资产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总结。

张远秀[6](1994)在《股份企业的自负盈亏及其实现机制》文中认为股份企业的自负盈亏及其实现机制张远秀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具备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多个投资主体的可依法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①这就为我国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指出了一条现实的途径。探讨股份制企业为什么能够自负盈亏,或者说股...

王云中[7](1993)在《我国国有企业消费过度积累不足的原因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应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但是,我国国有企业缺乏发展的活力和长期发展的后劲。其主要原因是企业消费过渡,积累不足。这既有其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其政策方面和心理上的原因。解决企业消费过渡、积累不足的对策应该是:重塑企业剩余产品基金分配格局,建立国家与企业二元所有制,对企业进行利益约束和财产约束;建立职工国有资产损益责任制,对职工进行利益约束和财产约束;改革传统的福利制度,减少企业的消费负担。

王竹泉[8](1992)在《论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现行承包制存在的主要弊病及其根源,提出了一套改革的初步设想,并对完善承包制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了进一步地探讨,可供实践中参考.

夏杰长,尹华[9](1992)在《实现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我们认为,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因其内在的机制性缺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问题,因而不可能成为企业改革的方向。只有股份制,才是重构企业经营机制的最佳选择。目前,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换。

王东京[10](1992)在《关于改善国营企业宏观管理的理论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围绕着如何搞活企业,近年来国内经济学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如产权制度、经营方式、分配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发表了许多有益的见解,本文也将就当前如何克服国营企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进一步改善其宏观管理问题作一探讨。

二、资金分帐制是解决企业负盈不负亏的有效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资金分帐制是解决企业负盈不负亏的有效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完善地方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法律思考 ——承包经营—过渡期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有效经营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导 言
第一章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重新提出的意义
        一、 过渡期国有中小型企业仍需要有效经营方式
        二、 承包经营仍有生命力
    第二节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历史实践回顾
        一、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产生
        二、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实践
        三、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案例介绍
    第三节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利弊分析
        一、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成效及意义
        二、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问题及认识
第二章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问题的分析
    第一节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理论分析
        一、 委托代理理论的原理和要求
        二、 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三、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第二节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法律分析
        一、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立法概况
        二、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立法的主要内容
        三、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立法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他山之石-法国的做法及其启示
    第一节 法国电力公司承包计划制出台背景及做法
    第二节 法国电力公司承包计划制的经验和教训
    第三节 法国电力公司承包计划制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问题的解决
    第一节 完善我国国有资本承包经营途径及条件
        一、 切实完善国有资本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环节
        二、 培育和完善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相关要素市场
        三、 完善国有资本承包经营法律规制
    第二节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法律完善
        一、 重新构建承包经营法律关系
        二、 完善承包经营的立法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独性声明

(2)国有资本承包经营问题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第一章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重新提出的意义
        一、 过渡期国有中小型企业仍需要有效经营方式
        二、 承包经营仍有生命力
    第二节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历史实践回顾
        一、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产生
        二、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实践
        三、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案例介绍
    第三节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利弊分析
        一、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成效及意义
        二、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问题及认识
第二章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问题的分析
    第一节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理论分析
        一、 委托代理理论的原理和要求
        二、 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三、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第二节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法律分析
        一、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立法概况
        二、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立法的主要内容
        三、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立法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他山之石-法国电力公司承包计划制的做法及其启示
    第一节 法国电力公司承包计划制的背景和做法
    第二节 法国电力公司承包计划制的经验和教训
    第三节 法国电力公司承包计划制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问题的解决
    第一节 完善我国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途径及条件
        一、 切实完善国有资本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环节
        二、 培育和完善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相关的要素市场
        三、 完善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法律规制
    第二节 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法律完善
        一、 重新构建承包经营法律关系
        二、 完善承包经营的立法建议

(3)企业制度的历史变迁与技术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文的基本研究方法
    1.3 几个基本假设和概念
    1.4 企业制度变迁理论文献的回顾与简要评述
2 企业制度变迁的理论逻辑
    2.1 企业制度的特殊内涵
    2.2 利益诱惑在制度变迁中的内在作用
        (1) 制度创新行动集团的组织
        (2) 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形式与方案选择
    2.3 过高的交易费用与强制性权力介入制度变迁
    2.4 社会博弈规则与企业制度变迁的内在关联
3 企业制度的演进路径
    3.1 博弈规则变迁的逻辑起点
    3.2 博弈规则、产权制度与企业制度的变动路径
4 交易、合同与古典企业的治理结构
    4.1 交易、合同与利益保护方式的选择
    4.2 古典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理性选择
        (1) 英国的古典企业
        (2) 美国家族企业的特征与发展走向
        (3) 中国合伙制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4.3 古典企业微观治理机制的经济逻辑及其适应性
5 组织惯例、人力资产类型的共同演进与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
    5.1 人力资源、信息加工模式的差异与企业制度的多样性
    5.2 动能定理与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
        (1) 现代企业制度的孕育:股份制的萌芽
        (2) 现代企业制度的诞生:近代股份制的兴起
        (3) 现代企业制度的成熟
6 产权明晰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企业制度改革
    6.1 计划制度安排的理论与社会基础
    6.2 计划经济制度的内在缺陷
    6.3 中国国有企业制度产生的内在性及其演变逻辑
7 企业制度安排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形式
    7.1 企业制度健康运行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7.2 明晰的产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永恒动力
        (1) 产权的明晰过程与技术创新的逻辑联系
        (2) 产权的组织形式影响技术创新特征
        (3) 产权不明晰企业制度安排的技术创新模式

(5)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几个认识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产权界定中国家和企业的关系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中央和地方的权限划分
三、国有资产显性流失问题
四、国有资产存量的流动问题

(10)关于改善国营企业宏观管理的理论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培育国营承包制企业的负亏机制
二帮助国营中小企业跳出“超稳态经营”的圈子
三对国营企业资产实行保值

四、资金分帐制是解决企业负盈不负亏的有效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完善地方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法律思考 ——承包经营—过渡期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有效经营方式[D]. 范海鹰. 华东政法学院, 2003(01)
  • [2]国有资本承包经营问题再思考[D]. 范海鹰. 华东政法学院, 2003(01)
  • [3]企业制度的历史变迁与技术创新[D]. 黄兴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03)
  • [4]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承包责任制[J]. 何立勇. 机械管理开发, 1997(04)
  • [5]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几个认识问题[J]. 卢中原. 财贸经济, 1994(05)
  • [6]股份企业的自负盈亏及其实现机制[J]. 张远秀.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1)
  • [7]我国国有企业消费过度积累不足的原因与对策[J]. 王云中.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3(03)
  • [8]论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J]. 王竹泉.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2(02)
  • [9]实现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向[J]. 夏杰长,尹华. 湖南社会科学, 1992(03)
  • [10]关于改善国营企业宏观管理的理论思考[J]. 王东京. 求索, 1992(01)

标签:;  ;  ;  ;  ;  

资本账户共享制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