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肾中药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邵翔,于洋,黄雪,李素那,吴博,钱丽旗[1](2021)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发病机制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syndrome,PCOS)多见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发病率为15%[1]。PCO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临床以月经不规则、高雄激素体征或高雄激素血症、B超下卵巢呈多囊样改变为特征,以排卵障碍性不孕为主要表现,在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中,其所占比例高达75%[2]。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改善PCOS不孕症患者症状、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及促进卵巢功能恢复等方面作用突出。现将PCOS所致不孕症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所致不孕症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林净[2](2021)在《隔药灸对肾阳虚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血清IGF-1水平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隔药灸对肾阳虚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LH、FSH、以及LH/FSH比值、血清IGF-1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讨隔药灸调节IGF-1的作用机制如何影响IGF-1水平的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40例为一组,试验组选用隔药灸法,选穴为神阙、关元、子宫(双),对照组选穴为:神阙、关元、子宫(双),采用温灸器灸法治疗,两组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肾阳虚症候改善情况、血清IGF-1水平、LH、FSH以及LH/FSH比值等。并将所得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的肾阳虚症候方面:两组在治疗后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且试验组降低相对于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治疗后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隔药灸与温灸器灸均能改善患者的肾阳虚症候,而且隔药灸优于温灸器灸。2.血清IGF-1水平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IGF-1水平均较前下降(P<0.05),试验组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经过组间比较,结果经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数据分析表明两组均可降低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为显着。3.LH、FSH及LH/FSH水平方面:两组经治疗后均较前改善(P<0.05),试验组在治疗后LH的降低幅度、FSH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着,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说明试验组在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4.总体疗效方面: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数据分析表明隔药灸在改善肾阳虚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症候方面明显优于温灸器灸组。结论:1.隔药灸治疗肾阳虚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具有较为显着的疗效,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以改善患者LH、FSH以及LH/FSH比值,并能明显地降低患者血清IGF-1水平。2.通过本临床研究,可以得出隔药灸是一种通过改善卵巢局部调节因子及性激素水平而改善患者肾阳虚症状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陈娇[3](2021)在《毓麟通补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脾肾两虚、痰湿阻滞型PCOS-IR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脾肾两虚、痰湿阻滞型PCOS-IR患者使用毓麟通补汤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后,其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及妊娠率的改善情况,以此来评估本疗法在PCO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其治疗PCOS提供临床依据与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重庆市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62例PCOS-IR患者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口服导师自拟方毓麟通补汤联合二甲双胍片,对照组予以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均治疗3个月,并于终止治疗后随访3个月妊娠情况。观察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糖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临床症状,中医症候及妊娠情况,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试验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62.10%,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2)试验组妊娠率为40%,对照组妊娠率为13.80%,试验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完成后组内对比中医症候积分均较前下降(P<0.05),试验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完成后两组体重、BMI均较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5)治疗完成后两组多毛、黑棘皮、腰臀比均较前无明显改善(P>0.05)。(6)治疗完成后两组LH、LH/FSH、T值组内比较均较前降低(P<0.05),FSH、PRL、E2较前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间性激素指标无明显区别(P>0.05)。(7)治疗完成后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FPG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糖代谢指标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8)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TC、TG、HDL、LDL、APO-A、APO-B均较前无明显下降(P>0.05),且两组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毓麟通补汤联合二甲双胍对于脾肾两虚、痰湿阻滞型PCOS-IR患者疗效确切,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雄激素,调整性激素水平,纠正糖代谢异常,从而恢复正常生理状态,促进排卵,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刘桑君[4](2021)在《补肾调周法改善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纳入患者的黄体功能、子宫内膜容受性及相关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价中药补肾调周法治疗肾虚血瘀证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其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不孕症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方法:病例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妇科门诊的符合肾虚血瘀证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共纳入64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中药组)和对照组(西药组),每组32例。治疗组:予补肾调周中药;对照组:予西药地屈孕酮片。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一个疗程后的临床总疗效、临床妊娠率及治疗前后的高温相评分(HPS)、黄体中期激素(E2、P)水平、子宫内膜容受性超声学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同时关注治疗期间出现的与本研究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1.临床疗效:中药补肾调周组的总有效率为86.20%,地屈孕酮片组为75.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两组的月经情况和临床症状等中医证候积分,较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显着(P<0.01);补肾调周组积分低于地屈孕酮片组,差异显着(P<0.01)。3.临床妊娠率:中药补肾调周组的临床妊娠率为31.00%,虽高于地屈孕酮片组的10.70%,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PS评分:两组的基础体温HPS评分较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显着(P<0.01),中药补肾调周组评分高于地屈孕酮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激素水平:中药补肾调周组E2水平较前升高,经对比差异显着(P<0.01),地屈孕酮片组较前虽有所升高,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中药调周组升高较地屈孕酮片组明显,差异显着(P<0.01);两组黄体中期P水平较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显着(P<0.01),但组间相比,水平无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超声指标:两组的子宫内膜较前均有所变厚,差异显着(P<0.01),补肾调周组优于地屈孕酮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分型比较,补肾调周组优于地屈孕酮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PI、RI)均有所降低,差异显着(P<0.01),补肾调周组较地屈孕酮片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调周组内膜下血流分型优于地屈孕酮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综合评分Salle评分均提高至13分以上,较前比差异均显着(P<0.01),补肾调周组高于地屈孕酮片组,差异显着(P<0.01)。结论:1.中药补肾调周法治疗能明显降低肾虚血瘀证LPD不孕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有调理月经失调和改善肾虚症状的作用,疗效优于西药地屈孕酮的治疗。2.中药补肾调周法治疗能提高肾虚血瘀证LPD不孕症患者的黄体功能,在提高孕激素水平方面,与西药地屈孕酮的治疗相当。3.中药补肾调周法治疗能够通过改善肾虚血瘀证LPD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动脉血供、内膜血运及增加内膜厚度,以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疗效优于西药地屈孕酮的治疗。4.中药补肾调周法治疗肾虚血瘀证LPD不孕症,能够通过健全其黄体功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提高临床妊娠率,疗效确切。
刘彦君[5](2021)在《许昕教授方证对应治疗PCOS-IR经验总结》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妇科最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异常子宫出血、闭经、无排卵性不孕、肥胖、糖脂代谢异常、多毛、痤疮等。大量研究发现PCOS不仅对于女性生殖有巨大影响,并且可能对女性的糖脂代谢、心血管、子宫内膜、乳腺、皮肤、骨骼和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西医治疗PCOS-IR多应用激素类药物或手术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中医药治疗PCOS-IR具有独特优势,启动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激发人体自身正气,恢复月经,更长远地维护女性的生命健康。目的:基于真实门诊病历探析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PCOS-IR)治疗特点,进行中医药治疗PCOS-IR疗效分析,探索PCOS-IR、PCOS、IR患者年龄特点、证型分布、激素及B超分布情况,应用数据挖掘方式分析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上治疗PCOS-IR提供思路。方法:①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北京中医医院许昕教授处的PCOS-IR患者病历,分为3组。②纳入符合PCOS、PCOS-IR、IR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益肾祛浊方”随症加减治疗。以3个月定为1疗程,因患者病情及依从度疗程不同,疗效统计选取最短≤1疗程、最长8疗程的病历资料数据,统计治疗前后月经周期恢复率、BBT、B超下优势卵泡、卵巢大小、FSH、LH、FINS、BMI等指标。③关联分析方法,应用数据挖掘软件统计每组的高频单味药、药物组和关联药物,分析性味归经、功效等规律性,探索分析3组患者的用药特点。结果:共收集PCOS-IR患者43例,PCOS患者37例,单纯IR者10例,对其治疗前后共671诊次数据,涉及119味中药,以补虚药及清热药为主,药性平或寒凉,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肾、脾胃、大肠为主。聚类分析总结5个常用药物组合,理气泄热散结组:炒栀子+陈皮+枳壳+生牡蛎;清补行滞化瘀组:北沙参+白梅花+冬瓜皮+桃仁;补中益肾调养组:炙甘草+桑寄生+续断;健脾化浊通腑组:败酱草+生白术+生薏米+菟丝子;升清降浊调经组:茯苓+女贞子+柴胡+生石膏+黄芩+珍珠母+首乌藤+泽兰+鸡内金+夏枯草+茜草炭+赤芍。治疗疗效为PCOS-IR组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愈显率为34.9%;总有效率为88.37%,妊娠率16.7%。PCOS组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6例;愈显率为67.6%;总有效率为83.8%,妊娠率11.1%。IR组治愈3例,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50%;总有效率为90%。结论:许昕教授应用“益肾祛浊方”治疗PCOS-IR疗效确切,治法以“健脾益肾,清利阳明浊热”为主,兼顾疏肝解郁,以调和冲任,重启天癸之机,达到治愈疑难疾病的目的。
陈洋[6](2021)在《补肾活血汤配合中药外治法治疗肾虚血瘀型PCOS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于观察补肾活血汤配合温灸合蜡膜湿敷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临床疗效,探讨其病因病机及作用机制,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有效的客观指标及依据,也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本课题选取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妇科就诊且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通过中医辨证为肾虚血瘀型患者;对照组单纯使用补肾活血汤中药口服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月经时期加减用药,水煎服,1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试验组在对照组中药的基础上配合温灸合蜡膜湿敷治疗,蜡膜以中药制成膏状敷于脐下,加温灸治疗,隔日一次;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临床指标及疗效。结果:1.中医证基候积分比较:试验组在改善经量、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腹冷痛等症状较显着,但月经周期、颜色、血块、头晕耳鸣、性欲减退等症状两组无明显差异。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总有效率96.7%,而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总有效率77.4%。以上说明单纯中药治疗或中药配合温灸合蜡膜湿敷治疗均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痤疮评分比较:试验组及对照组在改善痤疮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且疗效相近。3.基础体温改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基础体温改善更显着;说明临床上试验组可明显改善患者基础体温,帮助卵泡发育成熟甚至排卵,增强患者信心,提高临床疗效。4.性激素比较:治疗后试验组血清LH、T低于对照组,两组在改善激素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体内激素内分泌水平,改善临床症状。5.卵巢体积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卵巢体积,且治疗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组可以提高疗效,保护卵巢,减缓PCOS发展趋势,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6.安全性监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说明中药配合温灸合蜡膜湿敷临床上治疗肾虚血瘀型PCOS的安全性较高。结论:本次临床研究证实了中药配合温灸合蜡膜湿敷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各种症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激素水平、痤疮、基础体温等,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李艳华[7](2021)在《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干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疗效与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对DOR患者心理状况进行探究,分析其临床症状与心理状况的关系,并观察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治疗肾虚肝郁型DOR患者的临床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以期为中医药防治DOR提供理论依据。2.选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CUMS法建立肾虚肝郁型DOR大鼠模型,观察造模过程中大鼠的一般情况及成模后卵巢的功能,总结该模型的制备经验(用药剂量、刺激时间等),为补肾疏肝方后续的药效学实验提供参考。3.观察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对肾虚肝郁型DOR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改善作用,并以Bcl-2/Bax/Caspase信号通路为切入点,从分子角度研究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对卵巢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将96例符合纳排标准的肾虚肝郁型DO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补肾疏肝方组)48例、中药联合五行音乐组(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组)48例。中药组给予补肾疏肝方,连续3个月经周期;中药联合五行音乐组在服用中药(方法同中药组)的同时,每天给予五行音乐欣赏,选取五音中的中的角调、羽调随机分配,每日一次,每次45分钟,连续3个月经周期。观察指标为中医症状积分,心理测评量表,血清bFSH、bLH、bFSH/bLH,bE2、AMH水平及卵巢AFC的变化,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观察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对肾虚肝郁型DOR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2.动物模型制备:将24只动情周期规律的SD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灌胃联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并稍加改进的方法进行造模,刺激因子包括10种:孤笼喂养;潮湿垫料;夹尾刺激1min;0℃冰水游泳5min;禁食24小时;禁水24小时;黑白颠倒(黑暗12h,白昼12h);禁食水24h;45°倾斜鼠笼;异物刺激24h(如硬木棍,碎布片等)。10种刺激随机安排,使大鼠无法预测刺激的发生,每天一次,同时给予雷公藤多苷片50mg/kg/d灌胃,连续21天。对照组只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21天,食水、光照充足,安静喂养。实验操作结束后,麻醉、取材。实验过程中每日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大鼠的动情周期,实验开始前后分别进行糖水偏嗜度检测及旷场实验,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E2、FSH、LH、5-HT水平,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形态,计算卵巢指数,对实验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以对大鼠模型进行验证,并观察造模后大鼠的卵巢功能。3.实验研究: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灌胃联合CUMS并稍加改进的方法建立肾虚肝郁型DOR大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0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西药组(补佳乐),中药(补肾疏肝方)低剂量联合音乐组,中药(补肾疏肝方)中剂量联合音乐组,中药(补肾疏肝方)高剂量联合音乐组;10只正常饲养的大鼠作为空白组。研究补肾疏肝方低、中、高剂量联合五行音乐对大鼠的作用,通过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行为学检测、动情周期、卵巢HE染色、血清性激素及卵巢组织Bcl-2、Bax、Caspase-9、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分析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临床研究:治疗后,与中药组比较,中药联合五行音乐组在“乳房胀痛,小腹及胸胁胀痛、喜叹气,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积分、抑郁总分及因子分、抑郁自评标准分方面积分明显降低(P<0.05),在“月经周期、月经量、经色暗、有血块、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积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比较,在“经色暗、有血块”积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月经周期、月经量、腰膝酸软、性欲减退、乳房胀痛,胸胁胀痛、喜叹气,烦躁易怒”、抑郁总分及因子分、抑郁自评标准分方面,治疗后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中药联合音乐组治疗前后比较,在“月经周期、经色暗、有血块”积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月经量、腰膝酸软、性欲减退、乳房胀痛,胸胁胀痛、喜叹气,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积分、抑郁总分及因子分、抑郁自评标准分方面,治疗后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中药组bFSH、bLH均显着降低(P<0.05),bE2、AMH、AFC均显着升高(P<0.05);治疗后中药联合音乐组bFSH、bFSH/bLH均显着降低(P<0.05),bE2、AMH、AFC均显着升高(P<0.05)。治疗后,与中药组比较,中药联合五行音乐组在bFSH、bLH、bFSH/bLH、bE2、AMH、AFC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动物模型制备:对照组大鼠始终状态良好,被毛光滑,饮食、饮水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毛色晦暗、稀疏、易于脱落,精神萎靡,胆怯易惊,喜弓背、蜷缩或易激惹,活跃度降低,大便稀,饮食、饮水均减少。造模前,两组大鼠体重、动情周期、旷场实验及糖水实验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P<0.05);动情周期出现紊乱,表现为动情周期缩短、延长或无明显周期,紊乱率为83%(P<0.05);中央总路程明显降低(P<0.05);糖水偏嗜度明显降低(P<0.05);FSH、LH、5-TH明显升高,E2明显下降(P<0.05);卵巢指数明显降低(P<0.05);卵巢组织皮质增生,髓质萎缩,间质纤维化样变,颗粒细胞排列疏松、紊乱,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及闭锁卵泡增多,成熟卵泡减少。3.实验研究:(1)一般情况,空白组大鼠状态良好,被毛光滑,饮食、饮水正常。用药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剂量联合音乐组体重增长较快,其余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行为学比较,实验开始前,各组大鼠中央总路程、糖水偏嗜度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结束后,模型组中央总路程缩短、糖水偏嗜度下降;用药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中央总路程、糖水偏嗜度无明显差异(P>0.05)。(3)动情周期:实验开始前,各组大鼠动情周期正常;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表现为延长、停滞、无周期;实验第42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动情周期紊乱率降低(P<0.05),其余各组动情周期无明显差异(P>0.05)。(4)卵巢指数:模型组大鼠卵巢指数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及西药组卵巢指数增高(P<0.05);中药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及西药组三组卵巢指数无明显差别(P>0.05)。(5)血清性激素:模型组大鼠FSH、LH升高明显,E2、5-HT明显降低。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与西药组FSH、LH均明显下降(P<0.05),西药组E2明显升高(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5-HT明显升高(P<0.05)。(6)卵巢HE染色:中药低、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及西药组大鼠卵巢组织结构较模型组恢复好,间质纤维化及髓质萎缩减轻,颗粒细胞层数有增多趋势,血管分布增多,原始卵泡及成熟卵泡增多,闭锁卵泡减少,以西药组及中药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较为明显。(7)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分析,中药低、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及西药组均可通过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改善卵巢功能,其中西药组及中药高剂量联合音乐组更明显(P<0.05)。结论1.临床研究:补肾疏肝方和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均可改善患者的月经量、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的症状,都能降低bFSH,升高bE2、AMH、AFC;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在改善患者乳房胀痛、小腹及胸胁胀痛、喜叹气、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症状及抑郁量表评分方面优于单独补肾疏肝方。2.动物模型制备:对SD雌性大鼠进行50mg/kg/d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灌胃联合CUMS法复制肾虚肝郁型DOR大鼠模型是成功的。3.实验研究: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可降低DOR模型大鼠FSH、LH,改善模型大鼠的卵巢功能;可升高5-HT的水平,改善模型大鼠的抑郁状态。造模后的大鼠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增高,推测该造模方法导致大鼠卵巢功能减退的原因可能是促进了线粒体凋亡途径介导的颗粒细胞的过度凋亡。通过改善线粒体凋亡途径介导颗粒细胞凋亡过程,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颗粒细胞过度凋亡可能是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改善肾虚肝郁型DOR的机制之一。
陈思[8](2021)在《补肾活血汤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和调节模型小鼠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近年来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发病率呈年轻化而且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POI发病原因复杂,病机不明,早期诊断不健全,治疗效果不确切,因此如何探明POI的病因和机制、寻找早期诊断标准和探索有效治疗方法仍然是当前医学领域面临的重难点问题。中医中药治疗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调节功能。针对肾虚血瘀型POI,补肾活血法是妇科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本课题以中西医相关理论、临床疗效观察和实验研究结果等为依据,阐释补肾活血汤防治POI的临床证治效果和分子学机制,为中医药有效治疗POI提供科学依据。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评价补肾活血汤对肾虚血瘀型POI的防治作用,并通过实验研究从Keap1/Nrf2/ARE信号通路角度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POI的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将60例POI患者随机分为补肾活血汤组20例(予补肾活血汤口服治疗)、芬吗通组20例(予芬吗通1/10 口服治疗)和补肾活血汤联合芬吗通治疗组20例(予补肾活血汤和芬吗通1/10联合口服治疗),所有患者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三组POI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和Kupperman评分的改善情况,血清雌二醇(E2)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变化,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改变,B超卵巢体积(OV)、窦卵泡数(AFC)、卵巢基质血流阻力指数(RI)的变化。2.实验研究:2.1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分析补肾活血汤水提物的化学成分。2.2筛选动情周期正常的C57BL/6J雌鼠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模型组5只、阳性药补佳乐对照组5只、补肾活血汤组5只。除空白对照组5只外,其余15只小鼠均予皮下注射ZP3多肽,1周后加强造模,建立自身免疫性POI动物模型。加强造模1周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0.2mL,补佳乐组小鼠按0.13 mg/kg给予补佳乐溶液0.2 mL,补肾活血汤组小鼠按12.64 g/kg给补肾活血汤0.2 mL,持续28天。给药结束前10天取阴道脱落细胞巴氏染色观察小鼠动情周期变化。给药结束次日收集标本,计算脾脏、卵巢、子宫和胸腺的脏器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抗ZP抗体(AzpAb)水平,性激素抗苗勒管激素(AMH)、E2、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SOD、MDA的变化;卵巢组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ZP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变化、Nrf2、Keap1、HO-1、NQO1的表达及ZP蛋白表达情况,Q-PCR检测卵巢中Nrf2、Keap1、HO-1、NQO1 mRNA 水平变化。结果:1.临床研究所有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4.65±3.78岁,36-40岁患者占50%。POI患者合并免疫性疾病4例、心理应激9例,环境应激4例、手术6例、感染2例、有家族史1例。经治疗3个周期后,补肾活血汤组在综合疗效(88%)、中医症候疗效(82%)、Kupperman评分(30.07±3.74)与芬吗通组(78%、72%、31.61±3.18)和补肾活血汤联合芬吗通组(94%、88%、28.94±3.83)相当。在改善临床症状上,中药治疗后潮热汗出、失眠、疲倦乏力的症状明显改善(P<0.05),芬吗通治疗后肌肉痛的症状有所改善(P<0.05),补肾活血汤联合芬吗通治疗后潮热汗出、失眠、头晕、疲倦乏力、关节痛的症状改善明显(P<0.05)。三组在下调FSH水平方面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而三组治疗前后E2和OV和AFC均无明显变化(P>0.05)。补肾活血汤组治疗前后RI值下降明显(P<0.05),余两组RI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补肾活血汤组和芬吗通组SOD上升(均P<0.05)。补肾活血汤组MDA下降明显(P<0.05),而芬吗通组和补肾活血汤联合芬吗通组均无此变化。临床研究期间三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2实验研究2.1 BSHXT水提物中鉴别并定量分析了 21种中药单体化合物。2.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活血汤组小鼠体重显着上升(P<0.05)。空白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率0%,模型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率100%,补佳乐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率60%,补肾活血汤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率80%。给药28天后收取标本并进行相关指标测定。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卵巢指数下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佳乐组和补肾活血汤组卵巢指数均上升明显(P<0.01、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卵巢指数、子宫指数和胸腺指数下降(P<0.01),脾脏指数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佳乐组和补肾活血汤组卵巢指数上升(P<0.01、P<0.05),且补肾活血汤组脾脏指数下降(P<0.05)。卵巢组织H&E染色和ZP免疫荧光染色表明,补肾活血汤能够明显减少小鼠卵巢中炎症细胞浸润和透明带的形成,且增加始基卵泡和次级卵泡数目、减少闭锁卵泡数目,而补佳乐无此作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性激素(E2、FSH、LH、AMH)、AzpAb和SOD、MDA含量发现,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性激素呈低雌高促水平,且AMH水平下降明显,而补佳乐和补肾活血汤均能不同程度逆转异常性激素状态;模型组血清AzpAb水平明显升高,补肾活血汤组下调AzpAb水平(P<0.01)优于Positive组(P<0.05);模型组SOD明显下降、MDA水平明显上升,药物治疗后,补佳乐组和补肾活血汤组SOD、MDA水平均有改善。免疫组化和Q-PCR结果提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Nrf2、Keap1、NQO1的表达及其mRNA水平明显下降,虽HO-1表达无明显变化,但其mRNA水平下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活血汤组Nrf2及其mRNA表达均增强,补佳乐组只能部分增强Keap1、NQO1 mRNA水平。结论:1.补肾活血汤可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症状积分、性激素水平,在改善卵巢RI和氧化应激状态方面优于芬吗通1/10和补肾活血汤联合芬吗通1/10治疗。2.补肾活血汤水提液中鉴别并定量分析了 21种中药单体化合物。3.ZP3成功诱导的POI免疫性模型小鼠卵巢发生炎症且功能下降,补肾活血汤不仅能减少小鼠卵巢中炎症细胞浸润和透明带的形成,逆转异常性激素状态,还能下调血清AzpAb,并激活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及下游抗氧化酶SOD、HO-1和NQO1活性。因此补肾活血汤可能通过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改善模型小鼠卵巢功能、减少氧化应激状态并调节机体免疫。
单海萍[9](2021)在《针刺诱导排卵对PCOS和EMT的效应比较》文中认为目的:不孕症的发病率日益提升,主要病因之一是排卵障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和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均会引起排卵障碍性不孕。本研究通过比较针刺诱导排卵在PCOS和EMT导致的排卵障碍性不孕中的临床效应,旨将针刺的方法更好地运用于排卵障碍性不孕,为排卵障碍性不孕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对患者进行预处理后,B超监测到卵泡直径≥18mm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试验组及HCG对照组,试验组根据基础疾病分为PCOS组和EMT组两个亚组。试验组予针刺诱导排卵,对照组予5000IU的HCG肌肉注射,观察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以及试验组中两个针刺亚组间的排卵率、临床妊娠率、黄体中期雌孕激素水平、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结果:(1)基线情况:各组患者的年龄、不孕病程、基础疾病类别分布均无显着差异(P>0.05)。(2)排卵情况:针刺组中PCOS组共观察69个周期,排卵周期47个,排卵率为68.12%;针刺组中EMT组共观察75个周期,排卵周期38个,排卵率为50.67%。针刺组共观察144个周期,排卵周期85个,排卵率为59.03%;HCG组共观察136个周期,排卵周期80个,排卵率为58.82%。其中针刺组中PCOS组排卵率高于EMT组(P<0.05)。(3)妊娠情况:针刺组中PCOS组28例,临床妊娠15例,临床妊娠率为53.57%;针刺组中EMT组30例,临床妊娠8例,临床妊娠率为26.67%。针刺组58例,临床妊娠23例,临床妊娠率为39.66%;HCG组59例,临床妊娠22例,临床妊娠率为37.29%。其中针刺组中PCOS组临床妊娠率高于EMT组(P<0.05)。(4)黄体中期E2值:针刺组中PCOS组E2:202.52±72.17 pg/mL,EMT 组E2:174.80±71.35 pg/mL。针刺组 E2:188.08±72.83 pg/mL,HCG 组 E2:198.35±60.16 pg/mL。其中针刺组中PCOS组黄体中期E2值高于EMT组(P<0.05)。(5)黄体中期 P 值:针刺组中 PCOS 组 P:14.78±8.87 ng/mL,EMT 组 P:11.38±7.42 ng/mL。针刺组 P:13.12±8.34 ng/mL,HCG 组 P:12.78±8.11 ng/mL。其中针刺组中 PCOS 组 P值高于EMT组(P<0.05)。(6)LUFS发生情况:针刺组中PCOS组69个周期中发生LUFS周期数5个,发生率为7.25%;EMT组75个周期中发生LUFS周期数14个,发生率为18.67%。针刺组144个周期中发生LUFS周期数19个,发生率为13.19%;HCG组136个周期中发生LUFS周期数35个,发生率为25.74%。针刺组中PCOS组LUFS发生率低于EMT组,针刺组LUFS发生率低于HC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OHSS发生情况:针刺组144个周期均未发生OHSS,HCG组136个周期中发生OHSS周期数6个,均为轻度OHSS,发生率为4.4%,针刺组OHSS发生率低于HCG组(P<0.05)。结论:(1)PCOS和轻度EMT导致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经针刺诱导排卵治疗后均有较高的排卵率、临床妊娠率和黄体中期雌孕激素水平,且LUFS的发生率低,未发生OHSS。两者相比,针刺诱导排卵对PCOS不孕的疗效更佳。(2)针刺诱导排卵能减少HCG引起的不良反应,更具有安全性,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韩梦婷[10](2021)在《穴位贴敷治疗脾肾亏虚型PCOS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治疗脾肾亏虚型PCOS不孕提供理论依据及新的治疗方法,促进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妇科门诊多囊卵巢综合征脾肾亏虚型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先给予3个月经周期的预处理。之后再开始进行本研究,治疗组予益肾健脾调周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予益肾健脾调周方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就排卵率、妊娠率、基础体温双相率、激素水平(T、LH/FSH、LH、FSH)、AMH、子宫内膜厚度、中医证候评分等进行疗效比较,最终得出结论,以评价穴位贴敷治疗PCOS所致不孕的疗效。结果:(1)排卵率: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治疗组排卵率(57.47%),大于对照组排卵率(39.0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在促进排卵方面疗效更佳。(2)妊娠率:治疗后两组妊娠率分别为治疗组26.66%,对照组13.3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但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提示两者对患者妊娠结局无明显改变。(3)治疗后两组患者基础体温双相率:治疗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改善基础体温方面,治疗组效果更优。(4)中医证候评分:两组脾肾亏虚的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后均降低,证明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改善患者脾肾亏虚的中医症状,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经统计学分析,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脾肾亏虚症状方面疗效更显着。(5)总体疗效:两种治疗方案结束疗程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3.33%,对照组80%,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在临床总体疗效方面差异不显着。(6)血清性激素水平: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经治疗后LH、T、LH/FSH的水平均下降,表明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改善患者内分泌水平。但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显着性(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方面效果更佳。(7)AMH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AMH水平均明显下降,提示两组均能降低患者AMH水平,但治疗组患者的AMH 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更能降低患者的AMH水平。(8)子宫内膜厚度:经B超监测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排卵期治疗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表明治疗组更能促进患者子宫内膜的生长。结论:运用穴位贴敷治疗脾肾亏虚型PCOS所致不孕患者,能够减轻患者脾肾亏虚的临床症状,通过调节患者体内激素水平,促进子宫内膜生长以及卵泡的发育与排出,提高排卵率,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二、补肾中药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肾中药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发病机制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COS不孕症的发病机制 |
1.1 现代医学对于PCOS不孕症发病机制的认识 |
1.1.1 遗传和环境因素 |
1.1.2 生活方式和精神心理因素 |
1.1.3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 |
1.1.4 高雄激素分泌与肠道菌群谱改变 |
1.2 中医学对于PCOS不孕症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 |
2 PCOS不孕症的西医治疗 |
2.1 药物治疗方法 |
2.2 非药物治疗方法 |
3 PCOS不孕症的中医治疗 |
4 PCOS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4.1 中西药联用 |
4.2 针灸联合西药 |
4.3中药、针灸联合西药 |
4.4 中药联合微创手术 |
4.5 中医药联合辅助生殖技术 |
5 总结与展望 |
(2)隔药灸对肾阳虚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血清IGF-1水平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病例来源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辨病辨证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病例中止、剔除标准 |
1.7 病例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技术路线图 |
3 观察指标 |
4 疗效评定标准 |
5 统计方法 |
6 伦理学要求 |
7 结果分析 |
7.1 基本资料统计分析 |
7.2 临床研究结果统计分析 |
7.3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中医学对PCOS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PCOS的相关研究 |
2.1 概述 |
2.2 流行病学调查 |
2.3 发病机制的研究 |
2.4 治疗 |
3 课题设计思路 |
3.1 立题思路 |
3.2 中医对PCOS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的再认识 |
3.3 穴位的选择 |
3.4 隔药灸的选择 |
4 研究结果及分析 |
4.1 治疗前分析 |
4.2 治疗后结果及分析 |
5 机理探讨 |
5.1 隔药灸改善肾阳虚证PCOS患者症候的依据 |
5.2 隔药灸下调肾阳虚证PCOS患者血清IGF-1 水平的机理探讨 |
5.3 隔药灸改善肾阳虚证PCOS患者性激素水平的机理探讨 |
6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毓麟通补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脾肾两虚、痰湿阻滞型PCOS-IR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1.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 |
3.纳入标准 |
4.排除标准 |
5.剔除标准 |
6.脱落标准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1.研究分组 |
2.随机方法 |
3.治疗方法 |
4.观察指标 |
5.疗效判定标准 |
6.技术路线 |
7.统计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1.一般资料对比 |
2.治疗前后人体测量学指标比较 |
3.治疗前后各项积分 |
4.生化指标对比 |
5.总疗效对比 |
6.安全性及毒副作用评估 |
第二部分 讨论 |
第一节 结果分析 |
1.传统医学关于PCOS认识 |
2.西医关于PCOS认识 |
3.研究结果分析 |
第二节 结论 |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论文评阅专家及答辩会委员信息表 |
(4)补肾调周法改善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1.病例来源及分组 |
2.诊断标准 |
3.病例选择 |
4.治疗方法 |
5.观察指标 |
6.疗效判断标准 |
7.统计学处理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课题完成情况 |
2.基线资料对比 |
3.治疗结果 |
4.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LPD与ER的相关性研究 |
2.中医学对LPD与ER的认识 |
3.补肾调周法治则分析 |
4.组方用药及功效分析 |
5.地屈孕酮用药依据 |
6.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
7.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许昕教授方证对应治疗PCOS-IR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学研究进展 |
1、中医病名 |
2、病因病机 |
3、中医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西医研究进展 |
1、PCOS诊断标准 |
2、IR诊断标准 |
3、PCOS病因学研究 |
4、发病机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研究一 许昕教授治疗PCOS-IR临床总结 |
1、一般资料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结果 |
4、分析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用药规律 |
一、概述 |
二、方法与结论 |
1、目的 |
2、资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一、结论 |
二、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6)补肾活血汤配合中药外治法治疗肾虚血瘀型PCOS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方法 |
2.1 设计类型 |
2.2 病例来源 |
2.3 诊断标准 |
2.3.1 西医诊断标准 |
2.3.2 中医诊断标准 |
2.3.3 纳入标准 |
2.3.4 排除标准 |
2.3.5 脱落和剔除标准 |
2.4 研究方法 |
2.5 治疗方法 |
2.5.1 对照组 |
2.5.2 试验组组 |
2.6 观测指标 |
2.7 疗效判定标准 |
2.8 统计分析方法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病例纳入流程 |
2.研究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中医证候比较 |
2.2.1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2.2.2 月经周期评分比较 |
2.2.3 月经颜色评分比较 |
2.2.4 经期血块评分比较 |
2.2.5 月经经量评分比较 |
2.2.6 腰膝酸软症状评分比较 |
2.2.7 畏寒肢冷症状评分比较 |
2.2.8 头晕耳鸣症状评分比较 |
2.2.9 性欲减退症状评分比较 |
2.2.10 小腹冷痛症状评分比较 |
2.2.1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情况比较 |
2.3 痤疮评分比较 |
2.4 基础体温比较 |
2.5 血清激素比较 |
2.5.1 血清FSH比较 |
2.5.2 血清LH比较 |
2.5.3 血清LH/FSH比值比较 |
2.5.4 血清T值比较 |
2.6 卵巢体积比较 |
讨论 |
1 研究理论依据 |
1.1 西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的不足 |
1.2 从肾虚血瘀论治PCOS的理论依据 |
1.3 用温灸合蜡膜湿敷治疗PCOS的理论依据 |
2.补肾活血方配合温灸合蜡膜湿敷治疗PCOS的研究 |
2.1 补肾活血汤方解 |
2.2 补肾活血方的药理研究 |
2.2.1 生殖内分泌 |
2.2.3 提高免疫力 |
2.2.3 改善血液循环 |
2.2.4 抗炎作用 |
2.3 蜡膜湿敷的用药组成分析 |
2.4 蜡膜湿敷用药组成的药理研究 |
3.导师从“肝脾肾”三脏论治pcos临床经验 |
3.1 病因病机 |
3.2 导师肝脾肾三脏同调常用药物 |
3.2.1 调理肝木常用药物为:川楝子木香陈皮香附 |
3.2.2 调理脾土:白术 麦芽 黄芪 |
4.研究结果分析 |
5.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
综述二 西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干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疗效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西医学对DOR的研究进展 |
2 中医学对DOR的研究进展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在DOR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
1 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概述 |
2 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相关蛋白与DOR |
3 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相关途径与DOR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研究进展 |
1 音乐疗法发展概况 |
2 中医基础理论与音乐疗法 |
3 五行音乐 |
4 五行音乐疗法的作用机制 |
5 五行音乐疗法的应用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引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对肾虚肝郁型DOR患者的临床观察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对DOR模型大鼠卵巢功能与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补肾活血汤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和调节模型小鼠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西医学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认识 |
1.1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巢早衰 |
1.2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流行病学 |
1.3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病因 |
1.4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机制 |
1.5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诊断 |
1.6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治疗 |
2. 中医学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认识 |
2.1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医古籍认识 |
2.2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医病因研究 |
2.3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医病机研究 |
2.4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医治疗研究 |
2.5 中医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补肾活血汤对肾虚血瘀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4 治疗方案 |
1.5 合并用药的规定 |
1.6 观测内容及指标 |
1.7 疗效评定标准 |
1.8 安全性评价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
1.9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入组时各指标可比性分析 |
2.2 入组时一般情况比较 |
2.3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2.4 检测指标疗效比较 |
2.5 安全性观察 |
3. 讨论 |
3.1 POI与应激、心肾子宫轴、神经内分泌网络之间的关系 |
3.2 补肾活血汤的理论分析 |
3.3 补肾活血汤治疗POI的现状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从Keap1/Nrf2/ARE抗氧化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免疫性POI的分子机制 |
1. 材料和试剂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补肾活血汤水提液的制备 |
2.2 补肾活血汤水提液的药物质量控制研究 |
2.3 筛选实验动物 |
2.4 建立免疫性POI小鼠模型 |
2.5 分组给药 |
2.6 观察动情周期 |
2.7 实验取材 |
2.8 脏器指数 |
2.9 卵巢H&E染色 |
2.10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rf2、Keap1、HO-1、NQO1的表达 |
2.11 卵巢免疫荧光染色 |
2.12 ELISA测定血清E_2、FSH、LH、AMH、抗ZP抗体的水平 |
2.13 Q-PCR检测Keap1/Nrf2/ARE抗氧化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 |
2.14 数据分析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UPLC-QTOF-MS/MS分析补肾活血汤水提液的成分 |
3.2 小鼠一般情况变化 |
3.3 小鼠阴道脱落细胞变化 |
3.4 小鼠脏器指数变化 |
3.5 小鼠血清E_2、FSH、LH、AMH水平 |
3.6 小鼠血清抗透明带抗体(AzpAb)水平 |
3.7 小鼠血SOD、MDA水平 |
3.8 小鼠卵巢组织H&E染色 |
3.9 小鼠卵巢透明带抗体免疫荧光染色 |
3.10 小鼠卵巢组织免疫组化 |
3.11 小鼠卵巢组织Nrf2、Keap1、HO-1、NQO1 mRNA的变化 |
4. 讨论 |
4.1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 |
4.2 应激与自身免疫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关系 |
4.3 补肾活血汤通过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一 缩略词表 |
附录二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表 |
附录三 Kupperman(KMI)评分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针刺诱导排卵对PCOS和EMT的效应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学研究 |
1.1 病名溯源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分型 |
1.4 中药治疗 |
1.5 针刺治疗 |
1.6 针药结合治疗 |
2.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西医学研究 |
2.1 排卵机制 |
2.2 发病机制 |
2.3 西医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分组与治疗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评定标准 |
1.5 控制偏倚因素 |
1.6 统计学处理 |
1.7 针刺意外处理 |
2. 研究结果 |
2.1 试验完成情况 |
2.2 基线情况 |
2.3 临床疗效比较 |
3. 讨论 |
3.1 疗效分析 |
3.2 选穴分析 |
3.3 机理探讨 |
3.4 针刺诱导排卵的优势 |
3.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英汉缩写对照表 |
附录二: 临床观察表(CRF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进展与成果 |
致谢 |
(10)穴位贴敷治疗脾肾亏虚型PCOS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及不孕的研究概况 |
1.1 祖国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及不孕的认识 |
1.2 病因病机 |
1.3 辩证论治 |
1.4 中医周期疗法 |
1.5 外治法 |
2 西医研究概况 |
2.1 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流行病学研究 |
2.2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2.3 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西医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终止和脱落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2 试验方案 |
2.1 试验分组 |
2.2 预处理 |
2.3 治疗方法 |
3 疗效观察 |
3.1 疗效评定标准 |
3.2 观察指标 |
3.3 观测时点 |
4 统计学方法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临床纳入病例情况 |
5.2 基线比较 |
5.3 疗效指标比较 |
5.4 结果与结论 |
5.5 安全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 立题依据 |
2 脾肾亏虚与PCOS不孕的相关性探讨 |
3 穴位贴敷疗法 |
4 处方分析 |
4.1 中药处方方义及药理研究 |
4.2 取穴方义分析 |
5 疗效分析 |
5.1 排卵率及基础体温 |
5.2 妊娠率 |
5.3 睾酮 |
5.4 LH及LH/FSH |
5.5 AMH |
5.6 子宫内膜厚度 |
6 创新点与优势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补肾中药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发病机制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J]. 邵翔,于洋,黄雪,李素那,吴博,钱丽旗. 感染、炎症、修复, 2021(02)
- [2]隔药灸对肾阳虚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血清IGF-1水平影响的临床观察[D]. 林净.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毓麟通补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脾肾两虚、痰湿阻滞型PCOS-IR疗效分析[D]. 陈娇.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补肾调周法改善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桑君.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许昕教授方证对应治疗PCOS-IR经验总结[D]. 刘彦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补肾活血汤配合中药外治法治疗肾虚血瘀型PCOS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洋.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干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疗效与机制研究[D]. 李艳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补肾活血汤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和调节模型小鼠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D]. 陈思.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针刺诱导排卵对PCOS和EMT的效应比较[D]. 单海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穴位贴敷治疗脾肾亏虚型PCOS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观察[D]. 韩梦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