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数学思想在可编程计算器中的体现

一些数学思想在可编程计算器中的体现

一、一些数学思想在可编程序的计算器中的体现(论文文献综述)

忻重义[1](1991)在《一些数学思想在可编程序的计算器中的体现》文中研究说明 当前电子计算器正在朝着多功能、大容量、易操作的方向发展,从其主要功能来看,取代六、七十年代的大型计算机恐怕已为时不晚。在我国计算器己逐步普及,许多单位及个人都拥有了可编程序的计算器(如CASIO fx-3600P型计算器),然而充分使用计算器各种功能的意识却没有普及,大多数人对计算器使用的认识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计算器仅能代替查表、代替笔算的水平上,以至于认为今天的计算器的功能也就仅仅如此而已,有的虽知道计算器具

宋文强[2](2011)在《12位RISC计算器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计算器是一个典型的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它是一个完整的数字系统,在其内部集成了大量的数字电路模块,如算术逻辑单元ALU,控制系统各模块,显示驱动模块等,它将所有的实现其功能的模块集中在了一块芯片上,构成了一个微处理器系统,体现了微处理器设计的基本思想。本文首先对计算器电路的基本构建思想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对电路的控制系统的思想进行了介绍,根据电路的控制思想,完成了对电路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对传统的控制模块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使其控制功能得到扩展。电路控制采用微程序控制思想实现,使MPU实现结构化设计,利用ROM存储指令,在工作时系统再进行调用的方式进行控制,使硬件设计软件化,比传统的组合逻辑控制节约了大量的器件。此外,本文还对计算器电路的显示和驱动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对显示输出端口的复用及显示输出原理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键盘扫描及LCD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对电路的显示及其驱动模块做了功能仿真,仿真表明电路的复用思想得到完全实现。根据电路串行设计思想的要求,对电路的ALU进行了串行设计,并通过一位加法器和串行移位寄存器实现了串行运算的思想,通过对全减功能的仿真,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最后对电路的各系统模块和指令系统做了相应介绍,并对相应的重要模块进行了仿真,进一步验证了系统各模块功能的正确性。

袁琴[3](2009)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背景下手持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对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着巨大影响。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工具,在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也就是说,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必然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本文首先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前提为研究背景,以图形计算器作为新技术的载体引入数学课堂,以研究性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图形计算器平台引导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观察——探究——发现——猜想——验证”,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这一模式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给数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图形计算器的使用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积极的促进的作用。使用图形计算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得以体现,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意识。本文最后对图形计算器支持下的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进行总结与评价,提出反思与展望,希望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实践,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徐厚生[4](2004)在《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数学教育研究认为,数学教育要重视“做数学”这一过程。而数学实验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做数学”的设想。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学生亲历建构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文从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点出发,从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入手,以建构主义理论,“再创造”理论和主体教育理论作为数学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数学实验教学中各要素的特点,研究了数学实验教学的策略、过程及评价,并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实验研究。经过一学期的实验研究,通过调查和成绩统计分析,对数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结论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1.数学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数学实验教学有利于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 3.数学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最后,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吉智[5](2013)在《高性能永磁同步伺服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永磁同步电机(PMSM)具有控制性能好、体积小、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在机床伺服传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性能,特别是提高高速输出转矩以及低速运行平稳性,满足高性能伺服系统的需要,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领域。本文对永磁伺服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对这一领域的前沿及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对永磁同步电机四种常见的定子电流控制策略以及弱磁控制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电机结构和参数对电机运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了一种新型复合定子电流控制策略,仿真和实验证明,这种策略能够在保证中低速性能的基础上,提高高速运行时的转矩输出能力。将一种在运行过程中通过绕组串并联换接扩展运行速度的方法应用于永磁伺服电机。研究了串并联换接的实现途径、电机运行性能对切换点的敏感性、换接过程对电机运行状态的影响。实验证明在使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电枢绕组串并联换接是扩展机床永磁同步伺服电机运行速度范围的有效方法之一。分析了多个电机结构参数对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气隙磁场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应用田口正交法、模式搜索法和遗传算法进行了电机优化研究;针对以上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两种新型复合优化算法并将其应用于电机结构的优化设计中,进一步改善了电机气隙磁场,提高了电机性能。将一种新型的Halbach结构应用于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对普通表面式电机和多种结构形式Halbach电机的气隙磁场波形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多个电机结构参数对Halbach电机气隙磁场的影响规律;应用多种算法对极间隔断的Halbach型永磁体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进一步提高了电机性能。

王旭[6](2009)在《灌区自动控制闸门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在这一指导思想下,灌区信息化建设也在积极的开展当中,旨在把人工控制的灌区系统向自动化控制发展,实现灌区设施的及时监测、调控,达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灌区渠道的自动控制是整个灌区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的基础,而灌区渠道闸门是渠道控制的最基本单元。本文在研究传统渠道的运行机制和控制方法后,针对现行灌区渠道闸门的使用情况和工作任务,有针对性的开发闸门控制器,并将其应用于灌区实际。结果表明,控制器能够很好的完成闸门控制,高效完成闸门调水的任务。同时对偏远地区缺乏电力供应的闸门控制,进行了初步研究。闸门控制器的开发是在分析了渠道运行准则、渠道运行方法、闸门运行技术等渠道运行的基本原理后,寻找为实现渠道最佳运行方案的节制闸及配水闸的控制技术。将水位控制器应用于宝鸡峡灌区帝王抽水站节制闸的控制运行,实际模拟结果表明,控制器设计思想正确,控制方法合理。在节能、低耗、可控制这一主导思想的指导下,本文对水力自动闸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设计出一个新型的水力自动控制闸门,将其命名为“浮筒式水力自动控制闸门”。该闸门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性强,能耗小等优点。同时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浮筒式闸门的工作原理是可行的。并结合石头河灌区干斗渠渠首引水闸门的改造设计浮筒水力自动控制闸门,详细研究了浮筒闸门的设计思路和浮筒形体优化设计思想。继而在此闸门形式的基础上设计流量控制算法,以实现分水闸门的自动化控制。

张苗[7](2010)在《装订设备的性能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产品是一个系统,往往由几个子系统组成,系统性能决定了产品质量,而产品性能取决于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分性能之间,子系统之间,各参数之间相互耦合,关系之复杂性、网络性、模糊性和动态性凸显。因此,研究产品性能及其系统的协同优化方法与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本文以装订设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性能优化设计理论,规划系统优化设计进程,确定了耦合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优化机制,通过合理优化使装订设备整机性能显着提高。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结果如下:1.综述了产品性能优化设计技术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装订设备的发展状况,提出了论文的研究内容,以及装订设备优化设计实现的技术路线。2.研究了机械产品的全性能优化建模和协同优化方法,并以具体算例完成了协同优化方法在iSIGHT平台上的实现,为系统性能协同优化设计的实现提供依据。完成了装订设备的性能优化建模,在总体性能优化进程规划确立的前提下,探索了多种装订设备的性能优化求解策略。3.针对打孔刀的工作性能和结构特点,研究单目标和多目标的寻优方法,并以iSIGHT软件作为优化平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Kriging近似模型及组合优化策略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既保证了切纸性能,也兼顾了安全指标。最后,通过参数化数字模型验证了优化结果符合预期结果。4.针对装订设备的综合性能设计要求,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提出了手柄作用力的舒适度曲线。并根据子系统间的参数耦合关系,建立了基于工作安全性、操作宜人性、结构紧凑性的系统性能协同优化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建立一致性约束,实现了优化求解的自动化。优化结果表明:切纸力减小了27.4%,手柄上的最大作用力降低了50.9%,同时手柄作用力曲线的变化趋势符合优化预期。通过实物打样,经综合测试平台的测试,优化后的理论曲线和实测曲线变化趋势十分吻合,表明协同优化方法可行,手柄作用力的舒适度曲线可信可靠。5.由于精冲板的结构不规则,精确的优化数学模型较难建立,本文采用iSIGHT软件集成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具体结构的优化分析。优化后,在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下,精冲板的体积(质量)减小了19.8%,并通过对精冲板过孔变形的分析和位移的计算,验证了优化后的精冲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变形量不会影响装订设备的工作性能。最后,基于整机的优化结果,研究了装订设备在一个作业过程中,精冲板在打孔刀的动态载荷作用下,其应力和挠度的变化过程,并做了简要的疲劳分析,为将来的整机的可靠性研究打下基础。

包青春[8](2010)在《中日数学教育交流史研究(1978-200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数学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数学教育的国际交流也取得了显着的成就,本文以我国的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院校和日本大阪教育大学、山梨大学、京都大学等学校的数学教育交流活动为中心,考察中日数学教育交流的经过、人员往来、学术活动、国际合作研究及其影响。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本文共由五个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一、简要论述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情况、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二、在简要介绍1978年以前的中日数学教育交流史和两国数学教育的基础上,论述了在改革开放初期以东北京师范大学的马忠林、北京师范大学的钟善基和日本着名数学教育家横地清为代表的研究者们所展开的中日两国数学交流活动及其重要意义。三、对中日数学交流的具体内容、研究方法等较系统地进行了论述。即较详细地分析了数学教育内容、数学教育思想方法、数学文化史以及数学史、数学教学实验、数学教育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四、以国际会议、合作出版的书籍、创办的杂志等方面为主线,论述了中日两国数学教育国际合作研究队伍的建设及其成果。五、主要论述了中日数学交流对两国数学教育的影响和重要意义。即:横地清的数学教育思想和松宫哲夫的数学综合学习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马忠林、钟善基、李迪等老一辈学者的数学教育思想、数学史、数学文化史研究对日本的影响。

崔扬[9](2014)在《基于PLC的散粮中转流程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粮食的储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已成为散粮控制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本文基于北良港现有的PLC控制系统的硬件布置、控制网络及控制系统基础,对该输送系统进行了功能优化,针对自动化散粮中转流程的特点,开展了散粮系统的自动流程选择和可变流量控制设计,实现了散粮系统现场无人值守的自动控制。本文利用PLC和HIM人机界面等相关设备,通过ControlLogix5500的二维数组作为流程信息寄存器,使所有设备对应一个二进制数。在选择流程时,只要选中首尾设备,系统可根据既定的流程列表筛选出一批流程,再通过中间设备的进一步筛选确定唯一的作业流程。在此过程中,系统将流程中产生的二进制数与寄存器中的对应关系进行对比,待全部流程对比之后判断是唯一流程,则选中该流程的相关设备,并自动检查设备的启动及占用状态,经判断后启动相应流程,实现了专业散粮控制系统自动流程选择。利用PLC控制系统、皮带秤、阀门开度仪和相应的硬件设备,可将控制人员发出的流量控制指令经过基于PLC的数字/模拟转换模块下传至现场工作元件,通过采集皮带秤的实时流量信息,进行仓底电动阀门开度的自动调节,并将反馈信息经转换模块变为数字量,通过PLC上传至中心控制室的HMI人机界面,实现散粮系统粮食流量的可变控制。通过现场测试,证明本文设计的系统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输送系统自动流程选择和粮食流量可变控制功能,可以满足生产需要,提升了整个控制系统生产管理水平,保证了现场作业的安全,减轻了现场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了粮食在运输环节的损耗,对北良港散粮控制系统是一个较大的提升,基本上实现了现场无人值守的自动控制。

王同苏[10](2012)在《深海无人潜器高效推进器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深海无人潜器的推进器形式多种多样,在众多的推进形式中,螺旋桨及其所衍生出的各种组合推进器应用最广泛,其设计和性能计算也一直是船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本论文以设计高效螺旋桨为目的,主要从图谱设计和优化设计两个方面对深海无人潜器螺旋桨进行了设计研究。文中还对设计螺旋桨进行了基于粘性流体力学理论的全流场分析求解,为了尽可能地模拟真实流场,对几组螺旋桨敞水性能的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论文首先对深海无人潜器螺旋桨进行图谱设计,本次图谱设计过程选择采用MAU4-40系列桨图谱为设计图谱,图谱设计以最佳效率螺旋桨设计原理为准则,并结合空泡校核、强度校核、螺距修正等几个方面对设计螺旋桨进行全面的设计讨论,初步得出了满足螺旋桨推力条件的螺旋桨母型。论文接着应用CFD仿真计算软件,对常规螺旋桨DTRC4119桨进行了不同湍流模型和不同网格数两种情况的分析讨论,得出参数设置与CFD模拟计算精度之间的关系。以DTRC4119桨的CFD数值分析为基础,进一步对本次设计的深海无人潜器螺旋桨进行了CFD模拟计算,并与图谱设计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CFD数值分析结果较为准确。论文最后利用iSIGHT优化设计软件集成CFD仿真计算软件对深海无人潜器螺旋桨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设计以尽可能地提高螺旋桨敞水推进效率为优化目标,在保持主机功率不变和满足螺旋桨推力条件下寻找最优的组合方案。结果显示,优化设计后的深海无人潜器螺旋桨敞水推进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优化过程表明采用优化设计平台对深海无人潜器螺旋桨进行设计节省人力物力,并且能够全面地探讨各参数对优化目标的影响,从而得到满足各方面要求的最优设计方案。

二、一些数学思想在可编程序的计算器中的体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些数学思想在可编程序的计算器中的体现(论文提纲范文)

(2)12位RISC计算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子计算器的发展简史
    1.2 课题背景与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计算器芯片系统架构
    2.1 控制系统
        2.1.1 组合逻辑控制器
        2.1.2 微程序控制器
    2.2 微程序控制原理
        2.2.1 控制逻辑组成
        2.2.2 机器指令的读取与执行
        2.2.3 微程序控制方式的优缺点
    2.3 微程序控制在计算器中的实现
        2.3.1 微程序控制的实现
        2.3.2 控制存储器(ROM)
        2.3.3 地址译码基本电路
        2.3.4 微指令寄存器ROMLT
        2.3.5 动态电路结构
    2.4 计算器芯片系统方案设计
        2.4.1 电路中串行设计的运用
        2.4.2 电路控制的系统思想
        2.4.3 复用电路
        2.4.4 节能设计
        2.4.5 动态电路的应用
    2.5 RISC 指令系统
        2.5.1 RISC 指令
        2.5.2 指令格式
        2.5.3 寻址方式
第三章 计算器运算及控制电路设计
    3.1 ALU 算法实现
        3.1.1 全加器的设计
        3.1.2 全减器的设计
        3.1.3 进位电路的设计
        3.1.4 BCD 调整电路的设计
    3.2 ALU 的电路实现
        3.2.1 一位加法器
        3.2.2 BCD 加减
        3.2.3 进位电路
        3.2.4 BCD 校验电路
        3.2.5 BCD 校验仿真验证
    3.3 计算器控制器的实现
        3.3.1 传统10 位计算器节拍控制信号模块
        3.3.2 改进设计的12 位计算器控制信号
第四章 基于电路复用技术的输入输出功能模块设计
    4.1 分时复用模块
        4.1.1 分时复用电路
        4.1.2 分时复用电路的仿真
    4.2 键盘扫描
        4.2.1 键盘矩阵电路
        4.2.2 键盘扫描电路
    4.3 显示输出模块
        4.3.1 段锁存电路(LCDS)模块
        4.3.2 段译码模块
    4.4 LCD 驱动设计
        4.4.1 倍压电路
        4.4.2 COM 信号产生模块
第五章 计算器辅助功能模块设计
    5.1 电源模块
    5.2 RC 振荡电路
    5.3 时钟产生电路
    5.4 自动断电计数器电路
        5.4.1 断电计数器清零电路
        5.4.2 断电信号产生电路
    5.5 寄存器模块
        5.5.1 寄存器移位电路
        5.5.2 寄存器存储单元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背景下手持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1.2 需要研究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际动态
        1.2.2 国内动态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方法
第2章 本文的研究基础
    2.1 数学研究性学习理论
        2.1.1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想
        2.1.2 研究性学习的特性
        2.1.3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影响
        2.1.4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想
    2.2 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
        2.2.1 图形计算器述要
        2.2.2 图形计算器与数学学习的关系
        2.2.3 图形计算器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2.3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理论
        2.3.1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2.3.2 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2.3.3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
第3章 手持技术与数学新课程有效整合的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
    3.1 对三角函数进行探索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3.1.1 正弦函数y=sinx的图像和性质
        3.1.2 对函数y=Asin(ωx+φ)+b的图像的探究过程
        3.1.3 hp39gs图形计算器对三角函数学习的影响小结
    3.2 对微积分进行探索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3.2.1 如何求函数的导数
        3.2.2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极值
        3.2.3 定积分与面积
    3.3 对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进行探索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3.3.1 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3.3.2 曲线的参数方程
第4章 手持技术与数学新课程整合的学习模式初探
    4.1 基于HP39gs图形计算器平台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4.2 学习模式效果研究与评价
        4.2.1 教学案例研究
        4.2.2 学习效果评价
    4.3 研究性学习模式检验
        4.3.1 学习效果检验
        4.3.2 对学生学习方式影响的检验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5.1 基本结论与反思
    5.2 本文的不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学生作品案例选
    附录二: 访谈提纲
致谢

(4)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选题缘由
    2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3 研究方法
第1章 数学实验教学的内涵与发展
    1.1 数学实验教学的内涵
    1.2 数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第2章 数学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理论与数学实验
    2.2 再创造理论与数学实验
    2.3 主体教育理论与数学实验
第3章 数学实验教学模块的建构
    3.1 要素分析模块
    3.2 策略设计模块
    3.3 教学过程模块
    3.4 教学评价模块
第4章 数学实验教学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设计
    4.2 实验结果
    4.3 讨论
    4.4 实验中的不足与缺陷
第5章 数学实验教学的结论与建议
    5.1 数学实验教学的结论
    5.2 数学实验教学的适用条件
    5.3 数学实验教学的局限性
    5.4 数学实验教学的建议
    5.5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后记

(5)高性能永磁同步伺服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永磁同步伺服系统的结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热点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
2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电流控制策略研究
    2.1 永磁同步电机的分类
    2.2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2.3 常见电流控制策略研究
    2.4 适于高速运行的电流控制策略研究
    2.5 新型宽速度范围电流控制策略研究
    2.6 永磁同步电机的最高转速
    2.7 本章小结
3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绕组串并联换接运行研究
    3.1 电机绕组的串并联换接
    3.2 绕组串并联换接的实现
    3.3 绕组串并联换接对电机参数的影响
    3.4 绕组串并联换接的静态仿真研究
    3.5 绕组串并联换接的动态仿真研究
    3.6 绕组串并联换接的实验研究
    3.7 本章小结
4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结构研究
    4.1 传统表面式永磁伺服电机结构研究
    4.2 新型表面式永磁伺服电机
    4.3 HALBACH阵列与HALBACH电机
    4.4 传统表面式电机与HALBACH电机对比研究
    4.5 三种HALBACH结构永磁伺服电机对比研究
    4.6 极间隔断HALBACH永磁伺服电机结构研究
    4.7 新型HALBACH电机研究
    4.8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电磁结构的初步确定
    4.9 本章小结
5 永磁伺服电机气隙磁场优化研究
    5.1 电机优化方法
    5.2 SPM电机气隙磁场优化研究
    5.3 新型混合优化方法
    5.4 表面式永磁伺服电机气隙磁场优化
    5.5 HALBACH永磁伺服电机结构优化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灌区自动控制闸门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闸门的分类与形式
    1.3 国内外闸门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灌区渠道控制方法简介
    1.5 国内灌区渠道闸门控制的现状和本文主要工作
        1.5.1 国内灌区闸门控制的应用现状
        1.5.2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渠道运行和控制及其自动化
    2.1 渠道运行基本理论
        2.1.1 渠道水流
        2.1.2 渠系运行准则
        2.1.3 渠段运行
        2.1.4 节制闸的运行
    2.2 渠道控制的基本理论
        2.2.1 基本控制理论
        2.2.2 渠道控制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水位控制器及其应用
    3.1 水位比较器
    3.2 控制单元
        3.2.1 比例控制
        3.2.2 积分控制
    3.3 水流形态判别
    3.4 比例控制算法及比例系数推导
    3.5 水位控制器的实现
    3.6 工程应用
        3.6.1 帝王抽水站概况
        3.6.2 帝王抽水站水位控制器
        3.6.3 帝王抽水站水位控制数学模型
        3.6.4 水位控制器模拟控制结果及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浮筒式水力自动控制闸门及其模型试验
    4.1 结构及工作原理
        4.1.1 形体结构
        4.1.2 工作原理
    4.2 流量计算公式
    4.3 浮筒闸门启闭方式
        4.3.1 完全利用水力启闭闸门
        4.3.2 使用小功率电机启闭闸门
    4.4 浮筒闸门的模型试验
        4.4.1 模型设计与制作
        4.4.2 试验目的与实施
        4.4.3 试验成果分析
        4.4.4 试验小结
    4.5 本章小结
5 石头河水库灌区水力自动控制闸门设计
    5.1 石头河水库灌区概况
        5.1.1 灌区概况
        5.1.2 东干渠概况
    5.2 闸前段水力设计
        5.2.1 闸门段引水工况
        5.2.2 闸前段引水形态判断
        5.2.3 闸门全开淹没出流闸后无跌坎流量计算公式
        5.2.4 闸前段设计结果
    5.3 量水段设计
        5.3.1 牛顿拉夫申割线法
        5.3.2 量水段计算成果
    5.4 浮筒闸门设计
        5.4.1 浮筒闸门的设计数学模型
        5.4.2 闸门设计计算流程
        5.4.3 闸门设计成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流量控制器
    6.1 流量比较器
    6.2 控制单元
        6.2.1 比例控制
        6.2.2 积分控制
    6.3 比例控制算法及比例系数推导
    6.4 流量控制实现思路
    6.4 浮筒闸门的流量控制器
        6.4.1 边界条件、目标量和控制量
        6.4.2 浮筒闸门流量控制器参数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实践工作和发表的论文

(7)装订设备的性能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机械产品的性能优化设计技术
        1.1.1 优化设计方法的分类
        1.1.2 多目标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1.1.3 协同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1.2 装订设备的发展状况
    1.3 优化设计对象的确定
    1.4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装订设备的性能优化建模及求解策略研究
    2.1 机械产品的全性能优化建模及求解
        2.1.1 机械产品的全性能优化设计
        2.1.2 产品全性能优化建模
        2.1.3 机械产品的性能优化规划
    2.2 机械产品的协同优化问题及求解
        2.2.1 协同优化设计的基本框架
        2.2.2 协同优化问题的解法
        2.2.3 协同优化方法在iSIGHT 优化平台中的实现
    2.3 装订设备性能优化建模及优化进程规划
        2.3.1 优化设计对象描述
        2.3.2 优化建模
        2.3.3 总体性能优化进程规划
    2.4 装订设备的性能优化求解策略
        2.4.1 试验设计方法(DOE)
        2.4.2 近似模型
        2.4.3 基于仿真分析的集成优化方法
        2.4.4 组合优化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多目标优化策略的装订设备打孔刀设计
    3.1 多目标优化策略
    3.2 打孔刀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概述
    3.3 打孔刀的多目标优化设计
        3.3.1 单把刀头的剪切测试与分析
        3.3.2 多目标优化模型
        3.3.3 基于iSIGHT 的刀头排布优化设计方法
        3.3.4 刀头排布优化结果对比分析
    3.4 参数化数字模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装订设备系统性能的协同优化设计
    4.1 手柄作用力随切纸行程的分布曲线
        4.1.1 优化前手柄作用力—切纸行程曲线
        4.1.2 三种典型的手柄作用力—切纸行程曲线
        4.1.3 手柄作用力的舒适度曲线
    4.2 装订设备的性能设计及理论计算
        4.2.1 操作宜人性的设计计算
        4.2.2 工作安全性的设计计算
        4.2.3 结构紧凑性的设计计算
    4.3 装订设备的系统协同优化设计
        4.3.1 系统性能优化模型的建立
        4.3.2 在iSIGHT 优化平台上实现装订设备的优化过程
        4.3.3 优化结果对比分析
    4.4 基于综合测试平台的优化结果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集成仿真的精冲板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
    5.1 精冲板的有限元模型
    5.2 最大承载时刻的静强度分析
    5.3 多目标优化的实现过程
        5.3.1 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描述
        5.3.2 iSIGHT 优化过程集成
        5.3.3 多目标优化问题处理
        5.3.4 近似模型的试验设计
        5.3.5 优化算法的选择
        5.3.6 优化结果对比分析
    5.4 变形状态下精冲板的工作安全性验证
    5.5 精冲板动态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8)中日数学教育交流史研究(1978-200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方法
        4. 创新之处
二、中日数学教育交流的历史经纬
    (一) 中日数学教育交流概述
    (二) 1978年前后的中日数学教育状况
        1. 1978 年前的中国数学教育状况
        2. 1978 年前的日本数学教育状况
    (三) 1978年后的中日数学教育交流的开始
        1. 国家教委邀请横地清访问北师大、东北师大
        2. 马忠林、钟善基访问日本
        3. 中日数学教育研究会成立
三、中日数学教育交流内容
    (一) 数学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方法
        1. 几何教学改革
        2. 计算机辅助教学
        3. 数学教育思想方法
    (二) 数学文化史与数学教育
    (三) 数学史、数学教育史与数学教育
        1. 日本数学教育史研究
        2. 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
四、中日数学教育交流研究队伍建设及研究成果
    (一) 中日数学教育交流的研究队伍建设
    (二) 中日数学教育交流会议、出版着作刊物
        1. 中日数学教育交流会议
        2. 中日数学教育交流期间出版的着作、刊物(部分)
五、中日数学教育交流影响与展望
    (一) 日本对中国的影响
        1. 横地清的影响
        2. 松宫哲夫“数学综合学习”的影响
    (二) 中国对日本的影响
    (三) 中日数学教育交流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PLC的散粮中转流程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PLC控制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PLC系统的功能及应用领域
        1.2.2 PLC系统在散粮储运控制领域的应用
    1.3 早期PLC系统在北良港散粮控制系统的应用
    1.4 本文主要工作
2 北良港散粮码头工艺流程及控制系统功能分析
    2.1 北良港散粮系统工艺流程
    2.2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在散粮控制系统中的功能分析
        2.2.1 可编程控制器特点
        2.2.2 可编程控制器构成
        2.2.3 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方向
        2.2.4 现有散粮控制系统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2.2.5 控制系统网络及其功能
3 北良港专业散粮控制系统自动流程设计
    3.1 散粮输运工艺需求分析
    3.2 人机界面HMI设计及散粮操作流程
        3.2.1 HMI人机界面设计
        3.2.2 HMI人机界面操作
    3.3 自动流程设计
4 北良港专业散粮控制系统可变流量控制实现
    4.1 控制系统实现目标
    4.2 控制系统的组成
        4.2.1 可变流量控制系统的组成
        4.2.2 散粮流量控制系统
    4.3 系统硬件设计及其实现
        4.3.1 系统PID控制
        4.3.2 系统主电路分析及设计
        4.3.3 系统控制电路分析及设计
        4.3.4 系统硬件主要设备
    4.4 系统运行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深海无人潜器高效推进器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论
    1.2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螺旋桨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1.2.2 基于 CFD 的螺旋桨水动力性能计算进展
        1.2.3 螺旋桨优化设计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深海无人潜器螺旋桨图谱设计
    2.1 螺旋桨图谱设计概述
        2.1.1 B P δ螺旋桨设计图谱的建立
        2.1.2 MAU 型螺旋桨及其设计图谱
        2.1.3 K-J 型螺旋桨设计图谱
    2.2 深海无人潜器螺旋桨图谱设计流程
        2.2.1 最佳效率螺旋桨的设计原理
        2.2.2 设计桨最佳转速的确定
        2.2.3 设计桨空泡校核
        2.2.4 设计桨强度校核
        2.2.5 设计桨螺距修正
        2.2.6 设计桨系柱特性计算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深海无人潜器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分析
    3.1 CFD 技术简介
        3.1.1 有限体积法(FVM)
        3.1.2 湍流控制方程
        3.1.3 数值计算湍流模型
        3.1.4 壁面影响与壁面函数
    3.2 常规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分析
        3.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3.2.2 网格划分与参数设置
        3.2.3 计算结果分析
    3.3 深海无人潜器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分析
        3.3.1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3.3.2 相关参数设置
        3.3.3 计算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海无人潜器螺旋桨优化设计
    4.1 iSIGHT 软件的应用
        4.1.1 iSIGHT 软件基本介绍
        4.1.2 iSIGHT 软件的优化算法
        4.1.3 iSIGHT 软件的试验设计方法
    4.2 基于 iSIGHT 平台的深海无人潜器螺旋桨优化设计
        4.2.1 优化问题的描述
        4.2.2 深海无人潜器螺旋桨优化设计流程
        4.2.3 深海无人潜器螺旋桨参数优化设计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一些数学思想在可编程序的计算器中的体现(论文参考文献)

  • [1]一些数学思想在可编程序的计算器中的体现[J]. 忻重义. 数学教学, 1991(01)
  • [2]12位RISC计算器设计[D]. 宋文强. 电子科技大学, 2011(12)
  • [3]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背景下手持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研究[D]. 袁琴. 中央民族大学, 2009(01)
  • [4]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 徐厚生. 南京师范大学, 2004(03)
  • [5]高性能永磁同步伺服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吉智. 中国矿业大学, 2013(07)
  • [6]灌区自动控制闸门的研究与应用[D]. 王旭. 西安理工大学, 2009(S1)
  • [7]装订设备的性能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 张苗. 浙江工业大学, 2010(06)
  • [8]中日数学教育交流史研究(1978-2008)[D]. 包青春.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04)
  • [9]基于PLC的散粮中转流程控制系统设计[D]. 崔扬.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10]深海无人潜器高效推进器的设计研究[D]. 王同苏.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一些数学思想在可编程计算器中的体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