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天性尿道下裂修复术临床探讨(附8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杨亚运[1](2016)在《改良Snodgrass术修复尿道下裂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是整形外科以及泌尿外科的一道难题,目前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分型,手术方法不同。经典Snodgrass术受到众多医者的青睐,经过不断改进,针对此方法的改良术式也越来越多。本文旨在研究分析一种改良Snodgrass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收集84例先天性尿道下裂的患者资料。手术年龄18个月至26岁。病例按尿道下裂开口所在位置分型:阴茎头型25例(29.8%)、阴茎体型39例(46.4%)和阴茎阴囊型20例(23.8%)。将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41例,采用改良Snodgrass术;对照组43例,采用经典Snodgrass术。经典Snodgrass术即尿道板纵切卷管成形术,设计U型切口,沿尿道板中央纵行切开,向两侧充分延伸以达到足够包绕尿道支撑管,形成新尿道。沿阴茎冠状沟下方设计岛状包皮瓣,旋转覆盖新尿道。而改良Snodgrass术通过完整保留尿道板,松解并切取尿道板两侧阴茎皮肤,使之无张力包绕尿道管。联合阴囊纵隔皮瓣覆盖遗留创面。结果:术后随访3-6月,在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手术年龄以及不同分型方面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1)试验组首次修复尿道的成功率为85.36%,对照组首次修复尿道的成功率为79.06%,两种术式一次手术成功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64>0.05)。(2)试验组术后尿瘘4例(9.8%),尿道狭窄1例(2.4%),皮瓣坏死1例(2.4%)。对照组术后尿瘘6例(14.0%),尿道狭窄3例(7.0%),无皮瓣坏死(0)。通过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尿瘘、尿道狭窄、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53、0.215、0.001,P值分别为0.553、0.643、0.981,均>0.05)。(3)将试验组划分年龄组(以中位数12.0为分界),各年龄组间手术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7,P=0.612>0.05)。(4)试验组中阴茎头型8例、阴茎体型17例、阴茎阴囊型16例。不同尿道下裂分型之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χ2=0.358,P=0.836>0.05)。(5)试验组中照轻度阴茎下曲患者23例,中度阴茎下曲患者18例。不同分度患者手术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7,P=0.035<0.05)。结论:改良Snodgrass术保留了完整的尿道板,未对尿道板结构造成破坏,联合利用尿道板两侧阴茎皮肤以及阴囊纵隔皮瓣重建形成新尿道。此术式对尿道板宽度以及包皮含量要求较小,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适用范围较广,是修复尿道下裂的有效术式之一。
何宗海,卢一平[2](2014)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应用于尿道下裂修复术的设想》文中指出尿道下裂是男性外生殖器常见的先天性缺陷,其主要表现为尿道开口异位以及阴茎下曲畸形,手术矫正畸形是治疗尿道下裂的惟一方法。尿道下裂的修复重建有多种技巧,但是术后仍然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很多并发症是由于修复材料的缺乏而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的。阴茎自身的皮肤软组织因其天然优势而成为修复尿道下裂的最佳材料。结合尿道下裂手术治疗的现状,借鉴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在整形、美容及修复等领域中的成功应用经验,我们提出将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应用于尿道下裂修复术的设想。即在尿道下裂的修复前期,根据尿道下裂的类型以及修复材料的缺乏程度,在阴茎局部利用软组织扩张器扩张阴茎皮肤及软组织,从而为顺利施行尿道下裂修复手术提供充足的修复材料,改善修复术后阴茎的局部外观并减少术后并发症。该设想为尿道下裂的修复策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我们将在近期开展相关的动物和临床试验,期望证实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谢林海[3](2013)在《尿道下裂阴茎解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尿道下裂是常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先天畸形。尿道下裂修复术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准确认识尿道下裂阴茎的解剖特点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但目前相关文献少见。本研究探索尿道下裂阴茎的解剖特点,用于指导尿道下裂修复术中阴茎皮瓣的设计。旨在为尿道成形及再造尿道的覆盖寻找安全可靠的局部皮瓣,减少尿瘘、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1.采用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多普勒检测等方法,从血供变异、组织结构移位两方面研究尿道下裂阴茎的解剖形态异常,用于改良尿道下裂修复术式。按尿道下裂阴茎皮肤血供特点设计皮瓣用于尿道成形及创面覆盖,比较各种皮瓣形成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将分叉、异位的远端尿道海绵体在再造尿道腹侧合拢成形。结局与传统术式对比。2.由于不能获得先天性人尿道下裂阴茎标本,为更好地研究其解剖变异,通过对孕兔饲喂非那雄胺建立兔先天性尿道下裂模型,对其阴茎解剖特点作形态学研究,应用改良术式及传统术式修复尿道下裂,比较术式结局。并研究兔阴茎皮瓣的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1.尿道下裂阴茎外观畸形表现为包皮、阴茎皮肤、阴茎头、尿道口异常,伴或不伴阴茎下弯、阴茎头下曲、系带缺如,这些异常出现的种类及严重程度因尿道下裂分型而异,决定着修复术式的选择。潜在的畸形包括尿道海绵体分又及阴茎包皮、皮肤血供的变异。分叉的尿道海绵体发育不良,与表面皮肤关联密切。按照畸形血供特点设计的各种皮瓣血氧饱和度变化相近。正确应用分叉的尿道海绵体可以降低尿瘘等并发症发生率。2.成功建立了兔先天性尿道下裂模型。其阴茎皮肤血供与正常略有差异,尿道海绵体出现异位及发育不良。在兔阴茎设计的各种皮瓣血氧饱和度变化有差别。尿道海绵体成形术可以保护再造的尿道。结论:尿道下裂阴茎存在的解剖形态异常不仅有外观畸形,还有潜在畸形。外观畸形决定尿道下裂修复术式,而其潜在的畸形对修复术式结局有重要影响。采用解剖学、组织病理学研究方法及多普勒血流计等检测手段,充分认识尿道下裂阴茎的解剖异常,并用于指导尿道下裂修复术,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熊林[4](2012)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先天性尿道下裂是小儿中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由于阴茎及前尿道的发育不全,尿道开口异常并伴有阴茎下曲畸形,致使患儿不能站立排尿,进而影响患儿成年后性功能及生育力。手术矫正尿道下裂畸形是本病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尿道下裂修复术后的治愈标准:①阴茎下曲完全矫正,阴茎头下曲常表现为球状阴茎头,也应矫正,恢复其正常圆锥状;②尿道口位于阴茎尖端;③阴茎外观满意,接近正常,能站立排尿,成年后能进行正常性生活。国内外虽然已有300多种手术方法的报道,但手术的选择主要依靠术者的经验和对不同类型患儿所采取的术式,缺乏一种公认的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就手术并发症而言,临床上以尿道狭窄和尿瘘的发生率最高,达1.5%~44%不等,其发生率因不同术者、不同术式而异。极少数严重的病例虽经过多次手术,仍未能恢复到正常外生殖器的外观和功能,甚至导致尿道下裂残废。故强调对不同种类的尿道下裂采用相应的术式,避免对患儿日后身心健康的影响。尿道板是尿道下裂患者中阴茎腹侧尿道异位开口向阴茎头部伸展的尿道黏膜,本身就是原始尿道发育组织,紧密附着在阴茎海绵体上,有丰富的神经支配和良好的血供,还有未完全退化的尿道海绵体组织支撑在基底两侧,无论从组织工程学还是从临床效果上来看,尿道板已经成为尿道下裂治疗中阴茎上可以利用的修复尿道缺损的最佳材料。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修复远端尿道下裂上由于其并发症发生率低,良好的美容效果,且技术简单逐渐的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本研究对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首次手术的尿道下裂及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失败的尿道下裂分别进行临床研究。目的评价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首次手术的先天性尿道下裂临床疗效。探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失败的尿道下裂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2002年3月至2011年1月接受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的810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临床资料。均为首次手术,手术年龄11个月-17岁,平均4.8岁,均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成形法。留置尿道U形支架管,两端分别从会阴部尿道及尿道外口引出,在尿道板两侧切口向远端延伸至阴茎头尿道沟,近端绕尿道开口会合,呈U形。脱套包皮,充分阴茎。用人工勃起试验进行检查,如松解不满意,于阴茎体背侧弧度最大处12点位置进行白膜折叠紧缩以伸直阴茎。若尿道板宽度足够,则不必行尿道板背侧纵行切开或只切开部分尿道板,否则需纵行切开从阴茎头至尿道下裂开口的尿道板。转移阴茎背侧包皮,部分去上皮形成肉膜瓣,覆盖加固成形的尿道即肉膜瓣加固成形的尿道。在各手术年龄组之间,各先天性尿道下裂开口位置组之间,两种尿流改道方式组之间,参照Donnahoo无尿道下裂的阴茎下曲畸形(chordee without hypospadias)的病因分类法的前3级的TIP手术患者各组之间,有无处理并发疾病组之间,对TIP手术的成功率进行比较。回顾分析广州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2002年3月至2011年4月接受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的81例阴茎皮肤少失败的尿道下裂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在同期应用Duplay尿道成形术修复的阴茎皮肤相对充裕的失败尿道下裂36例作比较。并比较尿道下裂手术史与手术成功率的关系。结果在首次手术的810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尿道下裂程度按Duckett分型:前型316例(39.0%)、中间型348例(43.0%)、后型146例(18.0%)。阴茎下曲程度按照Donnahoo分级,将尿道下裂阴茎下曲程度分为0-4级。随访6月至2年,746例手术一次成功(92.1%),150例3级阴茎下曲者采用阴茎背侧白膜折叠术纠正完成手术,新建尿道口位于阴茎头部。术后并发尿道口狭窄11例(1.4%),并发尿瘘49例(6.0%),尿道憩室4例(0.5%),均经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各手术年龄组之间,TIP手术的成功率无显着性差异(P=0.298)。按照Duckett分型,各先天性尿道下裂开口位置组之间,TIP手术的成功率无显着性差异(P=0.373)。两种尿流改道方式组之间,TIP手术的成功率无显着性差异(P=0.436);参照Donnahoo无尿道下裂的阴茎下曲畸形(chordee without hypospadias)的病因分类法的前3级的TIP手术患者各组之间,TIP手术的成功率无显着性差异(P=0.519);有无处理并发疾病组之间手术成功率无显着性差异(P=0.144)。。117例失败的尿道下裂患者随访6月至2年,应用TIP术式81例,成功65例(80.2%);尿道瘘11例,尿道狭窄5例。Duplay尿道成形术36例,成功29例(80.6%),尿道瘘5例,尿道狭窄2例。2组结果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969)。多于三次手术史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较低,为57.9%,一次手术史、二次手术史和多于三次手术史各组之间,TIP的手术成功率有显着性差异(P=0.008)。结论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可以作为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的首选术式,手术结果不受尿道下裂开口位置、年龄大小、引流方式、阴茎下曲畸形程度及有无处理并发疾病的影响,阴茎重度弯曲者若需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则需行背侧海绵体折叠术。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用于阴茎皮肤少的失败尿道下裂病例修复,可取得满意效果。尿道下裂手术史越多,手术成功率越低。多于三次手术史,阴茎包皮较少的尿道下裂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其它手术方式。
杨传瑞,张卡琳,郭霞[5](1999)在《《重庆医学》1999年第28卷卷终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表明
严佳虞,陈亚军,彭春辉,庞文博,王增萌,吴东阳,王凯[6](2020)在《男童泄殖腔畸形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男童泄殖腔畸形(cloacal malformation,CM)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例男童CM的临床资料,并采用Rintala评分和排尿功能障碍评分系统(dysfunctional voiding scoring system,DVSS)进行随访,分别评估其排便功能和排尿功能。Rintala评分和DVSS评估需患儿年龄≥4岁。Rintala评分范围0~20分,<12分提示排便功能不良,12~16提示排便功能一般,≥17分提示排便功能良好; DVSS系统评分范围0~30分,评分越高提示功能越差。结果 4例患儿产后均发现无正常肛门,粪便、尿液从会阴部同一开口排出。3例全程在本院治疗,就诊年龄分别为5个月、5个月和1岁2个月; 1例于外院行尿道成形术,术后出现直肠尿道瘘转至本院,就诊年龄为10岁9个月。4例患儿均为重度尿道下裂合并阴茎阴囊转位。会阴部查体结合辅助检查(泌尿系统超声、骶尾部X线平片和瘘道造影检查等)能明确诊断及合并畸形。全程在本院治疗的患儿依次行前矢状入路会阴肛门成形-尿道成形-其他畸形矫正的手术方案,术后1例出现直肠会阴瘘;外院术后患儿再次手术,采用后矢状入路骶会阴肛门成形+直肠尿道瘘修补术。全程在本院治疗的3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年龄分别至6岁、11岁(合并骶骨畸形)和15岁(合并骶骨畸形),Rintala评分分别为20分、12分和10分,DVSS评分分别为0分、10分和3分。结论通过会阴部查体,结合相关辅助检查能明确诊断男童CM及合并畸形,该类患儿可依次行前矢状入路会阴肛门成形-尿道成形的手术治疗。术后排便功能与排尿功能评分与患儿有无骶骨畸形密切相关。
桂绍涛,赵晖,雷银,罗韬,吴汶钊[7](2020)在《近端与远端尿道下裂修复术中新尿道不同覆盖物术后并发症》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近端与远端尿道下裂修复中新尿道不同覆盖物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尿道下裂患儿169例,均予以TIP术修复重建尿道,依据有无额外尿道覆盖分为无覆盖组(n=25)和额外覆盖组(n=144),根据术中观察瘘口位置分为近端尿道下裂(n=119)和远端尿道下裂(n=50),其中额外覆盖组根据不同尿道覆盖物分为鞘膜组(n=84)、带蒂阴茎背侧筋膜覆盖组(n=40)和周围组织筋膜组(n=20)。结果 169例患者中,2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02%。其中无覆盖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4%(6/25),覆盖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1.11%(16/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覆盖组中尿瘘发生率为4.86%,无覆盖组尿瘘发生率为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近端及中段的尿道下裂,睾丸鞘膜则是一种较好的覆盖物。对于远端尿道下裂患者来说,带蒂阴茎腹侧筋膜瓣可以更好地对尿道进行覆盖,降低术后尿瘘的风险。
熊政瑜[8](2020)在《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在尿道下裂术后复杂尿瘘修复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在尿道下裂术后复杂尿瘘修复术中应用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尿道下裂术后复杂尿瘘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尿道下裂术后复杂尿瘘修复术中采用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尿道下裂术后复杂尿瘘修复术中采用常规尿道成形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尿瘘再次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尿瘘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30%;观察组患者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为3.3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阴茎外形臃肿发生率为6.7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P<0.05)。结论在尿道下裂术后复杂尿瘘修复术中应用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再次尿瘘发生风险,同时能减少尿道狭窄、阴茎外形臃肿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许俊杰[9](2020)在《改良Koyanagi术式一期治疗男性患儿重型尿道下裂的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我院改良Koyanagi术式一期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2月至2018年10月151例采用Koyanagi术式(为Koyanagi组)和188例采用Duckett术式(为Duckett组)治疗的重型尿道下裂患儿临床资料,对两种术式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我院改良Koyanagi术式的疗效。结果:Koyanagi组发生尿瘘17例,尿道狭窄15例,尿道憩室2例,尿道感染3例,伤口裂开2例;Duckett组发生尿瘘37例,尿道狭窄27例,尿道憩室6例,尿道感染11例,伤口裂开6例;Koyanagi组治愈率显着高于Duckett组,尿瘘率显着低于Duckett组(P<0.05),家长对外观满意度显着低于非手术泌尿外科医师(P<0.05)。结论:我院的改良Koyanagi术式手术操作更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阴茎外观较好,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疗效确切,接近国际水平,可作为重型尿道下裂治疗的新选择。
张建钦[10](2019)在《胸腔镜下Ⅲ型食管闭锁一期成形术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传统经胸腔手术和胸腔镜下食管闭锁一期成形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我院行胸腔镜微创治疗Ⅲ型食管闭锁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Ⅲ型食管闭锁患儿92例。所有患儿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母孕期均有羊水过多,生后口鼻冒泡,阵发性咳嗽、气促、暂时性青紫、留置胃管时发现胃管不能置入等,结合食管造影和胸部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Ⅲ型食管闭锁均诊断明确。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胸腔镜下Ⅲ型食管闭锁一期成形术患儿共49例;B组,传统开胸手术治疗Ⅲ型食管闭锁患儿共43例。收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胸水引流量、输血量、拔除胃管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切口长度、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等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数据。结果:两组患儿均手术成功,胸腔镜手术患儿无中转开胸手术。两组患儿的术前资料、手术时间、术后拔除胃管时间和住院费用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水引流量、输血量、手术切口长度等方面A组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中:A组患儿的术后重症肺炎、切口感染、胸壁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死亡、气胸、气管软化、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及早期随访期间气管软化、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期随访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贲门失弛缓征和食管憩室等并发症。结论:胸腔镜下Ⅲ型食管闭锁一期成形术与传统开胸Ⅲ型食管闭锁一期成形术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其优点在于微创、手术视野清晰、快速恢复,是治疗Ⅲ型食管闭锁的新趋势。
二、先天性尿道下裂修复术临床探讨(附8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天性尿道下裂修复术临床探讨(附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Snodgrass术修复尿道下裂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2)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应用于尿道下裂修复术的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1 尿道下裂的手术治疗现状 |
2 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应用于尿道下裂修复术的设想 |
2.1 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
2.2 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应用于尿道下裂修复术的关键设计及优势 |
2.3 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应用于尿道下裂修复术面临的挑战 |
3 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在尿道下裂修复术中的应用前景 |
(3)尿道下裂阴茎解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尿道下裂阴茎解剖特点的探索及初步临床应用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先天性尿道下裂模型兔阴茎解剖特点及其对尿道下裂修复术的影响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综述 尿道下裂修复术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图 |
致谢 |
(4)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部分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的临床研究 |
1.1 资料与方法 |
1.1.1 临床资料 |
1.1.2 方法 |
1.2 统计 |
1.3 结果 |
1.4 讨论 |
第2部分 TiP术在手术失败的尿道下裂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临床资料 |
2.1.2 方法 |
2.2 统计学处理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写词简表 |
致谢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参加国内国际会议 |
附件 |
(6)男童泄殖腔畸形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手术方案 |
结果 |
一、临床特点 |
二、本院患儿诊疗情况 |
三、外院手术后患儿诊疗情况 |
四、随访情况 |
讨论 |
(8)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在尿道下裂术后复杂尿瘘修复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尿瘘发生情况 |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
3 讨论 |
(9)改良Koyanagi术式一期治疗男性患儿重型尿道下裂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式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手术方式选择 |
3.2 Koyanagi术式及其改良结果 |
3.3 我院改良Koyanagi术式创新点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Koyanagi术式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发展历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10)胸腔镜下Ⅲ型食管闭锁一期成形术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手术方法 |
2.1 胸腔镜下III型食管闭锁一期成形术 |
2.2 传统开胸III型食管闭一期成形术 |
3 术后处理 |
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两组患儿术中、术后临床参数对比 |
2 胸腔镜、传统手术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 |
3 两组患儿出院后随访情况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先天性尿道下裂修复术临床探讨(附8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Snodgrass术修复尿道下裂的临床应用[D]. 杨亚运. 安徽医科大学, 2016(10)
- [2]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应用于尿道下裂修复术的设想[J]. 何宗海,卢一平. 医学争鸣, 2014(04)
- [3]尿道下裂阴茎解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D]. 谢林海.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11)
- [4]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临床研究[D]. 熊林. 南方医科大学, 2012(04)
- [5]《重庆医学》1999年第28卷卷终主题词索引[J]. 杨传瑞,张卡琳,郭霞. 重庆医学, 1999(06)
- [6]男童泄殖腔畸形诊治分析[J]. 严佳虞,陈亚军,彭春辉,庞文博,王增萌,吴东阳,王凯.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0(10)
- [7]近端与远端尿道下裂修复术中新尿道不同覆盖物术后并发症[J]. 桂绍涛,赵晖,雷银,罗韬,吴汶钊.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10)
- [8]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在尿道下裂术后复杂尿瘘修复术中的应用[J]. 熊政瑜. 当代医学, 2020(16)
- [9]改良Koyanagi术式一期治疗男性患儿重型尿道下裂的疗效评价[D]. 许俊杰.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10]胸腔镜下Ⅲ型食管闭锁一期成形术临床疗效分析[D]. 张建钦.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