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装饰画的艺术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李家菲[1](2020)在《装饰主义的几何化符号元素与塔玛拉绘画形式语言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装饰艺术是古典、对称、直线的艺术形式的现代集合,以社会的审美、文化和消费融合成为独特的艺术样式并影响至今。几何元素通过传统和现代的视觉语言在装饰主义绘画中交织一起,构成作品的装饰性的几何化符号语言促成了塔玛拉的绘画风格样式形成。绘画语言的符号元素组合在一起产生视觉化的可见形式,其中包含了潮流、文化与哲学影响下的视觉审美。通过对装饰艺术中的几何化元素的分析,以塔玛拉绘画为例,研究几何化元素在视觉艺术中的运用,了解语言符号的运用、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关系。在当下审美语境下装饰主义绘画代表画家塔玛拉的绘画样式在现代绘画诸多流派中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影响力。以对她的画面语言分析的方式进行其绘画形式符号构成研究,并探索形成绘画风格样式基础形式,对于分析与解读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形成与转变有着帮助。塔玛拉的画面的平面装饰性语言从现实中吸取图示,将现代绘画的装饰性风格中的几何化元素融入其中并且结合对传统绘画造型语言和现代绘画的塑造语言的吸收与借鉴。装饰主义绘画在审美与活跃的艺术形式潮流中开创了符合时代的视觉审美形式,塔玛拉的绘画作品通过形式感传达出时代的形式美,其作品突出的个性化符号特征通过绘画的形式准确的表达了画家的精神和创作思想。这对于身处当下的繁荣的新时代的我们吸收传统的绘画形式语言和时代所带来的现代视觉形式的图式有着借鉴的意义。塔玛拉作品的分析阐释为我们带来属于时代的视觉符号与形式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的思考和启示。在以构图、造型为基本元素的绘画形式语言中,塔玛拉的绘画作品中阐释的几何化形式的运用和构成画面的元素在传统绘画与现代的视觉语言的吸收,对于我们有着学习和研究的价值。创新性的素材和具有装饰性风格的形式语言在塔玛拉的作品中被赋予了时代的烙印。她的画作呈现的风格与样式对当代画家的创作依然有着启示。艺术家将自己的生活同社会的文化风尚、审美潮流和时代特点有效的结合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绘画作品。
温敏雁[2](2019)在《寻找逝去的童心——浅谈儿童画对装饰画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试从儿童画与装饰画的基本形成过程与它们形成过程中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从创作意图与艺术表现上的区别与联系出发来讨论儿童画与装饰画,进而结合当今装饰画界的时代特色,谈论儿童画对装饰画的启发。一、装饰画与儿童画的区别与联系(一)创作意图上的区别与联系
杨小艳[3](2018)在《初中美术装饰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装饰画通过设计和运用材料,把握材料触觉和视觉性,构成装饰画面整体效果。在美术装饰画教育中,装饰画材料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认真研究每种材料的特性,正确看待装饰画中材料的艺术价值,理解装饰画中材料的意义,才能更好的欣赏、创作装饰画。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装饰画的教学可以说是一场艺术之战,从装饰画的原味出发,回归装饰画的韵味,又是一次原味的开始,教会学生装饰画解读手法,学会欣赏装饰画,感受装饰画,创作装饰画,在装饰画学习中,抽象思考,让学生走在艺术之路。通过对初中美术装饰画教学现状的调查,找出初中美术装饰画教学中的问题,从装饰画地位没有凸显,装饰画材料的局限,学生自我表达的空间难拓展展开讨论。接着,搜集国内外优秀装饰画教学和创作资源利用,如中小学装饰画优秀案例,现当代艺术对装饰画教学的创新启发,初中美术装饰画教学现状综述,围绕初中美术装饰画教学新思路展开讨论,从综合性来讲,将装饰画与造型和工艺模块结合,利用综合材料打破平面画的限制,提高学生自由表现的意识和能力,针对初中生的特征设计装饰画教学内容,然后,对初中装饰画教学进行设计构想,包括材料拓展的设计、教学内容分阶段设计、初中装饰画教学方法的设计三部分展开。最后,按照初中美术装饰画教学设计的思路,开展初中美术装饰画教学案例,以《变废为宝》一课为例,从作品对比赏析开始,让学生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继而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创作属于自己的装饰画作品。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没有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更强调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己摸索,进行自主创作。研究中的教学实践是有效的,帮助普通班学生树立了信心,实验班学生审美体验增强了,也提高了火箭班学生个性创作能力。在初中美术课堂中,通过装饰画学习,让学生剪切、拼贴、绘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创造性思维,激发鼓舞学生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它有趣的制作过程很受学生喜欢。通过装饰画课程学习可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周密的计划性和良好的做事习惯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李莉停[4](2018)在《黑白装饰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在精神文化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少人为美化自己的生活,喜欢用不同的艺术格调,将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营造出一定的艺术氛围。人们对美的需求已经关乎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美的装饰,装饰画也已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黑白装饰画是近些年较为流行的一种装饰画,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视觉效果,被运用到生活中的很多领域。笔者经过调查和分析,黑白装饰画是比较适合引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学生无需准备工具材料,而且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笔者希望通过系统的黑白装饰画课程教学,来丰富高中学生单一的学习生活,增进学生的美术课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了解到除了写实绘画,还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绘画表现形式。黑白装饰画的学习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黑白装饰画既注重技能的表现,又强调参与者的创新意识,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学会简化、提炼、概括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描绘出更具有审美特点和更具有趣味性的形体。通过黑白装饰画课程的学习,学生认识了装饰语言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宽。黑白装饰画教学非常注重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及个人情感的表达。学生在小组的分工合作中,共同探究,其学习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并且文化课的学习压力得以释放,让学生体验和享受绘画的快乐。本文以笔者所在的高中为例,分四个部分对课题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对黑白装饰画的特征及以往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论述了黑白装饰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开设的可行性及价值意义;第三部分展示了黑白装饰画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的探讨,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环节进行了介绍;第四部分对整个教学进行了效果的总结和不足之处的反思。
王岩松[5](2017)在《媒介多元介入的壁画形态研究 ——以1979年以来的中国壁画为例》文中认为自1979年中国壁画复兴以来,当代壁画艺术经历了城市建筑空间、艺术观念和科技的新变化,传统的壁画理论已经无法诠释壁画在发展演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功能转换、形态多元等新问题。当代壁画不再局限于二维、平面、静止的绘画形态,而拓展出多维、立体、动态的多元形态。壁画创作在媒介应用方面融入了新观念和新科技,创作出跨学科、多学科融合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壁画作品。新型材料、综合装置、影像艺术、计算机新媒体等新媒介的应用,超越了传统壁画的叙事模式,形成了多元的壁画形态。媒介作为壁画最根本、最主要的载体,是壁画理论研究和壁画实践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壁画媒介是壁画形态与叙事模式的传达媒介物。从壁画的演进轨迹来看,壁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媒介的发展史。壁画媒介的发展与应用促使壁画创作者的观念、壁画的叙事模式、壁画的形态都发生了改变,从而推动了壁画的发展。因此,壁画媒介的演进与壁画的发展同步。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壁画“媒介多元介入与形态多元”这一现象的研究,归纳出当代中国壁画的三种形态,即:功能转换的壁画形态、叙事转换的壁画形态和媒介异化的壁画形态。得出了“壁画传统的继承、艺术观念的冲击、科技手段的应用、建筑空间的制约是形成壁画‘媒介多元介入与形态多元’现象的根本原因”的结论。全文在论证过程中,“媒介如何介入壁画”是“线”,“叙事模式与壁画形态”是“点”,通过对不同媒介、不同叙事模式、不同壁画形态的探讨,进一步论证了壁画形态多元化现象的成因,推论出中国当代壁画的未来走向,并做出前瞻性的判断和分析。本文中的“当代壁画”界定为“1979年以来的中国壁画”,区别于“当代艺术”的概念特指。同时,本文从“媒介”这一理性、客观的脉络入手,提炼出关于媒介介入与壁画形态的本体问题,包括媒介的形式、媒介的介入方式、媒介介入后的壁画叙事模式转换、媒介介入后的壁画形态转换等问题。围绕本文的核心观点,论文从壁画媒介的概念入手,首先分析了媒介的概念、价值及影响壁画媒介多元介入的客观因素,概述了壁画媒介与壁画形态的分类及特征。同时,以历时性的视野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去审视与梳理壁画的媒介与形态的嬗变历程,分别从新媒介的介入、媒介的拓展、媒介的创新三个角度,剖析了壁画媒介与壁画形态在不同时代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实例分析了传统壁画媒介介入与叙事模式转换后,叙事转换的壁画形态的成因;同时,又以多元媒介的实例论证了创新媒介介入后,促使当代壁画形态异化的成因。本文通过对壁画媒介多元介入壁画并形成多元的壁画形态这一现象的剖析,同时也是对这一时期壁画创作演进过程的梳理。最终,总结了壁画媒介多元介入与壁画形态的理论,剖析了壁画的现实形态,为壁画的未来走向做了前瞻性的论述和判断。
曾铖[6](2014)在《漆画及其材料艺术表现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漆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传统漆艺是当代漆画的根基,同时它又是新兴的艺术画种。通过老一辈漆画艺术工作者辛勤的耕耘,漆画已经从工艺美术领域走进了纯艺术领域,通过其合理的画面布局,准确的技法操作,适当的材料运用,打磨后的有规律与无规律的画面效果,使漆画的艺术形式更具魅力。漆画是“漆”绘画性与工艺性的结合,只有同时具备绘画与漆艺两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达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才能使漆画作品的思想性得到提升。笔者先简单的阐述了中国传统漆艺历史,然后从漆画材料、工具设备及工艺技法入手,通过一定的绘画创作实践,展现漆画材料之美,工艺之美,最后通过创新,丰富了漆画材料的内容。明代漆艺大师黄大成在《髹饰录》中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思想、敬业敏求的工匠精神以及精致尚古的审美观这三方面的思想。在现代漆画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任然需要研究与借鉴先人留下的宝贵经验,并在漆画创作当中加以尝试与运用。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尊重、吸收、提炼传统漆画技法及表现方式的基础上,研究各种新观念、新材料、新技法,使得现代漆画得以发挥出巨大潜力,并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刘静宜[7](2013)在《扬州剪纸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剪纸艺术历史悠久、人文艺术价值深厚,它继承了原始艺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扬州民间剪纸以窗户、花灯、服饰为载体。从刺绣花样中脱离出来,形成独特风格的扬州剪纸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工艺性。扬州剪纸受中国传统国画的深远影响,风格上趋于文人画的唯美与高雅,题材以花鸟鱼虫、四时花卉为主,辅以人物、动物、吉祥图案、风景名胜等,内容多寓意吉祥如意、福寿安康。扬州剪纸以平面纸张为基本材料,以线、面为基本语言符号,采用二维表现的构成方式,形成了剪纸平面化的表现特征。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运用剪纸的符号与图形,将纹样进行编排和组合。由于历史、环境、民族、风俗、人文的差异,形成了地区之间剪纸风格的差异,而在风格迥异的外形之内,民间剪纸符号又蕴含了丰富多彩的象征内涵。扬州民间剪纸艺术,具有它自身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这种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不是依照事物原本的形象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观念,而是用创作者的思维、观念去描述某种事物。扬州民间剪纸的创作者们在制作时不会受特定时间、空间等观念的制约,他们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物象呈现于一个画面中,平面铺开、互不遮挡,尽情地表现自己想要的物象。由于科技的进步,现代绣品已广泛采用电脑绣花,扬州剪纸从绣品花样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扬州剪纸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要适应时代的潮流并继承发展,现在已经开始尝试了很多创新。扬州剪纸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以艺术和科技联姻,积极打造精品、开发新品,先后开发出剪纸挂历、剪纸贺卡、剪纸相册等便于携带的剪纸新产品,为扬州剪纸适应人们的需求寻找新的载体形式。因此,扬州剪纸既具备了观赏性的同时实用的功能也日益突出。现代社会,在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邮票设计,期刊,舞台设计,漫画,电影和其他方面都有它的身影,扬州剪纸的载体形式日益丰富。旧时扬州剪纸图案大多采用刺绣,内容,题材,但也更多的民俗风味。然而,如此迅速地融入现代生活多元化的社会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的民族的东西慢慢衰落,湮没,最经典的剪纸图案也已与时代脱节,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自然发展的时代的文化现象。传承剪纸的民间手工艺人越来越少,扬州剪纸艺术所具备的原生态特点与现代都市社会之间的不协调则是内在危机。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扬州剪纸想要传承下去并且走得更远,现在已经开始在材料、技法、色彩等方面试着进行许多创新,扬州剪纸在具备观赏性特点的同时,向实用性方面拓展。随着现代设计艺术创意的日益多元化,必然要求创作者的艺术视野更加宽广,他们既要吸收传统艺术中的精髓,又要综合当代艺术。因此只有立足社会生活,将传统因素和当前的时代精神融为一体,才有可能为现代设计艺术领域创造出一条成功之路。
王龙娟[8](2012)在《皮影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皮影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的艺术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跌宕起伏,它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现场表演的真实性与纯粹的音画体验让人回味无穷,它的幕影表演艺术被誉为当代动画电影的雏形。皮影戏是艺术的集大成者,拥有舞蹈、戏曲、音乐、美术等众多艺术元素。它所具有的独特造型与民族气质,带给观众幽默诙谐的情感氛围,以及特有的虚实相生的光影效果、音乐唱腔、表演形式等,使皮影戏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艺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总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观念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呈现出新面貌,以延续自身的生命力。因此,皮影艺术中的造型、雕刻、色彩、动作、神态、唱腔、音乐、情感等元素被提炼到动画创作中,将使皮影的艺术精华得到更广阔的提升,打造出属于中国、属于世界的动画产业。本文主要探讨了皮影戏的起源、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与研究价值。深入研究了皮影的艺术元素,抓住皮影本身的优势所在,分析了如何把皮影元素运用到动画设计中。最后展望了皮影艺术元素运用到动画设计中的发展前景,发扬具有民族精神的动画艺术将是中国动画产业的进一步提高。让古老的中华文明与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让中国皮影艺术、中国动画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张岩[9](2012)在《现代装饰画艺术的视觉语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对装饰画艺术的欣赏和质量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种打破了传统绘画趋势的艺术形式的装饰作品,其内涵也得到不断地充实和扩展。对现代装饰画所体现的视觉语言的深刻理解,在追求艺术美的同时研究装饰画材料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创作手法,是科技与美学结合的产物。是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分析和研究关键所在,也是本论文要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对传统装饰画的分析和其未来现代装饰画发展趋势研究,构建现代艺术语言与现代装饰画之间所形成的视觉语言体系,使现代装饰画展露出更丰富的视觉语言。追求艺术与科技、纯粹艺术与商品艺术、传统与现代、手绘与综合材料的利用等问题是本次论文主要研究的课题。装饰画的前身本是最初的视觉语言符号即图案,纵观图案的发展史,会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图案以它特有的形式形成了一种“语言”。最原始的装饰图案,是人们对生活对自然最初的印象意识。它们大多被记录在器具上或岩壁上,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一时期的装饰图案主要作用是记录,其次才是审美装饰。其图案的风格严肃古朴并具有一定规律性,是图案语言最早期的体现。当人们的生活已经能够基本满足生存需要的时候,审美意识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在填饱肚子之余开始思考什么是“美”。精神生活的需求在这一时期开始体现,时代审美特性也随着这种需求而展现开来。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不同,装饰图案成为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审美最为直接的表达方式。因为对很多现象不能解释,于是便出现了“想象”来填补这种空白,这就是创意的雏形。这时期的装饰图案体现的是人们的思想,是精神语言的体现。持续到了今天,装饰图案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就是装饰画。装饰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图案语言表达方式也是多元化的,其审美情趣、色彩语言、商业语言、及消费语言等方面都有涉及,已不再单纯的只是装饰,还是大众时代思想的艺术表达。现代装饰画,是受现代绘画和现代设计理念及实践影响而产生的特定艺术形式。图案所特有的视觉语言结合色彩的搭配,使这种趋向与快餐艺术的表现形式渗入到各行各业。其制作方式丰富多样并带有一定程度的科技性,不仅可以使用自然材料,也可以用科技的手法使其具备超越二维的视觉效果,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提现。通过对现代装饰画艺术所体现的视觉语言的剖析,从而使人们了解作品内容和创作者在观念、情感、心理和技术方面的体现。现代装饰画艺术在表达审美的同时,也显现出其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它是审美与实用的一个双向体现,具有客观的经济价值,且具有科技性的发展前景。使其兼具装饰、科技与使用功能兼备。装饰画不仅体现了审美价值,也体现了其人文价值体现和科技时代性推广价值。
林育秀[10](2011)在《绘画艺术与装饰语言的结合——以比亚兹莱装饰绘画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绘画与装饰紧密结合,创造出唯美的平面艺术,点缀着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应该说,从古至今的任何美术创作都与装饰性"如影随形",而在现代绘画艺术中,装饰性更是不可逃避的话题。本文首先分析现代绘画中的装饰语言入手,探讨现代审美语境下比亚兹莱装饰绘画的美学风格与思想;进而深层次解读绘画与装饰性融合统一的重要意义。
二、谈装饰画的艺术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装饰画的艺术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装饰主义的几何化符号元素与塔玛拉绘画形式语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第一节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重点和创新之处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塔玛拉绘画艺术语言 |
第一节 “美”的艺术 |
第二节 绘画语言构成 |
第二章 装饰主义绘画语言的形成 |
第一节 思潮与社会意识形态下的装饰主义绘画 |
一、艺术运动与绘画的形式 |
二、装饰语言与几何化 |
三、装饰主义绘画的几何符号运用 |
第二节 工业革命下的装饰主义绘画 |
一、审美需求与几何化形式 |
二、装饰主义与审美和潮流 |
第三章 塔玛拉的装饰主义造型语言与几何化元素 |
第一节 传统与现代造型融合的表现手法 |
一、几何化概括的古典主义形式主体 |
二、多面性的立体主义样式背景 |
第二节 简约的几何化语言塑造方式 |
一、简化的现代绘画 |
二、塔玛拉的几何化塑造 |
第四章 装饰主义的构图语言在塔玛拉作品中的绘画表达 |
第一节 几何构成的构图形式 |
一、经典的三角形的构图与平面性 |
二、摄影的构图语言 |
第二节 几何化的繁简图式比照 |
一、主体与背景的图式对比 |
二、疏密、繁简的几何图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指导教师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致谢 |
(2)寻找逝去的童心——浅谈儿童画对装饰画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装饰画与儿童画的区别与联系 |
(一) 创作意图上的区别与联系 |
(二) 艺术表现上的区别与联系 |
二、儿童画对装饰画的启发 |
三、结语 |
(3)初中美术装饰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初中美术装饰画的教学价值 |
(一)装饰画内涵及其与材料的关系 |
1.装饰画的内涵 |
2.装饰画和材料的关系 |
(二)当代艺术发展对装饰画教学的创新启发 |
(三)综合材料运用于装饰画的意义 |
1.综合材料运用于装饰画的艺术价值 |
2.综合材料运用于装饰画的情感表现和文化内涵 |
(四)综合材料装饰画对于初中美术教学的价值 |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
3.增强学生美术综合素养 |
第三章 初中美术装饰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初中装饰画教学现状调查 |
1.调查对象 |
2.调查统计 |
(二)初中装饰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
1.装饰画地位没有凸显 |
2.装饰画材料的局限 |
3.学生自我表达的空间没有拓展 |
第四章 初中美术装饰画教学改进设计 |
(一)初中美术装饰画教学新思路 |
1.从综合性来讲,将装饰画与造型、工艺模块结合 |
2.利用生活素材拓展装饰画材料 |
3.利用综合材料打破平面化的限制 |
4.提高学生自由表现的意识和能力 |
(二)初中美术装饰画教学改进路径 |
1.初中装饰画材料拓展的设计 |
2.初中装饰画教学内容分阶段设计 |
3.初中装饰画教学方法的设计 |
第五章 装饰画教学案例——《变废为宝》 |
(一)装饰画教学设计思路 |
(二)装饰画教学分析及教学目标 |
(三)装饰画教学过程及课堂实录 |
(四)装饰画教学反思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4)黑白装饰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的动因 |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 目的 |
2. 意义 |
(三) 选题的研究现状 |
(四) 研究方法、思路、创新点 |
一、黑白装饰画的特征及课程目标提升 |
(一) 关于黑白装饰画的认识 |
1. 黑白装饰画的特征 |
2. 黑白装饰画与色彩装饰画的区别与优势 |
(二) 黑白装饰画教学本次研究的课程目标提升 |
二、黑白装饰画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可行性分析及价值意义 |
(一) 黑白装饰画在生活中的利用 |
(二) 黑白装饰画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可行性分析及优势 |
1. 黑白装饰画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
2. 黑白装饰画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的优势 |
(三) 黑白装饰画引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价值意义 |
1.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
2.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
3. 有利于促进学生绘画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
三、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美术课堂中黑白装饰画的教学探讨 |
(一) 教学内容设置 |
1. 黑白装饰画的内涵 |
2. 黑白装饰画的基础组成元素及其节奏韵律和形式美感 |
3. 黑白装饰画的构图 |
4. 黑白装饰画的造型特征及其技巧表现 |
(二) 黑白装饰画在本校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开展 |
案例一: 感受黑白装饰画的艺术之美(欣赏课) |
案例二: 初试黑白装饰画的趣味(临摹课) |
案例三: 让想象在黑白世界中畅游(创作课) |
四、教学效果及其反思 |
(一) 教学实施后取得的效果和成绩 |
(二) 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 |
1. 问题分析 |
2. 解决对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媒介多元介入的壁画形态研究 ——以1979年以来的中国壁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1.2 研究的对象 |
1.1.3 研究的基本问题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壁画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关于媒介多元介入的壁画形态研究现状分析 |
1.2.3 与相关研究的不同之处 |
1.3 关于媒介多元介入的壁画形态研究的创新之处 |
1.3.1 研究的基本假设与理论资源 |
1.3.2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1.3.3 创新之处 |
1.4 研究方法 |
1.4.1 现象分析法 |
1.4.2 分析与归纳法 |
1.4.3 个案调研法 |
1.4.4 文献学研究方法 |
1.4.5 田野作业研究方法 |
1.4.6 图像学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多元的壁画媒介与多元的壁画形态 |
2.1 壁画媒介的概念、价值 |
2.1.1 壁画媒介的概念 |
2.1.2 壁画媒介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 |
2.2 促进壁画媒介多元介入的影响因素 |
2.2.1 壁画传统的继承 |
2.2.2 艺术观念的冲击 |
2.2.3 科技手段的应用 |
2.2.4 建筑空间的制约 |
2.3 多元的壁画媒介 |
2.3.1 传统媒介 |
2.3.2 拓展的传统媒介 |
2.3.3 异化的媒介 |
2.4 多元的壁画形态 |
2.4.1 壁画形态的分类标准 |
2.4.2 功能转换的壁画形态 |
2.4.3 叙事转换的壁画形态 |
2.4.4 媒介异化的壁画形态 |
第三章 1979年以来壁画媒介与壁画形态嬗变的历程 |
3.1 媒介的装饰——20 世纪80年代装饰化的壁画形态 |
3.1.1 装饰化的壁画形态形成的原因分析 |
3.1.2 媒介多元与装饰化的机场壁画形态 |
3.1.3 机场壁画形态的社会影响 |
3.1.4 装饰化的壁画形态的局限性 |
3.1.5 机场壁画复兴运动后的壁画新媒介与新形态 |
3.2 媒介的拓展——20 世纪90年代泛化的壁画形态 |
3.2.1 媒介的拓展与应用 |
3.2.2 泛化的壁画形态 |
3.2.3 泛化的壁画形态的理论探索 |
3.3 媒介的创新——21世纪初媒介异化的壁画形态 |
3.3.1 媒介的创新 |
3.3.2 壁画与建筑理性融合的异化形态 |
3.3.3 全国美展参展壁画的异化形态 |
第四章 传统媒介拓展与功能转换的壁画形态 |
4.1 传统媒介的拓展 |
4.1.1 混合媒介:蔡玉水印尼壁画《天堂巴厘岛》的媒介拓展 |
4.1.2 从油彩到玻璃:叶武林中国现代文学馆壁画的媒介拓展 |
4.2 功能转换的壁画形态 |
4.2.1 赏析辨识:教育、宣传、导视性壁画的功能转换形态 |
4.2.2 视听音画:全景画的叙事模式与功能转换的壁画形态 |
4.3 小结 |
第五章 传统媒介介入与叙事转换的壁画形态 |
5.1 传统媒介与叙事模式的转换方式 |
5.1.1 传统媒介的介入 |
5.1.2 传统壁画的形式借鉴 |
5.1.3 历史符号的片段移植 |
5.1.4 地域特色的壁画表达 |
5.2 叙事转换的壁画形态 |
5.2.1 墙上的虚幻:3D壁画的叙事转换形态 |
5.2.2 宣泄与时尚:涂鸦壁画的本土化形态 |
5.2.3 气质吻合、以石为绘:贝聿铭中国建筑作品中本土化的壁画形态 |
5.2.4 绘山刻水、锻古绣今:南京地铁二号线、十号线壁画本土化的壁画形态 |
5.3 小结 |
第六章 创新媒介介入与媒介异化的壁画形态 |
6.1 创新媒介的介入与创作语境的拓展 |
6.1.1 创新媒介的介入 |
6.1.2 传统经典与历史遗存的新表达 |
6.1.3 叙事模式与壁画形态的新变化 |
6.2 媒介异化的壁画形态 |
6.2.1 虚拟与互动:北京地铁新媒体壁画的地域文化新呈现 |
6.2.2 音画与影像:上海中华艺术宫新媒体壁画的形态转换 |
6.2.3 3D打印与蝴蝶效应:上海地铁新媒体壁画的新形态 |
6.3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 |
7.1 理论研究与现实形态 |
7.1.1 艺术本质的理性坚守 |
7.1.2 壁画现状的剖析应对 |
7.2 壁画亟待解决的问题 |
7.2.1 呼吁立法与保护当代壁画 |
7.2.2 推广与传播当代壁画 |
7.3 未来走向 |
附件 |
附:图表目录 |
主要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致谢 |
(6)漆画及其材料艺术表现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中国漆画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4.1 论文研究的重点 |
1.4.2 论文研究的难点 |
1.4.3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中国古代漆艺艺术概述 |
2.1 中国古代漆艺艺术发展历程 |
2.2 中国古代漆艺对现代漆画的影响 |
第三章 中外现代漆画的发展现状 |
3.1 中国现代漆画现状研究 |
3.1.1 中国现代漆画现状总论 |
3.1.2 国内现代漆画代表人 |
3.1.3 中国现代漆画在不同地域的发展现状 |
3.1.4 中国现代漆画的延伸 |
3.2 国外现代漆画现状研究 |
3.2.1 国外漆画现状总论 |
3.2.2 国外现代漆画代表人 |
3.2.2.1 越南现代漆画代表人 |
3.2.2.2 韩国现代漆画代表人 |
3.2.2.3 日本现代漆画代表人 |
3.2.2.4 法国现代漆画代表人 |
3.2.3 国内外漆画发展对比 |
第四章 漆画材料的沿革 |
4.1 漆画中新旧材料的界定 |
4.2 传统漆画材料应用现状 |
4.3 新型材料出现的原因 |
4.4 新型材料的运用现状及代表作品 |
第五章 现代漆画中新型材料的种类及拓展运用 |
5.1 现代漆画材料的种类及运用分析 |
5.1.1 镶嵌类材料 |
5.1.1.1 蛋壳镶嵌 |
5.1.1.2 螺钿镶嵌 |
5.1.1.3 金属镶嵌 |
5.1.1.4 骨石镶嵌 |
5.1.2 涂料及颜料 |
5.1.2.1 腰果漆 |
5.1.2.2 合成漆 |
5.1.2.3 入漆颜料 |
5.1.3 贴撒类材料 |
5.1.3.1 金银铝箔(粉) |
5.1.3.2 漆皮 |
5.1.3.3 其它粉状材料 |
5.1.4 辅助材料 |
5.2 绘制漆画使用到的工具及设备 |
5.3 现代漆画工艺技法 |
5.3.1 髹漆 |
5.3.2 镶嵌 |
5.3.3 莳绘 |
5.3.4 彩绘 |
5.3.5 变涂 |
5.3.6 堆漆 |
5.3.7 金银法 |
5.3.8 刮刻 |
第六章 新材料的影响与意义 |
6.1 新型材料对传统漆画工艺的影响 |
6.2 新型材料对漆画审美价值的突破 |
6.3 新材料使用的意义 |
第七章 调研实践及漆画材料的创新性研究 |
7.1 现代漆画关于材料与技法的调研实践 |
7.2 现代漆画关于材料创新研究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论文研究的内容总结 |
8.2 论文研究的主要观点 |
8.3 论文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作者绘制漆画作品 |
附录B 图片来源 |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7)扬州剪纸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扬州剪纸艺术的风格特点 |
1.1 扬州剪纸的由来及题材 |
1.1.1 扬州剪纸的由来 |
1.1.2 扬州剪纸的题材 |
1.2 扬州剪纸的造型特点 |
1.2.1 扬州剪纸的传统造型 |
1.2.2 扬州剪纸的意象表现 |
1.3 扬州剪纸色彩和线条的风格特点 |
1.3.1 扬州剪纸以单色装饰为特征 |
1.3.2 扬州剪纸线线相连的特点 |
第2章 扬州剪纸艺术的现状及应用 |
2.1 扬州剪纸艺术的现状 |
2.2 扬州剪纸艺术的应用 |
2.2.1 扬州剪纸在传统民俗中的应用 |
2.2.2 扬州剪纸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
第3章 扬州剪纸艺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1 扬州剪纸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1.1 现代工业对扬州剪纸原生态的影响 |
3.1.2 扬州剪纸原生态的继承 |
3.2 扬州剪纸的商业化及生存危机 |
3.2.1 扬州剪纸的商业化 |
3.2.2 扬州剪纸面临生存危机 |
第4章 扬州剪纸艺术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
4.1 扬州剪纸的品牌建设与创意研发 |
4.1.1 扬州剪纸的品牌建设 |
4.1.2 扬州剪纸的创意研发 |
4.2 扬州剪纸的人力资源保护与培育 |
4.2.1 扬州剪纸艺术传承人的保护 |
4.2.2 扬州剪纸艺术人才智库建设 |
4.3 扬州剪纸的政府规制与市场营销 |
4.3.1 扬州剪纸的政府规制 |
4.3.2 扬州剪纸的市场营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皮影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1.4 特色及创新点 |
第二章 追溯皮影文化 |
2.1 皮影及皮影戏的起源 |
2.2 皮影的制作流程 |
2.3 皮影戏的风格流派 |
2.4 皮影戏的文化内涵及研究价值 |
第三章 皮影的审美特征 |
3.1 皮影的艺术造型 |
3.2 皮影中的美术特色 |
3.2.1 刻线 |
3.2.2 色彩 |
3.3 皮影戏的音乐分析 |
3.3.1 皮影戏的乐器 |
3.3.2 皮影戏的唱腔 |
第四章 皮影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创新性运用 |
4.1 皮影的艺术造型在动画中的运用 |
4.1.1 皮影的线条艺术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 |
4.1.2 皮影的形式美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 |
4.2 皮影的色彩在动画中的运用 |
4.2.1 皮影戏中的光影效果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 |
4.2.2 皮影色彩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 |
4.3 皮影戏的音乐在动画中的运用 |
4.3.1 皮影戏的唱腔在动画中的运用 |
4.3.2 皮影戏的音效、乐器在动画中的运用 |
4.4 皮影艺术的情感韵味在动画中的运用 |
4.4.1 皮影戏的意境之美在动画中的运用 |
4.4.2 皮影艺术中的民族情感在动画中的运用 |
第五章 动画设计中运用皮影元素的发展前景 |
5.1 动画创新之路 |
5.1.1 中国动画现状 |
5.1.2 中国动画运用皮影元素的发展潜力 |
5.2 中国动画的艺术追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现代装饰画艺术的视觉语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装饰画的产生与发展 |
2.1 装饰画的产生 |
2.2 国内外装饰画的发展 |
第三章 现代装饰画艺术视觉语言表现形式分析 |
3.1 现代装饰画表现形式分析 |
3.2 现代装饰画视觉语言与创意表现 |
第四章 装饰画艺术发展的未来与展望 |
4.1 装饰画在科技时代的发展 |
4.2 现代装饰画的价值体现 |
4.3 现代装饰画的未来展望与可持续性发展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课题目录) |
附录B (相关图版) |
(10)绘画艺术与装饰语言的结合——以比亚兹莱装饰绘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绘画中装饰语言的分析 |
(一) 现代绘画艺术中的装饰语言 |
(二) 现代绘画艺术中的装饰表现手法 |
1. 画面的题材与表现 |
2. 画面的色彩与效果 |
二、比亚兹莱装饰绘画的风格与思想 |
(一) 比亚兹莱装饰绘画之风格 |
(二) 比亚兹莱装饰绘画之思想 |
(三) 比亚兹莱装饰绘画之创作技法 |
四、谈装饰画的艺术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装饰主义的几何化符号元素与塔玛拉绘画形式语言分析[D]. 李家菲. 深圳大学, 2020(10)
- [2]寻找逝去的童心——浅谈儿童画对装饰画的启示[J]. 温敏雁. 牡丹, 2019(17)
- [3]初中美术装饰画教学研究[D]. 杨小艳. 鲁东大学, 2018(12)
- [4]黑白装饰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为例[D]. 李莉停.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5]媒介多元介入的壁画形态研究 ——以1979年以来的中国壁画为例[D]. 王岩松. 上海大学, 2017(02)
- [6]漆画及其材料艺术表现应用研究[D]. 曾铖.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5)
- [7]扬州剪纸艺术研究[D]. 刘静宜. 河北大学, 2013(01)
- [8]皮影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 王龙娟. 西北大学, 2012(01)
- [9]现代装饰画艺术的视觉语言[D]. 张岩. 延边大学, 2012(02)
- [10]绘画艺术与装饰语言的结合——以比亚兹莱装饰绘画为例[J]. 林育秀. 大舞台,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