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震成因讨论会在兰州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王广福,汪纬林,陈英方[1](2007)在《附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60年编年大事记》文中研究表明地球物理学是地学和物理学的边缘学科,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及其外层空间,地球物理研究的问题涉及对地球内部的探索和对其外层空间的认识,以及地下资源的勘探与开发,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预防,环境的监控和治理。这些问题都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这一新兴学科很快得到发展,同时也得到国人的广泛关注。
Design Department of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rpration[2](2005)在《铁路工程地质大事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简要回顾了1950-2005年间,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系统在铁路基本建设的各个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
朱景善,尚建国[3](1989)在《中国油气资源勘查大事记(1949—1989)》文中研究表明 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央人民政府中设立燃料工业部,负责管理煤炭、石油和电气等工业的恢复与发展工作。陈郁任部长。
李瑞芬,高伟[4](2009)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创刊30年总目录(1980~2009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创刊30周年之际,将30年论着文章总目录奉献给广大的作者,读者,审稿专家,及多年关心,支持期刊发展的各位同仁。30年来地震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观测技术的发展,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及防震减灾工作做出了贡献。30年来,本刊共发表各类文章2972篇,其中地震研究类860篇,地磁地电类367篇,观测技术类1189篇,计算机应用类293篇,专家讲座19篇,历史回顾23篇,其他221篇,本刊30年的文献就像燃烛,当你打开它,可以使你眼前一亮,照亮别人,燃烧自己。
张洪伟[5](2020)在《张掖红层岩性特征与丹霞地貌成因》文中研究表明张掖丹霞地貌作为西北干旱地区丹霞地貌的代表,发育的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地貌为全国第一,其余丹霞地貌也别具一格。且孕育张掖丹霞地貌的红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对该地区红层的专门研究比较鲜见。本文通过以张掖丹霞地貌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所在区域地质环境,丹霞地貌为主的红层地貌景观进行野外地质调查;通过磁化率和硬度的测量、砾岩统计与分析、偏光显微镜观察薄片、XRD实验、扫描电镜(SEM)、可溶盐实验等手段深入探讨红层岩性特征;提取研究区水系、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新构造运动特征和气候特征,分析丹霞地貌成因。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张掖丹霞地貌所处地质环境比较特殊,跨越北祁连山—河西走廊盆地—阿拉善地块三个地质单元,分为南北丹霞地貌群两部分。丹霞地貌类型繁多,造型奇特,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峰林复合型丹霞地貌、叠板状丹霞地貌、峡谷状丹霞地貌、陡斜状丹霞地貌、蜂窝状丹霞地貌、泥乳状丹霞地貌以及象形石都有所发育。(2)选取研究区三叠系和白垩系红层进行重点研究,北祁连山—河西走廊段砾岩沿梨园河流向粒径逐渐变小,分选性逐渐变好,结构成熟度逐渐降低,白垩系下沟组与中沟组砾岩胶结类型不同是红层地貌形态各异的关键因素;与之相比阿拉善地块—河西走廊段砾岩成分变质矿物含量有所增加。白垩系红层中不同颜色的泥岩其矿物成分基本一致,微观结构略有差异,颜色参数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泥乳状丹霞地貌中膏盐类离子的含量是影响其形态特征的重要因素,其组成物质来源于丹霞地貌的风化碎屑。(3)构造活动切割红层形成的沟谷造成水系不均匀分布对丹霞地貌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新构造运动加速了丹霞地貌成型过程;由于独特的气候格局,形成以风化剥蚀、冻胀作用、水力侵蚀为主的外动力条件雕刻丹霞地貌。在构造活动(新构造运动)、红层岩性特征、外动力条件耦合作用下张掖丹霞地貌才得以表现出多种类型的景观特征。
赵雪[6](2021)在《20世纪50年代黄河治理中的苏联援助》文中提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为综合治理黄河付出了巨大努力。为了确保黄河治理工程的实施,中国政府争取到苏联的技术援助,并以苏联的治河理念为指导。有关苏联援助中国治理黄河的历史研究一直没有受到关注。而这段被尘封的历史本身,既直接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的演变,同时还记刻下新中国治理黄河的历史。对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治理黄河中的苏联援助研究,是通过社会调研及主要运用史料学的方法,在档案和各类原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水利、林业、农业等跨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将该时期苏联援助中国治理黄河的历史活动、苏联理念对中国治黄的影响、苏联援助治黄的意义和问题等内容作为考察视角,以对中国黄河治理史、中苏关系史等进行拓展性与深入性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国治理黄河中的苏联援助研究,主要围绕20世纪50年代中国治理黄河的启动、治理黄河中苏联援助的内容、苏联援助治理黄河的成果与问题等内容进行了整理与探讨,并从中认为,20世纪50年代,苏联对中国治理黄河的援助,始终受到中苏关系发展与变化的影响。中苏关系的友好发展是苏联对中国治理黄河提供援助的重要前提,而中苏关系的恶化是苏联给予中国治理黄河的援助半途而废的根本因素。中苏关系的恶化不仅导致了苏联援助中国治理黄河工作的中断,而且直接影响到当时黄河综合治理规划目标的实现。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设计部[7](2005)在《铁路工程地质大事记》文中认为本文简要回顾了1950-2005年间,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系统在铁路基本建设的各个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
朱岳清[8](1983)在《地震成因讨论会在兰州召开》文中提出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首次地震成因讨论会1983年8月20—24日在兰州召开。来自全国38个单位的8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共宣读了88篇论文。 会议就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1.地震的力学问题。许多同志认为,由孕震到发震是由缓变到突变的过程,其力源最终主要可能是热力,热可造成膨胀、升降与对流,可引起水平力与垂直力,垂直力又可转为水平力。地幔对流及其造成
本刊编辑部[9](1984)在《地理学报1(1)—39(2)分类总目 1934—1984》文中认为
郭增建[10](1997)在《我国天灾预测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文中认为回顾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0年来推进开展天灾预测工作的历程.天灾主要包括气象灾害、水灾、地震等,简述了进行天灾预测的10种推理思维和方法以及取得的预测效果.
二、地震成因讨论会在兰州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震成因讨论会在兰州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5)张掖红层岩性特征与丹霞地貌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丹霞地貌 |
1.2.2 彩色丘陵地貌 |
1.2.3 红层岩性特征 |
1.2.4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区域地质环境 |
2.1 地质构造与地质演化 |
2.1.1 地质演化背景 |
2.1.2 边界断裂带及断层 |
2.2 地层与岩性 |
2.2.1 前古生代地层 |
2.2.2 古生代地层 |
2.2.3 中生代地层 |
2.2.4 新生代地层 |
2.3 地貌特征 |
2.3.1 地貌类型 |
2.3.2 梨园河阶地 |
2.4 自然地理 |
第三章 红层地貌景观特征 |
3.1 南群丹霞地貌 |
3.1.1 肃南白庄子大红山地貌小区 |
3.1.2 肃南冰沟—无名沟—神鹰大峡谷地貌小区 |
3.1.3 临泽刀山—芦苇沟地貌小区 |
3.2 北群丹霞地貌 |
3.2.1 临泽县板桥镇红沟村峡谷奇观地貌小区 |
3.2.2 张掖市甘州区平山湖大峡谷地貌小区 |
3.3 彩色丘陵地貌 |
3.4 其余红层地貌 |
3.5 小结 |
第四章 红层岩性特征 |
4.1 野外调查与样品 |
4.1.1 野外露头沉积特征 |
4.1.2 实验样品采取 |
4.2 磁化率和硬度特征 |
4.2.1 三叠系 |
4.2.2 白垩系下沟组 |
4.2.3 白垩系中沟组 |
4.3 砾岩、砂岩岩性特征 |
4.3.1 砾岩粒度特征 |
4.3.2 砾岩成分特征 |
4.3.3 结构组分特征 |
4.4 泥岩岩性特征 |
4.4.1 颜色特征分析 |
4.4.2 微观结构分析 |
4.4.3 矿物成分分析 |
4.5 泥乳状丹霞地貌 |
4.5.1 易溶盐分析 |
4.5.2 碎屑成分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丹霞地貌成因分析 |
5.1 新构造运动研究 |
5.1.1 夷平面 |
5.1.2 阶地 |
5.2 水系特征研究 |
5.3 气候特征研究 |
5.4 丹霞地貌形成过程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20世纪50年代黄河治理中的苏联援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一)选题目的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 |
(二)国外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中苏关系的演变 |
第一节 中苏关系的友好发展 |
第二节 中苏关系的恶化 |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中国治理黄河的启动 |
第一节 治理黄河的历史 |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的黄河问题 |
第三节 国家治理黄河机构的建立 |
第四节 黄河综合规划的制定 |
第三章 20 世纪50 年代治理黄河中苏联援助的内容 |
第一节 中国提出援助治理黄河的请求 |
第二节 苏联决定援助中国治理黄河 |
第三节 苏联援华专家的保障条件 |
第四节 苏联援助治黄工作的开展 |
第五节 苏联专家撤走后的黄河治理 |
第四章 20 世纪50 年代苏联援助治理黄河的成果与问题 |
第一节 苏联援助治理黄河的成果 |
第二节 苏联援助治理黄河的问题 |
余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辞 |
四、地震成因讨论会在兰州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附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60年编年大事记[A]. 王广福,汪纬林,陈英方. 辉煌的历程——回顾中国地球物理学会60周年专刊, 2007
- [2]铁路工程地质大事记[J]. Design Department of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rpration. 铁道工程学报, 2005(S1)
- [3]中国油气资源勘查大事记(1949—1989)[J]. 朱景善,尚建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9(03)
- [4]《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创刊30年总目录(1980~2009年)[J]. 李瑞芬,高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9(05)
- [5]张掖红层岩性特征与丹霞地貌成因[D]. 张洪伟. 兰州大学, 2020(01)
- [6]20世纪50年代黄河治理中的苏联援助[D]. 赵雪.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7]铁路工程地质大事记[A].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设计部. 中国铁道工程地质世纪成就论文集, 2005
- [8]地震成因讨论会在兰州召开[J]. 朱岳清. 地震地质, 1983(04)
- [9]地理学报1(1)—39(2)分类总目 1934—1984[J]. 本刊编辑部. 地理学报, 1984(03)
- [10]我国天灾预测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J]. 郭增建. 地球物理学报, 199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