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崎病28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董峥,陈锴,陈敏瑾,徐丽莉[1](2021)在《脑利钠肽和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在儿童川崎病中的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和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典型川崎病(KD)和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拟选取2019年至2021年在嘉兴市中医医院住院的3个月至10岁KD患儿及IKD患儿65例,其中KD组35例,IKD组30例。另外选择同期因发热入院治疗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根据有无冠状动脉受损将KD及IKD患儿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和冠状动脉未病变组。比较各组受试儿童的血清BNP和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前三组患儿血清BNP、 NT-proBNP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F=20.291、12.910,P <0.05),其中KD组及IKD组BNP、 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7 d后KD组及IKD组患儿血清BNP、 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t=4.926、3.487、4.257、4.093,P <0.05)。治疗前冠状动脉病变组血清BNP和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t=7.415、12.612,P <0.05)。结论急性期KD及IKD患儿血浆BNP及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及恢复期明显升高,冠状动脉病变组血清BNP和NT-proBNP水平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比较明显升高,BNP及NT-proBNP可能可以作为KD及IKD患儿早期诊断及冠状动脉是否病变的检测指标。
燕笑尘,王芳洁[2](2021)在《川崎病合并面神经麻痹3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川崎病合并面神经麻痹患儿临床表现、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郑州大学附属河南省儿童医院2020年11月—2021年4月收治的3例川崎病合并面神经麻痹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分析川崎病合并面神经麻痹患儿临床表现、特征、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结果患儿面神经麻痹经积极治疗恢复正常,但均出现不同程度冠脉损害,其中有1例为巨大冠脉瘤。结论面神经麻痹为川崎病罕见并发症,主要发生于川崎病恢复期,以左侧发病多见,多在3月内恢复正常,绝大多数面神经恢复良好,但川崎病合并面神经麻痹冠脉瘤发生率极高,因此需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甄珍,李奇蕊,陈希,那嘉,于文,崔烺,王勤,高路,袁越[3](2021)在《川崎病并发急腹症14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并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住院治疗的KD并发急腹症患儿14例(急腹症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KD非急腹症患儿6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 对急腹症组治疗方案及预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腹症组共纳入14例患儿, 其中男8例, 女6例;平均年龄为(4.46±0.74)岁;与非急腹症KD患儿比较, 急腹症组年龄、性别、冠状动脉损伤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并发急腹症患儿更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免疫球蛋白抵抗, 发热时间更长(P<0.05)。急腹症组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显着增高(P<0.05)。而两组之间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钠(Na+)、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儿全部接受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 3例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1例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3年, 14例患儿均未遗留消化系统后遗症。结论 KD可并发急腹症, 部分可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 常见腹痛等消化道表现。对于消化道症状明显、免疫球蛋白抵抗、发热持续时间长的患儿需注意有无急腹症可能;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显着升高患儿需警惕急腹症可能。KD并发急腹症多预后良好, 及时治疗KD原发病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杨向娜,沈凌,邓健,叶绮娜[4](2021)在《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川崎病的文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川崎病的中医证候分型、常用治则、处方方药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及手工检索主题词,登录国内外各大数据库网站搜索相关文献,收集建库至今国内外公开发表的采用卫气营血辨证法或中医中药疗法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分别采用SPSS 18.0软件、Excel自带的算法对中医证候分型、药物使用频次及不同时期的治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31篇,最终纳入文献39篇共计95个处方。结果表明卫气同病证、气营两燔证、气阴两伤证3个证型的均值都在1.35以上,等级和均大于41。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川崎病初期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比例为42.1%。极期治法清气凉营,解毒治疗比例为64.5%。后期治法益气养阴比例为59.7%。对纳入文献的95个处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结果发现有22味药物的使用频次>10。前五位依次是赤芍、连翘、生地黄、甘草、玄参。结论:研究学者运用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川崎病的证候分型以卫气同病证、气营两燔证、气阴两伤证这3个证型的意见集中度高。初期治则主要是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极期治则主要是清气凉营,解毒;后期治则主要是益气养阴。赤芍、连翘、生地黄、甘草、玄参是临床治疗川崎病的核心药物。
杨华飞,夏海波,樊慧苏,高志伟[5](2021)在《以发热伴脑损伤为主要表现的川崎病4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婴幼儿多见,以全身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主要累及中小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15%~25%未经治疗的川崎病患儿可发生冠状动脉损伤[1]。川崎病可并发惊厥、肌张力下降、精神萎靡、呕吐、脑脊液异常,极少数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密切关注,及时诊断,积极治疗,严防误诊极其重要。我院2013—2019年收治4例川崎病伴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患儿,
王华,张英谦,李博,郝京霞,张会敏,陈敬师,齐焕军,曹亚丽,闫兆坤[6](2021)在《川崎病抗血栓治疗的效果评估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抗血栓治疗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82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分为CAL组(30例)和非CAL组(52例);根据是否合并肝功能异常分为肝损伤组(35例)和非肝损伤组(47例);根据CAL分级及不同治疗方案,分为阿司匹林组(49例)、双嘧达莫组(17例)和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组(16例);根据是否进行华法林基因检测,将启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儿分为华法林个体化治疗组(8例)与常规治疗组(8例)。所有患儿检测血栓弹力图指标,探讨凝血状态与CAL的关系。分析华法林基因多态性检测在抗凝治疗中的价值。结果 CAL组凝血反应时间(R值)低于非CAL组,血凝块最大振幅高于非CAL组[(3.6±1.1) min比(4.3±1.3) min、(71±9) mm比(59±10) mm],肝损伤组R值高于非肝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阿司匹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双嘧达莫组[75.5%(37/49)比47.0%(8/17)](P <0.05),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组有效率为100%(16/16),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华法林个体化治疗组国际标准化比值初次达标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10.5±2.2) d比(15.8±2.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2组华法林起始剂量及稳定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川崎病合并CAL患儿存在高凝状态,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在川崎病患儿抗血小板治疗中效果显着。血栓弹力图及华法林基因检测可有效评估并指导川崎病患儿抗血栓效果。
傅晓珍,李志飞,陈丽君,陈谦[7](2021)在《远程护理减轻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儿童家庭负担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远程护理对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儿童家长疾病认知及负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9月接受常规延续护理的225例患儿的主要照顾者为对照组,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接受远程护理的225例患儿的主要照顾者为试验组,试验组以微信群、QQ群以及微信、微博、抖音公众号等为平台开展远程护理,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川崎病患儿主要照顾者干预后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和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家庭负担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儿童家庭实施远程护理支持干预,可显着提高患儿主要照顾者疾病认知度和满意度,降低家庭负担。
张海霞[8](2021)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对不完全型川崎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对不完全型川崎病应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2月~2020年我院收治的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纳入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应用泼尼松龙治疗,观察组则应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实验室指标、治疗总有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手足肿胀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WBC、PLT、CRP、ES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不完全型川崎病的疗效好,不良反应低,能快速缓解患儿的各项症状,改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建议在临床广泛推广。
赵家艳[9](2021)在《不同阿司匹林用药方案治疗川崎病对患儿丙种球蛋白用量及肝功能的影响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不同阿司匹林用药方案对川崎病(KD)患儿丙种球蛋白用量及肝功能影响。方法选取入院治疗KD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儿退热后逐步减少阿司匹林剂量,对照组患儿退热后直接减少阿司匹林剂量。比较治疗6周后两组疗效、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丙种球蛋白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两组患儿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差异。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颈淋巴结肿胀、黏膜弥漫性充血等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丙种球蛋白再注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AST、ALT、GGT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同一时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能够加快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提高疗效,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寇志军,李娜[10](2021)在《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对冠状动脉损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对冠状动脉损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医院进行就诊、确诊并住院治疗的12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患儿是否合并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将其为感染组(n=43)和非感染组(n=77)。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IL-6、IL-8、IL-10、TNF-α)、心肌酶谱指标(AST、CK、CK-MB、LDH)、冠状动脉损害情况。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主要症状以及发热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IL-6、IL-8、IL-10、TNF-α、AST、CK、CK-MB、LDH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冠状动脉闭塞。两组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及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均升高,造成心肌损害,增加了冠状动脉的损害情况,需要临床加以重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避免造成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
二、川崎病28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川崎病2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脑利钠肽和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在儿童川崎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2.1 KD诊断标准 |
1.2.2 IKD诊断标准 |
1.2.3 冠状动脉扩张诊断标准 |
1.3 方法 |
1.3.1 BNP及NT-pro BNP测定方法 |
1.3.2 超声心动图检查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三组患者血清BNP、NT-pro BNP水平比较 |
2.2 冠状动脉病变组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血清BNP、NT-pro BNP水平比较 |
3 讨论 |
(2)川崎病合并面神经麻痹3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2 结 果 |
2.1 临床表现 |
2.2 辅助检查 |
2.3 心脏彩超 |
2.4 治疗方法及结果 |
2.5 随访及转归 |
3 讨 论 |
(4)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川崎病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检索策略 |
1.4 文献筛选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筛选文献流程 |
2.2 纳入文献的特征 |
2.3 卫气营血辨证法治疗川崎病中医证候分型 |
2.4 卫气营血辨证法治疗川崎病常用治则 |
2.5 用药频次 |
3 讨论 |
(5)以发热伴脑损伤为主要表现的川崎病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摘要 |
2讨论 |
(6)川崎病抗血栓治疗的效果评估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分组方法 |
1.3 治疗方案 |
1.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CAL组与非CAL组肝功能、血常规、TEG指标比较 |
2.2 肝损伤组与非肝损伤组TEG指标比较 |
2.3 阿司匹林组、双嘧达莫组及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组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比较 |
2.4 华法林个体化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INR初次达标时间及华法林剂量比较 |
3 讨论 |
(7)远程护理减轻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儿童家庭负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
2 方法 |
2.1 成立远程护理支持小组 |
2.2 构建远程护理服务支持平台 |
2.3 制订远程护理支持方案 |
2.4 实施远程护理支持方案 |
2.4.1 出院时 |
2.4.2 出院后第1~2个月 |
2.4.3 出院后第3~6个月 |
2.5 效果评价 |
2.5.1 川崎病认知 |
2.5.2 家庭负担 |
2.5.3 护理满意度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远程护理支持可提升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主要照顾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
4.2 远程护理支持有助于改善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儿童家庭负担感受度,提高主要照顾者的满意度 |
5 小结 |
(8)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对不完全型川崎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基线资料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消退时间的比较 |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
2.3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情况的比较 |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
3 讨论 |
(9)不同阿司匹林用药方案治疗川崎病对患儿丙种球蛋白用量及肝功能的影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标准: |
1.4 指标检测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丙种球蛋白用量比较: |
2.3 肝功能指标比较: |
2.4 药物不良反应: |
3 讨论 |
(10)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对冠状动脉损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特征指标比较 |
2.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心肌酶谱指标比较 |
2.3 两组冠状动脉损害情况比较 |
3 讨论 |
四、川崎病28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脑利钠肽和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在儿童川崎病中的临床意义[J]. 董峥,陈锴,陈敏瑾,徐丽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1(06)
- [2]川崎病合并面神经麻痹3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J]. 燕笑尘,王芳洁. 医药论坛杂志, 2021(22)
- [3]川崎病并发急腹症14例临床分析[J]. 甄珍,李奇蕊,陈希,那嘉,于文,崔烺,王勤,高路,袁越.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1(11)
- [4]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川崎病的文献研究[J]. 杨向娜,沈凌,邓健,叶绮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21)
- [5]以发热伴脑损伤为主要表现的川崎病4例临床分析[J]. 杨华飞,夏海波,樊慧苏,高志伟. 中国乡村医药, 2021(22)
- [6]川崎病抗血栓治疗的效果评估及作用机制研究[J]. 王华,张英谦,李博,郝京霞,张会敏,陈敬师,齐焕军,曹亚丽,闫兆坤. 中国医药, 2021(11)
- [7]远程护理减轻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儿童家庭负担的研究[J]. 傅晓珍,李志飞,陈丽君,陈谦. 护理管理杂志, 2021
- [8]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对不完全型川崎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 张海霞. 人人健康, 2021(21)
- [9]不同阿司匹林用药方案治疗川崎病对患儿丙种球蛋白用量及肝功能的影响观察[J]. 赵家艳. 哈尔滨医药, 2021(05)
- [10]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对冠状动脉损害的影响[J]. 寇志军,李娜. 中国医学创新, 20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