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转移涂层工艺

聚氨酯转移涂层工艺

一、聚氨酯转移涂层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陈理,王博涛[1](2021)在《聚氨酯芳纶平纹织物武术运动复合防刺材料制备与性能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武术运动中有许多项目需运用锐器,会对人体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基于此,为得到防刺性能更加优异的武术运动复合防刺材料,制备了聚氨酯(C3H8N2O)芳纶平纹织物武术运动复合防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类的C3H8N2O、不同涂层工艺和叠加结构的C3H8N2O芳纶平纹织物武术运动复合防刺材料对防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ase cloth的防刺性能较C3H8N2O复合芳纶布的防刺性能更优;常规的聚酯型C3H8N2O和聚醚型C3H8N2O与聚碳酸酯型C3H8N2O复合材料的撕裂性能与防刺性能相比较差;组成组分相同的、叠加结构不同的织物其防刺性能不同。

田华鹏[2](2021)在《功能型有机硅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聚氨酯改性硅乳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们对织物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在一些特殊场景下对纺织品的性能也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医务人员的防护服需要优异的抗菌性能,登山服、雨衣等需要良好的防水性。有机硅是最常用的织物整理剂之一,表面能低、成膜性好。对有机硅进行改性,然后将其应用于织物整理,可使纺织产品具有良好的手感和特殊的应用性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皮革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在加工过程中,应用性能优异的涂层剂处理,可以使皮革表面油润黑亮且具有特殊手感及良好的防水性能。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结果如下:(1)亲水抗菌型季铵化聚醚聚硅氧烷(N18BPS)的设计合成,以端基型聚甲基氢硅氧烷(α,ω-PHMS)、烯丙基聚氧乙烯环氧基醚(AEH)和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DMA-18)为原料,先后进行硅氢化加成反应、氨解开环季铵化等反应,制备了具有抗菌功能的有机硅整理剂,并通过红外(FT-IR)、核磁(1HNMR)等证实N18BPS具有预期的分子结构。N18BPS经乳化后得到淡黄色透明乳液,其乳液平均粒径为78.96nm;Zeta电位为+38.7mV。经扫描电镜观测发现处理后织物表面光滑平整;对织物进行抑菌圈实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探讨N18BPS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8h,溶剂用量为30%时产品性能最佳。160℃温度下烘干定型,乳液用量为6g/L的条件下,处理过后的棉织物柔软性、亲水性和抗菌性均有一定程度提升,反复多次水洗后仍具有良好的手感。(2)疏水型复合乳液聚氨酯/聚硅氧烷(PU/PS)的制备,以侧链含氢硅油(PHMS)、十八碳烯(OD)为原料,合成具有疏水性能的长链烷基聚硅氧烷R18PS,通过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R18PS用非离子乳化剂制成乳液后与阴离子聚氨酯乳液进行复配,得到复合型聚氨酯/有机硅乳液,研究发现其外观为透明液体,平均粒径为152.96nm,Zeta电位为-48.2mV;SEM显示复合型乳液在织物表面具有良好成膜性;AFM微观形貌粗分析,受长链烷基影响织物表面糙程度增加,因此疏水性能有所提高。通过静态接触角测试水的接触角达到140°。应用研究表明,用2.0%PU/PS乳液,最佳烘焙条件为180℃烘焙3min,织物疏水、耐水洗性等综合性能最佳。(3)阳离子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改性N18BPS乳液的研究,通过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PB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三(2-羟乙基)胺(TEOA)进行反应,再经分散乳化得到平均粒径为169.7nm、Zeta电位为+34.2mV的聚氨酯乳液。将其与N18BPS乳液按比例混合得到聚氨酯/有机硅PUNAS涂层剂,测定发现其黏度为900mPa·s;pH值近中性为6.82;平均粒径为118.5nm,电位值+36.6mV;离心稳定性良好。通过对其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当聚氨酯乳液用量为30%,PUNAS涂层剂固含量为15%,烘焙温度为150℃,整理后皮革外观黑亮油润、手感柔润丝滑,PUNAS涂层剂赋予皮革滑润的效应。

钱飞,姜为青,李桂付,卜启虎,陆灯红,刘华,黄志军[3](2020)在《远红外蓄热保温摇粒绒面料的生产实践》文中认为远红外蓄热保温针织摇粒绒面料以针织摇粒绒为基布,聚氨酯为转移涂层材料,在PU树脂中加入陶瓷粉与银粉,采用新型涂层转移法,通过合理控制烫印厚度、烫印压力、温度、车速、张力等工艺参数,在针织摇粒绒面料表面形成一层具有立体感的直角图形的陶瓷银膜,赋予针织摇粒绒面料蓄热保暖、抗菌、防紫外等多种功能。远红外蓄热保温针织摇粒绒面料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耐皂洗色牢度4.5级,洗涤5次后外观平整度4.5级,耐磨次数>11 000 r,克罗值0.43,UPF值71.08%,抑菌率(对大肠埃希菌) 97.994 3%,抑菌值1.687。

朱清[4](2020)在《涂层商标织物的制备及其快速喷印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由于传统的溶剂型干法涂层及PA6湿法涂层整理后的商标织物数码喷墨打印时容易出现吸墨速干性能差、图案不清晰、耐摩擦色牢度低等问题,难以推广应用。而数码喷印用水性墨水主要以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为连接料,因此,以水性聚丙烯酸酯类涂层剂制备涂层浆进行商标织物涂层,有望提高其对水性墨水的吸收性。本文首先研究了四种不同改性结构的水性聚丙烯酸酯涂层剂对商标织物表面结构及数码喷印性能的影响,优选合适的涂层剂并确定其与填充剂的最佳用量配比;其次,研究了高岭土、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等填充剂对商标织物表面形貌和喷印性能的影响,最终选择以高岭土和碳酸钙进行复配,并对复配比例进行优化;最后,研究交联剂的用量以及焙烘工艺条件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研制出适用于数码喷墨打印用商标织物的涂层配方及工艺。首先,通过研究不同改性结构的水性聚丙烯酸酯涂层剂对涂层浆流变性能和涂层商标织物表面结构、力学性能、手感、吸墨速干性能、打印清晰度及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分析了涂层商标织物的表面结构与喷印效果的相关性,发现EC-507改性苯丙乳液粒径分布均匀,并且制备出的涂层浆流变性能最佳;与其它涂层剂相比,苯丙乳液涂层后商标织物的接触角最小,为33.76°,吸墨速干性能更好;墨点圆度最高,为0.68,打印清晰度更高;干摩擦色牢度达到4级。在此基础上,以EC-507改性苯丙乳液作为涂层剂,探究涂层剂和填充剂的用量配比对商标织物喷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的用量配比为1:3时,涂层商标织物的喷印性能最佳。其次,系统研究了高岭土、碳酸钙和二氧化硅三种填充剂单独使用时对商标织物喷印性能的影响,发现经高岭土涂层后的商标织物打印清晰度最高,但耐摩擦色牢度较低;经碳酸钙涂层后的商标织物打印清晰度较低,但耐摩擦色牢度最好,达到4级及以上;经二氧化硅涂层后的商标织物渗化现象较明显且耐摩擦色牢度低。因此,选择高岭土和碳酸钙进行复配,并对其复配比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高岭土和碳酸钙复配比例为7:5时,涂层商标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达到了 4级及以上,且商标织物的喷印性能满足要求。最后,进一步优化交联剂用量以及涂层后的焙烘工艺,确定了制备适用于数码喷墨打印的涂层商标织物的涂层浆配方及焙烘工艺:水100 g,EC-507改性苯丙乳液25 g,复配填充剂75 g(高岭土和碳酸钙按质量比7:5复配),分散剂1.5 g,交联剂0.375 g(交联剂用量为涂层剂总量的1.5%);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90s。

于贤保[5](2020)在《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及涂膜性能》文中认为水性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弹性、耐寒性、高光泽性等特点,但是单一的WPU乳液耐水性,耐侯性和耐老化性比较差且成本比较高。而水性丙烯酸酯却具有良好耐水性,耐侯性和耐老化性,防腐、耐碱、耐水、成膜性好,保色性佳,无污染等特征。本论文首先通过乳液聚合制备水性丙烯酸酯乳液,在此基础上,用聚丙烯酸酯对聚氨酯进行改性,从而使聚氨酯和聚丙烯酸酯的优势性能得到互补,可以制得性能优异的水性转移涂料用聚氨酯一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并且对其涂膜性能进行了研究。

邢红立[6](2019)在《无溶剂聚脲涂料印花粘合剂的制备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涂料印花历史悠久,由于其印花过程快速简单、轮廓清晰、花型多变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常用的印花粘合剂主要是丙烯酸酯类和聚氨酯类乳液,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不燃不爆,但是丙烯酸酯类粘合剂成膜存在热粘冷脆及手感较硬、牢度不高等问题;聚氨酯类粘合剂存在烘焙温度过高、耐湿热性能差等问题;同时,常用的印花粘合剂普遍存在生产废水、废气及游离甲醛等问题,因此,绿色节能型涂料印花粘合剂的发展则成为该行业发展的趋势。聚脲是一种理论固含量达100%的聚合物,自20世纪80年代发明后,成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涂料,成膜具有优良的耐磨性、附着力、耐腐蚀性和出色的力学性能,在化工防护、桥梁防护、管道防腐、海洋防腐及航空防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聚脲的原料A组分为异氰酸酯组分,B组分由氨基树脂和氨基扩链剂组成,使用时两组分按比例复配。由于异氰酸酯基与氨基的反应活性高,一般在几秒到几十秒间完成反应,因此需要专用的喷涂设备,而反应速度太快造成了涂层流平性差,与基材润湿时间短,导致附着力低。因此,对聚脲原料进行处理以制备反应速度适中、不需专业喷涂设备且符合纺织行业应用的聚脲成为发展趋势之一。本论文主要进行了四部分工作:第一部分,潜固化剂的制备:用甲基异丁基甲酮对聚醚胺D2000进行封端,合成酮亚胺型潜固化剂D2000-MIBK,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3HDI)进行复配。通过该体系在室温凝胶时间和80℃凝胶时间、固化时间以及固化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2000-MIBK/3HDI体系在室温干燥环境下能稳定存在,双组分混合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焙烘温度达到80℃时即可发生快速固化,与聚氨酯类、聚丙烯酸酯类粘合剂相比,极大的降低了焙烘温度且无水分蒸发,节约了能源,同时不需要专业喷涂设备。第二部分,聚脲印花粘合剂进行筛选:聚脲印花粘合剂的筛选主要依据是粘合剂凝胶时间、手感,其中以凝胶时间在4080 min、手感柔软不黏手为宜。通过大量的实验探究,最终确定粘合剂配方为A组分3HDI:SP-103P=30%:70%(物质的量比值),B组分D2000-MIBK:6200=60%:40%,此配方下的凝胶时间为70 min,成膜手感柔韧不黏手、拉伸强度高、耐高温;通过对其进行阻尼性能测试,聚脲膜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具有降噪性能;同时该粘合剂无水、无有机溶剂,完全绿色。第三部分,配制印花涂料,确定印花工艺:通过实验,最终确定印花涂料由粘合剂、增稠剂、色浆组成,其中增稠剂添加量为粘合剂总质量的25%,色浆用量为0.5%。印花工艺为转移涂层或直接印花两种方式:转移涂层为在隔离纸上印制花型,80℃下焙烘1 min后,将花型转移到织物上,焙烘3 min;直接印花为在织物上直接印制花型,80℃下焙烘5 min,对印花织物进行性能测试,印花织物摩擦牢度、水洗牢度高,耐日晒性能好,远远高于国家标准。第四部分,功能型聚脲膜的制备:为了进一步扩展其在纺织上的应用,满足不同服用的需要,通过引入含硅物质,制备了防水8级、防油6级以上的防水防油型聚脲膜;通过添加致孔性物质,制备了具有一定透气率的透气型聚脲膜。

王军东[7](2019)在《防寒透汽面料STR-1的制备及性能》文中研究说明介绍防寒透汽面料STR-1的研制过程及关键技术,并与市售某防寒透汽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防寒透汽面料STR-1具有良好的透汽性能,可耐-40℃的低温。由防寒透汽面料STR-1制作的防护产品耐寒效果好,穿着舒适,可应用在多种低温环境和低温作业场所中。

雷鹏[8](2019)在《多层织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防刺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由于严格的枪支管制从而使公民们受到枪击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与此同时,公民受到的袭击大多来自刀具。由于纯树脂基织物复合材料需要更多的叠层数来抵抗刀具的穿刺,从而影响防刺材料的柔顺性以及穿着者的舒适性;剪切增稠液基织物复合材料的防刺性能仅对锥具的穿刺有显着提高,而对刀具的穿刺仅能提供有限的改善。因此,一种新型防刺复合材料的研发已经成为当今一大热点。本课题首先对面密度相同的对位芳纶(商品名Kevlar)、高强涤纶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简称UHMWPE)三种纯织物进行了不同叠层数的定量动态防刺测试;接着以水性聚氨酯(water polyurethane,简称WPU)为基体对三种织物进行干法涂层,通过单纱抽拔测试,探讨其对纱线紧密程度的影响;然后制备了不同纳米SiO2质量分数以及不同纳米SiC质量分数的WPU复合材料,并分别与三种织物进行复合,通过准静态防刺测试,研究纳米粒子对WPU基织物复合材料防刺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一种新型防刺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工艺;最后对通过最佳工艺制备的防刺复合材料进行定量动态防刺测试,并根据纯织物和复合材料的防刺机理,通过优化防刺结构制备一种各方面最优的新型防刺复合材料。主要结论如下:(1)WPU中复合纳米粒子可显着提高WPU基织物复合材料的防刺性能。其中,复合纳米SiC其防刺性能的提高幅度大于复合纳米SiO2,并且随着纳米SiC质量分数的增加,其防刺性能先增加后减小,当WPU中纳米SiC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料防刺性能最佳。(2)UHMWPE、Kevlar和高强涤纶三种纯织物经3%纳米SiC质量分数的WPU复合后,Kevlar复合材料的动态防刺性能最优,UHMWPE复合材料次之,高强涤纶复合材料最差。在满足GA 68-2008防刺标准的情况下,Kevlar复合材料的叠层数为21层、面密度为8.12 kg/m2、厚度为8.19 mm。(3)通过对防刺结构进行优化,发现4层纯高强涤纶织物+14层3%纳米SiC质量分数的WPU基Kevlar复合材料+4层纯高强涤纶织物防刺结构的新型防刺复合材料各方面性能最优,其面密度仅为7.33 kg/m2,厚度为8.82 mm,同时满足GA 68-2008防刺标准。共有图26幅,表22个,参考文献73篇。

沈忆文[9](2019)在《等离子体改性芳纶面料对芳纶涂层面料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芳纶纤维作为四大高性能纤维之一,具有优异的耐热性、高强度、阻燃等优点,被广泛用作高性能的结构和功能材料。然而,纤维本身的化学惰性限制了材料的应用,为了充分发挥芳纶纤维的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使用绿色环保的等离子体改性法。在不影响芳纶的整体性能的情况下改性纤维表面,使其黏结性、浸润性变好。结合芳纶与树脂优异的特性,以开发出轻薄、柔性的芳纶涂层面料。本文主要以平纹三立格、斜纹三立格、缎纹组织、接结双层组织的芳纶织物为主材料,以不同含量的聚氨酯、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为树脂基体,使用等离子体改性,结合涂层工艺,制备芳纶纤维增强树脂基的轻薄型涂层面料。测试芳纶涂层面料的防水透湿性、隔热性以及隔音性。通过分析不同树脂用量对性能的影响,力求以最少的树脂量达到最好性能的轻薄柔性涂层面料。首先,织物经等离子体改性后,表面形貌及化学元素有了明显的变化。AFM结果显示改性后的纤维表面粗糙度得到了提高,XPS显示亲水元素N和0的增多,接触角变小,表面能增大,说明等离子改性能够增强织物与树脂的黏合并且改善织物的浸润性。等离子体改性后放置28天内的测试,发现等离子体改性具有时效性,且一周内处理效果最佳。其次,比较改性前后芳纶织物与树脂黏结的情况,通过SEM观察表明,经等离子体改性的纤维与树脂黏结以较均匀致密的方式呈现;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涂层面料断裂强力优于未经处理的涂层面料。对比改性后同一厚度不同树脂涂层的涂层面料,FTIR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改性前后芳纶织物的分子键种类一致,说明等离子体改性不会破坏织物内部结构。然而不同的树脂涂层以化学键形式黏结到芳纶织物的表面,使得粘合更牢固;TG的测试结果显示芳纶织物本身存在良好的热稳定性,经聚氨酯及环氧树脂涂层后的织物热稳定性下降。经有机硅涂层的芳纶涂层面料,结合了有机硅与芳纶优异的热学性能,热稳定性最好。最后,通过测试分析,防水透湿方面,通过接触角、耐静水压测试试样的防水性,通过透湿杯法测量试样的透湿性,结果表明防水透湿性能较佳的样品为,第三梯度的接结双层织物/聚氨酯和斜纹三立格/聚氨酯涂层面料。隔热方面,通过测试试样的TPP值研究隔热性能,得出第二梯度的接结双层织物/有机硅树脂、平纹三立格/有机硅树脂涂层面料隔热性能较好。隔声方面,采用隔声测最仪测试材料的隔声系数和传声损失来研究材料的隔热性能,结果表明第三梯度的平纹三立格/环氧树脂涂层面料的隔声量最佳。

王姗[10](2019)在《功能聚脲复合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涂层织物是在织物表面涂覆一层别类材料得到的纺织品,其制品多种多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涂层剂是涂层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改变纺织品的外观、风格,获得特殊功能等。聚脲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耐候性等,但固化反应速度太快,不适合在纺织领域应用。聚天冬氨酸酯聚脲是一种新型的聚脲材料,固化时间较传统聚脲大大延长,其固化时间、硬度可调,通过调节配方,可以获得符合织物涂层需求的聚脲材料。织物涂层用聚天冬氨酸酯聚脲需要达到相应的硬度要求、适当的凝胶时间和表干时间。本课题通过大量的探究实验筛选出了合成织物用聚脲涂层的异氰酸酯组分和胺组分,其中异氰酸酯组分由-NCO含量为6%的IPDI预聚体和HDI三聚体混合组成;胺组分为天冬树脂F524、4,4’-双仲丁氨基二苯基甲烷,其质量比为9/1。在固定胺组分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IPDI预聚体与HDI三聚体的摩尔比合成了系列聚天冬氨酸酯聚脲,对其进行了凝胶时间、表干时间、力学性能和耐日晒老化测试,筛选出了用于合成纺织涂层用的IPDI预聚体与HDI三聚体的较优摩尔比例为7/3,此配方得到的聚脲涂层的室温凝胶时间为2h,硬度为0.29,拉伸强度为2.19MPa,断裂伸长率为453%,具有良好的耐酸碱盐、耐日晒老化性能,能满足复配和喷淋(或刷涂)对施工时间的要求,并且与织物复合,能较大程度的保留织物的柔软手感和回弹性能。纺织制品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动、静态力的共同作用,利用动态热分析仪(DMA)量化和预测了材料的实际使用性能。将上述筛选得到的聚天冬氨酸酯聚脲通过DMA测试得到:玻璃化温度为20℃,随着频率的增加,玻璃化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15-50℃范围内阻尼因子都在0.3以上,具有较好的阻尼性能,可以用在防振隔音的特种纺织品上;通过主曲线外推得到此聚脲涂层在百万赫兹的频率下储能模量仍在1800MPa以上,损耗模量在50MPa左右,涂层不易产生疲劳老化,具有较长的使用年限。通过转移涂层的方法将筛选出的聚脲涂层与漂白棉织物复合,通过测试发现涂层的厚度仅为0.08mm;涂层复合织物的强力、弹性较漂白棉织物有了较大的提高,复合涂层织物的保形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聚脲涂层的耐磨性能突出,可以应用在箱包、皮具等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纺织品基本穿着、使用的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题在研究适用于织物涂层的聚脲基本性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疏水改性研究。首先以二乙醇胺与丙烯酸六氟丁酯通过迈克尔加成合成了疏水改性剂N,N-二羟乙基-3-胺基丙酸六氟丁酯,通过胺值测定及FTIR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N-二羟乙基-3-胺基丙酸六氟丁酯合成成功。以HO-PDMS和N,N-二羟乙基-3-胺基丙酸六氟丁酯为疏水改性剂分别引入到胺组分与异氰酸酯反应制得有机硅、有机氟改性聚脲涂层,并对涂膜及复合涂层织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涂层的疏水性能、耐溶剂性能都有提高,且都在较佳添加量的情况下,N,N-二羟乙基-3-胺基丙酸六氟丁酯的疏水效果较优于HO-PDMS,将改性涂层与织物复合,HO-PDMS改性涂层手感优于N,N-二羟乙基-3-胺基丙酸六氟丁酯;涂层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与耐磨性能较改性前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纺织品属于易燃物,极易发生火灾,造成不可挽回的财产损失。随着安全意识的增强,对纺织品进行阻燃改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文中选用FR-530、DMMP、APP三种阻燃剂对聚脲涂层进行阻燃改性。研究表明三种阻燃剂对涂层的阻燃性能都有所提高,添加DMMP的阻燃效果较好,对涂层的力学性能及复合涂层织物的综合性能影响较小,是较适用于本聚脲配方的阻燃剂,添加量为总质量的20.0%时,就到达难燃标准。

二、聚氨酯转移涂层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氨酯转移涂层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聚氨酯芳纶平纹织物武术运动复合防刺材料制备与性能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
    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2 芳纶平纹织物的织造
    1.3 C3H8N2O与芳纶织物复合
    1.4 防刺性能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塑料涂覆对防刺性能的影响
    2.2 聚氨酯类型对芳纶织物防刺性能的影响
    2.3 复合工艺对芳纶织物防刺性能的影响
    2.4 叠加方式对芳纶织物防刺性能的影响
3 结论

(2)功能型有机硅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聚氨酯改性硅乳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季铵化聚硅氧烷概述
        1.2.1 季铵化聚硅氧烷简介
        1.2.2 季铵化聚硅氧烷的合成方法
        1.2.3 季铵化聚硅氧烷的主要应用领域
    1.3 有机硅防水剂的概述
        1.3.1 防水剂的发展历程
        1.3.2 有机硅类防水剂研究进展
    1.4 织物涂层整理剂概述
        1.4.1 涂层剂简介
        1.4.2 涂层整理剂的分类及特点
        1.4.3 常见基布及特点
        1.4.4 涂层整理的特点及涂层方法方式
        1.4.5 涂层整理技术研究进展
    1.5 聚氨酯(PU)涂层剂概述
        1.5.1 聚氨酯的分类
        1.5.2 聚氨酯合成原料及合成方法
        1.5.3 聚氨酯研究国内外动态
        1.5.4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方法
    1.6 织物手感风格简介
    1.7 课题提出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2 亲水抗菌型季铵化聚醚硅氧烷的制备及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2.2.2 季铵化聚醚聚硅氧烷(N_(18)BPS)的制备
        2.2.3 N_(18)BPS的物化性能测试
        2.2.4 N_(18)BPS的结构表征
        2.2.5 N_(18)BPS的乳液制备
        2.2.6 N_(18)BPS乳液的成膜形貌分析
        2.2.7 N_(18)BPS乳液的物化性能测试
        2.2.8 整理工艺
        2.2.9 N_(18)BPS乳液应用性能测试
        2.2.10 抗菌性能评价
    2.3 结果与讨论
        2.3.1 N_(18)BPS的结构表征
        2.3.2 N_(18)BPS的物化性能
        2.3.3 N_(18)BPS乳液的物化性能
        2.3.4 N_(18)BPS处理织物纤维表面成膜性
        2.3.5 N_(18)BPS乳液粒径及Zeta电位
        2.3.6 N_(18)BPS的反应条件影响因素
        2.3.7 抗菌性能研究
        2.3.8 N_(18)BPS应用性能影响因素
    2.4 小结
3 疏水复合型聚氨酯/聚硅氧烷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3.2.2 长链烷基改性聚硅氧烷的制备
        3.2.3 R_(18)PS的物化性能测试
        3.2.4 R_(18)PS的结构表征
        3.2.5 复合型聚氨酯/改性聚硅氧烷乳液(PU/PS)物化性能测试
        3.2.6 复合型聚氨酯/改性聚硅氧烷乳液(PU/PS)成膜形貌分析
        3.2.7 PU/PS乳液应用性能
    3.3 结果与讨论
        3.3.1 R_(18)PS的物化性能
        3.3.2 R_(18)PS的结构表征
        3.3.3 复合型聚氨酯/改性聚硅氧烷(PU/PS)乳液的物化性能
        3.3.4 PU/PS乳液粒径、Zeta电位及稳定性
        3.3.5 PU/PS乳液于织物表面成膜形貌观察
        3.3.6 PU/PS处理前后疏水性能测试
        3.3.7 PU/PS的应用性能影响
    3.4 小结
4 油亮滑润PU涂层剂的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2.2 阳离子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4.2.3 阳离子型聚氨酯的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4.2.4 油润滑润皮革涂层剂(PUNAS)的制备
        4.2.5 油亮滑润涂层剂(PUNAS)的性能测试
        4.2.6 油亮滑润PU涂层剂的应用
        4.2.7 油亮滑润涂层革的表面形貌与元素组成测定
        4.2.8 油亮滑润涂层革的热稳定性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阳离子聚氨酯(PU)的结构表征
        4.3.2 阳离子聚氨酯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
        4.3.3 N_(18)BPS和阳离子性聚氨酯(PU)乳液的外观状态
        4.3.4 PUNAS的性能指标
        4.3.5 油亮滑润PU涂层革的表面形貌观察
        4.3.6 油亮滑润PU涂层革(PUMAS)的元素组成分析
        4.3.7 油亮滑润PU涂层革(PUNAS)的热稳定性测试
        4.3.8 油亮滑润PU涂层革的接触角测试
        4.3.9 油亮滑润PU涂层剂的应用性能研究
    4.4 小结
5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远红外蓄热保温摇粒绒面料的生产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产品加工与性能测试
    1.1 原料与设备
    1.2 加工工艺路线
    1.3 性能测试
2 产品主要加工技术
    2.1 烫印花型
    2.2 烫印温度
    2.3 烫印压力
    2.4 烫印车速
    2.5 张力控制
    2.6 胶水配方
    2.7 其他参数
3 产品性能
4 结语

(4)涂层商标织物的制备及其快速喷印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织物涂层整理概述
        1.2.1 织物涂层方法
        1.2.2 涂层剂的种类
        1.2.2.1 聚氯乙烯类涂层剂
        1.2.2.2 聚丙烯酸酯类涂层剂
        1.2.2.3 聚氨酯类涂层剂
        1.2.3 填充剂的种类
        1.2.3.1 高岭土
        1.2.3.2 碳酸钙
        1.2.3.3 二氧化硅
        1.2.4 其它涂层用助剂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关键问题
第二章 快速喷墨打印用商标织物的聚丙烯酸酯涂层剂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测试与表征
        2.2.3.1 粒径测试
        2.2.3.2 流变性能测试
        2.2.3.3 扫描电镜测试
        2.2.3.4 织物应力应变性能测试
        2.2.3.5 织物风格测试
        2.2.3.6 接触角测试
        2.2.3.7 失重率测试
        2.2.3.8 打印清晰度测试
        2.2.3.9 耐摩擦色牢度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聚丙烯酸酯对涂层浆性能的影响
        2.3.1.1 粒径分析
        2.3.1.2 流变性能分析
        2.3.2 聚丙烯酸酯对涂层商标织物性能的影响
        2.3.2.1 表面形貌分析
        2.3.2.2 力学性能分析
        2.3.2.3 织物风格分析
        2.3.3 涂层商标织物表面结构与喷墨打印效果间相关性分析
        2.3.4 胶颜比对涂层商标织物性能的影响
        2.3.4.1 表面形貌分析
        2.3.4.2 力学性能分析
        2.3.4.3 织物风格分析
        2.3.4.4 喷印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适用于聚丙烯酸酯涂层浆的填充剂研究及涂层工艺的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测试与表征
        3.2.3.1 扫描电镜测试
        3.2.3.2 pH值测试
        3.2.3.3 织物应力应变性能测试
        3.2.3.4 织物风格测试
        3.2.3.5 接触角测试
        3.2.3.6 失重率测试
        3.2.3.7 打印清晰度测试
        3.2.3.8 耐摩擦色牢度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填充剂种类对涂层商标织物性能的影响
        3.3.1.1 表面形貌分析
        3.3.1.2 pH值分析
        3.3.1.3 力学性能分析
        3.3.1.4 织物风格分析
        3.3.1.5 喷印性能分析
        3.3.2 填充剂的复配比例对涂层商标织物性能的影响
        3.3.2.1 表面形貌分析
        3.3.2.2 pH值分析
        3.3.2.3 力学性能分析
        3.3.2.4 织物风格分析
        3.3.2.5 喷印性能分析
        3.3.3 交联剂用量的优选
        3.3.3.1 表面形貌分析
        3.3.3.2 喷印性能分析
        3.3.4 涂层商标织物的焙烘工艺优化
        3.3.4.1 焙烘温度的优选
        3.3.4.2 焙烘时间的优选
        3.3.5 涂层商标织物的喷墨打印效果图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及涂膜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材料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合成制备
        2.3.1 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2.3.2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2.3.3 膜的制备
    2.4 测试与表征
        2.4.1 扫描电镜分析(SEM)
        2.4.2 红外光谱表征(FTIR)
        2.4.3 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DSC)
        2.4.4 膜的物理性能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干燥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微观形貌的分析
    3.2 聚合物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
    3.3 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涂料的透光性能分析
    3.4 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流变性能分析
4 结论

(6)无溶剂聚脲涂料印花粘合剂的制备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涂料印花粘合剂概述
        1.1.1 印花粘合剂发展历程
        1.1.2 印花粘合剂的分类
        1.1.3 印花粘合剂国内研究现状
    1.2 聚脲的概述
        1.2.1 聚脲分类
        1.2.2 聚脲的合成机理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研究内容
    1.4 本课题创新点
第2章 酮亚胺D2000-MIBK的合成与表征
    2.1 酮亚胺D2000-MIBK的合成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2 酮亚胺D2000-MIBK合成机理
        2.1.3 酮亚胺D2000-MIBK合成实验
        2.1.4 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D2000与D2000-MIBK红外表征
        2.2.2 D2000-MIBK封端效果分析
        2.2.3 非等温DSC固化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涂料印花粘合剂基础配方研究
    3.1 涂料印花粘合剂基础配方筛选
        3.1.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3.1.2 粘合剂组分筛选
        3.1.3 实验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异氰酸酯(A)组分的选取
        3.2.2 氨基化合物(B)组分的选取
        3.2.3 粘合剂基础配方性能表征
    3.3 小结
第4章 印花涂料的复配及印花工艺的确定
    4.1 印花涂料的复配
        4.1.1 印花涂料复配实验
        4.1.2 结果与讨论
    4.2 印花工艺的确定
        4.2.1 涂料印花实验过程
        4.2.2 结果与讨论
    4.3 小结
第5章 功能性聚脲涂层的制备
    5.1 防水防油聚脲涂层及透气型聚脲涂层的制备
        5.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2 实验过程
        5.1.3 表征
    5.2 结果与讨论
        5.2.1 红外光谱分析(FT-IR)
        5.2.2 表面形貌分析
        5.2.3 防水防油聚脲涂层
        5.2.4 透气型聚脲涂层
    5.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及获得奖项
致谢

(7)防寒透汽面料STR-1的制备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防寒透汽面料STR-1的制备
    1.1 基布
    1.2 涂层材料
    1.3 涂层工艺
2 关键性技术
3 防寒透汽面料性能
4 结语

(8)多层织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防刺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防刺材料的发展及现状
    1.2 柔性防刺材料所用高性能纤维
        1.2.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1.2.2 对位芳纶
        1.2.3 高强涤纶
    1.3 基于剪切增稠液的柔性防刺材料
        1.3.1 剪切增稠液简述
        1.3.2 STF在柔性防刺材料上的应用
    1.4 基于树脂的柔性防刺材料
        1.4.1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防刺机理
        1.4.2 树脂基柔性防刺材料所用树脂种类
    1.5 当前柔性防刺材料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6.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6.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7 创新点
2 动态防刺测试方法及高性能纤维织物防刺性能研究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防刺标准与动态防刺测试方法
        2.2.1 国内外防刺标准
        2.2.2 动态防刺测试方法
    2.3 织物动态防刺测试结果与分析
        2.3.1 叠层角度对织物动态防刺性能的影响
        2.3.2 不同高性能纤维对织物动态防刺性能的影响
        2.3.3 叠层数对织物动态防刺性能的影响
        2.3.4 织物破口SEM扫描
    2.4 本章小结
3 纳米SiO_2/WPU基织物复合材料防刺性能的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与仪器
        3.1.2 WPU基织物复合材料的制备
        3.1.3 纳米SiO_2/WPU基织物复合材料的制备
    3.2 表征方法
        3.2.1 单纱拔出测试
        3.2.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3.2.3 准静态防刺性能测试
        3.2.4 扫描电镜分析(SEM)
    3.3 结果与讨论
        3.3.1 WPU复合对织物纱线间紧密程度的影响
        3.3.2 改性纳米SiO_2的表征
        3.3.3 纳米SiO_2/WPU基织物复合材料的防刺性能
    3.4 本章小结
4 纳米SiC/WPU基织物复合材料防刺性能的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与仪器
        4.1.2 纳米SiC的改性
        4.1.3 改性纳米SiC与 WPU的复合
        4.1.4 纳米SiC/WPU基织物复合材料的制备
    4.2 表征方法
        4.2.1 红外光谱分析(FT-IR)
        4.2.2 准静态防刺性能测试
        4.2.3 扫描电镜分析(SEM)
        4.2.4 柔顺性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改性纳米SiC的表征
        4.3.2 WPU中纳米SiC的质量分数对织物复合材料防刺性能的影响
        4.3.3 纳米SiC/WPU基高强织物复合材料与纳米SiO2/WPU基高强织物复合材料防刺性能比较
        4.3.4 纳米SiC/WPU基织物复合材料柔顺性表征
    4.4 本章小结
5 防刺复合材料动态防刺测试及防刺结构的优化
    5.1 防刺复合材料动态防刺测试结果与分析
        5.1.1 复合材料涂层对织物动态防刺性能的影响
        5.1.2 SiC粒子对织物复合材料动态防刺性能的影响
        5.1.3 纤维类型对织物复合材料动态防刺性能的影响
    5.2 防刺结构的优化
        5.2.1 不同防刺结构复合材料的设计
        5.2.2 不同防刺结构复合材料动态防刺测试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9)等离子体改性芳纶面料对芳纶涂层面料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芳纶纤维概述
    1.2 芳纶的研究现状
        1.2.1 防水透湿
        1.2.2 隔热
        1.2.3 隔音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1 等离子体改性设备
        2.2.2 涂层机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4 原子力显微镜(AFM)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2.2.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2.2.7 热重分析仪(TG)
第三章 等离子体改性与树脂涂层
    3.1 等离子体改性的时效性分析
        3.1.1 改性前后芳纶织物的AFM图对比
        3.1.2 改性前后芳纶纤维XPS的对比
        3.1.3 改性前后接触角和表面能的对比
        3.1.4 SEM及AFM分析表面形貌的老化
        3.1.5 XPS分析表面官能团的老化
        3.1.6 接触角及表面能分析表面润湿性的老化
    3.2 改性前后芳纶织物与树脂黏结的SEM图对比
    3.3 改性前后芳纶织物与树脂黏结的断裂强力对比
    3.4 改性后同一厚度不同树脂涂层的FTIR图对比
    3.5 改性后同一厚度不同树脂涂层的TG图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芳纶及其涂层面料的防水透湿性能
    4.1 防水透湿的原理
    4.2 性能测试
        4.2.1 接触角的测试
        4.2.2 耐静水压测试
        4.2.3 透湿量测试
    4.3 芳纶织物的防水透湿性能分析
    4.4 芳纶及其涂层面料防水透湿性能的分析
        4.4.1 芳纶/聚氨酯涂层面料的防水透湿性
        4.4.2 芳纶/有机硅涂层面料的防水透湿性
        4.4.3 综合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芳纶及其涂层面料的隔热性能
    5.1 隔热的原理
    5.2 TPP测试
    5.3 芳纶织物隔热性能的分析
    5.4 芳纶及其涂层面料隔热性能的分析
        5.4.1 芳纶/有机硅涂层面料的TPP值
        5.4.2 芳纶/聚氨酯涂层面料的TPP值
        5.4.3 综合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芳纶及其涂层面料的隔音性能
    6.1 隔音的原理
    6.2 测试方法
    6.3 芳纶织物隔音性能的分析
    6.4 芳纶涂层面料隔音性能的分析
        6.4.1 芳纶/环氧树脂涂层面料的隔音性能
        6.4.2 芳纶/有机硅树脂涂层面料的隔音性能
        6.4.3 芳纶/聚氨酯涂层面料的隔音性能
        6.4.4 综合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10)功能聚脲复合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涂层整理
        1.2.1 聚氯乙烯涂层剂
        1.2.2 聚丙烯酸酯涂层剂
        1.2.3 聚氨酯涂层剂
    1.3 聚脲简述
        1.3.1 聚脲反应机理
        1.3.2 聚脲的发展简况
        1.3.3 聚脲的分类
        1.3.4 PAE聚脲的性能
        1.3.5 PAE聚脲应用
    1.4 PAE聚脲原料
        1.4.1 异氰酸酯
        1.4.2 PAE树脂
        1.4.3 扩链剂
    1.5 聚脲改性
        1.5.1 疏水改性
        1.5.2 阻燃改性
    1.6 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6.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6.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6.3 课题的创新点
第2章 实验原料、仪器及测试
    2.1 实验原材料
        2.1.1 织物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测试及表征
        2.3.1 -NCO含量的测定
        2.3.2 胺值测定
        2.3.3 涂层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2.3.4 硬度测试
        2.3.5 表面水接触角测试
        2.3.6 吸水性测试
        2.3.7 耐溶剂性能测试
        2.3.8 耐化学品性能测试
        2.3.9 耐日晒老化性能测试
        2.3.10 极限氧指数测试
        2.3.11 复合织物厚度测试
        2.3.12 拉伸强力测试
        2.3.13 折皱回复性的测试
        2.3.14 耐洗牢度测试
        2.3.15 涂层织物硬挺度测试
        2.3.16 手感测试
        2.3.17 耐磨性测试
        2.3.18 傅立叶红外光谱测试
        2.3.19 热失重测试
        2.3.20 DMA测试
第3章 织物用聚脲涂层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胺组分的选取
        3.2.1 胺组分除水
        3.2.2 氨基树脂的选取
        3.2.3 F524与扩链剂复配比例的选取
    3.3 IPDI预聚体的制备
    3.4 聚脲涂层制备
    3.5 结果与分析
        3.5.1 聚脲涂层性能分析
        3.5.2 聚脲的力学性能
        3.5.3 耐化学品性能结果与分析
        3.5.4 耐日晒老化测试
        3.5.5 聚脲涂层的DMA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聚脲涂层复合织物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涂层工艺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厚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4.3.2 拉伸性能结果与分析
        4.3.3 折皱回复性结果与分析
        4.3.4 耐磨性能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有机硅、氟改性聚脲涂层及复合织物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疏水改性聚脲的合成原理
    5.3 实验方法
        5.3.1 MF的合成
        5.3.2 含HO-PDMS涂层的制备
        5.3.3 含MF涂层的制备
        5.3.4 有机硅改性聚脲复合织物的制备
        5.3.5 有机氟改性聚脲复合织物的制备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含MF聚脲涂层FTIR分析
        5.4.2 疏水改性剂含量对涂层疏水性能的影响
        5.4.3 疏水改性剂含量对涂层耐溶剂性能的影响
        5.4.4 折皱回复结果与分析
        5.4.5 耐洗牢度、手感结果与分析
        5.4.6 耐磨性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阻燃剂改性聚脲涂层剂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阻燃剂的选取
        6.2.2 阻燃剂改性聚脲涂层的制备
        6.2.3 涂层复合织物的制备
    6.3 结果与分析
        6.3.1 阻燃剂对聚脲成膜的影响
        6.3.2 极限氧指数测试结果与分析
        6.3.3 热失重测试结果与分析
        6.3.4 力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6.3.5 复合织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6.3.6 复合织物硬挺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6.3.7 复合织物耐磨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6.3.8 复合织物耐水洗测试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聚氨酯转移涂层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聚氨酯芳纶平纹织物武术运动复合防刺材料制备与性能实验研究[J]. 陈理,王博涛. 粘接, 2021(06)
  • [2]功能型有机硅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聚氨酯改性硅乳中的应用[D]. 田华鹏.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9)
  • [3]远红外蓄热保温摇粒绒面料的生产实践[J]. 钱飞,姜为青,李桂付,卜启虎,陆灯红,刘华,黄志军. 上海纺织科技, 2020(12)
  • [4]涂层商标织物的制备及其快速喷印性能研究[D]. 朱清.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4)
  • [5]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及涂膜性能[J]. 于贤保. 广东化工, 2020(04)
  • [6]无溶剂聚脲涂料印花粘合剂的制备与应用[D]. 邢红立.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7)
  • [7]防寒透汽面料STR-1的制备及性能[J]. 王军东. 产业用纺织品, 2019(07)
  • [8]多层织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防刺性能研究[D]. 雷鹏.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9]等离子体改性芳纶面料对芳纶涂层面料性能的影响[D]. 沈忆文.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7)
  • [10]功能聚脲复合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王姗.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聚氨酯转移涂层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