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那普利致低血压3例报告

苯那普利致低血压3例报告

一、苯那普利致低血压反应3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龚晏萱[1](2019)在《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逆转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重构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对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期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NT-proBNP和肺动脉压的影响,以期为扩心病的治疗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观察2010年1月至2017年5月在原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128例)及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52例)住院及门诊收治的18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A组,60例)、厄贝沙坦组(B组,60例)、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组(C组,60例)。观察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结果:1.培哚普利组、厄贝沙坦组、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组各组治疗前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左室射血分数、血压、NT-proBNP和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1个月培哚普利组、厄贝沙坦组、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组三组之间比较患者心功能缓解率、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和1年后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患者的心功能缓解率、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个单独用药组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3.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培哚普利组、厄贝沙坦组、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组三组之间肺动脉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个月和1年后,二个单独用药组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5)。4.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各组均未见血钾、血肌酐、尿素氮、AST、ALT升高,联合用药组出现低血压的不良反应。结论:1.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改善心功能,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NT-proBNP血浆水平、肺动脉压、升高左室射血分数方面优于单用培哚普利或厄贝沙坦。2.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未见血钾、血肌酐、尿素氮、AST、ALT升高,但是出现低血压不良反应。

罗玉英,雷招宝[2](2010)在《药源性低血压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药源性低血压或药物相关性低血压是指由于药物的使用导致动脉血压降至90/60mmHg(1mmHg=0.133kPa)的一种情况。对于某些高血压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出现血压下降过

王梦华[3](2010)在《不同降压方案对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2009年ESH/ESC更新高血压指南阐释联合治疗,指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应用至少两种降压药物才可使血压达标。两种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可作为初始降压用药。早在2007欧洲高血压指南已经强调了将联合方案药物治疗作为高血压降压的初始治疗策略。长效钙拮抗剂被该指南推荐为可与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联合的基础用药。已有多个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试验证明,氨氯地平/缬沙坦联合抗高血压对各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能获得良好的疗效。新型的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因其与传统β受体阻滞剂不同,在心绞痛,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后及高血压所致的严重并发症中的应用都被证明有益,不引起代谢紊乱,降低糖尿病发生危险,有扩血管的作用,不会引起血管收缩,可能会对主动脉压产生有益影响,因此氨氯地平/卡维地洛也可以作为CCB与p受体阻滞剂所组成的联合方案进入临床研究。目前氨氯地平/缬沙坦联合降压组,已经多中心注册研究证明在普通高血压患者中,该药的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氨氯地平/卡维地洛联合降压组由于组成的联合方案较少,有关它们的研究集中在1980-1990年代,进一步的研究正随着降压领域复方制剂的研究慢慢兴起。钙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合用,疗效是否优于钙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呢?尚未知晓,而且有关其耐受性及对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病人肾功能影响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的信息仍是有限的,而两组药物在终末期肾病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疗效比较的报道少之又少。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钙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合用与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合用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降压效果及在肾脏保护作用方面的影响。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选自2009年1月-2009年12月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6例,年龄18岁至82岁,平均56.12岁,选择坐位舒张压≥95mmHg(1mmHg=0.133kPa)且<115mmHg者为研究对象。除外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以及有明显心、脑、肺功能异常,肝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者,过敏体质等情况。66人进入观察,全部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36例,女30例。其中患糖尿病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66.94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盂肾炎等,均排除肾血管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及临床不合理应用降压药等因素。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常规用药情况、透析情况、经治时间、伴随糖尿病、高血脂、血钾等情况基本一致。2、进行标准血液透析(HD)治疗。采用反渗水和碳酸氢盐透析液,使用德国费森尤斯4008S透析机,F6聚砜膜透析器,血流量平均20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4小时/次。二、给药方法66例中34例病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d+缬沙坦80mg/d(缬沙坦组),8周后平均坐位舒张压(SDBP)>90mmHg者,增加剂量至缬沙坦160mg/d, SDBP<90mmHg者维持原剂量。观察期共6个月。对照组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d+卡维地洛10mg,日二次口服(卡维地洛组)。三、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检测观察两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常规用药情况、透析情况、经治时间、肾功能分级情况。2、血压变化情况治疗前后查体、测坐位血压、心率,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测。3、血生化指标检测(1)血常规、离子及肝肾功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钾、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标,记录所有副作用。(2)血糖、血脂4、服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体位性低血压、高血钾、水肿、刺激性干咳等不良反应。四、试验材料、仪器、设备费森尤斯4008B血液透析机、F6聚砜膜透析器、东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亚培血球仪、PHILIPS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BD6000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超净工作台等。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辉瑞制药有限公司)5 mg,缬沙坦(代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80mg,卡维地洛片(络德,北京巨能制药有限公司)10mg。五、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组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肌酐变化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疗效及副作用的比较用卡方检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着意义,所有资料经SPSS11.0统计软件包处理。实验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危险因子、用药情况、经治时间及高血压等级等情况比较,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疗效标准及结果(1)血压变化比较结果根据卫生部新药临床评价标准,显效:SDBP下降>20mmHg或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90mmHg);有效:SDBP下降10-19mmHg或下降<10mmHg但降至正常;无效:未达上述标准。结果缬沙坦治疗组显效率为79.41%、显效率加有效率为85.29%,卡维地洛组显效率为78.13%、显效加有效率为93.75%。治疗后第8周SDPB两组分别下降9.83±6.58mmHg,血压下降百分比分别为9.81%。缬沙坦组29例有效者中服药剂量80mg/d者20例,160mg/d者9例,分别占有效者的31%及69%。两组治疗8周与治疗半年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分别与治疗半年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尿酸、尿素氮、肌酐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影响缬沙坦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尿素氮、肌酐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血钾比较,除血尿酸、血钾外,各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卡维地洛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尿素氮、肌酐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各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缬沙坦组与卡维地洛组治疗半年后血清尿酸、尿素氮、肌酐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其中缬沙坦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卡维地洛组治疗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后体格检查、心电图、心率、血钾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格检查、心电图、心率及血钾均无显着性变化,无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无因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而终止试验者。有5例不良反应表现为轻度困倦乏力、头晕、关节痛、腹泻、胃不适,无干咳及水肿发生,均可耐受,无患者因此而终止治疗,也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继续治疗后减轻或消失,不影响治疗。结论1、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方案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卡维地洛方案相比,两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疗效均佳,耐受性良好。2.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方案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卡维地洛方案相比,对蛋白尿有明显的减轻作用3、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方案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卡维地洛方案相比,两者对糖代谢及电解质、血液系统均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少。

张婷容,唐国华,孙质彬[4](1999)在《苯那普利致低血压反应3例报告》文中认为苯那普利(商品名络丁新)是新一代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降压疗效可靠,所需剂量小,对肝、肾毒性低。1997年1月至1997年8月间我们在临床治疗中观察到服苯那普利致出现低血压反应,报道如下。例1:男,63岁,因肺结核入院,入院时血压22/13kPa...

王丽霞[5](2008)在《基于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的药学监护探讨》文中提出目的:基于中西药联用的诸多问题,开展药学监护探索,以期促进合理用药,减少并预防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并为药师开展中药药学监护工作提供帮助,为临床安全合理的进行中西药联用提供参考。方法:文献收集与整理:通过对文献的收集与梳理对中西药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药学监护探索:通过对我院实际用药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发现问题,找出中成药药学监护的重点和实施用药干预的切入点。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通过对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表的收集、分析与调查,从中发现药物警戒信号,并对重点药品实施用药干预。2.对医院门诊以及病房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中西药联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行用药干预。3.针对临床用药问题以及药师在开展中药药学监护中的困惑,着重探讨了3类中成药的药学监护要点:(1)中药注射剂的药学监护。(2)中药与安全系数小的西药联用的药学监护。(3)含西药中成药的药学监护。结果:通过开展药学监护探索与用药干预,使中成药以及中西药联用更趋安全合理。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预防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药源性疾病的发生,降低了医药费用。尝试建立了3类中成药的药学监护重点,可为药师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提供参考,为临床安全合理的进行中西药联用提供参考。本文研究的意义:通过在我院开展的药学监护与用药干预的实践,探索了开展中药药学监护的方法,促进了临床安全合理的进行中西药联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现象;使中西药联用更为规范,预防了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节约了医疗资源,从而有利于正确评价中药的安全性,也使患者在治疗中获得更大的效益。初步建立的3类中成药药学监护要点,为药师开展中成药的药学监护工作提供帮助,也为临床安全合理的进行中药与西药的联用提供参考。本项研究对中成药的药学监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尚有待于继续。

翟伟,裴振峨[6](2007)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不良反应文献综述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数据库中2000~2007年关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安全性的文献,并参考其他国内外资料进行综述。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头痛、刺激性干咳与血管神经性水肿、消化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与神经精神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心血管反应等,多数症状较轻,但也有严重病例报道,发生与否同用药者个体差异有关。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医生关注。

张为[7](2007)在《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心力衰竭(心衰)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心肌损伤,使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导致心室泵血功能降低而引起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心力衰竭以其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花费大、危害严重而成为世界性卫生健康的难题,对其研究引起了世界性的重视。目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冠心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第一位病因.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对“心肌重塑是心衰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逐步深入,人们认识到神经内分泌模式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阻断促进心肌重构因子,阻止甚至逆转心室重构是治疗HF并降低其病死率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开发新药的靶点。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治疗,临床中成功地降低心衰死亡率和病残率,延缓了病情的发展。尽管如此,HF的高病死率和进展性特点提示:当今理想的药物治疗并未完全阻断其病理机制。西药的一些毒副作用也限制了他们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药在防治心力衰竭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历代医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特别是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病情反复方面,显示着良好的疗效。中医药的现代研究表明:中药及其组成方剂具有药理作用的多靶点效应。在拮抗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防止心室重塑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然而,由于缺乏严格的对照临床实验设计的支持,目前临床应用的能够替代西药改变心衰预后的中成药并不多。开发具有综合疗效,能改变心衰预后,而又价格低廉的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中成药,对于满足日益增多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需要,缓解我国医疗经济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多数医家认为气虚血瘀是心力衰竭的常见证侯,常见于心衰的早期,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方法之一。养心氏片是临床中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具有扶正固本,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的作用,切合心衰的病机。为探讨其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我们采用分层随机、多中心、阳性药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洛汀新和倍他乐克为阳性对照,对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评价。本研究共纳入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77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性资料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经过4周治疗观察,结果表明:中医证侯总疗效、心功能(NYHA分级标准)疗效、6分钟步行试验总体疗效、地高辛停减率、双氢克尿塞停减率等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74.4%、76.9%、26.92%、2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2%、73.7%、76.3%、21.43%、23.08%,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中医疗效总积分定量指标的比较中,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心悸、气短及胸闷症状的改善方面,治疗第7天,两组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显着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但在治疗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后两组比较,P均>0.05,无显着性差异,然而,试验过程中,试验组无加重的病例,对照组有加重的病例;在乏力、自汗、面色晦暗及舌象症状的疗效方面,治疗28天后,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在脉象的改善方面,28天后,两组组间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可降低升高的血清脑钠肽水平,经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方面试验组不及对照组,也有降低收缩压的作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影响方面:两组治疗后LVEF、FS、E峰、A峰、E/A等超声心动图指标与疗前自身比较,LVEF、FS、E峰、E/A有增高的趋势,A峰有降低的趋势,但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差异无显着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1例出现恶心、腹胀,1例出现口微干,均不影响继续服药,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服药1周后,出现剧烈干咳,退出临床试验,2例服药后出现恶心,疲乏,洛汀新减量应用后,上症消失。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感觉轻微头晕,倍他乐克减量应用后上症消失。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养心氏片在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在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的疗效方面与西药洛汀新与倍他乐克的联合用药的疗效相当,在乏力、自汗、面色晦暗、舌象等单项中医证侯改善方面是它的优势,且没有使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重的副作用,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能够很好的耐受;能够降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增高的血清脑钠肽水平,在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方面可能具有较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本实验也表明扶正固本,温阳益气,活血化瘀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

二、苯那普利致低血压反应3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苯那普利致低血压反应3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逆转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重构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临床病例资料
        2.1.1 入选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药物治疗方案
    2.3 主要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2.3.1 超声心动图观察指标
        2.3.2 心功能分级
        2.3.3 实验室观察指标
        2.3.3.1 检测试剂
        2.3.3.2 检测方法
        2.3.4 治疗后随访
        2.3.5 不良反应
    2.4 统计学处理
    2.5 质量控制
结果
    3.1 三组患者治疗前相关指标基线值比较
        3.1.1 心功能分级
        3.1.2 左室舒张末期前后经或左右径情况
        3.1.3 左室射血分数
        3.1.4 肺动脉压
        3.1.5 年龄
        3.1.6 血压
        3.1.7 NT-proBNP
    3.2 临床疗效评价
        3.2.1 三组心功能分级变化比较
        3.2.1.1 治疗1 月后三组心功能分级变化比较
        3.2.1.2 治疗3 月后三组心功能分级变化比较
        3.2.1.3 治疗6 月后三组心功能分级变化比较
        3.2.1.4 治疗1 年后三组心功能分级变化比较
        3.2.2 三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比较
        3.2.3 三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
        3.2.4 三组NT-proBNP比较
        3.2.5 三组肺动脉压比较
    3.3 不良反应
        3.3.1 三组血钾比较
        3.3.2 三组肾功能比较
        3.3.3 三组肝功能比较
        3.3.4 三组血压比较
讨论
    4.1 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选择
    4.2 ACEI联合ARB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探索
        4.2.1 心功能分级
        4.2.2 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和左室射血分数
        4.2.3 NT-proBNP
        4.2.4 肺动脉压
    4.3 不良反应
结论
展望
附件一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药源性低血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致药源性低血压的药物[2~12]
    1.1 心血管药物
        1.1.1 抗心绞痛药物:
        1.1.2 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1.1.3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1.1.4 钙离子拮抗剂:
        1.1.5 抗心律失常药物:
        1.1.6 利尿剂:
        1.1.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1.8 其他心血管药物:
    1.2 神经精神系统药物
        1.2.1 抗精神病药物:
        1.2.2 抗抑郁药物:
        1.2.3 抗震颤麻痹药物:
        1.2.4 镇静催眠抗惊厥药物:
    1.3 抗感染药物
    1.4 镇痛药物
    1.5 消化系统药物
    1.6 麻醉药物
    1.7 生化及酶类药物
    1.8 抗过敏药物
    1.9 其他药物
2 药源性低血压的诊断
3 药源性低血压的临床表现与危害
4 药物致低血压的机制
    4.1 血管扩张作用
    4.2 心肌收缩力的抑制
    4.3 血容量减少
    4.4 神经节阻滞和促进介质释放
    4.5 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5 药源性低血压的预防
    5.1 选择合适的用药人群
    5.2 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
    5.3 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与用药途径
    5.4 联合用药
    5.5 加强用药观察
6 药源性低血压的处理
    6.1 立即停药, 就地救治
    6.2 查找原因, 对症治疗
    6.3 使用特异性拮抗剂
    6.4 辅助措施的应用
7 结论

(3)不同降压方案对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二、英文缩略语
三、论文
    前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四、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五、参考文献
六、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基于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的药学监护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综述
    综述一.中药与西药临床联用现状
        1. 中药与西药联用的历史
        2. 中药与西药联用的现状
        2.1 含西药成份中成药的现状
        2.2 中西药合用临床应用状况
        2.3 常见疾病治疗中的中西药联用
        3. 小结
    综述二. 中西药联用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1. 中西药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2. 中西药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2.1 中药注射剂与其它药物配伍研究状况
        2.1.1 配伍对微粒的影响
        2.1.2 配伍对稳定性的影响
        2.1.3 配伍对毒性的影响
        2.1.4 小结
        2.2 中西药相互作用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2.2.1 中药对肝药酶活性的影响
        2.2.2 中药对西药血浆蛋白结合的影响
        2.2.3 中西药对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2.3 中西药在药效学上的相互影响
        3. 小结
第二章 基于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的药学监护探讨---广安门医院中成药药学监护探讨
    研究背景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药学监护探讨
        1. 我院不良反应报表情况分析
        2. 中成药药学监护探讨
        2.1 鱼腥草注射剂
        2.2 清开灵注射液
        2.3 葛根素注射剂
        2.4 其它联合用药不良反应情况
        2.5 小结
    第二节 我院中成药与西药联用的调查与用药干预
        1. 门诊中成药与西药合用情况调查与用药干预
        1.1 调查方法
        1.2 调查结果
        1.3 中西药联用问题分析
        1.4 用药干预措施与干预效果
        1.5 讨论
        2. 住院患者中成药与西药联用分析
        2.1 住院患者中成药与西药联用调查
        2.2 住院患者的合理用药分析
    第三节 中成药药学监护探索
        1. 中药注射剂的药学监护
        1.1 中药注射剂的药学监护要点
        1.2 香丹注射液的药学监护
        1.3 丹参注射液的药学监护
        1.4 葛根素注射剂的药学监护
        2. 中药与安全系数小的西药联用的药学监护
        2.1 中药与华法林联用的药学监护
        2.2 中药与地高辛联用的药学监护
        3. 含西药成分中成药的药学监护
         3.1 含西药中成药药学监护要点
        3.2 含西药的降糖中成药的药学监护
        3.3 含西药的降压中成药的药学监护
        3.4 含有西药成分感冒药的药学监护
        3.5 含有盐酸麻黄碱中成药药学监护要点
        3.6 含有盐酸克伦特罗中成药药学监护要点
        3.7 含有氨茶碱的中成药药学监护要点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心力衰竭的现代研究进展
        1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现状和病因谱的变化
        2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新认识
        3 、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评定
        4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分期及治疗策略
        5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6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与治疗研究进展
        7 、脑钠肽(B NP )与心力衰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证候实质的研究
        3 、中医辨证论治
        4 、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
        5 、中医药对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近况
        6 、临床研究
        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部分
    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疗标准
        3 、研究方法
        4 、临床资料分析
        5 、结果
        6 、疗效分析
        7 、讨论
        8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苯那普利致低血压反应3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逆转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重构的疗效分析[D]. 龚晏萱. 兰州大学, 2019(03)
  • [2]药源性低血压研究进展[J]. 罗玉英,雷招宝.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03)
  • [3]不同降压方案对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疗效分析[D]. 王梦华. 中国医科大学, 2010(06)
  • [4]苯那普利致低血压反应3例报告[J]. 张婷容,唐国华,孙质彬. 新医学, 1999(01)
  • [5]基于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的药学监护探讨[D]. 王丽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1)
  • [6]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不良反应文献综述与评价[J]. 翟伟,裴振峨.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7(05)
  • [7]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张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苯那普利致低血压3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