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腐蚀产业前景广阔(论文文献综述)
马爽[1](2020)在《仿生结构多功能一体化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润湿性是材料表面研究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受自然界中生物的启发,人们对不同润湿性模型的表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持续研究发现一些具有疏水或超疏水性的生物表面除了具有防水功能以外,同时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比如防腐蚀、自清洁以及防结冰等性能。针对实际工程需求研发具有不同功能特性的材料表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所以探索可用于实际生产的功能性表面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和科学意义。而目前用于制备具有特殊润湿性表面的方法大多存在成本高、操作繁琐复杂、环境要求严苛、实际应用困难等缺点。因此本文采用简单、高效、低成本的喷涂方法分别制备了具有长效防腐蚀效果的疏水型石墨烯涂层和具有低粘附性的多功能超疏水型涂层。经过实验设计及优化,观察所制备最佳涂层的表面微观形貌,系统分析了其表面的润湿性、耐腐蚀性等,并揭示了材料、结构和功能之间的作用机理。针对金属在海洋中的长效腐蚀防护问题,利用一步喷涂法将功能性涂料涂装到金属基部件表面,构建具有疏水性的石墨烯防护涂层,获得的涂层具有高耐腐蚀性、高附着力以及自清洁性能。这种方法具有实施简单、可大面积施工和厚度可控等特点,同时不受金属基材类型和形状的影响。首先通过颜填料的优化配比得到优化配方,在此基础上加入石墨烯,随着石墨烯添加量的增加涂层的性能呈现出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添加量为1%时性能最佳,涂层的接触角为112°左右、硬度可达3H、附着力为1级。通过形貌观察涂层的表面呈现光滑平整并且涂层致密,经过实验测试涂层表面展现出良好的自清洁效果,涂层的耐盐水浸泡时间为63d、耐酸性时间为32d、耐碱性时间为39d、耐中性盐雾时间为176d。电化学实验测试分析,得出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相对于空白基底的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了4个数量级,证明涂层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并能够有效的延缓基底的腐蚀速度,并初步推断出涂层的防腐蚀机制。受具有自清洁性能的荷叶启发,使用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对MgO和TiO2微米粒子进行疏水改性,设计构筑具有低粘附性的多功能一体化的无氟超疏水表面。通过优化实验得出的最佳方案,所制备的具有低粘附性的自清洁超疏水涂层表面的接触角为167.6°,滚动角为5°。对涂层表面的形貌观察以及成分分析,证明了超疏水涂层表面的超疏水性是由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共同决定的。润湿性实验测试证明了该涂层可适用于任何基底并且对不同种类的液体均具有超疏水性。通过镜面、折线、提拉实验验证涂层表面的低粘附性,并通过Cassie-Baxter模型对低粘附超疏水涂层表面的润湿情况进行理论分析。涂层经过120h的紫外灯照射、pH范围为1-13的溶液测试以及250次摩擦循环测试等实验后,仍保持超疏水性能,展示出了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涂层在O2等离子体刻蚀9个循环后接触角仍在160°左右,油水分离10个循环后分离效率保持在90%以上,延缓结冰时间为543s,对电化学实验结果分析发现超疏水涂层相对于空白基底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综上表明涂层在具有稳定性的同时还具有多功能性,可应用于不同领域,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林理文[2](2019)在《XG公司商业模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近些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大型超大型基建工程不断上马,2017年中国即生产2685万吨不锈钢,使用2663万吨不锈钢,不仅是不锈钢的生产大国,也是不锈钢的消费大国。然而每年因腐蚀损失掉大约10%~20%的金属,造成的经济损失仅2017年就超过2.5万亿人民币。由于我国在基建、交通、一带一路等政策引导下高速发展,重防腐涂料技术的需求增长了,也直接推到了行业的发展,使其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着,行业具有深渊的发展前景,预计到2025年我国重防腐涂料行业市场规模将超千亿规模。广大的市场前景给了初创的涂料工程公司以机遇,不断加入的新竞争者也给初创企业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以XG公司这一拥有明显技术优势和产品的企业为研究对象,从盈利来源、成本结构、运营模式、关键盈利因素等4个方面入手对XG公司的商业模式进行详细分析,基于分析的结果为XG公司提出商业模式调整的对策和方案。研究认为,XG公司最为重要的利润来源优势来自于技术的领先。由于这一优势的确立,给公司带来的新产品可以使一家新进入涂料行业的公司开展错位竞争的策略。同时为了保证这一优势的持续和充分发挥,XG公司应用相对应的商业模式于此匹配,如内部必须为产品推广配套持续的技术服务和及时的技术储备。论文还认为,XG公司还需要通过调整组织架构,与上下游客户、供应商的关系,与合作方的关系等,从而保持公司在细分领域保持技术的领先优势以及利润的持续增长。
本刊编辑部[3](2008)在《防腐蚀涂料行业发展现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涂料领域仅次于建筑涂料的第二大涂料品种,防腐涂料具有的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广泛的产品结构,长期以来,防腐涂料的科研和市场应用一直是涂料行业关注的重点。本文概述了我国防腐涂料的发展历史,指出了环保型防腐涂料是防腐涂料技术的必然发展方向,并对防腐涂料主要市场应用领域的发展和需求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防腐涂料的研究重点。
李泽文,王海平[4](2012)在《我国防腐涂料行业的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受益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钢结构建筑等下游市场空间巨大,防腐涂料行业高速发展。通过对我国防腐涂料行业现状的分析和对市场前景的预测,指出未来行业将向绿色环保、适应性及水性防腐涂料方向转变。
王鹏伟,刘明杰,江雷[5](2016)在《仿生多尺度超浸润界面材料》文中指出仿生多尺度超浸润界面材料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功能材料,该研究领域突出的特点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密切结合、仿生理念与材料制备技术密切结合.近年来,研究人员围绕仿生多尺度超浸润界面材料的构筑与应用中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特色、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材料制备新方法和新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仿生多尺度超浸润界面材料的发展历程和固体表面浸润性的理论基础;然后讨论对自然界中具有特殊浸润性能的功能表面的原理揭示和仿生设计;对仿生多尺度超浸润界面材料的典型应用领域,例如自清洁、集水、防冰、油水分离以及化学反应等进行了总结;最后对仿生多尺度超浸润界面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曹光兆[6](2020)在《聚苯胺/聚亚苯基砜/聚醚醚酮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防腐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常见的防腐蚀涂料通常以环氧树脂、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等作为基础成膜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型高分子新材料开始在防腐蚀领域崭露头角,成为重要的成膜树脂。聚芳醚砜类树脂和聚芳醚酮类树脂就是这一类新材料中的优秀代表。聚亚苯基砜(PPSU)和聚醚醚酮(PEEK)等聚芳醚树脂具有耐高温、机械性能好、耐水耐溶剂性能优异等特点,以其作为成膜物的PPSU/PEEK复合涂料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防腐蚀涂料。通过添加防腐蚀填料,还可以提高PPSU/PEEK复合涂料的防腐蚀性能,使其运用到更为严苛的腐蚀环境中。聚苯胺(PANI)属于近几十年发展最为迅速的导电高分子,具有原料易得,制备简单、无毒无害等特点,其独特的钝化、氧化还原机理使其作为防腐蚀填料得到了广泛应用。本论文从含量和工艺两个角度,通过向PPSU/PEEK复合涂料中添加PANI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PPSU/PEEK/PANI复合涂料,研究了PANI对复合涂料防腐性能的影响。首先,制备了一系列不同PANI添加量的PPSU/PEEK复合涂层,研究了PANI的添加量对复合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NI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涂层防腐蚀性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添加量时,PANI的加入提高了涂层防腐蚀性能,高添加量时,PANI的团聚现象使涂层防腐蚀性能下降。PANI添加量为成膜树脂总质量的3%时涂层防腐蚀性能表现最佳。其次,为了使PANI更好的分散在涂料当中,从分散工艺角度,通过湿法球磨方式将PANI分散到NMP当中,形成PANI/NMP分散液,再制备一系列不同PANI/NMP分散液添加量的PPSU/PEEK复合涂层。结果表明,随着PANI添加量的增加,PANI对涂层连续性破坏越来越严重,防腐蚀性能逐渐下降,PANI的添加量为成膜树脂总质量的1%时涂层防腐蚀性能表现最佳。最后,从涂装工艺角度,通过多层喷涂方式制备了不同PANI添加量的PANI/PPSU底涂和相同的PPSU/PEEK面涂双层复合涂层,研究了PANI高添加量和配套涂装工艺的变化对复合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涂中PANI添加量占固体物质总质量的40%时,复合涂层防腐蚀性能表现最佳,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369天时涂层仍然具有防腐作用,防腐时间相比于未添加PANI的涂层提高了2.39倍。综上所述,本文选择PANI作为防腐蚀填料添加到PPSU/PEEK复合涂料中,研究了PANI的添加量、分散性、涂装工艺对防腐性能的影响,开发得到防腐性能更好的PPSU/PEEK/PANI复合涂料和双层涂层及配套的制备和涂装工艺。
沈希[7](2019)在《无溶剂重防腐蚀涂料》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概述了无溶剂(耐高温)重防腐蚀涂料的特性和应用前景。介绍了"函海公司"系列重防腐蚀涂料以及鳞片涂料/玻璃钢衬里防腐的主要特点。例举了该系列涂料和由此涂料制成的玻璃钢衬里在各种重度腐蚀环境中的应用。
燕来荣[8](2007)在《我国涂料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文中研究说明从我国需求旺盛的涂料市场、涂料产品的结构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涂料市场发展的商机;指出环保型防腐涂料的发展方向。
魏仁华[9](2011)在《防腐涂料市场前景广阔》文中认为结合"2011防腐蚀涂料年会暨第28次全国涂料工业信息中心年会"专家观点,对当前防腐涂料市场和技术发展热点进行介绍。
聂长华[10](2020)在《水性环氧树脂改性及其防腐蚀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环氧树脂凭借其优异的理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防腐蚀涂料等产品中,然而其亲油疏水的特点导致只能溶解或分散在有机溶剂中,溶剂的大量挥发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将环氧树脂水性化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水性环氧涂料用于金属防腐蚀的过程中,其性能和涂装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故对水性环氧树脂的防腐蚀性能进行研究和改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市场前景。本文以MHHPA、PEG-2000和EP-44为原料,先将MHHPA与PEG-2000按照摩尔比2:1进行酯化反应扩链,生成预聚体A,然后再投入其2倍摩尔的EP-44,使两者发生环氧基开环反应,生成水性环氧乳化剂,测得其HLB值约为15,满足相反转法制备水性环氧树脂对乳化剂的要求。用合成的水性环氧乳化剂和相反转技术对EP-44进行乳化作用,制备了水性环氧树脂,研究并优化了乳化过程的工艺条件对乳液粒径和稳定性的影响情况,当乳化剂含量为16%,温度在60~65℃,搅拌速率为3500 r/min,时间控制在35 min时,制备的水性环氧树脂固含量50%、黏度5668 m Pa·s、粒径326 nm、稳定性优异、p H为7、环氧当量约为782g·mol-1。用固化剂BANCO 905与其固化交联,得到的环氧涂层硬度2H、柔韧性1 mm、附着力0级、60°光泽度102.8、耐冲击强度86 cm、耐酸碱性和耐水性良好、玻璃化转变温度65.3℃、接触角85.6°。以EP-44和H3PO4为单体,按环氧基与羟基3:2的比例进行环氧开环反应,生成水性环氧磷酸酯,用弱碱中和后制备成乳白色的水性环氧磷酸酯乳液。利用其分子结构与石墨烯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制得稳定均匀的石墨烯分散体,研究了固含量和石墨烯含量对分散体稳定性的影响作用,当固含量为25%、石墨烯含量为3.5 mg/m L时,制备的石墨烯分散体黏度(25℃)1672 m Pa·s、离心稳定性可达4级、常温下可稳定储存超过1个月、p H为7,石墨烯可在其中以少数几层的状态稳定存在。将制备的石墨烯分散体与水性环氧树脂进行混合,加入其他助剂配成防腐蚀涂料。以电化学极化曲线为表征方式,研究石墨烯含量对复合涂层防腐蚀性能的影响,当石墨烯含量为0.5%时,石墨烯改性复合涂层较环氧涂层耐盐雾性提高16.7%,耐蚀效率提高7.6%,且从微观结构和界面化学等角度对石墨烯改善环氧涂层防腐蚀性能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此外,复合涂层的热稳定性也有所提高,其中玻璃化转变温度提升11.3%,热分解温度提升7.7%。
二、防腐蚀产业前景广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防腐蚀产业前景广阔(论文提纲范文)
(1)仿生结构多功能一体化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仿生功能性表面研究现状 |
1.2.1 典型中等疏水型生物表面微观形貌及观察 |
1.2.2 超疏水生物表面的研究现状 |
1.2.3 润湿性模型介绍 |
1.3 润湿性涂层 |
1.3.1 疏水型涂层研究现状 |
1.3.2 超疏水多功能涂层研究现状 |
1.4 石墨烯材料的研究现状 |
1.4.1 石墨烯简介 |
1.4.2 石墨烯在防腐涂料中的研究进展 |
1.5 本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2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
2.2 试样的制备过程 |
2.2.1 表面预处理 |
2.2.2 疏水型石墨烯防腐蚀涂层的制备 |
2.2.3 无氟超疏水涂层的制备 |
2.3 涂料/涂层基本性能的测试及表征内容与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疏水型石墨烯耐腐蚀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3.1 疏水型防腐蚀涂料原料的选用 |
3.1.1 疏水型防腐蚀涂料基料的选择 |
3.1.2 疏水型防腐蚀涂料颜填料的选择 |
3.1.3 疏水型防腐蚀涂料固化剂的选择 |
3.1.4 疏水型防腐蚀涂料助剂的选择 |
3.1.5 疏水型防腐蚀涂料稀释剂的选择 |
3.2 优化实验 |
3.2.1 不同树脂添加比例对涂层基本性能的影响 |
3.2.2 不同颜填料添加比例对涂层基本性能的影响 |
3.2.3 不同石墨烯添加比例对涂层基本性能的影响 |
3.3 优化涂层的表面形貌以及润湿性 |
3.4 疏水型防腐蚀涂层耐腐蚀性测试 |
3.4.1 耐盐水浸泡实验测试 |
3.4.2 耐酸碱实验测试 |
3.4.3 耐盐雾实验测试 |
3.4.4 腐蚀失重测量 |
3.4.5 电化学实验测试 |
3.5 疏水型石墨烯涂层防腐蚀机制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无氟多功能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4.1 TiO_2和MgO的修饰以及涂层的制备 |
4.1.1 TiO_2和MgO的修饰 |
4.1.2 超疏水涂层的制备 |
4.2 超疏水涂层表面的润湿性 |
4.2.1 超疏水涂层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
4.2.2 超疏水涂层的接触角测量 |
4.2.3 超疏水涂层表面的低粘附性及润湿性分析 |
4.3 超疏水涂层的微观形貌及成分分析 |
4.3.1 超疏水涂层的微观形貌 |
4.3.2 超疏水涂层的成分表征 |
4.4 超疏水涂层的稳定性 |
4.4.1 化学稳定性 |
4.4.2 机械稳定性 |
4.5 超疏水涂层的多功能性 |
4.5.1 自清洁性能 |
4.5.2 自修复性能 |
4.5.3 油水分离性能 |
4.5.4 防覆冰性能 |
4.5.5 防腐蚀性能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XG公司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三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商业模式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商业模式的概念 |
第二节 商业模式画布的概念 |
第三章 防腐涂料行业分析以及XG公司简介 |
第一节 XG公司面临问题和挑战 |
第二节 防腐工程行业商业模式及定位分析 |
第三节 XG公司简介 |
第四章 XG公司现有商业模式分析 |
第一节 XG公司相关分析 |
第二节 公司的现有商业模式画布分析 |
第三节 XG公司商业模式面临的问题 |
第五章 X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
第一节 X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方向 |
第二节 XG公司商业模式优化调整步骤 |
第三节 商业模式优化调整后收入和成本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第二节 论文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防腐蚀涂料行业发展现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防腐涂料技术发展综述 |
2 防腐涂料的保护机理 |
3 传统防腐涂料品种 |
3.1 环氧树脂型防腐涂料 |
3.2 聚氨酯型防腐涂料 |
3.3 煤焦沥青涂料 |
3.4 氯化聚烯烃防腐涂料 |
3.5 酚醛树脂型防腐涂料 |
3.6 其他常见的防腐涂料品种 |
3.7 防腐涂料用颜料 |
4 防腐涂料新技术 |
4.1 发展环保型防腐涂料是大势所趋 |
4.2 水性防腐涂料 |
4.2.1 水性环氧涂料体系 |
4.2.2 水性丙烯酸涂料体系 |
4.2.3 水性无机硅酸富锌涂料体系 |
4.2.4 水分散树脂乳液聚合技术的进展 |
4.2.5 水性防腐涂料颜填料的选择 |
4.2.6 水性防腐涂料研究存在的问题 |
4.3 其他防腐涂料技术新领域 |
4.3.1 聚苯胺防腐涂料 |
4.3.2 聚脲防腐涂料 |
4.3.3 聚硅氧烷涂料 |
4.3.4 氟碳涂料 |
4.3.5 环保型纳米复合铁钛粉防腐颜料 |
5 我国防腐涂料市场前景广阔 |
5.1 集装箱业 |
5.2 造船业 |
5.3 石油化工业 |
5.4 铁路、公路桥梁 |
5.5 钢结构建筑 |
6 防腐涂料行业的发展趋势 |
(4)我国防腐涂料行业的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我国防腐涂料行业的发展趋势 |
1.1 由单一转向多功能 |
1.2 由传统转向环保型 |
1.3 技术上由专用向适应性转变 |
1.4 加大发展水性防腐涂料 |
2 防腐涂料市场需求分析 |
2.1 钢结构建筑防腐涂料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
2.1.1 钢结构建筑现状 |
2.1.2 钢构住宅推动防腐涂料行业发展 |
2.2 船舶防腐涂料市场需求巨大 |
2.3 集装箱防腐涂料需求日益扩大 |
2.4 风电叶片防腐涂料市场前景看好 |
2.5 石油化工行业的防腐涂料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
2.6 工程机械行业的防腐涂料市场需求快速发展 |
2.7 其他行业的防腐涂料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
3 结语 |
(6)聚苯胺/聚亚苯基砜/聚醚醚酮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防腐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金属腐蚀及其防护方式 |
1.1.1 金属腐蚀的产生 |
1.1.2 防止金属腐蚀的几种常见方式 |
1.1.3 防腐涂料研究现状 |
1.2 聚苯胺简介 |
1.2.1 聚苯胺的防腐蚀机理 |
1.2.2 聚苯胺在防腐蚀领域的应用方式 |
1.3 特种工程树脂简介 |
1.3.1 聚亚苯基砜树脂简介 |
1.3.2 聚醚醚酮树脂简介 |
1.4 本论文设计思想 |
第二章 实验药品和仪器、涂料制备和涂装工艺及性能测试方法 |
2.1 引言 |
2.2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
2.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2.2.2 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
2.3 涂料的制备工艺 |
2.4 涂料的涂装工艺 |
2.5 实验测试方法 |
2.5.1 机械性能 |
2.5.2 表面形貌与微观结构 |
2.5.3 热性能 |
2.5.4 红外光谱 |
2.5.5 防腐蚀性能 |
第三章 不同聚苯胺添加量的聚亚苯基砜/聚醚醚酮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防腐蚀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聚苯胺的表征与分析 |
3.2.1 表面形貌分析 |
3.2.2 热力学性能分析 |
3.2.3 红外光谱 |
3.3 复合涂层的制备 |
3.4 复合涂层的性能表征与分析 |
3.4.1 机械性能 |
3.4.2 防腐蚀性能 |
3.4.2.1 电化学阻抗谱 |
3.4.2.2 中性盐雾试验 |
3.4.2.3 耐液体介质浸泡测试 |
3.4.3 微观形貌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含球磨分散的聚苯胺的聚亚苯基砜/聚醚醚酮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防腐蚀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聚苯胺分散液制备 |
4.3 复合涂层的制备 |
4.4 复合涂层的性能表征与分析 |
4.4.1 机械性能 |
4.4.2 防腐蚀性能 |
4.4.2.1 电化学阻抗谱 |
4.4.2.2 中性盐雾试验 |
4.4.2.3 耐液体介质浸泡 |
4.4.3 微观形貌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双层涂装工艺制备含聚苯胺的复合涂层及其防腐蚀性能研究 |
5.1 引言 |
5.2 涂料的制备与双层涂装 |
5.3 复合涂层的性能表征与分析 |
5.3.1 机械性能 |
5.3.2 防腐蚀性能 |
5.3.2.1 电化学阻抗谱 |
5.3.2.2 中性盐雾试验 |
5.3.2.3 耐液体介质浸泡 |
5.3.3 微观形貌分析 |
5.4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无溶剂重防腐蚀涂料(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无溶剂重防腐蚀涂料 |
2 无溶剂耐高温重防腐蚀涂料 |
3“函海公司”重防腐蚀技术 |
3.1 主要产品 |
3.1.1 HT-1环氧重防腐蚀涂料 |
3.1.2 YZT乙烯基脂重防腐蚀涂料 |
3.1.3 HST环氧呋喃重防腐蚀涂料 |
3.2 无溶剂重防腐涂料及衬里关键技术 |
3.2.1 绿色低碳技术 |
3.2.1. 1 树脂 |
3.2.1. 2 溶剂 |
3.2.1. 3 填料 |
3.2.2 偶联技术 |
3.2.3 节能技术 |
3.2.4 涂装技术 |
3.2.5 鳞片涂料/玻璃钢衬里复合技术 |
3.2.6 耐高温技术 |
4 项目推广应用前景及案例 |
4.1 烟气脱硫装置 |
4.2 污水处理系统 |
4.3 油井管及采油集输系统内涂层 |
4.3 管道 |
4.5 大型钢结构 |
4.6 火电厂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 |
4.7 化工气柜 |
4.8 海洋设施 |
4.9 储罐、储槽 |
4.1 0 煤矿井下装备 |
4.1 1 冷却塔 |
4.1 2 耐化学品地坪 |
5 结语 |
(9)防腐涂料市场前景广阔(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中国防腐涂料产业发展迅速 |
2 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将为行业创造新的市场空间 |
3 海上风电为防腐涂料带来更高挑战 |
4 海洋涂料向“绿色”方向进军 |
5 油气装备防腐涂料市场方兴未艾 |
6 政策法规引领防腐涂料环保和安全趋势 |
7 结语 |
(10)水性环氧树脂改性及其防腐蚀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环氧树脂概述 |
1.1.1 环氧树脂的分类 |
1.1.2 水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
1.1.3 水性环氧树脂的应用 |
1.1.4 环氧树脂防腐蚀研究进展 |
1.2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 |
1.2.1 机械法 |
1.2.2 相反转法 |
1.2.3 化学改性法 |
1.2.4 固化剂乳化法 |
1.3 石墨烯的研究进展 |
1.3.1 石墨烯简介 |
1.3.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1.3.3 石墨烯在防腐蚀涂料领域的应用 |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1.4.1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4.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4.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工艺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3 测试与表征 |
2.3.1 乳化剂结构和性能表征 |
2.3.2 水性环氧树脂性能表征 |
2.3.3 水性环氧涂膜固化物性能表征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乳化剂的合成结构和乳化性能 |
2.4.2 乳化工艺对水性环氧树脂粒径的影响 |
2.4.3 水性环氧树脂的综合性能 |
2.4.4 水性环氧涂膜固化物的综合性能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石墨烯分散体的制备及表征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3.3 测试与表征 |
3.3.1 环氧磷酸酯分子结构表征 |
3.3.2 石墨烯分散体性能表征 |
3.3.3 石墨烯形貌表征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环氧磷酸酯的分子结构 |
3.4.2 石墨烯分散体固含量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
3.4.3 石墨烯含量对石墨烯分散体稳定性的影响 |
3.4.4 石墨烯分散体的综合性能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石墨烯改性水性环氧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防腐蚀行为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4.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4.3 测试与表征 |
4.3.1 石墨烯分散体与水性环氧树脂相容性测试 |
4.3.2 涂层防腐蚀性能测试 |
4.3.3 涂层综合性能测试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石墨烯分散体与水性环氧树脂的相容性 |
4.4.2 石墨烯含量对复合涂层防腐蚀性能的影响 |
4.4.3 复合涂层的防腐蚀机制 |
4.4.4 复合涂层的综合性能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防腐蚀产业前景广阔(论文参考文献)
- [1]仿生结构多功能一体化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马爽. 吉林大学, 2020(08)
- [2]XG公司商业模式研究[D]. 林理文. 厦门大学, 2019(02)
- [3]防腐蚀涂料行业发展现状综述[J]. 本刊编辑部. 涂料技术与文摘, 2008(03)
- [4]我国防腐涂料行业的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J]. 李泽文,王海平. 中国涂料, 2012(01)
- [5]仿生多尺度超浸润界面材料[J]. 王鹏伟,刘明杰,江雷. 物理学报, 2016(18)
- [6]聚苯胺/聚亚苯基砜/聚醚醚酮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防腐性能研究[D]. 曹光兆. 吉林大学, 2020(08)
- [7]无溶剂重防腐蚀涂料[J]. 沈希. 全面腐蚀控制, 2019(03)
- [8]我国涂料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 燕来荣. 现代涂料与涂装, 2007(03)
- [9]防腐涂料市场前景广阔[J]. 魏仁华. 涂料技术与文摘, 2011(11)
- [10]水性环氧树脂改性及其防腐蚀性能研究[D]. 聂长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