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颜色渗透法检测 ABS 工程塑料

用颜色渗透法检测 ABS 工程塑料

一、用着色渗透检测ABS工程塑料(论文文献综述)

李福顺[1](2021)在《浅谈颜料在塑料中应用的注意事项》文中指出本文从颜色调试的角度,结合实际情况和实践,阐述了颜料在塑料中的分散性、耐侯性、环保性和耐热性等,并实际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颜料在不同塑料中的应用。

高旭倩[2](2020)在《聚酰胺纤维原液着色红母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聚酰胺(PA)纤维作为合成纤维的重要品种,具有优异的回弹性、强度,耐磨、化学稳定性较好,在服装、家纺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制备有色聚酰胺织物的常规方法主要采用染色法,染色工序会产生大量废水、能耗高且制品的色牢度低。与之相比采用原液着色法将颜料以色母粒形式在纺丝过程中加入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色牢度等优点,但聚酰胺纤维加工温度高、原液着色法对着色剂的分散和耐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酰胺基团的末端活性使其容易产生变色现象,相关的系统性研究较少。针对目前的情况,本课题以聚酰胺中广泛应用的聚酰胺6为基体,采用原液着色法成功制备了聚酰胺色母粒、色板和红色纤维,系统研究了颜料的种类、用量及不同表面处理剂对聚酰胺体系色彩性能、力学性能和可纺性等性能的影响。本文首先研究了三种不同结构的有机颜料:苝系颜料、偶氮类颜料、吡咯并吡咯二酮类(DPP)颜料对原液着色聚酰胺色母粒、色板和红色纤维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分析仪、扫描电镜、测色仪、声速取向、万能拉伸试验机等表征手段系统评价了颜料与聚酰胺体系的色彩性能、力学性能等之间关系。结果表明:与PA/偶氮颜料体系、PA/DPP颜料体系相比,苝系颜料在聚酰胺色母粒中团聚体较少,纤维着色性能好,断裂强度基本不变,可纺性较高。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三种不同粒径和表面处理的苝系颜料所制备的原液着色聚酰胺色母粒、色板和红色纤维的性能。研究发现:三种颜料中苝系颜料Ⅱ在聚酰胺母粒中分散均匀,着色力最高为103.14,可纺性高,纤维表面光滑,对母粒的加工性能影响较小。当拉伸倍数为3.3时,相对纯聚酰胺纤维,PA/苝系颜料Ⅱ纤维的断裂强度基本不变,断裂伸长率提高了 5.52%。以苝系颜料Ⅱ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色仪、XRD、DSC等进一步研究不同颜料浓度对聚酰胺树脂的色彩、结晶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研究表明,颜料含量在0.4wt%时色彩性能趋于稳定,苝系颜料Ⅱ可以充当成核剂诱导聚酰胺α型晶体增加,结晶度提高,此时聚酰胺色板的力学性能最好,拉伸强度提高6.94MPa,拉伸应变提高6.59%。最后,在前述基础上探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分散剂:非极性、极性和超分散剂对聚酰胺色母粒、色板和红色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极性分散剂A没有显着改善颜料的分散性能。添加3wt%极性分散剂B时,颜料的分散性能较好,色板着色力较高,与未加分散剂纤维相比,纤维的断裂强度相对提高2.1%。添加1wt%超分散剂C时,颜料的分散性能最好,着色力最高为108.8,纤维表面光滑,取向因子增大至0.59,与未加分散剂纤维相比,断裂强度相对提高3.95%。

陈卓[3](2020)在《石墨基BDD涂层电极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掺硼金刚石(BDD)涂层电极具有电势窗口宽、析氧过电位高、背景电流低、稳定性高等特性,在对实际废水的处理过程中具有目标降解物范围广、电流效率高、能耗低、耐酸碱腐蚀性强等优势,在电化学有机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论文针对当前BDD电极常用基体材料Si和Nb存在的机械强度差、导电性低(Si基体)和价格昂贵、膜基结合力较弱(Nb)等问题,选用廉价的高导电石墨作为基体材料,通过优化过渡层和沉积工艺等,制备出高质量石墨基BDD涂层电极;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石墨基BDD电极的中试废水处理系统,并以实际工业有机废水研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BDD涂层电极制备与表征:分别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ot 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HFCVD)和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icrowave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MPCVD)研究在预镀覆金属Nb和Mo的大尺寸石墨基体(Φ100 mm)上沉积BDD涂层的均匀性和质量,结果表明在金属Nb过渡层制备的BDD涂层膜基结合力、质量优于金属Mo过渡层,HFCVD法制备的BDD涂层均匀性更优,表明金属Nb过渡层结合HFCVD法有望制备出符合大规模工程应用要求的高质量BDD涂层电极;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渗透显色检测(PI)、机械划痕处理等测试技术,重点比较不同丝基距(沉积温度)、碳源浓度、沉积时间等参数对石墨基BDD涂层电极结构的影响,获得优化工艺参数:860℃(丝基距Df-s-s 8 mm)、3%CH4通量、8 h沉积时间,所获得BDD涂层无孔洞、裂纹等缺陷损伤,完整覆盖石墨基体;厚度约8μm,晶粒尺寸约5μm,轮廓分明、均匀致密,呈典型的柱状晶结构;涂层纯度高,XRD衍射花样表明仅有金刚石相,Raman光谱中仅存在金刚石和与硼掺杂相关的特征峰。四探针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极导电性良好,纵向电阻率2.4×10-1Ω·cm,明显优于相同条件制得硅基BDD涂层电极;循环伏安扫描(CV)曲线结果显示该电极具有较大电势窗口(2.8V),并保持较高电化学反应活性稳定性。(二)电化学废水处理示范性装置设计、研制与验证:以瑞士WaterDiam公司的电化学氧化处理废液装置为原型,根据本课题制备的大尺寸石墨基BDD涂层电极的特点,解决了电极密封结构、传质系统、电路系统等重点部分的设计,成功研制出基于石墨基BDD涂层电极的模块化电化学废水处理中试装置;以实际火炸药生产废水为目标降解物,对其进行了验证演示,重点关注了COD和氨氮降解效率以及能耗等。实验结果表明:经过5 h电化学氧化处理,该废水色度变化明显,由深黄色转变至无色,其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96.2%、83.3%,单位能耗Esc为0.07542 kWhkg-1 COD、Ec为75.08333 kWhm-3。本课题的实验结果表明石墨基BDD涂层电极和设计的模块化电化学废水处理装置有望为电化学处理实际工业废水的工程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朱榜团[4](2019)在《钛及钛合金EPS消失模精密铸造技术优化的研究》文中提出钛合金精密铸件因具有强度高、抗耐腐蚀性好、加工成本低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随着热等静压技术的成功开发,钛合金铸件的生产工艺已经接近了净近成型的水平。2006年,国内某企业首次引进英国EPS消失模精密铸造技术,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铸造缺陷多、铸件表面污染层较厚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EPS消失模精密铸造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钛合金中的应用。本文针对上述两大类问题展开分析、研究并最终成功应用于生产。通过对型壳面层进行温湿度实验,得出结论:在20℃干燥时,型壳不能完全干透,强度差,但在26℃干燥时过快,容易产生裂纹。实验表明,型壳干燥最佳温度为23±2℃,在该温度区间内进行干燥效果良好,面层质量高。对于湿度而言,湿度低于50%时,面层干燥快,容易起皮脱落,当湿度大于70%时,面层干燥时间显着增加,面层难以干燥。实验表明,最佳干燥湿度为60%。为减少气孔、针孔等缺陷,实验采用以下四个措施:第一,采用底注法进行浇注,该工艺可以保证金属液进入型腔更加平稳,减少紊流;第二,通过严格控制面层制作材料的配比及工艺环境;第三、严格控制真空浇注设备的漏气率;第四、通过铸造模拟软件对浇注过程进行模拟,从而修正铸造工艺,避免铸造缺陷的产生。为探索去除铸件表面“α”污染层工艺,实验选用DN200阀体铸件2件、DN80阀体铸件4件,以及梯形试样3个做实验对比。实验表明,随着试样壁厚的不断增加,污染层的厚度随之增大,当壁厚达到50 mm以上时,污染层的最大厚度达到了1.7-2.0 mm。金相结果表明,污染层的晶粒形貌和金属基体的晶粒形貌有明显区别。通过改进工艺,对比分析了面层材料中不同二氧化硅含量、不同型壳处理方式和不同冷却方式的影响。检测结果显示,最优工艺为15%的二氧化硅,清理方式为水洗,冷却方式为充氩冷却。实验表明,当污染层厚度大于0.4 mm时,上述改进工艺效果较差,为此本文利用混合酸(硫酸和氢氟酸)对污染层进行清理。经过检测,铸件的所有指标满足国标、美标和军标的要求,可以进行大规模应用。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三个结论:(1)通过调整铸件型壳干燥温度、湿度,可以有效消除铸件型壳胀裂、气孔、针孔缺陷以及“铁豆”问题;(2)通过优化铸件模型材料,最佳参数为:砂子粒度为100150目,干燥温度23±2℃,干燥湿度为60±5%,间隔时间为8小时,涂挂层数为510层,焙烧温度为1000℃,预热温度为200±10℃,保温时间为大于3小时;(3)优化的酸洗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平均壁厚大于50mm的铸件表面污染层,性能指标满足国标要求。

叶淑英[5](2019)在《色粉对玻纤增强PA6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钛白粉、群青、酞菁绿、钛镍黄、蒽二酮蓝及炭黑等颜料按不同比例配制成三种灰色粉A、B、C,探讨了三种灰色粉A、B、C对玻纤增强尼龙6 (PA6)的力学性能及高温颜色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分散剂YY-503A、乙撑双硬脂酰胺(EBS)、P130对灰色增强PA6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灰色粉A、B、C的加入使增强PA6的力学性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300℃高温加工时,灰色粉A、B和C对应的增强PA6材料的色差(ΔE)分别为2. 67、0. 96、1. 23,灰色粉B的耐高温性最好,C次之,A最差;三种分散剂YY-503A、EBS、P130对灰色增强PA6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同,YY-503A使力学性能大幅下降,而EBS和P130却使力学性能得到了很好的保持,并略有提升。

康安纳[6](2018)在《尼龙6的凝聚态结构调控与高性能化研究》文中指出尼龙6(PA6)是目前用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工程塑料之一,有着力学性能好且耐磨、耐油、耐溶剂的优点。然而,PA6中强极性酰胺键使其具有较强的吸水性,材料因吸水而溶胀,使得其阻气、阻湿性能急剧下降,同时其强度和尺寸稳定性也深受影响。因此,在保持或尽量少损失材料热学、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如何降低PA6的吸水性,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论文工作选取了一系列有机无机纳米填充剂,研究了填充剂与PA6的相互作用及其对PA6基体凝聚态结构的影响,实现了 PA6性能的提高,并阐明了结构对性能的影响规律。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通过选取不同尺寸且表面带有不同官能团的两种纳米碳酸钙,表面带羧基的纳米碳酸钙(mCC)和硬脂酸处理的纳米碳酸钙(nCC),研究了纳米填充剂表面官能团对填充剂与PA6基体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而研究了不同填充剂对PA6的结晶行为、球晶形貌、力学性能以及吸水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发现mCC较nCC与PA6基体具有更强的相互作用,并且能够大幅升高PA6的结晶度。一方面,mCC与PA6间的氢键作用降低了 PA6酰胺键与水结合的几率,另一方面,较高的结晶度不利于水分子的透过,因而mCC大幅降低了 PA6的吸水性。此外,在mCC含量为0.05%~1.0%mCC时,PA6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和韧性均提高了,而nCC虽一定程度提高了 PA6的强度,但降低了其韧性。对于PA6/芹菜素(apige)共混物,其呈两相结构,分散相芹菜素均匀分散。芹菜素含量为0.05%~0.5%时,在非等温结晶中异相成核是主导,结晶加速,熔点增加,球晶尺寸小;等温结晶过程中γ晶型向α转变,PA6吸水率下降12%至24%不等,表面水接触角增加6.5%至13.7%不等。芹菜素提高了 PA6拉伸强度与模量,且共混物都呈韧性断裂,添加0.05%~1.0%时,断裂伸长率保持在纯PA6的62%以上。研究两种有机磷酸盐类(NA-21、NA-11)和一种山梨醇衍生物(TM6)成核剂对PA6的改性作用。0.05%NA-21和0.05%、0.1%TM6有助PA6晶核形成,提高结晶速率,减小球晶尺寸,同时可以降低PA6吸水率。三种成核剂都可提高PA6共混体系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0.05%~0.5%添加范围内体系断裂伸长率能保持在PA6的60%以上。

魏洪生[7](2017)在《硬质聚氯乙烯塑料的改性研究》文中提出硬质聚氯乙烯塑料是聚氯乙烯塑料中的一个主要种类。在本论文,研究了如何提高硬质聚氯乙烯塑料的塑化能力、增强其低温冲击强度、增加制成品的尺寸稳定性等;考察了影响聚氯乙烯塑料质量的一些关键因素,如不同聚合度的树脂原材料种类、不同粒度等级的活性碳酸钙、不同的抗冲击改性剂、不同的稳定剂组成的改性配方等,同时对混料工艺、挤出工艺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针对硬质聚氯乙烯塑料挤出加工过程中,存在工艺冷却水结垢和冷却水中杂质颗粒物留存定型模中的问题,开发出了反渗透脱盐水(脱盐率98%)作为冷却水,同时采用氨冷冻透平机组,实现了恒温控制,解决了工艺冷却水温度的季节性波动问题。在配方改性平行试验和稳定公用工程的基础上,研究了高速挤出,加强原材料指标质量控制,严格挤出机组工艺操作指标控制,实行工艺操作卡,对硬质聚氯乙烯塑料改性后的产品性能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的产品在物理机械性能、耐候性及抗老化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改性后,提高了人力资源效益,节能降耗,降低了环境污染。

李建[8](2015)在《镁合金车轮锻造成形工艺及设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对轻量化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能源日趋紧张,车辆轻量化发展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镁合金的密度仅为铝合金的2/3,将成为未来车轮轻量化材料的发展方向。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采用塑性成形方法制作成功镁合金车轮,但大部分车轮仅用于赛车中,并且选用价格昂贵的变形镁合金,难以应用于日常乘用车中,国内研制能力较落后,以生产铸造镁车轮为主,难以满足乘用车的使用要求,因此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低成本、产品质量高以及生产效率高的镁合金车轮锻造生产工艺,为车轮产品轻量化提供了理论及实用技术。本文综合叙述了镁及其合金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镁合金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车轮制造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概况,讨论了镁合金车轮优点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本文选题的意义和主要内容。选取几种工业上常用的变形镁合金进行锻造性能进行研究,确定适合于车轮锻造的镁合金材料,针对选定材料进行了高温单向压缩试验,根据单向压缩试验得出的数据,采用双曲正弦方程建立了材料的本构关系,得出该型号合金的本构方程,然后对镁合金锻坯的旋压性能进行研究,并结合旋压裂纹处的金相分析结果,分析了裂纹产生的原因。根据镁合金锻造及旋压性能的研究结论,制定了适合于镁合金车轮的锻造成形新工艺,首次将“内旋”成形方法引入车轮成形工艺中,该方法有效的降低了材料在变形过程中的应变速率,有利于镁合金的塑性变形,并针对“内旋”工序设计了镁合金车轮专用扩旋液压机,可完成热扩口及内旋两个成形工序,为新工艺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装备基础。采用Deform-3DTM有限元模拟软件,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分别对镁合金车轮预锻、终锻、扩口以及内旋工序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了金属流动规律,验证了工艺路线的可行性,并且总结了坯料尺寸、模具及坯料初始温度、摩擦条件等工艺参数对锻造成形过程的影响规律,获得了较合理的成形工艺参数,为后续镁合金成形试验提供参考。根据制定的镁合金车轮锻造新工艺,参考有限元模拟得到的工艺参数,进行了预锻、终锻、热扩口以及内旋工艺试验,试制得到了成形情况良好的镁合金车轮样件,验证了工艺的可行性。通过对试制得到的镁合金车轮产品进行金相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过塑性变形铸坯中原始粗大晶粒得到较大程度细化,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大幅度提高,轮毂的抗拉、屈服强度及延伸率相比铸态试样均有大幅度的提高,车轮产品顺利通过了国家标准要求的弯曲疲劳、径向疲劳及冲击三大台架试验检测,并针对同款式的镁合金及铝合金车轮进行装车节能效果测试,节能效果显着,为产品产业化奠定基础。

张雯[9](2015)在《硅藻土在塑料改性及聚烯烃色母粒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硅藻土(Diatomite)是一种具有多级有序排列微孔结构的天然生物沉积岩,质轻、孔隙率高、表面自由能高,吸附性强。我国硅藻土矿源丰富,有效利用率不高,目前主要应用在助滤剂、保温材料、吸附剂等领域,因此利用硅藻土独特的性质,开发扩展其应用领域、提高其附加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硅藻土为主线,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研究。(1)分别选用了聚丙烯、尼龙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塑料树脂,研究硅藻土作为无机填料在塑料填充改性领域的应用前景;(2)以聚丙烯为例,研究硅藻土在膨胀型阻燃领域的应用价值;(3)以2BP红为例,研究硅藻土替代部分颜料在色母粒中的应用。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的硅藻原土,当在聚丙烯中的添加量为20wt%时,可使聚丙烯的热变形温度提高25.6℃。力学性能方面,硅藻土的加入可以使聚丙烯的模量及弯曲强度显着增加,当添加量为30wt%时,弯曲模量提高68%,弯曲强度提高9%,但是,并没有对聚丙烯韧性的提高做出贡献。复合材料整体加工性能良好。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的硅藻土可以大幅提高尼龙的各项力学性能,硅藻土的添加量在25wt%时,拉伸强度提高24%,弯曲强度提高33%,弹性模量提高96%,弯曲模量提高66%,当添加量为5wt%时,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提高26%。同时,硅藻土的加入可以降低尼龙的最大热分解速率,提高热变形温度,当硅藻土添加量为20wt%时,可使PA的热变形温度提高15.3℃。硅藻土使用聚磷酸胺和季戊四醇以3:1的质量比复配得到的膨胀型阻燃剂中时,可以促进聚合物成碳,提高阻燃效果,当硅藻土替代IFR比例为2wt%时,可使体系氧指数由31%提高到33.8%达到最大值,UL-94等级均为V-0级。并且硅藻土的加入还可以使IFR/PP体系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当硅藻土替代有机红颜料的比例为10wt%~20wt%时,可以提高颜料的着色力、色彩性能以及分散性,硅藻土的加入对着色制品的遮盖力基本没有影响,降低了生产成本。

徐加勇[10](2014)在《木塑推拉窗截面设计与制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在我国,塑钢窗、铝合金窗、实木窗、玻璃钢窗占据了大半个建材窗户市场,这些窗各有优势,但存在着不环保、原料来源受限和能耗高等缺点。随着人们对能源利用和对环保的重视,人们对新型环保节能窗的呼声越来越高,木塑窗的出现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其以劣质木材及其加工剩余物和废旧塑料为主要生产原料,节能环保、可循环利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并以南京地区气候特点为使用环境的参考依据,结合木塑在挤出成型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性和对模具的要求,重点针对壁厚、型腔布局和结构、截面形状优化、细节处理等关键问题,对木塑窗型材截面设计进行了概述。最终设计出包含四种构件(窗框、窗扇、压条、封盖)的木塑推拉窗。木塑推拉、窗模拟验证内容包括:组装验证、抗风压性能验证以及保温性能验证。组装验证显示所设计推拉窗能够满足装配要求;采用木塑型材与钢衬结合方法对窗抗风压性能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窗型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达到2级抗风压标准;用热工软件对窗保温性能进行验证,得出传热系数为2.07W/m2·k,表明其能够满足南京地区对窗保温性能的要求。采用两步法成型工艺对木粉含量为60%的PE木塑窗型材进行挤出。具体工艺流程包括:预混合、造粒、挤出和冷却定型。分析了型材挤出过程中挤出温度、挤出压力、挤出速度以及冷却定型等因素对型材质量的影响,总结出适于木塑窗型材成型的加工工艺参数。通过对型材下料尺寸的计算、角部连接、五金件和玻璃的安装等对木塑窗的组装过程进行了介绍。参照现行塑料窗型材的物理性能测试标准,分别从材料、型材以及整窗三个方面对木塑成品推拉窗进行了验证,检测结果表明木塑窗材料以及型材的物理性能够满足相应标准要求,但由于组装工艺以及配件选择等原因导致整窗的保温性能以及抗风压性能与设计值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未来需要从型材截面、配方、生产以及组装工艺等方面进行调整,使木塑推拉窗能够完全满足设计与使用要求。

二、用着色渗透检测ABS工程塑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着色渗透检测ABS工程塑料(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颜料在塑料中应用的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1 塑料和颜料概况
    1.1 塑料
    1.2 颜料
2 颜料在塑料中应用的具体事项
    2.1 分散性
    2.2 耐侯性
    2.3 环保性
    2.4 耐热性
3 结束语

(2)聚酰胺纤维原液着色红母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酰胺概述
        1.1.1 聚酰胺发展历程
        1.1.2 聚酰胺的结构与性能
        1.1.3 聚酰胺纤维改性
        1.1.4 聚酰胺纤维的发展方向
    1.2 颜料概述
        1.2.1 无机颜料
        1.2.2 有机颜料
        1.2.3 颜料的性能要求
        1.2.4 颜料的分散机理
    1.3 聚酰胺着色方法概述
        1.3.1 染色法
        1.3.2 原液着色法
    1.4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1.4.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设备及仪器
    2.2 实验方案
        2.2.1 三种有机颜料的应用性能评价
        2.2.2 三种苝系颜料的应用性能评价
        2.2.3 聚酰胺色板色彩与结晶性能研究
        2.2.4 分散剂的应用性能评价
    2.3 实验流程
    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2.4.1 傅里叶红外分析
        2.4.2 粒径分布测试
        2.4.3 扫描(SEM)电镜测试
        2.4.4 透射(TEM)电镜测试
        2.4.5 热重分析
        2.4.6 流变性能测试
        2.4.7 压滤值测试
        2.4.8 色彩性能测试
        2.4.9 颜料在聚酰胺基体中分散性测试
        2.4.10 X射线衍射测试
        2.4.11 示差扫描量热(DSC)测试
        2.4.12 取向度测试
        2.4.13 力学性能测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三种不同结构的颜料对聚酰胺纤维母粒性能的影响
        3.1.1 引言
        3.1.2 三种颜料的红外分析
        3.1.3 三种颜料的热稳定性分析
        3.1.4 三种颜料的粒径分析
        3.1.5 三种颜料的形貌分析
        3.1.6 三种颜料对聚酰胺色板色彩性能的影响
        3.1.7 三种颜料在聚酰胺基体中的分散
        3.1.8 聚酰胺母粒截面的微观形貌分析
        3.1.9 聚酰胺母粒的流变性能测试
        3.1.10 聚酰胺红色纤维性能的研究
        3.1.11 本章小结
    3.2 三种苝系颜料对聚酰胺纤维母粒性能的影响
        3.2.1 苝系颜料的红外分析
        3.2.2 苝系颜料的热稳定性分析
        3.2.3 苝系颜料的粒径分析
        3.2.4 苝系颜料的SEM、TEM分析
        3.2.5 苝系颜料对聚酰胺色板色彩性能的影响
        3.2.6 苝系颜料在聚酰胺基体中的分散
        3.2.7 聚酰胺母粒截面的微观形貌分析
        3.2.8 聚酰胺母粒的压滤值
        3.2.9 聚酰胺母粒的流变性能测试
        3.2.10 聚酰胺红色纤维性能的研究
        3.2.11 本章小结
    3.3 不同浓度颜料对聚酰胺色板色彩与结晶性能的影响
        3.3.1 不同浓度颜料对聚酰胺色板色彩性能的影响
        3.3.2 不同浓度颜料对聚酰胺色板结晶性能的影响
        3.3.3 不同浓度颜料对聚酰胺色板热稳定性的影响
        3.3.4 不同浓度颜料对聚酰胺色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3.3.5 本章小结
    3.4 不同分散剂对聚酰胺纤维母粒性能的影响
        3.4.1 不同分散剂的红外测试
        3.4.2 不同分散剂的热重测试
        3.4.3 分散剂对聚酰胺色板色彩性能的影响
        3.4.4 分散剂对颜料在聚酰胺基体中分散的影响
        3.4.5 聚酰胺母粒的流变性能测试
        3.4.6 分散剂对聚酰胺红色纤维性能的研究
        3.4.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3)石墨基BDD涂层电极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水环境现状
        1.1.2 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1.2 电化学高级氧化法
        1.2.1 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简介
        1.2.2 电极材料的选择
        1.2.3 BDD电极电化学氧化处理有机废水应用研究进展
        1.2.4 应用废水处理的BDD涂层电极的现状
    1.3 BDD涂层电极的CVD法制备
        1.3.1 金刚石制备原理
        1.3.2 MPCVD法
        1.3.3 HFCVD法
        1.3.4 基体材料的选择
        1.3.5 过渡层的选择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其意义
        1.4.1 论文研究的内容
        1.4.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4.3 论文的创新性
2 实验设备及表征方法
    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2.2 实验装置
        2.2.1 镀覆过渡层的TCVD装置
        2.2.2 制备石墨基BDD涂层电极的MPCVD装置
        2.2.3 制备石墨基BDD涂层电极的HFCVD装置
    2.3 实验表征方法
        2.3.1 石墨基BDD电极的结构表征方法
        2.3.2 石墨基BDD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
        2.3.3 化学需氧量(COD)及氨氮(NH3-N)的测定方法
3 石墨基BDD涂层电极的制备工艺研究
    3.1 基体表面预处理
    3.2 石墨基BDD涂层电极沉积
        3.2.1 石墨基BDD涂层电极的MPCVD法沉积
        3.2.2 石墨基BDD涂层电极的HFCVD法沉积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过渡层的比较对石墨基BDD涂层表面形态的影响
        3.3.2 MPCVD法和HFCVD法制备石墨基BDD涂层表面形态的比较
        3.3.3 沉积时间对石墨基BDD涂层表面形态的影响
        3.3.4 碳源浓度对石墨基BDD涂层表面形态的影响
        3.3.5 基体温度对BDD涂层表面形态的影响
        3.3.6 其他性能检测与表征
    3.4 本章小结
4 电化学废水处理示范性装置研制及验证
    4.1 电化学废水处理示范性装置的研制
        4.1.1 国内外电化学废水处理装置开发现状
        4.1.2 电解池及电极密封结构设计
        4.1.3 电化学废水处理装置布局
    4.2 电化学废水处理示范性装置的验证
    4.3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建议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钛及钛合金EPS消失模精密铸造技术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钛铸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2 国内外铸造技术研究的现状
        1.2.1 铸造技术的国外发展现状
        1.2.2 铸造技术的国内发展现状
    1.3 EPS消失模铸造技术的特点
        1.3.1 EPS消失模铸造技术近净成型材料利用率高
        1.3.2 适合大型铸件的精密铸造
        1.3.3 易于对铸造过程进行模拟仿真
    1.4 钛及钛合金EPS消失模铸造技术现存在的问题
        1.4.1 铸造缺陷多
        1.4.2 铸件表面污染层厚
    1.5 研究的内容
        1.5.1 减少铸造缺陷提高铸件质量
        1.5.2 减少表面污染层的厚度
2 实验设备
    2.1 天然气焙烧炉
    2.2 真空自耗凝壳炉
        2.2.1 设备技术性能、参数
        2.2.2 设备结构
    2.3 热等静压炉
    2.4 扫描电镜
    2.5 本章小结
3 钛及钛合金EPS消失模铸造缺陷研究
    3.1 型壳裂纹、胀壳和型壳强度差等缺陷研究
    3.2 气孔、针孔缺陷
    3.3 铸造工艺设计优化和数值模拟
        3.3.1 三维模型的建立
        3.3.2 模型网格的剖分
        3.3.3 充型过程流程模拟
        3.3.4 主镜框铸件充型过程流场模拟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铸件表面沾污层研究
    4.1 模型材料的选择
        4.1.1 面层配浆材料的选择
        4.1.2 面层浆料配制
        4.1.3 面层浆料涂挂和撒砂
    4.2 型壳硬化和干燥
    4.3 预热
    4.4 型壳焙烧
    4.5 型壳清理和烘烤
    4.6 装砂箱
    4.7 真空浇注
    4.8 浇注结果分析对比
    4.9 补焊试验
    4.10 污染层厚度进一步改善
        4.10.1 试验工艺改进
        4.10.2 污染层检测
        4.10.3 酸洗去除铸件表面污染层
    4.11 本章小结
5 铸件组织性能分析
    5.1 扫描电镜分析
    5.2 着色渗透检验
    5.3 尺寸检查
    5.4 化学、力学性能分析
    5.5 X射线检测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致谢

(5)色粉对玻纤增强PA6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样制备
        1.3.1 灰色粉的制备
        1.3.2 增强PA6复合材料的制备
    1.4 测试与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粉对增强PA6力学性能的影响
    2.2 色粉对增强PA6耐温性的影响
    2.3 分散剂对灰色增强PA6力学性能的影响
3 结论

(6)尼龙6的凝聚态结构调控与高性能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尼龙6的凝聚态结构
        1.1.1 尼龙6概述
        1.1.2 晶型及晶胞结构
        1.1.3 结晶过程和结晶形貌
        1.1.4 结晶热力学
    1.2 尼龙6高性能化研究现状
        1.2.1 重要理论
        1.2.2 技术研究
        1.2.3 发展趋势
    1.3 尼龙6纳米复合材料
        1.3.1 基本性质
        1.3.2 纳米粒子
        1.3.3 性能的影响因素
    1.4 尼龙6成核剂
    1.5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2 尼龙6/碳酸钙纳米复合材料的凝聚态结构及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
        2.2.2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2.2.3 分析表征
        2.2.3.1 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分析
        2.2.3.2 偏振光显微镜(POM)分析
        2.2.3.3 广角X射线散射(WAXD)分析
        2.2.3.4 静态接触角(CA)分析
        2.2.3.5 热失重(TGA)分析
        2.2.3.6 吸水率测试
        2.2.3.7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分析
        2.2.3.8 拉伸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热稳定性分析
        2.3.2 分散形态
        2.3.3 非等温结晶和熔融行为
        2.3.3.1 非等温结晶行为
        2.3.3.2 非等温结晶熔融行为
        2.3.4 等温结晶和熔融行为
        2.3.4.1 等温结晶动力学
        2.3.4.2 等温结晶熔融行为
        2.3.5 结晶结构和形态
        2.3.5.1 纳米CaCO_3含量对结晶结构的影响
        2.3.5.2 等温条件下的结晶结构
        2.3.6 球晶形貌
        2.3.7 吸水性能
        2.3.8 力学性能
        2.3.8.1 拉伸性能
        2.3.8.2 材料强韧化机理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尼龙6/芹菜素共混物的凝聚态结构及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
        3.2.2 复合材料的制备
        3.2.3 分析表征
        3.2.3.1 傅利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ATR-FTIR)分析
        3.2.3.2 热失重(TGA)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热稳定性分析
        3.3.2 分散形态与结构表征
        3.3.3 非等温结晶和熔融行为
        3.3.4 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3.3.5 结晶结构和形态
        3.3.6 吸水性能
        3.3.7 力学性能
        3.3.7.1 拉伸性能
    3.4 本章小结
4 有机成核剂对尼龙6凝聚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
        4.2.2 共混物的制备
        4.2.3 分析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成核剂对非等温结晶的影响
        4.3.1.1 对结晶过程的影响
        4.3.1.2 对熔融过程的影响
        4.3.2 成核剂对等温结晶的影响
        4.3.2.1 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4.3.2.2 等温结晶熔融行为
        4.3.3 成核剂对吸水性能的影响
        4.3.4 成核剂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7)硬质聚氯乙烯塑料的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合物共混改性的发展概况
    1.2 聚合物共混改性的目的及方法
        1.2.1 聚合物共混改性的目的
        1.2.2 聚合物共混改性的方法
    1.3 硬质聚氯乙烯塑料配方改性技术
        1.3.1 配方改性的目的
        1.3.2 配方改性的原则
        1.3.3 配方改性要点
    1.4 硬质聚氯乙烯塑料用干混料的制备
        1.4.1 干混料制备制度
        1.4.2 干混料制备岗位日常巡回检查内容
        1.4.3 干混料的物理性状
        1.4.4 挤出车间的信息反馈
    1.5 硬质聚氯乙烯塑料的挤出成型工艺
        1.5.1 双螺杆挤出机的工艺流程
        1.5.2 双螺杆挤出的工艺控制
    1.6 硬质聚氯乙烯塑料改性用原材料现状
    1.7 硬质聚氯乙烯塑料改性研究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硬质聚氯乙烯塑料的配方改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主要设备和仪器
        2.2.3 实验步骤
        2.2.4 性能测试
    2.3 稳定剂的影响
        2.3.1 稳定剂剂量的影响
        2.3.2 稳定剂种类影响(3-6
    2.4 碳酸钙对硬质聚氯乙烯塑料的影响
        2.4.1 三种碳酸钙颗粒形态
        2.4.2 碳酸钙填充剂量对改性塑料的力学性能影响
        2.4.3 碳酸钙对硬质聚氯乙烯塑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塑料加工用工艺冷却水的脱盐及恒温冷却技术
    3.1 前言
    3.2 反渗透成套装置的工艺流程
        3.2.1 边界区的原水水质
        3.2.2 自清洗过滤器
        3.2.3 超滤设备
        3.2.4 保安过滤器
        3.2.5 反渗透的运行控制
        3.2.6 主要设备配置
        3.2.7 生产能力和产品规格
        3.2.8 性能考核指标
    3.3 氨冷冻工艺循环水系统
        3.3.1 氨冷器工作原理
        3.3.2 压缩机组技术数据和结构特点
    3.4 工艺冷却水冷量计算
        3.4.1 课题的提出
        3.4.2 计算过程
第四章 硬质聚氯乙烯塑料改性后产品性能测试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生产及实验设备
        4.2.3 主要原材料的控制指标
        4.2.4 实验步骤
    4.3 结果与表征
        4.3.1 热老化性能试验
        4.3.2 抗紫外线性能试验
        4.3.3 配方流变性能试验
        4.3.4 两种配方的挤出工艺参数的调试
        4.3.5 成品质量检验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8)镁合金车轮锻造成形工艺及设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镁及镁合金的特点
    1.2 镁合金成形技术研究现状
        1.2.1 铸造镁合金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1.2.2 变形镁合金的研究进展
    1.3 镁合金在车轮行业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1.3.1 国外镁合金车轮应用及研究现状
        1.3.2 国内镁合金车轮研究现状
    1.4 镁合金车轮优点及存在问题[75-77]
    1.5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2章 镁合金锻造及旋压性能研究
    2.1 镁合金锻造性能研究
        2.1.1 锻造性能试验方案
        2.1.2 锻造性能试验的工艺参数及设备
        2.1.3 锻造性能试验结果及讨论
    2.2 AZ80 镁合金压缩力学行为及本构关系
        2.2.1 镁合金热压缩实验
        2.2.2 AZ80 镁合金本构关系
    2.3 镁合金旋压性能研究
        2.3.1 旋压性能试验方案
        2.3.2 旋压性能试验工艺参数及设备
        2.3.3 旋压性能试验结果及讨论
    2.4 旋压开裂行为研究
        2.4.1 旋压裂纹形成
        2.4.2 旋压裂纹产生原因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镁合金车轮成形工艺路线的制定
    3.1 镁合金车轮成形工艺制定
        3.1.1 现有成形工艺介绍
        3.1.2 镁合金车轮新工艺制定
    3.2 成形模具设计
        3.2.1 预锻工序设计
        3.2.2 终锻工序设计
        3.2.3 热扩口工序设计
        3.2.4 内旋工序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镁合金车轮扩旋液压机结构设计
    4.1 镁合金车轮扩旋液压机设计
        4.1.1 设备基本参数
        4.1.2 主液压缸设计及校核
        4.1.3 横梁结构设计
        4.1.4 立柱结构设计
    4.2 内旋装置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镁合金车轮成形过程数值模拟
    5.1 成形过程数值模拟
        5.1.1 预锻工序数值模拟
        5.1.2 终锻工序数值模拟
        5.1.3 扩口工序数值模拟
        5.1.4 内旋工序数值模拟
    5.2 坯料尺寸对成形过程的影响
    5.3 坯料及模具温度对锻造成形过程的影响
        5.3.1 坯料温度的影响
        5.3.2 模具温度的影响
    5.4 摩擦条件对成形过程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镁合金车轮试验研究及性能测试
    6.1 镁合金车轮成形实验
        6.1.1 试验设备
        6.1.2 实验模具
        6.1.3 实验工艺参数
        6.1.4 实验结果及分析
    6.2 镁合金车轮金相组织分析
    6.3 镁合金车轮力学性能检测
    6.4 镁合金车轮台架试验检测
        6.4.1 车轮弯曲疲劳试验
        6.4.2 车轮径向疲劳试验
        6.4.3 车轮冲击强度台架试验
    6.5 镁合金车轮节能效果测试
        6.5.1 概述
        6.5.2 镁合金车轮道路动力性测试
        6.5.3 镁合金车轮节能效果测试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硅藻土在塑料改性及聚烯烃色母粒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硅藻土概述
        1.1.1 硅藻土结构
        1.1.2 硅藻土的处理
        1.1.3 应用
    1.2 无机填料
        1.2.1 无机粉体填料改性
        1.2.2 无机填料的应用
    1.3 阻燃剂
        1.3.1 卤系阻燃体系
        1.3.2 磷系阻燃体系
        1.3.3 金属氢氧化物复合阻燃体系
        1.3.4 膨胀型阻燃体系
        1.3.5 阻燃协效剂
    1.4 色母粒
    1.5 主要实验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硅藻土在PP、PA改性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2.3 实验流程及配方
        2.3.1 实验主要工艺流程
        2.3.2 实验配方
    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2.4.1 硅藻土FT-IR(红外)表征
        2.4.2 硅藻土粒径及结构分析
        2.4.3 硅藻土表面处理状态表征
        2.4.4 力学性能
        2.4.5 DSC测试
        2.4.6 耐热性能测试
        2.4.7 硅藻土分散状态分析
        2.4.8 加工性能测试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硅藻土改性聚丙烯结果与讨论
        2.5.2 硅藻土改性聚酰胺结果与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硅藻土在聚丙烯膨胀型阻燃中的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3.3 实验流程及配方
        3.3.1 实验主要工艺流程
        3.3.2 实验配方
    3.4 性能测试与表征
        3.4.1 燃烧性能测试
        3.4.2 热失重性能测试
        3.4.3 残炭分析
        3.4.4 力学性能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1 硅藻土含量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3.5.2 热失重测试分析
        3.5.3 PP/IFR/硅藻土复合材料燃烧状态
        3.5.4 残炭SEM照片
        3.5.5 硅藻含量对PP/IFR/硅藻土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6 小结
第四章 硅藻土在聚烯烃色母粒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4.3 实验流程及配方
        4.3.1 实验主要工艺流程
        4.3.2 实验配方
    4.4 性能测试与表征
        4.4.1 着色力测试
        4.4.2 遮盖力测试
        4.4.3 分散性测试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对着色力的影响
        4.5.2 对遮盖力的影响
        4.5.3 硅藻土对颜料分散性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10)木塑推拉窗截面设计与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窗行业现状
        1.1.1 塑料窗行业现状
        1.1.2 铝合金窗行业现状
        1.1.3 玻璃钢窗现状
        1.1.4 实木窗行业现状
    1.2 木塑复合材料简介
    1.3 木塑窗简介
        1.3.1 存在的问题
        1.3.2 木塑窗研究现状
        1.3.3 木塑窗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和意义
        1.4.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4.2 课题研究的意义
2 推拉窗型材截面设计
    2.1 截面设计原则
    2.2 截面设计步骤
        2.2.1 确定窗的开启方式
        2.2.2 型材壁厚的确定
        2.2.3 主型材型腔设计与布局
        2.2.4 细节处理
        2.2.5 产品设计展示与说明
    2.3 本章小结
3 木塑窗模拟性能验证
    3.1 组装验证
    3.2 抗风压性能验证
        3.2.1 风载荷计算
        3.2.2 窗主要受力杆件抗风压强度及验证
    3.3 保温性能验证
        3.3.1 热工分析软件计算传热系数
    3.4 本章小结
4 木塑推拉窗生产制作
    4.1 推拉窗型材挤出成型
    4.2 生产原料简介
        4.2.1 木粉
        4.2.2 塑料原料
        4.2.3 加工助剂
        4.2.4 木塑窗生产配方
    4.3 木塑推拉窗型材制备
        4.3.1 一步成型法工艺流程图
        4.3.2 物料预混合与造粒
        4.3.3 推拉窗型材挤出成型
    4.4 推拉窗型材组装
        4.4.1 型材下料
        4.4.2 型材角部连接
        4.4.3 型材组装
    4.5 成品窗展示
    4.6 本章小结
5 木塑推拉窗性能
    5.1 材料性能测试
        5.1.1 维卡软化温度
        5.1.2 简支梁冲击强度
        5.1.3 主型材弯曲模量测试
    5.2 型材性能测试
        5.2.1 加热后尺寸变化率
        5.2.2 主型材落锤冲击
        5.2.3 150℃加热后状态
        5.2.4 主型材的可焊性
    5.3 整窗性能测试
        5.3.1 气密性能检测
        5.3.2 水密性能检测
        5.3.3 抗风压性能测试
        5.3.4 保温性能测试
    5.4 测试结果
    5.5 解决办法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用着色渗透检测ABS工程塑料(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颜料在塑料中应用的注意事项[J]. 李福顺. 山东化工, 2021(22)
  • [2]聚酰胺纤维原液着色红母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高旭倩.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3]石墨基BDD涂层电极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陈卓.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4]钛及钛合金EPS消失模精密铸造技术优化的研究[D]. 朱榜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1)
  • [5]色粉对玻纤增强PA6性能的影响[J]. 叶淑英. 塑料工业, 2019(06)
  • [6]尼龙6的凝聚态结构调控与高性能化研究[D]. 康安纳. 北京化工大学, 2018(01)
  • [7]硬质聚氯乙烯塑料的改性研究[D]. 魏洪生.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5)
  • [8]镁合金车轮锻造成形工艺及设备研究[D]. 李建. 燕山大学, 2015(01)
  • [9]硅藻土在塑料改性及聚烯烃色母粒中的应用[D]. 张雯. 北京化工大学, 2015(02)
  • [10]木塑推拉窗截面设计与制作[D]. 徐加勇.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7)

标签:;  ;  ;  ;  ;  

用颜色渗透法检测 ABS 工程塑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