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魏酸钠对血小板在气道速发型变态反应中作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章萌[1](2018)在《阿魏酸钠联合紫杉醇促进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中国肿瘤登记中心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内陆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以2.5%的速度增加,其中肺癌发病率高居首位。纵观半个世纪,肺癌在全世界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且形势非常的严峻,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常见肿瘤,占全部肺癌总数的80-85%,非小型细胞肺癌患者中约75%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同时,非小细胞肺癌对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的敏感性均较差。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找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西药,西方药物在临床治疗肿瘤方面有疗效,但同时伴随有强烈副作用,而中药抗肿瘤具有毒低性、调节免疫力、多系统保护功能等优点。最具中国特色治疗肿瘤方式毋庸置疑是中国的瑰宝,中药。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实验,中药制剂单独应用的客观疗效常不够理想,目前有多种中药复合制剂获准常规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阿魏酸可能是一种多靶点的抗肿瘤天然中药单体,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一定潜力。本实验研究体外使用阿魏酸钠处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并联合化疗药物紫杉醇处理,探讨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为阿魏酸钠用于肺癌临床治疗和联合西药而减少西药使用量打下实验基础。研究方法:1.以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细胞培养方法对细胞进行复苏、培养、传代和冻存。2.将研究对象分为六组,阿魏酸钠终浓度分别为:0 g/L、0.125 g/L、0.25 g/L、0.5 g/L、1 g/L、2 g/L,每组设置6个复孔,将接种好的96孔板置于37℃、5%CO2的条件下分别培养24h、48h、72h后进行MTT检测。3.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凋亡。4.蛋白免疫印记实验(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ytC的表达。结果:1.阿魏酸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影响MTT实验结果显示,阿魏酸钠有效抑制A549细胞增殖,表现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与正常培养组相比,1 g/L、2 g/L阿魏酸钠处理组24、48、72h均表现显着性差异(P<0.01)。阿魏酸钠诱导A549细胞凋亡,阿魏酸钠联合紫杉醇处理进一步促进A549细胞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各组A549细胞凋亡检测及相关凋亡蛋白Bcl-2、Bax、Cyt C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阿魏酸钠以及阿魏酸钠联合紫杉醇处理组,细胞坏死数显着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阿魏酸钠处理组相比,阿魏酸钠联合紫杉醇处理组细胞坏死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免疫印记实验(Western blot)法阿魏酸钠处理组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CytC表达未发现显着变化;阿魏酸钠联合紫杉醇处理组与阿魏酸钠处理组相比,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线粒体内Cyt C显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阿魏酸钠联合紫杉醇促进细胞凋亡,其可能与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2.阿魏酸钠联合紫杉醇可能成为临床肺癌化疗药物的新组合。
孙彩青[2](2012)在《苦参对Ⅰ型变态反应的抑制作用》文中指出目的:对比观察脱敏组方和脱敏组方主要成分苦参对大鼠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方法:①以卵白蛋白为变应原致敏大鼠,制备抗卵蛋白的抗血清(含IgE)。②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法(PCA),将抗血清注射到正常动物皮内,建立Ⅰ型变态反应的实验动物模型,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NS)、模型组(NS)、苦参高剂量治疗组(28g/kg)、苦参低剂量治疗组(14g/kg)、脱敏组方治疗组(28g/kg)及酮替酚治疗组(4mg/kg),分别灌胃给药,然后以卵蛋白及伊文思蓝染料进行抗原攻击,测量蓝斑直径,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量致敏部位染料的渗出量,观察苦参对特异性致敏皮肤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③以抗卵蛋白血清被动致敏的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为观察对象,从形态学角度观察苦参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④体外致敏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观察苦参对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结果:给予高、低剂量的苦参均可抑制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明显减少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P<0.05);苦参高剂量组对致敏局部皮肤染料渗出和颅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苦参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苦参的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与酮替芬相似(P>0.05);高剂量苦参的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次于脱敏组方,差异有显着性(P<0.05)。离体条件下苦参可以减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其抑制作用均低于脱敏组方和酮替酚。结论:单味中药苦参具有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苦参的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次于中药复方制剂。
马坤[3](2010)在《养血益气法治疗COPD(寒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临床与动物实验研究,揭示养血益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选取60—80岁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且中医辨证分型属寒喘兼有肺气亏虚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二羟丙茶碱和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二羟丙茶碱和头孢曲松钠治疗基础上给予养血益气汤治疗,观察周期为10天,治疗前后主要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咳嗽、咯痰、喘憋)、体征(干罗音、湿罗音)等指标的变化;动物实验研究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氨茶碱组及养血益气汤组,以烟熏及气管内滴注脂多糖的方式建立大鼠COPD模型,予相应药物干预,观察记录大鼠一般状况,至实验结束,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L-8,TNF-a)的含量;以上相关实验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临床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动物实验表明,大鼠一般状况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提示COPD模型复制成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L-8、TNF-α)的含量水平失衡。在改善COPD模型大鼠的一般状况、病理学改变及纠正细胞因子含量比例失衡的作用结果来看,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综合比较,养血益气汤组治疗作用最为显着。结论:综上所述,在养血益气法原则指导下的养血益气汤能够有效地减轻COPD(寒喘)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症状,其动物实验表明能够纠正COPD大鼠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失衡,因此,证实了养血益气法的有效性,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其作用机制,为该治法在COPD的治疗中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临床及动物实验数据支持,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COPD的研究水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周北斗[4](2009)在《7-羟基异黄酮阿魏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相关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阿魏酸为酚类抗氧化药物,主要存在于当归、川芎、川牛膝中,具有抗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异黄酮为植物类雌激素,在人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具有抗肿瘤、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预防心血管疾病、延缓衰老、神经保护及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活性。今设计将阿魏酸中的羧基与异黄酮中的羟基缩合成酯,希望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可发挥上述两类化合物的协同药理作用。同时从合成工艺考虑,我们首先将阿魏酸的酚羟基进行酯化,因此预测目标化合物将成为前药。它们将在体内经酶促或酶促水解后起作用。经过修饰后它们的脂溶性增大、生物利用度可能提高。经过合成工艺的探索,找到了比较可行的合成路线。最后我们将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以东茛菪碱致痴呆模型小鼠进行药理活性测试,检测它们对小鼠大脑中枢抗氧化能力的影响。1、7-羟基异黄酮阿魏酸酯衍生物的合成目的:合成7-羟基异黄酮阿魏酸酯衍生物方法:间苯二酚与对位取代苯乙酸进行傅克反应,然后在五氯化磷催化下,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环合,合成出7-羟基异黄酮及其衍生物;用取代对位羟基苯甲醛,经克脑文格尔缩合反应合成出阿魏酸及其衍生物;首先将阿魏酸或其衍生物的酚羟基用氯甲酸乙酯酯化,然后将其羧基制成酰氯,最后酰氯与异黄酮发生酯化反应。结果:合成出8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IR和MS谱确证。结论:探索出一条较可行的合成路线。2、在东茛菪碱致痴呆模型小鼠中,检测目标化合物对中枢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目的:检测目标化合物对东茛菪碱致痴呆模型小鼠中枢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活性可能较强的化合物T4进行药理实验,在东莨菪碱致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中,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化合物T4能增强东莨菪碱模型小鼠的中枢抗氧化能力。结论:该类化合物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可探讨其在治疗老年痴呆方面的潜力。它们的药理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王玮[5](2009)在《脱敏组方抗Ⅰ型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药脱敏组方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探讨其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为脱敏组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脱敏组方对组胺兴奋离体回肠的影响。实验分四组:①组胺兴奋离体回肠组:描计正常肠肌运动后,加入组胺溶液,使槽内组胺浓度达0.01μg/ml,稳定后,描计2min运动曲线。②脱敏组方低剂量组③脱敏组方高剂量组④氯雷他定组。后三组在描记组胺兴奋回肠运动曲线2min后,分别加入1.4g/ml,2.8g/ml脱敏组方及0.5 mg/ml氯雷他定各0.1ml,分别描计稳定后的运动曲线。根据加入不同药物后描计的回肠收缩幅度的大小,评价脱敏组方对组胺兴奋离体回肠的影响。然后进行H—E染色,从形态学方面观察脱敏组方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2.脱敏组方对Compound48/80兴奋离体回肠的影响。实验分四组:①Compound48/80兴奋离体回肠组:描计正常肠肌运动后,加入4.5 mg/ml的Compound48/80 0.1ml,稳定后,描计2min运动曲线。②脱敏组方低剂量组③脱敏组方高剂量组④酮替芬组。后三组在描记Compound48/80兴奋回肠运动曲线2min后,分别加入1.4g/ml,2.8g/ml脱敏组方及0.3mg/ml酮替芬各0.1ml,分别描计稳定后的运动曲线。根据加入不同药物后描计的回肠收缩幅度的大小,评价脱敏组方对Compound48/80兴奋离体回肠的影响。然后进行H—E染色,从形态学方面观察脱敏组方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结果脱敏组方1.4g/ml、2.8g/ml均可抑制组胺引起的豚鼠回肠的兴奋性收缩(t=2.194、3.325,P<0.05)及Compound48/80引起的豚鼠回肠的兴奋性收缩(t=2.314、3.455,P<0.05)。光镜下观察:用药后肥大细胞形态规则、脱颗粒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中药脱敏组方具有较好的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组胺、5-HT等炎症介质的释放及竞争性结合H1受体等是脱敏组方发挥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周暄宣[6](2009)在《色胺酮对实验性哮喘豚鼠体内炎性介质的影响》文中认为色胺酮(tryptanthrin,TRYP),吲哚喹啉类生物碱,最初由产蓝植物中得到,具抗炎、抗真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研究发现,色胺酮可以抑制与哮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白三烯、前列腺素、NO、NOS等炎性介质的生成,但色胺酮是否对哮喘有治疗作用尚未见文献报道。本课题采用多种药理学方法,探讨色胺酮对哮喘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1实验目的观察色胺酮对哮喘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色胺酮治疗哮喘提供理论依据。2实验方法2.1复制急性哮喘动物模型并比较各组豚鼠哮喘潜伏期2.1.1急性哮喘豚鼠模型复制及评价采用磷酸组胺雾化吸入法建立急性哮喘豚鼠模型;结合病理切片观察动物行为,评价该模型是否成功复制。2.1.2给药前后潜伏期分析模型复制成功后,给药组灌胃1w,再次激发哮喘发生,记录并比较各组给药前后哮喘发生潜伏时间。2.2复制慢性哮喘动物模型并检测豚鼠体内NO、NOS、IFN-γ、IL-4水平2.2.1慢性哮喘豚鼠模型复制及评价采用粗卵蛋白腹腔注射法致敏,通过雾化吸入卵蛋白生理盐水稀释液,激发哮喘建立动物模型;结合病理切片观察动物行为,评价该模型是否成功复制。2.2.2 NO、NOS、IFN-γ、IL-4水平检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豚鼠血清、BALF中NO含量;化学法测定豚鼠血清中NOS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豚鼠BALF中IFN-γ和IL-4水平。2.3检测慢性哮喘豚鼠肺组织中NOS、COX-2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豚鼠肺组织进行NOS、COX-2免疫组化染色,色胺酮及地塞米松干预后,观察NOS、COX-2蛋白在豚鼠肺组织中的表达。3实验结果3.1潜伏期比较色胺酮70mg/kg、35mg/kg剂量组,给药后哮喘潜伏期(125.8s±16.3s,157.1s±23.6s)较给药前(55.6s±7.3s,56.1s±9.5s)延迟一倍以上,与模型组(给药前58.4s±8.7s,给药后59.4s±7.4s)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病理切片观察:色胺酮给药各组肺部急性轻度炎症,模型组肺部急性中度炎症。3.2色胺酮对豚鼠体内NO、NOS、IFN-γ、IL-4水平影响豚鼠血清中:色胺酮各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NO含量分别为(66.12±4.86)nmol/l、(70.85±5.32)nmol/l、(74.45±6.03)nmol/l、(65.71±6.01)nmol/l,较模型组(98.12±10.12)nmol/l含量显着降低(P<0.05);色胺酮各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NOS含量分别为(0.62±0.03)u/ml、(0.67±0.04)u/ml、(0.71±0.05)u/ml、(0.51±0.02)u/ml,较模型组(0.87±0.05)u/ml含量显着降低(P<0.05)。豚鼠BALF中:色胺酮各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NO含量分别为(7.05±2.05)nmol/L、(8.44±2.33)nmol/L、(9.31±2.65)nmol/L、(6.83±1.43)nmol/L,较模型组(13.57±2.12)nmol/L含量显着降低(P<0.05);色胺酮各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IFN-γ水平分别为(854.94±80.86)pg/ml、(739.08±54.32)pg/ml、(576.45±68.03)pg/ml、(506.71±70.01)pg/ml,较模型组(423.12±43.34)pg/ml,IFN-γ水平显着降低(P<0.05);色胺酮各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IL-4水平分别为(9.05±2.39)ng/l、(13.14±2.19)ng/l、(19.31±1.45)ng/l、(15.63±1.76)ng/l,较模型组(43.66±2.27)ng/l水平显着升高(P<0.05)。3.3色胺酮对豚鼠肺组织中NOS、COX-2蛋白表达影响豚鼠肺组织检测中:各干预组及模型组NOS蛋白表达阴性;空白组及地塞米松组COX-2蛋白表达阴性,色胺酮各组及模型组COX-2表达阳性。4结论4.1色胺酮可延迟豚鼠哮喘发作,缓解体内炎症。4.2色胺酮可降低哮喘豚鼠体内炎性因子NO、NOS含量。4.3色胺酮可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IFN-γ水平,提高IL-4水平,维持Th1/Th2细胞因子平衡。
李忻红[7](2008)在《消敏颗粒抗Ⅰ型超敏反应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消敏颗粒抗皮肤、全身Ⅰ型超敏反应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消敏颗粒治疗荨麻疹等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分三部分进行消敏颗粒抗Ⅰ型超敏反应的研究。首先,进行消敏颗粒抗皮肤Ⅰ型超敏反应的研究,包括利用组胺、5-羟色胺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和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超敏反应(PCA)模型,研究消敏颗粒对组胺及5-羟色胺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CA以及足跖肿胀的影响。其次,进行消敏颗粒抗全身Ⅰ型超敏反应的研究,包括利用Compound48/80致小鼠休克及抗原所致豚鼠过敏性休克模型,研究消敏颗粒对动物过敏性休克的影响。最后,对消敏颗粒抗Ⅰ型超敏反应的机制进行探讨,包括消敏颗粒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荧光测定改良法检测消敏颗粒对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消敏颗粒对大鼠肥大细胞释放5-羟色胺的影响;ELISA法检测消敏颗粒对致敏大鼠血清IgE含量的影响;ELISA法检测消敏颗粒对致敏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消敏颗粒对致敏大鼠脾淋巴细胞的IFN-γmRNA、IL-4 mRNA表达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消敏颗粒对脾组织T细胞、培养脾T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消敏颗粒对血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消敏颗粒对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结果表明,消敏颗粒对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抑制作用,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低剂量组P<0.05,中、高剂量组P<0.01),消敏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2.消敏颗粒对5-羟色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结果表明,消敏颗粒对5-羟色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抑制作用,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3.消敏颗粒对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超敏反应(PCA)的影响:结果表明,消敏颗粒各组PCA均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4.消敏颗粒对组胺所致小鼠足跖肿胀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组在注射后30min时有一定抑制作用(P<0.05),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作用逐渐减弱。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本实验范围内的各时间段均可显着抑制足跖肿胀。5.消敏颗粒对Compound48/80致小鼠休克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导致小鼠休克、死亡,消敏颗粒可以降低其死亡率,高剂量组效果较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6.消敏颗粒对抗原所致豚鼠过敏性休克的影响:结果表明,消敏颗粒各组均可延缓其发敏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7.消敏颗粒对大鼠血清IgE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消敏颗粒可抑制IgE的分泌,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8.消敏颗粒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各实验组肥大细胞脱颗粒均增多,差异显着。消敏颗粒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可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9.消敏颗粒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结果表明,消敏颗粒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量均明显降低(P<0.01),消敏颗粒高剂量组与扑尔敏组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量均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10.消敏颗粒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5-羟色胺的影响:结果表明,消敏颗粒各组部分腹腔肥大细胞颗粒脱失,5-羟色胺表达减弱。对细胞进行综合积分可见,消敏颗粒各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11.消敏颗粒对大鼠血清IFN-γ、IL-4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消敏颗粒各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其中以消敏颗粒高剂量组增加更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消敏颗粒各组大鼠血清IL-4含量降低,其中以消敏颗粒高剂量组降低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消敏颗粒组IFN-γ/IL-4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12.消敏颗粒对大鼠脾IFN-γmRNA、IL-4mRNA表达的影响:琼脂糖电泳结果表明,消敏颗粒组和扑尔敏组IFN-γDNA经扩增后可见光亮的条带,消敏颗粒高剂量组和扑尔敏组强于其它组。模型组IL-4DNA扩增后其亮度强于正常组和各用药组,正常组条带最暗。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消敏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脾组织IFN-γmRNA的表达增加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大鼠脾组织IL-4 mRNA的表达模型组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消敏颗粒高剂量组表达显着降低(P<0.01)。13.透射电镜观察消敏颗粒对脾组织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消敏颗粒组可见到脾T淋巴细胞早期凋亡表现和典型的凋亡小体。14.透射电镜观察消敏颗粒对脾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模型组的脾T淋巴细胞的结构多趋于正常,发生明显凋亡的细胞较少,偶见坏死脾T淋巴细胞。消敏颗粒组脾T淋巴细胞发生明显的凋亡。15.流式细胞仪检测消敏颗粒对外周血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消敏颗粒组T淋巴细胞凋亡量明显增加。消敏颗粒组与模型组比较,T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差异有显着性(P<0.01)。结论1.消敏颗粒具有抑制皮肤Ⅰ型超敏反应的作用:能抑制组胺及5-羟色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能抑制小鼠异种皮肤被动过敏反应;对组胺所致小鼠足跖肿胀具有抑制作用。2.消敏颗粒具有抑制全身Ⅰ型超敏反应的作用:能降低Compound48/80所致小鼠过敏性休克的死亡率;可以延缓抗原所致豚鼠发敏时间,高剂量组可降低死亡率。3.消敏颗粒具有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组胺和5-羟色胺的释放;降低血清总IgE含量;增加大鼠血清IFN-γ含量,降低IL-4含量,促进IFN-γmRNA表达,抑制IL-4mRNA表达,使Th1/Th2比例上调;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等作用。消敏颗粒不仅可以通过抑制IgE生成,减少肥大细胞等效应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拮抗Ⅰ型超敏反应,而且可能通过调节Th1/Th2亚群之间的免疫平衡、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等作用机制发挥抗Ⅰ型超敏反应作用。
陈熊秀,赵映敏,王晨虎[8](2007)在《阿魏酸钠佐治年幼儿喘息性疾病50例疗效分析及其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川芎素)治疗喘息性疾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阿魏酸钠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各50例,阿魏酸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5~6mg/(kg.d)静滴,连用4~6d;两组喘息性疾病患儿均在疾病高峰期(入院时)、恢复期分别取末梢血测血小板4项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阿魏酸钠治疗组在P-LCR下降、MPV、PDW减少程度均低于常规治疗组,说明阿魏酸钠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激活和释放。结论阿魏酸钠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和颗粒释放,抗炎、平喘疗效明显。
张晓利[9](2007)在《脱敏组方抗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中药脱敏组方对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中免疫细胞与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为脱敏组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试验:采用中性红法检测脱敏组方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脱敏组方对小鼠局部淋巴结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体内试验:观察脱敏组方抗Ⅳ型变态反应的作用。采用MTT法检测小鼠淋巴结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脱敏组方对ConA刺激淋巴结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IFN-γ的影响;采用吞噬鸡红细胞法检测脱敏组方对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瑞士染色)。观察脱敏组方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采用ELISA法检测脱敏组方对Ⅰ型变态反应中细胞因子IL-4、IFN-γ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1)脱敏组方能够明显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高浓度组及低浓度组同正常组比较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2)脱敏组方在体外能够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同正常组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体内实验脱敏组方抗Ⅳ型变态反应的作用(1)脱敏组方在体内能够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同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脱敏组方能够显着降低局部淋巴结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淋巴因子IL-2、IFN-γ的含量,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脱敏组方能够明显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脱敏组方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脱敏组方能够升高大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能够降低血清中IL-4的含量,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脱敏组方具有较好的抗变态反应作用,体内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抑制IL-2、IFN-γ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是脱敏组方发挥抗Ⅳ型变态反应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抑制IFN-γ的分泌,同时增强IL-4的分泌,可能为其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宋歌[10](2007)在《参芪定喘汤对哮喘的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总结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文献对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后,对参芪定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及机理进行研究探讨。参芪定喘汤是导师段富津教授的临床经验方,该药具有宣肺降气、化痰平喘、扶助正气之功。本课题通过对哮喘模型的复制,选择与哮喘发病机制相关的多项指标,对参芪定喘汤的作用机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实验中运用机能测定、放射免疫测定、组织切片染色等方法,从整体、组织细胞、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方面探讨参芪定喘汤对哮喘模型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参芪定喘汤能有效恢复哮喘模型的呼吸功能;能明显控制气道炎症,降低血中EOS数量,减轻炎性浸润,调节血清EOS趋化因子IL-4水平,增强SOD活力;能明显抑制Ⅰ型变态反应,下调血清B细胞刺激因子IL-4、IL-6水平,阻断变态反应启动环节,抑制过敏介质的产生;能明显缓解哮喘模型气道重塑改变;能改善神经调节功能,降低血清NO含量,恢复NANC对气道张力的调节作用及对粘液分泌的调节能力;能明显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说明参芪定喘汤具有明显的抗炎、调节免疫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控制哮喘模型的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阿魏酸钠对血小板在气道速发型变态反应中作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魏酸钠对血小板在气道速发型变态反应中作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阿魏酸钠联合紫杉醇促进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仪器 |
2.2 主要试剂 |
3 实验方法 |
3.1 细胞培养 |
3.2 MTT检测药物毒性 |
3.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3.4 Western blot |
3.5 统计学处理 |
4 结果 |
4.1 阿魏酸钠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4.2 阿魏酸钠联合紫杉醇促进肺癌A549细胞凋亡 |
4.3 Westernblot检测细胞蛋白表达 |
5 讨论 |
6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苦参对Ⅰ型变态反应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
一 实验动物 |
二 实验药物 |
三 主要试剂及来源 |
四 主要溶液配制 |
五 主要仪器 |
六 实验方法 |
第二章 实验结果 |
附图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养血益气法治疗COPD(寒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纳入标准 |
(四) 排除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 随机分组 |
(二) 治疗方法 |
(三) 观察方法 |
(四) 统计学方法 |
三、一般资料分析 |
(一) 性别、年龄、病程 |
(二) 中医症状、体征单项积分 |
(三) 中医征候平均总积分 |
四、治疗结果 |
(一) 总疗效比较 |
(二) 单项症状、体征疗效比较 |
(三) 中医证候平均总积分变化比较 |
(四) 不良反应 |
实验研究 养血益气汤对COPD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一) 实验动物 |
(二) 实验药物 |
(三) 实验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一) 造模方法与模型评价 |
(二) 给药方法与途径 |
(三) 标本采集与方法 |
(四) 观测指标与检测方法 |
三、实验结果与统计分析 |
(一) 一般状况 |
(二) 各组大鼠肺组织光镜下病理学观察 |
(三) 实验前后大鼠体重的变化 |
(四) 实验后大鼠存活率比较 |
(五) 各组血清中IL-8含量比较 |
(六) 各组BALF中IL-8含量比较 |
(七) 各组血清中TNF-α含量比较 |
(八) 各组BALF中TNF-α含量比较 |
讨论 |
一、养血益气汤的组方依据 |
(一) COPD(寒喘)患者存在血虚的重要病机 |
(二) 卫外不固、肺肾阳虚是COPD(寒喘)患者发病的根本病机之一 |
(三) 养血益气汤所选药物均具有不同程度调节免疫及抗炎功效 |
二、养血益气汤对COPD患者病情评价指标影响及结果分析 |
三、养血益气汤对COPD动物模型检测指标影响及结果分析 |
(一) 关于模型选择及模型评价 |
(二) 大鼠一般状况表现比较 |
(三) 纠正COPD大鼠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失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4)7-羟基异黄酮阿魏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相关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综述一 阿魏酸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现状 |
综述二 异黄酮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现状 |
第2章 7-羟基异黄酮阿魏酸酯衍生物的合成 |
2.1 理论分析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剂 |
2.2.2 仪器 |
2.2.3 实验方法 |
2.3 结果 |
2.3.1 合成出8 个新化合物 |
2.3.2 目标化合物的波谱数据 |
2.4 讨论 |
2.4.1 质谱分析 |
2.4.2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
2.4.3 红外谱图分析 |
2.5 工艺的探索 |
2.5.1 最早的路线 |
2.5.2 其他收获 |
2.5.3 重结晶 |
第3章 相关活性研究 |
3.1 化合物比较 |
3.2 药理实验设计 |
3.3 检测指标 |
3.3.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3.3.2 丙二醛(MDA) |
3.3.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
3.4 材料与仪器 |
3.4.1 试剂 |
3.4.2 动物 |
3.4.3 仪器 |
3.5 实验方法 |
3.5.1 实验动物分组给药及处理 |
3.5.2 小鼠脑组织生化测定 |
3.5.3 统计学处理 |
3.6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核磁共振氢谱 |
附录 2 质谱 |
附录 3 红外光谱 |
致谢 |
发表论文情况 |
个人简历 |
(5)脱敏组方抗Ⅰ型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试剂及来源 |
1.4 主要仪器 |
1.5 主要溶液配制 |
1.6 实验方法 |
1.6.1 标本制备 |
1.6.2 组胺特异性致敏离体回肠,然后加试各组药物,同时描计肠肌运动曲线 |
1.6.3 Compound48/80非特异性致敏离体回肠,然后加试各组药物,同时描计肠肌运动曲线 |
1.6.4 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 |
1.7 统计学处理 |
第二章 结果 |
2.1 脱敏组方对组胺兴奋离体回肠影响的测定 |
2.2 脱敏组方对Compound48/80兴奋离体回肠影响的测定 |
第三章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6)色胺酮对实验性哮喘豚鼠体内炎性介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色胺酮的研究进展 |
2 哮喘治疗的研究进展 |
3 色胺酮对哮喘治疗的研究展望 |
4 哮喘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
正文 |
实验一色胺酮对急性哮喘豚鼠预防作用 |
1 实验目的 |
2 材料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色胺酮对慢性哮喘豚鼠血清及BALF 中IFN-Γ、IL-4、NO、NOS 水平的影响 |
1 实验目的 |
2 材料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色胺酮对慢性哮喘豚鼠肺组织中NOS、COX-2 蛋白表达的影响 |
1 实验目的 |
2 材料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消敏颗粒抗Ⅰ型超敏反应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术语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消敏颗粒抗皮肤Ⅰ型超敏反应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消敏颗粒对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结果 |
2.2 消敏颗粒对 5-羟色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结果 |
2.3 消敏颗粒对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超敏反应的影响 |
2.4 消敏颗粒对组胺所致小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消敏颗粒抗全身Ⅰ型超敏反应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消敏颗粒对Compound48/80 致小鼠休克的影响结果 |
2.2 消敏颗粒对抗原所致豚鼠过敏性休克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消敏颗粒抗Ⅰ型超敏反应机制探讨 |
实验一 消敏颗粒对 IgE 生成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消敏颗粒对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其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消敏颗粒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结果 |
2.2 消敏颗粒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结果 |
2.3 消敏颗粒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 5-羟色胺的影响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消敏颗粒对大鼠 IFN-γ、IL-4 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消敏颗粒对大鼠血清IFN-γ、IL-4 含量的影响结果 |
2.2 消敏颗粒对大鼠脾IFN-γmRNA、IL-4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消敏颗粒对 T 细胞凋亡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透射电镜观察消敏颗粒对脾组织T 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
2.2 透射电镜观察消敏颗粒对脾T 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
2.3 流式细胞仪检测消敏颗粒对外周血T 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结论 |
展望 |
致谢 |
文献综述 |
个人简历 |
(9)脱敏组方抗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第五章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参芪定喘汤对哮喘的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祖国医学对哮喘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一) 历代医家对哮喘的认识 |
(二) 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研究近况 |
二、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
(一) 对于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
(二) 对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三) 哮喘的防治 |
实验研究 |
一、实验材料及制备 |
二、实验方法 |
(一) 对哮喘豚鼠呼吸功能的影响 |
(二) 对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过敏性收缩的影响 |
(三) 对哮喘豚鼠血中EOS数量的影响 |
(四) 对哮喘豚鼠血清SOD、NO含量的影响 |
(五) 对哮喘豚鼠血清IL-4、IL-6含量的影响 |
(六) 对哮喘豚鼠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三、实验结果 |
(一) 对哮喘豚鼠呼吸功能的影响 |
(二) 对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过敏性收缩的影响 |
(三) 对哮喘豚鼠血中EOS数量的影响 |
(四) 对哮喘豚鼠血清SOD、NO含量的影响 |
(五) 对哮喘豚鼠血清IL-4、IL-6含量的影响 |
(六) 对哮喘豚鼠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讨论 |
一、参芪定喘汤组方依据 |
二、参芪定喘汤方义分析 |
三、对哮喘动物模型的评价 |
四、参芪定喘汤对哮喘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一) 对哮喘豚鼠呼吸功能的影响 |
(二) 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
(三) 对哮喘豚鼠变态反应机制的影响 |
(四) 对哮喘豚鼠气道重塑机制的影响 |
(五) 对哮喘豚鼠神经调节机制的影响 |
(六) 对哮喘豚鼠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个人简历 |
四、阿魏酸钠对血小板在气道速发型变态反应中作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阿魏酸钠联合紫杉醇促进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 章萌. 中国医科大学, 2018(01)
- [2]苦参对Ⅰ型变态反应的抑制作用[D]. 孙彩青. 青岛大学, 2012(09)
- [3]养血益气法治疗COPD(寒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马坤.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2)
- [4]7-羟基异黄酮阿魏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相关活性研究[D]. 周北斗. 汕头大学, 2009(03)
- [5]脱敏组方抗Ⅰ型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D]. 王玮. 青岛大学, 2009(10)
- [6]色胺酮对实验性哮喘豚鼠体内炎性介质的影响[D]. 周暄宣. 第四军医大学, 2009(12)
- [7]消敏颗粒抗Ⅰ型超敏反应的实验研究[D]. 李忻红.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8(06)
- [8]阿魏酸钠佐治年幼儿喘息性疾病50例疗效分析及其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J]. 陈熊秀,赵映敏,王晨虎. 江西医药, 2007(09)
- [9]脱敏组方抗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D]. 张晓利. 青岛大学, 2007(02)
- [10]参芪定喘汤对哮喘的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D]. 宋歌.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