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观察报》之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田国宝[1](2022)在《林中谈房地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房地产行业和金融业有点像,属于高杠杆行业,降杠杆需要一个过程,如果短期内急降杠杆,就像高速公路开车时,急刹车容易出事。”12月21日上午,在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的旭辉集团总部,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用这样一个比喻来描述当前房地产行业流动性风险事件。“?
陈月芹[2](2021)在《碧桂园服务李长江关于蓝光嘉宝、规模焦虑和未来野心》文中研究表明被碧桂园服务收购5个月后,近期蓝光嘉宝服务将摘牌,也为这一物业史上最大并购案画上句号。一个月前,碧桂园服务还被传将收购仲量联行中国区业务,彼时,碧桂园服务总裁李长江在朋友圈晒出一组截图,连环辟谣。其中,一位物业同行在向其求证的同时,还戏称“您把我们也收
张雅楠[3](2020)在《招商房托赶考记》文中提出作为央企首只REITs,至2020年12月10日,招商局商业房托基金(以下简称“招商房托”,1503.HK)已经在香港资本市场经历了一年洗礼。这是太不平凡的一年,上市一个多月,新冠疫情汹涌来袭,聚集成为禁忌,实体商业遭遇重创,以写字楼和购物中心为底层资产的招商房托也不例?
张雅楠[4](2020)在《吴志伦:成都时代奥莱与品牌关系非常深刻》文中提出最近几年,中国的奥特莱斯数量迅猛增长,开业的奥莱数量远超200家,尽管数量攀升迅速,但业内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中国缺少真正的奥特莱斯。什么是真正的奥特莱斯?在“商业一线”专栏第二期,我们把这个问题提向成都时代奥特莱斯的总经理吴志伦。盘点2019年全国奥莱的
宋丹丹[5](2019)在《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化中的媒体作用 ——基于文本分析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住房价格的大幅波动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探究住房价格变化的原因,平抑价格波动,努力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意义重大。既往研究多数从供给、需求、信贷等基本面因素来探求房价波动的原因,但这些因素通常不能完全解释价格变化,市场预期等社会心理因素被视作是导致价格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房地产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市场,市场参与者尤其是处于信息相对弱势地位的需求者,需在搜集和处理大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依托渠道的便捷性和信息的高权威度等优势,大众传播成为公众获取房地产市场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媒体传播的新闻往往会通过影响市场供求者的心理,作用于其决策行为,进而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从这个逻辑上讲,媒体的相关报道与房地产市场是存在关联的。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和传播的广泛性,本文将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文字报道作为分析的样本。国情使然,我国建立了从中央、省到城市的报媒体系,同时也分化出政策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两类泾渭分明的媒体。而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越来越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基于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和媒体自身的变化和差异性,全国性报媒和城市报媒在住宅价格变化中起着何种作用?不同导向的报媒在住宅价格变化中的作用有何不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速率的加快,报媒和网媒在住宅价格变化中的作用有无变化?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我们理解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化中的媒体作用,对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从预期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和沉默的螺旋理论分析了媒体在住宅价格变化中作用的原理。本文的理论分析证明,首先,媒体作为信息中介,通过搜集整理市场信息、解读专业信息等方式为供求双方提供资讯,缓解他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也降低了需求者内部和供给者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其次,大众媒体能够通过影响供求者心理预期作用于资产价格,但预期在传递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传递方式的变化、市场主体对信息的解读处理差异等原因,预期在特定情形下会发生放大、收缩或转向,且预期具有粘性特征;再次,媒体对房地产新闻议题的关注和报道框架会对公众议程起到“议程设置”的作用,媒体对房地产议题越关注,越能引起公众的关注,且报道的框架能够影响公众对议题的分析感知;最后,媒体渲染的市场情绪会产生“沉默的螺旋”,优势意见会被进一步扩大,劣势意见会进一步缩小,这样会导致住房价格越来越偏离基本面。随后本文分析了媒体报道作用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的三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媒体关注度和情绪——羊群效应路径,媒体报道的关注度和情绪影响新建商品住宅需求者(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关注度和情绪,市场需求者追随媒体报道,基于“羊群效应”的影响,需求者之间也会相互模仿传染,导致需求者总会倾向于某一极的观点,不合理地增加或减少当期购房者的需求,造成市场价格的变化;第二条路径是房价预期——媒体传染路径,媒体是房价预期观点的公共来源,会将观点“传染”给需求者。房价预期受到当期新闻报道和往期新闻报道的影响,这种预期会作用于市场均衡价格;第三条路径是新闻传播速率——资产价格响应速度的变化路径,主要是指新闻传播速率的快慢会影响资产价格对媒体信息的响应速度。基于信息传播速率的影响,如果信息传播速率缓慢,需求者买入住房资产所产生的价格冲击较小,会产生反应不足,而如果信息传播速率加快,部分需求者会利用反应不足进行套利,引发资产价格上涨,反应过度。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得出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化会受到媒体关注度、媒体情绪、媒体导向类型和媒介传播速率影响的四个假设。分析住宅价格变化中媒体变量的作用,对媒体变量的量化处理是关键。本文分析了房地产新闻报道的发展历程、报道类型,并举例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媒体的报道框架,发现政策导向型媒体和市场导向型媒体、全国性媒体和城市报媒、报媒和网媒不同类型的媒体其报道框架存在着差异,媒体情绪存在区别。接着本文采用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分析了近20万条房地产新闻报道的情绪性质,构建了媒体关注度和媒体情绪两类媒体变量指标。针对上述四个假设,本文分别采用了工具变量两步回归(IV-2SLS)固定效应模型和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针对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和全国性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三个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在大多数时候,媒体对房地产市场的关注度对房价起着反向的作用。将35个大中城市作为整体来看,报媒对房地产市场的关注度对房价变化的作用并不显着,分组来看,行政级别高、GDP高的城市,其机关报对房地产市场的关注度会对房价起着反向的作用,可能的原因是在这些城市房地产市场和媒体发展较为成熟,而机关报在反映政府意图方面优于都市报,面对增加的新闻报道,这些城市住房需求者可能会在短期选择观望,而开发商为了销售,往往会降低售价,导致房价降低销量增长。在针对四份全国性报媒的考察中也发现了类似现象,且在2014年这种反向作用达到最低。在对网络媒体百度新闻房地产市场关注度的考察发现,这种反向作用在2014年年底后逐渐缩小,并在2016年逐渐转为正向作用,可能的原因是四年的严格调控放开后,市场对网络新闻关注度的观望效应逐渐减小,并逐渐对新闻热度产生积极的正反馈。二是媒体对房地产市场的净看多情绪对房价的作用方向和大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地方性报媒和政策导向型报媒《人民日报》会对房价起着反向的作用,政策导向型报媒《新华每日电讯》对房价的传导作用从反向转为正向,而市场导向型报媒和网络对房价的传导作用均为正向。针对35个大中城市报媒的面板数据分析显示,在控制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地价和信贷等因素后,机关报和都市报的净看多情绪都对房价有着反方向的作用力,且机关报对房价的作用要大于都市报对房价的作用。同时这种作用的大小也受到城市行政级别、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可能的解释是35个大中城市层面,住房需求者对机关报和都市报媒体发出的看多信号,有着更多的期待,认为会有更为利好的政策、更适宜的价格在后面,而在博弈过程中,开发商看到房地产市场参与者持币静观,反而会降低价格,导致房价下跌,同时出货量加大,销售面积随之增加。但全国性报媒传递的看多情绪对全国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并不全然为负值,政策导向型报媒传递的净看多情绪对房价的传导作用为反向或从反向转为正向,但市场导向型报媒传递的净看多情绪对房价的作用为正向,且受到调控阶段的影响。网络媒体净看多情绪对房价的传导作用在2010年到2017年间为正值,且在2014年紧缩型调控放开后,这种正向作用有所扩大。三是总体来说,政策导向型媒体对房价的传导作用要大于市场导向型媒体对房价的传导作用,这在城市报媒和网络媒体的实证研究中都有体现。可能的原因是在中国的环境下,政策导向型媒体具备更优质的内容生产资源,在传递政府政策信号方面更具权威性。四是报媒和网媒对房地产市场的关注度和净看多情绪对房价的传导作用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现象,即传统报媒对房价的作用越来越小,网络媒体对房价的作用越来越大。意味着传播速率更高的媒体对房价的传导作用在逐渐扩大。根据理论和实证的分析结果,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媒体的预期引导作用,运用好媒体这一预期管理工具。各类报媒应结合当地时机把握好其所发布的媒体报道的情绪倾向和发布时机使其尽可能接近调控目标,报媒在生产内容时,应尽量提高所发布信息的显性化程度,以免所发布信息被曲解。非副省级省会城市,城市报媒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并不显着,政府需找到相应的媒介渠道来进行相应的预期管理。报媒与网络媒体传递的情绪对房价的指示作用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此消彼长”的现象,但网媒传递的信息往往鱼龙混杂,政府既需发扬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专业度的特长,又需借力网媒,避免网媒的不利影响来进行预期管理。各级政府还应建立和强化重要报媒、网媒发布重要房地产市场信息及其调控信息前征询国土或房管部门意见的措施。可建立房地产市场的媒体指标供市场参与者作为决策的参考。
李青璇[6](2019)在《《经济观察报》汽车报道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汽车报道应时而生,迅速成为新闻报道选题的重要指向。近年来,汽车工业技术升级换代,汽车市场正在重构与裂变,媒体作为历史记录者,通过汽车报道记录这个产业的发展。而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汽车新闻报道在内容上、形式上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观察报》作为国内主流财经报刊之一,以“理性,建设性”为办报宗旨,曾独家披露新能源汽车“骗补”行为,数篇汽车报道多次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经济观察报》汽车报道进行研究,抽取2016年—2018年第754期—第901期的汽车报道作为研究样本,基于新闻传播研究视角,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样本进行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研究,呈现其在报道内容——报道领域、报道主题、新闻来源、报道基调,以及报道形式——报道文体、版面篇幅和报道强度上的特点,勾勒报道策略。通过分析研究发现,该报汽车报道内容上通常采用以下报道策略:兼顾“新旧”领域;聚焦现状分析;强调新闻来源;“正负”报道并举;形式上:多用深度长篇;置于头版位置;结合文图编排。同时,本文还对《经济观察报》的汽车报道进行反思并探索性提出突围思路:跳出优势束缚,开发新方向;拓宽合作群体,提升竞争力;丰富版面语言,依托新媒体。本文试图从学术角度对《经济观察报》的汽车报道进行共时与历时的分析与研究,力求通过数据统计、文本分析总结研究样本在过去三年时间内的报道策略,发现存在的问题,提供突围思路,为以后汽车报道的良性发展探索路径,为汽车报道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刘潇沛[7](2018)在《《经济观察报》的受众定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过十六年的发展,《经济观察报》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并在传媒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它的成功离不开精确的受众定位。然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范式的改变使得以《经济观察报》为代表的传统财经媒体在市场占有率及用户数量上均落后于社交媒体及财经自媒体。在此背景之下,有效转型成为其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文章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文本研究法以及内容研究法等,以《经济观察报》的受众定位现状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该媒体在新竞争格局下面临的种种挑战以及受众资源拓展的现实路径。《经济观察报》的受众群体为“有财富、有权利、有思想、有未来”的“四有青年工商企业者”,他们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行动理念。在受众研究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受众定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必须要用发展联系的眼光来看待,因此精确且具有时效性的受众画像是所有媒体工作开展的前提。《经济观察报》的群体特征也决定了其媒介产品的定位特性,双方互相影响,良性互动。传统的定位观念喜欢将《经济观察报》称之为“塔尖”,其竞争对手《21世纪经济报道》及《中国经营报》分别为“塔腰”和“塔基”,随着人们的媒介接触习惯及使用方式悄然改变,该论调已不再适用,受众注意力更加分散且三者都在向高端定位靠拢。《经济观察报》正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危险,其媒介产品的可替代性变高,在移动端的表现上,下载量困境凸显了受众规模只是简单转场,新闻来源的精英化也容易弱化普通民众诉求,存在一定的传受盲从风险等等。这些都是《经济观察报》转型时期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如何打好这场攻坚战实现受众资源的精准聚合?《经济观察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努力:首先是媒介属性向服务属性的过渡,知识付费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该媒体手握大量高质受众资源,因此实现定制化付费服务的“社区聚合”并非难事。智能投顾,精确耕耘,《经济观察报》在这方面的想象空间很大。其次是内容生产的转型,大数据的发展增强了可视化表达的重要性,聚合类资讯端的崛起使得“头条号”的打造成为新的流量入口。最后则是用户触媒方式的创新,万物互联,VR及直播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摆脱空间的限制,新闻体验朝着“临场化”方向发展。此外IP化、人格化表征等新的媒体运作形式等正激励着《经济观察报》做出更加有意义的尝试。
杨子璇[8](2018)在《主流财经新闻类纸媒(2014-2017)区域经济报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一系列区域规划和重大政策的相继出台,各个区域的经济不断变化、发展,使得关于区域经济的题材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专业性财经类报纸在区域经济报道上独具特色。对《经济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这三份主流财经新闻类报纸的区域经济报道进行研究,在数量上各季度报道稳定适中,不同区域出现出不同的波动起伏;在报道篇幅上以中长篇报道为主,关注区域经济报道的深度,注重于报道一些区域发展的宝贵经验;同时,报道的区域覆盖全国各个地区。报道体裁主要以消息为主,注重各自的性质与特色;在报道立场上坚持客观中立,介绍做得突出的区域典型事迹和人物。在报道策划上也形成自身的特色,首先是选择恰当的报道角度,以专业视角去报道区域经济的发展,体现财经类报纸的权威性与专业性。其次,财经类报纸的区域经济报道会紧扣热点设置相关报道议题,紧跟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最关键的在于财经类报纸开设了相关的区域版面展开集中报道,同时采用系列报道增强报道优势。但是财经类报纸在报道区域经济发展时还存在舆论监督乏力、呈现形式较为单一、报网融合效果较差等问题。在报道区域经济发展时,主流财经新闻类报纸要提高在舆论监督报道上的比例,利用多种呈现形式丰富报道,同时利用技术推动媒介融合,努力增强区域经济报道的影响力。
董瑞强[9](2017)在《媒介新格局下主流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研究 ——以《经济观察报》和《每日经济新闻》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中国,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和信息推介平台,以其强大的移动性和独特的传播对象,已经成为继新闻网站、BBS、微博等之后,信息传播及舆论生成的主要媒介平台。微信对个人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根植在其中的微信公众号亦不例外。在全媒体时代,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微信公众号逐渐成为媒体发布信息至关重要的工具和阵地,也自然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本文以《经济观察报》和《每日经济新闻》两家主流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为例,抽取2017年2月份两家微信公众号所发报道,作为研究样本,并细致统计和整理出了一份研究报告。分析了微信公众号的内部运营状况——发展理念、运营机制等方面;对所抽取样本分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内容分析——报道主题分析、报道体裁分析、报道手法分析、新闻受众分析、报道阅读量和满意度分析等方面。笔者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主流财经媒体在微信新闻报道上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标题制作、内容编排以及受众互动等方面。笔者建议,主流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应建立完善的运营机制,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激发运营者的积极性;建立新媒体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创新精神;注重新媒体团队建设和人才队伍培育等等。笔者希望中国主流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予以借鉴,实现发展和完善。
杨忆霖[10](2017)在《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内容立体化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媒体的创新,财经受众阅读财经新闻的习惯和方式有所改变,传统上需要花长时间在财经报纸上才能读到的财经讯息,如今只需要拿着手机,就能即时有效地根据财经讯息分析市场状况。微信公众号自2012年7月上线以来,企业帐号达到了65万,公众账号超过了1000万。微信使用群体中,80%的微信用户关注了公众账号,79.2%的微信公众号关注者认为,微信公众账号在获取资讯方面起主要作用,这就在新的传媒环境中,给财经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凭借自身优势,分流了一大批依靠传统财经报纸、网络、电视、广播获取财经资讯的受众,在这种情况下,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如何顺应发展,走立体化创新道路是值得研究的。文中以《经济观察报》、《中国经济网》和《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财经新闻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内容分析、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分析图表、图片、短视频、声光电等立体化元素在财经新闻报道中的使用情况。依据媒介融合理论、传播学5W模式、4V营销理论,研究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内容立体化的表现,分析当前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内容立体化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研究发现,财经媒体微信内容立体化主要表现在立体化元素的分布上,具体体现在静态信息图表、短视频、交互式信息图表、新闻图片、创意图片上。短视频在不同类型媒体建立起来的财经微信号中占重要位置,图片和图表具有重要作用。新闻图片和创意图片的频率分别为18%和11.3%,信息图表包括静态信息图表和交互式信息图表,其频次为55.3%。再者,传统存在的不同类型财经媒体发酵出的微信内容立体化元素也有差别,依赖电视媒体发酵出的财经微信公众号,信息图表的频次是最高的,短视频的频次为36.7%;依靠网络发酵出的财经微信平台,短视频的频次次之;依赖传统财经报纸发酵出的财经媒体微信公平号,短视频的频次最低为5.6%,短视频在不同类型财经媒体发酵出的财经媒体微信平台出现的频次之和为74.9%。新闻图片在以报纸为基础发展的财经媒体微信平台中出现的频次最高为26.4%,新闻图片在不同类型财经媒体发展的财经媒体微信平台中出现的频次之和为58.7%。另外,创建微信矩阵搭建立体化平台、新闻资讯选择的立体化、经营者与使用者互动的立体化、为用户提供精短立体化视频内容是财经媒体微信内容立体化中不可缺少的。文章最后结合数据分析和个案分析,发现财经媒体微信平台立体化的过程中需要懂财经、懂技术、精通财经新闻语言、会设计的复合型人才。立体化对数字信息加工技术有较高的要求、立体化对交互传播与受众互动的要求有所提升,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立体化要根据已有的经验,积极发展优势,同时弥补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在发展中改进不足。
二、《经济观察报》之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济观察报》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林中谈房地产(论文提纲范文)
关于良性循环 |
关于流动性风险 |
关于预售资金监管 |
企业治理 |
关于保障性住房 |
(2)碧桂园服务李长江关于蓝光嘉宝、规模焦虑和未来野心(论文提纲范文)
关于蓝光嘉宝 |
关于收并购 |
应对意外 |
城市服务 |
服务机器人 |
(5)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化中的媒体作用 ——基于文本分析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主要概念界定 |
二、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
三、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四、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关于房价变化影响因素的文献 |
一、关于需求因素 |
二、关于供给因素 |
三、关于信贷因素 |
四、关于社会心理因素 |
第二节 关于资产价格变动中媒体作用的文献 |
一、关于媒体报道能缓解信息不对称 |
二、关于媒体报道能够影响投资者的关注度和情绪 |
三、关于媒体报道有助于公司提升治理水平 |
四、关于媒体报道自身的偏差 |
第三节 关于媒体影响房价的文献 |
第四节 文献评价 |
一、现有文献的主要贡献 |
二、现有文献的不足之处 |
三、本文研究的主要贡献 |
第二章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化中媒体作用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理论 |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阐释 |
二、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评价 |
三、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化中的媒体作用: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解释 |
第二节 预期理论 |
一、预期理论阐释 |
二、对预期理论的评价 |
三、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化中的媒体作用:基于预期理论的解释 |
第三节 “议程设置”理论 |
一、“议程设置”理论阐释 |
二、对“议程设置”理论的评价 |
三、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化中的媒体作用: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解释 |
第四节 “沉默的螺旋”理论 |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阐释 |
二、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评价 |
三、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化中的媒体作用:基于“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解释 |
第三章 媒体影响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的路径分析 |
第一节 媒体关注度和情绪——羊群效应路径 |
一、媒体关注度和情绪影响个体需求者 |
二、基于演化博弈关注度和情绪传染的“羊群效应”分析 |
第二节 房价预期——媒体传染路径 |
一、房价预期的媒体传染模型 |
二、住宅市场均衡模型 |
第三节 新闻传播速率——资产价格响应路径 |
一、资产价格对信息的反应受媒介传播速率影响的原理分析 |
二、基于新闻传播速度的资产价格反应模型——HS模型 |
第四节 研究假设 |
第四章 我国媒体的房地产市场新闻内容分析 |
第一节 我国房地产新闻报道的发展 |
一、萌动阶段 |
二、初步成长阶段 |
三、渐成体系阶段 |
四、多元发展阶段 |
第二节 我国房地产新闻报道的类型 |
一、按新闻报道形式的分类 |
二、按新闻报道内容的分类 |
第三节 房地产新闻报道的情绪表达 |
一、房地产与市场经济 |
二、房价 |
三、房地产泡沫 |
四、房地产金融 |
五、房地产调控政策 |
六、土地市场 |
第四节 我国媒体房地产新闻的框架分析:基于《人民日报》等报媒和新浪网报道的分析 |
一、框架理论 |
二、框架分析 |
三、框架总结 |
第五章 我国媒体的房地产市场新闻指标构建 |
第一节 房地产新闻文本的采集 |
一、信息源的选取 |
二、房地产新闻文本的获取 |
第二节 房地产新闻文本情绪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
一、相关研究 |
二、方法与技术 |
第三节 房地产新闻文本情绪的分析实践 |
一、训练集的标注 |
二、文本素材的处理 |
三、房地产新闻情绪指标的构建 |
第六章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动中的城市报媒作用分析 |
第一节 变量与数据 |
一、35个大中城市报媒指标 |
二、变量说明 |
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四、媒体房地产市场关注度与公众关注度的关系检验 |
第三节 模型与估计结果分析 |
一、计量模型 |
二、实证结果分析 |
三、实证小结 |
第七章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动中的全国性报媒作用分析 |
第一节 两类全国性报媒指标的构建 |
一、报道样本量 |
二、报道情绪 |
第二节 媒体指标与中国房地产市场波动特征 |
一、中国房地产市场波动特征 |
二、媒体指标波动率与房地产市场指标波动率 |
第四节 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 |
一、结构性VAR |
二、TVP-VAR模型的设定 |
三、模型的估计 |
第五节 实证分析 |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
二、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结果 |
三、稳健性检验 |
四、实证小结 |
第八章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动中的网络媒体作用分析 |
第一节 网媒指标 |
一、报道样本量和报道情绪 |
二、关键词热度 |
第二节 基准分析 |
一、变量数据平稳性检验 |
二、模型估计结果 |
第三节 分组分析 |
一、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MCMC) |
二、随机波动与同步变化 |
三、TVP-VAR冲击响应估计结果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一、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化中媒体关注度的作用 |
二、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化中媒体情绪的作用 |
三、媒介传播速率对房价变化的影响 |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
一、运用城市报媒做好预期管理 |
二、结合报媒、网媒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 |
三、报网融合提高信息的公信力和传播度 |
四、构建房地产市场的媒体指标供决策参考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A:TVP-VAR回归模型中的MCMC算法 |
附录B:8 家网络媒体变量、住宅销售面积和房价的TVP-VAR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
附录C:房价、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及媒体变量的脉冲响应动态演化过程 |
附录D:不同阶段房价、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和媒体变量脉冲响应结果 |
(6)《经济观察报》汽车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 |
1.2.2 国外研究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样本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重点 |
第2章 《经济观察报》汽车报道内容层面类目分析 |
2.1 报道内容类目建构 |
2.1.1 报道领域类目 |
2.1.2 报道主题类目 |
2.1.3 新闻来源类目 |
2.1.4 报道基调类目 |
2.2 报道内容分析 |
2.2.1 报道领域分析 |
2.2.2 报道主题分析 |
2.2.3 报道来源分析 |
2.2.4 报道基调分析 |
第3章 《经济观察报》汽车报道形式层面类目分析 |
3.1 报道形式类目建构 |
3.1.1 报道文体类目 |
3.1.2 版面篇幅类目 |
3.1.3 报道强度类目 |
3.2 报道形式分析 |
3.2.1 报道文体分析 |
3.2.2 版面篇幅分析 |
3.2.3 报道强度分析 |
第4章 《经济观察报》汽车报道的策略运用 |
4.1 报道内容的策略运用 |
4.1.1 凸显产业发展 |
4.1.2 聚焦现状分析 |
4.1.3 强调新闻来源 |
4.1.4 “正负”报道并举 |
4.2 报道形式的策略运用 |
4.2.1 多用深度长篇 |
4.2.2 置于头版位置 |
4.2.3 结合文图编排 |
第5章 《经济观察报》汽车报道问题存在与思路突围 |
5.1 报道的问题存在 |
5.1.1 模式常态化倾向精英化 |
5.1.2 主体单一化版式固定化 |
5.2 报道的思路突围 |
5.2.1 跳出优势束缚开发新方向 |
5.2.2 拓宽合作群体提升竞争力 |
5.2.3 丰富版面语言依托新媒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2016 年—2018 年《经济观察报》汽车报道一览表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
致谢 |
(7)《经济观察报》的受众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第一章 《经济观察报》概述及发展历程 |
第一节 《经济观察报》的创刊背景及发展概述 |
一、《经济观察报》的创刊背景 |
二、《经济观察报》的发展概述 |
第二节 《经济观察报》的办报理念 |
一、“理性、建设性”的办报理念 |
二、“理性色彩”与“英雄色彩”的矛盾统一 |
第三节 《经济观察报》的版面安排及内容分析 |
一、《经济观察报》的版面安排 |
二、《经济观察报》的内容分析 |
第二章 《经济观察报》的受众定位现状 |
第一节 《经济观察报》受众画像 |
一、用户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以单位订购为主 |
二、男性用户居多,学历普遍较高 |
三、用户行业分布以金融保险为主,兴趣广泛 |
四、用户忠诚度高,广告传播效果好 |
第二节 受众偏好视域下的定位现状 |
一、受众追求财经事件的国际化视野解读 |
二、受众注重高端消费的商务广告市场 |
三、受众重视品牌活动的精英场景对话 |
四、受众青睐专家智库的权威内容生产 |
第三章 《经济观察报》受众定位的现存挑战 |
第一节 高端定位饱和与同质化竞争 |
一、高端定位饱和表现 |
二、同质化竞争后果 |
第二节 移动端受众简单搬运与设计困境 |
一、移动端受众规模的部分转场 |
二、设计困境增加受众选择可替代性 |
第三节 信息发布的权威暗示与传授盲从效应 |
一、精英话语主导新闻来源 |
二、权威暗示下的传受盲从风险 |
第四节 受众互动度缺失与畅言区哑言现象 |
第四章 《经济观察报》受众资源拓展战略 |
第一节 受众扩展与战略定位转型——转向综合服务平台 |
一、定制化付费与受众“社区化”聚合 |
二、金融交易平台及智能投顾打造全新服务模式 |
第二节 受众扩展与内容生产转型——注重互动与可视化表达 |
一、注重用户互动与聚合端入驻头条号打造 |
二、提升可视化表现形式比例 |
三、海外传播平台打造争夺全球财经话语权 |
第三节 受众扩展与触媒方式创新—财经新闻的临场化表达 |
一、财经直播打造媒体人格化表征 |
二、VR财经直播开启传受方式新尝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主流财经新闻类纸媒(2014-2017)区域经济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区域经济报道的内涵、发展历程及地位 |
第一节 区域经济报道的内涵 |
第二节 区域经济报道的发展历程 |
一、80年代区域经济报道逐步兴起 |
二、90年代区域经济报道长足发展 |
三、新世纪区域经济报道出现高潮 |
第三节 区域经济报道在财经新闻中的地位 |
一、重视新时代区域协调的发展策略 |
二、反映新时期宏观经济的总体布局 |
第二章 主流财经新闻类纸媒区域经济报道的统计分析 |
第一节 报道数量 |
一、各季度报道数量稳定适中 |
二、各区域报道数量波动起伏 |
第二节 报道篇幅 |
一、以中长篇报道为主 |
二、重视报道的深度 |
第三节 报道区域 |
一、报道的区域范围较广泛 |
二、重点关注东部地区发展 |
第四节 报道体裁 |
一、以消息为主其他体裁多样发展 |
二、注重各类报纸的性质与特色 |
第五节 报道立场 |
一、以正面宣传为主旋律 |
二、坚持客观中立的立场 |
第三章 主流财经新闻类纸媒区域经济报道的特色 |
第一节 紧贴宏观政策联系热点设置议题 |
一、密切关注区域经济发展重要选题 |
二、紧跟国家区域经济发展重大战略 |
第二节 设计合理切口选择恰当报道角度 |
一、以专业视角开展区域经济报道 |
二、从区域透视全国经济的发展 |
第三节 优化传播效果寻找最佳报道方式 |
一、开设区域版面展开集中报道 |
二、采用系列报道增强报道优势 |
第四章 主流财经新闻类纸媒区域经济报道的隐忧和对策 |
第一节 财经新闻区域经济报道存在的问题 |
一、舆论监督较乏力 |
二、呈现形式较为单一 |
三、报网融合效果较差 |
第二节 财经新闻区域经济报道的优化策略 |
一、适当增加批评性报道 |
二、丰富图片等形式的运用 |
三、利用技术推动媒介融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9)媒介新格局下主流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研究 ——以《经济观察报》和《每日经济新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概念界定 |
1.2.1 关于微信新闻传播的定义 |
1.2.2 微信新闻传播的现状 |
1.3 以往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选题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际意义 |
1.5 研究对象选择和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对象选择 |
1.5.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章 中国主流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基本内容 |
2.1 主流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 |
2.2 主流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的特点 |
2.3 主流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和意义 |
第3章 《经济观察报》《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公众号分析 |
3.1 抽样、类目构建 |
3.2 内容分析 |
3.2.1 报道主题和特征分析 |
3.2.2 总体文风 |
3.2.3 标题制作 |
3.2.4 报道手法、文本类型分析 |
3.2.5 新闻受众分析 |
3.2.6 报道原创量、阅读量和满意度分析 |
3.3 内部分析 |
3.3.1 发展理念 |
3.3.2 运营机制和管理 |
第4章 中国主流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
4.1 外部环境及挑战 |
4.2 内部运营状况 |
4.2.1 发展理念 |
4.2.2 运营管理 |
第5章 对中国主流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改进的建议 |
5.1 从主流财经媒体发展前景及路径分析 |
5.1.1 主流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展前景 |
5.1.2 主流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展路径 |
5.2 从主流财经媒体内部分析 |
5.3 从主流财经媒体受众分析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10)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内容立体化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分析法 |
1.3.2 内容分析法 |
1.3.3 调查研究法 |
1.4 理论依据 |
1.4.1 媒介融合理论 |
1.4.2 传播学5W模式 |
1.4.3 4V营销理论 |
2 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内容立体化创新概述 |
2.1 新闻立体化的发展 |
2.2 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的立体化发展 |
2.3 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内容立体化的技术依托 |
2.3.1 数字技术作为新媒体技术的基石 |
2.3.2 互联网成为新媒体大众化的核心动力 |
2.3.3 移动手机的更新换代 |
2.3.4 互联网与手机网下的移动互联网 |
2.3.5 大数据技术下的数据新闻 |
3 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内容立体化定量研究 |
3.1 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内容中立体化元素分布 |
3.2 不同类别财经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内容中立体化元素分布 |
3.3 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内容立体化定量研究的结果 |
4 案例研究:《经济观察报》微信公众号内容立体化创新 |
4.1 创建微信矩阵平台搭建立体化 |
4.2 新闻资讯选择立体化 |
4.3 经营者与用户互动立体化 |
4.4 为用户提供精短立体化视频内容 |
5 当前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内容立体化的不足与改进 |
5.1 当前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内容立体化的不足 |
5.2 当前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内容立体化的改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经济观察报》之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林中谈房地产[N]. 田国宝. 经济观察报, 2022
- [2]碧桂园服务李长江关于蓝光嘉宝、规模焦虑和未来野心[N]. 陈月芹. 经济观察报, 2021
- [3]招商房托赶考记[N]. 张雅楠. 经济观察报, 2020
- [4]吴志伦:成都时代奥莱与品牌关系非常深刻[N]. 张雅楠. 经济观察报, 2020
- [5]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化中的媒体作用 ——基于文本分析的实证研究[D]. 宋丹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6]《经济观察报》汽车报道研究[D]. 李青璇. 湖南大学, 2019(07)
- [7]《经济观察报》的受众定位研究[D]. 刘潇沛.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8]主流财经新闻类纸媒(2014-2017)区域经济报道研究[D]. 杨子璇.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9]媒介新格局下主流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研究 ——以《经济观察报》和《每日经济新闻》为例[D]. 董瑞强. 南昌大学, 2017(02)
- [10]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内容立体化创新研究[D]. 杨忆霖. 江西财经大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