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X射线粉末晶体指标数据的计算机计算方法

正交X射线粉末晶体指标数据的计算机计算方法

一、斜方晶系X光粉晶数据指标化电算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吴思本[1](1983)在《斜方晶系X光粉晶数据指标化电算方法》文中认为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矿物 X 光粉晶数据指标化,是一项早就为许多学者所注目的工作, 因指标化是进行未知晶体的 X 光晶体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步骤。 1980年,中国科学院陆学善教授完成了高级及中级晶系 X 光粉晶数据的指标化电算程序。但斜方晶系未知晶胞参数的粉晶数据指标化电算程序及有关文章,国内尚未见发表过。

刘静娴[2](2019)在《黑柱石矿物学特征及高压结构研究》文中指出黑柱石是一种含有混合价态铁离子的岛状硅酸矿物,本论文主要利用电子探针(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EPMA)、X射线衍射分析(XRD)、拉曼光谱(Raman)、红外光谱(IR)等大型仪器,对黑柱石的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样品进行了原位高压粉晶X射线衍射实验,探讨其在高压下的结构变化。利用电子探针的数据,计算得到样品黑柱石的化学式为(Ca0.98Mn0.02)(Fe2+1.66Fe3+1.20Mn2+0.2Mg2+0.03)[Si1.90O7]O(OH)。通过对样品黑柱石常温常压下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黑柱石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a,晶胞参数为a=13.0084?,b=8.8254?,c=5.8470?,V=671.26?3,β=90.13°。用GHOSE值估算出M11位置上Fe2+和Fe3+的含量分别为0.63Fe2+和0.37Fe3+;M12位置上Fe2+和Fe3+的含量分别为0.37Fe2+和0.63Fe3+。样品黑柱石中Fe2+和Fe3+在M11和M12位置上的有序度是26%。利用激光拉曼光谱仪收集到了黑柱石的拉曼光谱图,但由于样品颜色为黑色,所以收集到的谱图显示出高信噪比。红外光谱中在2974.01cm-1观察到有羟基的振动吸收峰,1200-800cm-1是由Si-O、Si-O-Si伸缩振动引起的,903.95cm-1和820.75cm-1,这两个峰反映出黑柱石结构中含有双硅氧四面体。原位高压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压至15.2GPa的过程中,黑柱石的晶胞体积逐渐减小,三个晶轴的压缩率显示出βc>βb>βa的各项异性,表明在实验压力范围内,黑柱石的c轴最容易压缩,而a轴最难压缩。对加压过程中收集到的样品粉晶XRD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加压至3.2GPa时,黑柱石发生了位移型相变,其结构由单斜晶系转变为斜方晶系;并且推测样品黑柱石在10.2GPa时发生了结构相变。利用Birch-Murnaghan状态方程(K’=4)对实验获得的黑柱石的体积-压力数据进行拟合,得到9.2GPa之前的温体积模量K0为151.48(4)GPa,V0=669.397(2)?3。

X-ray Laboratory, Peking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y X-ray Laboratory, Wuhan Geological College[3](1978)在《斜方钛铀矿——钛铀矿族的一种新矿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前言钛铀矿是人们早已熟悉的一种铀钛氧化物。对它的研究可大致分成三个阶段:自1920年被赫斯和威尔斯(F.S.Hess,R.G.Wells)发现至1959年的第一个阶段,许多人对钛铀矿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X射线粉晶分析、产状等方面作了些工作。由于系变生矿物,又没有遇到较完整的自形晶体,无法进行单晶结构分析和结晶学方面的研究,晶系一直未确定。到1960年的第二个阶段,佩契特等用人工合成方法获得了钛铀矿的单晶,并进行了单晶X射线分析,确定为单斜晶系。1961年以后的第三个阶段,对天然钛

彭志忠,张建洪,西门露露[4](1978)在《评我国近年来发现的铂族元素新矿物》文中研究表明 在开展铂矿的普查勘探工作过程中,为了弄清楚铂族元素存在的形式以及阐明矿床的成因等目的,开展了铂族矿物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一般是用光片矿相学的方法研究矿物的形态特点、反光性质、显微硬度等,用电子探针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来测定矿物的化学成分,用X-射线粉晶分析方法测定矿物的结构型式。工作中,找到了不少有意义的矿物,丰富了铂族元素矿物的内容;将这些成果恰当地整理发表,是很有意义的。

马喆生,钱荣耀,彭志忠[5](1980)在《单斜铜泡石——云南东川发现的一种含水的铜的砷酸盐新矿物》文中提出 我们在研究云南东川铜矿的硫化物氧化带矿物时,发现了一种含水的铜的砷酸盐新矿物。矿物的成分与铜泡石(tyrolite)相似,晶体化学式为:Cu9 Ca2[(As,S)O4]4(OH,O)10·10H2O,单斜晶系,空间群:Pa或P2/a,晶胞参数:a0=10.513,b0=5.56,c0=27.61,β=94°0′,Z=2。但其晶胞参数及光学性质与铜泡石有差异,根据所属晶系命名为单斜铜泡石(clinotyrolite)。同时工作中证实有斜方的铜泡石的存在,两者为同质多象关系。

王唯任[6](2016)在《吉林永吉白石砬子碱性花岗岩中副矿物的矿物学特征》文中研究指明白石砬子碱性花岗岩位于吉林省永吉县双河镇西部的白石砬子山区,大地构造上处于郯庐断裂带北端西支依兰--伊通断裂带附近,纵切兴蒙--吉黑造山带。本文以研究区碱性花岗岩中副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现代测试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矿物学的角度对白石砬子碱性花岗岩中副矿物的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有了以下认识和成果:1.白石砬子碱性花岗岩呈浅肉红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可见晶洞构造。造岩矿物主要为碱性长石(60%±)、石英(20%±)、钠铁闪石(15%±)、霓石(5%±)。副矿物为星叶石、铈铌钙钛矿、褐钇铌矿、独居石、钛铁矿、钍石、铌铁矿、褐帘石、榍石、方钍石、磷灰石、金红石、萤石和锆石。2.含稀有、稀土和放射性元素的副矿物经常以不同的共生组合的形式在碱性花岗岩中产出。该研究区中Nb、Ta、稀有元素主要赋存于褐钇铌矿、金红石、铈铌钙钛矿、铌铁矿中;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独居石、褐帘石、铈铌钙钛矿、褐钇铌矿、磷灰石中;放射性元素主要赋存于钍石、方钍石、锆石、独居石、褐钇铌矿、铈铌钙钛矿、褐帘石中。3.副矿物中化学元素的类质同像替代普遍。其中钙钛矿结构型的变种矿物铈铌钙钛矿中,Ca离子大量被Na、Sr、Ce离子所替代,Sr元素含量尤其高,另有部分Ti元素被Nb元素替代。褐钇铌矿中有大量的稀土元素替代Y元素,Ta元素替代Nb元素。钍石中有部分U元素和少量的Ca元素替代了Th元素。磷灰石中大量的Sr元素和少量的Ce元素替代Ca元素。金红石中局部铌的氧化物替代含量很高。4.对研究区星叶石进行了成分、红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等测试,进一步丰富了星叶石族的矿物学资料,为研究该区星叶石奠定了基础。5.对研究区铈铌钙钛矿、褐钇铌矿进行了初步矿物学研究。这两种矿物的发现有助于对研究区铌和稀土的成矿作用和地球化学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和学术意义,本次工作为它们补充了矿物学资料。

俞受鋆,李善择,刘抗娟,庄龙池,李兆聪[7](1982)在《河南舞阳赵案庄型铁矿矿物学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舞阳赵案庄型铁矿矿床的主要矿物特征进行描述,从成因矿物学的观点结合地质、地球化学特点来论述矿床的成因。研究工作得到河南省地质局地质九队、河南省冶金局地质四队的大力支持。张家骥、黄怀秀、谭运金、田焕章、刘学明及陈永献等同志参加部分工作。化学分析由本所化验室完

肖平[8](2014)在《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方沸石的矿物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中广泛分布有方沸石矿产资源,分布面积约12万km2,储量巨大。前人研究表明该地区方沸石具有离子吸附能力,可作为净水材料进行开发和利用。然而,该方沸石具有吸附能力的原因尚不清楚,方沸石的成因也有待深入研究。论文依托国土资源调查重大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编码:121201331302)中的专题《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沉积岩岩石孔隙度和地下水关系》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鄂尔多斯盆地方沸石的晶体结构研究》,首先对系统采集于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的钻孔岩芯,开展了详细的方沸石资源调查工作,初步认识了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方沸石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含量特征,总结了白垩系方沸石的主要产状,这些成果可为该地区方沸石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采提供重要的资料。在此基础上,笔者挑选出珍贵的、可以开展系统的矿物学研究的样品——B8钻孔岩芯内方沸石岩的方沸石(样品编号B8-50)。对该方沸石开展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化学、晶体结构学、拉曼光谱学和高温热行为学的研究,判定了该岩石中沉积物的沉积顺序,测定了方沸石的化学成分,精修了方沸石的晶体结构,掌握了方沸石在加热过程中的主要相变过程和相变温度,这些研究成果可为探索鄂尔多斯盆地方沸石的吸附机理和矿物材料热加工工艺,探讨方沸石岩的沉积环境提供重要的依据。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系统的矿物学研究,论文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测定了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方沸石的晶体结构,并探讨其可能引起的物理性质变化1)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与理想方沸石相比,原生方沸石的化学成分具有Si高、A1偏低和Na减半的特征,方沸石还含有微量的Fe3+、Ca2+Mg2+等离子。通过晶体化学计算,发现单位分子式中高电价阳离子(Si+Al+Fe)的系数达到6.2,超过了骨干中阳离子的系数6,故认为部分A1需要进入孔道中,占据Na的位置,并据此计算出对应的晶体化学式:Ca0.001Na0.95Mg0.003Fe0.021Al0.175)1.155[Al1.55Si4.45O12]·2H2O.2)对方沸石单晶X-射线衍射数据进行解析和精修,获得了稳定的、少量A13+占据孔道中24c位置的方沸石晶体结构模型。方沸石的晶体结构数据为:空间群Ia 3 d,单位轴长a0=13.6927(15)A,晶胞体积2567.25(50)A3,简化的晶体化学式:(Na1.00Al0.20)1.20[Al1.60Si4.40O12] ·2H2O, Z=8,计算密度2.200 g/cm3,结构因子R1=0.059。3)所获方沸石的拉曼光谱主要可用于鉴定方沸石的物相,而其用于解释方沸石的晶体结构,则有待进一步研究。该光谱可以确定的振动模量有2个,其分别为483cm1谱峰对应O-Si-O弯曲振动和1105cm-1峰对应Si-O伸缩振动,而且对于沸石骨干中Si/A1值的变化的表征,Si-O伸缩振动更为敏感。4)与理想方沸石晶体结构对比,鄂尔多斯盆地方沸石具有如下特点:(1)方沸石中大部分Al和全部的Si以四次配位的形式位于沸石骨干内48g等效点系位置,少量A1以六次配位的形式占据孔道中24c位置。(2)由于A1替代Na进入沸石孔道,孔道中24c等效位置的阳离子占位率由理想状态的0.66降低至0.40。这样导致与之配位的H20成为自由水的几率增加,计算密度降低。孔道中A1的出现可能会引起方沸石的孔穴容量增加和吸附能力增强,且孔道中Na的含量降低,替代Na的A1的离子交换能力很弱,导致该方沸石的可交换阳离子数量减少,可能造成其阳离子交换能力的下降。(3)与理想方沸石对比,方沸石骨干中Si含量增加,A1含量降低,会引起晶胞体积缩小,可能增强方沸石骨干的热稳定性。这种成分的变化,在拉曼光谱中也有所显示。2.刻画了鄂尔多斯盆地方沸石的热行为过程,探讨高温方沸石晶体结构变化规律1)主要相变方沸石在升温过程中主要发生两个相变,它们分别为沸石失水相变和非晶化相变,其中失水相变是可逆的,非晶化相变则具有不可逆性。2)相变温度与两个相变对应的相变温度的特征分别为:失水相变发生在120-450-C之间,相变吸热谷底的温度位于306℃附近;非晶化相变发生的温度范围为900~250℃,其谷底温度位于1180℃附近。失水方沸石的稳定温度范围为450~900℃。3)失水相变过程失水相变是方沸石热行为过程中最重要的相变。该相变吸热谷宽缓,失水过程周期长可能与其结构中一维孔道,且孔径小(仅2.6A)有关。相变的吸热谷温度低于H型(水热合成成因)方沸石可能是由于其孔道中阳离子数量较少造成。其孔道中阳离子的数量低于H型方沸石,可以导致更多自由水的产生,而自由水更容易失去,故其失水温度相对较低。4)沸石水含量在失水相变过程中,样品的失重的重量为其沸石水的含量。热重分析测量出的方沸石水的含量为8.13-8.16%,其与电子探针分析计算出的沸石水的含量吻合。5)加热过程中晶体对称性的变化趋势在常温下,方沸石为等轴晶系,格子类型为体心格子。失水之后,其对称性降低为四方晶系,格子类型仍为体心格子。在晶体破坏过程中,对称性继续降低为单斜晶系,格子类型变化为原始格子。3.通过对方沸石岩的薄片研究,分析其中沉积物的沉积特征,探讨成岩环境1.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方沸石岩中方沸石为原生矿物,呈等轴状、粒状集合体自形产出,晶体常见四角三八面体单形{hkk},少量可见{hkk}与立方体{100}的聚形。粒径以10-20um为主,>30um的少见。偏光镜下,无色透明,负低突起;正交偏光下,全消光。2.通过岩石中自生方沸石和陆源碎屑物的分布规律和结构特点,可以推断出其中自生方沸石通过化学沉积作用持续不断地沉积,而碎屑则间歇性地沉积。3.根据方沸石岩中沉积物的沉积特征,结合鄂尔多斯盆地洛河期的气候和水介质条件,可以推断方沸石岩碎屑的沉积环境可能为干旱环境下间歇性河流补给的湖泊。4.初步掌握了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中方沸石矿物资源的分布规律、主要产状和矿物含量矿物学调查表明方沸石的分布规律如下:1)盆地北部地区岩石中方沸石的含量较高,分布也更为广泛,南边地区相对而言分布较为局限,含量也较低。2)在白垩系各组中均有出现,其中以环河组中下部较为稳定,在罗汉洞组的局部层位也有稳定产出,在北部的B8钻孔中洛河组的下部发现了方沸石含量超过50%的“方沸石岩”。3)含有方沸石的岩石主要为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也少量为粉砂岩。4)岩石中各种方沸石均为自生矿物,其成因主要分三类:a.交代基质的方沸石,以胶结物形式出现,其含量一般在5-10%;b.交代碎屑的方沸石,与自生的钠长石、钾长石共同交代先存碎屑矿物,其含量一般在10-15%,少量可达20%;c.原生方沸石,发育于B8钻孔洛河组下部紫红色砂质粉砂岩中,方沸石含量超过50%。上述研究成果可为鄂尔多斯盆地的方沸石资源勘查和开采提供重要的资料。5.通过净水实验,结合鄂尔多斯盆地方沸石的晶体结构特点,探讨其净水机理根据鄂尔多斯盆地方沸石的晶体结构特征,结合净水实验,提出主要设想如下:1)方沸石通过静电吸附S042-和F-来实现净化高氟水、高矿水。2)方沸石吸附S042-的机理可能是高矿水中的阳离子进入到方沸石中,占据孔道中24c等效位置,造成方沸石对外显正电性,使得带负电的S042-被吸附在方沸石外表面。3)方沸石可能通过其孔道中的Al(H2O)2+基团吸附F-,达到除氟的目的。4)再生的硫酸铝钾溶液可能通过溶液中的A1(OH)2+结合方沸石吸附的F-,使其脱离方沸石进入溶液,从而造就方沸石的再生。

陈天虎[9](2003)在《苏皖凹凸棒石粘土纳米尺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文中指出本论文研究目的是深入揭示凹凸棒石形成机制、成矿过程、与玄武岩之间的演化关系;认识凹凸棒石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加工处理改变凹凸棒石性能的本质,为凹凸棒石粘土深加工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探讨和研究凹凸棒石在纳米材料和环境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加工技术;揭示自然环境中纳米颗粒,表生条件下矿物结晶作用和机制,纳米矿物形成过程,纳米孔地球化学现象,以及纳米孔界面地球化学问题。 本论文以高分辨透射电镜为主要研究手段,着重从纳米尺度揭示凹凸棒石粘土中矿物以及加工处理凹凸棒石形貌、晶体结构、化学成分特征、演化规律,调查超微观结构,研究矿物变化、转化轨迹,从纳米尺度建立矿物之间成因关系。以纳米尺度观察研究为基础,配合传统的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ICP-MS、XRF等现代分析技术,对苏皖凹凸棒石粘上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凹凸棒石矿物学、凹凸棒石粘土成因矿物学和凹凸棒石粘土应用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研究。 凹凸棒石粘土、风化玄武矿物组成和纳米尺度矿物学研究,发现凹凸棒石平行于蒙脱石(001)面连生属于蒙脱石向凹凸棒石的转化并导致蒙脱石结构破坏。发现苏皖凹凸棒石粘土矿层中存在富opal-A和富opal-CT的交互层,单层厚度仅几个厘米厚,并探讨了形成机制及其古气候意义。发现苏皖凹凸棒石粘土中白云石属于纳米颗粒,研究了白云石超微观结构特征,提出纳米孔界面化学和地球化学对白云石化的可能影响,初步模拟实验验证白云石化与纳米孔界面化学、纳米孔地球化学的关联,白云石交代过程中成分转化和结构转化的多步骤过程。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得出凹凸棒石粘土与玄武岩的成因关系、成矿过程,提出苏皖沉积型凹凸棒石形成的两种机制,并得到两种凹凸棒石形态、成分、结构标形特征。对凹凸棒石粘土矿床矿物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提出新的解释,认识同位素组成变化与古环境的关系。 提出凹凸棒石属于天然一维纳米材料,单根纤维具有弹性,凹凸棒石对有机分子包括非极性的N2分子吸附皆为外表面吸附,凹凸棒石的吸附性质、胶体性质等主要与凹凸棒石的纳米颗粒效应和较大的外比表面积有关。测定纯凹凸棒石BET-N2比表面积205m2/g,热液型为108m2/g,阳离子交换容量11meq/g,近饱和湿度吸附水量为30%。分析研究了胶体体系中凹凸棒石与蒙脱石的面-面互相作用,探讨其材料科学意义。 从纳米尺度调查研究热液型和沉积型凹凸棒石与酸作用过程中产物、形态、结构、成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热处理凹凸棒石形貌结构变化,讨论了差热分析图谱中800℃左右宽泛的吸热谷的归属。研究了凹凸棒石-Au、凹凸棒石-Ag、凹凸棒石-TiO2等纳米复合催化剂和抗菌剂功能材料制备方法,并初步测试了催化和抗菌效果。研究了制备纳米棒状活性二氧化硅最佳工艺参数。利用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等制备阴离子粘土(LDH)产品。

李守瑞[10](2014)在《高压下超分子组装及其在能源材料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超分子科学被誉为“超越分子的科学”。具体讲,超分子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间弱作用结合在一起,组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使它具有明确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特性。超分子中弱相互作用主要有氢键、π-堆积、阳离子/阴离子-π作用、静电、van der Waals力、偶极和亲疏水作用等。不同弱键协同作用将构筑基元组装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超分子体系。超分子科学是关于组装体设计、合成和应用的科学。超分子科学的基本问题是不同弱键如何协同作用对超分子体系进行组装和如何实现有效可控组装。压力是物理学中基本参数之一,金刚石对顶砧(DAC)的发明为高压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压力可以调节原子间距离和电子分布,导致材料发生结构或性质上新奇的改变。对于分子晶体中弱相互作用,压力效果更加明显。原位角散X射线衍射(ADXRD)可以给出高压下的宏观结构信息,包括对称性、晶胞参数和原子位置等。拉曼振动光谱则是探测构筑基元局部信息的窗口,氢键给体的振动谱可以提供构筑基元间连接方式等信息。我们将压力施加于超分子体系,一方面研究不同弱相互作用在高压下所表现出的协同规律,另一方面探索构筑基元在高压下新的组装方式,并尝试利用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效应将新组装方式截获至常压。我们将这种思路应用于能源材料研究,制备出了相应的高密度相。首先,我们提出高压下不同弱键协同规律的概念,研究了方酸铵(AS)和高氯酸胍(GP)超分子晶体中氢键和π-堆积相互作用,氢键和静电作用在高压下的变化。AS是由构筑基元铵根和方酸根通过氢键和π-堆积作用构成的二维超分子晶体。我们对其进行高压拉曼和ADXRD研究,最高压力为19GPa。发现高压可以诱导两种弱相互作用“分离”。具体讲,AS在2.7GPa和11.1-13.6GPa发生两次结构相变,第一次相变主要是由氢键重新排列引起,NH伸缩振动的谱型和强度均发生不连续变化,π-堆积并没发生显着变化;第二次相变由π-堆积主导,方酸根振动相关的振动模式发生明显改变,表明方酸根离子构型发生改变,氢键混乱排列。GP具有典型的二维玫瑰网状氢键超分子结构。胍离子和高氯酸根离子通过氢键形成二维氢键层。原位高压拉曼和ADXRD结果表明,GP在4.5GPa发生微小结构相变。NH振动峰型在压力下未发生明显的改变,但峰位随压力移动速率在4.5GPa发生突变,说明GP相变过程包含氢键的扭曲,新相保留二维氢键网络。该相变是高压下氢键方向性和密堆积相互竞争的结果。两种弱相互作用的协同规律表现在氢键发生弯曲的同时伴随正负离子对间距离的缩小,体积减小7%。这表明压力是研究超分子材料中各种弱键协同规律的有效手段。其次,我们提出高压助组装的概念,研究了高压下氟硼酸胍(GFB)超分子晶体中层间氢键的形成和甲基磺酸胍(GMS)中甲基空间位阻效应对高压组装的影响。GFB结构和GP非常相似,也为典型的二维玫瑰网状氢键层状结构。拉曼晶格振动和ADXRD结果表明GFB结构在26GPa内保持稳定,但表现出显着的各向异性压缩率,即c轴在压力下迅速减小。邻近层的F和H原子间距离在压力下迅速缩短,在10.2GPa压力以上小于F和H原子的van der Waals半径之和(2.55),即层间形成了新的N-H…F氢键。振动光谱也给出证据,包括出现新的NH振动峰和峰位的红移。三阶B-M状态方程拟合表明10.2GPa以上体积出现软化,主要由于高压下新形成的层间氢键吸引作用。具有相似结构的GP在13.2GPa以上层间也形成新氢键,出现新的NH振动峰并伴随部分峰位的红移。GMS也为二维玫瑰网络氢键结构,甲基通过van der Waals作用结合在双层氢键之间的非极性区域。拉曼和ADXRD结果表明GMS在0.6和1.5GPa发生两次结构相变,第一次相变源于氢键的重新排列,而第二次相变主要由于甲基的扭曲,氢键网络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由于甲基的空间位阻效应,完全卸压后GMS保留了第一个高压相。这表明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取代基影响超分子体系的高压稳定性和调节高压助组装的行为。最后,我们将高压助组装的思路应用到能源材料的研究中,室温下分别对硝酸尿素(UN)和硝酸乙脒(AN)进行0-26GPa-0和0-12GPa-0高压处理。UN具有由脲正离子和硝酸根负离子通过氢键连接成的二维氢键网状结构。结果表明,UN在9-15GPa区间发生结构相变,对称性由P21/c变为Pc。相变机理为氢键网络由二维变为三维。完全卸压后UN保留住高压新相。与初始结构比,新相体积减小10.6%,密度提高了11.8%。考虑一级近似下,炸药的爆速和密度成正比,UN新相可能具有更高的爆炸威力。AN可以看作是将UN中的羟基用甲基取代后得到的超分子晶体,同样具有二维氢键网络结构,层内乙脒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离子对。甲基不参与形成氢键,可以降低二维氢键层的稳定性和相变压力。结果表明,AN在1.3-3.4GPa区间转变为新相,对称性由P21/m变为P-1。相比于UN,相变的临界压力降低。卸压后,AN保留住新相,即我们制备出AN的高密度相。压力助组装过程包括甲基的扭曲和离子对间相对滑移。新相密度比初始结构高9.8%,因而具有更好的爆炸性能。这也证明压力助组装是制备优异性能超分子材料的有效方法。

二、斜方晶系X光粉晶数据指标化电算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斜方晶系X光粉晶数据指标化电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2)黑柱石矿物学特征及高压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黑柱石的基本性质
    1.2 黑柱石的研究现状
        1.2.1 黑柱石的晶体结构研究现状
        1.2.2 黑柱石的高温研究现状
        1.2.3 黑柱石的高压研究现状
    1.3 选题依据及其意义
    1.4 样品黑柱石的矿区地质
    1.5 论文工作量统计
第2章 晶体结构研究理论基础
    2.1 金刚石对顶砧(DAC)装置
        2.1.1 DAC装置结构
        2.1.2 密封垫片技术
        2.1.3 压力内标
        2.1.4 传压介质
    2.2 X射线衍射
        2.2.1 单晶衍射
        2.2.2 粉晶衍射
    2.3 数据处理方法及主要软件介绍
        2.3.1 Fit2D
        2.3.2 Eos Fit 52
        2.3.3 Origin
第3章 黑柱石的常规测试
    3.1 物理性质
    3.2 化学成分分析
        3.2.1 电子探针分析(EPMA)基本原理
        3.2.2 实验部分
    3.3 黑柱石谱图分析
        3.3.1 常压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XRD)
        3.3.2 常压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
        3.3.3 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3.3.4 拉曼光谱分析
第4章 黑柱石原位高压X射线粉晶衍射研究
    4.1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第5章 结论
    5.1 主要研究成果
    5.2 亟待解决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吉林永吉白石砬子碱性花岗岩中副矿物的矿物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案
    1.5 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层
        2.1.1 古生界地层
        2.1.2 中生界地层
        2.1.3 新生界地层
    2.2 区域构造
        2.2.1 加里东期构造
        2.2.2 华力西晚期构造
        2.2.3 燕山晚期构造
    2.3 区域岩石
        2.3.1 华力西晚期岩浆岩
        2.3.2 燕山早期岩浆岩
第3章 岩体地质、岩石学特征
    3.1 样品采集
    3.2 岩石学特征
第4章 白石砬子碱性花岗岩副矿物研究
    4.1 分析方法
    4.2 副矿物的特征
        4.2.1 星叶石
        4.2.2 铈铌钙钛矿
        4.2.3 褐钇铌矿
        4.2.4 独居石
        4.2.5 钛铁矿
        4.2.6 钍石
        4.2.7 铌铁矿
        4.2.8 褐帘石
        4.2.9 榍石
        4.2.10 方钍石
        4.2.11 磷灰石
        4.2.12 金红石
        4.2.13 萤石
        4.2.14 锆石
    4.3 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方沸石的矿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与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来源
        1.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方沸石的矿物学研究进展
        1.2.1 方沸石的成因分类
        1.2.2 方沸石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1.2.3 方沸石的晶体结构研究
        1.2.4 方沸石的用途
        1.2.5 鄂尔多斯盆地方沸石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案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实际工作量
第二章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概述
    §2.1 鄂尔多斯盆地地理概况
    §2.2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
        2.2.1 地层与岩石
        2.2.2 构造
    §2.3 白垩系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方沸石的分布
    §3.1 白垩系中方沸石的调查方法介绍
        3.1.1 含方沸石岩石的鉴定和方沸石含量的估算
        3.1.2 方沸石产状研究
    §3.2 白垩系中方沸石的分布规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方沸石研究的样品介绍
    §4.1 白垩系B8钻孔岩石的基本特征
    §4.2 方沸石岩的手标本特征
    §4.3 矿物学研究样品的制备
        4.3.1 电子探针薄片的制作
        4.3.2 方沸石的分离提纯
        4.3.3 方沸石单晶体的挑选
第五章 方沸石岩的岩石薄片研究
    §5.1 方沸石岩的偏光显微镜分析
        5.1.1 岩石的结构构造
        5.1.2 矿物光性特征
        5.1.3 矿物的沉积顺序分析
    §5.2 方沸石岩矿物成分的电子探针分析
        5.2.1 实验条件
        5.2.2 背散射图像分析
        5.2.3 矿物化学成分分析
    §5.3 方沸石岩的成因探讨
        5.3.1 天然沸石的形成条件
        5.3.2 鄂尔多斯盆地的水介质性质
        5.3.3 鄂尔多斯盆地洛河期的岩相古地理情况介绍
        5.3.4 方沸石岩的沉积环境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方沸石的晶体结构测定
    §6.1 方沸石的晶体化学式
        6.1.1 方沸石的化学成分特征
        6.1.2 方沸石的晶体化学式计算
    §6.2 方沸石晶体结构分析
        6.2.1 测试仪器和测试条件
        6.2.2 晶体结构解析与精修
        6.2.3 晶体结构描述
        6.2.4 精修结果讨论
    §6.3 单晶拉曼光谱分析
        6.3.1 测试仪器和测试条件
        6.3.2 拉曼光谱特征
        6.3.3 拉曼光谱与晶体结构关系探讨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方沸石的热行为特征
    §7.1 方沸石的热分析
        7.1.1 测试条件
        7.1.2 测试结果
        7.1.3 讨论
    §7.2 方沸石的原位高温X-射线衍射分析
        7.2.1 实验条件
        7.2.2 实验结果
        7.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净水材料研制与净水机理探讨
    §8.1 鄂尔多斯盆地方沸石净水材料研制简介
        8.1.1 研制取得的主要成果
        8.1.2 净水实验结果和制备流程
        8.1.3 方沸石的焙烧工艺
    §8.2 天然沸石的净水性能概述
    §8.3 方沸石净水机理探讨
        8.3.1 前人对净水方沸石吸附机理的设想
        8.3.2 本文的方沸石吸附模式推测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存在的问题
    §9.3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9)苏皖凹凸棒石粘土纳米尺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1章 凹凸棒石粘土用途、分布、研究现状、研究意义
    第1节 凹凸棒石粘土特性和用途
    第2节 凹凸棒石粘土世界分布
    第3节 凹凸棒石粘土在中国的分布
    第4节 凹凸棒石(粘土)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
    第5节 国内外纳米尺度矿物学研究现状
    第6节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2章 凹凸棒石粘土矿床地质特征
    第1节 凹凸棒石粘土产出地质背景
    第2节 凹凸棒石粘土矿层空间的分布
    第3节 矿石特征和矿石类型
第3章 凹凸棒石粘土矿床地球化学
    第1节 凹凸棒石粘土的形成年龄
    第2节 玄武岩的化学风化作用
    第3节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第4节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第5节 同位素地球化
第4章 凹凸棒石矿物学
    第1节 凹凸棒石晶体结构
    第2节 凹凸棒石的成分
    第3节 凹凸棒石的形态特征
    第4节 凹凸棒石物理化学性质
第5章 凹凸棒石粘土成因矿物学研究
    第1节 蒙脱石矿物学及其向凹凸棒石转化
    第2节 凹凸棒石粘土中蛋白石特征
    第3节 凹凸棒石粘土中白云石特征
    第4节 凹凸棒石成因
第6章 凹凸棒石粘土应用矿物学研究
    第1节 水悬浮体系中蒙脱石和凹凸棒石的互相作用
    第2节 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成分、形态、结构变化
    第3节 凹凸棒石热处理研究
    第4节 制备纳米棒状活性氧化硅工艺技术
    第5节 凹凸棒石-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制备
    第6节 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制备LDH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10)高压下超分子组装及其在能源材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高压科学
        1.1.1 高压科学的特点
        1.1.2 压强单位
        1.1.3 发展回顾
        1.1.4 机遇与挑战
    1.2 高压物理
        1.2.1 氢气和富氢体系
        1.2.2 能源材料和药物
        1.2.3 简单分子晶体的化学反应
    1.3 高压超分子
        1.3.1 超分子化学简介
        1.3.2 高压下超分子材料的探索
    1.4 选题意义与内容
第2章 高压实验技术
    2.1 金刚石对顶砧
        2.1.1 压力标定
        2.1.2 垫片
        2.1.3 传压介质
    2.2 拉曼散射
        2.2.1 拉曼散射经典解释
        2.2.2 拉曼光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2.3 同步辐射 X 射线衍射
        2.3.1 同步辐射光源
        2.3.2 角散同步辐射 XRD 衍射技术
第3章 高压下弱键协同规律研究
    3.1 方酸铵超分子晶体
        3.1.1 引言
        3.1.2 实验部分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结论
    3.2 高氯酸胍超分子晶体
        3.2.1 引言
        3.2.2 实验部分
        3.2.3 结果与分析
        3.2.4 结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压下超分子组装
    4.1 氟硼酸胍超分子晶体
        4.1.1 引言
        4.1.2 实验部分
        4.1.3 结果与分析
        4.1.4 结论
    4.2 甲基磺酸胍超分子晶体
        4.2.1 引言
        4.2.2 实验部分
        4.2.3 结果与分析
        4.2.4 结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压组装在能源材料中的应用
    5.1 硝酸尿素超分子晶体
        5.1.1 引言
        5.1.2 实验部分
        5.1.3 结果与分析
        5.1.4 结论
    5.2 硝酸乙脒超分子晶体
        5.2.1 引言
        5.2.2 实验部分
        5.2.3 结果与分析
        5.2.4 结论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历

四、斜方晶系X光粉晶数据指标化电算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斜方晶系X光粉晶数据指标化电算方法[A]. 吴思本.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0), 1983
  • [2]黑柱石矿物学特征及高压结构研究[D]. 刘静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3]斜方钛铀矿——钛铀矿族的一种新矿物[J]. X-ray Laboratory, Peking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y X-ray Laboratory, Wuhan Geological College. 地质学报, 1978(03)
  • [4]评我国近年来发现的铂族元素新矿物[J]. 彭志忠,张建洪,西门露露. 地质学报, 1978(04)
  • [5]单斜铜泡石——云南东川发现的一种含水的铜的砷酸盐新矿物[J]. 马喆生,钱荣耀,彭志忠. 地质学报, 1980(02)
  • [6]吉林永吉白石砬子碱性花岗岩中副矿物的矿物学特征[D]. 王唯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2)
  • [7]河南舞阳赵案庄型铁矿矿物学的初步研究[A]. 俞受鋆,李善择,刘抗娟,庄龙池,李兆聪. 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5), 1982
  • [8]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方沸石的矿物学研究[D]. 肖平. 中国地质大学, 2014(01)
  • [9]苏皖凹凸棒石粘土纳米尺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D]. 陈天虎. 合肥工业大学, 2003(03)
  • [10]高压下超分子组装及其在能源材料中的应用[D]. 李守瑞. 吉林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正交X射线粉末晶体指标数据的计算机计算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