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甘油静脉输注控制与护理要点

硝酸甘油静脉输注控制与护理要点

一、静脉滴注硝酸甘油量的控制及护理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朱旭菁,冯洁惠,王阳秭[1](2021)在《一例暴发性心肌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紧急心脏移植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1例暴发性心肌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紧急心脏移植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7月收治的1例暴发性心肌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给予出血预警护理、循环目标导向性护理, 排异分阶段护理, 感染防控护理、呼吸机撤机精准护理及康复个体化护理, 观察其效果。结果患者术后移植心脏功能恢复良好, 未发生排异反应;出院前患者神清语利, 积极乐观, 自主进食, 6 min步行试验距离300 m, 生命体征平稳。出院1个月随访生活自理, 情绪平稳。结论对暴发性心肌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紧急心脏移植术后做好出血、循环护理, 排异护理, 感染防控护理, 呼吸机撤机精准护理及康复个体化护理, 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术后患者康复的有效手段。

罗威庭[2](2021)在《利多卡因联合硝酸甘油用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硝酸甘油用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25-55岁,体重50-80kg,ASA分级Ⅰ~Ⅱ级。将所有患者使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利多卡因联合硝酸甘油组(观察组)和单纯硝酸甘油组(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给予利多卡因联合硝酸甘油,气管插管后泵注利多卡因至术毕;对照组:30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联合硝酸甘油,气管插管后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至术毕。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麻醉方法,均在手术前十分钟开始控制性降压操作,泵注硝酸甘油,根据平均动脉压调整泵注速度,使目标MAP降至60-70mm Hg或较诱导前降低20%-30%,但不低于60mm Hg。在主要手术步骤结束,开始填充鼻腔时停用硝酸甘油。观察记录患者各个时间的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记录患者达目标血压的时间、停药后血压恢复至术前水平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视野清晰度评分、术中硝酸甘油、丙泊酚、瑞芬太尼总量以及术后患者拔管时间。结果:1.血流动力学:两组组间T2~T5时刻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5时刻HR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7时刻HR、MAP与对照组同时刻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降压效果:观察组中,患者开始实施降压达到目标血压的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术中视野清晰度较对照组更加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中用药: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硝酸甘油、丙泊酚、瑞芬太尼术中药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情况:术后,两组患者停药后恢复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静脉应用利多卡因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较稳定,能有效改善术中视野及减少术中出血,并且可减少全身麻醉药物及阿片类药物用量。

赵丽云,徐铭军,朱斌,车昊,许莉[3](2021)在《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中国专家临床管理共识(2020)》文中研究指明合并心脏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居围术期死因首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心脏病日趋年轻化, 伴发心脏病接受心脏及非心脏手术的例数呈逐年增多趋势。合并心脏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术中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患者预后与麻醉处理是否合理密切相关, 且每一类心脏病围术期处理原则不尽相同, 麻醉方式及药物对不同心脏病影响各异。对于合并心脏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的围麻醉期管理, 目前尚无全面系统的全国性专家共识。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4](2020)在《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文中指出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蒋彩蓉[5](2020)在《老年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老年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将我院2017.2-2018.11的7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的是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对老年心绞痛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满意率;老年心绞痛疾病知晓评分、遵医评分;护理前后左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满意率、左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老年心绞痛疾病知晓评分、遵医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相较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老年心绞痛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效果理想。

尹鹏[6](2020)在《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和总结老年冠心病的中医处方配伍规律,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老年冠心病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本论文由文献综述、数据挖掘两部分组成。文献综述从病因病机研究、中医药治疗研究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并分析探讨了老年冠心病的特点及中医中药治疗老年冠心病存在的问题;数据挖掘研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中医药处方进行分析,探索中医方剂在该病治疗方面的组方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在论文的附录部分,还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寻找益心健脑汤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相关靶点和基因通路,预测其可能的治疗机制和作用通路。结果:通过对中医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研究概况进行分析,提出病因病机研究尚需深入、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价标准尚不完善、新技术应用欠缺等问题,需要引起临床相关工作者的重视。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治疗老年冠心病12个证型的374首处方进行了数据挖掘分析。包括治疗心血瘀阻证的中医处方69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新处方3首:治疗气滞血瘀证的中医处方25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新处方3个: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中医处方84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10个,聚合出5首新处方;治疗肾虚血瘀证的中医处方15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3首新处方;治疗阳虚血瘀证的中医处方20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3首新处方;治疗痰瘀互结证的中医处方17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4个,聚合出2首新处方;治疗痰阻心脉证的中医处方25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10个,聚合出5首新处方;治疗阴寒凝滞证的中医处方24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3首新处方;治疗气阴两虚证的中医处方19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3首新处方;治疗心肾阴虚证的中医处方22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8个,聚合出4首新处方;治疗阳气虚衰证的中医处方28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10个,聚合出5首新处方;治疗阴阳两虚证的中医处方25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10个,聚合出5首新处方。结论:老年冠心病主病在心,涉及多脏,且虚实错杂,多有传变,需要结合患者的自身体质辨体、辨病、辨证治疗,在缓解患者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的基础上,治本扶正,兼顾老年人正气渐虚的病理特点,多脏并补,兼以祛除实邪,达到扶正与祛邪兼顾的治疗目的。通过对临床文献资料的深入剖析,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总结整理出了中医处方治疗老年冠心病的12个证型的组方配伍方法,并对处方规律进行了小结,提出“多脏并调,整体施治”、“识症治标,扶正顾本”、“补虚为主,消补兼备”的处方思路,为临床用药组方提供参考和借鉴。

董艳[7](2020)在《三七总皂苷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三七是传统活血止血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是三七总皂苷(PNS)。目前PNS已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尤其对于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继发性硝酸甘油失效及术后仍胸闷胸痛等难治性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疗效突出。但由于PNS包含数十种皂苷成分,作用靶点繁多,作用环节交错,作用机制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运用和疗效发挥。而现有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机制研究结果分散、单一,难以形成清晰、系统的调控网络。有鉴于此,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临床验证和细胞学基础研究的方法,旨在从转录组学层面系统揭示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多靶点、多层次网络作用机制,以期为PNS的临床运用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目的从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层面,利用网络药理预测、临床验证和细胞学功能研究,系统揭示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多靶点、多层次整体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及I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预测研究根据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确定PNS的5个主要成分为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d。首先,运用PharmMapper数据库,通过反向药效团匹配的方法,分别预测与5种成分中每种匹配度最高的前300个靶基因,将靶基因统一命名并作去重处理。同时,在NCBI GEO数据库中检索和筛选人类冠心病靶基因相关研究,利用GEO2R分析GSE20686基因集中393例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其中差异倍数至少为1.5且P<0.05者作为冠心病的靶基因。基于团队前期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15例冠心病血瘀证、冠心病非血瘀证和健康人群的差异表达基因(每组各5例),从而获得冠心病血瘀证的靶基因。其次,通过对PNS、冠心病及冠心病血瘀证的预测靶基因进行统一命名后,采用VENN网站分析3组数据的交集基因,并利用GeneCards、GeneMANIA及WebGestalt GSAT数据库分析该交集靶基因及其共表达网络的GO功能及KEGG通路。最后,根据交集靶基因的功能及信号通路,结合本团队前期构建的冠心病血瘀证lncRNA-miRNA-mRNA网络,进一步预测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调控网络。第二部分PNS干预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及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临床验证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血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为西医基础治疗+血塞通软胶囊(主要成分是PNS,以下简称PNS),对照组为西医基础治疗+PNS模拟剂,疗程为4周。分别观察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体重指数、危险因素、用药情况和血运重建情况等基线指标,以评价组间均衡性。比较两组的主要疗效和次要疗效指标,以评价PNS治疗UA血瘀证的临床有效性。主要指标为心绞痛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通过分析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以下简称西雅图量表)和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疗效评价量表(以下简称血瘀证量表)的积分变化获得。次要指标为中医症状体征疗效,通过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变化获得。同时,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凝血功能及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评价PNS的临床安全性。为了验证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靶基因及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中靶基因及网络的表达水平,分别计算2-ΔΔCt值及差异倍数。第三部分基于RNA干扰技术研究PNS调控lncRNA-miRNA-mRNA网络的作用机制采用H2O2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构建冠心病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利用化学合成siRNA的方法制备miR-3656 inhibitor和miR-3656 mimics,并以慢病毒shRNA包装的方法制备lncR CTB-114C7.4 overexpression和lncR CTB-114C7.4 knockdown。运用噻唑蓝比色法分别筛选H2O2的造模浓度,以及PNS的最佳干预时间和浓度。完成以上前期实验基础后,将实验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H2O2 模型组、H2O2+PNS 治疗组、H2O2+lncR CTB-114C7.4 overexpression组、H2O2+miR-3656 inhibitor 组、H2O2+PNS+lncR CTB-114C7.4 knockdown 组、H2O2+PNS+miR-3656 mimics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网络中各RNA的表达量,分别将H2O2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PNS治疗组,以及H2O2基础上的RNA干扰组进行两两比较;同时,将PNS治疗组与PNS基础上的RNA干扰组亦进行比较,通过计算2-ΔΔCt值及差异倍数,从而分析PNS调控网络的启动靶点和确切调控模式。同时,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中BCL2A1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计算灰度比值,比较不同分组之间蛋白含量的差异,观察是否与相应mRNA表达保持一致。进一步运用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结合在溶酶体抑制剂条件下LC3-II蛋白水平的变化,以测定不同实验分组的细胞凋亡、自噬小体和自噬流情况,从而分析该调控网络对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及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预测研究1、由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到656个PNS靶基因,在GSE20686基因集中分析出225个冠心病的靶基因,经团队前期高通量测序获得221个冠心病血瘀证的靶基因;2、以上3类预测靶基因有一个共同的交集是BCL2A1。该靶基因具有调节蛋白质结合的功能,与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信号通路密切相关;3、BCL2A1 可以作为NR4A1 的下游调节因子,共同参与lncR CTB114C7.4-miR3656-NR4A1调控网络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因此BCL2A1 可能为 lncR CTB114C7.4-miR3656 的下游靶基因;4、BCL2A1蛋白还能与Beclin1蛋白结合,影响后者的生物学功能,进而调节细胞自噬。以上网络预测结果表明,PNS可能通过lncRCTB114C7.4-miR3656-BCL2A1/Beclin1网络,调节细胞凋亡或细胞自噬,进而发挥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第二部分PNS干预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及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临床验证研究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基线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2、在心绞痛疗效方面,PNS能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绞痛稳定状态;3、在硝酸甘油停减率方面,PNS能减少硝酸甘油的使用量;4、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PNS能降低患者的血瘀证积分,将血瘀证量表的平均减分率从6.63%提高到34.44%;5、在单项中医症状体征疗效方面,PNS能明显改善患者胸痛和胸闷症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65%和76.32%;6、在安全性指标方面,PNS对患者血常规、肾功能、凝血功能及心电图等无影响,并能改善血糖和部分肝功能、血脂及心肌酶指标,表明其临床运用安全;7、在靶基因及调控网络方面,PNS能上调患者血浆中lncR CTB-114C7.4和BCL2A1表达,并下调miR-3656和Beclin1表达水平。以上临床试验结果证实了 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验证了 PNS对预测靶基因及网络的干预作用,同时提示网络的调控模式可能为lncR CTB114C7.4↑-miR3656 ↓-BCL2A1 T/Beclin1 ↓。第三部分基于RNA干扰技术研究PNS调控lncRNA-miRNA-mRNA网络的作用机制1、lncR CTB-114C7.4是PNS的直接作用靶点,也是网络中的上游启动靶点;2、PNS调控网络的确切模式为lncR CTB114C7.4↑-miR3656↓-BCL2A1↑,而Beclin1 mRNA则表现不稳定,不直接参与该网络;3、BCL2A1蛋白在各组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与其mRNA表达量保持一致,表明PNS能通过激活网络促进BCL2A1蛋白表达。而Beclin1蛋白则与BCL2A1蛋白在各组中保持相对固定的负相关关系,表明二者存在相互作用;4、在细胞凋亡方面,H2O2模型组能促进细胞凋亡,以早期细胞凋亡为主;PNS治疗组、lncR CTB-114C7.4过表达组和miR-3656阻滞组均能抑制早期和总细胞凋亡;lncR CTB-114C7.4敲降组和miR-3656过表达组则能逆转PNS的抗早期及总细胞凋亡作用。该结果表明,PNS能通过激活lncR CTB114C7.4k↑-miR3656↓-BCL2A1↑网络,从而抑制早期细胞凋亡;5、在细胞自噬方面,H2O2模型组能促进自噬小体形成和自噬相关膜合成,并有增加自噬流的趋势;PNS治疗组和lncR CTB-114C7.4过表达组均能减少自噬相关膜合成,抑制自噬小体形成和自噬流;lncR CTB-114C7.4敲降组则促进自噬小体形成,能重新激活细胞自噬。以上细胞实验表明,PNS能通过上调lncR CTB-114C7.4表达,激活lncR CTB114C7.4↑-miR3656↓-BCL2A1T网络,影响 BCL2A1 和 Beclin1 蛋白水平,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结论1、研究表明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预测靶基因是BCL2A1,调控网络是lncR CTB114C7.4-miR3656-BCL2A1/Beclin1;2、PNS 治疗冠心病血瘀证有效,在临床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其对靶基因及网络具有调控作用;3、PNS调控网络的启动靶点是lncR CTB-114C7.4,确切调控模式是lncR CTB114C7.4↑-miR3656 ↓-BCL2A1↓,介导的细胞学功能是通过上调BCL2A1蛋白,并下调Beclin1蛋白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从而发挥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

姜婧晨[8](2020)在《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构建适合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的临床护理路径并评价此路径在提高受检者依从性、缓解焦虑情绪、缩短检查时间、改善图像质量、减少低血糖、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实施效果。(2)该临床路径的构建将会为核医学专业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护理工作规范化流程的完善及持续改进提供有利循证依据和积极的参考价值。方法(1)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阅读大量文献,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听取并筛选临床资深医务工作者针对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模块构建及应用的需求。(2)根据工作年限、学历、专业研究方向等主要方面建立结构合理的函询专家小组,根据相关理论及循证依据的支撑,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Delphi法),征求专家意见,对出入路径标准、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评价指标、护理路径实施方面等得出一致性意见,最终确定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3)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内蒙古某三甲医院和北京某三甲心血管专科医院进行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的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受检者实施传统护理,实验组受检者实施完成的临床护理路径,将两组受检者基线资料、图像质量、受检总时长、知识知晓率、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状态特质焦虑(STAI)评分进行比较,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和处理,受检者基线资料使用描述性分析;对效果评价指标采用t检验,两组间指标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指标在干预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若不服从正态分布者,采取非参数秩和检验;对率和构成比采用?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显着性检验α均取0.05。结果(1)本研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査阅相关数据库,以循证医学证据为支撑初步构建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成立课题工作小组,针对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构建临床护理路径内容发表建设性意见,对此路径中涉及到的护理内容精心筛选、判断,最终形成初步的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受检者临床护理路径。针对初步形成的路径进行两轮Delphi法专家函询,院内专家4名,院外专家10名,剔除2份无效专家函询表,最终函询12名专家,对本护理路径进行筛选、判断,并进一步完善内容。专家函询结果:(1)专家积极系数:两轮函询回收率分别为85.71%、100%;(2)专家意见的权威程度:Cr=0.877;(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第一轮函询问卷护理项目三级条目数61条,必要性、可行性Kendall协同系数分别为0.458、0.491,宣教内容三级条目数17条,必要性Kendall协同系数为0.467;第二轮函询问卷护理项目三级条目数63条,必要性、可行性Kendall协同系数分别为0.554、0.586,宣教内容三级条目数18条,必要性Kendall协同系数为0.510,显着水平P<0.05。(2)临床应用结果:(1)两组受检者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实验组受检者图像质量良好率为93.4%,对照组受检者图像质量良好率为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受检者对检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74.7%,对照组受检者对检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受检者对检查前一天采用高脂低碳水晚餐依从性和检查当天配合程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当天禁食依从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组受检者检查总时长为195.22±25.026分钟,对照组受检者检查总时长为218.62±28.279分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受检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7)受检期间不良反应,实验组较对照组发生例数显着减少(P<0.05);(8)STAI评分方面:两组受检者均在受检前后进行STAI评分比较,两组受检者检查前STA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受检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受检者S-AI评分经过临床护理时间较检查前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AI评分受检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该临床护理路径中实验组出现的变异因素进行分析:变异因素主要由受检者图像质量不合格、发生不良反应等因素影响受检者未能按照正常护理路径进行。结论(1)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减少受检者受检过程中的负性情绪。(2)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提高受检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增加对检查的了解程度,增强受检者信心。(3)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极大提高受检者受检期间依从性,缩短了受检时间。(4)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有效改善图像质量,提高医师的诊断准确率。(5)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使受检者低血糖、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有助于提高受检期间舒适度。(6)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为护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和循证依据。临床护理路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充分体现当前医疗形势下护理专业的特点。

ChineseSocietyofCardiologyof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EditorialBoardofChineseJournalofCardiology[9](2019)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该指南复习了相关资料和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2015年"急性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作一更新,以期提高我国STEMI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指南从诊断和危险分层、缺血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再灌注治疗、住院治疗、临床评估、预后判断及长期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强调STEMI患者的全程管理从首次医疗接触开始,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灌注效率,建议进行缺血和出血风险评估,规范药物治疗。出院后应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二级预防和以运动为主的心脏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

王照春[10](2019)在《浅谈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文中认为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严重影响,本文简要概述冠心病的概念及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患者恢复健康有重要的效果。

二、静脉滴注硝酸甘油量的控制及护理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静脉滴注硝酸甘油量的控制及护理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2)利多卡因联合硝酸甘油用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1.2 控制性降压
    1.3 硝酸甘油
    1.4 利多卡因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3.2 血流动力学比较
    3.3 术中视野评分情况比较
    3.4 术中出血量比较
    3.5 术中达目标血压的时间、停药后血压恢复时间比较
    3.6 硝酸甘油用量及术后拔管时间比较
    3.7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术中用量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不足及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在围术期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3)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中国专家临床管理共识(2020)(论文提纲范文)

1 伴发心脏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术前总体评估要求
2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管理流程及要点
    2.1 术前把控
        2.1.1 非心脏手术术前冠脉CTA及造影指征
        2.1.2 非心脏手术术前冠脉再通指征
        2.1.3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APT)患者的术前安全把控
        2.1.4 术前其他准备
        2.1.4.1 术前检查
        2.1.4.2 阿司匹林
        2.1.4.3 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
        2.1.4.4 肌钙蛋白
        2.1.4.5 麻醉方法
        2.1.4.6 非心脏手术同期需要冠脉再通建议
    2.2 麻醉管理
        2.2.1 麻醉前准备
        2.2.2 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
        2.2.3 术中管理目标
        2.2.4 术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2.2.5 术中监测
        2.2.6 术中心肌缺血的紧急处理
        2.2.7 气管导管拔出
    2.3 术后管理
3 高血压患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管理流程及要点
    3.1 术前把控要点
        3.1.1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3.1.2 术前控制血压标准
        3.1.3 抗高血压药物的术前调整
        3.1.4 麻醉方式
    3.2 麻醉管理
        3.2.1 麻醉前准备
        3.2.2 非全身麻醉
        3.2.3 全身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
        3.2.4 术中目标血压
        3.2.5 术中低血压处理
        3.2.6 术中高血压处理
        3.2.7 气管导管拔除
    3.3 继发性高血压围术期管理要点
        3.3.1 嗜铬细胞瘤
        3.3.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3.4 术后管理
        3.4.1 术后镇痛
        3.4.2 术后抗高血压药衔接
4 心肌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管理流程及要点
    4.1 DCM
        4.1.1 术前评估
        4.1.2 麻醉管理原则
    4.2 HCM
        4.2.1 术前评估
        4.2.2 麻醉管理要点
    4.3 限制型心肌病(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 RCM)
        4.3.1 术前评估
        4.3.2 麻醉管理
    4.4 ICM
        4.4.1 术前评估及准备
        4.4.2 麻醉管理
5 心律失常患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管理流程及要点
    5.1 房颤
        5.1.1 术前治疗及评估
        5.1.1.1 控制心室率
        5.1.1.2 房颤患者围术期抗凝药物的调整
        5.1.1.3 房颤患者术前起搏器指征
        5.1.2 麻醉管理
    5.2 频发室早
        5.2.1 术前评估及治疗
        5.2.2 麻醉管理
    5.3 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SVT)
        5.3.1 术前评估及治疗
        5.3.2 麻醉管理
    5.4 QT间期延长
        5.4.1 术前准备
        5.4.2 麻醉管理
    5.5 传导阻滞
        5.5.1 术前评估
        5.5.2 麻醉管理
6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管理流程及要点
    6.1 术前评估
        6.1.1 心脏畸形种类
        6.1.1.1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6.1.1.2 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6.1.2 术前把控要点
        6.1.2.1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6.1.2.2 心力衰竭
        6.1.2.3 肺动脉高压
        6.1.2.4 心律失常
        6.1.2.5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后的患者
    6.2 麻醉管理
        6.2.1 合并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管理
        6.2.2 合并有分流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管理
        6.2.3 反常性栓塞(paradoxical embolism, PE)
    6.3 术后管理
7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管理
    7.1 瓣膜性心脏病接受非心脏手术术前评估总原则
    7.2 各类型瓣膜病术前评估重点
        7.2.1 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 MS)
        7.2.2 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l insufficiency or mitral regurgitaion, MI或MR)
        7.2.3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 AS)
        7.2.4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ortic insufficiency or aortic regurgitaion, AI或AR)
        7.2.5 三尖瓣关闭不全(tricuspid insufficiency or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TI或TR)
        7.2.6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
    7.3 瓣膜性心脏病接受非心脏手术围术期麻醉管理要点
        7.3.1 MS
        7.3.2 MR
        7.3.3 AS
        7.3.4 AI
        7.3.5 TR
        7.3.6 人工瓣膜

(4)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吸烟
        1.1.1 吸烟现状
        1.1.2 吸烟与心血管病风险
    1.2 饮酒
        1.2.1 饮酒流行情况
        1.2.2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1.3 不健康膳食
        1.3.1 膳食现状
        1.3.2 不健康膳食对心血管的危害
        1.3.2.1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1.3.2.2 高盐(钠)摄入
        1.3.2.3 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1.4 身体活动不足
        1.4.1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
        1.4.2 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
        1.4.2.1 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4.2.2 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心血管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1.5 超重、肥胖
        1.5.1 超重、肥胖现况
        1.5.2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风险
        1.5.2.1 高血压
        1.5.2.2 冠心病
        1.5.2.3 脑卒中
        1.5.2.4 其他疾病
    1.6 社会心理因素
        1.6.1 抑郁、焦虑现况
        1.6.2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风险
        1.6.2.1 应激
        1.6.2.2 抑郁
        1.6.2.3 焦虑
        1.6.2.4 A型行为
        1.6.3 心血管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状
    1.7 血脂异常
        1.7.1 血脂异常的分类与合适水平
        1.7.2 血脂异常现况
        1.7.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1.8 糖尿病
        1.8.1 糖尿病定义分型
        1.8.2 糖尿病现况
        1.8.3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
    1.9 高血压
        1.9.1 高血压现况
        1.9.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1 生理指标的采集及测量
        2.1.1 血压
        2.1.2 静息心率
        2.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2.2 临床指标的采集和测量
        2.2.1 病史信息
        2.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2.3 靶器官受累的指标采集和测量
        2.3.1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2.3.2 临床合并症
    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4.1 ASCVD风险评估流程
        2.4.2 ASCVD风险评估建议
3 危险因素干预
    3.1 行为干预
        3.1.1 行为干预的益处
        3.1.2 行为干预的原则
        3.1.3 行为干预的流程
        3.1.4 行为干预的措施
        3.1.4.1 阶段目标
        3.1.4.2 优先原则
        3.1.5 随访管理
        3.1.6 行为干预注意事项
    3.2 吸烟干预
        3.2.1 戒烟的益处
        3.2.2 戒烟的原则
        3.2.3 戒烟流程
        3.2.4 戒烟的措施
        3.2.4.1 判断戒烟意愿
        3.2.4.2 医学咨询
        3.2.4.3 5A技能
        3.2.4.4 5R干预技术
        3.2.4.5 戒烟药物
        3.2.5 随访和复吸处理
    3.3 饮酒干预
        3.3.1 戒酒的益处
        3.3.2 戒酒的原则
        3.3.3 戒酒干预的流程
        3.3.4 戒酒干预的措施
        3.3.4.1 酒精使用情况评估
        3.3.4.2 干预内容
        3.3.5 持续监测
    3.4 膳食干预
        3.4.1膳食干预的获益
        3.4.2膳食干预的原则
        3.4.3膳食营养干预流程
        3.4.4膳食营养干预的措施
        3.4.4.1 膳食评估
        3.4.4.2 干预方案
        (1)一般人群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3.4.5随访管理
    3.5 身体活动的干预
        3.5.1 身体活动干预的益处
        3.5.2 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3.5.3 身体活动干预的流程
        3.5.4 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3.5.4.1 运动处方的要素
        3.5.4.2 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3.5.4.3 身体活动建议
        3.5.5 身体活动的维持
    3.6 体重管理
        3.6.1 体重管理的益处
        3.6.2 体重管理的原则
        3.6.3 体重管理的流程
        3.6.4 体重管理的措施
        3.6.4.1 咨询沟通
        3.6.4.2 体重管理的具体措施
        3.6.5 控制体重的相关药物
        3.6.6 减重后体重的长期维持
    3.7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3.7.1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的益处
        3.7.2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原则
        3.7.3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流程(图13)。
        3.7.4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3.7.4.1 评估
        3.7.4.2 筛查
        3.7.4.3 干预
    3.8 血脂控制
        3.8.1 血脂控制的益处
        3.8.2 我国血脂控制的现状
        3.8.3 血脂控制的原则
        3.8.3.1 定期、主动进行血脂检测
        3.8.3.2 风险评估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人群
        3.8.3.3 血脂控制的治疗靶点
        3.8.3.4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
        3.8.4 血脂控制的流程
        3.8.5 血脂控制的措施
        3.8.5.1 常用调脂药物的重要临床信息
        3.8.5.2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3.8.5.3 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情况
        3.8.6 同时控制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病综合风险
    3.9 糖尿病管理
        3.9.1 糖尿病管理的益处
        3.9.2 糖尿病管理的原则
        3.9.3 糖尿病管理的流程
        3.9.4 糖尿病管理的措施
        3.9.4.1 筛查对象
        3.9.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9.4.3 降糖目标
        3.9.4.4 生活方式干预
        3.9.4.5 降压治疗
        3.9.4.6 调脂治疗
        3.9.4.7 阿司匹林的使用
        3.9.4.8 体重管理
        3.9.4.9 血糖管理
    3.10 高血压管理
        3.10.1 高血压管理的益处
        3.10.2 高血压管理原则
        3.10.3 初诊高血压管理流程
        3.10.4 高血压管理措施
        3.10.4.1 治疗目标
        3.10.4.2 实现降压达标的方式
        3.10.4.3 风险评估
        3.10.4.4 改善生活方式
        3.10.4.5 药物治疗
        3.10.5 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的管理建议
        3.10.5.1 高血压合并房颤
        3.10.5.2 老年高血压
        3.10.5.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3.10.5.4 高血压伴冠心病
        3.10.5.5 高血压合并心衰
        3.10.5.6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3.10.5.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3.10.5.8 代谢综合征
4 疾病干预
    4.1 冠心病
        4.1.1 概述
        4.1.2 诊断与分类
        4.1.2.1 诊断
        4.1.2.2 分类
        4.1.3 治疗
        4.1.3.1 ACS的诊疗流程(图19)
        4.1.3.2 CCS的治疗
        4.1.3.2.1 生活方式改善
        4.1.3.2.2 药物治疗
        4.1.3.2.3 血运重建
        4.1.3.3 共病的治疗
        4.1.3.3.1 心源性疾病
        4.1.3.3.2 心外疾病
        4.1.4 心脏康复
        4.1.4.1 药物处方
        4.1.4.2 患者教育
        4.1.5 随访管理
        4.1.6 预防
    4.2 脑卒中
        4.2.1 概述
        4.2.2 诊断与分类
        4.2.2.1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识别
        4.2.2.2 诊断
        4.2.2.3 分类
        4.2.3 脑卒中常规治疗
        4.2.3.1 急性期脑卒中治疗
        4.2.3.2 脑卒中后的治疗
        4.2.4 脑卒中稳定期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
        4.2.4.1 高血压
        4.2.4.2 糖尿病
        4.2.4.3 血脂异常
        4.2.4.4 房颤
        4.2.4.5 心脏疾病
        4.2.5 预防
    4.3 慢性心衰
        4.3.1 概述
        4.3.2 诊断与分类
        4.3.2.1 筛查与识别
        4.3.2.2 诊断
        4.3.2.3 分类
        4.3.3 治疗
        4.3.3.1 慢性HFrEF的治疗
        4.3.3.2 慢性HFpEF和HFmrEF的治疗
        4.3.3.3 心衰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共病治疗
        4.3.3.4 转诊治疗
        4.3.4 随访管理
        4.3.5 预防
    4.4 房颤
        4.4.1 概述
        4.4.2 诊断与分类
        4.4.2.1 诊断
        4.4.2.2 分类
        4.4.3 治疗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
        4.4.3.1 节律控制
        4.4.3.2 心室率控制
        4.4.4 房颤的一级预防及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4.1 房颤的上游治疗
        4.4.4.2 房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5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
        4.4.6 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转诊
    4.5 外周动脉疾病
        4.5.1概述
        4.5.2 诊断与分类
        4.5.2.1 危险因素
        4.5.2.2 病因
        4.5.2.3 筛查对象
        4.5.2.4 诊断
        4.5.2.5 临床分期和分型
        4.5.3 治疗
        4.5.4 其他部位PAD的诊断和治疗
        4.5.5 预防
    4.6 动脉粥样硬化
        4.6.1 概述
        4.6.2 临床表现与诊断
        4.6.2.1 危险因素
        4.6.2.2 临床表现
        4.6.2.3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4.6.3 治疗
        4.6.4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4.6.4.1 改善生活方式
        4.6.4.2 控制危险因素
    4.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7.1 概述
        4.7.2 诊断与分类
        4.7.2.1 SAHS相关术语定义
        4.7.2.2 危险因素
        4.7.2.3 病史
        4.7.2.4嗜睡程度评估
        4.7.2.5 辅助检查
        4.7.2.6 简易诊断
        4.7.2.7 分类、分度
        4.7.3 治疗
        4.7.3.1 治疗目标
        4.7.3.2 治疗方案
        4.7.3.3 转诊指征及目的
        4.7.4 预防
        4.7.4.1 一级预防
        4.7.4.2 二级预防
        4.7.4.3 三级预防
        4.7.4.4 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4.7.5 随访评估、健康教育
5 其他关注问题
    5.1 抗栓治疗
        5.1.1 抗栓药物种类及其作用靶点
        5.1.2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
        5.1.2.1 STEMI
        5.1.2.2 NSTE-ACS
        5.1.2.3 稳定性冠心病
        5.1.3 预防血栓栓塞疾病的抗凝治疗
        5.1.3.1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5.1.3.2 房颤抗凝治疗
        5.1.3.3 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抗栓治疗建议
        5.1.3.4 抗凝中断及桥接
        5.1.4 出血预防和处理
        5.1.4.1 对症药物的使用方法
        5.1.4.2 出血处理
    5.2 抗血小板治疗
        5.2.1 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
        5.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5.2.3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的处理原则
        5.2.4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5.3 治疗依从性
        5.3.1 治疗依从性现状
        5.3.2 治疗依从性评估
        5.3.3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5.4 远程管理指导
        5.4.1 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5.4.2 远程管理的优势
        5.4.2.1 远程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5.4.2.2 远程管理实现健康管理均等化
        5.4.2.3 远程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5.4.2.4 远程管理促进健康管理及时性
        5.4.3 远程管理的可行性
        5.4.3.1 远程管理基本设备
        5.4.3.2 远程管理内容
6 投入产出分析
附录 常用筛查量表

(5)老年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1.2 方法
    1.3 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满意率
    2.2 左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
    2.3 老年心绞痛疾病知晓评分、遵医评分
    2.4 并发症的发生率
3 讨论

(6)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老年冠心病中医研究概况
    1 病因病机研究
        1.1 瘀血内阻,血行失畅
        1.2 情志异常,七情内伤
        1.3 饮食不节,失于运化
        1.4 风寒湿邪,内舍于心
        1.5 劳逸失度,正气虚弱
        1.6 年迈体虚,精血渐衰
        小结
    2 中医药治疗研究
        2.1 中药提取物治疗
        2.2 辨证论治
        2.3 中成药治疗
        2.4 穴位疗法
        2.5 存在问题
第二部分 老年冠心病的中医处方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文献筛选标准
        1.3 数据录入与核对
        1.4 中药名称的规范
        1.5 数据库的建立及数据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心血瘀阻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2 气滞血瘀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3 气虚血瘀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4 肾虚血瘀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5 阳虚血瘀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6 痰瘀互结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7 痰阻心脉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8 阴寒凝滞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9 气阴两虚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10 心肾阴虚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11 阳气虚衰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12 阴阳两虚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3 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配伍规律小结
        3.1 多脏并调,整体施治
        3.2 识症治标,扶正顾本
        3.3 补虚为主,消补兼备
结语
    1 研究方法的可靠性
    2 研究结果的创新性
    3 研究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益心健脑汤网络药理学分析
    1 思路与方法
    2 探讨与分析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学生简介
发表论文

(7)三七总皂苷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冠心病证候相关miRNA、lncRNA和中医药干预研究现状
    综述二 三七总皂苷治疗冠心病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及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预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利用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PNS靶点
        1.2 利用NCBI GEO数据库分析冠心病的靶基因
        1.3 利用高通量测序数据预测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
        1.4 运用VENN分析交集靶基因
        1.5 分析交集靶基因的GO功能和KEGG通路
        1.6 交集靶基因参与的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
    2 研究结果
        2.1 PNS的预测靶点
        2.2 冠心病、冠心病血瘀证的预测靶基因
        2.3 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预测靶基因
        2.4 靶基因BCL2A1的共表达分析
        2.5 靶基因BCL2A1及其共表达网络的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
        2.6 基于BCL2A1预测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
    3 讨论与小结
第二部分 PNS干预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及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临床验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研究设计方法
        1.3 纳/排标准
        1.4 干预方法
        1.5 临床观察指标
        1.6 不良事件处理及数据管理
        1.7 检测治疗前后血浆中靶基因及调控网络表达水平
        1.8 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
        2.2 基线统计情况
        2.3 疗效性指标统计分析
        2.4 安全性指标统计分析
        2.5 血浆中lncRNA-miRNA-mRNA表达水平
    3 讨论与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RNA干扰技术研究PNS调控lncRNA-miRNA-mRNA网络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H_2O_2最佳造模浓度
        2.2 PNS最佳作用浓度及时间
        2.3 lncR CTB-114C7.4敲降慢病毒筛选结果
        2.4 qRT-PCR检测结果
        2.5 WB检测蛋白水平
        2.6 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2.7 TEM观察自噬小体
        2.8 细胞自噬流检测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件

(8)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
    1.1 准备阶段
    1.2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初步构建
    1.3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专家函询
第二部分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工具
    2.4 观测指标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学分析
    2.7 研究结果
    2.8 讨论
第三部分 结论与展望
    3.1 研究结论
    3.2 研究的创新点
    3.3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18)F-FDG PET/CT 心肌代谢显像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附录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浅谈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冠心病的概念与危险因素
    1.1 概念
    1.2 危险因素
2 临床分型与护理措施
    2.1 临床分型
    2.2 临床具体护理措施
3 综合护理
    3.1 心理护理
    3.2 疼痛的护理
    3.3 技术护理
    3.4 饮食指导
4 总结

四、静脉滴注硝酸甘油量的控制及护理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一例暴发性心肌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紧急心脏移植的护理[J]. 朱旭菁,冯洁惠,王阳秭.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31)
  • [2]利多卡因联合硝酸甘油用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临床观察[D]. 罗威庭. 南昌大学, 2021(01)
  • [3]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中国专家临床管理共识(2020)[J]. 赵丽云,徐铭军,朱斌,车昊,许莉.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1(02)
  • [4]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J].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8)
  • [5]老年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 蒋彩蓉. 名医, 2020(12)
  • [6]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规律研究[D]. 尹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三七总皂苷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机制研究[D]. 董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8]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D]. 姜婧晨.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J]. ChineseSocietyofCardiologyof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EditorialBoardofChineseJournalofCardiology.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10)
  • [10]浅谈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J]. 王照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47)

标签:;  ;  ;  ;  ;  

硝酸甘油静脉输注控制与护理要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