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手控制体重的方法与体会

摔跤手控制体重的方法与体会

一、摔跤运动员控制体重的方法与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韩夫苓[1](2010)在《我国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使女子摔跤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一步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高效地增强女子摔跤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以适应现代女子摔跤比赛激烈对抗的需要,教练员及科研人员必须及时获取有关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各种反馈信息。这就需要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对女子摔跤运动员的体能不断地进行评价与诊断,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把握我国女子摔跤运动的体能特征和训练规律,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制定出一套评价与诊断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状态的方法学体系。这不仅可以使我国女子摔跤教练员全面地认识与把握女子摔跤运动员的体能结构特征,评价与诊断女子摔跤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从而为运动员制订出最佳的体能训练方案,而且对于我国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完善与补充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与评价法等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女子自由式摔跤项目的身体形态特征表现为:身材匀称、身高较高、四肢较长、躯干较长、指距长、肌肉线条长、手长而宽、脚长而大、颈短且围度大、四肢围度大、胸围较大、腰长且围度较大、肩膀较宽、骨盆较宽、脚腕细、跟腱清晰且长、足弓较高、各关节灵活、肌腱柔韧性好、身体重心偏低、背、腿、足的形状正常。2、女子自由式摔跤项目的身体机能特征表现为:左心室心肌肥厚、基础心率低、每搏输出量高、肺活量大、最大摄氧量高、血清睾酮浓度较高、血红蛋白浓度高且大强度训练后下降明显、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后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安静状态时血尿素水平较高、酵解能和磷酸原系统供能为主氧化能系统供能为辅、触觉加强和痛觉减退、前庭分析器的稳定性高、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快、内脏器官的抗震性能好、应激能力的适应性强。3、女子自由式摔跤项目的运动素质特征表现为:力量全面、力量与其它因素相互补偿、相互对抗状态下瞬间表现出最大爆发力、无氧代谢供能状态下发挥最大力量、反应速度快、动作速度快、技术衔接快、速度耐力好、力量耐力好、高度的灵活性、良好的判断力、腿部、肩部、髋部柔韧性好。4、反映我国各级别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的三级指标分别为,48公斤级:腰围/身高×100、体重/身高×1000、指距—身高、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卧拉、1分钟仰卧起坐、30米、400米、后桥/身高×100;55公斤级:颈围/身高×100、体重/身高×1000、臂长/身高×100、睾酮、肌酸激酶、负重前抱蹲、1分钟仰卧起坐、30米、400米、后桥/身高×100;63公斤级:上臂围松紧差、腰围/身高×100、指距—身高、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负重前抱蹲、1分钟仰卧起坐、30米、400米、后桥/身高×100;72公斤级:上臂围松紧差、颈围/身高×100、指距—身高、血红蛋白、肌酸激酶、硬拉、1分钟仰卧起坐、30米、400米、后桥/身高×100。5、通过分析我国各级别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发现,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主要取决于运动素质;48公斤级与72公斤级对身体形态有特殊的要求;女子自由式摔跤项目对运动员的臂长、有氧代谢能力以及力量、速度、耐力具有较高的专项化要求;女子自由式摔跤项目的主导运动素质为力量和速度,且随着级别的升高,力量的重要性程度有增加的趋势;各个级别、各个层次的权重大小相差不是很大,说明所入选的指标都非常的重要。6、运用目标挑战模型理论对我国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各一级指标的发展水平进行的差距诊断表明:每名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在每项一级指标上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我国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之间在运动素质方面的整体差距不大,而在总体趋势上身体机能和身体形态普遍较差,这提示教练员在未来发展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时,应重视身体机能和身体形态方面的提高。7、对ZSS和ZHY的专项体能水平进行评价与诊断后发现,本研究构建的我国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体系能够合理地解释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场上的表现,有效地反映运动员的专项体能水平,证明了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建议在训练实践中投入使用。

高乾鹍[2](2017)在《赛前减重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力量素质及身体机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探讨赛前减重对运动员力量素质及身体机能的影响(2)希望通过本次试验可以使教练员清楚的、直观的了解减重期间运动员力量素质以及身体机能的变化趋势,调整训练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力量素质的下降速率,为赛前短时间的营养干预提供一定的基础,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竞技水平,从而取得较好的比赛成绩。实验方法:(1)实验对象:山西省备战2016年全国古典式摔跤锦标赛运动员12名。(2)测试时间:减重期共四周,前三周为慢速减重期,最后一周为快速减重期,在减重前以及减重期间每周周日对本文所需指标进行采集。(3)测试方法:(1)肌肉力量测试,首先将测试仪器设定为等长模式,将受试者进行固定,向受试者讲解发力动作要领,然后受试者进行3次肘、膝关节的屈、伸动作,每一次发力都必须保证在单位时间内逐渐发力直至最大力量并保持2-3秒,每次测试时间间隔为3分钟,最后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肘、膝关节屈、伸肌最大肌肉力量为3次测试结果的最大峰力值。(2)肌肉爆发力测试,首先将测试仪器保持等长模式,切换测试系统为爆发力模式,将受试者进行固定,向受试者讲解发力动作要领,然后受试者进行3次肘、膝关节的屈、伸动作,每一次发力都必须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力量,每次测试时间间隔为3分钟,最后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肘、膝关节屈、伸肌最大肌肉爆发力为3次测试结果的最大收缩力-时曲线值。(3)身体成分测量:首先测量并记录受试者身高、年龄等信息,要求受试者身穿高弹衣、裤,不允许佩戴首饰等物品,赤足站立于电极上方,并与之均匀接触,待测量体重后按照身体成分仪的提示输入受试者的基本信息,然后双手食指按下电极按钮,举起双臂与身体呈30°角至测试结束。测试过程中受试者需要保持固定的姿势,不可说话和移动。最后根据测试报告记录本研究所需指标。(4)生化指标测量:摔柔中心实验员利用hitachi7170a自动分析仪对本研究所需生化指标进行测量,实验数据由摔柔中心提供。研究结果:(1)身体成分变化:通过四周的减重,古典跤队员体重(6.21%↓)、体脂肪量(33.91%↓)、体脂百分比(29.15%↓)指标有非常显着的变化(p<0.01),同时,去脂体重(1.53%↓)指标有显着性变化(p<0.05)。(2)生化指标变化:通过四周的减重,古典跤队员血红蛋白、血清睾酮水平下降,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iga水平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5);血尿素水平上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白细胞、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上升,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指标无显着性变化(p>0.05)。(3)力量素质变化:(1)肌肉力量:左侧肘关节屈肌(46.38%↓)、右侧肘关节屈肌(47.4%↓)、左侧肘关节伸肌(37.68%↓)、右侧肘关节伸肌(47.55%↓)、左侧膝关节屈肌(45.8%↓)、右侧膝关节屈肌(46%↓)、左侧膝关节伸肌(39.68%↓)、右侧膝关节伸肌(38.77%↓)指标有非常显着性的变化(p<0.01)。(2)肌肉爆发力:左侧肘关节屈肌(35.61%↓)、右侧肘关节屈肌(47.2%↓)、左侧肘关节伸肌(41.63%↓)、右侧肘关节伸肌(45.42%↓)、左侧膝关节屈肌(47.54%↓)、右侧膝关节屈肌(49.23%↓)、左侧膝关节伸肌(39.3%↓)、右侧膝关节伸肌(38.68%↓)指标有非常显着性的变化(p<0.01)。研究结论:(1)山西省摔跤运动员赛前减重期间采用的减重方法在身体成分的控制上是合理有效的,在脂肪消耗增加的同时基本保留住了去脂体重。(2)山西省摔跤运动员赛前减重期间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变化,说明赛前减重对运动员免疫功能没有不良影响;血尿素水平在快速减重期明显升高,说明快速减重期间蛋白质的消耗过大;血睾酮水平呈显着下降趋势,可能是与训练强度过大及营养摄入不足有关。(3)山西省摔跤运动员赛前减重期间的力量素质发生明显下降趋势,快速减重期力量下降最明显,说明力量素质的下降主要集中在快速减重期间。

胥国和[3](2009)在《对青年女子摔跤运动员不同负荷减控体重时某些生化指标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对运动员体成分、体液成分、脂代谢相关激素等生化指标的影响,反映不同强度控体重时对运动员身体机能、减控体重效果的比较差异。揭示运动员在不同减控重阶段适宜采用的运动负荷方案,探索在减控体重期运动员在营养方面应当重视的注意事项。研究对象与方法:在运动员正常训练之外,安排其进行不同强度的有氧耐力锻炼,先后对一次运动前后和减控体重期各阶段及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测试,反映运动员不同时间、不同阶段的身体机能状态。研究结果:(1)一次运动干预后,大强度组汗液中K+丢失显着高于中低强度组。(2)一次运动干预后,血浆Ca2+浓度显着下降,各组差异不具有显着性;血清Fe浓度升高,大强度组升高幅度大于其余两组。(3)一次运动干预后,中等强度血清瘦素下降幅度显着大于其余两组。各组脂联素浓度变化不具有显着性。(4)六周训练结合运动干预,不同强度运动组体成分变化存在组间差异,大强度组体脂百分比变化不具有显着性,体内水分比例下降趋势大于中低强度组。中低强度组体脂百分比显着下降,中等强度组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低强度组差异具有显着性;而大强度间歇运动组体脂百分比没有明显降低,瘦体重却相比之前显着下降。(5)六周训练结合运动干预,中等强度组减体重后瘦素浓度显着下降,其余组别瘦素浓度变化不具有显着性。各组脂联素、胰岛素变化不具有显着性。研究结论:(1)大强度间歇运动的降体重速率最大,主要以水分的丢失为主;而中等强度运动体脂百分比显着下降,对脂肪动员和利用效率更高,起到更好的减少身体脂肪重量的效果。(2)人体内瘦素浓度与人体体脂百分比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互为预测指标。

高炫[4](2013)在《江苏省不同项目运动员身体形态与专项素质的特征研究 ——以田径、游泳、摔跤、蹦床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对江苏省田径、游泳、摔跤、蹦床项目运动员进行身体形态和专项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建立运动员身体形态数据库,并得到各专项运动员身体特征与专项素质的特征。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讨论,制定了江苏省田径、游泳、摔跤、蹦床项目运动员身体形态和专项素质测试指标体系,对四个项目130名运动员进行测试并采集运动员年龄、运动技术等级、训练年限等基本情况,利用统计学方法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各专项形态与素质的特征。研究结果:(1)田径径赛类项目身体形态:速度性项目运动员的身高、克托莱指数均高于耐力性运动员;成绩越好的速度性项目运动员,踝围/跟腱长指数越小;耐力性运动员表现为胸宽较大,跟腱长。径赛项目专项素质:短跑运动员在400m跑和立定跳远成绩优于中跑运动员;竞走运动员则在柔韧素质方面较好;运动技术等级越高的男子短跑运动员,其60m跑,200m跑,150m跑,300m跑的成绩越好;运动技术等级越高的女子短跑运动员,30m跑,150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的成绩越好;运动技术等级越高的男子中跑运动员,则其800m跑和1500m跑成绩越好;动技术等级越高的女子中跑运动员,则其1500m跑、1000m跑和坐位体前屈成绩越好;运动技术等级越高的男子竞走运动员,其10千米竞走,1min仰卧起坐,30s俯卧撑成绩越好;运动技术等级越高的女子竞走运动员,其3200m竞走,400m竞走,30s俯卧撑成绩越好。(2)游泳项目身体形态:运动员均具有身材高大,肩宽,胸廓宽,髋窄的形态特点;速度性较耐力性游泳项目运动员克莱托指数更高;速度性游泳男子运动员的小腿较长;女子运动员坐高长,胸呼吸气围差较大,足较大。游泳项目专项素质:健将组男子速度性游泳运动员其500m自由泳,站立头上抛实心球,1分钟两头起,踝关节跖屈,转肩距的素质指标成绩优于非健将组;健将组女子游泳运动员的1500m自由泳成绩,站立头上抛实心球,1分钟两头起,踝关节跖屈度数,转肩距距离测试成绩优于非健将组;男子速度性游泳项目运动员素质指标的主要因子及其权重分别为,速度力量(0.27),上肢力量(0.27),速度耐力(0.17),柔韧素质(0.15),腹部力量(0.15);女子游泳项目运动员素质指标的主要因子及其权重,下肢力量(0.32),速度耐力(0.23),柔韧素质(0.15),肩关节活动度(0.15),耐力素质(0.14)。(3)男子摔跤项目身体形态:运动员具有肩较宽,胸廓大,髋较窄,坐高长,身体围度大的特点。男子摔跤项目专项素质:高水平男子摔跤运动员的100m跑,30s击掌俯卧撑,30s两头起,卧拉,深蹲,抱蹲,和15s布人过胸测试成绩优于一般运动员;素质指标的主要因子及其权重为,绝对力量(0.37),耐力素质(0.25),柔韧素质(0.15),上肢力量(0.11),下肢力量(0.10)。(4)蹦床项目身体形态:具有身材纤细,身体围度小,腿长,跟腱长,足较宽的特点。蹦床项目专项素质:高水平男子蹦床运动员的30s悬垂举腿、400m跑,立定跳远测试成绩优于一般运动员;素质指标的因子分析结果及其权重分别为,腰腹部及腿部力量(0.46),腹部及背部力量(0.30),柔韧素质(0.23);高水平女子蹦床运动员的100m跑,立定跳远和30s两头起测试成绩优于一般水平运动员;素质指标的主要因子及其权重为,腹部及腿部力量(0.43),柔韧素质(0.34),腰腹部力量(0.23)。结论:(1)身体形态:各项目运动员均表现出不同的身体形态特征,本次研究的结果与过去相比具有相同的趋势。(2)专项素质:速度性径赛项目运动员应注重其速度、力量素质的发展和训练,耐力性径赛项目运动员应注重其耐力素质的发展;游泳项目运动员应注重其力量、柔韧、耐力素质的发展;摔跤运动员的绝对力量、速度、耐力素质是其素质发展的重点;蹦床运动员的核心肌群和腿部肌肉力量、柔韧素质是其发展的重点。

于辉[5](2013)在《内蒙古男子古典式摔跤队体能训练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内蒙古男子古典式摔跤队成立以来,取得过不错的成绩,特别是在全国五、六、七运会上,曾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近些年内蒙古男子古典式摔跤队没能保留住该优势项目的传统,近十年来在全国比赛中没有获得突出的成绩。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训练观念上的滞后,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陈旧,特别是在体能训练上,没有找到突破点,使得古典式摔跤项目处在一个低迷的状态。本研究依据现代训练学理论对古典式摔跤项目的项目和特征规律进行研究,对古典式摔跤体能训练进行重新认识。选取内蒙古男子古典式摔跤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古典式摔跤队训练中发现问题,制定了男子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的针对性体能训练方案,开展了针对性的实验训练,并对运动员做了实验前后体能训练指标的对比,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实验法,对内蒙古男子古典式摔跤队体能训练进行实验研究,对体能、体能训练、古典式摔跤项目特征和规律进行文献综述,并提出述评,然后依据文献研究的结果,对内蒙古男子古典式摔跤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项目特点和规律以及现代体能训练的理念,对内蒙古男子古典式摔跤队的体能训练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古典式摔跤项目协调性、灵敏性和核心稳定性能力训练是基础。2、古典式摔跤项目的一般力量素质转化为专项力量素质的训练是实现技术进步的关键。3、古典式摔跤项目的动作速度训练是训练可持续的保障。4、古典式摔跤项目的模拟仿真训练是高效训练的途径。

尹伟娜[6](2006)在《优秀男子摔跤运动员降体重期间膳食结构调查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 研究目的 通过对山东省备战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男子摔跤运动员控、降体重期间膳食调查与体成分测量分析,旨在了解优秀男子摔跤运动员膳食现状,与国内推荐的中国运动员膳食营养素和食物适宜摄入量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发现膳食结构存在的问题,以便为教练员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2 研究方法 对7名男子摔跤队员比赛前4周进行膳食跟踪调查,时间安排在每周三或周四,记录三餐的食物种类,并称重,利用运动员膳食管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比4周的膳食结构及其营养素与总能量摄入情况;同时每周定期测量队员的皮褶厚度,计算体脂百分比、瘦体重及体质指数,并结合训练、营养进行比较分析。 3 研究结果 经膳食数据统计分析后,发现我省优秀摔跤运动员降重4周三大营养素的比例(推荐比例: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15:55:35)失衡;同时在整个调查中VA、VB1、VC摄入严重不足,而VE摄入过量,其他维生素摄入情况良好;矿物质摄入情况好于维生素摄入。降重第三周总能量摄入不足,体脂%大幅度下降;从体成分分析看,队员的体脂百分比偏高,瘦体重基本没有变化,体质指数基本在正常范围内,这对于整个阶段肌肉力量的发挥有重要意义。 4 结论 4.1 队员膳食结构不合理,体脂含量和初始体重较高,降重幅度过大,增加队员降低体重的难度。 4.2 降重第三周,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与单纯限制饮食导致队员体脂%呈大幅度下降,导致维生素、矿物质和总能量摄入不足,无法达到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时的需求,影响队员的降重过程、身体机能及正常训练。 4.3 数据分析发现,降重四个阶段由于队员偏食导致VA、VB1、VC摄入严重

许杰[7](2012)在《不同湿度高温环境有氧运动对男子摔跤运动员减体重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在相对恒定高温、不同湿度条件下,通过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摔跤运动员减体重效果及相关机体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探索和研究,期望找到减体重效果最佳、最适合摔跤运动员赛前减体重训练的高温湿度环境。研究方法:9名专业摔跤运动员在33℃,40%、60%和80%三个不同湿度环境下进行50分钟有氧运动,对运动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测试,反映不同湿度下减体重效果的差异。在选出效果最好的湿度条件后,进行一周的连续有氧运动,观测运动员的减体重效果。研究结果:1、高温环境下三个湿度运动后的体重比运动前都有非常显着性降低。2、不同湿度下的能量代谢值没有差异,但是60%湿度最高。40%和60%湿度体脂百分比的下降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80%湿度则有显着差异。3、60%湿度下运动后血清瘦素、内脂素、脂联素显着上升。三个湿度下运动后血清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比运动前非常显着降低。4、40%湿度下运动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总胆固醇也升高。其余血脂代谢指标无明显变化。5、60%湿度下运动后血清Cl-、Na+和K+相比运动前都有显着升高。6、一周实验前后血清甘油三酯显着下降,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研究结论:1.高温33℃三个湿度环境下一次性运动后,机体因为大量脱水,体重显着降低。随着湿度梯度上升,脱水量增加。2.60%湿度下一次性运动能量代谢高于其他两个湿度,体脂瓦分比明显下降,而且血清瘦素、脂联素的水平显着上升,这对减少脂肪有积极作用。该湿度下运动后脱水量适中。血清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非常显着降低。综合考虑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减控体重效果,认为在60%湿度环境效果最佳。3.经过一周的高温33。C60%湿度条件下的65%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受试者一周运动前后的体重无明显变化。4.在一周的有氧运动中,受试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着性降低。

花家涛[8](2014)在《民族民间体育的空间生产 ——以彝族摔跤为个案》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传统空间的裂变”与“现代空间的重构”背景下,通过民族民间体育在“政治、精神、社会”空间中的生产形态,探讨民族民间体育如何适应社会转型而融入日常生活,从而实现对当下民族民间体育的整体认知。研究以文化认同与空间生产为理论基础,以民族民间体育——彝族摔跤为文本分析对象,运用体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对民族民间体育在村寨、城市节庆、以及国家“民运会”的政治空间拓展中,对其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并以“赛事”制度化的约束,决定其政治空间生产的方向和进程;在宗教献祭的精神空间中进行了积极的现代化实践,满足超越物化世界与培养心灵信仰的需要;人生礼仪的性别实践等社会空间中对其进行功利化运用,服务于现代生活的需求。最终在民族民间体育与文化的互动阐释中探究民族民间体育“武的管理”理论与经验,探寻民族民间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生产方式,如何建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自我认同,并实现三种认同的贯通,揭示现代化背景下认同与民族民间体育“武的管理”之间的内在关联。1彝族摔跤因其民族性、文化性、政治性、社会性及其在现代化转型中较好地处理了主体的自我、民族与国家等认同的建构而具有民族民间体育空间生产的典型性,集中地表征了作为主体现代化生存境遇。彝族摔跤具有政治性、精神性与社会性的特定使命与人们对它的特定期待,是与人的现代化生存紧密相连的空间实践活动。彝族摔跤的空间生产以特定的生存意蕴而成为本研究的分析对象与资料来源。2民族民间体育的现代化转型体现在“政治、精神、社会”空间的生产上,表征为“武的管理”的行为模式和思想图式:在政治空间的村寨、城市与国家等场景转换中,进行了族群、民族、国家等认同的情境化与级序性的处理,满足主体集体归属认识与情感依附的需要。在精神空间的个体与社会、主观心理与社会环境等场所精神中,进行了驱动力、规范力、取向力、约束力的物化超越,将民族民间体育在神圣与凡俗世界之中融合,并在场域延伸社会空间中,为主体在性别认同、生命意义体悟、社会责任担当的社会性别建构提供原动力,表现出与社会期望一致的内在自我认同。3民族民间体育现代化实践的“武的管理”,一方面,将主体“分身”到政治、精神、社会等生活空间中,实现其集体归属表达、精神超越寻求、自我概念体证等主体存在价值的确认;另一方面,又将“分身”在各类空间中的主体“合为一体”,满足其人神交通桥梁、古今融汇渠道、内外通达载体等生命相互性的呈现。4民族民间体育在政治空间上的生产表征为村寨、城市、国家的层级区隔与空间并置:基层的村寨,表现为民族民间体育“生活化”模式,在“人-神-祖灵-土地-体育”的“共同语言”上满足于村寨“可接触共同体”族群认同的需要;在旅游经济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拉力下,表现为从村寨到县市、自治区的民族民间体育“表演化”模式,形成“神-祖-体育”的“共同语言”,促进民族认同;在国家层面的“运动会”系列中,民族民间体育成为少数人从事的“专业化”竞技活动,在形成“国家-民族-体育”的共同语言中使其走向民族文化交流与国家认同的空间生产。通过民族民间体育“武的管理”,此三者既有层级上的区隔,又有空间上的并置,在具体的情境化中实现族群、民族、国家的认同的和谐。5民族民间体育在精神空间上的生产,体现主体在个体与社会、主观心理与客观环境等纬度上的“分身”与“勾连”:虽然主体分身于自我、社会、国家层级上的身心体验,人、鬼、神、以及动植物类别上的图腾崇拜,甚至是身体活动的头、手、脚等人体解剖位置上的身体图式,形成各个空间的主体性活动;但在主体物质性形体、人际指向性交流、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等方面,将社会心理的“尚武阋争”价值取向、社会环境的“敬神驱鬼”社会规范、个体心理的“尊祖禳灾”心理驱动、群体交往的“静穆愉悦”情境约束勾连成主体的全部精神生活内容,既通过民族民间体育“武的管理”,为政治空间生产中不同级序认同提供驱动力,又为他们的情境性提供约束力,还为主体实践提供价值取向力与行为规范力,最终实现人的主体性建构。6民族民间体育在社会空间的生产,是将“武的管理”延伸到主体通过物质化的身体表演其习得的“社会性别规范”,即在话语意识形态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进行身体规训与自我社会性别认同:民族民间体育成为儿童公共童年塑造强劲身体与好胜心理以及规范仪礼的规训手段与呈现方式,并将这种“阋争尚武”与“彬彬有礼”的文化适应与自我认同内化为精神信念,成为个体精神结构的“原型”,形成身体资本,展现在人生仪礼的社会实践中,使社会性别不仅体现天然的物质肉身性,还体现经过符号浓缩的交际性。最终以身体的物化形式将民族民间体育延伸至“权力-身体”空间实践的秩序场域之中,确定“文质彬彬”的自我认同。总之,民族民间体育形成了“身体活动方式”服务“国家认同的融合化与人员专业化”、“民族认同的神圣化与人员普遍化”、“自我认同的身体化与人员普及化”的经验,并将三者统一于主体的物化身体之上。正是“武的管理”将主体化解为最小的“颗粒”并分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去践行对人的生活意义;同时,又是“武的管理”将不同层级结构(个体、群体、社会、国家)、不同物种(人与动植物)、不同力量(自然力与超自然力)的主体汇聚成拥有主体精神的人。因此,民族民间体育空间生产的经验,启示我们不能抽离主体研究民族民间体育,因为任何身体活动都是特定的主体在特定的时空中的特定实践。要理解民族民间体育“生活文化”的性质与“质文并存”的特点、“个体、民族、国家”的层级认同结构与满足“超越、秩序、愉悦”的主体心理需求功能。

张雨佳[9](2019)在《优秀古典跤运动员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与部分运动能力指标监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北京市古典跤队5名重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究日常力量训练中负荷与动作速度的关系,为优秀古典跤运动员力量训练计划的个性化安排提供理论参考,并对其冬训备赛期的体能训练计划和阶段性运动能力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将北京市古典跤队5名重点运动员冬训前期、冬训中期和冬训后期等三个阶段的各项身体能力指标进行对比。此外,对运动员日常力量训练过程中的动作速度执行实时监控,根据力量练习中动作速度的变化调控其训练负荷。结果:(1)北京市古典跤队5名重点运动员冬训期间体能训练共划分为基础力量适应期、力量提高期、爆发力增强期、专项代谢能力强化期和赛前调整期等5个阶段,相应训练计划则根据不同的阶段性训练目标进行制定;(2)北京市古典跤队5名重点运动员在冬训中期和冬训后期阶段性测试的身体功能、敏捷性、最大力量、身体爆发力、上肢肌肉耐力和爆发性间歇耐力等指标均优于冬训前期(所有指标P<0.05);(3)北京市古典跤队5名重点运动员冬训前期、冬训中期和冬训后期三次的力量测试中,运动员卧推和深蹲动作平均速度与负荷之间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9和0.98(P<0.05),深蹲动作最大努力速度平均值为0.30±0.03m/s。结论:(1)在冬训前期、冬训中期和冬训后期测试中,北京市古典跤队重点运动员的卧推、深蹲动作平均速度与负荷之间具有高度正相关,且不随运动员1RM的升高或下降而产生波动;(2)在具备实时监控条件的训练环境中,采用MVT作为调整力量训练负荷的依据,关注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必要时减轻训练负荷或调整训练计划;(3)经过冬训备赛期的体能训练,北京市古典跤队5名重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提升。

王贺[10](2015)在《心理训练对吉林省摔跤运动员竞技能力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国际式)摔跤的发展历程中,吉林省摔跤运动起步比较早,也曾经取得过骄人的成绩。然而,近几年吉林省摔跤项目成绩一直不理想,其原因和心理训练滞后有很大关系。从现代运动训练要素对竞技能力发展的影响看,心理要素在运动训练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特别对国家级运动健将以上层面的运动员来说,心理要素所占的比重就更高。心理训练是给摔跤运动员以心理支持与帮助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实施与控制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竞技能力的高低和比赛成绩的优劣。目前国内外在摔跤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中,系统实施心理训练的应用性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求证心理训练对摔跤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查阅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重点以心理实验为主要技术路径来加以探讨与研究。通过对我省摔跤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调查来设计心理实验方案,制定心理训练计划和选择心理训练手段。通过心理训练方案和计划的实施,对其实验结果进行数理与逻辑分析,求证心理训练与吉林省摔跤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主要采用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在实验法的实施与干预中,试验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心理指标、动作技术指标、进攻技术使用频度、转体技术动作效果和模拟实战比赛中的胜负得分5个维度上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都存在显着差异。实验组都优于对照组。通过上述研究方法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摔跤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有助于提高我省摔跤运动员动作技能表象运用的能力,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意识和自信心水平。二是通过对摔跤运动技术运用的心理训练,可以提高在比赛中运用技术的熟练程度,并能发挥出较好的摔跤技能。三是对运动员主要摔跤技术进行系统心理演练,可以使其技术自动化水平得以提高。四是在对运动员的进攻与反攻的训练中,在转体技术中进行心理和技术相结合的训练,提高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利用转体技术的能力。为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五是通过对摔跤运动员进行技、战术的心理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和制胜能力。

二、摔跤运动员控制体重的方法与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摔跤运动员控制体重的方法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
        1.2.1 在现代竞技体育中体能的作用日渐突出
        1.2.2 体能在摔跤运动竞技能力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1.2.3 评价与诊断是调控女子摔跤专项体能水平的重要手段
        1.2.4 完善与补充我国的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
    1.3 文献综述
        1.3.1 体能概念研究
        1.3.2 摔跤运动员体能结构的分类构成指标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任务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任务
    1.5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5.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5.2 研究的实践价值
    1.6 研究对象与方法
        1.6.1 研究对象
        1.6.2 研究方法
    1.7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7.1 研究的重点
        1.7.2 研究的难点
    1.8 研究假设
    1.9 研究的创新点
    1.10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项目的体能特征
    2.1 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
    2.2 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征
        2.2.1 心肺机能特征
        2.2.2 生化机能特征
        2.2.3 能量供应特征
        2.2.4 感官机能特征
        2.2.5 其它机能特征
    2.3 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运动素质特征
        2.3.1 力量素质特征
        2.3.2 速度素质特征
        2.3.3 耐力素质特征
        2.3.4 灵敏素质特征
        2.3.5 柔韧素质特征
    2.4 小结
3 我国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
        3.1.1 评价指标
        3.1.2 指标权重
        3.1.3 评价标准
    3.2 女子自由式摔跤专项体能评价体系建立的步骤与结果
        3.2.1 明确评价的对象和目标
        3.2.2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3.2.3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3.2.4 设计评价标准
    3.3 我国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评分评价结果
        3.3.1 单项评分结果(不加权)
        3.3.2 综合评分评价结果
    3.4 我国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等级评价标准及评价结果
    3.5 我国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结构模型的构建
        3.5.1 建立我国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结构模型的意义
        3.5.2 我国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结构模型一般量值模式和理想量值模式
    3.6 小结
4 我国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诊断方法
    4.1 状态诊断与专项体能诊断
    4.2 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诊断的功能
        4.2.1 实现训练鉴定的功能
        4.2.2 激励改进的功能
        4.2.3 检查和监控功能
    4.3 女子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诊断方法
        4.3.1 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水平的个体态势诊断——雷达分析法
        4.3.2 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差距诊断——目标挑战模型法
    4.4 小结
5 实证研究
    5.1 我国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ZSS和ZHY专项体能评分评价
    5.2 我国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ZSS和ZHY专项体能等级评价
    5.3 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ZSS和ZHY体能水平的个体态势诊断
    5.4 我国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ZSS和ZHY体能水平的差距诊断
    5.5 小结
6 结论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件
10 附录材料

(2)赛前减重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力量素质及身体机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研究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理想体重的确立
        2.2.2 赛前减重的方法、措施
        2.2.3 减重的适宜幅度
        2.2.4 减重与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系
        2.2.5 减重对运动员生理机能的影响
        2.2.6 运动员减重对力量素质的影响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实验对象
    3.2
        3.2.1 文献研究
        3.2.2 访谈法
        3.2.3 实验研究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赛前减重期间身体成分变化比较结果与分析
        4.1.1 赛前减重期间身体成分变化比较结果
        4.1.2 赛前减重期间身体成分变化比较分析
    4.2 赛前减重期间生化指标变化比较结果与分析
        4.2.1 赛前减重期间生化指标变化比较结果
        4.2.2 赛前减重期间生化指标变化比较分析
    4.3 赛前减重期间力量素质变化比较结果与分析
        4.3.1 赛前减重期间肌肉力量变化比较结果
        4.3.2 赛前减重期间肌肉爆发力变化比较结果
        4.3.3 赛前减重期间力量素质变化比较分析
5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3)对青年女子摔跤运动员不同负荷减控体重时某些生化指标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人体的脂肪与控体重
        1.2.2 理想参赛体重的确定
        1.2.3 减控体重的年龄问题
        1.2.4 减控体重的性别问题
        1.2.5 减控体重的手段与方法
        1.2.6 减控体重的进度安排
        1.2.7 膳食与减控体重
        1.2.8 运动与减控体重
        1.2.9 减控体重的效果与比赛
        1.2.10 控体重的风险
        1.2.11 与控体重有关的激素
        1.2.12 与控体重有关的常规生理生化指标
        1.2.13 运动员减体重的复杂性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减控体重期的日常训练
        2.2.2 减控体重期的运动干预
        2.2.3 测试指标及方法
        2.2.4 膳食评价及干预
    2.3 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次运动干预对运动员身体指标的影响
        3.1.1 运动员体重的变化
        3.1.2 汗液中的Na、K、Cl、Ca离子
        3.1.3 血浆渗透压
        3.1.4 血液中的微量元素
        3.1.5 运动前后的CK和BU浓度
        3.1.6 脂代谢相关指标
    3.2 整个减控体重期运动员各项身体指标
        3.2.1 运动员形态指标
        3.2.2 血红细胞数、血球压积、血红蛋白含量
        3.2.3 减控体重期前后铁代谢相关指标
        3.2.4 减体重期运动训练的主要强度和负荷指标
        3.2.5 减控体重期运动员的睾酮、皮质醇浓度
        3.2.6 减控体重期女子摔跤运动员免疫指标
        3.2.7 减体重期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脂代谢指标
        3.2.8 脂肪代谢激素与形态指标的相关分析
4 分析与讨论
    4.1 体重和体成分
    4.2 不同强度运动时的供能物质
    4.3 减控体重与体液
        4.3.1 汗液各指标
        4.3.2 血液各指标
        4.3.3 尿液
        4.3.4 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补充
    4.4 减控体重与机能状态
        4.4.1 CK和BU
        4.4.2 睾酮和皮质醇
    4.5 减控体重与脂代谢相关激素
        4.5.1 瘦素
        4.5.2 脂联素
        4.5.3 胰岛素
        4.5.4 瘦素、脂联素和胰岛素之间的联系
    4.6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江苏省不同项目运动员身体形态与专项素质的特征研究 ——以田径、游泳、摔跤、蹦床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0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田径
        1.2.2 游泳
        1.2.3 摔跤
        1.2.4 蹦床
        1.2.5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实验法
    2.3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身体形态指标研究结果
        3.1.1 各项目运动员长度特征
        3.1.2 各项目运动员围度与身体充实度特征
        3.1.3 各项目运动员宽度特征
        3.1.4 各项目运动员身体形态与运动技术等级相关性分析
    3.2 专项素质指标研究结果
        3.2.1 田径径赛
        3.2.2 游泳
        3.2.3 摔跤
        3.2.4 蹦床
4 分析与讨论
    4.1 田径运动员身体形态与专项素质特征分析
        4.1.1 径赛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4.1.2 径赛运动员的专项素质
    4.2 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与专项素质特征分析
        4.2.1 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4.2.2 游泳运动员的专项素质
    4.3 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与专项素质特征分析
        4.3.1 男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4.3.2 男子摔跤运动员的专项素质
    4.4 蹦床运动员身体形态与专项素质特征分析
        4.4.1 蹦床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4.4.2 蹦床运动员的专项素质
5 结论
    5.1 田径
    5.2 游泳
    5.3 摔跤
    5.4 蹦床
参考文献
致谢

(5)内蒙古男子古典式摔跤队体能训练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选题依据
    0.2 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
1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
        1.1.2 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实验研究
        1.1.3 古典式摔跤项目训练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观察法
        2.2.4 实验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归纳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内蒙古男子古典式摔跤队体能训练的现状分析
    3.2 对内蒙古男子古典式摔跤队体能训练探索
    3.3 内蒙古男子古典式摔跤队体能训练分析与评价
        3.3.1 灵敏性与协调性能力训练方法
        3.3.2 有氧能力的训练方法
        3.3.3 力量素质训练转化为专项力量的训练方法
        3.3.4 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
        3.3.5 依据古典式摔跤项目能量代谢原理,模拟仿真训练
4 讨论
    4.1 良好的体能储备是完成古典式摔跤技、战术要求的基础
    4.2 体能训练要模拟、仿真、真实的比赛场景进行训练
    4.3 体能训练是整合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所需竞技能力要素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古典式摔跤项目协调性、灵敏性和核心稳定性能力训练是基础
        5.1.2 古典式摔跤项目的一般力量素质转化为专项力量素质的训练是实现技术进步的关键
        5.1.3 古典式摔跤项目的动作速度训练是训练可持续的保障
        5.1.4 古典式摔跤项目的模拟仿真训练是高效训练的途径
    5.2 建议
        5.2.1 根据竞赛安排制定专项体能训练计划,特别要加强柔韧性的训练
        5.2.2 在模拟仿真训练中,加强防守反击能力的训练
        5.2.3 加强下肢膝、跺关节多方向的移动速度能力训练
        5.2.4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加强对运动员的体重控制及管理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有关运动素质测试指标方法与细则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优秀男子摔跤运动员降体重期间膳食结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三大供能营养素与运动的研究概述
        1.2.2 不同维生素与运动
        1.2.3 不同矿物质与运动
        1.2.4 控、降体重
        1.2.5 体成分研究概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时间
    2.3 测量仪器及数据分析软件
    2.4 研究方法
        2.4.1 文献资料法
        2.4.2 专家咨询法
        2.4.3 现场测试法
3 研究结果
    3.1 降体重第一周营养素摄入
    3.2 降体重第二周营养素摄入
    3.3 降体重第三周营养素摄入
    3.4 降体重第四周营养素摄入
    3.5 降体重期间体成分变化
4 分析讨论
    4.1 降体重期间三大营养素的膳食营养分析
        4.1.1 膳食蛋白质对摔跤运动员降体重的影响
        4.1.2 膳食脂肪对摔跤运动员降体重的影响
        4.1.3 膳食碳水化合物对摔跤运动员降体重的影响
    4.2 降体重期间维生素营养分析
        4.2.1 膳食维生素 A对摔跤运动员降体重的影响
        4.2.2 膳食维生素 B_1对摔跤运动员降体重的影响
        4.2.3 膳食维生素 C对摔跤运动员降体重的影响
        4.2.4 降体重阶段其他维生素的营养分析
    4.3 降体重阶段矿物质营养分析
    4.4 降体重阶段体成分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6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7)不同湿度高温环境有氧运动对男子摔跤运动员减体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2.1.1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运动对体液平衡和内环境的影响
        2.1.2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运动对物质能量代谢的影响
        2.1.3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运动对体成分的影响
    2.2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与摔跤运动员的减控体重
        2.2.1 摔跤运动员的减控体重方法
        2.2.2 高温环境下运动减控体重对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2.2.3 机体运动能力与温度、湿度之间的关系
        2.2.4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减控体重的意义
    2.3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减控体重相关的生化指标
        2.3.1 瘦素、脂联素和内脂素
        2.3.2 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
        2.3.3 血脂四项(HDL,LDL,CHOL,TG)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实验前最大摄氧量VO_2max的测定
        3.2.2 实验过程中训练负荷的确定
        3.2.3 实验方案
        3.2.4 测试指标和方法
    3.3 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3.3.1 血液指标的校正
        3.3.2 数据统计学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高温环境下不同湿度减控重的效果差异
        4.1.1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运动员体重的变化
        4.1.2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运动员体成分的变化
        4.1.3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运动能量代谢的变化
    4.2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与控体重相关的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4.2.1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血清瘦素的变化
        4.2.2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血清内脂素的变化
        4.2.3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血清脂联素的变化
        4.2.4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血清醛固酮的变化
        4.2.5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血清抗利尿激素的变化
        4.2.6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血脂四项的变化
        4.2.7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变化
        4.2.8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血清电解质的变化
    4.3 高温环境60%湿度一周实验与减控重相关指标的分析
        4.3.1 一周实验体重和能量代谢的变化
        4.3.2 一周实验激素指标的变化
        4.3.3 一周实验血脂四项和游离脂肪酸的变化
5 分析与讨论
    5.1 高温环境下不同湿度减控重的效果差异
        5.1.1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运动员体重的变化
        5.1.2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运动员体成分的变化
        5.1.3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运动能量代谢的变化
    5.2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与控体重相关的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5.2.1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血清瘦素的变化
        5.2.2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血清内脂素的变化
        5.2.3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血清脂联素的变化
        5.2.4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血清醛固酮的变化
        5.2.5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血清抗利尿激素的变化
        5.2.6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血脂四项的变化
        5.2.7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变化
        5.2.8 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有氧运动前后血清电解质的变化
    5.3 高温环境60%湿度一周实验与减控重相关指标的分析
        5.3.1 一周实验体重和能量代谢的变化
        5.3.2 一周实验激素指标的变化
        5.3.3 一周实验血脂四项和游离脂肪酸的变化
    5.4 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8)民族民间体育的空间生产 ——以彝族摔跤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路径
    1.5 研究假设与创新点
    1.6 研究框架
2 场景转换:民族民间体育的政治空间生产
    2.1 村寨跤场:可接触共同体
        2.1.1 村寨感知空间
        2.1.2 摔跤历史记忆
        2.1.3 村寨摔跤景观
    2.2 城市广场:想象的共同体
        2.2.1 广场文化景观
        2.2.2 摔跤现代实践
        2.2.3 城市族群认同
    2.3 国家赛场:中华民族凝聚
        2.3.1 民族运动会历程
        2.3.2 民族式摔跤比赛
        2.3.3 民族间国家认同
    2.4 小结:民族民间体育的“国家-族群”空间实践
3 场所精神:民族民间体育的精神空间生产
    3.1 武勇之摔:英雄气概
        3.1.1 尊祖尚武空间
        3.1.2 摔跤英雄体征
        3.1.3 阋争尚武表征
    3.2 献祭之摔:祈丰纳福
        3.2.1 神圣献祭空间
        3.2.2 摔跤尊神禳灾
    3.3 小结:民族民间体育的“神圣-凡俗”空间实践
4 场域延伸:民族民间体育的社会空间生产
    4.1 决斗之摔:社会冲突的协商与调解
        4.1.1 社会生活空间
        4.1.2 摔跤调解冲突
    4.2 规范之摔:社会性别的确认与呈现
        4.2.1 性别文化空间
        4.2.2 社会性别实践
    4.3 小结:民族民间体育的“权力-身体”空间实践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6 致谢
7 主要参考文献
8 附件
    8.1 访谈录
    8.2 学习简历
    8.3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9)优秀古典跤运动员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与部分运动能力指标监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古典式摔跤项目特征
        2.1.2 代谢特点
        2.1.3 体能训练
        2.1.4 训练监控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古典式摔跤项目特征
        2.2.2 代谢特点
        2.2.3 体能训练
        2.2.4 训练监控
        2.2.5 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
    2.3 文献综述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1.1 研究方法
        3.1.2 技术路线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3.2.1 研究重点
        3.2.2 研究难点
        3.2.3 研究创新点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4.1 力量训练中的动作平均速度与负荷
        4.1.1 三次阶段性测试中深蹲、卧推动作负荷与平均速度关系探究
        4.1.2 深蹲(10RM)日常训练最大努力速度探究
        4.1.3 根据平均速度调整力量训练负荷的实际应用
        4.1.4 小结
    4.2 北京市古典跤重点运动员冬训期间体能训练安排
        4.2.1 冬训期间体能训练阶段划分
        4.2.2 冬训期间各阶段体能训练安排
        4.2.3 冬训期间体能训练效果评价
        4.2.4 小结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5.1.2
        5.1.3
    5.2 研究建议
        5.2.1
        5.2.2
附录
    附录 A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 B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心理训练对吉林省摔跤运动员竞技能力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起源
    1.2 概念界定
        1.2.1 心理训练
        1.2.2 表象训练
        1.2.3 竞技能力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关于国内摔跤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相关研究
        2.1.2 关于国内摔跤运动员赛前赛中心理调控的相关研究
        2.1.3 关于摔跤运动员心理的其他方面的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概况
        2.2.2 国外摔跤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验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测试结果
        4.1.1 实验前心理指标测试
        4.1.2 实验前动作技术指标测试
    4.2 实验前对运动员心理训练认知情况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4.2.1 运动员对心理训练的认知程度统计与分析
        4.2.2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视程度统计与分析
        4.2.3 运动员心理训练时期的统计
        4.2.4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时间
        4.2.5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动机分析
        4.2.6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途径分析
    4.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能力变化特征比较分析
        4.3.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指标比较分析
        4.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动作技术指标比较分析
    4.4 吉林省摔跤项目心理训练滞后在认知上的主要问题
        4.4.1 心理常识教学与训练方法单一
        4.4.2 心理训练理念肤浅概念不清
        4.4.3 心理专业指导欠缺
        4.4.4 对心理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加强教练和运动员的协同配合程度
        5.2.2 加强和提升运动员心理素质和能力
        5.2.3 加强和提升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培训
        5.2.4 提高心理训练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2.5 加强和完善一体化心理训练的模式
        5.2.6 注重培养摔跤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全面性
        5.2.7 运用组合技术动作训练,提高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附录
    附录 1
    附录 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摔跤运动员控制体重的方法与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研究[D]. 韩夫苓. 上海体育学院, 2010(05)
  • [2]赛前减重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力量素质及身体机能的影响[D]. 高乾鹍. 中北大学, 2017(02)
  • [3]对青年女子摔跤运动员不同负荷减控体重时某些生化指标的探索[D]. 胥国和. 北京体育大学, 2009(02)
  • [4]江苏省不同项目运动员身体形态与专项素质的特征研究 ——以田径、游泳、摔跤、蹦床项目为例[D]. 高炫. 南京体育学院, 2013(05)
  • [5]内蒙古男子古典式摔跤队体能训练的实验研究[D]. 于辉. 北京体育大学, 2013(02)
  • [6]优秀男子摔跤运动员降体重期间膳食结构调查与分析[D]. 尹伟娜. 曲阜师范大学, 2006(09)
  • [7]不同湿度高温环境有氧运动对男子摔跤运动员减体重的对比研究[D]. 许杰. 北京体育大学, 2012(10)
  • [8]民族民间体育的空间生产 ——以彝族摔跤为个案[D]. 花家涛. 上海体育学院, 2014(11)
  • [9]优秀古典跤运动员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与部分运动能力指标监控[D]. 张雨佳.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8)
  • [10]心理训练对吉林省摔跤运动员竞技能力影响的研究[D]. 王贺. 吉林体育学院, 2015(11)

标签:;  ;  ;  ;  ;  

摔跤手控制体重的方法与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