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比例尺测图时定向方向直线的长度选取(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莲[1](2020)在《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无人机数字低空测绘技术作为新兴测绘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进行大比例尺地图绘制、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生产、高地面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生成等。随着无人机飞行平台等硬件设备的体型小型化、生产工业化、操作智能化,航测软件等软件配套的操作自动化、运算集群化,无人机数字低空测绘技术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正快速取代传统的测绘仪器实测成图的操作模式。本文通过研究竖直航空摄影测量大比例尺测图中的精度影响因素,提出利用倾斜摄影测量解决高程精度和正摄影像所带来的遮挡问题,并探索在倾斜摄影大比例尺测图中提高地物采集精度方法。利用倾斜摄影测量得到的三维模型,可多视角采集、量测和分析地面及建筑物,获取的数据信息丰富且具备较高的测量精度。基于倾斜摄影测量高精度建筑物位置采集,结合房地一体精度要求,针对房檐改正问题进行测图方案优化。对于全要素采集的需求,引入单像修测方法,改进为基于倾斜影像的全要素采集技术方法,可弥补实景三维模型的缺失。该论文有图59幅,参考文献70篇。
唐诗华[2](1997)在《大比例尺测图时定向方向直线的长度选取》文中研究指明大比例尺测图时,用于定向方向直线的长度直接影响到碎部点的测定精度和成图精度。通过对定向精度如何影响待测点的测定精度中的各种主要原因分析得知,用于定向方向直线的长度不宜短于测站上视距的最大长度,否则就需要进行直线的延长。
解斐斐[3](2014)在《基于无人飞艇低空航测系统建筑物纹理获取与处理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美国前副总统戈尔1998年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约而同的以城市作为主要切入点之一,关于“数字城市”的理论与框架体系研究一直为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热点。随着当今物联网、云计算的飞速发展,作为新一代信息支持的“智慧城市”对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需求与日俱增,最快最准确地获取基础地理数据是国家基本建设和信息化进程的首要问题。近几年低空遥感技术发展很快,它弥补了卫星遥感和中高空航测在及时性与精细度(影像精细度包括厘米级精细度和建筑物三维精细度)方面的不足。现有的低空航测多为轻小型固定翼无人机搭载单个数码相机,虽然具有光度学方面的光能量优势,但也有几何学方面的窄像幅劣势,这种劣势不仅使得作业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它导致航测精度降低。为了解决此精度低下的问题,根本之路是使用宽角相机。而国内外成熟的组合宽幅面相机一方面缺乏无人机平台上应用的客观基础,另一反面由于受航高和空间摄影姿态限制(垂直或小角度摄影),仅能获得部分主体建筑的高度信息和顶部纹理信息,难以满足城市建筑物三维数据获取的要求。本文结合新近发展的多传感器集成技术,研究适应于无人机低空航测的组合宽幅面、宽视场角的航空相机(本文称纹理相机),通过快速安全地采集城市建筑物三维信息,建立镶嵌有影像纹理的真实感城市三维模型。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大比例尺低空倾斜航测飞行系统选择和传感器系统设计。首先,分析影响大比例尺低空倾斜航测获取多视、高清晰度和大比例尺测量精度影像的因素,作为大比例尺低空航测飞行系统选择和传感器系统设计的依据。分析可知,要想获取高分辨率、高清晰度影像,选择的飞行器必须飞得低飞得慢,从而选择无人飞艇低空航测系统作为城市三维建模主要数据源获取的遥感平台,分析了其优势所在,并简述系统的组成设计。在此基础上,研究和设计了适应于无人飞艇的轻小型组合宽角相机系统,包括纹理相机模型设计和稳定平台设计。(2)基于纹理相机系统的低空航测精度分析及提高方法研究。首先,分析与宽角成像有关的精度问题,包括相对定向精度和测图精度。分析表明,低空航测的精度与所用相机的像场角有很大关系,因此低空航测应尽可能使用宽角相机。基于此结论,针对研制的适用于低空轻荷载无人机的纹理相机如何提高航测精度过程进行研究,包括有效像幅判断、自检校自稳定技术、采用大重叠度航空摄影的作业方法。最后,通过实验对比论证利用宽角相机进行大重叠度低空航测,可以有效提高成果精度。(3)研究了基于纹理相机影像的纹理提取方法,包括建筑物轮廓线与影像配准的自动快速方法和半自动方法。首先,根据建筑物边界多以直线表达,因此如何精确获取影像上建筑物边缘的直线特征是解决纹理提取的关键所在。提出了利用Canny算子进行边缘提取,通过角度和距离限制,利用带权置信度获取最佳影像边缘线的自动快速方法。此外,考虑到在多幅影像中建立建筑物空间轮廓线与其影像直线特征映射关系的复杂性,对通过影像直线特征同名匹配来提高映射关系建立半自动化程度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多视几何约束(核线约束、三视张量约束、相似性约束)的影像直线特征同名匹配策略。最后,对多纹理影像进行优选算法研究并进行几何纠正处理。(4)研究了建筑物立面纹理颜色优化方法,包括纹理影像模糊消除和相邻影像色调一致性处理。首先,分析了纹理影像模糊现象产生的原因,包括噪声影响、影像像移以及几何纠正内插处理等。在对比现有图像复原算法优缺点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高频强调的MTF的图像复原算法,实现了利用刃边边缘图像数据估计MTF曲线,避免反复估计PSF过程,根据影像质量评价标准评定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其次,根据建筑物纹理构建中,存在单个建筑物各个面色彩斑驳,相邻建筑物色彩过渡不自然的情况,提出了基于纹理相机影像的主色调匹配方法,使偏暗或偏亮的影像得以纠正,处理后的纹理影像色调基本一致,达到三维城市视觉上的一致性和美观性效果。
杨倩[4](2019)在《基于无人机的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制作及精度实证研究》文中提出低空无人机摄影技术是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是解决应急救灾、资源监察、城市规划等领域的问题不可或缺的手段。近些年,科技的快速发展助推测绘领域的技术发展,低空摄影测量学尤为突出,取得许多卓越的成果。无人机摄影测量系统是一种利用不载人的小型飞机作为平台,搭载高分辨率传感器,以低空测量形式快速高效地获取航测像片及视频数据,并利用影像处理技术生成DLG、DOM、DEM、DRG等数字产品图,通过进一步加工可生成电子地图,应用于数字城市。随着航空摄影测量定位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实际生产研究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新的方法被提出,从构架航线的构建到区域网平差模型的算法改进,以及利用差分POS进行辅助空三测量等,这些方法和理论对后期生成的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正射模型(DOM)等数字产品产生的精度影响还没有足够多的分析和实践验证。本文依托实际项目,开展了以下工作。基于德国的Inpho软件来进行数字产品图的生成及精度影响分析,系统地对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外业控制测量以及影像获取的理论和方法、影像内业数据处理的方法手段,数字产品图的制作以及理论精度分析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基于布设构架航线的航空摄影测量和传统的航线布设的航空摄影测量进行对比,研究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基于构架航线的方法能否实现作业过程中控制点的减少并且能够达到精度要求。分析研究了后差分POS数据在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平差过程中提供的精度水平。同时按生产项目要求,生成了数字产品图DLG和DOM并进行不同地形下的成图精度分析。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实验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低空摄影测量时,增加构架航线的布设,增强了模型刚性,空三加密精度可以达到0.1m左右,同时可以减少控制点的布设。采用后差分POS数据参与区域网平差时,能够达到很好的平差精度,生成的DOM和DLG完全符合1:1000的大比例尺数字成图的精度标准。
桂德竹[5](2010)在《基于组合宽角相机低空影像的城市建筑物三维模型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固定轨道的卫星遥感、中高空有人航空摄影和固定翼无人机由于受航高和空间摄影姿态限制(垂直或小角度摄影),仅能获得部分主体建筑的高度信息和顶部纹理信息,难以满足城市建筑物三维数据获取的要求。本文结合新近发展的多传感器集成技术,从低空快速采集城市建筑物三维信息,以满足当前城市建筑物三维模型构建的需要,设计出一套利用无人飞艇载四组合特宽角相机同时实现高精度空中三角测量和建筑物景观三维建模的技术路线。一方面通过基于四相机重叠影像自动匹配的自检校,达到设备轻小型化条件下的精密等效中心投影构像,用以支持高精度空中三角测量;另一方面,通过自检校的四个方向倾斜的相机,达到一次飞行同时获得四方向建筑物侧面影像的目的。结合无人飞艇负载小、飞行姿态不稳定的特点,设计一种满足自检校要求的组合宽角相机结构,实现基于软式稳定平台的组合宽角相机系统的轻小型化。研究了组合相机自检校的原理和流程,实现组合相机自检校处理后匀光拼接成的等效中心投影影像,其拼接误差限定在0.2像元以内。针对低空大比例尺三维量测的需要,研究出一种具有自检校功能的地面标志,使得标志图像检测的误差可以通过误差三角形的方法予以校正,从而提高了摄影测量定位精度。利用组合相机自检校建立起的拼接影像与倾斜影像之间精确的外方位关系以及经标志点绝对定向后拼接影像获取的精确外方位元素,实现组合相机倾斜影像外方位元素解算。根据建筑物物方存在的几何约束关系,建立附有约束条件的建筑物量测模型,并形成几种典型屋顶建筑物的半自动量测方法;提出利用组合宽角相机多视影像进行建筑物多面细节量测和建筑物墙面纹理获取的三维建模方法,实现了完整的技术流程并进行了精度分析。基于多边形三角剖分思想,实现建筑物三维模型的快速构建和大比例尺下建筑物模型与地形模型的匹配。利用无人飞艇搭载组合宽角相机系统在布有高精度控制场的山东科技大学校园进行1:1000比例尺航空摄影和校园三维建模试验以及威海市400平方公里1:1000比例尺航测数字成图及城市三维建模相关工程应用,为基于组合宽角相机低空影像进行城市建筑物三维模型构建方法提供了验证模型。
范业稳[6](2011)在《基于DMC的航空摄影测量误差分析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文中提出二十一世纪初出现的数码航空制图系统DMC是航摄仪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以直接获取数字航空摄影影像的方式打破了长期以来一直以胶片记录航空影像的垄断局面,真正地将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从数字摄影测量时代引入全数字摄影测量时代,并将极大地推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创新和普遍应用。DMC数码航空制图系统在组成结构、成像幅面和影像记录方式方面与胶片航摄仪完全不同,并且表现出了更高的内部几何稳定性,因此它一面世便受到航摄界的青睐,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虽然DMC引入较早,但是以胶片航摄仪获取航空影像的技术标准、规范已相当完整,工程技术流程已非常成熟,质量控制措施也相当齐全,使得DMC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技术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兼容问题,限制着DMC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因此,本文根据DMC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成像特性、误差存在形式以及全数字摄影测量流程中相关生产环节的技术和质量要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进而对DMC的应用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具体的研究工作及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1)详尽地分析了DMC的组成结构,成像CCD的误差特性及检校情况,系统地研究了DMC相机全色四镜头的安装方式、成像及虚拟影像融合原理,并针对DMC虚拟影像的成像原理,深入研究了由此产生的误差特性,发现了DMC虚拟影像中存在拼接误差,这种拼接误差与测区内地形高差和航摄高度的比值呈反比,并最终影响DMC影像高程方面的立体量测精度,这种拼接误差需要通过航空摄影分区时保持分区内的地形高差在一定幅度内来减少。2)在分析航空摄影技术要求和成果质量要求的基础上,研究了现有航空摄影成果质量控制环境中各种航摄质量的影响因素,指出了测区内的地形起伏是影响航空摄影质量的关键要素。3)根据DMC虚拟影像拼接误差和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质量均受测区地形起伏幅度影响的研究结果,详细分析了现有航空摄影技术设计的实现方式,辅助航摄技术设计软件的设计特点,指出了现有技术设计模式中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以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辅助航空摄影分区和技术设计来提高航空摄影质量的方法,并据此设计和实现了基于数据高程模型数据辅助航空摄影规划、计划、摄区分区、航空摄影技术设计及对航空摄影成果质量自动检查的航空摄影规划管理系统。4)基于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流程,探讨了航空摄影成果质量、航空摄影辅助成果质量和外业像片控制成果质量的控制方式,提出了一种顾及质量与效率的像片控制点优化设计方法,以达到减少像片控制测量工作量,提高摄影测量质量与效率的目的。5)DMC航摄仪的面世,标志着航空摄影测量从数字摄影测量到全数字摄影测量的真正转变。本文针对这一转变,以RC30航摄仪为参考,从航空摄影、像片控制测量、空中三角测量三个方面详细地对比分析了DMC的生产效率,分析了影响作业效率高低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航空摄影测量生产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学友[7](2005)在《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原理、方法及实践》文中认为本文在系统地总结和阐述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的有关原理、方法与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开展的生产实验和工程实践,针对实际应用中检校场和GPS基站布设、坐标转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实验研究,着重对IMU/DGPS辅助航测成图的综合精度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并形成一套完整的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实施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对国内外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相关资料的系统分析和整理,并结合实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系统地论述了IMU/DGPS系统姿态测量的基本原理、惯性导航技术与摄影测量中坐标系的角度定义以及相互关系、IMU/DGPS系统的构成及应用。从基本原理出发,对不同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偏心角的解算、IMU/D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数学模型等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2、通过对检校场作用的系统分析,提出了检校场的布设方案,并通过大量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实验验证。 3、提出了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中对机载GPS定位精度的要求,结合国内情况,进行了基站布设方案研究。提出了“连续运行参考站式”观测和计算方法解求基站坐标的方案,并进行了精度验证;通过实验验证了DGPS计算精度与基站和飞机距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佳的基站布设和解算方案以及DGPS计算方案。 4、提出了一种由WGS84坐标系统到我国基础地理坐标系统的转换方法,即采用包含框架转换的局部区域参数转换法进行ITRF2000框架下的WGS84坐标到1980西安坐标的转换,采用“GPS+似大地水准面”技术实现WGS84大地高转换成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值。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实测数据检验。实现了在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的定向和测图。 5、对IMU/DGPS辅助航测成图的误差源以及成图精度进行了系统分析,从理论上对IMU/DGPS系统定位及测角精度带来的误差影响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大量实际生产实验对多种比例尺IMU/DGPS辅助航测成图的精度进行了综合验证。 6、在我国首次对如何开展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项目进行全面的阐述,并提出了一套完整可行的实施方案。
郭世敏[8](2017)在《基于无人机航摄影像的大比例尺测图及三维建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快速测绘及精密测绘的不断发展,传统卫星遥感和航空航天摄影测量技术受轨道、重返周期和天气等原因无法实时对地观测,现势性低,因此以无人机为载体的轻小型低空航摄遥感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可靠性强、安全性高、机动灵活、成本低。特别是在小范围大比例尺测图和困难条件地区的高分辨率数字化成图等方面成果显着,研究无人机低空航摄系统的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大比例尺成图,分析影响大比例尺成图精度的因素以及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等无人机航摄关键技术很有必要,有利于传统国土测绘、数字城市建设、地理国情监测、灾害应急测绘和大比例尺地形测绘等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整个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的生产过程出发,对比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低空无人机航摄遥感系统组成结构和相关理论基础,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分析无人机航摄影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流程,包括航线规划、外业像控点设测等航飞前准备工作,野外航飞及航摄质量检查等外业飞行工作,影像处理和4D产品生产等内业工作,着重研究无人机航测影像从获取到地形图制作和三维建模可视化的整个流程,重点研究影响成图精度的几个因素并提出改进方法;最后,在已有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三维建模和可视化分析研究,重点介绍三维建模方法、建模流程和可视化分析相关内容。文章以国道219线马关至西畴段公路改造项目为依托,使用Inpho软件、适普VirtuoZo测图系统和ArcGIS软件对航测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和可视化分析的整个过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精度分析得出基于航摄无人机影像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制作满足成图精度要求,同时,可以从增强无人机硬件性能、搭载差分设备、集成无人机测图系统等几个方面改进成图精度,最后通过三维建模进行可视化分析,实现三维场景的漫游和模型的发布。
张绪棋[9](2020)在《GNSS/INS对无人机测图精度的影响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摄影测量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航空摄影测量的工作效率迫在眉睫。减少野外像控点的数量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航空摄影测量的效率,因此,减免野外像控点数量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在摄影测量领域中的主要研究内容。定位技术在近年来不断进步,GNSS/INS组合导航技术被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中。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综合了GNSS技术与INS技术的优势,是一种定位精度更高且能输出载体姿态信息的定位技术,所提供的POS数据极大程度的简化了无人机测图的作业流程。研究以GNSS/INS系统辅助无人机测图为基础,通过将GNSS/INS应用于航测中,在同一测区内采用GNS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GNSS/IN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和GNSS/INS直接定向法测图分别进行正射影像图测绘,采用不同的像控点布设方案对比了GNSS与GNSS/INS在航摄中的差距,并通过对GNSS/INS直接定向法进行成图精度分析,验证了直接定向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GNSS/INS系统较GNSS系统在航测中成图精度更高,且GNSS/INS系统可以减少野外像控点数量。GNSS/INS直接定向法在平面、高程精度上均能达到测图规范要求,验证了通过校验场校正的GNSS/INS直接定向法在大比例尺无人机测图中完全免除野外像控点是完全可行的,但直接定向法,精度相对较低。因此,GNSS/INS系统在航测中的应用还需进一步完善。图39幅;表7个;参61篇。
张力[10](2009)在《航空数字摄影测量传感器系统新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幅面框幅式数字航空成像系统和机载三线阵成像系统正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本文根据数字成像系统的新特点及国内外主要研究方向,参考第21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中关于该专题的49篇文章,对航空数字成像系统的数据处理与系统集成、Leica ADS40系统、VEXCEL/Microsoft UltraCamD/UltraCamX系统、Intergraph DMC系统、无人机(UAV)数字航空成像系统等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
二、大比例尺测图时定向方向直线的长度选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比例尺测图时定向方向直线的长度选取(论文提纲范文)
(1)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2 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分析 |
2.1 竖直摄影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
2.2 倾斜摄影测量大比例测图 |
2.3 本章小结 |
3.全要素高精度大比例尺测图关键技术 |
3.1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问题分析 |
3.2 建筑物采集多点拟合法 |
3.3 建筑物边区域平均法 |
3.4 严格真正射DOM绘图法 |
3.5 基于倾斜影像的单像全要素测图 |
3.6 本章小结 |
4 大比例尺测图工具设计与实现 |
4.1 开发工具选择 |
4.2 高精度建筑物提取工具设计 |
4.3 建筑物高精度提取实验 |
4.4 基于倾斜影像的全要素提取工具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基于无人飞艇低空航测系统建筑物纹理获取与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城市三维建模数据获取技术 |
1.2.2 数字航摄相机的发展现状 |
1.2.3 建筑物纹理重建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4.3 论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无人飞艇载纹理相机系统设计 |
2.1 引言 |
2.2 大比例尺低空倾斜航测影响因素 |
2.3 无人飞艇低空航测系统 |
2.3.1 无人飞艇低空航测系统的优势 |
2.3.2 无人飞艇低空航测系统组成介绍 |
2.4 纹理相机系统设计 |
2.4.1 现有组合数码相机系统特点 |
2.4.2 纹理相机模型设计 |
2.4.3 纹理相机稳定平台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纹理相机的低空航测精度分析与提高 |
3.1 引言 |
3.2 低空航测精度分析 |
3.2.1 相机定向精度 |
3.2.2 测图精度 |
3.3 基于纹理相机的低空航测精度提高 |
3.3.1 解决单镜头相机的局限性 |
3.3.2 自检校自稳定的轻小型功能 |
3.3.3 实现大重叠度低空航测 |
3.4 实验分析 |
3.4.1 纹理相机自检校精度实验 |
3.4.2 相对定向精度实验 |
3.4.3 不同重叠度比较实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纹理相机影像的建筑物纹理提取 |
4.1 引言 |
4.2 基于直线自动提取的建筑物轮廓线与影像配准 |
4.2.1 “粗”定位 |
4.2.2 直线提取 |
4.2.3 建筑物影像轮廓线提取 |
4.2.4 影像内外方位元素调整 |
4.3 基于多视影像直线匹配的建筑物轮廓线与影像配准 |
4.3.1 直线匹配的约束条件 |
4.3.2 基于多视影像的直线特征匹配 |
4.3.3 建筑物轮廓线空间坐标调整 |
4.4 建筑物立面纹理提取和几何纠正 |
4.4.1 建筑物立面纹理提取 |
4.4.2 立面纹理几何纠正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纹理相机影像的建筑物纹理优化 |
5.1 引言 |
5.2 建筑物纹理的模糊消除 |
5.2.1 纹理影像模糊产生的原因 |
5.2.2 影像增强方法对比分析 |
5.2.3 影像质量评价标准 |
5.2.4 基于高频强调的MTF的图像复原算法 |
5.3 纹理影像主色调匹配 |
5.3.1 颜色匹配方法分析 |
5.3.2 纹理影像主色调匹配方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验与分析 |
6.1 测区基本情况 |
6.1.1 测区概况 |
6.1.2 航线规划 |
6.2 航测成果精度 |
6.2.1 成像质量与拼接精度 |
6.2.2 空三精度 |
6.3 三维建模 |
6.3.1 建筑物纹理提取 |
6.3.2 建筑物纹理优化 |
6.3.3 纹理重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 |
7.2 有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
中外文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4)基于无人机的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制作及精度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无人机低空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
2.1 无人机低空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简介 |
2.2 无人机低空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基础理论 |
2.2.1 飞行控制及传感器系统 |
2.2.2 无人机平台的选择 |
2.3 无人机影像的获取流程 |
2.3.1 航摄分区 |
2.3.2 航摄时间 |
2.3.3 航线规划与航高设计 |
2.3.4 起飞前的检查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人机低空数字摄影测量成图关键技术研究 |
3.1 像控点的布设及测量 |
3.2 航测数据预处理 |
3.2.1 POS数据与航带整理 |
3.2.2 影像匀光匀色 |
3.2.3 影像畸变差改正 |
3.3 基于Inpho的影像处理关键技术 |
3.3.1 模型定向 |
3.3.2 影像匹配 |
3.3.3 连接点提取 |
3.3.4 后差分PO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 |
3.4 数字产品的生成 |
3.4.1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生产 |
3.4.2 正射影像DOM和 TDOM的生产 |
3.4.3 数字线划图DLG的生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影像及成果质量分析 |
4.1 质量评价标准 |
4.1.1 航测数据质量评价指标 |
4.1.2 成图精度质量评价指标 |
4.2 无人机影像质量检查 |
4.2.1 航带弯曲度 |
4.2.2 影像重叠度 |
4.2.3 航带内最大高差 |
4.2.4 像片倾斜角和旋偏角 |
4.3 构架航线与差分POS对精度的影响分析 |
4.3.1 构架航线的精度影响分析 |
4.3.2 差分POS的精度影响分析 |
4.4 数字产品的精度分析 |
4.4.1 DOM质量精度分析 |
4.4.2 DLG的精度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5)基于组合宽角相机低空影像的城市建筑物三维模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Extended Abstract |
目录 |
图清单 |
表清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2 UAV 载组合宽角相机系统设计及数据预处理研究 |
2.1 引言 |
2.2 无人飞艇低空航测系统 |
2.3 四组合宽角相机系统设计 |
2.4 四组合宽角相机系统高精度自检校 |
2.5 本章小结 |
3 组合宽角相机多视影像外方位元素解算 |
3.1 引言 |
3.2 无人飞艇低空影像空中三角测量 |
3.3 低空摄影测量大比例尺标志点精定向 |
3.4 组合相机多视影像绝对外方位元素解算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组合宽角相机影像的建筑物三维模型构建 |
4.1 引言 |
4.2 组合宽角相机多视影像的建筑物量测 |
4.3 组合宽角相机多视影像的建筑物立面纹理采集 |
4.4 建筑物三维模型构建 |
4.5 本章小结 |
5 实验与分析 |
5.1 山东科大航摄实验 |
5.2 威海 1:1000 大比例尺测图工程应用示范 |
5.3 实验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基于DMC的航空摄影测量误差分析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航摄仪的研究现状 |
1.2.2. 航摄技术设计的研究现状 |
1.2.3. 数字航摄成果像片控制和空三加密的研究现状 |
1.2.4. 数码航摄系统的效率研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1.3.1.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3.2. 章节安排 |
1.4. 小结 |
第2章 DMC数码航空摄影系统综述 |
2.1. DMC的系统组成 |
2.1.1. 飞行管理系统 |
2.1.2. 相机系统 |
2.1.3. 存储系统 |
2.2. DMC的成像原理 |
2.2.1. DMC镜头设计 |
2.2.2. 全色波段镜头间的关系 |
2.2.3. 全色波段镜头的外方位元素确定 |
2.2.4. 单镜头几何校准 |
2.2.5. 单镜头外方位元素的精确确定 |
2.2.6. 全色波段影像拼接 |
2.3. DMC的影像特性 |
2.3.1. CCD影像特性 |
2.3.2. DMC影像特性 |
2.4. 小结 |
第3章 基于DEM技术设计的航摄飞行质量控制研究 |
3.1. 引言 |
3.2. DEM对设计的影响和数据组织方式分析 |
3.2.1. 地形起伏对航线和像片设计的影响 |
3.2.2. DEM数据的特点及其应用组织方式 |
3.3. 基于DEM航摄技术设计的自动化实现 |
3.3.1. 基于DEM航摄技术设计的数学基础分析和选择 |
3.3.2. 基于DEM航摄技术设计的算法实现 |
3.4. 试验与结论 |
3.4.1. 摄区技术设计成果在两个坐标系下的比较 |
3.4.2. 航摄技术设计试验 |
3.4.3. 基于DEM的设计数据与飞行数据比较 |
3.4.4. 结论 |
3.5. 小结 |
第4章 基于DMC航测的空三质量控制研究 |
4.1. 引言 |
4.2. 基于DMC航测的空中三角测量技术分析 |
4.2.1. 航带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
4.2.2. 独立模型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
4.2.3. 光线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
4.2.4. 不同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方法的对比分析 |
4.3. DMC空三源数据质量控制及其影像量测精度研究 |
4.3.1. 基于DMC航测的技术流程 |
4.3.2. 基于DMC的航摄源数据质量控制研究 |
4.3.3. DMC航空影像量测精度研究 |
4.4. DMC影像误差的影响及像片控制优化方案研究 |
4.4.1. DMC影像的误差分析 |
4.4.2. 试验数据分析及空三精度要求 |
4.4.3. DMC区域网像片控制优化方案研究 |
4.4.4. 试验结论 |
4.5. 小结 |
第5章 基于DMC航空摄影测量的效率分析 |
5.1. 引言 |
5.2. DMC和RC30航空摄影测量流程 |
5.3. DMC与RC30的效率对比分析 |
5.3.1. 航空摄影效率分析 |
5.3.2. 像片控制测量效率分析 |
5.3.3. 空三加密效率分析 |
5.3.4. 效率分析总结 |
5.4. 小结 |
第6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
致谢 |
(7)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原理、方法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INS/GPS组合导航及直接地理定位(DG)技术的沿革 |
1.2.2 IMU/DGPS组合系统的优点 |
1.2.3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 |
1.2.4 国内外研究情况和发展动态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原理与技术方法 |
2.1 IMU/DGPS系统姿态测量的原理 |
2.1.1DGPS精密定位原理 |
2.1.2 IMU姿态测定原理 |
2.1.2.1 惯性系统位置与姿态测定的基本原理 |
2.1.2.2 IMU姿态测定的基本原理 |
2.1.2.3 IMU/DGPS组合系统姿态测量原理 |
2.2 坐标系统和旋转角 |
2.2.1 惯性导航中坐标系和角度定义 |
2.2.2 摄影测量中坐标系和角度定义 |
2.2.3 摄影测量与惯性导航中坐标和姿态角的转换 |
2.2.4 偏心角含义及解算 |
2.3 IMU/D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数学模型 |
2.4 IMU/DGPS系统构成及应用 |
2.4.1 系统构成 |
2.4.2 IMU/DGPS系统应用 |
2.5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定义、方法及相关术语 |
2.5.1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定义 |
2.5.2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方法 |
2.5.2.1 直接定向法(Direct Georeferencing) |
2.5.2.2 IMU/D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方法(Integrated Sensor Orientation) |
2.5.3 有关术语 |
2.5.3.1 偏心分量(Lever Arms) |
2.5.3.2 基站(GPS Base-station) |
2.5.3.3 检校场(Calibration Field)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检校场布设方案设计与实验研究 |
3.1 检校场的作用和布设方法 |
3.1.1 地球曲率的影响 |
3.1.2 摄影条件差别造成焦距变化的影响 |
3.1.3 检校场的作用 |
3.1.4 检校场的布设方案 |
3.2 生产实验及结果分析 |
3.2.1 偏心角及线元素分量偏移值变化规律实验 |
3.2.2 检校场飞行高度实验 |
3.2.3 IMU/DGPS辅助空三计算时是否需要每架次飞行检校场 |
3.2.4 南京大比例尺摄区检校场布设方案结果验证 |
3.2.5 国内其它摄区检校场布设情况介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站布设测量方案及实验研究 |
4.1 IMU/DGPS辅助航测中对机载GPS定位精度的要求 |
4.2 锡林浩特摄区基准站布设方案实验研究 |
4.2.1 GPS基站观测和计算方法实验研究 |
4.2.1.1 实验方案 |
4.2.1.2 外业观测 |
4.2.1.3 数据处理 |
4.2.1.4 与常规控制测量结果相比较 |
4.2.2 各基站DGPS计算结果分析 |
4.2.2.1 DGPS计算精度与基站和飞机距离的关系 |
4.2.2.2 基站远近对精度的影响实验 |
4.2.3 DGPS计算方案选择实验 |
4.2.4 锡林浩特摄区2003年度各架次DGPS处理情况分析 |
4.3 其它摄区基准站精度验证 |
4.3.1 锡林浩特摄区2004年度各架次DGPS结果分析 |
4.3.2 大兴安岭摄区各架次DGPS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坐标转换方案及实验研究 |
5.1 平面坐标转换 |
5.1.1 ITRF与WGS84 |
5.1.2 ITRF93框架与ITRF2000框架下WGS84坐标转换 |
5.1.3 WGS84坐标与1980西安坐标系的坐标转换 |
5.1.4 ITRF2000成果转换到1980西安坐标系 |
5.2 高程转换 |
5.2.1 高程转换原理及方法 |
5.2.2 高程转换精度验证 |
5.3 坐标转换实验小结 |
第六章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成图精度分析 |
6.1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误差分析和精度估计 |
6.1.1 DGPS定位误差的影响 |
6.1.2 系统集成误差的影响 |
6.1.3 IMU姿态测量精度的影响 |
6.1.3.1 俯仰角(pitch)误差影响 |
6.1.3.2 侧滚角(roll)误差影响 |
6.1.3.3 偏航角(Yaw)误差影响 |
6.1.4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综合精度估计 |
6.2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成图精度验证及结果分析 |
6.2.1 安阳摄区1:1000及1:5000成图比例尺精度验证实验 |
6.2.1.1 实验方案 |
6.2.1.2 实验结果分析 |
6.2.1.3 安阳实验小结 |
6.2.2 锡林浩特摄区1:10000及1:50000成图比例尺精度验证实验 |
6.2.1.1 1:1万精度验证样工区验证结果 |
6.2.1.2 1:5万精度验证样区验证结果 |
6.2.1.3 1:1万精度验证样Ⅱ区验证结果 |
6.2.1.4 锡林浩特摄区精度验证情况小结 |
6.2.3 大兴安岭摄区1:50000成图比例尺精度验证实验 |
6.2.3.1 精度验证情况 |
6.2.3.2 大兴安岭摄区精度验证情况小结 |
6.2.4 南京摄区1:1000成图比例尺精度验证及生产成果精度情况 |
6.2.4.1 精度验证情况 |
6.2.4.2 机载GPS信号L2波段干扰问题 |
6.2.4.3 南京摄区精度验证情况小结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实施方案 |
7.1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实施综述 |
7.2 航摄准备 |
7.2.1 系统安装 |
7.2.1.1 系统组成 |
7.2.1.2 航摄仪 |
7.2.1.3 机载IMU/GPS系统 |
7.2.1.4 基站GPS接收机 |
7.2.1.5 机载GPS信号接收天线安装 |
7.2.1.6 偏心分量测定 |
7.2.1.7 航摄系统检查 |
7.2.2 航摄设计 |
7.2.2.1 航线敷设与航摄分区 |
7.2.2.2 航摄方案选择 |
7.2.3 基站布设和测量 |
7.2.3.1 基站设计 |
7.2.3.2 基站布设 |
7.2.3.3 基站埋石 |
7.2.3.4 基站测定 |
7.2.4 检校场布设和控制点测量 |
7.2.4.1 检校场及像片控制点布设 |
7.2.4.2 检校场控制点测量 |
7.2.5 加密分区四角对空地标点布设及坐标测量 |
7.3 航空摄影 |
7.3.1 飞行前准备 |
7.3.2 航摄飞行实施 |
7.3.3 飞行后质量检查 |
7.3.3.1 飞行质量和摄影质量检查 |
7.3.3.2 IMU/DGPS数据质量检查 |
7.3.4 补摄与重摄 |
7.4 数据后处理 |
7.4.1 IMU/DGPS数据预处 |
7.4.2 差分GPS计算 |
7.4.3 IMU/DGPS数据滤波计算 |
7.4.4 偏心角及位置平移量系统误差改正 |
7.4.5 精度验证样区验证计算 |
7.4.6 总结报告编写 |
7.4.7 航摄成果 |
7.4.7.1 航空摄影常规产品 |
7.4.7.2 采用IMU/DGPS技术计算外方位元素的相关成果 |
7.5 内业测图 |
7.5.1 直接定向法测图 |
7.5.2 IMU/D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后测图 |
7.6 IMU/DGPS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 |
7.6.1 引进消化研究阶段 |
7.6.2 规模化生产实验研究阶段 |
7.6.3 规模化生产阶段 |
7.6.3.1 国家基础航空摄影 |
7.6.3.2 大比例尺航空摄影测量 |
7.6.4 应用展望 |
7.7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工作总结 |
8.2 总体结论和建议 |
8.3 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A 各摄区机场、基站、检校场及精度验证区分布示意图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工作 |
B.1 获奖情况 |
B.2 完成项目情况 |
附录C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题录 |
致谢 |
(8)基于无人机航摄影像的大比例尺测图及三维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无人机 |
1.2.2 UAV航摄遥感系统 |
1.2.3 UAV航摄系统在大比例尺测图中的应用 |
1.2.4 无人机测图系统 |
1.2.5 三维建模及可视化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UAV低空航摄系统的组成与理论基础 |
2.1 UAV低空航摄测量系统的组成 |
2.1.1 飞行平台及飞控系统 |
2.1.2 地面设备 |
2.1.3 发射与回收系统 |
2.2 UAV低空航摄测量系统理论基础 |
2.2.1 摄影测量坐标系统 |
2.2.2 航摄像片方位元素 |
2.2.3 坐标转换与共线条件方程 |
2.3 UAV航摄质量评价 |
2.3.1 飞行硬件检查 |
2.3.2 飞行质量检查 |
2.3.3 影像质量检查 |
2.4 UAV航摄数据预处理和影像匹配 |
2.4.1 畸变差纠正 |
2.4.2 影像图像增强 |
2.4.3 影像匹配 |
第三章 无人机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应用及实践研究 |
3.1 大比例尺成图流程和技术路线 |
3.2 航飞前准备工作 |
3.2.1 测区概况及资料准备 |
3.2.2 航线规划设计 |
3.2.3 外业像控点测量 |
3.3 作业飞行 |
3.3.1 起飞检查工作 |
3.3.2 飞行摄影 |
3.3.3 航摄质量检查 |
3.4 影像预处理及空三加密 |
3.4.1 影像预处理 |
3.4.2 空中三角测量 |
3.5 DEM、DOM制作 |
3.5.1 DEM制作 |
3.5.2 DOM制作 |
3.6 1:2000地形图制作 |
3.6.1 选取测图软件 |
3.6.2 内业测图及外业调绘 |
第四章 成图精度影响因素及改进方法 |
4.1 大比例尺地形图成图精度分析 |
4.2 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像片倾角的影响 |
4.2.2 空中三角测量精度误差分析 |
4.2.3 DEM、DOM精度分析 |
4.3 精度改进方法 |
4.3.1 增强无人机硬件性能 |
4.3.2 搭载差分设备 |
4.3.3 无人机测图系统集成 |
4.3.4 天狼星“SIRIUS PRO”测图系统精度分析 |
第五章 三维建模及可视化分析 |
5.1 三维模型方法 |
5.2 三维模型制作 |
5.2.1 建构筑物建模 |
5.2.2 地形建模 |
5.3 可视化分析 |
5.3.1 模型演示及场景漫游 |
5.3.2 模型发布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B (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 |
(9)GNSS/INS对无人机测图精度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GNSS/INS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航空摄影测量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航空摄影测量理论基础 |
2.1 摄影测量的发展及理论 |
2.1.1 航摄中常用到的坐标系 |
2.1.2 航摄中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
2.1.3 共线条件方程 |
2.2 空中三角测量 |
2.2.1 立体像对相对定向 |
2.2.2 立体模型绝对定向 |
2.3 数字影像匹配 |
2.3.1 数字影像重采样 |
2.3.2 基于灰度的数字影像相关 |
第3章 GNSS/INS系统在航摄中的应用 |
3.1 GNSS/INS系统概述 |
3.1.1 GNSS/INS系统的组成 |
3.1.2 GNSS/INS组合系统理论基础 |
3.2 GNSS/INS系统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方法 |
3.2.1 GNSS/INS直接定向法 |
3.2.2 GNSS/IN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 |
3.3 校验场与像控点的布设 |
3.3.1 校验场的布设方案 |
3.3.2 像控点布设方案 |
第4章 研究方案及结果分析 |
4.1 测区及航拍方案介绍 |
4.2 POS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
4.3 野外像控点及校验场的布设 |
4.4 成图精度对比及分析 |
4.4.1 GNSS与 GNSS/INS辅助空三成图精度对比 |
4.4.2 GNSS/INS直接定向法成图精度评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企业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航空数字摄影测量传感器系统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研究进展 |
1.1 航空数字成像系统综述、数据处理、系统集成 |
1.2 Leica ADS40系统 |
1.3 VEXCEL/Microsoft UltraCamD/UltraCamX系统 |
1.4 Intergraph DMC系统 |
1.5 无人机 (UAV) 数字航空成像系统 |
1.6 其他 |
四、大比例尺测图时定向方向直线的长度选取(论文参考文献)
- [1]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关键技术研究[D]. 张雪莲.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2]大比例尺测图时定向方向直线的长度选取[J]. 唐诗华. 东北测绘, 1997(04)
- [3]基于无人飞艇低空航测系统建筑物纹理获取与处理技术[D]. 解斐斐. 武汉大学, 2014(06)
- [4]基于无人机的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制作及精度实证研究[D]. 杨倩. 江西理工大学, 2019(01)
- [5]基于组合宽角相机低空影像的城市建筑物三维模型构建研究[D]. 桂德竹. 中国矿业大学, 2010(02)
- [6]基于DMC的航空摄影测量误差分析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范业稳. 武汉大学, 2011(04)
- [7]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原理、方法及实践[D]. 李学友.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5(06)
- [8]基于无人机航摄影像的大比例尺测图及三维建模研究[D]. 郭世敏.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9]GNSS/INS对无人机测图精度的影响分析[D]. 张绪棋.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10]航空数字摄影测量传感器系统新进展[J]. 张力. 地理信息世界,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