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控软件的抗干扰设计的编程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宗文锦[1](2021)在《危化品存储柜安全管控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危化品是指具有毒害性、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中的一种或多种性质,并且会对人体、设施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品。危化品种类繁多,不同危化品的存储管理要求千差万别,给其精准管控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对不同类型的危化品进行精准管控,以防事故发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危化品的有效监管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本项目结合企业实际应用需要,利用传感器、RFID、数据库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了一种危化品存储柜安全管控系统,实现了危化品的全生命周期追溯和精准管控。论文的具体工作如下:1.从危化品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出发,分析危化品事故的主要诱因及关键控制要素,以问题为导向进行需求分析,并结合管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风险防范要求,完成危化品存储柜安全管控系统的功能模块化设计。系统功能实现依托于上位机工控软件和下位机执行硬件,从现有的仓储管理模式中筛选合适的管理方案和技术手段,以C/S架构为基础,设计系统的软硬件总体架构。2.从可行性和经济性两个角度出发,完成方案设计和硬件选型。上位机以Android工控机为主控制器,连接IC读卡器和电子称;下位机以STM32芯片为核心,设计嵌入式控制模块,板载多路GPIO,对外提供RS485接口、A/D接口和USART串口;引入无接触式自动识别的超高频RFID技术,组合SHT20温湿度模块、TGS2602气体浓度模块、电源监测模块、防爆风机及多个开关动作执行单元;完成下位机与上位机的通信协议设计和下位机的软件开发;实现系统全要素(危化品存储状态、存储环境、人员等)信息感知和管控。3.以数据完备性和界面友好性为出发点,在Android平台上构建系统数据库,并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基于MVC的软件开发框架,结合系统数据管理要求分析数据实体、设计数据表,并在SQLite数据库中完成初始化;根据UI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流程,筛选合适的组件、控件和布局方式;应用XML文件和Java代码两种方式实现界面动态功能;实现业务层与数据层、视图层的解耦。4.以危化品管控的安全性和系统功能的全面性为出发点,开发上位机工控软件。研究危化品的跟踪监管业务流程、分析系统风险产生的节点,确定各功能模块的业务逻辑;根据管控要求,将系统业务分解为主体业务和基础业务;在Android工控平台上,采用Java语言创建各业务线程类,完成危化品存储柜安全管控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实现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经测试,开发的系统可实现实验室暂存库房危化品的精准管控,并已在多家科研院所成功应用,应用结果表明:系统功能完备、运行平稳。
谢旭[2](2020)在《瓦斯抽采智能监控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瓦斯抽采是治理瓦斯灾害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瓦斯的排空浪费,瓦斯抽采监控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煤企的安全生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随着国家对节能降耗的重视以及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在保障煤企安全生产的同时,如何对井下瓦斯浓度智能预测、按需抽采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瓦斯抽采智能监控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本文研究与设计的瓦斯抽采智能监控系统,主要针对于井下抽采管道中的瓦斯智能监控。通过在抽采管道的各个监测点安装的传感器对抽采管路中的瓦斯浓度、气体温度、管道负压、混合流量、CO浓度等主要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由PLC作为核心控制器来处理分析相关数据,调节井下电动调节阀门的开度位置,进而控制管路中的瓦斯抽采浓度始终保持在抽采要求范围内,地面监控中心由组态软件创建上位机实时显示当前瓦斯抽采参数,最终实现瓦斯抽采智能监控。其次,在瓦斯抽采浓度预测问题的处理上,结合了安徽省淮南市顾桥煤矿(南区)实际瓦斯抽采参数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粒子群(PSO)算法优化人工神经网络(ANN)结构的瓦斯浓度预测模型;使用了控制变量法探究了网络隐藏层数和神经元数对预测模型效果的影响;为了自动构建神经网络,提出了PSO优化ANN结构,然后开展瓦斯数据预测仿真实验,详细对比了两种网络结构的表现,最终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瓦斯浓度预测模型的提出,可以有效预测瓦斯抽采浓度,提前做好预防性报警。最后,针对我国目前瓦斯抽采监控系统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与不足之处,论文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分析,加入了瓦斯抽采浓度自动寻优调控的设计思路,通过高效高浓度的瓦斯抽采以满足地面瓦斯抽采要求,满足了对不同浓度瓦斯抽采的需求。图[42]表[8]参[57]
曹新舜[3](2020)在《基于图像配准与差分的注塑模具保护器设计》文中提出注塑是制取塑料制品的重要成型工艺,注塑产品约占塑料制品总产量的37%,且逐年上升。注塑的自动化程度高,但在注塑生产中,取件时经常会发生残留情况,导致在合模过程中模具挤压残留物易造成模具损伤。传统的模具保护方式对模具保护效果不佳,无法达到预判性的保护,采用人工监控模具情况又耗费人力,因此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残留物检测成为保护模具的最佳方式。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比几种应用在模具保护器上的图像处理算法,发现在残留物与模具对比度不高的情况下,现有算法检测的准确率会有明显下降。故本文主要针对保定新科塑料制品厂的透明塑料产品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支撑圈的注塑残留情况展开模具保护研究。经过现场对注塑机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了解,分析模具保护器的设计需求,本文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模具保护器设计方案,以LabView+VISA作为工控软件环境,搭建了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9和OpenCV3.4.1以及OpenCV contrib3.4.1库函数组成的算法开发环境。在本文算法环境中,将图像配准与图像差分结合运用,实现对TPU的残留物检测。首先运用预处理算法实现图像灰度化、图像增强以及图像去噪。通过对比SURF与ORB特征检测配准的效果与用时,选用SURF特征由FLANN(快速最近邻匹配)进行匹配,选取匹配最优20对特征点以RANSAC法计算出最优的单应变换矩阵,将待测图像进行单应性变换与模板图像配准。后将配准后的待测图像与模板图像做差,得到的差分图像经过感兴趣区域(ROI)截取、二值化阈值分割以及开运算之后,统计1值像素点个数计算残留率,最后通过残留率值大小判断图像中有无残留,在二值化中使用基于标准差系数的阈值计算方法,增强了算法的稳定性。通过现场拍摄的10张不同透明TPU支撑圈残留情况的图像来测试算法,检测结果全部准确,且算法耗时较小,证明算法对该TPU支撑圈的注塑模具残留物能够实现有效检测。最后本文对I/O板卡、光源及工业相机进行选型,并设计LabView前后面板程序,调用封装为DLL文件的算法,以较低成本完成了模具保护器的系统设计。随后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模具保护器可以对TPU注塑模具提供有效保护,验证了本文残留物检测算法的鲁棒性,也对本文所设计的模具保护器的不足提出一些改进意见。综合来看,本文模具保护器的运用可有效保护模具,减少人力劳动,对注塑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有很大提升。
商学晏[4](2020)在《食用菌分选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食用菌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食材,杏鲍菇则是我国常见食用菌中的杰出代表,因其具有近似鲍鱼的独特口感与极高的营养价值,有着“素鲍鱼”的美名,现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面对杏鲍菇产量的逐年增加,将自动化技术和生产线加工模式应用到杏鲍菇分选包装环节可以提高其商业价值和产品竞争力,针对这一情况,本篇论文对食用菌分选包装生产线及其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和设计。首先根据农产品分选加工包装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近些年来国内外农产品分选包装方面的生产线自动化技术应用特点和发展趋势,确定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通过分析生产线的优点及对于生产线技术应用到食用菌分选包装工艺流程的优势,结合企业实地调查,设计出杏鲍菇滚杠式分选模式和气调保鲜包装工艺。在研究和分析食用菌分选包装生产线重点加工设备杏鲍菇滚杠式分选机、食用菌气调保鲜包装机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加工工艺需求和加工作业流程确定了符合杏鲍菇的食用菌分选包装生产线。其次根据总体设计方案进行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最终为杏鲍菇食用菌分选包装生产线设计了一套以西门子S7-1200PLC为控制核心,采用ET200SP作为分布式I/O,西门子KTP1200精简触摸屏作为上位监控的食用菌分选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 TIA软件仿真调试和实验室平台实验验证,通过Matlab软件的Simulink模拟仿真测试模块对生产线传送带调速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选择采用PID控制法对生产线传送带进行变频调速。最后对系统可靠性分析理论进行了相关研究,使用FAT分析法对保鲜包装机进行可靠性研究,通过收集整理保鲜包装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建立其多级故障树,定性分析故障树的结构和故障原因,定量计算故障率,系统梳理后提出了增强系统可靠性的措施。这条生产线和控制系统主要完成杏鲍菇食用菌的等级分选,自动包装等多道生产加工工序,每小时可以包装杏鲍菇600~1200盒;对菌业企业而言食用菌分选包装生产线可以极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杏鲍菇的商业价值和产品竞争力。
洪光[5](2015)在《提高工控应用软件可靠性的探索——单片机及PLC应用软件的设计实践》文中研究说明论文围绕工控软件可靠性设计、评判方法,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可靠性设计方案。
郑家辉[6](2009)在《微机控制配料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微机控制配料是自动化配料的重要方式之一,而配料控制软件则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它在提高配料生产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人力物力、提高生产率和企业效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动配料按控制方式可分为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其控制器有微机、单片机和PLC三种类型。本文讨论的配料软件适用于集中式微机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控制原理清晰、操作简便直观、参数设置灵活、数据管理功能强大等特点。在中小型饲料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软件需求、系统设计、实现方法等方面,对集中式微机控制系统中的配料软件进行了分析,特别对多线程配料方式、落差自动跟踪与修正、软件抗干扰、断电自动恢复等重要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多线程配料方式是提高配料速度的关键,也是发展的方向,本文介绍了利用Windows API函数建立多线程及线程间同步的方法。落差自动跟踪与修正是提高配料速度和精度的重要保证。本文给出了利用改进型中位值平均滤波法计算与修正落差的方法。软件抗干扰是提高系统可靠性进而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配料生产中,读取的秤数据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现象,提出了解决措施,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针对配料过程中遇到的断电现象,本文也给出了自动恢复的设计流程及解决思路。本文采用C++Builder 6.0编程工具、Access2000/2003数据库,开发了Windows2000/XP平台下、主要用于饲料加工行业的集中控制式双秤微机配料软件,完成了软件设计与实现的全部过程。论文的研究开发成果已经在石家庄海天计算机工程有限公司投入使用。目前已在全国50多家饲料加工企业安装应用。现场运行结果表明,软件运行稳定可靠、生产速度快、控制精度高。
杨红波[7](2008)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旁路放风系统的DCS控制》文中认为随着工业化的大发展和原料资源的日趋紧张,在水泥生产中使用一些含碱、氯、硫量高的原料生产优质熟料,不仅是社会发展对资源利用的要求,也是水泥技术和装备进步的体现。采用旁路放风系统,即将回转窑窑尾高温烟气在从旁路中分离出一部分,与冷风混合,使以气相形态存在的挥发物冷凝在飞灰上,由收尘器将此飞灰收捕下来排出窑系统,以减少有害组分的循环。这样可以达到减轻甚至防止窑尾系统结皮堵塞,并使熟料碱的含量能保持在预定范围内的要求。旁路放风系统采用的是DCS控制系统,DCS作为分散式控制系统,硬件上包括上位计算机、工业以太网、下位控制器、I/O控制柜、现场总线等的配置;软件上是一个整体方案,既包括ABB控制系统本身所具有的监控功能,也包括根据工艺控制流程所制定的系统组态方案和控制程序的编制等。本文是在沙特RCC项目的基础上,研究旁路放风系统的DCS控制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生料所含的主要成分,制定旁路放风系统的工艺流程,并介绍了旁路放风系统的主要设备和装置,其中包括一般设备和自身带PLC控制器的装置。2.根据工艺要求和设备的I/O点分布,设置旁路放风站控制站,并介绍了该站的三级控制结构:控制器级、通讯网络级和人机接口级。控制器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连,接收生产设备送来的信号;人机接口是操作人员与DCS网络相互交换信息的装置;通讯网络将控制器与人机接口联系起来,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在上位控制环境方面,介绍了IEC61131-3编程语言标准及其IEC软件模型和通讯模型;介绍了ABB 800xA系统的分布式工程设计环境、信息数据管理、图形界面处理技术等特点。4.在旁路放风系统控制程序编制方面,介绍了标准程序控制模块和一些特殊设备的通讯与控制,并用结构化控制语言编写了旁路放风系统的控制程序。5.介绍了DCS控制的关键技术:抗干扰技术和PID技术。在抗干扰技术方面,重点介绍了干扰的来源和抗干扰措施;在PID技术方面,重点介绍了PID算法和PID技术在旁路放风系统中的应用,并阐述了PID控制性能的优化措施。
刘春晖[8](2007)在《山西省阳泉市桃河治理工程自动化监控系统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山西省阳泉市桃河治理工程自动化监控系统为研究背景,具体涉及到水利信息化和充水泵站监控自动化系统开发研究的相关内容。本文综述了水利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发展状况和监控系统发展的状况,具体对集中式监控系统、集散式监控系统(DCS)、现场总线监控系统(FCS)的优缺点及监控系统的日后发展方向进行了简介。经过对多种监控系统方式的比较和从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在该系统开发研究中采用了集散式监控系统(分层分布式控制系统),以局域网的形式把各测控站、分中心站经光纤链路组成网络;并开发研究了相应的监控系统软件。整个系统本着标准化、实时性、开放性、实用性、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原则而完成。开发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充水泵站监控系统的集成、系统功能的实现;信号采集与处理、通讯方式的选取;硬件选型以及组态软件的编制;系统可靠性分析研究等。在硬件选型方面,严格按照先进性、可靠性、开放性、性价比高、扩展和升级功能好等要求来进行选取。在软件开发方面,采用了具有接口开放、实时多任务、可靠性高等特点的北京亚控公司生产的KINGVIEW6.03作为后台实时监控程序设计工具,而前端组态软件程序设计采用了由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具有组态灵活、指令丰富、含有多种智能模块和复杂数学运算等特点的SIMATIC S7-200用户程序作为开发工具。开发出来的软件运行界面友好,图形丰富直观,仿真效果好,对设备控制方便。整个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功能、泵站自动控制功能、连锁与报警功能、过程参数就地数字显示功能、电机软启动功能,监控功能达到了“一次成功,用户放心”的目的。系统的实际运行表明PLC的I/O配置灵活、扩充方便、编程简单;利用组态王进行应用程序设计,设计周期短,图形界面丰富,实时多任务,接口开放,使用灵活,功能多样,运行可靠;充水泵站系统实现自动化监测,有益于供水系统的节能、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及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关键设备和中间件都采用冗余设置,同时采用软件冗余设计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采取一些必要保护措施如接地、避雷装置等来预防雷电、噪音信号窜入设备,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整个系统的开发研究和功能实现完全满足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要求,该系统的集成是技术进步的产物,是在水利信息化的呼唤下应运而生。目前该系统按照本研究开发的方案已经建设完成,可以预期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将会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然,自动化系统经济效益的体现,还需要良好的售后服务及加强系统现场操作人员的培训才可能实现,这一点,需要工程管理单位务必有清醒的认识。
魏先民[9](2005)在《工控软件的抗干扰设计》文中提出本文阐述了工业现场环境中干扰的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工控软件抗干扰设计的方法。
巩向伟[10](2005)在《水库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探讨了目前我国水工业计算机监控系统应用的—些比较先进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对水库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框架进行了研究。水库综合自动化系统包括水库闸门控制系统、电力自动化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大坝安剑监测系统、视频监视系统等。研究系统采用的典型结构、特点及完成的功能,水库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方式。结合山东唐村水库的工程实际,阐述了唐村水库溢洪闸、放水洞、水电站、管理局监控系统及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硬件、软件的组成及功能实现。本文着重研究了唐村水库自动监控系统的特点,指出要根据水库的具体隋况及控制规模等确定控制系统的构成,同时指出—个完善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必须结构合理,设备先进,规范施工,运行可靠。只有系统可靠运行,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水库的安全。针对唐村水库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反映出的—些的问题,分析了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影响系统可靠性的一些因素,研究了系统可靠性技术,提出提高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措施。
二、工控软件的抗干扰设计的编程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控软件的抗干扰设计的编程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危化品存储柜安全管控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仓储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2 危化品监管系统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危化品存储柜管控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引言 |
2.2 系统需求及功能分析 |
2.2.1 系统基本需求 |
2.2.2 系统功能详解 |
2.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2.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2.3.1 系统硬件架构设计 |
2.3.2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危化品存储柜管控系统硬件设计 |
3.1 引言 |
3.2 系统硬件选型及模块设计 |
3.2.1 人机交互设备 |
3.2.2 嵌入式控制模块 |
3.2.3 超高频RFID模块 |
3.2.4 传感采集模块 |
3.2.5 系统其他硬件及整体结构 |
3.3 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
3.3.1 握手协议设计 |
3.3.2 嵌入式模块软件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危化品存储柜管控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引言 |
4.2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4.2.1 危化品试剂管理表 |
4.2.2 系统用户管理表 |
4.2.3 存储柜内环境信息表 |
4.2.4 操作记录表 |
4.2.5 预警信息表 |
4.2.6 存储柜管理表 |
4.2.7 其他信息管理表 |
4.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与实现 |
4.3.1 界面布局 |
4.3.2 核心组件 |
4.3.3 UI控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危化品存储柜管控系统业务开发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主体业务模块 |
5.2.1 用户身份验证业务 |
5.2.2 标签读取与处理业务 |
5.2.3 环境信息采集与处理业务 |
5.2.4 危化品称重与报废业务 |
5.3 基础业务模块 |
5.3.1 系统注册业务 |
5.3.2 系统配置业务 |
5.3.3 系统预警业务 |
5.3.4 信息查询业务 |
5.3.5 WEB通信业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危化品存储柜管控系统测试 |
6.1 引言 |
6.2 模块化测试 |
6.2.1 系统注册功能测试 |
6.2.2 入库和报废功能测试 |
6.2.3 取用和归还功能测试 |
6.2.4 系统配置功能测试 |
6.2.5 其他功能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瓦斯抽采智能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瓦斯抽采监控系统现状 |
1.2.2 国内瓦斯抽采监控系统现状 |
1.3 主要研究工作、研究内容 |
2 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瓦斯浓度预测 |
2.1 神经网络概述 |
2.1.1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概念 |
2.1.2 BP神经网络模型 |
2.1.3 BP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 |
2.1.4 BP神经网络的特点 |
2.2 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瓦斯浓度预测 |
2.2.1 瓦斯数据预处理 |
2.2.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瓦斯浓度预测模型算法步骤 |
2.2.3 模型结构对结果的影响 |
2.3 基于粒子群的神经网络结构优化 |
2.3.1 PSO算法基本原理 |
2.3.2 PSO算法的过程 |
2.3.3 PSO神经网络结构优化流程 |
2.3.4 预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
2.4 BP神经网络和PSO结构优化后的结果对比 |
2.5 本章小结 |
3 瓦斯抽采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
3.1 系统总体结构 |
3.2 系统工作原理 |
3.3 系统功能需求 |
3.4 系统设计方案 |
3.5 瓦斯抽采浓度自动寻优调控设计 |
3.5.1 阀门开度与瓦斯抽采参数的关系曲线绘制 |
3.5.2 最优抽采浓度自动搜寻设置 |
3.6 本章小结 |
4 瓦斯抽采智能监控系统硬件设计与选型 |
4.1 瓦斯抽采监控要求 |
4.1.1 瓦斯抽采监控系统硬件要求 |
4.1.2 瓦斯抽采智能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
4.2 监控系统工业以太网硬件总体方案研究 |
4.3 PLC控制器选择 |
4.3.1 控制器选型要求 |
4.3.2 PLC的选型 |
4.4 传感器的选型 |
4.5 电动调节阀选型 |
4.6 本章小结 |
5 瓦斯抽采智能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5.1 监控系统主程序设计 |
5.2 数据采集子程序设计 |
5.3 超限报警子程序设计 |
5.4 阀门开度自动调节子程序设计 |
5.5 PROFIBUS通讯子程序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6 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 |
6.1 组态王工控软件简介 |
6.2 OPC通讯简介 |
6.3 瓦斯抽采参数数据库设计 |
6.4 组态王、Python软件之间的数据通讯设计 |
6.5 基于组态王的瓦斯抽采监控工程实现 |
6.5.1 定义外部设备与数据变量 |
6.5.2 监控系统登录界面 |
6.5.3 瓦斯浓度监控主界面 |
6.5.4 历史数据曲线界面 |
6.5.5 实时抽采数据报表 |
6.5.6 报警界面 |
6.6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基于图像配准与差分的注塑模具保护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图像处理模具保护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模具保护器设计方案 |
2.1 注塑机结构与工作流程 |
2.2 模具保护器的设计需求 |
2.3 模具保护器的设计方案 |
2.4 工控软件 |
2.4.1 Lab View |
2.4.2 NI-VISA |
2.5 算法环境搭建 |
2.5.1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9 |
2.5.2 OpenCV与OpenCV contrib |
2.5.3 配置OpenCV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图像配准与差分的残留物检测算法 |
3.1 图像预处理 |
3.1.1 图像灰度化 |
3.1.2 直方图均衡化 |
3.1.3 双边滤波 |
3.2 图像配准 |
3.2.1 SURF与ORB特征 |
3.2.2 FLANN快速近邻匹配 |
3.2.3 单应性变换 |
3.2.4 配准情况对比 |
3.3 差分图像残留率检测 |
3.3.1 差分图像ROI区域截取 |
3.3.2 基于标准差系数的二值化阈值分割 |
3.3.3 开运算 |
3.3.4 残留率计算 |
3.4 算法性能测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模具保护器的完整设计与测试 |
4.1 硬件配置 |
4.1.1 硬件选型 |
4.1.2 硬件连接 |
4.2 程序设计 |
4.2.1 LabView程序面板设计 |
4.2.2 LabView前面板设计 |
4.2.3 DLL文件 |
4.3 在实际生产中的测试 |
4.3.1 与注塑机的连接 |
4.3.2 实际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4)食用菌分选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来源 |
1.3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二章 食用菌分选包装工艺及生产线 |
2.1 食用菌的分选工艺设计 |
2.2 食用菌的包装工艺设计 |
2.3 生产线设备构成及其功能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生产线总体控制方案 |
3.1 生产线控制对象 |
3.2 生产线工艺流程 |
3.3 生产线PLC控制器 |
3.4 工业HMI技术 |
3.5 组态控制技术 |
3.6 生产线总体控制方案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PLC I/O分析 |
4.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4.3 生产线电气图 |
4.4 控制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
4.5 上位监控画面设计 |
4.6 生产线控制系统调试 |
4.7 生产线变频调速控制策略研究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可靠性分析 |
5.1 系统可靠性相关理论 |
5.2 系统可靠性分析 |
5.3 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提高工控应用软件可靠性的探索——单片机及PLC应用软件的设计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控软件可靠性的设计理念 |
1.1 工控软件可靠性设计的概念 |
1.2 工控软件可靠性设计的原则 |
2 工控软件的可靠性定义 |
3 几种软件可靠性设计方案剖析 |
3.1 机器码程序设计方案 |
3.2 数据冗余的容错设计方案 |
3.3 输出口的容错设计方案 |
3.4 开关量输入口的容错设计方案 |
3.5 模拟量输入信号的容错设计方案 |
3.6 可靠性之易恢复性设计方案 |
4 模拟量采集口设计方案实例 |
5 结束语 |
(6)微机控制配料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1.1 行业发展 |
1.1.2 当前配料生产采用的控制技术 |
1.1.3 本课题采用的配料控制技术、开发工具及技术平台 |
1.2 课题任务 |
1.2.1 课题的主要工作 |
1.2.2 本人承担的任务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软件开发环境及相关开发技术 |
2.1 微机控制配料系统软件的开发环境 |
2.1.1 硬件平台 |
2.1.2 软件平台 |
2.1.3 开发工具 |
2.2 微机控制配料系统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 |
2.2.1 C++Builder简介 |
2.2.2 Access 2003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 |
2.2.3 ADO技术 |
2.2.4 多线程技术 |
2.2.5 端口读写 |
2.2.6 软件抗干扰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需求分析 |
3.1.1 生产速度需求 |
3.1.2 生产质量需求 |
3.2 技术与功能要求 |
3.2.1 运行环境 |
3.2.2 技术要求 |
3.2.3 主要功能要求 |
3.2.4 软件操作要求 |
3.3 技术突破与改进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微机控制配料系统软件的设计 |
4.1 微机控制配料系统软件的总体结构 |
4.2 一般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4.2.1 配料生产模块的设计 |
4.2.2 生产参数设置模块的设计 |
4.2.3 数据管理模块的设计 |
4.2.4 辅助模块的设计 |
4.3 专用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4.3.1 落差自动跟踪与修正子模块 |
4.3.2 断电自动恢复子模块 |
4.3.3 软件抗干扰 |
4.3.4 空仓报警 |
4.4 系统数据库表的设计 |
4.4.1 数据库分析 |
4.4.2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 |
4.4.3 数据库表的逻辑结构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微机控制配料系统软件的实现 |
5.1 生产主界面的实现 |
5.1.1 模拟生产动画的实现 |
5.1.2 快捷键的实现 |
5.2 配料生产模块的实现 |
5.2.1 生产任务设定子模块的实现 |
5.2.2 配料生产子模块的实现 |
5.3 生产参数设置模块的实现 |
5.3.1 建立原料信息子模块的实现 |
5.3.2 建立配方子模块的实现 |
5.4 数据管理模块的实现 |
5.4.1 生产数据浏览子模块的实现 |
5.4.2 生产数据分析子模块的实现 |
5.4.3 报表打印子模块的实现 |
5.5 辅助模块的实现 |
5.5.1 系统测试子模块的实现 |
5.5.2 模拟生产子模块的实现 |
5.6 专用功能模块实现 |
5.6.1 落差自动跟踪与修正子模块的实现 |
5.6.2 断电自动恢复子模块的实现 |
5.6.3 软件抗干扰的实现 |
5.6.4 空仓报警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工作总结 |
6.2 问题和展望 |
附录1:名词解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旁路放风系统的DCS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DCS发展概括 |
1.1.1 DCS发展历史 |
1.1.2 DCS在水泥工业中的技术状况 |
1.1.3 DCS发展的趋势 |
1.2 论文研究的内容 |
1.2.1 课题来源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旁路放风的工艺简介 |
2.1 工艺流程 |
2.2 旁路放风工艺中的关键问题 |
2.3 主要设备介绍 |
第3章 DCS系统设计简介 |
3.1 DCS系统概述 |
3.1.1 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定义 |
3.1.2 DCS的基本结构和系统组成 |
3.2 DCS网络技术 |
3.2.1 控制网络 |
3.2.2 网络拓扑结构 |
3.2.3 网络硬件 |
3.3 旁路放风系统的DCS总体设计 |
3.3.1 旁路放风系统的DCS设计原则 |
3.3.2 旁路放风系统的DCS控制内容 |
第4章 旁路放风系统的硬件配置 |
4.1 中央控制室硬件配置 |
4.2 现场控制站的硬件配置 |
4.3 通用设备的通讯接口配置 |
4.4 特殊设备的硬件配置与通讯 |
4.5 PROFIBUS总线配置 |
第5章 旁路放风系统的上位工控软件配置 |
5.1 上位工控软件的功能要求 |
5.2 工控软件的编程标准 |
5.2.1 上位编程标准概述 |
5.2.2 上位编程标准的基础模型 |
5.3 旁路放风系统上位工控软件详解 |
5.3.1 旁路放风系统上位工控软件选用 |
5.3.2 800xA系统工控软件的特点 |
第6章 旁路放风系统硬件组态与软件编程 |
6.1 旁路放风系统组态 |
6.1.1 硬件组态 |
6.1.2 上位界面设计 |
6.2 旁路放风控制系统编程 |
6.2.1 选择编程语言 |
6.2.2 设置系统变量 |
6.2.3 编写标准程序模块 |
6.2.4 设备分组与顺序控制 |
6.2.5 附加功能编程 |
第7章 旁路放风系统的安装调试 |
7.1 DCS安装 |
7.1.1 对环境的要求 |
7.1.2 对接地的要求 |
7.1.3 对电缆敷设的要求 |
7.1.4 对自动化仪表的要求 |
7.2 DCS调试 |
7.2.1 DCS的静态调试 |
7.2.2 DCS的动态调试 |
7.2.3 DCS的调试原则 |
第8章 DCS控制的关键技术 |
8.1 抗干扰技术 |
8.1.1 干扰的来源 |
8.1.2 抗干扰措施 |
8.2 PID技术 |
8.2.1 PID控制算法 |
8.2.2 PID技术应用 |
8.2.3 PID性能优化措施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发表的论文 |
(8)山西省阳泉市桃河治理工程自动化监控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水利信息化概述 |
1.2 监控系统发展概况 |
1.3 论文研究目的 |
1.4 论文研究背景 |
1.5 论文研究开发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阳泉市桃河治理工程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开发研究 |
2.1 自动化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
2.2 系统开发研究的依据和硬件选型 |
2.2.1 系统开发研究的依据 |
2.2.2 系统硬件选型 |
2.3 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 |
2.3.1 监控网络 |
2.3.2 系统安全检测 |
2.4 系统的控制方式 |
2.4.1 控制系统的一般要求 |
2.4.2 水泵的控制 |
2.4.3 自排阀门的控制 |
2.5 信号采集、传输与处理 |
2.5.1 系统信号的采集 |
2.5.2 数据传输 |
2.5.3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监控系统软件体系开发研究 |
3.1 系统软件配置 |
3.2 组态王工控软件简介与应用 |
3.2.1 组态王工控软件的主要功能 |
3.2.2 组态王软件的组成 |
3.2.3 系统后台实时监控程序设计 |
3.3 PLC 简介与应用 |
3.3.1 PLC 简介 |
3.3.2 系统中PLC 的应用研究 |
第四章 充水泵站自动化监测研究 |
4.1 国内外泵站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
4.2 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
4.3 泵站自动化的目的和意义 |
4.4 水泵流量的监测 |
4.5 水泵扬程、功率和转速的监测 |
4.6 充水泵站监测数据的分析计算 |
第五章 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研究 |
5.1 监控系统可靠性的概念 |
5.2 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因素 |
5.3 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
5.3.1 改善控制系统的供电设计 |
5.3.2 系统的冗余设计 |
5.3.3 系统保护措施 |
5.3.4 系统故障报警 |
5.3.5 系统抗干扰措施研究 |
5.3.6 系统软件可靠性措施 |
第六章 结论 |
6.1 监控系统运行的结论 |
6.2 几点建议和措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水库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现状分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1 现状分析 |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水库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技术 |
2.1 集散控制系统(DCS) |
2.1.1 传统集散控制系统系统的缺点 |
2.1.2 新一代开放式集散控制系统应用技术 |
2.1.3 新一代开放式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 |
2.2 现场总线技术 |
2.2.1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特点 |
2.2.2 现场总线的现状与标准化 |
2.3 工业以太网技术 |
2.4 管理控制一体化 |
2.5 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 |
2.5.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及组成 |
2.5.2 PLC的通信 |
2.6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水库综合自动化系统框架研究 |
3.1 水库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总体框架 |
3.1.1 水库管理中心主站 |
3.1.2 水库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
3.2 闸门监控系统 |
3.2.1 现地PLC控制单元 |
3.2.2 集中控制系统 |
3.2.3 远程监控系统 |
3.2.4 系统的特点 |
3.3 电力自动化系统 |
3.4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
3.5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
3.5.1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硬件组成 |
3.5.2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管理软件 |
3.6 视频监控系统 |
3.6.1 视频监控系统的构成 |
3.6.2 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功能 |
3.7 系统通信 |
3.7.1 通信通道 |
3.7.2 通信方案及协议 |
3.8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唐村水库中的应用 |
4.1 工程概况与系统组成 |
4.1.1 工程概况 |
4.1.2 系统的组成 |
4.2 唐村水库综合自动化系统 |
4.2.1 溢洪闸监控系统 |
4.2.2 放水洞监控系统 |
4.2.3 水电站监控系统 |
4.2.4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
4.2.5 视频监视系统 |
4.2.6 管理局监控中心 |
4.2.7 唐村水库通信网络系统 |
4.2.8 唐村水库软件系统 |
4.3 唐村水库系统分析 |
4.4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水库综合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研究 |
5.1 可靠性的概念 |
5.1.1 元件的可靠性 |
5.1.2 系统的可靠性 |
5.2 影响水库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
5.3 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抗干扰与可靠性问题 |
5.3.1 DCS系统自身存在可靠性问题 |
5.3.2 自动化元件及单元的可靠性 |
5.3.3 监控系统的通信系统防干扰 |
5.3.4 工控软件的可靠性 |
5.3.5 工控系统的接地抗干扰技术 |
5.3.6 工控系统的电源抗干扰技术 |
5.3.7 PLC自动控制系统可靠性 |
5.3.8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 |
5.4 自动化系统管理 |
5.5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工控软件的抗干扰设计的编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危化品存储柜安全管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 宗文锦. 江南大学, 2021(01)
- [2]瓦斯抽采智能监控系统设计[D]. 谢旭.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3]基于图像配准与差分的注塑模具保护器设计[D]. 曹新舜. 河北大学, 2020(08)
- [4]食用菌分选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D]. 商学晏. 宁夏大学, 2020(03)
- [5]提高工控应用软件可靠性的探索——单片机及PLC应用软件的设计实践[J]. 洪光.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5(02)
- [6]微机控制配料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郑家辉. 北京邮电大学, 2009(S2)
- [7]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旁路放风系统的DCS控制[D]. 杨红波. 武汉理工大学, 2008(09)
- [8]山西省阳泉市桃河治理工程自动化监控系统开发研究[D]. 刘春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9]工控软件的抗干扰设计[J]. 魏先民. 电器工业, 2005(10)
- [10]水库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D]. 巩向伟. 河海大学,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