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德西特不变性

局部德西特不变性

一、局部De Sitter不变性(论文文献综述)

郭汉英[1](1976)在《局部De Sitter不变性》文中研究表明 一我们曾经在局部Lorentz不变的重力规范理论的基础上,建议从局部de Sitter不变的角度来描述重力场,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根据典型时空理论,常曲率半de Sitter空间中可以定义惯性坐标系.同时,由于齐次Lorentz群是de Sitter群的固定子群,Min-kowski空间是de Sitter空间曲率为零的退化

郭汉英[2](1979)在《关于重力的de Sitter规范理论》文中提出 一 自从我们建议用de Sitter群Gλ的规范场描写重力过程以来,曾先后提出了两种具体方案,并着重从几何角度阐述了局部de Sitter不变性的意义。这些工作,已在文献[1—3]中作过简要介绍。最近,国外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有的重复了[1]的部分内容,有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很好解决。

鄢盛丰[3](2020)在《原初扰动和宇宙演化的现象学研究》文中指出Modern cosmology is now established on mature theoretical grounds and preci-sion observational probes.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grows as we make new discoveries.On the one hand,some theoretical hypothesis are waiting to be confirmed,or falsified,by experiments:Inflation as a paradigm for the very-early Universe,pri-mordial black holes as candidate for dark matter,and much more.On the other hand,some observations still require a consensual explanation,such as the two dark clouds of dark energy and dark matter.These two hands form one path that one can explore from each sides.One way to test our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is to design specific phe-nomenological predictions to be confronted to observations.Meanwhile,new physics beyond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framework are to be explored if we want to unravel the yet mysterious facets of the Universe.This thesis i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se two directions.Ei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ffective theories,or from the ’bottom-up’,we will scrutiny certain peculiar aspects of our Universe,building a bridge between observations and theory.This thesis consists of two axes.First,for the first-order scalar perturbation dur-ing inflation,a special parameterization cs2=1-2ξ[1-cos(2k*τ)]of its propagation speed is given.The propagation speed of this perturbation has a slight time-dependent oscillatory term.Through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equation of motion,it is found that,under the de Sitter approximation,the equation is actually a Mathieu equation,that is,the equation of parametric resonance in mechanics.Under the governing of this equa-tion of motion,the perturbation mode function near the characteristic scale k.*will be exponentially amplified to close to unitary within the Hubble radius,and converted into curvature perturbation outside the Hubble radius.Such a sharp and narrow curva-ture perturbation can trigger the formation of the primordial black hole during radiation domination.We found that the mass spectrum of primordial black holes produced by the perturbations is also narrow and sharp,which can be limited by current observations,which in turn can limit the parameterization of sound speed resonance.Based on this model-independent sound speed resonance mechanism,we calculated the energy spec-trum of induced gravitational waves in Chapter 4.There is a nonlinear coupling term of scalar-scalar-tensor for second-order tensor perturbations and primordial scalar pertur-bations at second-order perturbations theories.Since the scalar perturbations near k*are exponentially amplified by the sound speed resonance mechanism during inflation,we find that both in the radiation domination and during inflation,an induced gravitational wave signal with a sufficiently high energy spectrum is generated.In addition,we have calculated the induced gravitational waves in radiation domination,inside the Hubble radius and outside the Hubble radius during inflation,and found that the spectrum dur-ing inflation is dominated by it produced inside the Hubble radius,and that produced outside the Hubble radius will be suppressed by slow-roll parameter.And the superim-posed energy spectrum can fall within the detection sensitivity range of LISA or PTA.By the signals of induced gravitational waves,we can indirectly constrain the formation of primordial black holes,and we can use multi-messenger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s that combine primordial black holes and induced gravitational waves to constrain and filter the sound speed resonance mechanism.Second,we also study the realization of an effective model with torsional gravity,and how it alleviates cosmological tensions.First,we constructed an effective action based on the effective field theory of teleparallel torsional gravity and selected a normal parameterization f(T)=-T-2∧/Mp2+αTβ and reconstructed it with observational data.Then it can alleviate H0 tension and σ8 tension simultaneously,hence,offers an additional argument in favor of gravitational modification.

安瑛,陈时,邹振隆,郭汉英[4](1976)在《一种新的重力理论——重力的局部de Sitter不变理论》文中研究指明 一按照典型时空理论,在以 de Sitter 群(?)为运动群的常曲率时空中存在着惯性运动和惯性坐标系.由于 de Sitter 群综合了齐次Lorentz 群(?)和“平移”变换,又是(3,1)号差的Riemann 流形所允许的最大运动群,因此,从局部 de Sitter 不变的角度来描述重力过程,

蒋青权[5](2009)在《量子隧穿、反常与黑洞霍金辐射》文中研究说明黑洞霍金辐射是理论物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发现。它的出现是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热力学有机结合的产物。经过30多年的研究,在理论上人们不再怀疑它的正确性,但是实验上至今尚没对这个理论给予验证。幸运的是,在量子引力为Tev能标的情况下,西欧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新一代大型强子对撞机LHC(Large Hadron Collider)将能够平均每秒制造出一个微型黑洞。这样的微型黑洞产生时几乎立即蒸发,它们的存在只有通过黑洞的霍金辐射在最后垂死爆发才能观察到。这就为实验检验黑洞霍金辐射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性,进而使得对黑洞霍金辐射的研究再次成为理论物理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自从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1974年发现黑洞并不是完全黑而是可以从视界发射热辐射以来,在过去的四分之一多个世纪里,人们已经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对各类黑洞的量子热性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数研究黑洞霍金辐射的文献中,背景时空是固定不变的,没有考虑霍金辐射对背景时空的反作用。在该近似下,黑洞霍金辐射谱为纯热谱,这导致了黑洞信息丢失疑难和量子论幺正性破缺。为了准确描述黑洞量子热效应,必须考虑辐射粒子的自引力相互作用,把黑洞背景时空看作动态变量。考虑到辐射粒子的自引力相互作用,200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和其合作者克罗斯(Per Kraus),首先把黑洞霍金辐射看作是一种半经典的量子隧穿效应,得到了修正的霍金辐射谱。接着,在此工作基础之上,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和其合作者派瑞克(Maulik K.Parikh),对该Kraus-Wilczek量子隧穿方法进行了改进,在能量守恒的条件下,给出了支持信息守恒和恢复量子论幺正性的一种虽然是半经典,但却是比较具体的计算。后来,运用量子场论中的反常技术,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和其合作者罗宾逊(Sean P.Robinson)通过研究手征对称理论的量子反常,再次成功对黑洞霍金辐射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和完善量子隧穿和反常方法,使之各自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总结了作者博士期间完成的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一个工作是对Kraus-Wilczek量子隧穿方法进行了再研究,得到了正确的黑洞霍金辐射谱。第二个工作是发展和完善Parikh-Wilczek量子隧穿方法。第三个工作是发展复路径积分方法,对费米子的隧穿辐射特征进行了研究。第四个工作是对Iso-Umetsu-Wilczek量子反常方法进行推广与发展。本文共分为七章,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简要介绍了量子隧穿和反常方法的霍金辐射机制及其发展的历史背景。第二章,对量子隧穿和反常方法的霍金辐射机制的理论基础作了简单介绍,具体包括Kraus-Wilczek量子隧穿方法,Parikh-Wilczek量子隧穿方法,复路径积分方法(费米子量子隧穿模型的理论基础)以及量子反常方法。第三章到第六章是对作者博士期间工作的总结:·考虑到辐射粒子的自引力相互作用,F.Wilczek和其合作者P.Kraus的原始工作[32]首次对黑洞霍金辐射谱进行了修正。第三章以一个任意球对称黑洞为例,对Kraus-Wilczek量子隧穿模型进行了再讨论,并指出文献[32]给出的只是近似霍金辐射修正谱,考虑到辐射粒子对时空背景的反作用,真实的辐射谱不仅偏离纯热谱,而且与辐射粒子前后黑洞的Bekenstein-Hawking熵变有关,满足量子力学的幺正性原理。第四章旨在发展和完善Parikh-Wilczek量子隧穿方法:·E.C.Vagenas利用Parikh-Wilczek量子隧穿模型研究了三维旋转BTZ黑洞的霍金辐射,并指出自引力相互作用会修改该黑洞Bekenstein-Hawking熵表达式[48]。4.1节考虑到辐射粒子的自引力相互作用,对三维旋转BTZ黑洞的量子隧穿辐射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自引力相互作用不会修改三维旋转BTZ黑洞Bekenstein-Hawking熵表达式,造成文献[48]错误的原因是利用半经典量子隧穿方法研究三维旋转BTZ黑洞的霍金隧穿辐射时,只考虑了能量守恒,没有考虑角动量守恒。·Parikh-Wilczek量子隧穿模型引进了P.Painlev(?)在1921年提出的坐标变换消除黑洞视界处的坐标奇异性,为辐射粒子提供优越的隧穿环境。后来,张靖仪和赵峥把Painlev(?)坐标变换推广到适用于一般稳态黑洞的情形。4.2节引进新的Painlev(?)-like坐标变换消除黑洞视界处的坐标奇异性,在能量守恒、角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条件下,运用Parikh-Wilczek量子隧穿模型研究了稳态Kerr和Kerr-Newman黑洞辐射粒子带有质量、角动量和电荷的量子辐射效应。·Parikh-Wilczek量子隧穿模型最基本观点是粒子隧穿辐射过程中考虑能量守恒,这要求研究黑洞霍金辐射之前首先应该清楚时空ADM能量以及黑洞视界处的量子隧穿辐射行为。4.3节考虑到辐射粒子的自引力相互作用,运用Parikh-Wilczek量子隧穿方法研究了含磁单极Reissner-Nordstr(o|¨)m-de Sitter黑洞事件视界和宇宙视界处的量子隧穿辐射特征。该带有拓扑缺陷的de Sitter黑洞具有特殊性质:时空总的ADM能量和电荷与黑洞质量和电荷不再相同,相差一个常数因子(1-8πη2);同时黑洞事件视界和宇宙视界处由于未来光锥指向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量子隧穿行为。·最后,为了更进一步证实Parikh-Wilczek量子隧穿方法的普适性,考虑到辐射粒子的自引力相互作用,成功地将该方法运用于高维黑洞霍金辐射的研究。第五章旨在将费米子的量子隧穿方法进行推广和发展:·R.Kerner和R.B.Mann提出的费米隧穿模型建立在T.Padmanabhan等人提出的复路径积分方法的基础上,其关键技术就是选择合适的γ矩阵以准确描述粒子在时空中运动。为了推广费米隧穿方法,5.1节在拖曳坐标系下建立合适的γ矩阵,运用费米隧穿方法对一类稳态轴对称黑洞带电费米子的量子隧穿效应进行研究。具体研究了稳态Kaluza-Klein黑洞带电费米子的量子隧穿辐射,以及稳态Kerr-Newman-de Sitter黑洞事件视界和宇宙视界处带电费米子的量子辐射效应。·接着,对五维黑环时空选择合适的γ矩阵,5.2节运用费米隧穿方法研究了不带电黑环与带电黑环视界处费米子的量子霍金辐射。·最后,为了更进一步证实五维隧穿模型的可靠性,5.3节以非极端D1-D5黑洞为例,再次运用费米隧穿方法研究了该黑洞费米子的量子隧穿特征。第六章旨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量子反常方法:·S.Iso,H.Umetsu和F.Wilczek在Robinson-Wilczek量子反常方法基础上,考虑到视界处规范和引力反常,研究了球对称带电黑洞霍金辐射。6.1节发展Iso-Umetsu-Wilczek量子反常方法,研究了Anti-de Sitter时空中,旋转Kerr和Kerr-Newman黑洞视界处的霍金辐射效应。该类时空具有轴对称性,经过降维技术后,二维等效理论具有U(1)规范对称性,其规范势所对应的规范荷为角量子数。这与球对称带电黑洞降维后的二维等效理论具有类似性质,运用Iso-Umetsu-Wilczek处理带电黑洞霍金辐射的量子反常方法,便可对该类旋转黑洞的霍金辐射特征进行研究。·当忽略掉视界附近经典不相关的入射模式,旋转黑洞的二维有效量子场论具有U(1)规范反常和引力反常。然而,在拖曳坐标系下,物质场不存在标架拖曳效应,旋转黑洞的转动自由度被消除。这导致了降维后的二维有效量子场论不存在与原始转动自由度相关的规范对称性,当忽略掉黑洞视界处入射模式后,有效理论不会出现与该规范对称性相应的规范反常。6.2节在拖曳坐标系下,考虑到视界处的引力反常,研究了(2+1)维旋转BTZ黑洞的霍金辐射特征。·Dilaton黑洞由低能有效场论得到,与通常Einstein引力理论得到的黑洞具有不同的性质。为了证实量子反常方法的普适性,6.3节以一类Dilaton黑洞为例(具体包括包括具有任意耦合常数的球对称Dilaton黑洞、旋转Kaluza-Klein黑洞和旋转Kerr-Sen黑洞),运用量子反常方法,研究了该类黑洞的霍金辐射特征。·S.Iso,H.Umetsu和F.Wilczek的原始文献中,其有效量子场论建立在黑洞视界外部,规范和引力反常由于排除掉黑洞视界处经典不相关入射模式造成的。然而,对于de Sitter黑洞,由于霍金辐射能够产生于黑洞事件视界和宇宙视界处,并且两处量子场辐射行为不同,因而有效量子场论应建立在黑洞事件视界与宇宙视界之间,规范和引力反常是由于排除掉事件视界处入射模式以及宇宙视界处出射模式造成。6.4节发展量子反常方法,成功地研究了高维Schwarzschild-de Sitter黑洞及高维Kerr-de Sitter黑洞宇宙视界处的霍金辐射。第七章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并提出了今后相关工作的设想。

田泽华[6](2015)在《相对论框架下的量子信息》文中指出相对论量子信息是量子力学、经典信息学、量子场论、相对论、量子光学、热力学以及统计物理等诸多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兴领域。其主要探讨相对论运动、相对论效应以及时空的结构和性质如何影响量子资源和量子信息的储存、操控以及传递等任务,并且还关注如何利用量子信息中相关的技术方法来探测时空的结构、相对论效应以及引力和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毫无疑问,相对论量子信息的研究不但对量子信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且会对非惯性系和弯曲时空中相对论效应的探测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对非惯性系和弯曲时空中的两体和多体量子纠缠、量子关联、量子非定域性、两能级原子的几何相、能级移动、量子估测以及黑洞的辐射谱和“信息丢失”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我们研究了观测者的运动和时空的性质如何影响量子系统的经典和量子退相干以及量子纠缠和量子非定域性等问题。我们发现:(i)一个非惯性的观测者会认为,Dirac场的量子关联和测量诱导非定域性会随着其加速度的增加而单调减少,但Bosonic场的测量诱导非定域性的变化却是非单调的,并且在加速度趋于无穷大的情况下,Dirac场的测量诱导非定域性仍旧存在,而Bosonic场的却趋于零,这表明量子资源及其演化是与观测者以及场粒子的统计规律相关的;(ii)随着探测器加速度的增加,探测器之间的两体纠缠会发生“猝死”,而三体纠缠却不会,因而在非惯性系中利用多体纠缠作为资源进行量子信息任务处理会比两体量子纠缠更为优越;(ⅲ) de Sitter时空的热性质和原子的运动状态会使得原子与其辅助伙伴之间的量子纠缠发生衰减并产生“猝死”的现象,故时空的结构和性质也能影响量子资源,从而影响量子信息任务。接下来,我们利用开放量子系统方法讨论了一个与外场相耦合的两能级原子的几何相、能级移动以及相关的量子估量。我们发现:(i)de Sitter时空中的自由下落和静态的两能级原子的几何相都会获得一个热修正项,自由下落原子几何相的热修正是由于Gibbons-Hawking效应所造成,而静态原子的则是由Gibbons-Hawking效应和Unruh效应所造成,故原子几何相的修正在理论上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de Sitter时空的热性质,同时也能为观测弯曲时空量子效应提供一种新的思路;(ⅱ) de Sitter时空中的静态原子的能级移动与原子的位置相关,这种能级移动能导致一个作用在原子上的类Casimir-Polder力,而热的Minkowski时空中的静态原子的能级移动却不能,故这种力在理论上预言能将de Sitter时空和热的Minkowski时空区分开;(iii)利用两能级原子作为探测器估测Unruh温度时,其量子力学所允许的最佳估测精度在探测器演化足够长的时间以及对探测器进行粒子数测量这两个条件下所取得,这种精度能够在目前的实验条件下所达到。最后,我们分析“黑洞信息丢失”问题和Schwarzschild黑洞中6种可能的辐射谱的性质。我们发现:(i)不论黑洞辐射的是何种非热谱,其所有辐射粒子所带走的熵的总和等于黑洞的初始熵,这意味着在整个黑洞蒸发过程中,黑洞的信息并没有丢失,而是全部被辐射粒子所带出,因而非热谱为黑洞信息的去向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ii)对于所有的热谱,其连续辐射粒子的能量协方差为零,而非热谱的却存在,并且温度修正的非热谱与能量修正的非热谱的连续辐射粒子的能量协方差最大值是不一样的,因而这些谱的不同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从实验上来解决黑洞辐射的谱到底是什么谱,黑洞信息是否丢失等困惑人们多年的难题。

刘小宝[7](2019)在《相对论量子信息中量子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和量子估测在引力理论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相对论量子信息是量子信息理论、量子场论、相对论、量子光学等诸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它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量子信息理论,也能帮助人们深入地理解和研究相对论和其它引力理论。一方面,我们可以在相对论框架下探讨对量子资源进行信息编码、传输和处理等量子信息处理任务;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利用量子信息测量手段进行高精度测量,从而探测时空的性质、相对论效应以及相关的物理量,为实验验证开辟新的道路。毫无疑问,弄清相对论框架下的量子信息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开展和实施量子信息处理任务,而且能推进和指导非惯性系和弯曲时空中量子信息实验的有效进行。本文中,我们研究非惯性系和弯曲时空中多体系统的量子相干性和原子的辐射性质对纠缠的影响,以及量子引力理论中的量子估测等问题,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我们采用开放量子系统的方法,在无边界和有边界的两种情况下探讨了量子涨落电磁场如何影响多体系统的量子相干性以及探讨在何种条件下能保护量子相干性不受环境影响等问题。我们发现:(i)在原子与真空涨落电磁场多极耦合的情况下,对于单比特和双比特的量子系统,当没有边界时,由于真空涨落的影响,量子相干性会一直衰减。然而,当存在一个反射平面边界时,只有当原子非常靠近边界且平行极化时,量子相干性能被有效地保护。在其它的条件下量子相干性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ii)在原子与热涨落电磁场多极耦合的情况下,当没有边界时,由于热涨落的影响,两能级原子的相干性不可避免地会减少。当存在一个反射平面边界时,当原子离边界很近且平行极化时,量子退相干会被有效地抑制。特别的是,当存在两个平行反射平面边界且原子平行极化时,选取某个特定的平行边界间距,此时不管原子被放置两个边界中哪个位置,量子退相干被完全地抑制。接下来,我们利用Dalibard,Dupont-Roc和Cohen-Tannoudji提出的方法研究了与de Sitter不变真空中无质量标量场相互耦合的两纠缠原子的辐射性质,定量地研究了真空涨落和辐射反作用对两原子的纠缠产生和去纠缠的影响。我们发现当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远小于以曲率半径为函数的特征长度时,de Sitter时空中原子间的相互关联项如预期一样回到了热Minkowsiki时空的情况。然而,当两个原子的间距远大于特征长度时,de Sitter时空中原子的相互关联项不同于热Minkowsiki时空中的情况。特别的是,原子的纠缠产生和去纠缠可能增强或者抑制,它不仅与特定的纠缠态有关,而且还依赖于两原子之间的距离。最后,我们分析了量子引力理论中的量子估测问题:(i)在对易时空中构建的κ形变Minkowsiki时空,我们以一个相对论运动且与κ形变无质量标量场相互作用的两能级原子为探测器,探讨了对κ形变参数测量的最佳精度。我们发现在估测κ形变参数时,最佳测量是对探测器进行粒子数测量。更重要的是,相对论运动能有效地提高估测κ形变参数的精度,相对于静止的情况提高了许多个量级;(ii)利用量子估测理论,我们讨论了存在违背洛伦兹不变性的膨胀宇宙中标量场的相关参数最佳估测精度的问题。发现当估测违背洛伦兹不变性系数时,选取适当的粒子动量、宇宙所允许的最大膨胀参数以及对探测态的本征矢进行投影测量等条件下能获得量子力学所允许的最佳估测精度。当估测膨胀参数时,最佳估测精度不仅依赖适当的粒子动量和违背洛伦兹不变性系数,还与对探测态的本征矢进行投影测量有关,这些测量精度能够在目前的实验条件下所达到。

吴咏时,李根道,郭汉英[8](1974)在《引力拉氏量和局部de Sitter不变性》文中研究指明 最近,我们提出了引力规范理论的一种可能的方案。与广义相对论以及引力规范理论的其他方案相比,这个方案的特点是,从局部Lorentz不变性和引力决定时空的几何性质的前提出发,在引力拉氏量中加进了通常规范场拉氏量的动能项,得到描述引力场的一组新的方程——Einstein-杨振宁方程。但是,我们知道,4-维正常双曲Riemann

郭汉英[9](2006)在《“舟行不觉”和暗宇宙——惯性运动、相对性原理及其宇宙起源》文中研究说明在牛顿力学和狭义相对论中,惯性原理是定义物理量、引进物理规律的基准;然而,惯性运动和惯性系的起源没有解决,在如何确定惯性系的问题上,存在爱因斯坦所指出的“循环论证”。爱因斯坦试图引进任意运动之间的“广义相对性”摆脱惯性原理的“循环论证”,并进而描述引力。广义相对论取得了成功,但并没有实现运动的“广义相对性”。而且,在如何定义物理量、引进物理规律,与狭义相对论在对称性的意义上也并不相同。宇宙是暗的,在加速膨胀,并不渐近于闵氏空时,很可能渐近于常曲率的德西特空间。这对广义相对论及其宇宙学等提出尖锐挑战。陆启铿提出把相对性原理推广到常曲率空时。基于这个原理和不变普适常数原理,可以建立德西特不变的相对论。德西特对称性保证在德西特空时中既存在惯性原理,也存在宇宙学原理;二者通过两种彼此联系的同时性相互关联。这样,加速膨胀的3维球面的德西特宇宙背景就表现为德西特惯性运动和惯性系的起源。如果宇宙渐近于德西特宇宙,其3维宇宙空间应该渐近于这个3维球面,但对于平坦的偏离仅仅为宇宙常数的量级。同时,宇宙的时间演化方向,可以确定德西特宇宙模型的时间方向,进而可以确定德西特空时中惯性系的时间和空间坐标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演化的宇宙就成为德西特空时中惯性运动的起源,惯性系的确定不再存在“循环论证”。进而,作为这类惯性系退化情形闵氏惯性系和伽利略惯性系的确定,也不再存在“循环论证”。对于存在引力的情形,空时应该处处时时存在局域化的德西特惯性原理和具有局域德西特不变性的局域惯性系。这样,定义物理量和引进物理规律的局域化的基准,就与德西特相对论一致。演化的宇宙同样可以确定局域德西特惯性系。这是一条从伽利略惯性原理,经过庞加莱惯性原理,发展到常曲率空时惯性原理;并进而考虑惯性原理局域化的途径。与爱因斯坦发展到广义相对论的途径不相同,值得深入探讨。

邵常贵[10](1982)在《纤维丛表述的两种de Sitter引力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用纤维丛方法构造两种de Sitter引力作用量,讨论了某些特殊情况,且通过从de Sitter丛到Poincaré丛并缩的证明以及规范群的受限,论证了deSitter引力、Poincaré引力和Lorentz引力间的某些关系.

二、局部De Sitter不变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局部De Sitter不变性(论文提纲范文)

(3)原初扰动和宇宙演化的现象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宇宙学简介
    1.2 黑洞与原初黑洞
    1.3 引力波
    1.4 修改引力理论与宇宙晚期演化
第二章 暴胀与扰动理论
    2.1 暴胀宇宙学的背景演化
        2.1.1 传统热大爆炸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2.1.2 暴胀的动力学
        2.1.3 常见的暴胀模型
    2.2 宇宙学扰动理论
        2.2.1 经典扰动
        2.2.2 量子涨落
    2.3 永恒暴胀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声速共振机制及其产生的原初黑洞
    3.1 声速共振机制
        3.1.1 力学中的参数共振
        3.1.2 暴胀期间的声速共振
    3.2 原初黑洞的形成
    3.3 声速共振机制下的原初黑洞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声速共振机制产生的诱导引力波
    4.1 一阶和二阶引力波
    4.2 辐射为主时期的诱导引力波
    4.3 暴胀时期的诱导引力波
        4.3.1 超视界的扰动
        4.3.2 视界内的扰动
        4.3.3 暴胀期间产生的诱导引力波谱
    4.4 声速共振机制产生诱导引力波的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有挠引力和宇宙演化
    5.1 有挠引力及其有效理论
        5.1.1 平行等价引力(Teleparallel gravity)和f(T)理论
        5.1.2 平行等价引力和f(T)引力的有效理论
    5.2 有挠引力应用到宇宙演化
        5.2.1 模型无关的分析
        5.2.2 基于f(T)理论的分析
        5.2.3 拓展到f(T,B)引力的尝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5)量子隧穿、反常与黑洞霍金辐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量子隧穿与霍金辐射
    1.2 量子反常与霍金辐射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Kraus-Wilczek 量子隧穿与霍金辐射
    2.2 Parikh-Wilczek 量子隧穿与霍金辐射
        2.2.1 无质量粒子的量子隧穿辐射
        2.2.2 有质量粒子的量子隧穿辐射
    2.3 复路径积分与霍金辐射
    2.4 量子反常与霍金辐射
        2.4.1 规范反常与霍金辐射
        2.4.2 引力反常与霍金辐射
第三章 Kraus-Wilczek 量子隧穿与霍金辐射
第四章 Parikh-Wilczek 量子隧穿与霍金辐射
    4.1 BTZ 黑洞的量子隧穿辐射
    4.2 稳态黑洞的量子隧穿辐射
        4.2.1 Kerr 解的新形式及其量子隧穿辐射
        4.2.2 Kerr-Newman 解的新形式及其量子隧穿辐射
    4.3 含磁单极 de Sitter 黑洞的量子隧穿辐射
        4.3.1 事件视界处的量子隧穿辐射
        4.3.2 宇宙视界处的量子隧穿辐射
    4.4 高维黑洞的量子隧穿辐射
    4.5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费米子的量子隧穿辐射
    5.1 稳态黑洞的费米隧穿辐射
        5.1.1 稳态 Kaluza-Klein 黑洞的费米隧穿辐射
        5.1.2 旋转 de Sitter 黑洞的费米隧穿辐射
    5.2 五维黑环解的费米隧穿辐射
        5.2.1 五维不带电黑环解的费米隧穿辐射
        5.2.2 五维带电黑环解的费米隧穿辐射
    5.3 非极端 D1-D5黑洞的费米隧穿辐射
    5.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量子反常与霍金辐射
    6.1 量子反常与 Anti-de Sitter 空间旋转黑洞的霍金辐射
        6.1.1 Anti-de Sitter 空间旋转 Kerr 黑洞的霍金辐射
        6.1.2 Anti-de Sitter 空间中旋转 Kerr-Newman 黑洞的霍金辐射
    6.2 量子反常与旋转 BTZ 黑洞的霍金辐射
    6.3 量子反常与 Dilaton 黑洞的霍金辐射
        6.3.1 球对称 Dilaton 黑洞的霍金辐射
        6.3.2 旋转 Kaluza-Klein 黑洞的霍金辐射
        6.3.3 旋转 Kerr-Sen 黑洞的霍金辐射
    6.4 量子反常与高维 de Sitter 黑洞的霍金辐射
        6.4.1 高维 Schwarzschild-de Sitter 黑洞的霍金辐射
        6.4.2 高维 Kerr-de Sitter 黑洞的霍金辐射
    6.5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A 时空的 ADM 分解
附录 B 费米隧穿模型中γ矩阵的选择
附录 C 协变反常与霍金辐射
附录 D 有效作用量与霍金辐射
参考文献
获得奖励与荣誉
完成论文目录
论文他引情况
致谢

(6)相对论框架下的量子信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量子纠缠、非定域性以及量子关联
        1.2.1 量子纠缠的概念和度量
        1.2.2 量子非定域性
        1.2.3 量子关联
    1.3 Unruh效应和相对论量子信息
        1.3.1 粒子和真空
        1.3.2 惯性系与非惯性系中的量子态变换
        1.3.3 Unruh-DeWitt探测器
    1.4 开放量子系统理论简介
        1.4.1 Kraus算符
        1.4.2 主方程
    1.5 几何相
        1.5.1 绝热近似与Berry相
        1.5.2 开放量子系统的几何相
第二章 相对论效应对量子资源的影响
    2.1 Unruh效应对经典和量子退相干的影响
        2.1.1 Phase翻转通道
        2.1.2 Bit翻转通道
        2.1.3 Phase-bit翻转通道
    2.2 Unruh效应对Measurement-Induced Nonlocality的影响
        2.2.1 Dirac场的Measurement-Induced Nonlocality
        2.2.2 Measurement-Induced Nonlocality与CHSH不等式的关系
        2.2.3 Bosonic场的Measurement-Induced Nonlocality
    2.3 Unruh相应对两能级原子的非定域性和纠缠的影响
        2.3.1 Two-qubit量子态的非定域性和纠缠
        2.3.2 Three-qubit量子态的非定域性和纠缠
    2.4 Gibbons-Hawking效应对两能级原子的演化和纠缠动力学的影响
        2.4.1 自由下落的原子
        2.4.2 静态的原子
    2.5 小结
第三章 相对论效应的量子探究
    3.1 de Sitter时空中两能级原子的几何相
        3.1.1 自由下落的原子
        3.1.2 静态的原子
    3.2 de Sitter时空和热Minkowski时空中原子的Lamb移动
    3.3 开放量子系统中的相对论量子估量学
        3.3.1 量子估测理论
        3.3.2 Unruh温度的最佳估测
    3.4 小结
第四章“黑洞信息佯谬”以及不同辐射谱的区分
    4.1 Schwarzschild黑洞的辐射谱
    4.2“黑洞信息佯谬”的可能解决方案
    4.3 不同辐射谱的区分
        4.3.1 量子修正的热谱与非修正的热谱的性质
        4.3.2 量子修正的热谱与非热谱之间的特征比较
        4.3.3 连续辐射粒子的能量协方差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7)相对论量子信息中量子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和量子估测在引力理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1 中文摘要
0.2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开放量子系统理论简介
    1.3 量子相干性及其冻结判据
        1.3.1 量子相干性的概念
        1.3.2 量子相干性冻结判据
    1.4 原子的辐射性质简介
        1.4.1 原子的自发辐射
        1.4.2 DDC方法
    1.5 量子估测理论
    1.6 量子场论
        1.6.1 真空和粒子
        1.6.2 渐近Minkowski流形上粒子的产生
第二章 量子系统中量子相干性的保护
    2.1 在电磁真空涨落环境中量子相干性的保护
        2.1.1 与真空涨落耦合的量子系统的动力学演化
        2.1.2 真空涨落对单比特两能级原子的量子相干性的影响
        2.1.3 真空涨落对双比特两能级原子的量子相干性的影响
    2.2 抑制热库中两能级原子的量子退相干
        2.2.1 无边界情况时热涨落对两能级原子的退相干的影响
        2.2.2 热涨落中增加一个反射平面边界来抑制两能级原子的退相干
        2.2.3 热涨落中增加两个反射平面边界来抑制两能级原子的退相干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e Sitter时空中原子的辐射性质对纠缠的影响
    3.1 de Sitter时空中纠缠原子的辐射性质
    3.2 de Sitter时空中两个静止原子的辐射性质对量子纠缠产生和去纠缠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引力理论中的量子估测
    4.1 相对论运动提高κ形变时空中量子估测
        4.1.1 κ形变Klein-Gordon理论
        4.1.2 κ形变时空中两能级探测器的动力学演化过程
        4.1.3 匀速运动探测器对估测κ形变参数的影响
        4.1.4 匀速圆周运动探测器对估测κ形变参数的影响
    4.2 存在LIV的膨胀宇宙中参数的最佳估测
        4.2.1 存在LIV的膨胀宇宙模型
        4.2.2 LIV参数的最佳估测
        4.2.3 膨胀宇宙参数的最佳估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四、局部De Sitter不变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局部De Sitter不变性[J]. 郭汉英. 科学通报, 1976(01)
  • [2]关于重力的de Sitter规范理论[J]. 郭汉英. 科学通报, 1979(05)
  • [3]原初扰动和宇宙演化的现象学研究[D]. 鄢盛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4]一种新的重力理论——重力的局部de Sitter不变理论[J]. 安瑛,陈时,邹振隆,郭汉英. 科学通报, 1976(08)
  • [5]量子隧穿、反常与黑洞霍金辐射[D]. 蒋青权. 华中师范大学, 2009(11)
  • [6]相对论框架下的量子信息[D]. 田泽华. 湖南师范大学, 2015(09)
  • [7]相对论量子信息中量子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和量子估测在引力理论中的应用[D]. 刘小宝.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8]引力拉氏量和局部de Sitter不变性[J]. 吴咏时,李根道,郭汉英. 科学通报, 1974(11)
  • [9]“舟行不觉”和暗宇宙——惯性运动、相对性原理及其宇宙起源[J]. 郭汉英. 科学文化评论, 2006(05)
  • [10]纤维丛表述的两种de Sitter引力的探讨[J]. 邵常贵. 华中工学院学报, 1982(01)

标签:;  ;  ;  ;  ;  

局部德西特不变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