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现新形势下企业安全管理的转变(论文文献综述)
黄新夏[1](2021)在《关于国有企业安全发展的内控管理数字化的研究——以LQ集团实践为例》文中提出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对保证国有企业贯彻实施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有效地防范企业各类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以LQ集团内部控制数字化管理为例,阐述对搭建内部控制数字化管理的路径思考,通过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并运用数字化手段升华体系建设、延伸审计维度的应用实践,实现助力企业防控风险、促进企业安全发展的目标。
季佳靓[2](2021)在《基层安全生产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为例》文中指出
沈瑨[3](2021)在《“十四五”时期创新民航安全监管制度体系的探讨——以山东监管局安全监管“两会一讲堂”制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在此背景下,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民航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和安全监管文化成为重要课题,也是贯彻落实民航局"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相关精神的必然要求。"十四五"规划对民航制度创新的引领作用
汪志萼[4](2020)在《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前和煤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其他发达国家和行业相比,煤矿安全形势依旧很严峻。在科学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管理制度建设到一定程度时,进一步降低事故和死亡人数,则需要更大的努力。现代事故致因理论指出在安全系统“人、机、环”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提高人的安全素质,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固化人的安全价值观是在当前科技、设备和环境条件下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阐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安全观念,分析山西五大传统文化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根据安全科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传统文化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以山西前和煤业为例,通过查阅地方志、建矿历史资料和现场考察等,分析了地方传统文化对前和煤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影响和作用,并通过问卷调查评估了前和煤业安全文化建设实施现状,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并从“人、机、环、管”四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研究得出在面临既要做到“零事故、零隐患、低风险”的高要求,又要提高产量效益的情况下,前和煤业以传统文化和企业安全文化为抓手和着力点,经过“两年文化提炼,三年硬件达标,五年形成特色”,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前和煤业通过建设和实施植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克服先天资源优势不足,实现十年未发生一起重伤以上安全事故,被评为国家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矿井、国家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矿井。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前和煤业的安全文化理念(善、勤、信、学、爱、谦、和)是源自于山西的五大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德孝文化、关公文化、廉政文化和诚信文化),传统文化能有意或无意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传统文化使前和职工养成了善良、勤劳、诚信、互爱、谦虚和平和的心态,而这些心态又进而促进了前和煤业的文化建设。2)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发现,前和煤业安全文化建设各方面整体良好。但安全观念没有渗透全矿、安全制度执行力度需要加大、安全行为规范需要标准化和安全物态方面要及时升级技术设施和提高技术工人的培训质量。3)为了解决前和煤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从“人、机、环、管”四方面提出对策和措施。首先,在“人”的安全文化方面,要紧紧围绕职工安全素质的提高,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在“机”的安全文化方面,一方面是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从本质上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和管理的协调与控制功能。在“环”的安全文化方面,既要建设好“自然环境”也要建设好“作业环境”。最后,在“管”的安全文化方面,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时,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建立明确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安全责任才能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传统文化在现代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其提供借鉴。图[16]表[13]参[85]
曹和平[5](2020)在《中职学生集中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研究 ——以江西省H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顶岗实习对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以及培养实践技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性人才,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才水平。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越来越重视,对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我国各个中职院校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经过对江西省多个中职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中职院校在集中顶岗实习阶段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法,对江西省H学校350名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实习管理教师、企业指导师傅、中职学校校长以及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发现中职学生集中顶岗实习的安全管理环节存在以下问题:安全教育内容不统一、安全管理师资力量缺乏、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善等。为了解决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地方政府细化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指导方案,加强指导和监督,提供安全管理资金支持,加强实习管理教师培训。第二,中职学校制定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完善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立安全事故处理备用金制度。第三,企业加强安全教育,健全企业指导师傅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完善校企沟通制度,加强双方的交流。第四,中职学生提高安全认识、积极参加学校安全教育和培训,遵守安全管理管理制度。
赵学锋[6](2020)在《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提出钢铁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部门,是发展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钢铁行业事故发生频繁,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还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力,使得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观得不到有效体现,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对安全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认识实践的提高以及行为安全“2-4”模型的提出,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根源原因则是安全文化的不足。因此,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最根本、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策略,同时也是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生产率,有效解决安全管理问题的切入点。本文以河北省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安全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安全文化相关内容进行概述,了解安全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机理。其次,在统计河北省钢铁企业事故数据(包括事故数量、类型、伤亡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基础上,结合机械伤害类事故利用行为安全“2-4”模型,探究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构建钢铁企业机械伤害事故行为原因分析模型。再次,本文从安全理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四个角度进行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达到降低钢铁企业的事故损失、提高企业安全绩效、为企业稳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的目的;从视觉形式、听觉形式和安全活动三方面展示安全文化内容,激发企业员工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最后,介绍安全文化评价的必要性和正多边形评价法,为企业了解自身安全文化等级和安全文化建设不足指明方向。
赵杉杉[7](2020)在《Q市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研究》文中提出安全生产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近几年来特大事故的数量成减少趋势,但是事故的发生率依旧处于上升趋势,数字依旧让人震惊。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势必需要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来完善监管体制,解决安全监管队伍人员缺乏、体制不完善的现实难题,基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由此应运而生。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既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又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调密切相关,更是老百姓权力福祉的有力保障。本论文以山东省Q市开发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安全生产监管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安全生产监管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总结,结合Q市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职责和在具体工作中的落实执行,梳理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的工作流程,结合笔者在开发区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经验,从开发区安全监管的现状入手,通过选取开发区应急管理局、应急保障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安监工作人员及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结合问卷访谈、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从体制机制、监管体系、应急救援等方面进一步发现安全监管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梳理寻找原因,结合相关安全生产理论,最后针对性的从完善监管机制、建设健全监管信息化和提高监管能力等方面提出科学性和实操性的对策,为Q市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吴杰[8](2020)在《SD公司安全管理改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国内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仍然经常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不仅给企业职工造成身体伤害、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也给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企业应如何全面实现安全生产长期目标,是亟需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关系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基本要求。论文通过对SD公司安全管理重要要素中的组织机构、制度建设、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考核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利用海因里希法则、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等理论为指导,提出相应改善对策以及确保改善措施正常实施的保障措施,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研究分析,得出SD公司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一是组织机构的建设不完善;二是安全管理制度规章不健全,部分重要制度缺失;三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不系统、不规范,安全问题及隐患的治理未形成闭环管理;四是安全管理考核机制不科学,对安全目标达成及过程管控的约束不强。(2)本文改善的目标是对现有安全管理进行改善,通过消除安全管理四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充分提高SD公司安全管理水平。论文通过详细的研究分析,针对问题采取可靠的改进措施,使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提高了公司安全风险识别与管控能力,有效阻断事故发生的链条,从而避免事故和伤害的发生。(3)为了保证安全管理改善方案能够顺利实施,从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增加安全投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制定保障措施,推动改善方案的有效执行。通过改善SD公司安全管理,可以提高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进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最终实现SD公司的长期安全发展。
陈钟泽[9](2020)在《基层派出所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路径研究 ——以杭州市C派出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梳理社会动员、社会治安治理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理论、动员实践和动员转型变迁等三个方面对以往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类剖析,发现以往研究缺乏以派出所为研究对象开展的实证调查研究。为此,本文尝试构建“制度—机制—生活”互构视角,以杭州市C派出所为例,运用个案研究法、实地调查研究法,探索基层派出所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路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基层派出所社会治安治理动员面临三大问题。第一,从制度上来看,由于动员制度虚化导致动员主体组织动员能力不足。第二,从机制上来看,由于动员机制失调导致社会治安治理合作效能低下。第三,从日常生活来看,由于动员方式脱嵌民众日常生活导致普通民众参与治安治理意愿不强。面对如上基层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困境,杭州市C派出所创新推动基层社会治安治理动员工作。具体来看:第一,健全基层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制度保障。主要包括加强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建设、完善动员群众的配套保障制度、健全基层治安治理的社会联动制度;第二,创新基层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新机制。主要包括建立企业安全防范激励机制、构建提升执法主体权威的督促机制、构建基层民警“传帮带”学习机制;第三,嵌入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新路径。主要包括以贴心理性服务吸引社会大众广泛参与、以“非正式”互动交流建立情感联结、推行差异化“趣味宣传”的动员模式。综上,本文尝试构建“制度—机制—生活”互构视阈下的基层派出所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模型,对基层派出所开展社会动员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王小佳[10](2020)在《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机构改革从上至下已经基本到位,原先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已逐步被应急管理部门替代,但安全生产监管仍归属于应急管理部门,虽然只是应急管理部门其中一部分职能,但安全生产监管依旧是有效落实应急管理工作的必要基础。苏州工业园区作为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又是“园区经验”的发祥地,其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开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我国经济开发区、政府外派管理机构该方面的特点。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的深入研究,以便探讨分析其内部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并给我国其他经济开发区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一部分参考。本文先期通过了解国内外对安全生产监管关注的要点,参考并选取研究重点,结合我国现状,深入苏州工业园区基层,先从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现状了解。并通过对监管执法人员和被监管执法对象的访谈了解,从多角度了解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比国内外先进经验加以总结。进而对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外部、内部进行多角度的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优化措施建议,以助于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苏州工业园区的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二、实现新形势下企业安全管理的转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现新形势下企业安全管理的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国有企业安全发展的内控管理数字化的研究——以LQ集团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安全发展面临的挑战 |
1.1 我国国有企业安全发展总体形势 |
1.2 我国国有企业安全发展面临的挑战 |
2 LQ集团安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内控体系不够健全,未能达到协同效果 |
2.2 制约机制不够到位,未能实现监督合力 |
2.3 数据共享不够顺畅,未能打通运用壁垒 |
2.4 信息转型不够及时,未能实现价值目标 |
3 内控管理数字化统筹安全发展的工作思路 |
4 构建及融合运用数字化内控体系提升国有企业安全发展的路径 |
4.1 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
4.2 运用高效的数字化管理手段,提升内控体系建设水平 |
4.3 推动数据与审计融合运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
5 数字化内控体系构建及融合运用,推动LQ集团安全发展的实践 |
5.1 推动内控体系建设,实现风控目标 |
5.2 构建内控数字化平台,实现监督合力 |
5.3 强化审计数据分析应用,推动安全发展 |
5.4 深化审计成果运用信息化,完善内控长效机制 |
6 结束语 |
(3)“十四五”时期创新民航安全监管制度体系的探讨——以山东监管局安全监管“两会一讲堂”制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十四五”规划对民航制度创新的引领作用 |
民航行业监管模式优化调整改革的核心要义 |
安全监管“两会一讲堂”制度的基本架构 |
(一)月度安全监管工作会的运行机制 |
(二)月度安全形势分析会的运行机制 |
(三)监管局安全大讲堂的运行机制 |
安全监管“两会一讲堂”制度中三方的互动关系 |
安全监管“两会一讲堂”制度的借鉴意义 |
(4)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前和煤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安全的内涵与发展 |
1.1.2 文化的内涵与形成机理 |
1.2 研究现状 |
1.2.1 我国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
1.2.2 国外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选题意义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传统文化和现代安全文化的发展 |
2.1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安全观 |
2.1.1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
2.1.2 山西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 |
2.2 现代安全文化作用分析 |
2.2.1 对员工教育培训的影响 |
2.2.2 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
2.2.3 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影响 |
2.3 现代安全基本原理 |
2.3.1 现代安全哲学原理 |
2.3.2 现代事故致因理论 |
2.3.3 现代安全心理与生理 |
2.3.4 现代安全经济学原理 |
2.4 传统文化影响现代企业安全文化机制 |
2.5 本章小结 |
3 现代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特征分析 |
3.1 现代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内涵 |
3.2 煤矿企业建设安全文化必要性分析 |
3.2.1 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 |
3.2.2 实现零伤亡的迫切性 |
3.3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流程分析 |
3.3.1 建立组织机构,规划环境阵地 |
3.3.2 提炼安全理念,创新安全教育 |
3.3.3 地面井下同步,动静结合同步 |
3.3.4 健全安全制度,实现行为养成 |
3.3.5 突出先锋作用,打造文化特色 |
3.4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载体和建设方法 |
3.4.1 视听觉载体方面 |
3.4.2 安全文化活动方面 |
3.4.3 企业安全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
3.5 本章小结 |
4 前和煤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分析 |
4.1 前和煤业简介 |
4.2 前和煤业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
4.2.1 企业安全文化内涵 |
4.2.2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流程 |
4.3 前和煤业企业安全文化现状调查 |
4.3.1 问卷设计目的 |
4.3.2 样本基本特征分析和信效度检验 |
4.3.3 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
4.3.4 安全文化建设的特征分析 |
4.4 安全文化建设持续优化研究 |
4.4.1 人员 |
4.4.2 设备 |
4.4.3 环境 |
4.4.4 管理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附录A 前和煤业安全文化现状调查问卷 |
(5)中职学生集中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研究 ——以江西省H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1 中职学生 |
1.4.2 集中顶岗实习 |
1.4.3 安全管理 |
1.5 文献综述 |
1.5.1 国内研究现状 |
1.5.2 国外研究现状 |
1.5.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6 研究思路 |
1.7 研究方法 |
1.7.1 文献法 |
1.7.2 调查研究法 |
2 中职学生集中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现状调查 |
2.1 调查说明 |
2.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2.1.2 问卷介绍 |
2.2 中职学生集中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现状 |
2.2.1 安全教育与培训现状 |
2.2.2 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制度现状 |
2.2.3 安全保障措施现状 |
3 中职学生集中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
3.1 集中顶岗实习安全教育与培训存在的问题 |
3.1.1 顶岗实习前安全教育与培训准备不足 |
3.1.2 顶岗实习过程中安全教育与培训松懈 |
3.2 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
3.2.1 中职学校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制度不明确 |
3.2.2 企业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制度不合理 |
3.3 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善 |
3.3.1 安全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 |
3.3.2 实习三方协议文本缺少规范 |
3.3.3 安全事故医疗资金垫付申请繁琐 |
3.3.4 实习管理教师与企业指导师傅信息交流不畅 |
4 中职学生集中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
4.1.1 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 |
4.1.2 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工作的检查和监督缺乏 |
4.1.3 安全管理专项资金支持不足 |
4.1.4 顶岗实习管理教师的培训不足 |
4.2 中职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不力 |
4.2.1 安全教育和培训缺少规划 |
4.2.2 学校安全管理师资力量缺乏 |
4.2.3 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
4.2.4 安全事故处理备用金制度缺失 |
4.3 企业协管职责不到位 |
4.3.1 企业安全培训缺乏规划 |
4.3.2 企业指导师傅工作和考核制度不健全 |
4.3.3 校企交流沟通机制不完善 |
4.4 中职学生安全认识不足 |
4.4.1 中职学生安全重视程度不足 |
4.4.2 中职学生纪律观念不强 |
5 中职学生集中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的优化策略 |
5.1 政府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
5.1.1 细化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指导方案 |
5.1.2 加强对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工作的检查和监督 |
5.1.3 提供安全管理资金支持 |
5.1.4 加强对实习管理教师的统一培训 |
5.2 中职学校积极承担集中顶岗实习安全管理职责 |
5.2.1 完善学校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 |
5.2.2 加强安全管理教师队伍建设 |
5.2.3 完善集中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制度 |
5.2.4 建立集中顶岗实习安全事故处理备用金 |
5.3 企业加强协助,积极落实校企联合管理职责 |
5.3.1 完善安全培训计划 |
5.3.2 加强对企业指导师傅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 |
5.3.3 完善校企沟通机制,加强双方的交流和沟通 |
5.4 中职学生加强安全学习,积极配合管理 |
5.4.1 提高安全意识,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 |
5.4.2 遵守安全管理制度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
1.2.1 国外研究概述 |
1.2.2 国内研究概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与技术路线 |
1.4.1 论文创新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安全文化理论基础 |
2.1 安全文化基本概述 |
2.1.1 安全文化的定义 |
2.1.2 安全文化的功能 |
2.2 安全文化的作用机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与事故原因分析 |
3.1 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现状 |
3.1.1 河北省钢铁工业经济现状 |
3.1.2 河北省钢铁产量现状 |
3.1.3 河北省钢铁企业现状 |
3.2 河北省钢铁企业生产事故状况 |
3.2.1 河北省钢铁企业生产事故总体状况 |
3.2.2 河北省钢铁企业生产事故特征 |
3.3 河北省钢铁企业生产事故原因分析 |
3.3.1 个人层面事故行为原因分析 |
3.3.2 组织层面事故行为原因分析 |
3.3.3 案例分析 |
3.3.4 事故行为原因分析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设计 |
4.1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路 |
4.2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目标及原则 |
4.2.1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目标 |
4.2.2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原则 |
4.3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 |
4.3.1 安全观念文化 |
4.3.2 安全制度文化 |
4.3.3 安全行为文化 |
4.3.4 安全物态文化 |
4.4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展现方法 |
4.4.1 听觉形式 |
4.4.2 视觉形式 |
4.4.3 安全活动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 |
5.1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必要性 |
5.2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构建 |
5.2.1 几何正多边形评价法 |
5.2.2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确定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习情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附录 |
(7)Q市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安全生产的基本理论 |
2.1.1 安全生产的定义 |
2.1.2 安全生产监管的概念及特点 |
2.2 安全生产的相关理论 |
2.2.1 海因希里法则 |
2.2.2 墨菲定律 |
2.2.3 轨迹交叉理论 |
2.2.4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
2.2.5 安全系统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现状分析 |
3.1 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基本情况 |
3.2 开发区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
3.2.1 近三年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
3.2.2 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分析 |
3.3 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问题调查与统计分析 |
3.3.1 问卷调查的发放与统计分析 |
3.3.2 访谈调查的实施与分析 |
3.4 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 |
3.4.1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
3.4.2 安全监管部门职能不清 |
3.4.3 企业安全规划不合理 |
3.4.4 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执业不规范 |
3.4.5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不足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问题成因分析 |
4.1 安全责任主体缺乏安全生产意识 |
4.2 安全生产立法科学性不足、法规不尽完善 |
4.3 安全生产监管硬件保障不足 |
4.4 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权责不清晰 |
4.5 缺乏社会制约机制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内外安全生产监管的经验启示 |
5.1 国外安全监管工作中的有效措施 |
5.1.1 美国安全生产监管有效措施 |
5.1.2 日本安全生产监管有效措施 |
5.2 国内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先进经验 |
5.2.1 北京市顺义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先进经验 |
5.2.2 深圳市宝安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先进经验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完善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的对策 |
6.1 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 |
6.1.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 |
6.1.2 完善与社会力量合作机制 |
6.1.3 完善安全生产奖励激励机制 |
6.2 加强安全监管机构队伍建设 |
6.2.1 充实壮大安全监管人员队伍 |
6.2.2 加强安监干部培养 |
6.2.3 关注心理健康,消除心理压力 |
6.3 不断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建设 |
6.3.1 完善企业基础信息管理系统 |
6.3.2 完善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 |
6.3.3 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系统 |
6.4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
6.4.1 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
6.4.2 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
6.4.3 严格执法检查,全面加强培训监管 |
6.5 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
6.5.1 建立高效灵敏的应急救援机制 |
6.5.2 完善应急预案的编制 |
6.5.3 加强应急物资的配备 |
6.5.4 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 |
6.5.5 加强应急演练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SD公司安全管理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框架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安全管理内涵 |
2.1.1 安全管理定义 |
2.1.2 安全管理基本原理 |
2.2 安全管理理论 |
2.2.1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2.2.2 能量意外转移理论 |
2.2.3 轨迹交叉理论 |
2.3 安全管理体系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1 国外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2.4.2 国内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SD公司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SD公司概况 |
3.2 SD公司安全管理现状 |
3.2.1 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
3.2.2 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
3.2.3 安全事故与隐患统计 |
3.3 SD公司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3.3.1 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2 组织机构问题及成因分析 |
3.3.3 制度建设问题及成因分析 |
3.3.4 隐患排查治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3.3.5 安全管理考核问题及成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SD公司安全管理改善方案 |
4.1 改善目标与总体思路 |
4.1.1 改善目标 |
4.1.2 改善总体思路 |
4.2 完善组织机构 |
4.2.1 设置机构和人员 |
4.2.2 健全二、三级安全管理网络 |
4.2.3 明确保证体系与监督体系 |
4.3 规范制度建设 |
4.3.1 制度建设的原则 |
4.3.2 制度建设的内容 |
4.3.3 保持制度科学有效性 |
4.4 规范隐患排查治理 |
4.4.1 隐患排查治理职责 |
4.4.2 隐患排查治理流程 |
4.4.3 隐患排查治理实施 |
4.5 完善安全管理考核 |
4.5.1 修订安全目标 |
4.5.2 完善考核办法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SD公司安全管理改善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5.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
5.2 加大安全投入 |
5.3 安全文化建设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基层派出所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路径研究 ——以杭州市C派出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缘起 |
1.1.2 研究意义 |
1.2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
1.2.1 概念界定 |
1.2.2 研究方法 |
1.3 田野概况 |
2 文献述评:迈向“制度—机制—生活”互构视阈下的社会动员框架 |
2.1 社会治安治理的社会动员理论探索研究 |
2.1.1 理性选择视角下的社会动员 |
2.1.2 政治机会视角下的社会动员 |
2.1.3 心理情感视角下的社会动员 |
2.2 社会治安治理的社会动员实践经验研究 |
2.2.1 舆论宣传动员 |
2.2.2 激励与惩戒动员 |
2.2.3 内化动员 |
2.2.4 精英动员 |
2.3 社会治安治理的社会动员转型变迁研究 |
2.3.1 向合作化方向转型 |
2.3.2 向利民化方向转型 |
2.3.3 向制度化方向转型 |
2.4 文献评价 |
2.4.1 已有研究的不足 |
2.4.2 “制度—机制—生活”互构视阈下社会动员框架的提出 |
3 杭州市C派出所社会治安治理动员困境的调查分析 |
3.1 动员制度虚化:动员主体组织动员能力不足 |
3.1.1 绩效考核制度“重打击、轻基础”导向 |
3.1.2 配套保障制度落实不到位 |
3.1.3 基层民警“传帮带”工作制度化建设不足 |
3.2 动员机制失调:社会治安治理合作效能低下 |
3.2.1 各治安主体整合联动机制不畅 |
3.2.2 社会力量参与治安治理激励机制不健全 |
3.3 动员方式脱嵌民众日常生活:普通民众参与治安治理意愿不强 |
3.3.1 忽视民众“琐碎性”日常生活 |
3.3.2 警民互动交流“形式化” |
3.3.3 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分散化” |
3.4 小结 |
4 “制度—机制—生活”互构视阈下基层派出所社会治安治理动员路径 |
4.1 健全基层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制度保障 |
4.1.1 加强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建设 |
4.1.2 完善动员群众的配套保障制度 |
4.1.3 加强基层民警“传帮带”工作制度化建设 |
4.2 创新基层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新机制 |
4.2.1 建立企业安全防范激励机制 |
4.2.2 构建提升执法主体权威的督促机制 |
4.2.3 健全基层治安治理社会联动机制 |
4.3 嵌入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新路径 |
4.3.1 以贴心理性服务吸引社会大众广泛参与 |
4.3.2 以“非正式”互动交流建立情感联结 |
4.3.3 推行差异化“趣味宣传”的动员模式 |
4.4 小结 |
5 结论 |
5.1 构建“制度—机制—生活”互构视阈下的基层社会治安治理动员模型 |
5.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10)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分析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访谈法 |
(三) 比较研究法 |
四、研究内容 |
第一章 安全生产监管的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安全生产监管的概念 |
(一) 安全生产 |
(二) 监管 |
(三) 安全生产监管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政府管制理论 |
(二) 协同治理理论 |
(三) 激励理论 |
第二章 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现状 |
(一) 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形势 |
(二) 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组织体系 |
(三) 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开展 |
(四) 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力量 |
二、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 |
(一) 政府监管职责不清,上下级职责未统一 |
(二) 监管力量分散,人员管理不够精细 |
(三) 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水平低 |
(四) 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质量不高、力度不强 |
(五)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充分 |
(六) 安全生产社会制约机制不成熟 |
第三章 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一、体制机制相对固化,安全监管交织繁杂 |
二、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未适应监管需要 |
三、信息化建设受政策影响大,投入大且周期长 |
四、基层监管人员能力不足,工作积极性不强 |
五、企业对安全存在认知错位,安全生产违法成本低 |
六、安全生产法治建设未完善,安全文化未系统构建 |
第四章 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问题的解决对策 |
一、健全安全生产法治体系 |
(一) 保证安全生产立法科学性 |
(二) 加强安全生产依法行政能力 |
(三) 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法宣贯力度 |
二、深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
(一) 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强化相互协作 |
(二) 增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
(三) 科学实施安全生产问责制 |
三、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置和队伍建设 |
(一) 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 |
(二) 提升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素养 |
(三) 加大先进设施装备投入 |
四、提升全社会安全认知与共治力 |
(一) 强化安全文化观念 |
(二) 优化多元管理资源,实现社会共治 |
(三)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促进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访谈记录 |
致谢 |
四、实现新形势下企业安全管理的转变(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国有企业安全发展的内控管理数字化的研究——以LQ集团实践为例[J]. 黄新夏. 大众科技, 2021(09)
- [2]基层安全生产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为例[D]. 季佳靓.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十四五”时期创新民航安全监管制度体系的探讨——以山东监管局安全监管“两会一讲堂”制度为例[J]. 沈瑨. 民航管理, 2021(01)
- [4]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前和煤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D]. 汪志萼.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5]中职学生集中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研究 ——以江西省H学校为例[D]. 曹和平.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6]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D]. 赵学锋.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4)
- [7]Q市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研究[D]. 赵杉杉.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8]SD公司安全管理改善研究[D]. 吴杰. 山东大学, 2020(05)
- [9]基层派出所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路径研究 ——以杭州市C派出所为例[D]. 陈钟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01)
- [10]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问题研究[D]. 王小佳. 苏州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