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加牵引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加牵引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一、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加牵引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论文文献综述)

周登棋[1](2014)在《程氏手法配合扶阳灸治疗老年CSA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CSA,全称为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中文病名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其中一种常见类型,老年人多发,复发率高,会严重降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本人及其家庭、乃至国家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我国快速老龄化及长时间低头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广泛蔓延,CSA将会危及越来越多老年患者。目前所有CSA相关临床研究都主要针对中年患者,研究对象平均年龄远低于60岁,缺乏主要针对老年CSA的相关临床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客观指标全面量化评估程式手法配合扶阳灸治疗老年CS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老年患者随机分配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程式手法配合扶阳灸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程式手法治疗,两组均与生活细节指导。分3个时段(治疗前、治疗后立即、治疗结束后7天)分别进行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同时用TCD观测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等指标。相关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后,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及描述。结果:1.程式手法配合扶阳灸治疗方案和单独程式手法治疗方案单次运用后都能即时有效缓解患者颈肩痛和眩晕症状,疗效都能持续到7天后。但是对照组经治7天后疗效相比治疗后即时疗效,变化不明显;而治疗组单次治疗后至治疗后七天过程中,疗效越来越好。两种治疗方案的即时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7天后的疗效比较中,程式手法配合扶阳灸疗法治疗方案明显优于单纯程式手法治疗方案。2.两种治疗方案单次运用后7天,都能明显有效加快患者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但两种治疗方案在改变患者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方面无明显差异,而程式手法配合扶阳灸疗法治疗方案在加快患者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方面,比单纯程式手法治疗方案效果更明显。3.程式手法配合扶阳灸疗法治疗方案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程式手法治疗方案,但在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等方面无显着性差异。结论:程式手法配合扶阳灸治疗方案是一种单次治疗即显着起效、疗效持久、操作简便、节时省力、安全清洁、易于广泛推广应用的治疗老年人CSA的新综合疗法,具有常规治疗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能为制定老年CSA规范化中医治疗方案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景福权[2](2014)在《氦氖激光照射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氦氖激光照射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的临床疗效,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将120例CSR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治疗1组(氦氖激光照射组+针刺常规组)、治疗2组(单纯针刺组)和对照组(单纯激光组)。所有纳入研究的CSR患者均接受住院的一般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分组治疗。对分组治疗的CSR患者均施以不同的干预方法,然后对三组接受试验的CSR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20分CSR评分量表评分和CSR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分。其中CSR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又分为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三项内容,以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不同的治疗方法对量表分值的影响。结果:1、各组分组治疗前的基线资料经比较,其P>0.05,提示各组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分组治疗前20分CSR评分量表评分和CSR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分均无显着差异,3组之间有可比性,提示分组治疗有进一步接受试验的必要。2、经过不同的干预治疗,三组之间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改善CSR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分之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种不同干预方法对改善CSR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分有差异。其中治疗1组对减小CSR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分帮助最大;三组之间治疗前和治疗后20分CSR评分量表评分经比较,P=0.000(P<0.05),按α=0.05水准,可以认为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改善20分CSR评分量表评分有差异,其中治疗1组统计学检验(χ±S)差值最高,为15.14±0.39,说明治疗1组对提高20分CSR评分量表评分帮助最大。因此,可以认为本课题中氦氖激光照射结合针刺对减小CSR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分及增大20分CSR评分量表评分均较其它两种方法好。3、三组总有效率经秩和检验比较分析,其P=0.001(P<0.05),提示三组的总有效率存在差异,其中治疗1组总有效率为97.5%,较其它组均高,充分说明治疗1组的临床疗效最显着。结论:本研究中三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CSR患者的疼痛以及生活质量,且三种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均有差异,其中治疗1组的临床疗效最显着,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结论是氦氖激光照射结合针刺对改善CSR患者的疼痛以及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王海梁[3](2013)在《经穴疏导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运用经穴疏导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00例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病例根据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运用经穴疏导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一次,六日休息一日,连续治疗14日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通过临床症状分析,临床及功能积分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比较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00例病人中,治疗过程中脱落7例,实际完成治疗的病例数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5例,两组病例数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功能和临床积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8例,有效24例,无效9例;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73.33%,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愈显率分别为60.43%,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通过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分析,两组在疗程结束后积分状况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均能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功能状态,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通过临床症状评价量表评分分析,两组在疗程结束后积分状况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均能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活及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基底动脉,左、右椎动脉血流检测分析,两组在疗程结束后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穴疏导推拿手法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颈椎的生理功能,提高愈显率;经穴疏导推拿手法能够增加患者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的血流速度。

罗丽[4](2013)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文献质量评价,分析推拿治疗CSA临床研究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文献撰写存在的问题,为提高该方面的临床探究水平和文献质量提供参考;分析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结合,对近10年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同时结合文献追溯与文献连接等方法补充,对2002年-2011年在CNKI、维普等上公开发表的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进行电子检索,严格按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采用软件为RevMan5.02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图、表、文的形式表述。结果:1计量学分析结果:(1)基金的文献来源:筛选的来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文献共计261篇,2002-2011年间发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最多的是2010年,高达33篇之多,占总论文数的12.6%。其中基金论文比最高的年份是2004年;(2)文献的来源地分布情况:最多的地区前六位是广东、天津、北京、黑龙江、四川、辽宁。其中,广东、天津、北京发表论文均在25篇以上,三地发表文献数共计111篇,占论文总数的42.5%。由此可见,广东、天津、北京地区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当前处于全国领先地位;(3)发表期刊的分布情况:专刊类的期刊居多,本文统计了六种文献较多的期刊,发表在此六种期刊上的文献共计85篇,占文献总量的32.6%。由具体数据可知,发表于中国临床康复和实用中医药杂志的文献较多,均在20篇以上;(4)文献的类型:261篇文献中,临床研究型文献最多,共125篇,占文献总数的47.9%;其次是综述类型的文献,共63篇,占文献总数的24.1%;实验研究类文献共35篇,占文献总数的13.4%;理论分析类文献18篇,占文献总数的6.9%;总结类和其他类文献数分别是7篇,13篇,占文献总数分别是2.7%和5.0%。由此可见,临床研究是推拿治疗CSA文献发表的主要类型;(5)治疗方法统计:对125篇临床研究型文献中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单纯推拿治疗的最多,共计43篇,占临床型文献总数的34.4%;结合其他具体数据可知,现代临床单纯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占据最主要的地位。同时,推拿结合针灸或是物理疗法也是广为采用的的治疗方法。(6)治疗手法统计:临床型文献研究发现滚法等基础手法频次较高,摇法、拔伸法、扳法频次接近。说明:推拿治疗CSA时常先运用基础手法;摇法、拔伸法、扳法常结合运用。2结论:目前,推拿是治疗CSA的主要治疗手段,对本病的治疗和预防做出了突出贡献,当然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如:1、对椎动脉发病机制的认识趋于一致,但还有很多争议的地方。2、推拿在临床运用中花样百出,缺乏标准的、统一的治疗标准和操作标准。推拿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恰当的运用能起到显着的疗效或立竿见影的效果。本研究将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探索推拿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运用特点,以及摸索其中的潜在规律,归纳、总结各种扳法的相关、异同之处。观察各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的疗效优劣,从而探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最佳方法,建立理论,让医者在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时能够择优选用。

高尚轸,李艳玲,张小宁,周绪云[5](2010)在《齐刺与常规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齐刺与常规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针法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齐刺针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76%)明显高于对照组(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P<0.05)。观察组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刺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优于常规针法。

谭庆瑞[6](2010)在《局部型颈椎病的推拿和自我按摩的疗效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局部型颈椎病自我锻炼(不治疗,只嘱病人做颈部运动)、自我(按摩)治疗、外援性(医生)治疗的疗效三种情况比较,尤其在症状体征方面的疼痛症状、颈部活动度、好转时间等方面,以探讨最有效、最直接、最经济的治疗局部型颈椎病的方法。方法:全部病例105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52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35.5岁。将纳入研究病例随机分为3个研究组:自我锻炼组(A,34例)、自我(按摩)治疗组(B,36例)、外援性(医生)治疗组(C,35例)。一周为一个研究疗程,开始研究的第3,5,7天观察并统计疗效。具体记录每种方法对局部型颈椎病症状改善的时间,并与各组间比较。结果:在研究过程中,在第5天的观察结果自我锻炼组(A,34例)因不能坚持参与丢失14例,自我(按摩)治疗组(B,36例)丢失3例,外援性(医生)治疗组(C,35例)丢失1例。研究结果表明,(1)自我锻炼组(A)病例疗效最差,外援性(医生)治疗组(C)疗效最好(P<0.05)。(2)自我(按摩)治疗组(B)对局部型颈椎病有比较好的疗效。(3)早期的外援性(医生)治疗可以使局部型颈椎病更早更快恢复。结论:通过医者运用手法治疗局部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但如果自我锻炼、自我按摩治疗和医生推拿三者能结合运用,对于治疗此症应能起到更大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的效果。

王烁[7](2009)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及祛风化痰法对其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调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分型,为中医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提供指导,并观察祛风化痰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拟定证候评分表,对12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辨证,统计证候分型。从中选择60例风痰上扰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祛风化痰定眩汤合灯盏花素治疗,对照组用氟桂利嗪合灯盏花素治疗,7天为一疗程,在治疗第1、3、7天分别观察其对眩晕症状、综合症状、中医证候的疗效,并观察疗程前后TCD改善情况。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总例数的95.08%符合风痰上扰证。治疗组在所有观察时点眩晕症状、总体疗效以及对中医证候的风、痰证改善上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P<0.01或P<0.05),TCD结果显示,祛风化痰定眩汤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P<0.05),与血管扩张剂氟桂利嗪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以风痰上扰为主要证候,祛风化痰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疗效显着。

王立新,李秀彬,王敏[8](2008)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综合治疗方法概况》文中认为

吴淼[9](2007)在《推拿手法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在颈椎病的发病率中占第二位。其临床症状相当复杂,主要集中表现在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症状上。如:偏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精神抑郁、焦虑等,这些症状在患者临床检查出颈椎疾患之前就可出现,患者往往并非针对颈椎疾患治疗,而在神经内科和心血管内科长期治疗。由于这些精神症状出现病程较长,且症状较为明显,临床上与颈椎症状相互影响,加重病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临床上对于CSA的治疗主要以非手术治疗方法为主,且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大概在90%以上,例如推拿和心理疗法。推拿是一种临床非手术治疗CSA的有效手段。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定义、手段和技巧,改善病人的情绪,提高疾病的认识,矫正病人的病理心理和异常行为,从而减轻病痛的一种疗法。主要分为暗示与认知、疏导等方面。所以对于CSA产生的各种精神心理症状应对症配合相应的精神心理治疗,以提高相应的临床疗效。本观察在导师的指点下,回顾文献,根据综合治疗的原则,采用推拿手法配合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法治疗CSA,并在临床上观察治疗效果、症状、体征、治疗满意度等方面来探讨这种疗法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一种针对CSA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60例临床观察对象均为湖北中医学院附属门诊的患者,根据相关诊断依据,筛选出精神心理症状较严重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手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推拿手法治疗的治疗方法,心理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心理治疗方法,分别观察三组临床症状、体征方面的变化,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的满意程度。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手法对照组总有效率80%,心理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三组总有效率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2.就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与体征等进行统计。三组病例治疗前在症状及体征上进行比较,P=0.821>0.05,无统计学意义(击顶试验、屈颈试验、椎动脉扭曲试验除外),表明治疗前三组患者在症状与体征上基本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三组在症状及体征改变上进行比较,P=0.029<0.05,有显着性差异,说明治疗组与两组对照组在改善症状与体征方面均有效。3.三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及体征积分进行比较,在症状与体征的积分改善具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两组对照组。4.治疗组治疗后满意度100%;手法对照组治疗后满意度80%。心理对照组治疗后满意度65%,治疗组的满意率明显优于两组对照组,P<0.01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结论:推拿手法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很好的疗效,能够显着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并且治疗后患者对治疗结果的评价为满意。根据这些指标,表明推拿手法配合心理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优于单纯的推拿手法治疗和单纯的心理治疗,不失为临床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疗效的综合治疗方案。

王渊[10](2007)在《旋转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家兔的ENG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眼震电图、经颅多普勒检查技术,观察旋转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家兔眼震电图频率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探讨这种治疗方式改善前庭功能及椎-基底动脉供血的作用机制,提出最佳的旋转牵引方式。方法:将消痔灵注射液注射到模型对照组、单纯牵引和旋转牵引治疗各组家兔右侧颈椎横突处软组织,造成右侧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血流降低,第二周重复注射一次,建立家兔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空白组在同一位置做生理盐水注射。注射后第7周开始,对单纯牵引和旋转牵引各组分别在前屈、中立、后伸三种体位上做连续10天的相应治疗,模型组和空白组每日除进行模拟捆绑外不做任何处理。治疗结束后,各组以四柱秋千进行前庭单摆刺激做眼震电图(ENG)频率检测,以经颅多谱勒(TCD)技术检测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将8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空白组与模型组ENG频率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1),单纯牵引及旋转牵引治疗各组治疗前后ENG频率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单纯牵引各组与旋转牵引各组相应体位ENG频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旋转牵引组内后伸位与前屈位和中立位相比较有差异(P<0.05),中立位与前屈位尚不能认为有差异(P>0.05)。空白组与模型组BA、LVA、RVA流速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1),单纯牵引及旋转牵引治疗各组治疗前后BA、LVA、RVA流速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单纯牵引各组与旋转牵引各组相应体位BA、LVA、RVA流速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旋转牵引组内后伸位与前屈位和中立位相比较有差异(P<0.05),中立位与前屈位尚不能认为有差异(P>0.05)。结论:(1)将消痔灵注射液注射至家兔一侧颈椎横突处软组织可成功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动物模型;(2)旋转牵引能够增快眼震频率;(3)旋转牵引能够加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4)各旋转牵引组疗效均优于相应体位单纯牵引组;(5)旋转牵引组以后伸10o~15o位牵引疗效最佳。

二、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加牵引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加牵引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论文提纲范文)

(1)程氏手法配合扶阳灸治疗老年CSA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CSA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第二节 CSA致病机理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一、椎动脉受物理压迫所致
        二、颈交感神经受激惹所致
        三、椎动脉自身因素影响
        四、体液因子影响
        五、微循环受阻导致
        六、外伤诱发
        七、基底动脉环代偿功能减退
    第三节 CSA非手术疗法的文献综述
        一、手法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二、物理疗法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三、针刺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四、艾灸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五、穴位注射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六、药物内服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七、药物外用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八、微创主导的综合治疗方案
        九、中医其它特色疗法
    第四节 推拿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相关文献综述
        一、颈椎骨折
        二、寰枢关节脱位
        三、颈脊髓损伤
        四、脑卒中
        五、颈部动脉剥离
        六、休克
        七、四肢水肿
第二部分 程式手法配合扶阳灸治疗老年CSA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目的
    第二节 研究资料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设计
        三、病例选择标准
        四、病人基本资料
        五、试验措施
        六、观测指标
        七、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两组治疗前后颈肩痛评分变化比较
        二、两组治疗前后眩晕评分变化比较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比较
        四、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比较
        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比较
        六、两组疗效比较
        七、安全性评价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一、研究结果分析
        二、程式手法治疗老年CSA的起效机理探讨
        三、扶阳灸治疗老年CSA起效机理的探讨
        四、程式手法配合扶阳灸治疗老年CSA产生叠加效应的机理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氦氖激光照射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标准
    2. 试验研究方法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4. 质量控制及疗效评定
    5.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6.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导师评阅表

(3)经穴疏导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临床研究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1.2 诊断标准
        1.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1.4 病情分级标准
        1.1.5 纳入标准
        1.1.6 排除标准
        1.1.7 脱落及剔除标准
        1.1.8 疗效评价标准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1.2.2 对照组
    1.3 统计学处理
    1.4 结果
        1.4.1 总体疗效评价
        1.4.2 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比较
        1.4.3 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比较
        1.4.4 TCD 检查结果比较
    1.5 安全性评价
二、讨论
    2.1 祖国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2.1.1 祖国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名的认识
        2.1.2 病因病机
        2.1.3 病位及归经
        2.1.4 古代医家治疗眩晕的概况
        2.1.5 目前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概况
    2.2 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2.2.1 椎动脉
        2.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3 椎动脉型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鉴别
    2.3 关于疗效
        2.3.1 总体疗效分析
        2.3.2 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及临床评价量表评分比较
        2.3.3 TCD检查结果分析
    2.4 本研究治疗机理探讨
        2.4.1 中医诊治观念及原理
        2.4.2 中医经络理论
        2.4.3 经穴疏导推拿治疗理念及手法
        2.4.4 本研究经穴选择与手法解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非手术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B
致谢

(4)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理论研究
    第一节 推拿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认识
        1.1 推拿的发展
        1.2 推拿的作用机理
        1.3 推拿的应用范围
        1.4 推拿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
    第二节 传统医学对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肌肉、筋骨、关节不利
        2.2 外邪入侵
        2.3 脏腑虚损
        2.4 经络失和
        2.5 过劳损伤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3.1 颈椎的生物力学特点
        3.2 发病机制
    第四节 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手段现状
        4.1 推拿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现状
        4.2 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现状
        4.3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现状
        4.4 其他治疗方法
        4.5 手术治疗解析
第二章 近代文献研究
    第一节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1 文献筛选及纳入标准
        1.2 文献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2.1 基金文献统计与分析
        2.2 文献来源地分布统计与分析
        2.3 发表期刊分布统计结果
        2.4 文献类型统计与分析
        2.5 治疗方法统计与分析
        2.6 推拿手法种类统计与分析
        2.7 小结
    第三节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
        3.1 对象与方法
        3.2 统计分析
        3.3 小结
    第四节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局部型颈椎病的推拿和自我按摩的疗效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颈椎病概述
        (一) 颈椎病的病因
        (二) 颈椎病病理改变
        (三) 颈椎病发病机理
        (四) 颈椎病临床症状
        (五) 颈椎病临床检查
        (六) 颈椎病的X线检查
        (七) 颈椎病的肌电图检查
        (八) 颈椎病的CT检查
        (九)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十) 颈椎病的分型
        (十一) 颈椎病的并发症
        (十二) 颈椎病的治疗
    二、局部型颈椎病文献研究
        (一) 局部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二) 局部型颈椎病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一、实验方法及步骤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及祛风化痰法对其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眩晕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概况
        一 古代中医对眩晕的研究概况
        1 眩晕的病名和定义沿革
        2 眩晕的病位
        3 病因病机
        4 眩晕的治法方药
        二 当代中医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研究概况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组方遣药
        三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概况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概念的提出和演变
        2 发病机制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及伴发症状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标准
        6 西医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证候调查
        一 一般资料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中医辨证标准
        2.4 病例纳入标准
        2.5 病例排除标准
        二 调查结果
        1 一般情况
        2 中医证候
        2.1 证型及轻重程度
        2.2 证候组合情况
        2.3 外感风邪的证候调查
        三 讨论与分析
        四 结论
    祛风化痰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一 一般资料
        二 研究方法
        三 两组治疗前资料分析
        四 治疗结果
        五 讨论与分析
        六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辨证标准

(9)推拿手法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1. 解剖生理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手法治疗
    5. 心理治疗
    6. 手法治疗配合心理疗法治疗CSA的依据
    7. 疗效分析
    8.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10)旋转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家兔的ENG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回顾
    1. 祖国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 CSA 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1 椎动脉的解剖学因素
        2.2 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及发病因素
    3. 诊断技术
        3.1 影像学检查
        3.2 超声检查
        3.3 血管成像
        3.4 其他检查
    4.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
        4.1 重视未病先防
        4.2 病因治疗
        4.3 非手术疗法
        4.4 手术疗法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
        1.3 实验器材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造模方法
        2.3 家兔固定法
        2.4 治疗处理
        2.5 检测方法和检测指标
        2.6 数据统计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眼震电图检测结果
        3.2 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
讨论
    1. 模型的选择及评价
        1.1 实验动物选择依据
        1.2 模型制作方法选择依据
        1.3 造模药物选择依据
        1.4 模型的评价
    2. 检测指标的选择依据及结果的分析
        2.1 眼震电图(ENG)
        2.2 经颅多普勒(TCD)
    3. 单纯牵引及旋转牵引方式选择依据
        3.1 牵引方式的选择依据
        3.2 旋转牵引方式的选择依据
    4. 旋转牵引治疗 CSA 的作用机理探讨
        4.1 减轻病理因素的刺激
        4.2 降低动脉阻力,改善微循环
        4.3 调整颈椎动静力平衡
        4.4 选择最佳治疗时机
    5. 后伸位旋转牵引治疗 CSA 的作用机理探讨
    6. 旋转牵引的安全性
    7. 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
    8.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加牵引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论文参考文献)

  • [1]程氏手法配合扶阳灸治疗老年CSA的临床研究[D]. 周登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2]氦氖激光照射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景福权.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2)
  • [3]经穴疏导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海梁.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09)
  • [4]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研究[D]. 罗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 [5]齐刺与常规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比较[J]. 高尚轸,李艳玲,张小宁,周绪云. 中国基层医药, 2010(18)
  • [6]局部型颈椎病的推拿和自我按摩的疗效临床研究[D]. 谭庆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 [7]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及祛风化痰法对其的疗效观察[D]. 王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1)
  • [8]椎动脉型颈椎病综合治疗方法概况[J]. 王立新,李秀彬,王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08(08)
  • [9]推拿手法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淼. 湖北中医学院, 2007(02)
  • [10]旋转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家兔的ENG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研究[D]. 王渊. 陕西中医学院, 2007(03)

标签:;  ;  ;  ;  ;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加牵引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