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一流高校与继续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乐传永,刘兰兰[1](2022)在《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理论模型与实现路径》文中研究表明将"内生发展"理论引入高校继续教育领域,既是国家和社会对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的外在要求,也是高校继续教育自我发展的现实需要。将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现象和发展方式过程中的问题,还原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要素分析,建构以"认同—参与—资源—组织"为核心要素的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模型。并在遵循高校继续教育内在发展逻辑的基础上,从主体认同、合作参与、资源优化、组织赋权四个向度探讨和推动其内涵式发展、整体能力提升的实现路径。
夏侯建兵,李舟洁,肖佳[2](2021)在《“双一流”高校开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文中研究指明作为贯彻终身学习理念、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关键一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成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强化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形式。但面临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对普遍存在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二个误区的校正,重点关注"双一流"高校开办高等继续学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双一流"高校办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实践路径及风险管控措施。
曹聪丽[3](2021)在《新时代中国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中国双一流大学承担着促进教育公平与开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国家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但目前具有世界一流大学特色的继续教育发展模式和发展格局尚未形成。检视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存在缺少定位,缺乏专业化从业人员、师资队伍建设困难、教学模式落后等多重困境。因此,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要在发展定位上把继续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系列,在发展战略上主动与所在区域发展相结合,在发展策略上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建设,在发展机制上注重制度变革、资源整合,在发展模式上不断创新、探索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合。
徐吉洪,陈晓倩,赵玥[4](2021)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内涵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双一流"建设对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在吸引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等方面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和现实困境,亟须加强内涵建设。对策如下:需要凝练办学理念,增强吸引力;转变办学模式,提高竞争力;健全组织结构,提升可持续发展力。
吴斌,范太华[5](2021)在《基于高质量发展的高校继续教育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是高校应承担的基本职责,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构建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高校继续教育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是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业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续教育高效供给的新基石;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理论研究是继续教育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建设高效支持服务保障体系是继续教育着力提质的新生态;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环境应用是继续教育加速赋能的新趋势,是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高质量继续教育的必然选择。
张明哲[6](2021)在《生态学视域下地方综合性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以H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李建斌[7](2021)在《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的使命和发展理念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高等教育标杆和引领者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否开展继续教育?如何定位继续教育?其使命和发展理念又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本文根据2019-2020世界大综合排名相关数据,选取了美国、英国、瑞士、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所世界一流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高校继续教育的承担机构、办学使命、发展内涵等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思考新时代中国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的征程中,继续教育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在大学治理体系中应当如何定位、如何更好的满足新时代建设学习强国、教育强国和完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的需求。
郑小凤[8](2021)在《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地区,影响了整个区域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发展高等教育,当以人才为本。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理应重视体育人才。以往对于高校体育人才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体育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如今转换一下视角,研究国家和学校能为西部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激励体育教师潜心教学、科学研究,激发教师主动性和敬业精神,真正实现“以教师为本”。而制度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高度相关,制度是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方向标”,引导教师价值和行为选择。正是基于此,从制度视角研究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以体育学科发展的角度,考虑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工作性质,制定有利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职称晋升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分配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以期为西部地区高校制度更新和改进提供借鉴。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梳理建国后国家及各省颁布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宏观制度。根据制度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结合建国后我国政治环境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战略调整等,将制度的演变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了解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制度,掌握当下的政策热点,预测未来的制度走向,为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2)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获得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呈现的主要特点以及与职业发展有关的潜在联系。具体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以及结构方程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3)通过访谈法获得西部地区13所高校的学校制度以及专家观点,具体详细了解每所学校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制度实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如下:(1)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重视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以运动项目为主,大学体育教师的培养注重“运动专项化”。制度高度统一化,初步建立了对所有教师一视同仁的培训进修、任职制度、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薪酬制度等。文革结束以后,各体育院系、师范院校采取各种手段,培养体育人才;考核制度进入量化考核阶段;职称晋升制度得到恢复;薪酬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20世纪90年代,高校体育教师进修培训网络体系基本建成;薪酬制度不断完善;考核制度进入分类探索时期;职称评审权下放,制度改革进入新的时期。(2)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描述性统计结果。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发现,人口特征变量性别、年龄、学历、年收入、执教时间,以及学校特征变量学校地理位置、省份、招生体育专业研究生、分类考核、分类职称评定在职业发展某个或某些维度存在显着性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某些变量和维度对教学发展、科研发展、职称职务提升、薪资增长产生正向直接影响。探索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学校制度对职业发展的解释力度达到0.346,并探索建立调节效应模型。(3)通过微观研究发现部分高校存在评职称难的问题,各高校职称晋升制度有差别,评定方式也各有特色。通过对13所高校的对比分析发现,职称评审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定评定职称必备条件和任选条件;另一类是量化打分。在职称评定中,多数高校已经进行分类评定,有的高校将学历作为限制条件,影响体育教师评职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是否将比赛成绩纳入其中,而各高校的规定各不相同,没有突出体育教师的特殊性。绩效考核突出量化标准,每所学校的年度考核制度不太一样,但都是侧重教学、科研的考核,教学占的比重更大。学校进修与培训制度明确,考核制度不太全面,教学、竞赛训练方面的奖励不足,薪酬制度满意度较低。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国家政策引领是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高校制度是促进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保障;提高自身认识是促进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吴欣达[9](2021)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辽宁省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各国国际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2013年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俄两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使中俄两国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迎来了新的格局。中俄两国通过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为双方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且辽宁省作为与俄罗斯合作具有地缘优势的省份之一,研究辽宁省与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进行研究,特别是对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合作做了重点的研究。通过研究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合作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三个维度的现状,研究发现在人才培养合作方面存在学生交流数量偏少、学生交流的学科分布不均、普遍存在语言障碍、合作办学层次低,数量少、境外办学合作匮乏、对外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有待加强等问题。在教师国际交流方面引进俄罗斯专家和教师数量偏少、教师出国交流数量偏少、教师出国选派的学科分布不均衡、教师联合开发课程较少等问题。在科研合作中存在科研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缺少有影响力的合作平台,科研合作项目偏少、科研团队建设缺乏自主创新、教师科研意识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合作提出了优化的对策如下:首先,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加强学生交流,增加俄罗斯学生来华留学的吸引力、打破留学生以文学学科为主的选择,使学科分布更加合理、加大中小学开设俄语课,提高学生俄语基础能力、提高辽宁省中俄合作办学层次,增加办学数量、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与俄罗斯的境外办学、发挥孔子学院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外汉语的推广和文化传播等对策建议。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强辽宁省引智工作、加大国家公派教师留学力度、鼓励多学科教师出国留学、增加教师联合开发课程,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等对策。最后,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科学研究合作需要加强科研保障体系建设、建立高水平国际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加强科研创新,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积极性等对策进一步推进辽宁省高校与俄罗斯高校的国际合作。为今后进一步加强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提供一定借鉴和参照。
刘婷[10](2021)在《“十四五”时期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基础、形势与关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推动继续教育研究和实践深入发展,通过系统梳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在战略地位、内涵作用、规模质量、探索实践等方面的发展基础,分析面临国际格局新变化、国家战略发展赋予新使命、区域战略发展提出新命题、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提供新变革的发展形势,提出"十四五"时期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关键:从重规模到重质量,以高质量为理念引领发展;从资源分散到资源聚集,统筹各类资源协调发展;从孤军奋战到适应区域战略规划,发挥优势特色发展;从技术保障到技术赋能,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发展;从制度缺位到加强法制建设,以教育治理规范发展。
二、世界一流高校与继续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界一流高校与继续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理论模型与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现实需要 |
(一)国家和社会对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的基本要求 |
(二)高校对继续教育办学的自我发展需要 |
二、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理论模型 |
(一)内生发展理论在高校继续教育研究中的适切性分析 |
(二)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模型建构 |
1. 认同。 |
2. 参与。 |
3. 资源。 |
4. 组织。 |
三、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路径选择 |
(一)主体认同———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前提 |
1. 理性认知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规律,强化价值认同。 |
2. 共创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愿景,激发主体文化和身份认同。 |
(二)合作参与———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基础 |
1. 高校主动对接,构建与区域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继续教育新格局。 |
2. 建设集约共享的交流机制,打造继续教育立交桥。 |
(三)资源创新———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灵魂 |
1. 制度创新。 |
2. 技术创新。 |
(四)组织赋权———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关键 |
1. 构建科学高效的咨询、决策及其执行的组织框架。 |
2. 赋予学院提高继续教育办学的积极性和运行效率。 |
3. 创设主体参与高校继续教育的机制与平台。 |
(2)“双一流”高校开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界定 |
二、关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二个误区的解释 |
(一)误区一:学历继续教育需求锐减 |
(二)误区二:“工学矛盾”引发的学历继续教育低质论 |
三、开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
(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 |
(二)适应国家就业市场需求 |
四、“双一流”高校开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
(一)开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双一流”高校应有之义 |
(二)开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提高服务社会效益的重要渠道之一 |
(三)开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全日制教育的有力保障之一 |
五、“双一流”高校如何办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
(一)办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化学历继续教育 |
(二)办质量为先、规模适中的优质化学历继续教育 |
(三)办技术引领、创新驱动的现代化学历继续教育 |
六、“双一流”高校如何管控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存在的风险 |
(一)加强全流程监管 |
(二)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
(三)探索全面直属学习中心新模式 |
(3)新时代中国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的发展理念和办学实践 |
(一)引领终身学习的开放教育理念 |
(二)多元化、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
(三)特色化、差异化的课程设置 |
(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新技术不断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 |
二、新时代中国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的使命与挑战 |
(一)促进教育公平与开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
(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教育改革 |
(三)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 |
三、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道路探索 |
(一)发挥优势、凸显特色的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实践 |
1.发挥综合品牌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 |
2.发挥上海区位优势,聚焦地方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
3.发挥学科优势,扎根行业研究,助力国企改革和民营企业发展 |
4.发挥上海高校建设管理优势,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
5.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制度 |
(二)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的不足 |
1.缺少整体规划和定位 |
2.缺乏专业化的从业人员队伍 |
3.师资队伍建设面临一定困难 |
4.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相对滞后 |
四、中国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考 |
(一)发展定位上要把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系列 |
(二)发展战略上应与所在区域发展相结合,主动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办学 |
(三)发展策略上要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建设 |
(四)发展机制上要进行质量支撑体系的制度变革,加强要素资源体系整合 |
(五)发展模式上要不断创新,加快探索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 |
(4)“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内涵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策之需:“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继续教育的政策影像 |
二、现实之惑:“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困境分析 |
1.办学理念模糊,吸引力堪忧 |
2.市场竞争激烈,竞争力堪虞 |
3.组织保障不力,可持续发展力堪虑 |
三、未来之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内涵发展的对策思考 |
1.凝练办学理念,增强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吸引力 |
2.转变办学模式,提高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竞争力 |
3.健全组织结构,提升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力 |
(5)基于高质量发展的高校继续教育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是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业态 |
(一)把握继续教育新发展阶段 |
1. 对“高水平高质量”有准确的认识。 |
2. 对“高水平高质量”有实现的能力。 |
3. 对“高水平高质量”有明显的效果。 |
(二)贯彻继续教育新发展理念 |
1. 继续教育发展要由“适应社会需求”向“引领社会需求发展”转变。 |
2. 继续教育效益要由“注重经济效益”向“社会与经济效益并重”转变。 |
3. 继续教育管理要由“经验管理”向“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转变。 |
4. 继续教育模式要由“线上线下相互结合”向“5G+人工智能”转变。 |
5. 继续教育资源要由“以学校资源为主”向“多元混合联动开放”转变。 |
(三)构建继续教育新发展格局 |
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续教育高效供给的新基石 |
(一)高校继续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
(二)高校继续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措施 |
三、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理论研究是继续教育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
(一)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迫切需要理论指导 |
(二)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实践发展亟待上升为理论 |
(三)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理论将接受实践检验 |
四、建设高效支持服务保障体系是继续教育着力提质的新生态 |
(一)研讨转型发展战略,持续完善顶层设计 |
(二)深化管理工作研究,持续满足培训需求 |
(三)不断完善制度供给,持续保障培训质量 |
(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
五、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环境应用是继续教育加速赋能的新趋势 |
(7)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的使命和发展理念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
二、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
1.概念界定 |
2.样本选取 |
3.研究方法 |
三、继续教育的承担机构、使命、发展理念比较 |
1.继续教育的承担机构(见表2) |
2.继续教育的使命 |
3.发展理念 |
①促进教育开放、教育公平 |
②引领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
③密切大学与业界联系,服务国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④创新教育模式,促进最新技术与教育融合 |
四、启示与思考 |
1.办好继续教育、引领终身学习风尚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责任担当 |
2.大学继续教育应当坚持公益性、公平性 |
3.世界一流大学的继续教育各放异彩,坚持质量、特色和差异化发展 |
4.新时代继续教育必须持续创新 |
(8)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宏观制度相继出台 |
1.1.2 西部大开发重新受到重视 |
1.1.3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不可或缺 |
1.1.4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成长 |
1.1.5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新旧问题叠加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 论文的创新点 |
1.7 论文的局限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
2.1.1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划分 |
2.1.2 有关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研究 |
2.2 国内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
2.2.1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2.2.2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研究 |
2.3 职业发展及其相关变量测量的研究综述 |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调查法 |
3.2.3 比较研究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3 基本理论与研究假设 |
3.3.1 基本概念 |
3.3.2 基本理论 |
3.3.3 研究假设 |
3.4 相关量表的修订与测量 |
3.4.1 量表修订 |
3.4.2 变量测量 |
3.4.3 量表评价 |
4 建国后基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宏观制度梳理 |
4.1 初创与曲折发展阶段(1949—1977 年) |
4.1.1 初创阶段 |
4.1.2 曲折发展阶段 |
4.2 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1) |
4.2.1 进修培训制度 |
4.2.2 考核制度 |
4.2.3 职称晋升制度 |
4.2.4 薪酬制度 |
4.2.5 聘任制度 |
4.3 探索改革阶段(1992—2019) |
4.3.1 宏观制度分析 |
4.3.2 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
4.3.3 有关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
4.4 结果分析 |
4.4.1 前两个阶段制度呈现的特点 |
4.4.2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
4.4.3 影响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
5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与模型构建 |
5.1 数据质量评价 |
5.1.1 正式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 |
5.1.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3 人口特征的差异性分析 |
5.4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关分析 |
5.5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模型构建 |
5.6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假设验证 |
5.7 调节效应模型构建 |
5.8 分析讨论 |
5.8.1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 |
5.8.2 西部地区高校制度执行情况分析 |
5.8.3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分析 |
5.8.4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分析 |
5.8.5 人口特征变量对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制度的评价 |
5.8.6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制度的关系验证 |
5.8.7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6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微观探析 |
6.1 职称晋升制度比较 |
6.1.1 职称情况 |
6.1.2 学术成果 |
6.1.3 职称晋升人数比较 |
6.1.4 职称晋升方式比较 |
6.2 绩效考核制度比较 |
6.3 培训与进修制度比较 |
6.4 奖励制度比较 |
6.5 薪酬制度比较 |
6.6 结果分析 |
6.6.1 职称晋升制度各不相同 |
6.6.2 职称晋升受限 |
6.6.3 绩效考核方式多样化 |
6.6.4 体育教师工作量量化不足 |
6.6.5 高校支持进修与培训 |
6.6.6 明确的奖励制度 |
6.6.7 奖励“一刀切” |
6.6.8 薪酬偏低 |
7 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7.1 国家政策引领是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 |
7.1.1 国家给与西部地区政策支持 |
7.1.2 国家制度突出“以教师为本” |
7.1.3 国家进行有效的监督 |
7.2 学校制度是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保障 |
7.2.1 激励高校制度创新 |
7.2.2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
7.2.3 制定合理的晋升制度 |
7.2.4 合理运用激励制度 |
7.2.5 完善薪酬制度 |
7.2.6 突出体育学科的学科差异 |
7.2.7 注重制度公平 |
7.3 提高自身认识是促进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
7.3.1 正视体育教学与科研的问题 |
7.3.2 积极引导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初始量表 |
附录2:调查问卷 |
附录3:正式量表 |
附录4:访谈提纲 |
附录5:项目分析 |
附录6:H大学职称评审分值表 |
附录7:博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9)“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辽宁省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 |
(二)高等教育国际合作 |
四、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比较研究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访谈法 |
第二章 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理论基础 |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 |
二、推拉理论 |
三、知识流理论 |
第三章 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政策与实践 |
一、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
(一)扩大中国学生赴俄罗斯留学规模 |
(二)扩大俄罗斯学生来华留学规模 |
(三)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 |
(四)推进联合培养项目 |
(五)推进境外办学 |
(六)优化汉语国际传播 |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一)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
(二)选派教师出国交流 |
三、加强科学研究合作 |
(一)建立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 |
(二)联合推进科学研究项目 |
(三)成立中俄高校联盟 |
(四)鼓励承办国际学术会议 |
第四章 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国际合作的现状 |
一、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国际合作的概述 |
(一)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概述 |
(二)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概述 |
(三)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科研合作的概述 |
二、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校际合作现状调查研究 |
(一)调查的目的 |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
(三)调查的设计 |
(四)调查的实施 |
(五)调查数据的统计方法 |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五章 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国际合作的问题 |
一、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问题 |
(一)学生交流数量偏少,人数增长不稳定 |
(二)学生交流的学科分布不均衡 |
(三)学生交流普遍存在语言障碍 |
(四)中俄合作办学层次低,数量少 |
(五)境外办学合作匮乏 |
(六)对外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有待加强 |
二、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问题 |
(一)引进俄罗斯专家和教师数量偏少 |
(二)教师出国交流数量偏少 |
(三)教师出国选派的学科分布不均衡 |
(四)教师联合开发课程较少 |
三、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科研合作的问题 |
(一)科研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
(二)两国缺少有影响力的合作平台,科研合作项目偏少 |
(三)科研团队建设缺乏自主创新,教师科研意识和积极性不高 |
第六章 优化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国际合作的对策 |
一、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策 |
(一)加强学生交流,增加俄罗斯学生来华留学的吸引力 |
(二)打破留学生以文学学科为主的选择,使学科分布更加合理 |
(三)加大中小学开设俄语课,提高学生俄语基础能力 |
(四)提高辽宁省中俄合作办学层次,增加办学数量 |
(五)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与俄罗斯的境外办学 |
(六)发挥孔子学院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外汉语的推广和文化传播 |
二、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策 |
(一)加强辽宁省引智工作 |
(二)加大国家公派教师留学力度 |
(三)打破以文学学科为主的教师选派,鼓励多学科教师出国留学 |
(四)增加教师联合开发课程,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 |
三、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科研合作的对策 |
(一)加强科研保障体系建设 |
(二)建立高水平国际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 |
(三)加强科研创新,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积极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二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三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访谈提纲 |
附录四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十四五”时期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基础、形势与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有发展基础 |
(一)战略地位 |
(二)意涵作用 |
(三)规模质量 |
(四)探索实践 |
二、面临发展形势 |
(一)国际格局面临新变化 |
1.接受继续教育进行终身学习成为应对全球变革的重要手段 |
2.越发达的国家越重视继续教育发展 |
3.一流高校更加重视非学历继续教育 |
(二)国家战略发展赋予新使命 |
1.国家战略布局的新要求 |
2.继续教育发展的新任务 |
3.“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新需求 |
(三)区域战略发展提出新命题 |
1.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动力 |
2.高等教育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地标 |
3.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聚集了学科、师资、科研等资源优势,而成为辐射区域发展的新兴力量 |
(四)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提供新变革 |
1.信息技术全球范围内快速融入教育领域 |
2.以信息化技术推动教育发展 |
3.信息技术发展推动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迎来教学模式变革 |
三、未来发展关键 |
(一)从重规模到重质量,以高质量为理念引领发展 |
1.从重规模到重质量,树立高质量理念 |
2.建立质量标准体系 |
3.以高水平教育督导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
(二)从资源分散到资源聚集,统筹各类资源协调发展 |
1.统筹校外各种办学资源 |
2.融通校内办学资源 |
3.统筹发展高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 |
(三)从孤军奋战到适应区域战略规划,发挥优势特色发展 |
1.结合国家和区域发展特点和机遇,挖掘本校优势树立品牌 |
2.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培养地方急需行业和人才 |
3.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
(四)从信息技术保障到信息技术赋能,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发展 |
1.开展在线非学历教育培训 |
2.建设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 |
3.创新非学历智慧课堂教育模式 |
(五)从法制缺位到加强治理体系建设,规范发展 |
1.完善继续教育法制 |
2.健全内部治理结构 |
3.建立学习成果互认机制 |
四、世界一流高校与继续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理论模型与实现路径[J]. 乐传永,刘兰兰. 职教论坛, 2022(01)
- [2]“双一流”高校开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J]. 夏侯建兵,李舟洁,肖佳.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1(05)
- [3]新时代中国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为例[J]. 曹聪丽. 成人教育, 2021(10)
- [4]“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内涵发展研究[J]. 徐吉洪,陈晓倩,赵玥. 终身教育研究, 2021(05)
- [5]基于高质量发展的高校继续教育新发展格局的构建[J]. 吴斌,范太华. 中国成人教育, 2021
- [6]生态学视域下地方综合性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以H大学为例[D]. 张明哲. 河北大学, 2021
- [7]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的使命和发展理念比较研究[J]. 李建斌. 当代继续教育, 2021(03)
- [8]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D]. 郑小凤.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9]“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辽宁省高校为例[D]. 吴欣达.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10]“十四五”时期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基础、形势与关键[J]. 刘婷. 继续教育研究, 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