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洋槐花粉营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祝敏[1](2021)在《西北五种特色单花种蜂蜜花源特征性成分及其对酒精性胃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单花种蜂蜜是蜜蜂采集单一植物的花蜜经充分酿制而成的天然甜物质。受蜜源植物化学成分的影响,单花种蜂蜜具有独特的风味和生物活性,因而也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和更高的市场价值。其中,特色植物源的单花种蜂蜜风味品质及生物活性是蜂蜜研究的重点内容,然而,使用低价值单花种蜂蜜冒充或掺入高价值单花种蜂蜜的花源掺假现象频发,已成为目前蜂蜜领域最普遍且最难鉴别的造假现象之一,严重阻碍蜂蜜产业的健康发展,亟需解决方法。本文以西北地区五种特色单花种蜂蜜罗布麻蜜、沙枣蜜、薰衣草蜜、枣花蜜和紫穗槐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理化指标、挥发性成分、酚类成分的检测分析,确定五种单花种蜂蜜花源特征性化学成分,建立单花种蜂蜜花源鉴别方法,为单花种蜂蜜花源掺假鉴别提供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紫穗槐蜜和沙枣蜜对小鼠酒精性胃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为西北地区特色蜂蜜的营养健康功效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共分为六章,作者主要贡献如下:1.分析了罗布麻蜜、沙枣蜜、薰衣草蜜、枣花蜜和紫穗槐蜜的理化指标和营养组成,结果表明,五种单花种蜂蜜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相关质量要求。同时,通过化学计量学判别分析,得到五种单花种蜂蜜花源特征性理化指标分别是:罗布麻蜜的总酸含量(25.85-37.94 meq/kg)和Mg元素含量(20.108-79.018 mg/kg);沙枣蜜的K元素含量(706.391-848.680 mg/kg);薰衣草蜜的Na元素含量(19.305-42.672mg/kg);枣花蜜的p H值(6.24-7.25)和游离酸含量(5.21-11.98 meq/kg);紫穗槐蜜的内酯酸含量(3.17-4.50 meq/kg)、果葡糖含量比例(Fructose to Glucose ratio,F/G)(1.35-1.70)和果糖含量(39.94-49.79 g/100g)。2.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三重四级杆气相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mass,HS-SPME-GC-TQ-MS)技术分析了五种单花种蜂蜜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五种单花种蜂蜜共检出包括酮类、醇类、醛类、酯类、烃类等在内的113种化合物。结合化学计量学判别分析,筛选五种单花种蜜的花源特征性挥发成分主要包括:罗布麻蜜中的薄荷醇、二氢异佛尔酮和1,1,6-三甲基-2H-萘等;沙枣蜜中的壬酮、3-甲基戊酸和苯乙烯等;薰衣草蜜中的己醛、己醇、庚醛和庚醇等;枣花蜜中的辛烯醛、水杨酸甲酯、异辛醇和茴香醛;紫穗槐蜜中的茶螺烷、石竹烯、蒎烯和1-辛烯-3醇等。此外,五种蜂蜜挥发性成分气味活性值和气味贡献值分析结果表明,27种风味活性化合物(Odour-active compounds)共同作用形成了本文五种单花种蜂蜜的特征风味,其中β-大马士酮、壬醛、芳樟醇、癸醛和苯乙醛是五种蜂蜜共有的甜香和果香的主要呈香化合物。1,1,6-三甲基-2H-萘、3-甲基戊酸、4-甲氧基苯甲醛和1-辛烯-3醇分别赋予罗布麻蜜、沙枣蜜、枣花蜜和紫穗槐蜜特殊的木香、草药香、辛香和蘑菇香,而薰衣草蜜独特的青草香气主要由庚醛和己醇形成。3.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er,HPLC-DAD/Q-TOF-MS)技术,对罗布麻蜜、沙枣蜜、薰衣草蜜、枣花蜜和紫穗槐蜜的酚类成分进行分析,从五种单花种蜂蜜共鉴别出46种酚类成分。罗布麻蜜的花源特征性酚类成分是金丝桃苷;紫穗槐蜜的花源特征性酚类成分是刺芒柄花素和金圣草黄素;沙枣蜜中与花源植物化学成分相关的特征性酚类成分是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和异鼠李素;枣花蜜的花源特征性酚类成分是阿魏酸;薰衣草蜜中的主要酚类成分是原儿茶酸和迷迭香酸,其含量占总酚含量的30%以上。4.采用化学模型和细胞模型评价了紫穗槐蜜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紫穗槐蜜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80.94-132.81 mg/m L)、Fe3+还原能力(1.38-2.52μmol Fe SO4·7H2O/g)、Fe2+络合能力(65.51-111.47 mg Na2EDTA/kg)以及对H2O2诱导的小鼠DNA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利用一次性灌胃酒精诱导的急性酒精性胃溃疡小鼠模型,研究紫穗槐蜜对急性胃溃疡的预防性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紫穗槐蜜可以有效保护小鼠胃黏膜组织结构、降低溃疡指数,抑制小鼠胃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过度累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以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PGE2)水平,同时有效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途径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下调小鼠胃组织炎症因子表达,预防小鼠急性酒精性胃溃疡的损伤。5.以连续4周酒精灌胃诱导的慢性胃损伤小鼠模型为对象,研究沙枣蜜对长期酗酒造成的慢性胃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了小鼠胃组织病理形态、氧化应激参数、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蛋白免疫印迹表达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发现,沙枣蜜不仅对慢性酒精诱导的胃黏膜损伤有显着保护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抑制MDA含量的升高、提高小鼠胃组织SOD、GSH、NO、PGE2水平,降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s,i NOS)、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基因表达,下调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此外,沙枣蜜的摄入能够调节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在门水平上,提高了厚壁菌(Firmicutes)的丰度、减少拟杆菌(Bacteroidetes)和疣微菌(Verrucomicrobia)的丰度;在科水平上,抑制了产气菌克里斯滕森菌(Christensenellaceae)的过度定殖。结果表明,沙枣蜜能够通过保护胃组织结构、干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重塑肠道微生物群落等多种途径,发挥对长期酗酒引发胃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蔡冬梅[2](2021)在《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蜂蜜中动物源蛋白质的鉴别和定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蜂蜜是蜜蜂采集蜜源植物的花蜜或蜜露等与自身分泌物相混合,经过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味食品。不同种类蜜蜂酿制的蜂蜜在产量、色泽、口感、风味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其蜂蜜售价差异较大。当前,蜂蜜市场掺假现象频发,亟需建立准确、可靠的方法来鉴别不同蜂种的蜂蜜。本研究以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大蜜蜂、小蜜蜂酿制的蜂蜜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串联高分辨质谱等技术对不同蜂蜜中蛋白质进行鉴别与定量,进而开发蜂蜜品种真实性鉴别的分析方法。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蜂蜜中动物源性蛋白质的种类鉴别与MRJP1和2的定量分析方法开发。提取蜂蜜蛋白,经胰蛋白酶酶解、C18小柱除盐后,调整肽段浓度,纳升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得到质谱数据,将质谱数据导入PEAKS 8.5软件分析,其主要动物源蛋白为王浆主蛋白家族系列蛋白(MRJP1-MRJP7、MRJP9)以及α-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脱氢酶等酶类。MRJP1和2是蜂蜜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但是两者的氨基酸序列在中意蜂中存在显着的差异。经过筛选得到中蜂、意蜂MRJP1的特异性肽段分别为IMDANVNDLILNTR、FFDYDFGSDER;中蜂、意蜂MRJP2的特异性肽段分别为IVNNDFNFNDVNFR、IVNDDFNFDDVNFR。基于液相串高分辨质谱建立了上述肽段的准确定量方法,并进行了系统的方法学验证,中蜂、意蜂MRJP1特征肽段检测限分别为10 ng/m L、5 ng/m L,定量限分别为20 ng/m L、10 ng/m L,回收率为84.60%~111.52%,日内精密度小于10.01%,日间精密度小于10.70%。该方法可用于鉴别中蜂蜜中混入意蜂蜜、糖浆等掺假,为制定中蜂蜜相关标准提供参考。第二部分对大蜜蜂、小蜜蜂蜂蜜中动物源性蛋白质进行种类鉴别分析,筛选出MRJP1和2的特征性肽段,并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检测方法。其主要的动物源蛋白是王浆主蛋白家族系列蛋白(MRJP1-MRJP7、MRJP9)以及α-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脱氢酶等酶类。经过筛选得到大蜜蜂、小蜜蜂MRJP1特征肽段分别为ENAILSGEYDYTK、EALPHVPILDR;大蜜蜂、小蜜蜂MRJP2特征肽段分别为IVNNDFNFDDVNFR、ILNNDLNINDINFR。大蜜蜂、小蜜蜂MRJP1特征肽段检测限分别为10 ng/m L、15 ng/m L,定量限均为20 ng/m L,回收率为82.78%~110.65%,日内精密度小于12.38%,日间精密度小于11.25%。该方法可用于鉴别大蜜蜂、小蜜蜂蜂蜜中混入意蜂蜜及糖浆等掺假,有利于野生蜂种资源保护。第三部分基于建立蜂蜜真实性评价方法对采集的177个蜂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蜂蜜和意蜂蜜中MRJP1含量较为稳定,且4℃保存条件下不易降解,但不同蜜源和产地生产的蜂蜜中MRJP1的含量存在差异。在商品蜜检测调查中,中蜂蜜、大蜜蜂、小蜜蜂蜂蜜掺假现象较为严重,掺假的形式主要在土蜂蜜中勾兑意蜂蜜,甚至完全以意蜂蜜冒充土蜂蜜。
屈亮亮[3](2020)在《基于MALDI的高通量蜂蜜糖浆掺假检测及植物源鉴别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蜂蜜是由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或蜜露经充分酿制,贮存在蜂巢中的天然甜物质,不应添加任何外源性物质。由于蜂蜜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其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蜂蜜掺假现象日益严重,除此之外,还存在以杂花蜜充当单花蜜,以及以非成熟蜜冒充成熟蜜等以次充好现象。现有的分析方法存在分析时间较长,需进行样品预处理等问题,因此市场亟待更加有效的检测手段。本研究以三种蜂蜜(洋槐蜜、荆条蜜和枣花蜜)和三种掺假糖浆(玉米糖浆、高果玉米糖浆和转化糖浆)为研究材料,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MALDI-MS)分析了蜂蜜及其掺假样品中的糖类以及小分子代谢物,提供了一种无需样品预处理的高通量蜂蜜掺假检测和蜂蜜植物源鉴别分析方法,也为其他高品质的蜂蜜产品和高碳水化合物食品监测提供了新思路。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2,5-二羟基苯甲酸(2,5-DHB)为基质对蜂蜜、糖浆和10%糖浆掺假蜂蜜进行质谱检测。在正离子模式下,样品中的多糖及寡糖多形成[M+Na]+和[M+K]+离子峰,根据[M+Na]+和[M+K]+谱图特征对样品中的寡糖和多糖进行定性分析。通过比较蜂蜜样品和掺假样品的MALDI-MS谱图在多糖聚合度以及糖类分布趋势上的差异,可对掺假样品进行快速鉴别。由于玉米糖浆(CS)和高果玉米糖浆(HFCS)的加入,掺假样品的谱图在寡糖DP6和DP7处出现了明显的信号增强,打破了蜂蜜样品中糖峰的下降趋势;同时,在玉米糖浆掺假样品中,出现了蜂蜜中原本不存在的DP≥13的多糖。综上所述,将MALDI糖谱中的寡糖DP6:DP5>1(或DP7:DP6>1)作为10%CS和HFCS掺假蜂蜜的特征标记,除此之外,DP≥13的多糖也可作为10%CS掺假蜂蜜的标记用于掺假鉴别。2.以盐酸萘乙二胺(NEDC)为基质,首次提出一种基于寡糖异构体组成差异鉴别蜂蜜掺假的检测方法,可快速区分加入10%玉米糖浆(CS)和转化糖浆(IS)的掺假蜂蜜。在负离子模式下,样品中寡糖易与Cl-形成[M+Cl]-离子,在LIFT模式下对蜂蜜、糖浆以及掺假样品中的二糖(m/z 377.1)、三糖(m/z 539.1)、四糖(m/z 701.2)进行碎裂,得到二级质谱图用于掺假鉴别,特征的碎片离子对的比例代表样品中寡糖异构体的相对含量。通过比较蜂蜜样品和掺假样品的MALDI-LIFT-TOF/TOF谱图在寡糖异构体组成上的差异,可对掺假样品进行高通量鉴别,在谱图中表现为碎片离子对的比例相反。可用于进行CS掺假鉴别的特征离子对如下:来自二糖(m/z 377.1)的m/z 281:341,来自三糖(m/z539.1)的m/z 161:179 和 m/z 341:383,来自四糖(m/z 701.2)的 m/z 161:179;可用于进行IS掺假鉴别的特征离子对为来自二糖(m/z 377.1)的m/z 251:341。3.采用MALDI-TOF-MS获取了洋槐蜜、荆条蜜和枣花蜜的指纹图谱,并结合多变量分析(PCA、PLS-DA和OPLS-DA)实现了三种蜂蜜的快速区分。首先,用h-BN、2,5-DHB和NEDC三种基质分别对蜂蜜样品进行表征,最终选取NEDC在负离子模式下对样品进行检测。在三种蜂蜜的质谱图中,均可以看到明显的m/z 215,m/z 377,m/z 539,m/z 701等质谱峰,经过二级串联质谱和高分辨质谱的鉴定,可分别确认其为单糖、二糖、三糖和四糖的[M+Cl]-离子峰。PCA图中,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0.9%,洋槐蜜可与其他两种蜜获得初步区分;为了进一步观察分组趋势,本研究又基于洋槐蜜、荆条蜜和枣花蜜的质谱数据建立了 PLS-DA和OPLS-DA模型,从而实现了三种不同植物来源蜂蜜的快速区分。
高源远[4](2020)在《基于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的蜂蜜植物溯源和化学组成研究》文中指出蜂蜜因其较高的食用、药用、保健和经济价值受到广泛喜爱和关注。不同蜜源蜂蜜化学组成、品质、价格差别较大,使得市场中蜂蜜以次充好的行为多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和蜂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蜂蜜溯源的方法主要有色谱法、质谱法和光谱法等,这些方法大多需要经过提取、分离和衍生等复杂的样品预处理,耗时长,样品用量大,会造成信息丢失。且因蜂蜜中的化学物质由花蜜中物质传递或经蜜蜂加工形成,研究花蜜主要化学组成及典型代谢物,并进一步分析这些物质在不同蜂蜜中的分布,可能为蜂蜜溯源研究的重要途径。为此,本研究建立了基于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EESI-MS)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用于快速鉴别油菜蜜、枣花蜜、椴树蜜、洋槐蜜和山乌桕蜜等5种蜂蜜,以及基于电喷雾萃取高分辨电离质谱(EESI-HRMS)测定花蜜和蜂蜜中的酚类化合物和氨基酸的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探究花蜜化合物对蜂蜜组成的影响,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UV)验证其结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EESI-M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手段快速鉴别油菜蜜、枣花蜜、椴树蜜、洋槐蜜和山乌桕蜜,并检测到21种化合物,包括氨基酸、有机酸和酚类化合物各7种,单个样品检测时间小于1 min,可同时检测样品中这三类化合物组成,快速、绿色、样品预处理简单、用量少。5类蜂蜜中含量普遍较高的氨基酸、有机酸和酚类化合物包括:苯丙氨酸;葡萄糖酸;苯甲酸和苯乙酸。PCA显示这5类蜂蜜可明显区分,PC1、PC2、PC3累计贡献率达87.1%,定性化合物中主要起区分作用的化合物有甘油酸(m/z 105)、琥珀酸(m/z 117)、苯乙酸(m/z 135)、柠檬酸(m/z 191)、葡萄糖酸(m/z 195)和单糖的加氯峰(m/z 215);聚类分析(CA)显示当临界值取6时可有效区分这5种蜂蜜;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中R2和Q2分别为0.881和0.876,可有效区分5种蜂蜜;判别分析(DA)显示这5类不同蜜源蜂蜜判别准确率达100%。2.通过EESI-HRMS检测脐橙、蜜桔、柑橘3种柑橘属植物的花蜜和相应单花蜂蜜的化学组成,结合PCA明确不同植物花蜜的异同及其对蜂蜜组成的影响。共检测到20种化合物,包括苯甲酸、橙皮素等12种酚类化合物和脯氨酸、丝氨酸等8种氨基酸。PCA表明3种柑橘属花蜜之间、3种柑橘属蜂蜜之间化学组成无明显差异,而花蜜及对应单花蜂蜜的化学组成不同,咖啡酸(m/z 179)、染料木素(m/z269)、橙皮素(m/z301)可能为定性化合物中柑橘属花蜜和蜂蜜的主要差异物质。其原因可能为咖啡酸主要来源于蜂胶而非花蜜,蜂蜜中橙皮素为花蜜中橙皮苷水解而来。橙皮素可作为柑橘蜜的典型代谢物。3.HPLC-UV结合标准品对蜜桔、脐橙、柑橘的花蜜和对应单花蜂蜜中的9种酚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没食子酸和原儿茶酸等4种酚酸类化合物存在于所有样品中,花蜜中绿原酸含量高于蜂蜜,如蜜桔花蜜及其单花蜂蜜绿原酸含量分别为0.722 μg/g和0.158 μg/g,柑橘花蜜和柑橘蜜中其含量分别为1.008μg/g和0.158μg/g。橙皮苷存在于所有样品,花蜜(14.999-96.822 μg/g)中其含量远高于蜂蜜(0.784-2.751μg/g),为花蜜中的最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PCA显示3种柑橘属花蜜之间、3种柑橘属蜂蜜之间化学组成无明显差异,而花蜜及对应单花蜂蜜的化学组成不同,与EESI-HRMS中PCA结果一致,可证明EESI-HRMS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建立的基于EESI-MS的蜂蜜蜜源鉴别的模型以及花蜜和蜂蜜中化合物检测的方法,不需复杂样品预处理,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绿色环保,可用于蜂蜜、花蜜等复杂基质样品的快速分析。尤其对样品来源十分有限的花蜜的化学分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积极意义。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柑橘类蜂蜜标记物的鉴定提供参考,也为蜂蜜的溯源、真实性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行的方法参考。
迟韵阳[5](2020)在《蜂蜜成熟过程中糖的变化及油菜蜜腺分泌蔗糖的分子机制》文中认为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花蜜或植物活体分泌物或在植物活体上吮吸蜜源昆虫排泄物等生产的天然甜味物质,与其自身分泌的特殊物质结合转化、沉积、脱水、贮藏并留存于蜂巢中直至成熟。蜂蜜含有糖、酚类化合物、蛋白质、酶等对身体健康有益的化合物。蜂蜜的生产过程是及其复杂的生物转化过程,花蜜转化为蜂蜜的机制,既是蜂蜜生产的起点,又直接反应其真实性的途径,故明确蜂蜜成熟过程中物质变化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evaporative light-scattering detection,HPLC-ELSD)对6种蜂蜜成熟过程中糖的变化及油菜盛花期花蜜不同时间段糖类物质的组成进行检测,并通过qRT-PCR检测油菜花蜜腺成熟过程和盛花期不同采集时段与花蜜形成的关键基因的表达,以此了解盛花期不同时间段糖类物质组成的差异的分子机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建立了标准品结合HPLC-ELSD分析蜂蜜中糖类物质的方法。该法呈现了很好的方法重复性(RSD为0.04-0.144%)、精密度(RSD为0.013-0.078%)和稳定性(RSD为0.081-0.159%);6种糖类物质的高、中、低浓度的加标回收率为 105.89-115.37%、96.02-106.09%、92.14-98.84%,说明本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2.采用建立的HPLC-ELSD方法,分别以油菜和洋槐的花蜜、蜜囊蜜、水蜜和成熟蜜为实验材料,研究其成熟过程中糖的变化规律。HPLC-ELSD从中测出了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海藻糖和未知峰(保留时间为24.35 min),这些糖的总含量在成熟过程中呈现上升的趋势。在洋槐花蜜中蔗糖含量高达52.14 g/100g,随着蜜蜂分泌的α-葡萄糖苷酶等消化酶的加入,蔗糖不断被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所以蔗糖含量由52.14g/100g逐渐降低至1.39 g/10.0g,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由18.33 g/100g逐渐升高至72.79 g/100g。油菜蜜和洋槐蜜的变化趋势一致,在蜂蜜成熟过程中糖物质越来越丰富,其不同的是油菜花蜜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分别为11.68g/100g和11.16g/100g,而蔗糖含量较低,为1.2 g/100g,这是由于植物为了适应访花者的觅食喜好而产生的生物进化,但单糖:蔗糖的比值仍能说明蔗糖不断被水解为果糖和葡萄糖。脐橙、蜜桔、椴树和油茶蜂蜜成熟过程中除了检测到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海藻糖,还检测到蜜二糖,其变化趋势与洋槐蜂蜜成熟过程的变化趋势一致。上述结果均表明成熟蜜中的糖物质具复杂性及多样性,成熟蜜更优质。3.利用HPLC-ELSD首次明确了欧洲油菜花蜜中糖的日变化规律。随着时间的延长,花蜜的含水量从92.15%到37.84%显着下降;14:00点之前仅检测到果糖和葡萄糖,二者含量依次为:6.81 g/100g、15.23 g/100g、16.2 g/100g 和 17.45 g/100g,而从16:00开始,开始从花蜜中检出蔗糖(1.18±0.15g/100g)。4.以 8:00、10:00、12:00、14:00、16:00 和 18:00 时采集的欧洲油菜盛花期的蜜腺为实验材料,利用qRT-PCR检测不同采集时段与蜜腺分泌花蜜的相关基因的表达。BrSBE2-1,BrMYB305和BrAMY3基因相对表达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6:00时达到峰值,因此在16:00时较其它时间段也产生较多合成蔗糖的原料,在蔗糖合成相关的BrSUS5和BrSPS2等酶的作用下,淀粉降解产物被重新合成蔗糖;随后蔗糖被其载体BrSWEET9转运到蜜腺开口附近的细胞间隙中,而BrCWINV4全天表达量比较平稳,在16:00时蔗糖被大量转运到细胞间隙中,BrCWINV4不能及时将大量的蔗糖水解成果糖和葡萄糖,蔗糖随着果糖、葡萄糖和水一起通过蜜腺表面开放的气孔分泌到蜜腺外部,从而形成花蜜。因此,在16:00时从欧洲油菜花蜜中能检测到少量的蔗糖,而其它时段未检测到蔗糖。综上所述,蜂蜜成熟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变化为蔗糖水解为果糖和葡萄糖,随着蜜蜂的不断加工,蜂蜜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利用HPLC-ELSD首次明确了欧洲油菜花蜜中糖的日变化规律。利用qRT-PCR技术分析欧洲油菜蜜腺分泌蔗糖的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初步阐明在16:00时左右从欧洲油菜花蜜中检测到蔗糖的内在分子机制。本研究为理解蜂蜜成熟过程中糖的变化规律以及提高花蜜合成和分泌的分子水平调控的认识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天琛[6](2020)在《成熟洋槐蜜的鉴别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蜂蜜是由蜜蜂采集植物花蜜或植物昆虫的分泌物后,与自身分泌的特殊物质相结合经转化、沉积、脱水,贮藏于蜂巢中直至成熟的天然甜物质。国际蜂联(APIMONDIA)关于蜂蜜欺诈声明中明确指出,蜂蜜的成熟过程应该由蜜蜂单独完成,养蜂人不应该收获稀薄蜂蜜,然后采用真空浓缩设备人工脱出水分,造成蜂蜜中活性成分的损失。目前,国内外尚未建立成熟蜂蜜、非成熟蜂蜜和浓缩蜂蜜的鉴别方法,也不清楚成熟蜂蜜和非成熟蜂蜜生物活性的差别。为了能够建立有效的鉴别成熟蜂蜜的方法,指导成熟蜂蜜的生产,本文以陕西洋槐蜜为对象,建立了基于理化指标、色谱电化学指纹图谱和氨基酸含量鉴别成熟洋槐蜜的新方法,同时研究了成熟洋槐蜜、非成熟洋槐蜜和浓缩洋槐蜜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为制定成熟蜂蜜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成熟蜂蜜提供理论指导。全文包括六章内容,主要工作包括:1、通过研究陕西不同地区成熟洋槐蜜和非成熟洋槐蜜的18项理化指标,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成熟洋槐蜜和非成熟洋槐蜜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成熟洋槐蜜与非成熟洋槐蜜的理化指标存在显着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出三个主成分反应原变量82.64%的信息,综合各主成分信息表明总酚含量、总蛋白含量和总糖(葡萄糖、果糖、蔗糖)是主要变量。聚类分析(CA)将50个蜂蜜样品分为两类,其结果与主成分得分图结果一致。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模型参数R2X,R2Y和Q2分别为0.928,0.978和0.971,提取出四个预测主成分,且对50个蜂蜜样品的识别正确率为100%。2、采用HPLC-ECD构建了成熟洋槐蜜、非成熟洋槐蜜和浓缩洋槐蜜色谱电化学指纹图谱,通过提取特征共有峰面积信息并结合PCA和OPLS-DA,建立了一种基于色谱指纹图谱鉴别成熟洋槐蜜的新方法。结果表明,PCA共提取出六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6.60%;OPLS-DA有效地从13个特征共有峰中筛选出5个关键性共有峰(Peak 5,Peak 4,Peak 8,Peak 13和Peak 7),与PCA结果基本一致;30个验证集样品回验OPLS-DA模型的识别正确率为100%。3、采用waters AQC衍生法测定了成熟洋槐蜜、非成熟洋槐蜜和浓缩洋槐蜜中的18种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三类蜂蜜的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显着差异,发现非成熟洋槐蜜经过浓缩后苯丙氨酸,赖氨酸,脯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显着降低;甘氨酸和异亮氨酸在浓缩洋槐蜜中未检测到。另外,以三类蜂蜜中的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为变量,结合PCA和OPLS-DA,发现三类蜂蜜可以基于氨基酸差异准确分类,为成熟蜂蜜的鉴别提供新思路。4、测定了成熟洋槐蜜、非成熟洋槐蜜和浓缩洋槐蜜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采用DPPH·的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FRAP)和Fe2+络合力(FICA)测定了成熟洋槐蜜、非成熟洋槐蜜和浓缩洋槐蜜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三类蜂蜜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成熟洋槐蜜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均高于非成熟洋槐蜜和浓缩洋槐蜜;非成熟洋槐蜜经过浓缩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明显下降。
江唯健[7](2020)在《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液质联用蜂蜜真实性检测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掺假掺杂是蜂蜜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对蜂蜜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现有的蜂蜜掺假检测方法可以有效、针对性地控制已知的掺假现象,但是缺乏对新型掺假出现的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具有检测技术开发落后于掺假技术和掺假监管成本过高等缺点,导致难以彻底杜绝蜂蜜掺假现象的发生。近年来,基于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在食品真实性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以蜂蜜的内源性蛋白-王浆主蛋白(Major royal jelly proteins,MRJPs)作为蜂蜜的真实性检测标志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蜂蜜中的蛋白含量较低,目前尚未见有对其进行精准定量检测的研究方法报道。本文以蜂蜜中的MRJPs为研究对象,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建立了蜂蜜中MRJP 1~3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大量天然蜂蜜样本的检测,建立了真实蜂蜜中的MRJP 1~3含量数据库,并设置了蜂蜜真实性检测阈值。通过与现有蜂蜜掺假检测方法的对比,验证了本方法在蜂蜜真实性检测中的有效性。1、王浆主蛋白MRJPs的定性鉴别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对经胰蛋白酶酶解的蜂王浆中的王浆主蛋白进行定性鉴定,以从Uni Prot数据库中获得的MRJPs的肽序列信息为参照,通过Protein Lynx Global Server(PLGS)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成功鉴定出8种王浆主蛋白(MRJP1~7和MRJP 9)的一级序列数据,共有108条多肽,其中24条属于MRJP1,28条属于MRJP2,21条属于MRJP3,14条属于MRJP4,11条属于MRJP5,3条属于MRJP6,6条属于MRJP7,1条属于MRJP9。8种王浆蛋白的多肽覆盖率分布于1.7%~76.6%。2、蜂蜜中MRJPs的候选标志多肽的筛选首先,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TQMS)对蜂蜜中所有王浆蛋白的候选多肽进行重复性分析,从69条候选多肽中初筛选出峰面积较高,重现性较好的有34条多肽(其MRJP 9的唯一一条多肽因为响应值太低而无法检测出,所以舍去)。然后,按多肽的易酶解性和酶解后稳定性两个标准对所有候选多肽进行标筛选。依据两个评判指标,将所有的候选多肽依次分成5类:(1)A易酶解且稳定;B,易酶解但不稳定;C,不易酶解但稳定;D,不易酶解且不稳定;E,无规律。经过从高到低等级的比较分析,最终成功为MRJP 1筛选出一条属于B类的特异性标志多肽:YNGVPSSLNVISK,为MRJP 2筛选出一条属于A类的特异性标志多肽:TLQMIAGMK;为MRJP 3筛选出一条属于A类的特异性标志多肽:LTVAGESFTVK。3、蜂蜜中MRJP 1~3定量方法的建立与方法学验证通过分别合成MRJP 1~3的3条特异性标志多肽标准品及其同位素标记肽,建立了蜂蜜中MRJP 1~3定量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TQMS)。并通过标准曲线、精密度、回收率,定量限分析,对所建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法科学合理,满足相关要求。采用UPLC-TQMS法,对四种常见的蜂蜜(洋槐蜜、油菜蜜、荔枝蜜和荆条蜜)和三种常见的糖浆掺假物(玉米糖浆、大米糖浆和高果糖浆)中的MRJP 1~3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MRJP 1~3的3条特异性标志肽在洋槐蜜,荆条蜜,油菜蜜和荔枝蜜中均能检测到,而均不能在玉米糖浆、大米糖浆或高果糖浆中检测到,证实MRJP 1~3是蜂蜜的特异性内源蛋白。模拟糖浆掺假实验的检测结果表明,掺入的高果糖浆的浓度与蜂蜜样品中的MRJP 1~3的含量成负相关(R2>0.99),证明了本方法用于部分掺假蜂蜜检测的潜在可能。4、真实蜂蜜中MRJP 1~3含量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利用所建UPLC-TQMS方法,对经过真实性验证的70个真实蜂蜜样品进行MRJP 1~3定量分析,建立了包含洋槐蜜、油菜蜜、荔枝蜜和荆条蜜的MRJP 1~3真实含量数据库。通过对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蜂蜜间的MRJP 1~3总含量存在显着性差异,证明本方法可用于蜂蜜蜜种鉴别。基于MRJP1~3真实含量数据库,分别为四种蜂蜜设置了不同的MRJP 1~3的真实含量阈值,通过对本方法与国标法中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质谱法(IRMS)对10个市售蜂蜜样品的真实性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种方法对其中9个蜂蜜样品的真实性判断结果一致,证实了本文所建立的UPLC-TQMS蜂蜜真实性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鞠锋清[8](2019)在《三种蜂蜜差异性探究与鉴别》文中研究表明蜂蜜是蜜蜂将采集的植物的花蜜或蜜露,或昆虫排泄物以及自身分泌物,经过充分酿造而储藏在巢脾内的天然甜味物质。现已发现大约有320种不同种类的蜂蜜,它们来自不同的植物来源,蜂蜜化学成分复杂;蜂蜜属于药食同源的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增强记忆力,抗疲劳,抗衰老以及美容等功效。但现阶段蜂蜜加工利用和品质监控非常不完善,本文通过多种分析手段,对蜂蜜中主要成分进行检验分析,意在探究不同花粉蜜之间蜂蜜成分的差异性,为蜂蜜的深加工、合理发挥其保健药用价值、蜂蜜的溯源性研究以及蜂蜜品质的监控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根据研究内容和山东地区盛产蜜种类情况,选取山东地区蜂蜜样品27种,有枣花蜜9种,洋槐蜜9种,荆条蜜9种作为本实验样品理化指标、成分分析考察。1.通过检测蜂蜜中pH、电导率,水分、色值、总蛋白质、总黄酮、酯酸、游离酸、总酸、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等的含量,比较不同花粉蜂蜜间各指标的相同处和差异性,蜂蜜中电导率、色值(L)、pH值;内酯酸、游离酸、总酸;总蛋白、总黄酮;果糖、葡萄糖、果糖/葡萄糖等指标在三种蜂蜜间存在差异性,可作为三种蜂蜜种类鉴别的参考指标。2.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样品中Cr、Cd、Pb、Fe、Mn、Cu、Zn、Sr、Na、Mg、K和Ca十二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分析表明Pb、Cd两种元素在蜂蜜中含量较低,Cu元素含量在不同花粉蜜之间没有明显性差异,Cr、Fe、Mn、Zn、Sr、Na、Mg、K、Ca 9种金属元素含量在不同花粉蜜之间有着明显差异性,通过聚类分析和建立判模型表明蜂蜜中以上9种元素含量指标可以作为鉴别三种蜂蜜种类的参考指标;3.应用SDS-PAGE电泳法对蜂蜜中蛋白质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花粉蜜和不同花粉蜜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应用离子色谱法对蜂蜜中氨基酸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等16种氨基酸在不同种花粉蜜中氨基酸含量存在特征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和建立判别模型分析表明蜂蜜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等16种氨基酸含量可以达到鉴别三种蜂蜜种类的目的。4.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提取的挥发物进行分析鉴定,并与不同蜂蜜相对应的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对探究,得到蜂蜜中挥发性化合物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专属性可以作为鉴别三种蜂蜜种类的参考指标。
何亮亮[9](2019)在《枸杞蜜的理化性质及其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枸杞蜜是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单花蜜,一般呈浅琥珀色,储藏期间易形成白色的细腻结晶,淡清香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枸杞蜜的主产地在我国的宁夏和青海地区及其他西北地区。本文对青海和宁夏地区14个枸杞蜜样本的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并构建了枸杞蜜的指纹图谱,通过谱效关系明确了部分抗氧化活性成分。1.测定了枸杞蜜样品的理化性质,包括:花粉孢子镜检、色值、水分含量、电导率、pH、蛋白质、脯氨酸、5-羟甲基糠醛、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α-淀粉酶活性、游离酸、内酯、和总酸度。枸杞蜜的各项理化性质均符合国家标准和进出口检验标准规定的蜂蜜质量规范标准。2.枸杞蜜的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401532 mg GAE/kg和7.1912.26 mg RE/kg。枸杞蜜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DPPH自由基清除IC50为36.7212.26 mg/mL,FRAP(总抗氧化能力为152.7187.6 mg Trolox/kg),Fe2+络合力为27.441.7 mg EDTA-2Na/kg。枸杞蜜的总抗氧化能力与其总酚含量相关(p<0.01),枸杞蜜的Fe2+络合力与其总黄酮含量极相关(p<0.01)。枸杞蜜对H2O2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有显着的保护作用(77.12%),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3.用多波长融合技术构建了枸杞蜜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得到35个共有峰信息,以洋槐蜜和油菜蜜为对照,运用PCA和HCA能够将枸杞蜜、洋槐蜜和油菜蜜准确区分开。4.基于灰色关联度、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对枸杞蜜进行抗氧化谱效分析,2,3-二羟基苯甲酸、p-香豆酸、柚皮素和山奈酚可能为枸杞蜜的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
王文静[10](2019)在《基于质谱技术的蜂蜜挥发物和洋槐蜜掺假鉴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蜂蜜作为大自然的赠品,因其营养价值高而广受消费者的青睐。蜂蜜的质量和价格与其植物来源有密切关系,导致一些植物来源的蜂蜜因价值较高而刺激了针对其以劣充好的掺假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蜂蜜市场的秩序。为明确不同植物来源蜂蜜的特征化学成分,并探索洋槐蜜掺混油菜蜜的快速鉴别方法,本研究以荆条蜜、椴树蜜、油菜蜜、洋槐蜜和洋槐蜜中掺入不同浓度油菜蜜的掺假蜜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tatic 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HS-GC-MS)和中性解吸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技术(Neutral Desorption-Extractiv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ND-EESI-MS),获得样品的指纹图谱信息,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等多元统计方法,掌握蜂蜜的化学组成以及建立蜜源鉴别和掺假的评价模型。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为探究不同蜜源蜂蜜中的典型挥发性代谢物,并籍以对这些蜂蜜进行有效区分,本研究以油菜蜜、椴树蜜、荆条蜜和洋槐蜜等4种常见蜂蜜种类总计38份样品为实验材料,首先优化了SHS-GC-MS检测蜂蜜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方法,然后采用优化的方法分析了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PCA和CA等对蜂蜜进行区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HS-GC-MS共检测到23种化合物。4种蜂蜜的挥发性成分在物质种类或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3-苯丙酸乙酯可作为油菜蜜的典型挥发性代谢物质;1-异丙烯基-3-甲基苯和反式玫瑰醚可作为椴树蜜的典型挥发性代谢物质;在荆条蜜和洋槐蜜中均未发现典型挥发性代谢物质。PCA可以将4种蜂蜜进行很好地区分,PC1、PC2和PC3累计贡献率达到77.3%,表明模型有效;当临界值取10时,CA可以将同种蜂蜜聚为一类。SHS-GC-MS检测的蜂蜜挥发性成分结果结合多变量分析,可用于区分不同蜜源蜂蜜。2.为建立基于直接质谱技术的洋槐蜜掺混油菜蜜的快速鉴别方法,本研究以洋槐蜜中掺入不同浓度油菜蜜的掺假蜜为实验材料,首先优化了无需样品预处理的蜂蜜快速ND-EESI-MS分析方法,再利用优化的方法对样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蜂蜜中的酚类化合物在负离子模式下有较高的信号响应强度且物质信息丰富。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从油菜蜜中共检测到16种化合物,其中包括13种酚类化合物和3种氨基酸,色氨酸仅在油菜蜜中检测到;洋槐蜜中检测到17种化合物,其中包括15种酚类化合物和2种氨基酸,苯乙酸和白杨素仅在洋槐蜜中检测到。利用化学计量学可以将油菜蜜、洋槐蜜和掺假蜂蜜很好的区分;PCA建立了有效区分模型,PC1、PC2和PC3累计贡献率达到99.3%;当临界值取7时,CA可以鉴别洋槐蜜中掺入10%油菜蜜的掺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中R2为65.3%,Q2为95.3%均高于50%,表明模型预测能力以及准确性较好;判别分析的分类准确率达到100%;热图表示洋槐蜜的物质信号强度随着掺假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油菜蜜中的物质信号强度则相反。ND-EESI-MS有希望用于蜂蜜的快速检测。本研究基于两种质谱技术检测了蜂蜜中的多种化合物,建立了不同蜜源蜂蜜的鉴别模型和洋槐蜜掺入油菜蜜的掺假判别模型,研究结果为蜂蜜溯源、掺假鉴别和品质评价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洋槐花粉营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洋槐花粉营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西北五种特色单花种蜂蜜花源特征性成分及其对酒精性胃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单花种蜂蜜理化成分与花源鉴别 |
1.1.1 花粉孢子 |
1.1.2 理化指标 |
1.1.3 挥发性化合物 |
1.1.4 酚类化合物 |
1.2 单花种蜂蜜的抗氧化及抗炎活性 |
1.2.1 抗氧化性 |
1.2.2 抗炎活性 |
1.2.3 其他生物活性 |
1.3 酒精性胃损伤机制及现行治疗 |
1.3.1 酒精性胃损伤机制 |
1.3.2 现行治疗 |
1.3.3 蜂蜜在酒精性胃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1.4.1 选题依据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五种单花种蜂蜜理化指标的研究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1.2 实验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五种单花种蜂蜜孢粉学分析 |
2.2.2 五种单花种蜂蜜理化指标分析及质量评价 |
2.2.3 五种单花种蜜花源特征性理化指标的鉴别 |
2.3 小结 |
第三章 五种单花种蜂蜜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3.1.2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五种单花种蜂蜜醛类挥发性成分分析 |
3.2.2 五种单花种蜂蜜醇类挥发性成分分析 |
3.2.3 五种单花种蜂蜜酮类挥发性成分分析 |
3.2.4 五种单花种蜂蜜酯类挥发性成分分析 |
3.2.5 五种单花种蜂蜜烷烃及其他类挥发性成分分析 |
3.2.6 五种单花种蜜花源特征性挥发成分的鉴别 |
3.2.7 五种单花种蜂蜜主要呈香物质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五种单花种蜂蜜酚类成分的研究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4.1.2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酚酸类成分分析 |
4.2.2 黄酮类成分分析 |
4.2.3 五种单花种蜂蜜花源特征性酚类成分的鉴别 |
4.3 小结 |
第五章 紫穗槐蜜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5.1.2 实验方法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5.2.2 对急性酒精性胃溃疡小鼠溃疡指数的影响 |
5.2.3 对急性酒精性胃溃疡小鼠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 |
5.2.4 对急性酒精性胃溃疡小鼠炎症表达的调控 |
5.2.5 对急性酒精性胃溃疡小鼠胃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5.3 小结 |
第六章 沙枣蜜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胃损伤的保护作用 |
6.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6.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6.1.2 实验方法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对慢性酒精性胃损伤小鼠溃疡指数的影响 |
6.2.2 对慢性酒精性胃损伤小鼠胃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调控 |
6.2.3 对慢性酒精性胃损伤小鼠胃组织炎症表达的调控 |
6.2.4 对慢性酒精性胃损伤小鼠胃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6.2.5 对慢性酒精性胃损伤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调节 |
6.3 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蜂蜜中动物源蛋白质的鉴别和定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蜂蜜定义、活性及成分 |
1.1.1 蜂蜜的定义及活性 |
1.1.2 蜂蜜的成分及性质 |
1.2 蜂蜜的分类 |
1.3 蜂蜜掺假鉴别研究进展 |
1.3.1 传统检测方法 |
1.3.2 现代分析技术 |
1.3.3 基于蛋白质鉴别蜂蜜掺假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中蜂蜜、意蜂蜜中动物源性蛋白质的鉴别及定量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1.3 样品信息 |
2.2 实验方法 |
2.2.1 溶液配制 |
2.2.2 蜂蜜前处理 |
2.2.3 SDS-PAGE 电泳 |
2.2.4 纳升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蜂蜜蛋白 |
2.2.5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中、意蜂蜂蜜蛋白 |
2.2.6 结果与讨论 |
小结 |
第三章 大蜜蜂、小蜜蜂蜂蜜中动物源性蛋白质的鉴定及定量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试剂 |
3.1.2 实验仪器 |
3.1.3 样品信息 |
3.2 实验方法 |
3.3.1 溶液配制 |
3.3.2 蜂蜜前处理 |
3.3.3 SDS-PAGE 电泳 |
3.3.4 纳升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蜂蜜蛋白 |
3.3.5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大、小蜜蜂蜂蜜中蛋白质 |
3.3.6 结果与讨论 |
小结 |
第四章 国内主要蜂蜜中MRJP1 定量调查研究 |
4.1 样品来源 |
4.2 样品处理 |
4.3 分析检测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不同产地蜂蜜中MRJP1 的含量 |
4.4.2 不同蜜源植物蜂蜜中MRJP1 的含量 |
4.4.3 MRJP1 在蜂蜜采收后贮藏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
4.4.4 商品蜜中MRJP1 含量检测 |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基于MALDI的高通量蜂蜜糖浆掺假检测及植物源鉴别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按字母排序) |
第1章 引言 |
1.1 概述 |
1.2 蜂蜜的化学成分 |
1.2.1 糖类 |
1.2.2 蛋白质、酶和氨基酸 |
1.2.3 有机酸 |
1.2.4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
1.2.5 挥发性物质 |
1.2.6 酚类化合物 |
1.3 蜂蜜糖浆掺假检测技术及方法 |
1.3.1 常用检测技术 |
1.3.2 新型检测技术与化学计量学 |
1.4 蜂蜜植物溯源检测 |
1.4.1 植物源鉴别检测方法 |
1.4.2 蜂蜜植物源鉴别的潜在标记物 |
1.5 MALDI及其在糖类和小分子检测上的应用 |
1.5.1 MALDI的基本原理 |
1.5.2 基质 |
1.5.3 MALDI在糖类和小分子检测上的应用 |
1.6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1.6.1 研究内容 |
1.6.1.1 建立基于MALDI一级质谱的蜂蜜掺假鉴别方法 |
1.6.1.2 建立基于MALDI二级质谱的蜂蜜掺假鉴别方法 |
1.6.1.3 建立基于MALDI的蜂蜜植物溯源检测方法 |
1.6.2 研究意义 |
1.6.3 技术路线 |
第2章 基于一级质谱(MS)的方法鉴别掺假蜂蜜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样品与试剂 |
2.2.2 仪器方法 |
2.2.3 点样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蜂蜜和糖浆的一级糖谱表征 |
2.3.2 基于糖类分布趋势鉴别掺假蜂蜜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二级质谱(MS/MS)的方法鉴别掺假蜂蜜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样品与试剂 |
3.2.2 仪器方法 |
3.2.3 点样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蜂蜜和糖浆的二级糖谱表征 |
3.3.2 基于寡糖异构体组成差异鉴别掺假蜂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MALDI-TOF-MS区分不同植物源的三种蜂蜜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试剂 |
4.2.3 实验方法 |
4.2.3.1 样品及标准品的配制 |
4.2.3.2 实验条件 |
4.2.3.3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基质选择 |
4.3.2 三种蜂蜜的MALDI-TOF-MS分析 |
4.3.3 多变量分析 |
4.3.3.1 PCA |
4.3.3.2 PLS-DA和OPLS-DA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4)基于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的蜂蜜植物溯源和化学组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按字母顺序排序) |
第1章 引言 |
1.1 概述 |
1.2 蜂蜜和花蜜的化学成分 |
1.2.1 蜂蜜的主要化学组成 |
1.2.1.1 蜂蜜中的糖类 |
1.2.1.2 蜂蜜中的蛋白质、酶类、氨基酸 |
1.2.1.3 蜂蜜中的酚类 |
1.2.1.4 蜂蜜中的有机酸 |
1.2.2 花蜜研究概况 |
1.2.2.1 花蜜中的糖类 |
1.2.2.2 花蜜中的蛋白质、氨基酸 |
1.2.2.3 花蜜中的次生代谢物 |
1.3 蜂蜜植物溯源研究进展 |
1.4 蜂蜜溯源的技术 |
1.5 直接质谱技术的简介和应用 |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1.6.1 主要研究内容 |
1.6.1.1 基于EESI-MS结合多变量分析鉴别不同蜜源蜂蜜 |
1.6.1.2 基于EESI-HRMS的柑橘属花蜜和蜂蜜化学组成的检测 |
1.6.1.3 HPLC-UV检测柑橘属花蜜和蜂蜜化学组成 |
1.6.2 研究意义 |
1.6.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别不同蜜源蜂蜜 |
引言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试剂 |
2.1.3 仪器设备 |
2.1.4 实验方法 |
2.1.4.1 样品和标准品的配制 |
2.1.4.2 实验条件 |
2.1.4.3 多变量分析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EESI-MS分析5种蜜源蜂蜜 |
2.2.1.1 化合物定性 |
2.2.1.2 不同蜜源蜂蜜的化合物组成 |
2.2.1.3 不同蜜源蜂蜜中化合物的热图分析 |
2.2.2 化学计量学分析 |
2.2.2.1 主成分分析 |
2.2.2.2 聚类分析 |
2.2.2.3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
2.2.2.4 判别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喷雾萃取电离高分辨质谱检测柑橘属花蜜和蜂蜜化学组成 |
引言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试剂 |
3.1.3 仪器设备 |
3.1.4 实验方法 |
3.1.4.1 样品和标准品的制备 |
3.1.4.2 实验条件 |
3.1.4.3 数据统计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条件优化 |
3.2.1.1 萃取剂优化 |
3.2.1.2 毛细管温度优化 |
3.2.2 化合物定性 |
3.2.3 三种柑橘属的花蜜和蜂蜜的化合物组成 |
3.2.4 主成分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柑橘属花蜜和蜂蜜化学组成 |
引言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试剂 |
4.1.3 仪器设备 |
4.1.4 实验方法 |
4.1.4.1 酚类化合物的提取 |
4.1.4.2 标准品配制 |
4.1.4.3 实验条件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化合物定性 |
4.2.2 PCA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蜂蜜成熟过程中糖的变化及油菜蜜腺分泌蔗糖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蜂蜜概述 |
1.1.1 蜂蜜的来源 |
1.1.2 蜂蜜的化学组成 |
1.1.2.1 糖类 |
1.1.2.2 蛋白质、酶、氨基酸 |
1.1.2.3 有机酸 |
1.1.2.4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
1.1.2.5 维生素 |
1.1.2.6 挥发性化合物 |
1.1.2.7 酚类化合物 |
1.1.3 蜂蜜生产现状 |
1.2 蜂蜜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1.3 花蜜-蜂蜜转化的研究进展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蜂蜜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的变化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化学试剂 |
2.2.3 实验仪器 |
2.2.4 HPLC-ELSD检测蜂蜜成熟过程中糖含量的变化 |
2.2.4.1 样品的制备 |
2.2.4.2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
2.2.4.3 实验条件 |
2.2.4.4 实验统计与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HPLC-ELSD标准品色谱图 |
2.3.2 HPLC-ELSD方法学验证 |
2.3.2.1 线性关系、检出限、定量限 |
2.3.2.2 方法重复性、仪器精密度、样品稳定性及加标回收率 |
2.3.3 蜂蜜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的变化 |
2.3.3.1 洋槐蜜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的变化 |
2.3.3.2 油菜蜜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的变化 |
2.3.3.3 椴树、蜜桔、脐橙和油茶蜂蜜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的变化 |
2.4 小结 |
第3章 欧洲油菜花蜜糖组成分析及蜜腺分泌蔗糖的成因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化学试剂 |
3.2.3 实验仪器 |
3.2.4 HPLC-ELSD检测欧洲油菜花蜜糖类物质 |
3.2.4.1 样品的制备 |
3.2.4.2 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
3.2.4.3 实验条件 |
3.2.5 花蜜含水量的测定 |
3.2.6 油菜花蜜腺总RNA提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
3.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欧洲油菜花蜜含水量的变化 |
3.3.2 欧洲油菜盛花期花蜜日变化规律分析 |
3.3.3 不同开花阶段的欧洲油菜花蜜腺相关基因表达 |
3.3.4 欧洲油菜花盛花期蜜腺相关基因表达的日变化 |
3.4 小结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成熟洋槐蜜的鉴别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成熟蜂蜜的定义和酿造 |
1.2 蜂蜜的成分分析 |
1.2.1 糖类物质 |
1.2.2 水分 |
1.2.3 蛋白质和氨基酸 |
1.2.4 酚类物质 |
1.2.5 酶类物质 |
1.2.6 羟甲基糠醛 |
1.3 蜂蜜的性质 |
1.3.1 蜂蜜的感官特性 |
1.3.2 蜂蜜的物理特性 |
1.3.3 蜂蜜的化学特性 |
1.4 热加工对蜂蜜质量的影响 |
1.4.1 热加工对蜂蜜中美拉德反应生成物的影响 |
1.4.2 热加工对蜂蜜中酶活性的影响 |
1.4.3 热加工对蜂蜜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1.4.4 热加工对蜂蜜中微生物的影响 |
1.4.5 热加工对蜂蜜中其他成分的影响 |
1.5 我国成熟蜂蜜的研究现状 |
1.6 研究意义和内容 |
1.6.1 研究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理化指标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成熟洋槐蜜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试剂 |
2.2.3 仪器与设备 |
2.2.4 实验方法 |
2.2.5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花粉鉴定分析 |
2.3.2 理化指标分析 |
2.3.3 理化指标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成熟洋槐蜜 |
2.4 结论 |
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指纹图谱鉴别成熟洋槐蜜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试剂 |
3.2.3 仪器与设备 |
3.2.4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共有峰提取 |
3.3.2 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成熟洋槐蜜 |
3.4 结论 |
第四章 游离氨基酸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成熟洋槐蜜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试剂 |
4.2.3 仪器与设备 |
4.2.4 实验方法 |
4.2.5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 |
4.3.2 游离氨基酸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成熟洋槐蜜 |
4.4 结论 |
第五章 成熟洋槐蜜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研究 |
5.1 前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实验试剂 |
5.2.3 仪器与设备 |
5.3 实验方法 |
5.3.1 蜂蜜花粉孢子形态学分析 |
5.3.2 总酚含量(Total Phenolic Content,TPC)测定 |
5.3.3 总黄酮含量(Total Flavonoids Content,TFC)测定 |
5.3.4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5.3.5 Fe~(3+)还原力的测定 |
5.3.6 Fe~(2+)络合力的测定 |
5.3.7 体外抑菌活力 |
5.4 数据处理 |
5.5 结果与分析 |
5.5.1 总酚与总黄酮含量及分析 |
5.5.2 抗氧化活性 |
5.5.3 抑菌活性 |
5.6 结论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7)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液质联用蜂蜜真实性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目前主要的蜂蜜掺假的检测方法 |
1.1.1 花粉鉴别 |
1.1.2 基于糖组成的检测方法 |
1.1.3 基于碳稳定同位素的检测方法 |
1.1.4 基于糖浆标记物的检测方法 |
1.1.5 基于羟甲基糠醛的检测 |
1.1.6 基于酶活力的检测法 |
1.1.7 基于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 |
1.1.8 基于蜂蜜蛋白电泳行为差异的检测方法 |
1.2 蜂蜜掺假检测的困境 |
1.3 基于生物标志物检测的食品真实性检测技术 |
1.4 基于王浆主蛋白检测的蜂蜜真实性检测技术 |
1.5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5.1 研究背景 |
1.5.2 研究目的 |
1.5.3 研究内容 |
1.5.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蜂蜜中MRJPs定量检测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2.2 实验主要仪器 |
2.2.3 实验方法 |
2.2.3.1 蜂蜜样品真实性检测 |
2.2.3.2 王浆主蛋白的提取及酶解方法 |
2.2.3.3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定性分析条件 |
2.2.3.4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TQMS)定量分析条件 |
2.2.3.5 候选多肽的重复性检测 |
2.2.3.6 候选多肽的易酶解性和酶解后稳定性检测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蜂蜜样品真实性检测结果 |
2.3.2 UPLC-Q-TOF/MS王浆主蛋白定性鉴定结果 |
2.3.3 UPLC-TQMS候选多肽重复性检测结果 |
2.3.4 基于易酶解性和酶解后稳定性的候选多肽的筛选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MRJPs的定量检测法的方法学验证及适用性分析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3.2.2 实验主要仪器 |
3.2.3 实验方法 |
3.2.3.1 王浆主蛋白的提取及酶解方法 |
3.2.3.2 UPLC-TQMS定量分析条件 |
3.2.3.3 三条标志肽的定量方法学验证 |
3.2.3.4 三条标志肽的特异性分析实验 |
3.2.3.5 蜂蜜模拟掺假实验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三条标志肽的定量方法学验证结果 |
3.3.2 三条标志肽的特异性分析实验结果 |
3.3.3 蜂蜜模拟掺假实验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真实蜂蜜的MRJP 1~3 含量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4.2.2 实验主要仪器 |
4.2.3 实验方法 |
4.2.3.1 王浆主蛋白的提取及酶解方法 |
4.2.3.2 UPLC-TQMS定量分析条件 |
4.2.3.3 蜂蜜中的C4 植物糖含量检测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真实蜂蜜样品中MRJP 1~3 含量检测结果 |
4.3.2 MRJP 1~3 真实含量数据库对蜂蜜掺假的应用与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主要创新点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8)三种蜂蜜差异性探究与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蜂蜜概述 |
1.2 蜂蜜的种类 |
1.3 蜂蜜的化学成分 |
1.3.1 糖类 |
1.3.2 多酚类物质 |
1.3.3 矿物质 |
1.3.4 蛋白质和氨基酸 |
1.3.5 挥发性化合物 |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样品来源和筛选 |
2.1.2 主要试剂试药 |
2.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蜂蜜性状研究 |
2.2.2 蜂蜜总蛋白和总黄酮研究 |
2.2.3 蜂蜜中酸类研究 |
2.2.4 蜂蜜中糖类研究 |
2.2.5 蜂蜜中金属元素含量差异性的研究 |
2.2.6 蜂蜜中蛋白差异性研究 |
2.2.7 蜂蜜中氨基酸的分析和差异性研究 |
2.2.8 蜂蜜中挥发性物质分析和差异性研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蜂蜜基本理化指标差异性研究 |
3.1.1 不同蜂蜜pH差异性研究 |
3.1.2 不同蜂蜜电导率差异性研究 |
3.1.3 不同蜂蜜水分差异性研究 |
3.1.4 不同蜂蜜色值差异性研究 |
3.2 不同蜂蜜总蛋白和总黄酮差异性研究 |
3.2.1 不同蜂蜜蛋白质总量差异性研究 |
3.2.2 不同蜂蜜总黄酮差异性研究 |
3.3 不同蜂蜜酸类差异性研究 |
3.4 不同蜂蜜糖类差异性研究 |
3.5 不同蜂蜜金属元素差异性研究 |
3.6 不同蜂蜜蛋白质差异性研究 |
3.7 不同蜂蜜氨基酸差异性研究 |
3.8 不同蜂蜜挥发性化合物差异性研究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枸杞蜜的理化性质及其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蜂蜜的成分 |
1.2 蜂蜜的物理性质 |
1.3 指纹图谱在蜂蜜质量控制和溯源鉴别中的应用 |
1.4 枸杞蜜的研究进展 |
1.5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枸杞蜜的理化性质 |
2.1 材料与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枸杞蜜的抗氧化活性 |
3.1 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数据处理 |
3.4 结果与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枸杞蜜指纹图谱的构建 |
4.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枸杞蜜的抗氧化谱效关系 |
5.1 实验材料 |
5.2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基于质谱技术的蜂蜜挥发物和洋槐蜜掺假鉴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按字母顺序排列) |
第1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中国蜂蜜质量市场现状 |
1.3 蜂蜜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
1.3.1 感官评价法 |
1.3.2 孢粉学法 |
1.3.3 利用蜂蜜化学成分进行鉴别 |
1.4 蜂蜜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
1.4.1 蜂蜜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1.4.2 蜂蜜中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1.5 基于直接质谱技术在复杂基体样品检测上的应用 |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1.6.1 研究内容 |
1.6.1.1 气质联用结合多变量分析研究蜂蜜的挥发性成分 |
1.6.1.2 基于ND-EESI-MS的洋槐蜜掺入油菜蜜的掺假鉴别 |
1.6.2 研究意义 |
1.6.3 技术路线 |
第2章 气质联用结合多变量分析研究蜂蜜的挥发性成分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样品和标准品的制备 |
2.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
2.3.3 SHS-GC-MS检测条件 |
2.3.4 数据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SHS-GC-MS实验条件的优化结果 |
2.4.2 蜂蜜挥发性成分的SHS-GC-MS分析 |
2.4.3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ND-EESI-MS检测洋槐蜜和油菜蜜的化学成分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化学试剂 |
3.2.3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样品的制备 |
3.3.2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
3.3.3 ND-EESI-MS检测条件的优化 |
3.3.4 ND-EESI-MS检测条件 |
3.3.5 物质定性方法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ND-EESI-MS实验条件的优化结果 |
3.4.1.1 萃取剂的优化 |
3.4.1.2 中性解吸剂的优化 |
3.4.2 油菜蜜和洋槐蜜中的化合物鉴定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ND-EESI-MS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洋槐蜜掺入油菜蜜鉴别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样品的制备 |
4.2.2 ND-EESI-MS检测条件 |
4.2.3 数据分析 |
4.3 结果和分析 |
4.3.1 蜂蜜ND-EESI-MS一级质谱图的直观分析 |
4.3.2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
4.3.3 偏最小二乘分析和判别分析 |
4.3.4 蜂蜜中酚类物质的热图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洋槐花粉营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北五种特色单花种蜂蜜花源特征性成分及其对酒精性胃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 祝敏. 西北大学, 2021(12)
- [2]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蜂蜜中动物源蛋白质的鉴别和定量研究[D]. 蔡冬梅.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3]基于MALDI的高通量蜂蜜糖浆掺假检测及植物源鉴别分析[D]. 屈亮亮. 南昌大学, 2020(01)
- [4]基于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的蜂蜜植物溯源和化学组成研究[D]. 高源远. 南昌大学, 2020(01)
- [5]蜂蜜成熟过程中糖的变化及油菜蜜腺分泌蔗糖的分子机制[D]. 迟韵阳. 南昌大学, 2020(01)
- [6]成熟洋槐蜜的鉴别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马天琛. 西北大学, 2020(02)
- [7]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液质联用蜂蜜真实性检测技术研究[D]. 江唯健. 浙江大学, 2020(01)
- [8]三种蜂蜜差异性探究与鉴别[D]. 鞠锋清.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3)
- [9]枸杞蜜的理化性质及其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研究[D]. 何亮亮. 西北大学, 2019(01)
- [10]基于质谱技术的蜂蜜挥发物和洋槐蜜掺假鉴别研究[D]. 王文静. 南昌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