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营养加元素饮食治愈高位小肠瘘的护理

外周静脉营养加元素饮食治愈高位小肠瘘的护理

一、周围静脉营养与要素膳治愈高位小肠瘘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杨秀芬,庄玉琳,吴米银[1](1994)在《周围静脉营养与要素膳治愈高位小肠瘘护理》文中指出周围静脉营养与要素膳治愈高位小肠瘘护理会宁县人民医院杨秀芬,庄玉琳,吴米银高位小肠瘘是外科临床危重症之一,死亡率较高。它一方面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循环血量减少,周围循环衰竭或肾功能衰竭而死亡;也可因消化吸收障碍,营养不良,最终衰竭而死亡[1...

邹志英[2](2007)在《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概述】家庭营养是指在专业的营养支持小组的指导下,让病情相对平稳而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的病人在家中接受营养支持。家庭营养支持分为家庭肠内营养(Home Enteral Nutrition,HEN)和家庭肠外营养(Home Parenteral Nutrition,HPN)。家庭营养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开展,由于能降低医疗费用、节省医疗资源、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在80年代后得到迅速的发展。由于肠外营养支持的技术要求较高,价格昂贵,且有可能发生较严重的代谢并发症,应用的比例在逐渐下降。随着病人治疗的需要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更多的病人愿意在家中接受长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无论家庭肠外与肠内营养,国内均无例数较多的报告。目前我国有大量的脑卒中吞咽障碍、短肠综合症、慢性炎性肠病等病人在疾病治愈或病情平稳后仍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肠内营养,继续住院既增加病人的医疗费用、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医院床位的使用率,无形中增加了病人看病难、住院难的社会问题。这些病人需要长期的肠内营养支持,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服务和管理组织,病人的安全得不到保证,不能及时地回家。因此,如何保证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和有效是关系到家庭肠内营养是否能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建立相关的监测、管理组织和服务体系是家庭肠内营养简单、方便和安全有效的保障。本研究通过对在我科营养支持小组指导、监测和随访的427例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病人的前瞻性观察,探讨了家庭肠内营养的具体实施路径、随访方法、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分析不同疾病病人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监测和随访内容。另外,本研究通过对复杂肠瘘病人确定性手术前的家庭肠内营养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证实在营养支持小组的指导、监测下,家庭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同时能节省病人费用,缩短住院日、改善生活质量。【第一部分家庭肠内营养临床路径建立与应用研究】目的:建立家庭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路径,并探讨在不同疾病中的具体应用。方法:由家庭营养支持小组讨论建立家庭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路径,由家庭营养支持小组成员对病人按营养支持路径定期随访,前瞻性观察晚期肿瘤、胃肠功能障碍、吞咽障碍不同疾病家庭肠内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方法、并发症的情况,同时比较家庭随访和电话随访效果的差别。结果:427例病人在营养支持小组登记实施了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其中男性283例,女性144例,年龄48.84±18.24(3~86)岁,以65岁以下为主,占80.3%,胃肠功能障碍248例(58.1%),晚期肿瘤139例(32.5%),吞咽障碍32例(7.5%)。营养支持方式全肠内营养支持270例(63.2%),肠内营养+口服饮食147例(34.4%);营养支持途径鼻胃管144例(33.7%),PEG/PEJ197例(46.1%);输注方式以循环滴注为主310例(72.6%),推注86例(20.1%);3年随访415例,营养支持时间在1-6个月之间265例(63.9%),〉2年40例(9.6%),总体并发症14.9%,其中导管并发症24例(5.78%),消化道并发症25例(6.0%),代谢并发症13例(3.1%)。其中家庭随访110例,失访1例(0.91%),再住院2例(1.82%),PEG/PEJ导管并发症7.25%(5例/69例),均为轻微并发症,电话随访327例,失访11例(3.47%),再住院11例(3.47%),PEG/PEJ导管并发症13.28%(17例/122例),其中2例为需要外科处理的严重并发症。胃肠功能障碍病人营养支持时间短,81.5%<6m,以鼻胃管给予要素制剂或整蛋白制剂为主,代谢并发症11例(4.4%);晚期肿瘤病人64.7%6个月内死于肿瘤,营养支持以口服饮食+PEG管饲110例(79.1%),消化道并发症为主,15例(3.5%);吞咽障碍病人均采用PEG管饲匀浆膳,6例同时补充整蛋白纤维膳,HEN时间长,〉2年9例(28.1%),23例(71.8%)仍在HEN进行中,并发症以导管变质为主,5例(15.6%)。结论:建立家庭营养支持小组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由专业的家庭营养支持小组的医护人员按照家庭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路径对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病人进行具体的指导、严格的随访可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家庭随访失访率、再住院率和导管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电话随访病人。不同疾病营养支持方法不同,不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不同,需要监测和随访的内容也不同。【第二部分肠瘘病人确定性手术前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研究】目的:探讨复杂肠瘘病人在确定性手术前实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对病情平稳,恢复全肠内营养的肠瘘病人,预计仍需要肠内营养支持一个月以上才能行确定性手术的病人根据病人的意愿给予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或住院肠内营养支持,记录家庭营养支持天数,比较两组病人总住院天数、治疗费用、营养支持天数,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血浆血红蛋白、总蛋白及白蛋白变化及体重、体质指数、体细胞群和脂肪群的改变。采用SF-36调查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住院营养组27例,营养支持时间92.04±25.11天,家庭营养组31例,营养支持时间96.61±28.54天,略多于住院营养组,但家庭营养时间61.11±27.71天,住院天数60.79±17.11天明显低于住院营养组(119.38±46.70天)、总治疗费用14.21±6.12万元,明显低于住院营养组(18.92±7.22万元)。营养支持前两组病人营养指标、体重、体质指数、体细胞群和脂肪群、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营养支持后,住院营养组和家庭营养组病人体重、体质指数、体细胞群和脂肪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营养支持后两组病人生理功能评分明显提高(85.27±11.04 vs 83.90±13.61),而家庭营养组病人的社会功能(64.13±22.81vs43.50±16.29)、心理健康(57.44±12.98vs51.17±9.14)评分要显着高于住院营养组。结论:在严格的指导和监测下,肠瘘病人确定性手术前实行家庭肠内营养与住院营养一样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保证病人的安全,同时能缩短病人的住院日,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总结】本研究通过建立家庭肠内营养临床路径,由营养支持小组的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路径对家庭肠内营养病人进行指导、监测和随访。通过前瞻性观察记录427例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情况,分析不同疾病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方式、营养支持时间及并发症的差异,探讨家庭随访和电话随访的效果,提出建立家庭肠内营养支持路径,由专业的营养支持人员进行严格随访可以保证病人的安全,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保证营养支持的效果。同时本研究通过对确定性手术前接受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复杂肠瘘病人的效果分析发现,在营养支持小组成员的严格评估和监测下,对需要肠内营养支持时间数月,同时存在消化道瘘的病人,家庭肠内营养能取到住院营养支持的效果,并且能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同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家庭肠内营养能有效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发展家庭肠内营养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而建立合格的家庭营养支持小组,严格按照家庭肠内营养路径进行正确合理的计划、细致周到的病人教育和及时的监测、随访是家庭肠内营养成功开展和发展的关键。

孙欣[3](2004)在《经肛肠途径营养支持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1 研究背景和目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当今外科一项基础的治疗手段,因其具有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和较少的并发症,越来越被广大临床医师所热衷。据报道住院病人中约有 40~50%伴有营养不良,这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康复和疾病的预后,因此对EN的研究更是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取得了较快的进展。EN 的经典概念是从上→下的小肠内营养支持,不论是经口饲、鼻饲还是胃造瘘、空肠造瘘等方式都采用了这种营养途径,所给营养素为要素膳,或以水解蛋白为主的制剂或以整蛋白为主的制剂。但是随着临床实践的应用,人们发现采用此种途径进行的营养支持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患者,例如对于上消化道癌性梗阻的患者、因疾病而行全小肠切除的病人来说,就无法施行。因此,寻找行之有效可替代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的传统医学几千年前就有经直肠导药治疗疾病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以此为切入点,依据中医理论“大肠与肺相表里”,“肺朝百脉”作为基础,成功地建立了动物模型并由经肛肠途径导入营养液,并辅以中药健脾敛肠汤调理,观察了中药对结肠内营养支持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大肠不仅只与肺相联系,大肠还通过经络与多脏相关,即肠络,是目前继心络、脑络、肝络之后一个新的观念,均属于络病研究的范畴之内。中药健脾敛肠汤是导师李乃卿教授的经验方,以益气健脾、涩肠止泻为治则,临床应用多年,取得了改善具有上述症状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良好效果。本研究在导师多年临床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从器官、组织、基因水平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将经验医学和证据医学相结合,探讨经结肠内营养支持挽救生命的最佳途径并提供科学依据。2 方法本研究包括四个部分: 1)经结肠营养支持最佳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健脾敛肠汤对生 (存率的影响; 2)中药干预后对营养指标、结肠粘膜形态学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3) ( (健脾敛肠汤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在短肠大鼠胃肠道吸收程度的研究; (4)健脾敛肠汤对肠粘膜屏障的影响。整体动物实验分为六组:假手术组、结肠营养模型组、中药大剂量+营养支持组、中药中剂量+营养支持组、中药小剂量+营养支持组、谷氨酰胺+营养支持组;中药吸收程度的实验分为三组:胃、小肠和大肠组。本课题针对小肠大部分缺失所致的短肠病理状态,根据不同情况在第 2 周、第 4周观察了以健脾益气、涩肠止泻为法的导师经验方对短肠大鼠各项指标的影响,并同时运用了症状观察学、病理组织形态学、电子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蒸发激光散射检测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和图像分析等研究手段动态地<WP=5>2 经肛肠途径营养支持的实验研究观察了短肠大鼠结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在不同时间点的生存率、血细胞参数、结肠代偿情况、机体免疫器官的结构、中药在结肠的吸收程度和结肠粘膜的凋亡的变化。3 结果(1) 经肛肠途径营养支持的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中药对大鼠生存率的影响 近端结肠营养模型组与远端结肠营养模型组的生存率比较,在相同的时间点近端结肠营养模型组的存活例数及生存率明显大于远端结肠营养模型组(P<0.05),近端结肠造瘘插管营养+中药各剂量组与近端结肠造瘘插管营养结肠营养模型组相比较可明显延长短肠大鼠的生存日数(P<0.05), 降低短肠大鼠的死亡率和提高短肠大鼠的死亡保护率和生命延长率。小肠粘膜形态学变化:第 2 周时大鼠小肠的镜下观可见各组小肠壁层次清楚,粘膜上皮结构完整,无明显充血和炎细胞浸润。远端结肠营养模型组小肠萎缩明显,小肠壁明显变薄,近端结肠营养模型组次之;正常饮食组、近端结肠营养模型组与远端结肠营养模型组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小肠粘膜厚度、肠绒毛高度、肠腺分布密度、肠隐窝深度和绒毛表面积均有显着差异(P<0.05),顺序为正常饮食组>近端结肠营养模型组>远端结肠营养模型组。肺脏的形态学观察:近端结肠营养模型组、远端结肠营养和模型组三组肺脏的肉眼观可见双肺呈均匀淡红色,各肺叶表面光滑润泽,质地柔软,无异常改变;肺泡结构正常,肺泡壁结构完整,细支气管粘膜上皮完整,无明显充血,无梗死灶和瘀血,间质无充血水肿及异常淋巴细胞浸润和肺泡壁断裂,无肺泡萎陷和局灶性出血。正常饮食对照组的肺脏系数为 1.34±0.47,近端结肠营养模型组肺脏系数为 1.29±0.63,远端结肠营养模型组肺脏系数为 1.26±0.83,三组之间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近端结肠造瘘插管营养支持是本系列研究的理想的动物模型。(2) 中药干预治疗后对短肠大鼠营养指标的影响 各时间点各组大鼠体重的变化:在不同的时间点中药大、中剂量组和谷氨酰胺(Gln)组的大鼠体重与结肠营养模型组大鼠的体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中药小剂量组的与结肠营养模型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中药大、中剂量组和 Gln 组的大鼠的体重在4周内始终与假手术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肠营养模型组大鼠的体重与假手术组相比有非常?

李关宁,李均乐,杨振淮[4](2008)在《腹部手术后肠瘘的治疗分析(附24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肠瘘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治疗的24例肠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手术治愈7例,非手术治愈12例,死亡5例。结论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可以避免或减少腹部手术后肠瘘的发生的。肠瘘可通过手术方式治愈,部分病人经积极保守治疗亦可以治愈。

二、周围静脉营养与要素膳治愈高位小肠瘘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周围静脉营养与要素膳治愈高位小肠瘘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2)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家庭肠内营养临床路径建立与应用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肠瘘病人确定性手术前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现状与展望
附录
    SF-36 生活质量量表
    家庭肠内营养指导
    经皮内镜下放置胃/肠造口管(PEG/PEJ)的自我护理
    短肠病人家庭营养指导
    在读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3)经肛肠途径营养支持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一 当代外科营养支持的概况和研究进展
    1 历史回顾
    2 研究进展
    3 问题与展望
文献综述二 中医学关于经肛肠途径给药的研究和进展
    1 理论渊源
    2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客观依据-实验动物模型探讨
    3 经直肠给药的现代医学机理
    4 经肛肠途径给药的临床应用
    5 影响经直肠给药的因素
    6 问题与展望
文献综述三 肠内营养与肠粘膜屏障
    1 肠粘膜屏障的生理组成与作用
    2 肠粘膜屏障损伤的原因
    3 肠粘膜屏障损害的病理生理改变
    4 肠屏障功能的测定
    5 肠内营养对肠粘膜屏障的维护
    6 问题与展望
前 言
实验一 经肛肠途径营养支持的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中药对大鼠生存期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实验二 中药干预治疗后对营养指标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实验三 健脾敛肠汤对结肠粘膜的的影响
    材 料 与 方 法
    结 果
    讨 论
实验四 健脾敛肠汤对短肠大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实验五 健脾敛肠汤的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在胃肠道吸收程度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实验六 健脾敛肠汤对短肠大鼠结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语
致 谢
个人简历
附 图

四、周围静脉营养与要素膳治愈高位小肠瘘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周围静脉营养与要素膳治愈高位小肠瘘护理[J]. 杨秀芬,庄玉琳,吴米银. 实用护理杂志, 1994(01)
  • [2]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研究[D]. 邹志英. 第二军医大学, 2007(02)
  • [3]经肛肠途径营养支持的实验研究[D]. 孙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01)
  • [4]腹部手术后肠瘘的治疗分析(附24例报告)[J]. 李关宁,李均乐,杨振淮.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8(02)

标签:;  ;  ;  ;  ;  

外周静脉营养加元素饮食治愈高位小肠瘘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