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注射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的初步实验

大蒜注射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的初步实验

一、大蒜注射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机能影响的初步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张槐[1](2019)在《复方芪术颗粒的研制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研究》文中认为多数补气类中药在增强动物免疫力和恢复受免疫抑制动物的免疫力方面具有独特功效。本研究选用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黄芪和白术两味补气类药材,经过水提醇沉、制粒、干燥等工序制备成复方芪术颗粒(Compound Huangqi&Baizhu granules,CHBG),并进行了药物制剂学、毒理学以及药效学方面的研究,以期获得一种新的兽用免疫增强剂。现将研究结果分述如下:1.CHBG黄芪白术配比筛选为了获取疗效更优的CHBG,本文以雏鸡为试验动物,以黄芪与白术1:3~3:1不同比例配伍制备的颗粒为试验药物,同时设立疫苗免疫对照组,通过考察试验药物对新城疫(ND)疫苗抗体水平影响而筛选黄芪与白术的配伍比例。结果显示,当黄芪与白术比例为1:1时,雏鸡ND抗体水平较疫苗免疫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且其抗体水平在所有药物试验组中最高。结果表明,黄芪与白术比例为1:1时的颗粒剂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因此以此为基础制备CHBG。2.CHBG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为了制备质量稳定、可控的GHBG,本文采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确定黄芪、白术的药材质量;在此基础上采用Ca(OH)2的碱水提醇沉的方法获取黄芪白术提取物,然后加入辅料、采用湿法制粒、干燥的工艺制得CHBG,再通过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稳定性。结果显示:(1)在黄芪和白术各自TLC图谱中,样品药材和对照品药材在相同位置显示相同荧光斑点;且两味药材的HPLC特征图谱与对照品药材的相似度均达到0.90以上,说明选用药材合格;(2)制得黄芪、白术的混合粗多糖,试验三批次的多糖平均得率为7.58%,其多糖含量为73.83%。制得的CHBG成品,每1 g相当于原生药2 g;(3)CHBG以市售铝塑包装密封后,在温度40±2℃,相对湿度为75±5%的环境中加速试验6个月以及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环境中放置18个月后,其外观性状、鉴别、含量等质量指标均符合CHBG质量标准要求。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选用合格的药材,采用Ca(OH)2的碱水提醇沉、喷雾干燥、湿法制粒获得的CHBG质量稳定,有效期可达18个月。3.CHBG质量标准研究为使CHBG质量可控,借鉴药典方法和采用TLC、HPLC等方法,建立CHBG的质量标准。结果:参考中国兽药典建立了 CHBG的含量检测方法以及确定了 CHBG的外观性状、水分、粒度、溶化性、微生物限度等检查项目;采用TLC法建立了 CHBG定性鉴别多糖、黄芪甲苷、白术的方法;参考中国兽药典建立了 HLPC检查CHBG中单糖、双糖含量的方法,并规定了检出限度;同时,采用HLPC法对9批CHBG特征图谱进行了考察,建立了 CHBG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CHBG的质量控制。4.CHBG安全性评价采用改良寇氏法和最大耐受药量试验法评价CHBG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改良寇氏法未能测定出CHBG对小鼠口服的LD50,但最大耐受药量试验法测得CHBG对小鼠口服的最大耐受剂量为180 g/(kg·bw)。在最大耐受药量时,小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CHBG对实验小鼠是安全的。5.CHBG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研究为探讨CHBG对免疫缺陷动物的免疫调节作用,本文以小鼠为试验对象,采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制作免疫抑制模型,再分别设立空白组、Cy组、Cy+CHBG3.75组(注:给药剂量为3.75g/(kg.bw),本节下同)、Cy+CHBG7.5组、Cy+CHBG15.0组,并分别考察CHBG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碳粒廓清功能、脾淋巴细胞增殖、血清溶菌酶及TNF-α、IL-2、IL-4、IFN-γ等细胞因子的影响。同时设立空白组、黄芪多糖组、CHBG3.75组、CHBG7.5组、CHBG15.0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HBG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Cy处理可引起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下降,并能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导致血清溶菌酶含量以及TNF-α、IL-2、IL-4、IFN-y等细胞因子水平下降。其中脾脏指数、血清溶菌酶含量以及IFN-y等细胞因子水平比空白组显着下降(P<0.05),说明Cy处理引起了明显的免疫抑制。(2)与Cy组比较,CHBG15.0可显着提高脾脏指数、IFN-y的含量(P<0.05),极显着提高血清溶菌酶的含量(P<0.01);CHBG7.5可极显着提高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溶菌酶的含量(P<0.01);CHBG3.75可显着恢复并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显着提高IL-4的含量(P<0.05),极显着提高脾脏指数、血清溶菌酶的含量(P<0.01)。CHBG各剂量组均可提高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但差异不显着(P>0.05);对TNF-α、IL-2的生成也无明显影响。(3)CHBG3 75可显着降低正常小鼠CD8+T细胞的数量(P<0.05),并显着提高CD4+/CD8+比值(P<0.05),且除CHBG15.0组的CD4+T细胞的数量和CD4+/CD8+的比值显着低于黄芪多糖组(P<0.05),CD8+T细胞的数量显着高于黄芪多糖组(P<0.05)外,CHBG3 75组和CHBG7.5组的CD4+、CD8+T细胞的数量以及CD4+/CD8+的比值均与黄芪多糖组的差异不显着(P>0.0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CHBG可明显恢复Cy所致小鼠免疫器官发育的抑制作用,能增强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溶菌酶释放,诱导机体产生IFN-γ、提高血清中IL-4的含量,还可提高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6.CHBG对ND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为考察CHBG对ND疫苗免疫效果。以口服0.5、1.0、2.0、3.0、5.0 g/L的剂量在每次免疫后连续给药7 d,考察不同剂量CHBG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以整个免疫期连续给药、首免和二免后连续给药1周以及首免后给药1周的三种方案给药,考察CHBG的不同给药方案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1)当口服不同剂量CHBG时,与疫苗免疫对照组比较,在首免后的第1、2周,CHBG10(注:给药剂量为1.0 g/L饮水给药,本节下同)组的抗体水平显着升高(P<0.05),在二免后第1、2周时,抗体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与黄芪多糖组比较,CHBG各剂量组中除CHBG5.0组在35日龄时的ND抗体水平显着低于黄芪多糖组外(P<0.05),而其余各组与其差异均不显着(P>0.05)。(2)采取不同给药方案时,与免疫对照组比较,在几种方案中,以每次免疫ND疫苗后,饮水给予1.0 g/L剂量的CHBG,并连续给药7 d的方案较好,其在首免后第1、2周,雏鸡ND抗体水平可显着增加(P<0.05),在二免后第1、2周时,雏鸡ND抗体水平极显着增加(P<0.01);且用药成本低。综上所述,采用本试验方法制备的CHBG安全、稳定;同时建立了 CHBG质量标准,其检测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CHBG的质量控制。动物试验证实CHBG既可以恢复和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同时提供了 CHBG的临床使用方案,即每次免疫后以1.0 g/L剂量饮水连续给药7 d,有助于雏鸡ND抗体水平的提高,可为雏鸡提供更好的保护。

曹发昊[2](2012)在《复方人参皂甙纳米乳的制备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纳米技术将人参皂甙(GS)和盐酸左旋咪唑(LH)组合成复方人参皂甙(GS-LH-NE),对其处方组成、质量性能、生物安全性以及免疫增强作用进行研究,旨在提高GS和LH稳定性的同时,开发一种复方免疫增强剂,减少LH用量,从而降低其毒副作用和药物残留。方法:(1)样品用甲醇超声处理后,过树脂将GS和LH分离,建立GS-LH-NE药物含量检测方法。(2)利用伪三元相图考察不同纳米乳体系的形成情况,根据纳米乳区大小、纳米乳稳定性以及对药物的溶解能力,筛选出GS-LH-NE药用空白纳米乳配方;然后通过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试验,研究不同含药量纳米乳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增强作用,从中筛选出免疫增强作用较好的含药纳米乳作为GS-LH-NE处方,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3)通过家兔皮肤和肌肉刺激试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考察GS-LH-NE生物安全性。(4)将免疫抑制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纳米乳组、LH-NE组、GS-NE组、GS-LH水溶液组、GS-LH-NE高、中、低剂量组,对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研究GS-LH-NE中GS和LH合用的免疫增强效果。(5)将卵清白蛋白(OVA)免疫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OVA对照组、空白纳米乳组、LH-NE组、GS-NE组、GS-LH水溶液组、GS-LH-NE高、中、低剂量组,对其血清抗体及其亚类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脾细胞因子产生、NK细胞活性进行检测,研究GS-LH-NE灌胃对抗原免疫的增强作用。(6)从脾淋巴细胞增殖、脾淋巴细胞因子产生以及腹腔巨噬细胞能量代谢、吞噬活性及其效应分子产生等方面,研究GS-LH-NE体外对小鼠主要免疫细胞的作用。结果:(1)比色-分光光度法测GS含量:平均回收率及其RSD分别为98.86%和0.38%,重复性试验RSD为0.46%,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73%和2.3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LH含量:平均回收率及其RSD分别为99.02%和0.40%,重复性试验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的RSD分别为0.34%和0.77%,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1.01%和2.03%。(2)GS-LH-NE处方为Solutol HS-15/甘油/PEG400/肉豆蔻酸异丙酯/蒸馏水(质量比为25.33:10.14:2.53:6:56),GS和LH含量分别为30.15mg/mL和30.04mg/mL。它是黄色透明O/W纳米乳,液滴呈球形,平均粒径为23.08nm,粒度分散指数为0.237,浊点为75.4℃,pH为5.67;稳定性好,有效期为18个月。(3)GS-LH-NE一次性或多次用药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GS-LH-NE对股四头肌刺激反应级最高与最低之差小于2,刺激反应总分为2;GS-LH-NE对小鼠灌胃半数致死量为402.85mg/kg。(4)GS-LH-NE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GS-LH-NE中剂量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显着升高;较LH-NE组分别显着增加56.71%和52.76%;较GS-NE组分别显着增加52.98%和56.70%;较GS-LH水溶液组分别显着增加21.23%和20.63%;与高、低剂量比较均显着升高。GS-LH-NE中剂量组迟发型超敏反应耳重差和ConA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显着升高;较LH-NE组分别显着增加43.02%和44.27%;较GS-NE组分别显着增加46.88%和47.66%;较GS-LH水溶液组分别显着增加18.50%和18.13%;与高、低剂量组比较均显着升高。GS-LH-NE中剂量组LPS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血清溶血素水平和抗体形成细胞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显着升高;较LH-NE组分别显着增加41.27%、64.39%和41.88%;较GS-NE组分别显着增加35.88%、51.81%和39.17%;较GS-LH水溶液组分别显着增加16.34%、24.01%和22.75%;与高、低剂量组比较均显着升高。GS-LH-NE中剂量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血清溶菌酶水平和脾NK细胞杀伤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显着升高;较LH-NE组分别显着增加33.97%、43.32%、38.46%、39.12%和36.49%;较GS-NE组分别显着增加37.80%、47.22%、44.00%、44.85%和40.69%;较GS-LH水溶液组分别显着增加14.84%、20.87%、18.03%、16.79%和14.96%;与高、低剂量组比较均显着升高。(5)GS-LH-NE对OVA免疫小鼠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GS-LH-NE中剂量组IgG、IgG1和IL-4水平与OVA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比较均显着升高;与GS-NE组、GS-LH水溶液组、高剂量组比较均有所升高,但差异均不显着;较LH-NE组分别显着增加31.09%、45.63%和67.62%。GS-LH-NE中剂量组IgG2a和IFN-γ水平与OVA对照组比较均显着升高;较LH-NE组分别显着增加32.75%和40.94%;较GS-NE组分别显着增加34.46%和49.59%;较GS-LH水溶液组分别显着增加11.27%和11.90%;与高、低剂量组比较均显着升高。GS-LH-NE中剂量组ConA、OVA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和脾NK细胞活性与OVA对照组均显着升高;较LH-NE组分别显着增加35.96%、39.07%和31.44%;较GS-NE组分别显着增加39.64%、35.48%和36.16%;较GS-LH水溶液组分别显着增加11.91%、15.38%和16.40%;与高、低剂量组比较均显着升高。GS-LH-NE中剂量组LPS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与OVA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比较显着升高;较LH-NE组显着增加30.41%;与GS-NE组、GS-LH水溶液组和高剂量组比较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着。(6)GS-LH-NE体外对脾淋巴细胞的作用:GS-LH-NE在3.13~12.50μg/mL既能单独又能协同ConA或LPS显着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促进脾淋巴细胞产生IL-2和IFN-γ,并且GS-LH-NE在3.13和6.25μg/mL时对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显着强于GS-LH水溶液。GS-LH-NE体外对腹腔巨噬细胞的作用:GS-LH-NE在1.57~6.25μg/mL能显着提高巨噬细胞的能量代谢水平和吞噬活性,促进巨噬细胞产生NO和IL-1β,并且GS-LH-NE在1.57μg/mL时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显着强于GS-LH水溶液。结论:(1)GS和LH含量检测方法的回收率、重复性和精密度均能满足要求,为GS-LH-NE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的质检方法。(2)GS-LH-NE处方为Solutol HS-15/甘油/PEG400/肉豆蔻酸异丙酯/蒸馏水(质量比为25.33:10.14:2.53:6:56),GS和LH含量分别为30.15mg/mL和30.04mg/mL,是黄色透明的水包油纳米乳,平均粒径为23.08nm,有效期为18个月。(3)GS-LH-NE对皮肤和肌肉无刺激,对小鼠灌胃半数致死量为402.85mg/kg。(4)GS-LH-NE中GS和LH合用能协同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并且其免疫增强作用显着强于GS-LH水溶液;其免疫增强作用和其剂量呈“钟罩”型量效关系。(5)GS-LH-NE灌胃能诱导OVA免疫小鼠产生Th1/Th2混合型免疫反应,增强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NK细胞活性;其免疫增强作用和剂量呈“钟罩”型量效关系。GS-LH-NE对细胞免疫和NK细胞活性的增强作用显着强于LH-NE、GS-NE和GS-LH水溶液;对体液免疫的增强作用显着强于LH-NE,较GS-NE和GS-LH水溶液有所增强,但无统计学意义。(6)GS-LH-NE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增强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并且其作用显着强于GS-LH水溶液。GS-LH-NE是一种稳定、安全、有效的复方免疫增强剂,提高了药物的免疫增强效果,有助于减少LH用量,从而降低其毒副作用和药物残留,可用于增强免疫低下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原的免疫效果。

钱瑞生[3](1980)在《中草药免疫促进剂》文中研究表明 用现代免疫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从中草药中寻找免疫促进剂是祖国医药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这对阐明有关中医理论的物质基础,指导中西医结合,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国内对其研究的情况,试作一概述。

田刚[4](2006)在《酶解鸡蛋清小(寡)肽混合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提出为了初步探索酶解鸡蛋清蛋白产生的小(寡)肽混合物是否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及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本研究在筛选适宜酶解条件并制备酶解鸡蛋清小(寡)肽混合物基础上,考察了不同鸡蛋清小(寡)肽混合物对健康小鼠体外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出免疫增强效果较优的小(寡)肽混合物,研究其对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力低下小鼠体内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索鸡蛋清小(寡)肽混合物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本研究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蛋白酶酶解条件筛选 试验一 7种蛋白酶适宜条件筛选 酶解温度、pH、酶量(酶水平)、底物浓度和酶解时间是影响蛋白酶酶解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了筛选出适宜的酶解条件,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氮溶指数(Nitrogen Solution Index,NSI)、水解度(Degree of Hydrolysis,DH)(包括DH1和DH2)和苦味值为标识,按酶解温度(T,℃)、pH、酶量([E]/[S],w/w)、底物浓度([S],w/v)和酶解时间(t,min)逐一递进的方式分别对碱性蛋白酶(Alcalase,AL)、酸性蛋白酶(Acidic Protease,AP)、风味酶(Flavourzyme,FL)、As.1398中性蛋白酶(As.1398 NeutalProtease,NP)、木瓜蛋白酶(Papain,PA)、胃蛋白酶(Pepsin,PE)和胰蛋白酶(Trypsin,TR)酶解鸡蛋清蛋白的适宜酶解条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 (1)酶解温度、pH、酶量、底物浓度和酶解时间均明显影响所试7种蛋白酶酶解鸡蛋清蛋白的效果; (2)所试7种蛋白酶酶解鸡蛋清蛋白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以FL为最优,而AP和NP较差。 试验二 10种双酶组合适宜条件筛选 在试验一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DH(DH1)和苦味值为标识,在固定试验一筛选出的适宜底物浓度(均为4%)、酶解温度和pH的条件下,筛选基于畜禽(人)消化道前后段的pH有差异而设计的5种“PE+X”和5种“AP+X”共10种双酶组合中(X代表AL、FL、NP、PA或TR),3个因素(酶解时间、PE或AP酶量和AL等其它5种蛋白酶酶量)各自3个水平的不同组合酶解鸡蛋清蛋白时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 (1)酶解时间及PE或AP的酶量是影响10种双酶组合酶解鸡蛋清蛋白效果的主要因素。5种“PE+X”组合的酶解效果普遍优于相应的5种“AP+X”组合,且10种双酶组合的酶解效果以“PE+FL”最优,而“AP+NP”和“AP+TR”较差。 (2)以DH和苦味值为标识,10种双酶组合中多数双酶组合的酶解效果并不优

李逐波[5](2007)在《鱼腥草素同系物的药理作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合成了鱼腥草素同系物:辛酰乙醛业硫酸钠、癸酰乙醛亚硫酸钠、十二酰乙醛业硫酸钠、十四酰乙醛亚硫酸钠、十六酰乙醛亚硫酸钠和十八烷基乙醛亚硫酸钠。并以六种同系物的疏水性不同为线索系统地研究了它们在体内外分析方法、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规律与残留,对小鼠体内外巨噬细胞功能和血清SOD活力的影响以及对BSA免疫的佐剂作用。以辛酰乙醛亚硫酸钠为模板,首次在两羰基间的α-碳位引入了烷基,合成了系列辛酰乙醛α-碳衍生物甲基辛酰乙醛亚硫酸钠、乙基辛酰乙醛亚硫酸钠和丁基辛酰乙醛亚硫酸钠,并初步研究了它们的促免疫作用。合成的鱼腥草素同系物在水溶液中紫外吸收弱。但改变水溶液的酸、碱性,合成的鱼腥草素同系物会发生水解,紫外吸收发生变化。碱性环境下,烷基酰乙醛亚硫酸钠水解成烷酰乙醛,进而发生烯醇式异构,形成共轭双键结构,紫外吸收显着增强,最大吸收波长在285nm左右。利用该原理,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低浓度鱼腥草素类化合物的HPLC分析方法。在流动相中加入四丁基氧氧化铵,鱼腥草素同系物在反相HPLC分析中,各同系物能得到良好的分离峰。在研究的六种鱼腥草素同系物中,烷酰基的碳链越长,疏水性越强,保留时间越长,分离效果越好。保留时间在7.23min到12.83min之间。体外模拟动物生理条件研究表明,鱼腥草素同系物进入血液后发生水解。水解后的烷酰乙醛与血细胞膜结合,SO32-则进入血细胞内。按25mg/kg剂量肌肉注射鱼腥草素同系物在大鼠的体内代谢过程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药代动力学规律具有相当的一致性。肌肉注射后血药浓度的达峰时间短(1.311+0.001hr),吸收迅速,半衰期差距小(5.907+0.002hr),消除速率相近。但其他动力学参数随烷基酰的碳链长度变化呈现相当规律的变化趋势。试验药物的碳链延长,药物的疏水性增强,表观分布容积(Vd)呈增加趋势(0.294~0.377),在血液中的峰浓度(Cmax)和曲线下面积(AUC)则呈下降趋势。六种同系物的血药浓度高(Cmax为56.853mg/L~72.829 mg/L),曲线下面积大(AUC为557.672~724.072),生物利用度高。肌肉注射给药48小时后鱼腥草素同系物在大鼠的脑、心脏、肝和肾脏等组织内均有可测定的残留,肌肉组织的残留已在检测限以下。脑组织中的残留量有随试验药物碳原子数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以十四酰乙醛亚硫酸钠(HOU-C14)为六个鱼腥草素同系物的样本,参照文献的数据,将试验的剂量确定在1.5mg/kg~36mg/kg范围。实验小鼠血清的溶菌酶活力随HOU-C14的量增加而增强,24mg/kg剂量组最高。依此实验结果将每个鱼腥草素同系物在每个研究项目中定为3个剂量组,12mg/kg组、24mg/kg组和36mg/kg组。后面的实验结果也证明,在此剂量范围进行研究是适宜的。研究的六种合成鱼腥草素同系物对正常小鼠的胸腺指数具有普遍增强的作用,特别是HOU-C14的三个剂量组比空白对照、左旋咪唑阳性对照组的胸腺指数有显着的升高,其余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脾指数的差异则较大,除HOU-C14组的牌指数比对照高外,其余同系物组都比对照组低。这与文献报道的有一定差异,就其原因可能在于药物的剂量上有差别,给药的方式的不同,而HOU-C14可能对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时间较长。合成鱼腥草素同系物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吞噬指数有明显的影响。同一鱼腥草素同系物在研究剂量范围总的来说以24mg/kg剂量组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最高,但HOU-C16 36mg/kg组的吞噬率最高,HOU-C10组的吞噬指数最高。不同鱼腥草素同系物在同一剂量(24mg/kg)下臣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都随同系物烷基酰碳原子数的增加出现类似的变化,即烷基酰碳原子数增加,疏水性增强,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随之增加,当碳原子数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吞噬率为HOU-C14、吞噬指数为HOU-C10),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随之降低,但仍然高于空白对照组。合成鱼腥草素同系物辛酰乙醛亚硫酸钠对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形态的影响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培养液中辛酰乙醛亚硫酸钠的浓度在不高于50mg/L时,对小鼠巨噬细胞膜具有稳定性,培养24小时细胞的形态不发生变化,浓度达到75mg/L时,巨噬细胞溶解。研究的六种鱼腥草素同系物对体外培养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的影响与它们的剂量(浓度)有关。在实验范围(12mg/kg~36mg/kg)内,随剂量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剂量过大,促进吞噬能力的幅度减小。不同同系物在相同剂量(24mg/kg)对其吞噬功能的影响规律与对体内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一致。即随同系物烷基酰碳原子数的增加,同系物的疏水性增强,其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促进作用加强,但碳原子数增加到一定数量时(C14)其促进作用的幅度减小。体外培养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在各试验药物组内的差异很小,相应的数值均比体内的高一倍以上。研究的六种鱼腥草素同系物都能提高小鼠血清SOD和溶菌酶的活力,提高体外培养巨噬细胞溶菌酶的活力。而且相同剂量(24mg/kg)的鱼腥草素同系物随烷酰基碳原子数的增加,疏水性增强,试验同系物对上述酶活力的提高幅度加大,到HOU-C14后,烷酰基碳原子数再增加,其对酶活力的提高幅度减小。巨噬细胞培养液中总溶菌酶的活力比血清中的高得多。选择的三种鱼腥草素同系物(十二酰乙醛亚硫酸钠、十四酰乙醛亚硫酸钠和十六酰乙醛亚硫酸钠)分别与BSA制成混悬型的BSA-Cn抗原。经2次免疫后,BSA-Cn抗原在新西兰兔上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原性,血清中的抗BSA抗体在450nm处的吸收值(A450)在免疫后14天检测达到很高,24天检测抗体的A450值已经下降。三个同系物组合BSA组免疫后抗体的A450值都呈直线增加,比免疫前增加了6~20倍。BSA-C14组的抗体在免疫后14天和24天均比BSA组高一倍,14天以后的变化规律与BSA组几乎一致。选择的鱼腥草素同系物具有免疫佐剂的功能,十四酰乙醛亚硫酸钠对BAS抗原的佐剂作用最强。鱼腥草素及其同系物为烷酰基乙醛类化合物,是典型的β-二羰基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两个活泼的α-碳原子,α-碳上的氢原子按有机化学的理论是容易被取代的,两个α-碳原子又以两羰基间的碳原子为最活泼,其上的氢最容易被取代。基于这种理论上的推测,本研究选择了鱼腥草素同系物辛酰乙醛为模板,以烷基化试剂先后在α-碳原子上取代其氢原子,引入了甲基、乙基和丁基,合成了系列辛酰乙醛α-碳衍生物甲基辛酰乙醛亚硫酸钠、乙基辛酰乙醛业硫酸钠和丁基辛酰乙醛业硫酸钠。本研究用测定熔点、2,4-二硝基苯肼反应、亚硫酸氢钠加成物和品红-醛反应、紫外扫描发确定了合成产物中羰基、醛基、未成键电子和双键的存在、产物的纯度。以红外图谱确定了合成的四种物质有相同的官能团,在3800~3500cm-1、1700~1500cm-1、1560~1480cm-1有三个强吸收带,确定分子中存在-OH、CH3-、-CH2-、-C=0等机团。以1H NMR、13C NMR和质谱确定了辛酰乙醛α-碳衍生物甲基辛酰乙醛亚硫酸钠、乙基辛酰乙醛亚硫酸钠和丁基辛酰乙醛亚硫酸钠的化学结构。研究表明,辛酰乙醛亚硫酸钠及其三种α-碳衍生物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鼠血清SOD的活力和体外培养巨噬细胞分泌溶菌酶的活力。随着α-碳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试验物对上述酶活力的提高幅度减小,到丁基辛酰乙醛亚硫酸钠时,其对溶菌酶和SOD活力的影响几乎与对照组几无差异,而且从甲基衍生物到丁基衍生物与辛酰乙醛亚硫酸钠相比促进溶菌酶和SOD活力的作用几乎直线下降。这与鱼腥草素同系物烷酰基碳链延长促免疫作用加强的结果大相径庭。即是说在鱼腥草素同系物中直链(烷酰基)的化学修饰与支链(α-碳)的修饰形成的物质对动物免疫作用的影响可能会是不同的。

付秀花[6](2003)在《中草药组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中草药组方(Ⅰ和Ⅱ),观察两组方对小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了组方对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实验1 选用100只小鼠,对8种单味中草药的作用验证发现,当归、黄芪和茯苓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ACP活性、免疫器官重量和体增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剂量为30mg/kg的环磷酰胺给正常小鼠腹腔注射,可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ACP活性、胸腺系数、脾脏系数和体增重均极显着降低。环磷酰胺可用作免疫抑制剂对小鼠进行造模,用于观察中草药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影响。 实验2 选用90只小鼠,研究发现,组方Ⅰ、Ⅱ剂量为20g/kg时就能显着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ACP的活性;剂量为30g/kg时就能显着提高小鼠血清溶菌酶的活性。组方Ⅰ对ACP活性的作用较强;组方Ⅱ对血清溶菌酶活性的作用较强。组方Ⅰ能够提高小鼠的脾脏系数,但对胸腺系数无显着影响;组方Ⅱ对小鼠的胸腺系数与脾脏系数都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组方Ⅰ、Ⅱ对小鼠脾脏组织形态也有一定的影响,能促进脾脏组织的发育。可见,组方Ⅰ、Ⅱ对小鼠免疫功能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组方Ⅰ对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较强;组方Ⅱ对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作用都较强。 实验3 选用60只小鼠,研究发现,20g/kg中草药组方作用于鸡RBC致敏小鼠时,组方Ⅰ能显着提高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的血清溶血素含量;组方Ⅱ能显着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血清溶血素含量。组方Ⅰ、Ⅱ均能极显着提高正常小鼠脾脏ACP的活性,且能显着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脾脏ACP的活性,使其恢复正常。组方Ⅰ、Ⅱ均能使免疫抑制小鼠脾脏和胸腺DNA水平恢复正常,但对正常小鼠影响不大。组方Ⅰ使正常小鼠脾脏RNA和蛋白质的含量显着降低,使免疫抑制小鼠脾脏RNA含量明显提高;组方Ⅱ使正常小鼠脾脏RNA和蛋白质含量极显着降低,而对免疫抑制小鼠有极显着提高作用。组方Ⅰ对正常小鼠脾脏蛋白质/DNA影响不大,对免疫抑制小鼠却有极显着的降低作用;组方Ⅱ对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的蛋白质/DNA都有极显着的降低作用。组方Ⅰ、Ⅱ不仅能提高正常小鼠的免疫功能,而且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均有促进恢复作用。 实验4 选用60只小鼠,研究发现,20g/kg中草药组方作用于DNCB-DHT小鼠时,组方Ⅰ、Ⅱ都能减缓正常小鼠DNCB-DHT细胞反应的强烈程度,但对免疫抑制 中草药组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小鼠已降低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则没有显着影响。 可见中草药组方1、11对小鼠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有较强的促进和调节功能,进一步加以验证和加减后,可以考虑作为免疫增强剂应用于言牧生产中.

刘英姿[7](2010)在《碎米花杜鹃提取物原花青素A-1免疫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碎米花杜鹃(Spiciferum)为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为小灌木,主要产于我国云南中部至东南部以及贵州西部等地。生于海拔800-1200米的山坡灌丛、松林或次生林园中。碎米花杜鹃的乙酸乙酯层提取物Proanthocyanidin A-1(PAA-1)是一种原花青素类二聚体化合物。原花青素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近年来研究发现,原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抗癌、抗血小板聚集、免疫调节、保护肝肾功能等多种药理活性。原花青素作为天然药物提取的有效成分,其多种药理作用决定了原花青素类制剂的开发在临床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国内外主要针对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以及防治一些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一些慢性病的研究,而对于其免疫调节活性的报道却极少。一种物质研究其是促进还是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对其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和发现新的药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体外研究表明,PAA-1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各种浓度(5、25、50、100 mg/L)体外刺激能单独或协同LPS或者Con A、anti-CD3mAb刺激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Con A和LPS作为淋巴细胞的有丝分裂原,能刺激淋巴细胞有丝分裂,所以常被用来刺激T、B淋巴细胞,作为评估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指标。Con A、anti-CD3mAb直接作用于T淋巴细胞,而LPS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而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反应。PAA-1可以协同LPS或Con A、anti-CD3mAb体外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证明PAA-1可提高机体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机体防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能通过抗肿瘤和抗病毒而发挥重要作用。NK细胞主要能识别病毒感染细胞,以及肿瘤细胞并对其起到杀伤作用,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损伤。试验发现,PAA-1通过体外各种浓度刺激能激活NK细胞对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说明PAA-1对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也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研究PAA-1体外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机制,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AA-1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4和CD8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从分子水平上对其机理进行研究。CD4细胞识别MHC II类分子递呈的抗原,并通过辅助性T细胞Th1介导细胞免疫反应,通过Th2细胞介导体液免疫。CD8细胞识别MHC I类分子递呈的抗原,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Ts)调节细胞免疫反应。实验证明, PAA-1体外刺激不仅增加了CD4+CD8+双阳性细胞数量,而且诱导了CD4+CD8+向CD4+以及CD8+单阳性细胞方向分化增殖,显示PAA-1能刺激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从而发挥辅助性或杀伤性的作用。PAA-1体外能显着刺激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表明PAA-1是通过增加成熟T淋巴细胞的比率而发挥免疫增强作用。此外,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机制,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Th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进行了测定。细胞因子是一种蛋白质多肽,是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它们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分泌,并相互之间紧密联系,共同发挥作用。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抗各种免疫、炎症以及感染性疾病。当机体受到各种感染侵袭时,各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对抗感染。此外,细胞因子还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刺激它们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分泌量,对机体对抗各种感染的能力密切相关。试验发现,PAA-1各浓度在体外能协同Con A增加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L-12、IFN-γ、TNF-a),却抑制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10)。这些结果表明,Th1可能为PAA-1的靶细胞,PAA-1使Th1/Th2的平衡向Th1方向移动,这对许多的Th2占优势的免疫紊乱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巨噬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的一种重要细胞,具有抗原加工、提呈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在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可吞噬消化异物、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并吞噬处理机体自身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因素。PAA-1各种浓度体外能显着提高腹腔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以及吞噬中性红的能力,说明PAA-1可促进巨噬细胞增殖并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只有活化的巨噬细胞的才能发挥吞噬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反应才具有意义。巨噬细胞在免疫活化或受刺激时,能释放大量的一氧化氮自由基和活性氧等细胞效应分子,以杀伤入侵病原体和肿瘤细胞。一氧化氮(NO)是一种重要的介质分子,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包括神经传递和炎症;在免疫功能的调节中也起着十分广泛而复杂的作用。既是天然免疫中的一个重要免疫分子,能够发挥非特异性杀菌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又是一种重要的信使分子,可以调节获得性免疫。通过Griess法测定证实PAA-1各种浓度体外能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的分泌量。具有强大的杀灭微生物活性的活性氧杀灭外来入侵物的过程中,氧消耗的突然增长,生成超氧阴离子(O2-),从O2-开始,在细胞膜上进行的一系列反应导致了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OH)、单线态氧(1O2)以及其他活性物质的生成,这一现象即呼吸爆发。呼吸爆发伴随着吞噬作用而产生,是吞噬细胞杀灭被吞噬微生物的另一重要机制。由于超氧阴离子(O2-)是呼吸爆发活动中的关键产物,因而O2-生成量,成为检测和评价吞噬细胞杀菌功能的重要指标。NBT还原实验证明,通过一定浓度的PAA-1体外刺激,可以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活性氧还原NBT的能力。巨噬细胞富含溶酶体酶,如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溶菌酶等,测定这些酶的活性也是衡量巨噬细胞功能的指标之一。经过PAA-1的体外刺激,细胞溶酶体酶的活性也提高了,说明PAA-1能可活化巨噬细胞,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体外试验证明了PAA-1的免疫增强作用,要确定其对动物体的免疫调节作用,还应进行临床的体内试验。选用1日龄肉鸡,7日龄时进行新城疫免疫,11日龄时分别添加不同剂量PAA-1(0、5、10、15 mg/kg)10天,在14和21日龄分别采血测新城疫HI抗体效价,21日龄屠宰后测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脾脏指数,结果为PAA-1能提高新城疫HI抗体效价水平,增强免疫器官指数,进一步证明了PAA-1在动物体内的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为PAA-1开发成为新型的免疫增强剂提供一定的科学与实验技术依据。

易金娥[8](2010)在《桦木酸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对淋巴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效分离和提取技术的发展,从植物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作为药物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桦木酸(betulinic acid,BA)属于五环羽扇豆烷型三萜类物质,广泛分布于多种植物中,如白桦树、鼠李科、桃金娘科和莲类植物等,以白桦树中含量最高。BA具有抗肿瘤,抗艾滋病,抗炎,抗疟疾,抗寄生虫等广泛的药理活性。BA药理作用的发挥可能是调节机体免疫力,不一定直接作用于感染或肿瘤细胞,而且很多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产物都具有免疫调控的能力,因此BA很有可能是一个免疫调节剂。本论文以纯化BA为实验材料,系统研究了BA对小鼠机体免疫功能及其对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白桦树皮为试验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BA。从白桦树皮中提取桦木醇,经琼斯试剂氧化制备中间产物桦木酮酸,再用硼氢化钠还原合成BA,采用IR,HPLC-MS,1H-NMR以及13C-NMR对桦木醇和BA的结构进行鉴定,确定最佳提取与合成工艺,并建立了HPLC测定BA含量的方法,色谱柱:Zorbax Eclipse XDB-C8, (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4g/L甲酸铵)=40:60,流速1.0ml/min,波长210nm,柱温为室温。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以甲醇为溶剂,白桦树皮与甲醇比率为15/200(g/mL),70℃提取时间为3h;最佳合成条件:桦木醇与琼斯试剂的摩尔比为1:6,20-22℃反应3h,桦木酮酸与硼氢化钠的质量比为1:1时,其转化率最高。BA的线性范围为0.03125-0.5mg/mL,回归方程为:Y=379381X-2397(R2=0.9988),平均回收率可达97.97%,BA的含量为96.53%。2.通过体内给药途径,研究了0,0.25,0.5,1mg/kgBA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调节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了淋巴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和胸腺淋巴细胞亚群,溶血空斑法和血清溶血素法检测体液免疫功能;吞噬中性红能力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的分泌,并检测了BA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 MDA)、溶菌酶(lysozyme, LSZ)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的影响。结果表明,BA能提高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协同促进ConA或LPS诱导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提高胸腺淋巴细胞CD4+百分率,脾淋巴细胞的CD19+百分率以及CD4+/CD8+的百分比,表明BA从增强淋巴细胞活性和改变T、B淋巴细胞的数目或亚群,来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BA增加SRBC免疫小鼠溶血空斑数,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和IgM的抗体滴度,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表明BA作为抗原刺激物,活化的B细胞数量增多,功能增强,从而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BA显着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提高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水平,这表明BA能够刺激巨噬细胞,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BA降低小鼠血清IL-2和IL-6的分泌量,略提高血清IL-10的水平,说明BA混合调控Th1/Th2类细胞因子。BA提高小鼠胸腺和脾脏的T-AOC, 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说明BA能消除自由基和活性氧以免引发脂质过氧化,减少活细胞内过氧化物,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的损伤,通过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3.采用体外培养方式,研究了BA对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吞噬能力、胞外NO释放量、TNF-α分泌量与GSH-Px活性以及胞内SOD与LSZ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A在2.5~1μg/mL浓度范围内,能够显着性地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增殖,5~20μg/mLBA能促进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BA在1.25~10μg/mL浓度范围内,能增强胞外NO的释放量与GSH-Px活性以及胞内SOD与LSZ的活性,以1.25μg/mLBA作用最强,BA在1.25~20μg/mL浓度范围内,能显着地提高TNF-α的分泌量。这说明BA能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能力和能量代谢水平,增强抗氧化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4.以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ex)诱发淋巴细胞凋亡为模型,利用荧光显微镜、电子透射显微镜和相差倒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及亚细胞结构变化的观察;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凋亡过程中DNA的裂解以及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并测定细胞凋亡率。在细胞形态学、生物化学以及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等水平上从体内给药和体外细胞培养两方面研究了BA对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体内研究表明,BA能改善和拮抗地塞米松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凋亡,并随着剂量的增加,拮抗作用越强,细胞凋亡减少,呈一定的量效关系。体外研究表明,低剂量的BA对地塞米松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随着剂量的增加,保护作用越来越弱。这表明BA对Dex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具有干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防性的保护作用,但作用的强弱与剂量有关。BA对机体免疫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抗氧化机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9](1976)在《大蒜注射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机能影响的初步实验》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观察自制的两种大蒜注射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机能的影响。结果可见大蒜注射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显着提高作用,三次实验大蒜组的吞噬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 值均小于0.001。观察到大蒜组除吞噬指数有显着升高外,巨噬细胞在形态学方面也有明显变化。

萨仁娜[10](2008)在《海带岩藻聚糖分级纯化及对肉仔鸡巨噬细胞免疫调节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从海带中提取岩藻聚糖并进行分级纯化,通过肉鸡饲喂试验及细胞培养试验,系统地探讨了海带岩藻聚糖(FLJ)及其级分(Fraction)对肉鸡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为研究开发海带岩藻聚糖作为饲料添加剂提供了理论依据。1、海带岩藻聚糖的提取和分级纯化经过正交试验获得了海带岩藻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分别为物料比1:25,浸提时间6h,浸提温度100℃。在此条件下,海带岩藻聚糖提取物的得率为16.21%,海带岩藻聚糖得率为5.47%。通过DEAE纤维柱和Sephacryl凝胶柱对海带岩藻聚糖进行分级纯化,得到5个级分,分子量分别为40KD、74KD、163KD、240KD、360KD,各级分中海带岩藻聚糖的纯度大于90%,通过薄层层析分析表明,各个级分均以岩藻糖为主,且含有比例不同的葡萄糖、木糖和鼠李糖,通过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5个级分均不含有蛋白质和核酸,而且具有多糖特有的振动峰。2、海带岩藻聚糖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将60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设6个重复,分别为添加0(对照组)、100 mg/kg(低剂量组)、500 mg/kg(中剂量组)和1000mg/kg(高剂量组)的海带岩藻聚糖,测定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研究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海带岩藻聚糖对肉鸡生产性能无显着影响,可提高42日龄肉鸡脾脏和胸腺指数,促进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转化,提高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提高腹腔巨噬细胞iNOS活性和NO产生量,促进呼吸爆发。表明海带岩藻聚糖可提高肉鸡的免疫机能,同时提示肉鸡腹腔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可能是海带岩藻聚糖发挥作用的靶细胞。3、海带岩藻聚糖及其级分对体外培养肉鸡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三个独立试验分别研究不同剂量海带岩藻聚糖及其级分对体外培养肉鸡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每个试验分为7个处理组,分别为岩藻聚糖组、5个级分组和空白对照组,每个处理组设8个重复。研究结果表明,中、高剂量海带岩藻聚糖对体外培养肉鸡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巨噬细胞吞噬活性,促进巨噬细胞呼吸爆发、NO的产生量和iNOS的酶活,促进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不同级分对肉鸡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不同,其中FractionⅢ和FractionⅣ的促进作用最强,而FractionⅤ仅在中剂量条件下提高了巨噬细胞NO和iNOS的活性,对其他免疫指标无显着作用。4、海带岩藻聚糖及其级分对氧化应激条件下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分为8个处理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氧化损伤组、氧化损伤+岩藻聚糖组、氧化损伤+5个级分组,每个处理组设8个重复。本试验结果表明,tBOOH诱导肉鸡巨噬细胞氧化损伤,同时显着抑制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此时添加海带岩藻聚糖及其级分可缓解巨噬细胞的氧化损伤,并提高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海带岩藻聚糖不同级分的抗氧化活性不同,以FractionⅢ和FractionⅣ的作用最强,同时FractionⅢ和FractionⅣ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也最强,由此表明,海带岩藻聚糖对巨噬细胞的免疫促进作用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关。5、海带岩藻聚糖及其级分对肉鸡巨噬细胞钙信号传导的影响由两个单独的试验组成,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第一个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海带岩藻聚糖及其5个级分,测定细胞培养液中加入多糖后的钙信号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海带岩藻聚糖及其级分影响肉鸡巨噬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其中岩藻聚糖、FractionⅢ、FractionⅣ显着升高胞内钙离子浓度,FractionⅠ、FractionⅡ和FractionⅤ显着降低胞内钙离子浓度。第二个试验共设8个处理,分别为A23187组、EGTA组、岩藻聚糖、岩藻聚糖+EGTA、FractionⅢ、FractionⅢ+EGTA、FractionⅣ、FractionⅣ+EGTA,测定不同处理组的钙离子浓度和巨噬细胞存活率、吞噬活性、NO、iNOS、细胞因子等免疫指标。用A23187升高胞内钙离子浓度,巨噬细胞免疫功能加强,用EGTA螯合细胞外钙,巨噬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同时岩藻聚糖、FractionⅢ、FractionⅣ加入EGTA后,细胞钙离子浓度显着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呼吸爆发、NO、iNOS、细胞因子IL-1均显着降低。结果表明,海带岩藻聚糖、FractionⅢ、FractionⅣ促进巨噬细胞免疫功能与其促进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有关。综合上述体内、体外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海带岩藻聚糖可显着提高肉鸡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呼吸爆发、NO、iNOS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肉鸡的免疫功能。不同岩藻聚糖级分对肉鸡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不同,以FractionⅢ、Ⅳ的作用最为显着。海带岩藻聚糖及其级分对肉鸡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与其抗氧化能力和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有关。

二、大蒜注射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机能影响的初步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蒜注射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机能影响的初步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芪术颗粒的研制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免疫增强剂研究概述
    1. 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2. 中兽药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3. 黄芪、白术免疫增强作用研究进展
    4. 导致动物免疫抑制的因素
    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复方芪术颗粒中黄芪与白术配比筛选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2. 方法
        2.1 试验药品制备
        2.2 试验分组及指标测定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4.1 处方依据
        4.2 黄芪、白术的配比选择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复方芪术颗粒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2. 方法
        2.1 CHBG的研制
        2.2 CHBG的稳定性研究
    3. 结果
        3.1 CHBG的制备
        3.2 CHBG的稳定性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CHBG的制备工艺
        4.2 CHBG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复方芪术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2. 方法
        2.1 颗粒剂的鉴别方法
        2.2 颗粒剂单糖和双糖检查方法
        2.3 颗粒剂制剂通则项目检查方法
        2.4 颗粒剂HPLC指纹图谱研究方法
        2.5 颗粒剂总多糖含量检测方法
    3. 结果
        3.1 颗粒剂鉴别结果
        3.2 颗粒剂单糖和双糖检查结果
        3.3 颗粒剂制剂通则项目检查结果
        3.4 颗粒剂HPLC指纹图谱研究结果
        3.5 总多糖含量检测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复方芪术颗粒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1.3 试验动物及其生活环境情况
    2. 方法
        2.1 预实验
        2.2 最大耐受药量试验
        2.3 小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的变化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预实验结果
        3.2 最大耐受药量试验
        3.3 小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的变化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复方芪术颗粒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CHBG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碳粒廓清功能的影响
        2.2 CHB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2.3 CHBG对小鼠血清溶菌酶及部分细胞因子的影响
        2.4 CHB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CHBG对小鼠脾脏、胸腺指数的影响
        3.2 CHBG对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的影响
        3.3 CHB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3.4 CHBG对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的影响
        3.5 CHBG对小鼠血清中TNF-α含量的影响
        3.6 CHBG对小鼠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
        3.7 CHBG对小鼠血清中IL-4含量的影响
        3.8 CHBG对小鼠溶菌酶含量的影响
        3.9 CHBG对小鼠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
    4. 讨论
        4.1 CHBG对小鼠免疫器官的促进作用
        4.2 CHBG对小鼠免疫细胞增殖以及免疫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
        4.3 CHBG诱导细胞因子释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复方芪术颗粒对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口服不同剂量CHBG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2.2 不同给药方案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口服不同剂量的CHBG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3.2 不同给药方案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与创新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2)复方人参皂甙纳米乳的制备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人参皂甙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1.1.1 人参皂甙对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作用
        1.1.2 人参皂甙对免疫分子产生的影响
        1.1.3 人参皂甙对信号物质的影响
        1.1.4 人参皂甙的抗病毒作用
    1.2 左旋咪唑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1.2.1 左旋咪唑对免疫细胞的作用
        1.2.2 左旋咪唑对体液免疫的作用
        1.2.3 左旋咪唑的抗氧化作用
        1.2.4 左旋咪唑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
        1.2.5 左旋咪唑在疫苗中的应用
    1.3 纳米乳的研究进展
        1.3.1 纳米乳概述
        1.3.2 纳米乳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GS-LH-NE 药物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GS-LH-NE 中 GS 含量测定
        2.2.2 GS-LH-NE 中 LH 含量测定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GS-LH-NE 药用空白纳米乳配方的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空白纳米乳组成成分的初步筛选
        3.2.2 伪三元相图考察不同成分对纳米乳形成的影响
        3.2.3 GS-LH-NE 药用空白纳米乳配方的筛选
        3.2.4 GS-LH-NE 药用空白纳米乳的结构类型
    3.3 讨论
        3.3.1 表面活性剂对纳米乳形成的影响
        3.3.2 助表面活性剂对纳米乳形成的影响
        3.3.3 油相对纳米乳形成的影响
        3.3.4 Km 对纳米乳形成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GS-LH-NE 的处方筛选及其质量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
        4.2.1 GS-LH-NE 处方的筛选
        4.2.2 GS-LH-NE 质量评价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GS-LH-NE 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
        5.2.1 皮肤刺激性试验
        5.2.2 肌肉刺激性试验
        5.2.3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GS-LH-NE 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
        6.2.1 GS-LH-NE 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6.2.2 GS-LH-NE 对 DNFB 诱导免疫抑制小鼠 DTH 的影响
        6.2.3 GS-LH-NE 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6.2.4 GS-LH-NE 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溶血素和脾抗体形成细胞产生的影响
        6.2.5 GS-LH-NE 对免疫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6.2.6 GS-LH-NE 对免疫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6.2.7 GS-LH-NE 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溶菌酶产生的影响
        6.2.8 GS-LH-NE 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 NK 细胞活性的影响
    6.3 讨论
        6.3.1 免疫抑制动物模型的选择
        6.3.2 GS-LH-NE 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6.3.3 GS-LH-NE 对免疫抑制小鼠 DTH 反应的影响
        6.3.4 GS-LH-NE 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6.3.5 GS-LH-NE 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溶血素和抗体生成细胞产生的影响
        6.3.6 GS-LH-NE 对免疫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影响
        6.3.7 GS-LH-NE 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 NK 细胞活性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GS-LH-NE 对卵清白蛋白免疫小鼠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
        7.1.2 方法
    7.2 结果
        7.2.1 GS-LH-NE 对 OVA 免疫小鼠产生 OVA 特异性抗体 IgG 的影响
        7.2.2 GS-LH-NE 对 OVA 免疫小鼠产生抗体亚类 IgG1 和 IgG2a 的影响
        7.2.3 GS-LH-NE 对 OVA 免疫小鼠脾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
        7.2.4 GS-LH-NE 对 OVA 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7.2.5 GS-LH-NE 对 OVA 免疫小鼠脾脏 NK 细胞活性的影响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GS-LH-NE 体外对小鼠主要免疫细胞作用的研究
    8.1 材料与方法
        8.1.1 材料
        8.1.2 方法
    8.2 结果
        8.2.1 GS-LH-NE 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作用
        8.2.2 GS-LH-NE 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作用
    8.3 讨论
        8.3.1 GS-LH-NE 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作用
        8.3.2 GS-LH-NE 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作用
    8.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酶解鸡蛋清小(寡)肽混合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鸡蛋清蛋白概况
        1.1 蛋白质种类与含量
        1.2 蛋白质营养价值
        1.3 抗营养因子
    2 鸡蛋清加工现状
        2.1 传统的理化加工方法与蛋清产品
        2.2 微生物发酵与蛋清产品
        2.3 蛋白酶体外酶解与蛋清产品
    3 免疫调节肽研究进展
        3.1 免疫系统与免疫调节概述
        3.2 肽类激素及一些天然肽
        3.3 食物蛋白酶解产生的小(寡)肽
    4 食物蛋白体外酶解生产免疫调节小(寡)肽的重要性
    5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意义与技术路线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内容
        5.3 研究意义
        5.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鸡蛋清的适宜酶解条件与小(寡)肽混合物的制备
    试验一 单酶的适宜条件
        1 试验设计
        2 材料与方法
        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 讨论
        6 小结
    试验二 双酶组合的适宜条件
        1 试验设计
        2 材料与方法
        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 讨论
        6 小结
    试验三 酶解鸡蛋小(或)肽混合物的制备
        1 材料与方法
        2 考察指标与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酶解鸡蛋清小(寡)肽混合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
    试验一 MSEE和MOEE对正常小鼠体外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试验设计
        2 材料与方法
        3 考察指标与方法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 试验结果与分析
        6 讨论
        7 小结
    试验二 FL_1对两种免疫状态小鼠体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1 试验设计
        2 材料与方法
        3 考察指标与方法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 试验结果与分析
        6 讨论
        7 小结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体讨论与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创新性
    1 总体讨论
    2 总体结论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 本研究的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参编的专着和参与的课题

(5)鱼腥草素同系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药物的分子极性改变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2 合成鱼腥草素有关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1.2.1 合成鱼腥草素的抗菌作用
        1.2.2 合成鱼腥草素的免疫促进作用
        1.2.2.1 巨噬细胞
        1.2.2.2 溶菌酶
        1.2.2.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1.2.2.4 免疫佐剂作用
    1.3 鱼腥草素同系物的合成与作用研究进展
        1.3.1 鱼腥草素同系物的抗菌作用比较研究
        1.3.2 鱼腥草素同系物的免疫促进作用比较研究
        1.3.3 鱼腥草素同系物的其他作用
第二章 引言
第三章 鱼腥草素类似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3.1 实验材料
        3.1.1 药品试剂
        3.1.2 主要设备
        3.1.3 分析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鱼腥草素同系物的合成
        3.2.1.1 合成工艺路线
        3.2.1.2 定性试验
        3.2.1.2.1 三氯化铁反应
        3.2.1.2.2 碘反应
        3.2.1.2.3 二硝基苯肼反应
        3.2.1.2.5 熔点测定
        3.2.1.2.7 红外光谱分析
        3.2.1.3 含量测定
        3.2.1.3.1 游离亚硫酸盐检查
        3.2.1.3.2 含量测定
        3.2.1.4 溶解性实验
        3.2.2 辛酰乙醛α-碳衍生物的合成
        3.2.2.1 甲庚酮的制备与鉴别
        3.2.2.1.1 甲庚酮的制备
        3.2.2.1.2 合成物的鉴别
        3.2.2.2 α-烷基辛酰乙醛的合成
        3.2.2.2.1 辛酰乙醛烯醇盐的制备
        3.2.2.2.2 α-甲基辛酰乙醛烯醇盐的制备
        3.2.2.2.3 α-甲基辛酰乙醛烯醇盐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
        3.2.2.3 辛酰乙醛α-碳衍生物的定性鉴定
        3.2.2.3.1 熔点测定
        3.2.2.3.2 化学方法鉴定
        3.2.2.3.3 薄层色谱测定
        3.2.2.3.4 紫外吸收光谱测定
        3.2.2.3.5 红外吸收光谱测定
        3.2.2.3.6 核磁共振谱测定
        3.2.2.3.7 质谱测定
        3.2.2.4 溶解性实验
    3.3 实验结果
        3.3.1 鱼腥草素同系物的合成
        3.3.1.1 定性鉴定结果
        3.3.1.2 熔点测定结果
        3.3.1.3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3.3.1.4 游离亚硫酸盐测定结果
        3.3.1.5 合成鱼腥草素同系物含量测定结果
        3.3.1.6 合成鱼腥草素同系物溶解性实验结果
        3.3.2 辛酰乙醛α-碳衍生物的合成
        3.3.2.1 甲庚酮鉴定结果
        3.3.2.2 α-碳烷基辛酰乙醛的合成结果
        3.3.2.2.1 熔点测定值
        3.3.2.2.2 化学方法鉴定
        3.3.2.2.3 薄层色谱测定
        3.3.2.2.4 紫外吸收光谱测定
        3.3.2.2.5 红外吸收光谱测定
        3.3.2.2.6 核磁共振谱测定
        3.3.2.2.7 质谱测定
        3.3.2.3 合成的辛酰乙醛α-碳衍生物溶解性实验结果
    3.4 讨论
        3.4.1 鱼腥草素同系物的合成
        3.4.1.1 红外图谱与化学鉴定
        3.4.1.2 含量与溶解性实验
        3.4.2 辛酰乙醛α-碳衍生物的合成
        3.4.2.1 合成过程
        3.4.2.2 辛酰乙醛α-碳衍生物的鉴定
        3.4.2.2.1 熔点测定
        3.4.2.2.2 化学方法鉴定
        3.4.2.2.3 紫外吸收光谱测定
        3.4.2.2.4 红外吸收光谱测定
        3.4.2.2.5 核磁共振谱测定
        3.4.2.2.6 质谱测定
        3.4.2.3 合成的辛酰乙醛α-碳衍生物溶解性实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鱼腥草素同系物的疏水性与体内代谢关系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药品试剂
        4.1.2 主要设备
        4.1.3 分析仪器
        4.1.4 实验动物
    4.2 实验方法
        4.2.1 鱼腥草素同系物的HPLC分析
        4.2.1.1 鱼腥草素同系物水溶液的HPLC分析
        4.2.1.1.1 鱼腥草素同系物的紫外吸收
        4.2.1.1.2 鱼腥草素的水解方法研究
        4.2.1.2 血样中鱼腥草素同系物HPLC测定的线性分析
        4.2.2 鱼腥草素同系物在血液细胞间的转运研究
        4.2.2.1 血液细胞内外的SO_4~(2-)浓度测定
        4.2.2.2 血液细胞内外癸酰乙醛的浓度测定
        4.2.3 鱼腥草素同系物在大鼠体内代谢规律的研究
        4.2.3.1 给药与采取血样
        4.2.3.2 血样中鱼腥草素同系物含量的测定
        4.2.3.3 鱼腥草素同系物血药浓度-时间对的数据处理
        4.2.4 鱼腥草素同系物在大鼠组织残留的研究
    4.3 实验结果
        4.3.1 鱼腥草素同系物的HPLC分析
        4.3.1.1 鱼腥草素同系物水溶液的HPLC分析
        4.3.1.1.1 鱼腥草素同系物的紫外吸收
        4.3.1.1.2 氢氧化钠水解的鱼腥草素同系物HPLC分析结果
        4.3.1.1.3 血样中鱼腥草素同系物HPLC测定的线性分析结果
        4.3.2 鱼腥草素同系物在血液细胞内外的测定结果
        4.3.2.1 血液细胞内外的SO_4~(2-)浓度
        4.3.2.2 血液细胞内外癸酰乙醛的浓度
        4.3.3 鱼腥草素同系物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变化
        4.3.3.1 不同时间鱼腥草素同系物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
        4.3.4.2 鱼腥草素同系物在大鼠的体内代谢的数学处理结果
        4.3.5 鱼腥草素同系物在大鼠组织的残留量
    4.4 讨论
        4.4.1 鱼腥草素同系物的紫外吸收
        4.4.2 鱼腥草素同系物的HPLC分析
        4.4.3 鱼腥草素同系物在大鼠的体内过程
        4.4.4 鱼腥草素同系物在大鼠组织的残留
        4.4.5 鱼腥草素同系物在血液细胞间的转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鱼腥草素同系物的疏水性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试验动物
        5.1.2 基础饲料
        5.1.3 垫料
        5.1.4 试验药物和主要试剂
        5.1.5 主要仪器设备
        5.1.6 主要溶液的配制
        5.1.6.1 阿氏液
        5.1.6.2 瑞氏染液
        5.1.6.3 鸡红细胞悬液制备
        5.1.6.4 蛋白胨溶液的配制
        5.1.6.5 合成鱼腥草素及其同系物溶液的配制
    5.2 实验方法
        5.2.1 鱼腥草素同系物对小鼠体内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和小鼠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5.2.1.1 剂量范围的确定
        5.2.1.2 动物分组和给药方法
        5.2.1.3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5.2.1.4 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测定
        5.2.1.5 血清溶菌酶活性测定
        5.2.1.6 血清SOD含量测定
        5.2.1.6.1 样品的制备
        5.2.1.6.2 SOD活力测定
        5.2.2 鱼腥草素同系物对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影响
        5.2.2.1 鱼腥草素同系物(HOU-C8)对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的形态的影响
        5.2.2.2 鱼腥草素同系物对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影响
        5.2.2.3 合成鱼腥草素同系物对巨噬细胞分泌溶菌酶能力的影晌实验
        5.2.3 鱼腥草素同系物对BSA免疫新西兰兔后抗体产生的影响实验
        5.2.3.1 实验材料的准备
        5.2.3.1.1 免疫抗原的制备
        5.2.3.1.2 ELISA试验用试剂配制
        5.2.3.1.2 实验动物的驯养
        5.2.3.2 实验动物的免疫与采样
        5.2.3.3 ELISA法测定血清样品中BSA抗体
    5.3实验结果
        5.3.1 鱼腥草素同系物对小鼠体内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和小鼠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5.3.1.1 剂量范围的确定
        5.3.1.2 合成鱼腥草素同系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的结果
        5.3.1.3 合成鱼腥草素同系物对小鼠脾脏和胸腺的影响
        5.3.1.4 合成鱼腥草素同系物对小鼠溶菌酶含量的影响
        5.3.1.5 合成鱼腥草素同系物对小鼠血清SOD含量的影响
        5.3.2 鱼腥草素同系物对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的影晌
        5.3.2.1 鱼腥草素同系物(HOU-C8)对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形态的影响
        5.3.2.2 鱼腥草素同系物对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作用
        5.3.2.3 合成鱼腥草素同系物对巨噬细胞分泌溶菌酶能力的影响
        5.3.3 BSA-Cn免疫新西兰免后血清样品中BSA抗体的含量
    5.4 讨论
        5.4.1 鱼腥草素同系物试验剂量的确定
        5.4.2 合成鱼腥草素同系物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5.4.3 合成鱼腥草素同系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5.4.4 鱼腥草素同系物(HOU-C8)对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形态的影响
        5.4.5 鱼腥草素同系物对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5.4.6 鱼腥草素同系物对小鼠血清和巨噬细胞分泌酶活力的影响
        5.4.7 鱼腥草紊同系物对BSA免疫新西兰兔后抗体产生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辛酰乙醛α-碳衍生物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6.1 实验材料
        6.1.1 试剂与主要仪器
        6.1.2 实验动物
    6.2 实验方法
        6.2.1 α-烷基辛酰乙醛亚硫酸钠对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溶菌酶的影响实验
        6.2.2 α-烷基辛酰乙醛亚硫酸钠对小鼠血清SOD活力的影响实验
    6.3 实验结果
        6.3.1 α-碳烷基辛酰乙醛亚硫酸钠对体外培养巨噬细胞分泌溶菌酶的影响结果
        6.3.2 α-烷基辛酰乙醛亚硫酸钠对小鼠血清SOD的影响结果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缩写词语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一 巨噬细胞及其吞噬图片
附录二 ~1HNMR和~(13)CNMR图
附录三 质谱图

(6)中草药组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部分
    1 动物的免疫系统与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2 中草药对免疫器官发育的促进作用
    3 中草药对特异性免疫的促进作用
    4 中草药对非特异性免疫的促进作用
    5 中草药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实验部分
    1 单味中草药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2 中草药组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3 中草药组方对鸡红细胞致敏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4 中草药组方对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附录
声明

(7)碎米花杜鹃提取物原花青素A-1免疫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中药及其复方免疫活性研究进展
        1 中药增强免疫作用机制
        2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药
        3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药方剂
        4 影响中药免疫增强作用的因素
    第二章 中药单体免疫活性研究进展
        1 多糖类的免疫调节作用
        2 苷类的免疫调节作用
        3 黄酮类的免疫调节作用
        4 有机酸类的免疫调节作用
        5 挥发油类的免疫调节作用
        6 生物碱类的免疫调节作用
    第三章 原花青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抗氧化活性
        2 保护心血管作用
        3 抗肿瘤作用
        4 调节血小板活性
        5 免疫调节活性
        6 抗诱变作用
        7 防止急性肾衰竭作用
第二篇 实验部分
    第一章 PAA-1 对三种主要免疫细胞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PAA-1 对T 细胞表面标志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PAA-1 对 Th1/Th2 细胞因子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PAA-1 对巨噬细胞释放细胞效应分子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2.1 细胞培养与分组给药
        2.2 Griess 法测定巨噬细胞分泌 NO 量
        2.3 NBT 还原试验测定巨噬细胞分泌超氧阴离子量
        2.4 测定巨噬细胞溶酶体酶活性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章 PAA-1 对鸡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桦木酸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对淋巴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羽扇豆烷型三萜化合物研究进展
        1.1 羽扇醇类化合物
        1.2 桦木醇类化合物
        1.3 BA类化合物
        1.3.1 BA的分布与分离
        1.3.2 BA的理化特性
        1.3.3 BA的化学合成
        1.3.4 BA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
        1.3.5 BA的药物动力学
        1.3.6 BA的毒性
    2 本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白桦树中桦木醇的提取与桦木酸合成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仪器
        1.1.3 植物来源
        1.2 试验方法
        1.2.1 桦木醇的提取与BA的合成
        1.2.2 桦木醇与BA的结构鉴定
        1.2.3 BA的含量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正交试验优选桦木醇的提取
        2.2 桦木醇的结构鉴定
        2.3 BA的结构鉴定
        2.4 BA的含量测定
        2.4.1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条件的优化
        2.4.2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BA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
        2.4.3 加样回收率以及样品检测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桦木酸对正常小鼠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仪器
        1.1.3 主要试剂配制
        1.1.4 实验动物
        1.2 试验方法
        1.2.1 实验分组及处理
        1.2.2 BA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1.2.3 BA抗氧化作用研究
        1.2.4 数据分析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BA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2.1.1 BA对小鼠血常规影响
        2.1.2 BA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2.1.3 BA对ConA和LPS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2.1.4 BA对小鼠体液免疫的影响
        2.1.5 B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2.1.6 BA对脾淋巴细胞和胸腺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1.7 BA对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2.2 BA的抗氧化作用
        2.2.1 BA对小鼠T-AOC的影响
        2.2.2 BA对小鼠SOD的影响
        2.2.3 BA对小鼠MDA的影响
        2.2.4 BA对小鼠GSH-Px的影响
    3 讨论
        3.1 BA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3.1.1 BA对免疫器官指数和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1.2 BA对小鼠体液免疫的影响
        3.1.3 BA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3.1.4 BA对小鼠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3.1.5 BA对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3.2 BA对小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桦木酸对腹腔巨噬细胞免疫功能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仪器
        1.1.3 试剂配制
        1.1.4 实验动物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腹腔巨噬细胞分离与纯化
        1.2.3 腹腔巨噬细胞活力测定
        1.2.4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NR)实验
        1.2.5 腹腔巨噬细胞NO的诱生及NO生成量测定
        1.2.6 腹腔巨噬细胞内LSZ和SOD活性以及巨噬细胞培养液GSH-Px活性的测定
        1.2.7 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夜TNF-α的测定
        1.2.8 数据分析和处理
    2 结果
        2.1 分离培养的活细胞观察
        2.2 BA对腹腔巨噬细胞生长代谢和吞噬中性红的影响
        2.3 BA对腹腔巨噬细胞NO生成量的影响
        2.4 BA对巨噬细胞内LSZ和SOD以及胞外GSH-PX活性的影响
        2.5 BA对腹腔巨噬细胞TNF-α分泌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BA对腹腔巨噬细胞生长代谢和吞噬中性红的影响
        3.2 BA对腹腔巨噬细胞NO生成量的影响
        3.3 BA对巨噬细胞内LSZ和SOD以及胞外GSH-PX活性的影响
        3.4 BA对腹腔巨噬细胞TNF-α分泌量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桦木酸对地塞米松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仪器
        1.1.3 实验动物
        1.1.4 主要试剂配制
        1.2 试验方法
        1.2.1 体内研究BA对Dex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1.2.2 体外研究BA对Dex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2 结果
        2.1 体内研究BA对Dex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结果
        2.1.1 荧光显微镜形态学观察
        2.1.2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2.1.3 DNA凝胶电泳实验结果
        2.1.4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2.2 体外研究BA对Dex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结果
        2.2.1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脾脏淋巴细胞的形态
        2.2.2 荧光显微镜形态学观察
        2.2.3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2.2.4 DNA凝胶电泳实验结果
        2.2.5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细胞凋亡检测方法与凋亡模型的建立
        3.2 BA对Dex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3.3 BA调节淋巴细胞凋亡机理的探讨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论文创新点
致谢
作者简历
在读博士期间的科研学术成果

(10)海带岩藻聚糖分级纯化及对肉仔鸡巨噬细胞免疫调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生物活性多糖对免疫细胞功能的调节
    1.3 岩藻聚糖的研究进展
    1.4 小结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海带岩藻聚糖的提取和分级纯化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海带岩藻聚糖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海带岩藻聚糖及其级分对体外培养肉鸡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海带岩藻聚糖及其级分对氧化应激条件下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第六章 海带岩藻聚糖及其级分对肉鸡巨噬细胞钙信号传导的影响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论文主要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大蒜注射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机能影响的初步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芪术颗粒的研制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研究[D]. 张槐. 扬州大学, 2019
  • [2]复方人参皂甙纳米乳的制备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D]. 曹发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11)
  • [3]中草药免疫促进剂[J]. 钱瑞生. 中医杂志, 1980(03)
  • [4]酶解鸡蛋清小(寡)肽混合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 田刚. 四川农业大学, 2006(12)
  • [5]鱼腥草素同系物的药理作用研究[D]. 李逐波. 西南大学, 2007(05)
  • [6]中草药组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 付秀花. 南京农业大学, 2003(04)
  • [7]碎米花杜鹃提取物原花青素A-1免疫活性研究[D]. 刘英姿. 吉林大学, 2010(05)
  • [8]桦木酸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对淋巴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D]. 易金娥.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8)
  • [9]大蒜注射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机能影响的初步实验[J]. 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 中草药通讯, 1976(12)
  • [10]海带岩藻聚糖分级纯化及对肉仔鸡巨噬细胞免疫调节的研究[D]. 萨仁娜.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10)

标签:;  ;  ;  ;  

大蒜注射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的初步实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