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行波故障测距原理及其在实测故障分析中的应用——A型原理

现代行波故障测距原理及其在实测故障分析中的应用——A型原理

一、现代行波故障测距原理及其在实测故障分析中的应用—A型原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慧萍[1](2020)在《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电力系统由生产、输送、分配、消耗四个基本部分构成,输电线路在系统中承担着输送电能的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电网规模的扩大,对输电容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准确的故障测距分析是电能安全稳定传输的重要保障。对高压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对输电线路的故障类型及特征进行论述。根据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方法进行分类,阐述测距装置的要求及影响因素。通过论述国内外关于测距算法的发展情况,分析比较各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主要介绍了故障分析法和行波测距法,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工频、阻抗类故障测距算法需根据输电线路的技术参数完成测距,准确度受线路参数变化的影响。对此提出了一种无需输电线路参数的故障测距方法,根据故障时正、负序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推导出故障测距方程。该算法仅需借助全球定位系统(GPS)同步采集线路两端数据,即可实现故障定位。通过详细推导定位算法公式,采用MATLAB软件分别在不同电压等级下设置不同的故障类型、故障距离和过渡电阻进行试验,经试验数据对比证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接着,引入一种可由单模分量反映线路中不同故障类型的相模变换矩阵。通过分析行波测距法的主要影响因素,考虑行波的实际传输不受波速影响,根据初始行波到达线路两端测量点的时刻和线路长度即可计算出故障距离。针对故障暂态行波复杂的特性和捕捉行波波头不便,选取经EMD分解获得的首个高频分量(IMF1)作为识别行波波头的研究对象。采用Hilbert-Huang变换求得瞬时频率图,进而对瞬时频率取极大值,通过极大值标记行波波头的到达时刻实现故障定位。采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试验,证明该算法在不同故障类型下能准确标定行波波头的到达时刻且测距结果不受故障过渡电阻的影响,具有较高准确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工程实际应用。最后,对全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简单阐述。经大量的仿真试验证明,基于工频量的阻抗测距法和基于HHT变换的行波测距法均可较迅速准确地实现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以及保证电能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张健婷[2](2020)在《多类型高压输电线路等值双端故障定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压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中传送电能的关键环节,它的安全可靠运行是保证电力供应的基本条件。其中,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是加快线路抢修,实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考虑到经济性、输电线路走廊、占地面积和供电需求等因素,输电线路的结构日趋复杂,出现了T型输电线路、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非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等多类型复杂结构线路。与单一的三相输电线路相比,多类型线路中存在的耦合更为复杂,使得故障定位难度更大,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总结多类型输电线路不同故障定位算法,以实际工程应用为出发点,在分布参数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单回输电线路、T型输电线路及非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对其定位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单回输电线路双端故障定位法,提出一种基于沿线电压交叉修正的快速故障定位算法。基于分布式参数模型,分析线路两侧计算的沿线电压幅值分布规律,区外故障时沿线电压分布趋于重合,而区内故障时沿线电压分布仅相交于一点。进而提出应用线路两侧测量值分别与对侧计算值连线,基于直线交叉原理进行故障定位,并通过少数次迭代和校正,实现精确故障定位。2)针对T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算法复杂、存在死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修正的T型线路故障定位算法。线路正常运行时,利用测量电压、电流,基于分布式参数模型,引入遗传算法动态实时计算输电线路参数,实现线路参数优化。进一步利用T型线路三端测量电压电流分别计算T点电压,建立电压幅相比较判据,实现故障支路预判,并通过对故障支路双端等值,基于直线交叉原理实现T型线路的精确故障定位。3)针对非全程同杆双回线路故障定位算法完全解耦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回路-区段-点”的分步故障定位算法。针对双回耦合区段,利用六序分量解耦法与反变换计算T点电压值,针对单回区段,利用分布式参数模型计算T点电压,基于电压幅值比较判据,实现线路上下回路的预判。进一步基于回路分布电压交叉点所在范围实现单、双回线路的区段判断。最后通过对故障支路双端等值,基于直线交叉原理实现非全程同杆双回线路的精确故障定位。利用PSCAD软件搭建不同类型线路仿真模型,对所提出的故障定位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显示,本文算法不受过渡电阻及不同步角的影响、定位精度较高。

廖红星[3](2019)在《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定位研究》文中指出高速铁路已经成为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要求高速铁路的供电系统能更加稳定可靠地输送电能。现阶段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的主要供电方式为AT供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一般采用复线的全并联AT供电方式,该供电方式具有输送功率大、供电区间长、可靠性高等优势,能较好地适应高速电气化铁路行车速度高、密度大的特点。但它相较原有的牵引网供电系统在结构上更加复杂,从而对高速铁路接触网的故障测距提出了更高精度和灵敏性的要求,以保证高速铁路安全、可靠运行。首先,本文引入多导体传输线的链式网络模型详细阐述了全并联AT供电方式的结构和其数学模型。编写接触网电气参数计算方法的MATLAB程序来计算多导线等值合并后的整个全并联AT供电的接触网的阻抗参数和导纳参数矩阵。然后结合接触网线路参数在Simulink软件中搭建接触网各部分的仿真模型。其次,分析了多导体传输线的故障暂态行波传播过程及行波法在接触网中的适应性,计算相模变换矩阵并分析各电流模量的传播特性,结合仿真实例选择电流模3分量作为故障定位的待分析量;结合接触网特点,比较单端与双端行波法的优缺点并选择D型行波测距法,然后研究了小波变换与信号奇异性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几种适用于奇异性检测的小波基函数及其时域波形,并根据小波基和分解尺度的选取原则,选择三次B样条小波作为小波基,给出了B样条小波的定义及详细构造方法。最后,基于Simulink仿真模型对高速铁路牵引网发生永久性短路故障进行仿真分析,得出牵引变电所和分区所的上下行故障暂态行波波形,编写相应的D型行波测距程序的M文件计算得出故障点位置,仿真验证D型行波法不受线路上有无机车负荷、故障位置、过渡电阻以及故障时刻电压相角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适用性。针对高速铁路接触网的特殊结构,提出改进的D型行波测距法,仿真表明该方法同样不受上述因素影响且具有更高的抗干扰性及更高精度。为了使故障暂态波形和测距结果更直观且便于操作,基于MATLAB设计了一个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测距仿真平台界面,可用于接触网线路的电气参数计算及故障仿真模拟分析。

范春菊,姜军,郭煜华,徐礼葆,罗珊珊,杨立璠[4](2017)在《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行波法故障测距是利用故障产生的高频暂态电压、电流行波信号的波速及其在母线和故障点间的传播时间进行故障测距的方法。近年来,随着高速数据采集和处理、全球定位系统时间同步等技术的发展,以及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实际运行经验的不断积累,故障暂态行波测距原理及算法在不断改进,行波故障测距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对国内外行波故障测距关键技术、改进算法、装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和总结,并对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魏萌[5](2016)在《行波测距装置测距性能测试分析及新型双端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有助于快速、准确地确定线路故障位置,减轻巡线盲目性、缩短抢修时间、加速恢复送电,亦利于发现输电线路潜在隐患和薄弱环节。目前,国内挂网运行的行波测距装置分别由不同的厂家提供,由于尚无统一的针对行波测距装置测距性能分析方法,造成各厂家的行波测距装置在跨厂家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集中体现在采样频率、.录波波形和时窗长度等方面都存在显着差异,跨厂家测距难度大。本文首先对行波测距装置的功能分区和要求进行讨论。然后通过实测波形分析得出目前测距性能分析方法的缺点,而实际操作中由于无法对在运装置的性能全面了解直接导致了装置可靠性不佳的现状。针对此现状本文制定针对不同厂家的行波测距装置普遍适用的测距性能分析方法,既为后续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检测提供有效依据,同时还为测距精度等参数的修正和装置可靠性的提升提供可靠保障,最后还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本文在对变电站装设的行波测距装置录下的以往实测双端故障行波数据中发现,实测数据并不能总达到方法中要求的严格意义上的同步。分析后发现这既与对时模块造成的误差有关,同时也与行波测距装置的互感器、接入电缆等产生的时间延迟有关,这些故障数据不经过调整将会极大降低测距结果的精确度。因此,双侧采样数据不同步的情况下实现双端测距方法具有较广的工程应用场景,理应得到重视与进一步研究。论文基于行波法,首先分析了行波的波到时序,经过理论推导后发现时差序列的相关关系,紧接着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匹配的新型双端行波测距方法,经大量仿真验证该方法适用性较好且能在很短时间内得到测距精度要求范围内的测距结果,可靠性较高。

徐林[6](2016)在《基于PSCAD的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仿真分析平台研究》文中提出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出故障发生位置,方便人工巡线工作,减少故障维修的时间,尽快恢复供电,减小停电造成的损失。还可以查找线路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隐患,提高线路运行可靠性。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对于系统的稳定运行十分重要。故障定位的算法要结合故障类型、故障位置、过渡电阻等多方面因素。若是手动操作这些大量重复性仿真实验,工作比较繁琐,研究一个可以模拟多个参数变化和高效数据处理的平台就变的十分必要。为此本文围绕平台的功能需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深入研究输电线路中故障行波的产生、行波信号的传播、行波定位的基本原理,为后续平台搭建提供理论基础。(2)分析平台的功能需求,并依据此提出平台设计总框架。平台主要包括电网模块和测距模块两部分。电网模块采用三电源环形供电,用来对不同的线路故障进行仿真;测距模块主要包括行波信号提取模块、信号滤波模块、数据分析处理模块等。(3)对平台中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利用PSCAD中Master提供的丰富元件搭建出各个功能模块,并对各个模块的信号处理效果进行展示,并将其组建成一个完整的平台。(4)在仿真分析平台中随机设置故障点,做多次故障仿真实验。结合现有单、双端行波测距原理,对仿真分析平台的功能进行验证。仿真分析表明,该平台可以很好的模拟行波测距装置的工作流程,准确地判断出故障点位置。

姜军[7](2016)在《超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故障后快速、准确地进行故障定位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许多专家和学者研究了多种故障测距的方法,运用线路一端或两端故障前后数据精确定位故障位置。随着故障测距技术的发展,很多智能的微机设备已经能够完成数据记录,分析和通信来进行测距。然而,考虑到输电线路分布电容,过渡电阻,系统阻抗,负荷电流,线路参数误差,线路结构的影响,故障测距技术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中仍有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论文旨在对国内外故障测距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且通过新原理,新技术,研究和探讨更好的故障测距方法。首先,论文对国内外在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对行波法、单端阻抗法以及双端阻抗法测距的具体算法、关键技术、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其次,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对未来很具前景的双端阻抗算法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了基于双端电气量的故障测距基础算法和滤波算法,并将算法推广应用于四端输电网络、同杆双线回和同杆四回线。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测距精度的影响。RTDS仿真结果表明,该测距方法兼具了精度高和鲁棒性强的优点,虽然它需要更多的数据,但随着通信技术发展,未来前景很好。考虑到输电线路往往配有分相式电流差动保护,在线路的一端能够获得经由通道送来的对端电流量,同时,考虑到通道的流量限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线路一端的电压、电流和对端电流量的故障测距算法,算法基于分布参数模型,根据不同短路类型的边界条件及过渡电阻的纯电阻性质构造测距函数,从原理上消除了过渡电阻、系统阻抗、分布电容等因素对测距精度的影响,且不要求两端数据同步,不存在伪根。RTDS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最后,进一步将利用两端电流、一端电压的方法推广应用于T-型线路,算法测距方程的推导和双端电源的方程基本相同。在T接点附近经高阻接地时,未故障线路也可能得到故障距离,因此文章利用测距结果回带求解的对侧两端电流与故障后实测电流的差值来验证是否为测距伪根。算法原理上也不受过渡电阻、系统阻抗、分布电容等因素对测距精度的影响,PSCAD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苏玉格[8](2015)在《基于实测数据的行波计算线长补偿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压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主动脉,能否可靠、高效的运行关乎整个系统的安全与稳定,然而恶劣的运行环境使得高压输电线路的故障率高居电力系统之首。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快速、准确的定位故障点,不仅可以减少巡线的盲目性,缩短停电恢复时间,同时也减小因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这样看来,故障测距的精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现代故障行波测距,波速引入的误差源于在计算中用经验固定波速代替实际波速,线长引入的误差源于用设计线长代替了随运行状态变化的线长。要减小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必须引入一个实时运行状态下的线长,且该线长是以经验波速为尺度“丈量”的。基于这样的考虑,论文提出了行波计算线长,它利用实测数据中行波浪涌的波到时刻结合经验波速计算得到,反映了故障时刻下受各种因素(如气象条件、线路结构、经验波速)影响的线路长度。用行波计算线长代替工程上给予的设计线长,可以减少各因素对测距精度的影响。论文以实测行波故障数据为背景,采用故障测距原理计算线长,对比该线长与工程上给予设计线长,并就影响行波计算线长的主要因素进行逐个分析。结果表明,高差与经验波速引入的影响最大,尤其是在起伏较大的山区,高差对行波计算线长的影响可达2%左右,经验波速对行波计算线长的增量视故障位置而定,故障点距量测端越远,增量越大。同一故障,线路两端测点计算的行波计算线长不同,同一故障位置短期内连续故障计算出的各行波计算线长几乎相同。结合实测数据的处理与影响行波计算线长因素分析,提出基于历史案例库的行波计算线长补偿策略。该策略以历史实测数据补偿为主,理论补偿为辅,通过不断的检索、复用、修正、学习来提高历史案例库的精确度与适应性。实测实例分有、无历史案例参考两种情况对补偿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都表明该策略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故障定位的精度。该补偿策略不仅可以补偿不同运行工况下行波计算线长,提高故障测距与定位的精确,而且也能反映出故障线路经常发生故障的位置与原因。

周晓军[9](2011)在《组合式行波故障测距技术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在深入分析基于单端行波分析方法和双端行波分析方法的高压线路行波测距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论文评价了单端行波法故障测距具有准确度高的优点,但存在算法不成熟、自动测距可靠性较差的问题。双端行波测距法具有自动测距可靠性高的优势,但存在受给定线路长度误差和时间同步系统误差及运行稳定性影响的缺陷。在对高压输电线路行波测距技术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了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单端与双端组合行波测距方案:即先利用基于小波模极大值的双端行波原理对故障位置进行初测,然后利用基于小波模极大值的单端行波原理对初测结果进行验证,并通过人工波形分析对测距结果进行校正。为实现高压线路准确的故障测距,本文采用了通过常规电流互感器传变故障暂态行波信号的方法,以及不受CPU干预的高速数据采集方法,解决行波信号获取和收集的问题,采用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时间同步方法解决精确时间同步问题,采用小波模极大值分析方法解决行波浪涌达到时刻的准确标定问题。以本文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组合测距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可充分发挥单端和双端故障测距方法的长处,并有效避免了单用单端行波测距或单用双端行波测距存在的测距可靠性方面的缺陷。论文设计了高压电网实现组合行波故障测距的结构框架,包括主站、子站、软硬件等实现方案。运行结果表明了本文设计的系统结构和测距方案可较准确、快速定位故障点,有效提高了高压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贾纯纯[10](2009)在《基于行波法的矿井高压电网故障测距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煤矿井下高压电网,由于受经济、技术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多采用以短电缆为主组成的干线式纵向网络。由于矿井使用电缆数量较大,其自然条件恶劣,经常造成电缆接地、短路故障。根据电力部门的故障统计,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率最高,其它各种故障都是单相故障演化而来,如不能及时准确地确定故障点的位置,排除故障,还会导致越级跳闸,有的矿井甚至越过多级引起地面6~10kV下井电缆开关跳闸,从而造成井下瓦斯急剧增加,给矿井生产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文以井下电力电缆故障测距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井下电缆故障时所产生的暂态行波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小波变换提取暂态行波中包含的故障信息,通过比较小波变换后的模极大值极性和能量的大小,消除干扰因素,准确地捕捉到初始行波、故障点二次反射波和对端母线反射波到达保护安装处的时刻,并根据电缆的结构特点,利用实时在线检测的故障线路参数,计算出模量行波的传播速度,从而由A型综合测距算法计算出故障点到保护安装点的距离,达到对故障点准确测距定位的目的。仿真实验表明,利用小波变换方法的基于故障暂态行波的在线单端测距法可行且较精确。

二、现代行波故障测距原理及其在实测故障分析中的应用—A型原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行波故障测距原理及其在实测故障分析中的应用—A型原理(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输电线路的故障类型
    1.3 测距装置的基本要求
    1.4 故障定位方法分类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故障定位方法分类
        1.4.2 国内外故障定位研究现状
    1.5 论文主要内容
第2章 故障分析法与行波法基本理论
    2.1 故障分析法
        2.1.1 单端故障分析法
        2.1.2 双端故障分析法
    2.2 行波测距法
        2.2.1 早期行波法
        2.2.2 现代行波法
    2.3 方法综合比较及问题分析
        2.3.1 测距方法的比较
        2.3.2 各方法存在问题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改进的故障测距算法
    3.1 线路的数学模型
        3.1.1 线路的分布参数模型
        3.1.2 集中参数模型
    3.2 定位算法推导
    3.3 算法的实现原理
        3.3.1 仿真模型及参数
        3.3.2 仿真数据处理
    3.4 仿真结果
        3.4.1 基于110kV电压的仿真试验
        3.4.2 基于220kV电压的仿真试验
    3.5 仿真试验结果分析
        3.5.1 仿真试验数据对比
        3.5.2 误差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行波法
    4.1 Hilbert-Huang变换理论
        4.1.1 经验模态分解(EMD)
        4.1.2 Hilbert变换
    4.2 相模变换理论
    4.3 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行波法
        4.3.1 单端行波测距法
        4.3.2 双端行波测距法
        4.3.3 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4.4 基于Hilbert-Huang的行波定位方法
        4.4.1 行波波头到达时刻的标定
        4.4.2 定位方法的选取
        4.4.3 波速的确定
    4.5 仿真测试及结果分析
        4.5.1 基于220kV电压等级的仿真测试
        4.5.2 基于500kV电压等级的仿真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多类型高压输电线路等值双端故障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多类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的难点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2 高压单回线路的双端电气量非同步故障定位算法新方案
    2.1 概述
    2.2 基于沿线电压交叉修正的双端非同步故障定位算法
    2.3 仿真验证
    2.4 本章小结
3 高压T型线路双端等值故障定位算法新方案
    3.1 T型输电系统等效电路分析
    3.2 动态计算实时线路参数
    3.3 T型线路故障支路判别
    3.4 故障定位算法
    3.5 仿真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高压非全程同杆双回线路双端等值故障定位算法新方案
    4.1 非全程同杆双回线路模型及典型性分析
    4.2 非全程同杆双回线路解耦分析
    4.3 “回路-区段-点”分步故障定位判据
    4.4 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致谢

(3)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及要求
        1.2.1 故障定位的作用及意义
        1.2.2 故障定位的要求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2 牵引网数学模型与电气参数计算
    2.1 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的链式网络模型
    2.2 牵引网电气参数计算
        2.2.1 牵引网线路阻抗参数计算
        2.2.2 牵引网线路导纳参数计算
        2.2.3 牵引网多导线的等值合并
        2.2.4 电气参数计算结果
    2.3 高速铁路接触网仿真模型搭建
        2.3.1 牵引变电所模型
        2.3.2 牵引网模型
        2.3.3 AT变压器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行波故障测距的算法基础
    3.1 故障暂态行波传播理论
        3.1.1 故障暂态行波传播过程
        3.1.2 接触网行波测距适用性分析
    3.2 相模变换矩阵计算
        3.2.1 时域中接触网相模变换矩阵计算
        3.2.2 频域中接触网的相模变换矩阵计算
    3.3 接触网模量传播特性分析
        3.3.1 频率特性
        3.3.2 大地电阻率的影响
    3.4 行波测距基本原理
        3.4.1 A型行波测距原理
        3.4.2 D型行波测距原理
        3.4.3 改进D型行波测距原理
    3.5 接触网行波测距的实现算法
        3.5.1 小波变换与信号奇异性
        3.5.2 用于信号奇异性检测的小波基函数
        3.5.3 小波基函数与分解尺度的选择原则
        3.5.4 B样条小波的定义及构造原理
        3.5.5 确定三次B样条小波基的滤波器系数
    3.6 本章小结
4 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定位仿真分析
    4.1 基于D型行波测距法的故障定位仿真分析
        4.1.1 线路空载情况下故障定位仿真分析
        4.1.2 线路机车负荷情况下故障定位仿真分析
    4.2 基于改进D型行波测距法的故障定位仿真分析
        4.2.1 基于电流相似度的故障区间判断
        4.2.2 故障区间内反射波的识别
        4.2.3 改进D型行波测距法的故障定位仿真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GUI的高速铁路故障定位仿真平台设计
    5.1 GUI界面的创建步骤
    5.2 高速铁路故障测距仿真平台的功能设计
    5.3 高速铁路故障测距仿真平台的功能展示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行波测距的基本原理
2 行波测距的关键技术
    2.1 行波信号的提取
    2.2 行波信号的采集与时间同步
    2.3 行波信号达到时间的标定
    2.4 三相短路的故障测距函数
3 行波测距的改进算法
    3.1 A型原理的改进算法
    3.2 D型原理的改进算法
4 TWFL的实际应用
5 结语

(5)行波测距装置测距性能测试分析及新型双端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行波故障测距基础理论
    2.1 故障测距法
    2.2 行波理论
        2.2.1 输电线路的行波过程分析
        2.2.2 行波的运动规律
    2.3 三相行波分量的解耦
    2.4 波头提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行波测距装置的功能讨论与测距性能测试分析方法
    3.1 行波测距的分类
        3.1.1 单端(A型)测距原理
        3.1.2 双端(D型)测距原理
    3.2 行波测距装置的构成
        3.2.1 高速数据采集模块
        3.2.2 通信模块
        3.2.3 中央处理模块
        3.2.4 对时模块
    3.3 行波测距装置的运行要求
    3.4 实测波形分析
    3.5 行波测距装置测距性能测试分析方法
        3.5.1 实测数据筛选的要求
        3.5.2 试验装置的要求
        3.5.3 仿真模型搭建的要求
        3.5.4 分析方法
        3.5.5 单、双端行波测距装置测距性能测试分析方法的区别
    3.6 行波测距装置测距性能测试分析方法可行性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双端行波测距方法研究
    4.1 双端测距中时钟不同步产生的原因与处理办法
        4.1.1 双端时钟不同步的原因分析
        4.1.2 双端时钟不同步的一般处理办法
    4.2 双端时钟不同步下的测距原理分析
        4.2.1 双端时钟不同步时波到达时序分析
        4.2.2 双端时钟不同步下的测距公式推导
    4.3 基于模糊匹配的新型双端行波测距方法
        4.3.1 归一化处理
        4.3.2 模糊匹配算法
        4.3.3 基于模糊匹配的双端行波测距法
    4.4 算例与分析
        4.4.1 单相接地故障
        4.4.2 相间短路故障
        4.4.3 三相短路故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一、攻读硕士期间申请的论文与专利
    二、参加的科研项目

(6)基于PSCAD的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仿真分析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输电线路行波测距仿真研究现状
    1.3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原理分析
    2.1 输电线路故障行波的产生
    2.2 输电线路故障行波传输特性分析
        2.2.1 行波的反射系数与折射系数
        2.2.2 行波在母线处反射
        2.2.3 行波在对端母线处反射
        2.2.4 行波在故障点处反射
    2.3 行波测距基本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输电线路行波测距仿真平台的设计
    3.1 仿真分析平台的总体结构
    3.2 电网仿真模型
        3.2.1 电网仿真模型的设计方案
        3.2.2 电网模块的仿真建模
    3.3 互感器模块设计
        3.3.1 互感器模块搭建原理
        3.3.2 互感器模块仿真建模
        3.3.3 互感器对行波提取
    3.4 二次电缆模块设计
    3.5 滤波模块设计
        3.5.1 滤波模块总体设计原理
        3.5.2 电流-电压转换设计
        3.5.3 低通滤波模块设计
        3.5.4 高通滤波模块设计
    3.6 数据分析模块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输电线路行波测距仿真平台的应用
    4.1 仿真平台参数设置
    4.2 故障仿真
        4.2.1 单端故障测距原理仿真验证
        4.2.2 双端故障测距原理仿真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超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行波法故障测距
        1.2.2 阻抗法故障测距
        1.2.3 故障测距装置的实际应用与专利
        1.2.4 故障测距技术的基本要求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国内外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行波法故障测距
        2.2.1 行波法测距的基本原理
        2.2.2 行波法测距的改进算法
        2.2.3 行波法测距的关键技术
    2.3 单端阻抗法故障测距
        2.3.1 单端阻抗法测距的基本原理
        2.3.2 单端阻抗法测距的具体算法
        2.3.3 单端阻抗法测距的关键技术
    2.4 双端阻抗法故障测距
        2.4.1 双端阻抗法故障测距的基本原理
        2.4.2 双端阻抗法故障测距的具体算法
        2.4.3 双端阻抗法故障测距的关键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双端电压电流的故障测距方法与应用
    3.1 引言
    3.2 应用两端电流电压的故障测距方法
        3.2.1 基于双端电气量的故障测距的基本算法
        3.2.2 故障测距中的滤波算法
        3.2.3 各种因素对算法影响的理论分析
        3.2.4 基于双端电气量的故障测距步骤
    3.3 算法在复杂线路结构中的应用
        3.3.1 四端输电网络
        3.3.2 双侧电源同杆双回线
        3.3.3 双侧电源同杆四回线
    3.4 RTDS仿真验证与分析
        3.4.1 单回线仿真验证
        3.4.2 四端输电网络仿真验证
        3.4.3 同杆双回线仿真验证
        3.4.4 同杆四回线仿真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适用于电流差动保护的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新算法
    4.1 引言
    4.2 单相线路的故障测距函数
    4.3 三相线路的故障测距函数
        4.3.1 单相接地短路的故障测距函数
        4.3.2 两相相间短路的故障测距函数
        4.3.3 两相接地短路的故障测距函数
        4.3.4 三相短路的故障测距函数
    4.4 故障测距函数的单调性研究
    4.5 RTDS仿真验证与分析
        4.5.1 RTDS模型与仿真
        4.5.2 故障距离的计算
        4.5.3 测距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适用于电流差动保护的T-型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新算法
    5.1 引言
    5.2 单相线路的故障测距函数
    5.3 三相线路的故障测距函数
    5.4 伪根判别
        5.4.1 T接点处电压、电流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理论误差
        5.4.2 对侧两端电流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理论误差
        5.4.3 伪根判别方程
    5.5 仿真验证与分析
        5.5.1 PSACD模型与仿真
        5.5.2 故障距离的计算
        5.5.3 测距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8)基于实测数据的行波计算线长补偿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现代行波故障测距理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2.1 现代行波故障测距的基本理论
        2.1.1 输电线路的行波过程分析
        2.1.2 行波的传输规律
        2.1.3 行波检测与波头标定
        2.1.4 行波故障测距方法
    2.2 影响行波测距精度的因素分析与缓解策略
        2.2.1 波头标定误差的影响与缓解策略
        2.2.2 GPS授时误差的影响与缓解策略
        2.2.3 波速的影响与缓解策略
        2.2.4 导线长度的影响与缓解策略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架空输电线路行波计算线长影响因素的分析
    3.1 架空输电线路的组成与分类
        3.1.1 架空输电线路的组成
        3.1.2 输电线路的分类
    3.2 输电线路长度的推导
        3.2.1 架空线悬链线方程的积分普遍形式
        3.2.2 等高悬挂点架空线的线长
        3.2.3 不等高悬挂点架空线的线长
    3.3 影响架空输电线路行波计算线长的因素分析
        3.3.1 影响实际线长的因素分析
        3.3.2 波速衰减对行波计算线长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实测数据的输电线路行波计算线长分析
    4.1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布点与实测数据的特征
        4.1.1 故障行波测距装置布点简介
        4.1.2 实测故障波形的形态特征
    4.2 不同故障类型下行波计算线长
        4.2.1 单相故障下的行波计算线长
        4.2.2 两相故障下的行波计算线长
        4.2.3 三相故障下的行波计算线长
    4.3 同一故障在不同测点下的行波计算线长
    4.4 同一故障点在不同时刻下行波计算线长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实测数据的行波计算线长补偿策略研究
    5.1 大量实测数据的规律总结
    5.2 基于历史案例库的行波计算线长补偿策略
        5.2.1 不同运行环境下行波计算线长的补偿
        5.2.2 实测数据实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一、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二、参加的科研项目

(9)组合式行波故障测距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高压线路故障测距的作用
    1.2 对高压线路故障测距系统的基本要求
    1.3 高压线路故障测距方法分类
        1.3.1 故障分析法
        1.3.2 行波法
    1.4 高压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发展概况
        1.4.1 早期行波法
        1.4.2 现代行波法
    1.5 本文工作
2 高压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基本原理
    2.1 单端行波测距基本原理
        2.1.1 原理分析
        2.1.2 综合评价
    2.2 双端行波测距基本原理
        2.2.1 原理分析
        2.2.2 综合评价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小波变换的组合行波故障测距方案
    3.1 小波变换基本原理
    3.2 故障行波信号的小波特征分析
    3.3 小波模极大值组合行波故障测距方案
        3.3.1 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描述
        3.3.2 组合行波测距方案
    3.4 高压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3.5 仿真分析
        3.5.1 仿真模型
        3.5.2 双端测距结果与分析
        3.5.3 单端测距结果与分析
        3.5.4 组合测距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高压电网行波故障测距系统方案
    4.1 高压电网结构
    4.2 行波故障测距系统总体结构
    4.3 行波故障分析主站
        4.3.1 硬件结构
        4.3.2 功能描述
    4.4 行波故障测距子站
        4.4.1 硬件结构
        4.4.2 软件流程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基于行波法的矿井高压电网故障测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矿井高压电网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1.2 研究矿井高压电缆行波故障测距的意义
    1.3 行波故障测距的发展现状
        1.3.1 行波故障测距的发展
        1.3.2 行波故障测距系统应用简介
    1.4 行波法故障测距原理
    1.5 行波测距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6 本论文主要内容和主要工作
2 电力系统暂态行波特性
    2.1 行波的基本概念
    2.2 线路的波动方程及其解
    2.3 三相输电线路上的行波
    2.4 行波的反射和折射
    2.5 波的衰减和变形
    2.6 故障暂态行波传播过程
    2.7 电力电缆中行波传播特性
    2.8 本章小结
3 小波分析理论基础
    3.1 小波变换用于故障测距的可行性
    3.2 小波变换基本理论
        3.2.1 小波变换基本概念
        3.2.2 多尺度分析及Mallat 算法
        3.2.3 小波变换模极大值与奇异性检测
        3.2.4 小波变换的消噪特性
    3.3 小波变换分析暂态行波的基本思想
        3.3.1 小波基函数的选取
        3.3.2 尺度的选取
    3.4 小波分析在故障测距中的应用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小波变换的单端行波故障测距的实现
    4.1 A 型现代行波测距原理
        4.1.1 A 型现代行波测距原理的运行模式
        4.1.2 综合评价
    4.2 行波故障测距的精确确定
    4.3 影响因素分析
        4.3.1 母线结构的影响
        4.3.2 行波电源的影响
        4.3.3 故障点过渡电阻的影响
        4.3.4 不同故障点位置的影响
    4.4 行波波速及传播时间的确定
    4.5 基于小波变换的行波法测距
    4.6 故障测距仿真
    4.7 本章小结
5 故障测距装置设计
    5.1 系统设计方案
    5.2 测距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5.2.1 模拟信号采集单元
        5.2.2 高速A/D 转换器和SDRAM
        5.2.3 数字信号处理器
        5.2.4 启动电路
        5.2.5 中央处理单元
    5.3 软件设计
        5.3.1 主程序设计
        5.3.2 高速数据采集电路软件框图
        5.3.3 中央处理单元软件框图
    5.4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现代行波故障测距原理及其在实测故障分析中的应用—A型原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的研究[D]. 刘慧萍.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2]多类型高压输电线路等值双端故障定位技术研究[D]. 张健婷. 三峡大学, 2020(02)
  • [3]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定位研究[D]. 廖红星.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4]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范春菊,姜军,郭煜华,徐礼葆,罗珊珊,杨立璠.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7(04)
  • [5]行波测距装置测距性能测试分析及新型双端法研究[D]. 魏萌.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2)
  • [6]基于PSCAD的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仿真分析平台研究[D]. 徐林. 山东理工大学, 2016(05)
  • [7]超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姜军.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8]基于实测数据的行波计算线长补偿策略研究[D]. 苏玉格.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7)
  • [9]组合式行波故障测距技术及其应用[D]. 周晓军. 山东大学, 2011(04)
  • [10]基于行波法的矿井高压电网故障测距研究[D]. 贾纯纯. 河南理工大学, 2009(S2)

标签:;  ;  ;  ;  ;  

现代行波故障测距原理及其在实测故障分析中的应用——A型原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