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和气管环中和试验检测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阮武营[1](2010)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Conn株联合免疫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 IB)是由套式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上世纪30年代在美国爆发以来,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流行的主要禽病。IBV是单股RNA病毒,该病毒基因可由于点突变和重组而发生变异,因此IBV的血清型较多,已达30余种之多,不同血清型毒株之间仅有部分或无交叉保护作用,从而给本病的防治带来困难。我国目前虽然已广泛使用IB疫苗,但由于IBV的易变异型,IB仍然呈高度流行趋势,尤其是在已免疫鸡群中也常常爆发IB,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IBV本身无血凝性,经胰蛋白酶、磷脂酶C、魏氏梭菌培养液及神经氨酸酶等处理后显示出血凝性。但由于制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I抗原影响因素复杂,国内长期以来没有稳定的商品化的IB抗原用于IB血清学检测和疫苗免疫效果监测,国内学者对IBV抗体研究,由于抗原滴度低,处理抗原所用的酶不同、制备方法不同等因素影响,检测结果有很大差异。为了更好有效的预防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我们购买了M41株、Conn株标准抗原,用系统HI交叉试验及血清交叉中和试验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Conn株抗体区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其联合免疫进行了研究。用系统HI交叉试验,对其进行抗体区分。结果表明,M41,Conn株标准抗原与M41阳性血清HI抗体效价值,免疫后21天分别为8㏒ 2,5㏒ 2,相差3㏒ 2,免疫后28天分别为8㏒ 2,5㏒ 2,相差3㏒ 2,免疫后35天分别为8㏒ 2,5㏒ 2,相差3㏒ 2;M41,Conn株标准抗原与Conn阳性血清HI抗体效价值,免疫后21天分别为4㏒ 2,8㏒ 2,相差4㏒ 2,免疫后28天分别为4㏒ 2,8㏒ 2,相差4㏒ 2,免疫后35天分别为4㏒ 2,9㏒ 2,相差5㏒ 2。证明用血清HI交叉试验能够将抗M41株,Conn株抗体区分开来。为了进一步验证M41株、Conn株抗体区分情况,用气管环测定了M41株,Conn株的毒价TOC-ID50,进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高免血清与M41株,Conn株病毒进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能够将抗M41株,Conn株抗体明显区分开来,进一步证明了HI交叉试验结果正确性。利用HI试验及中和试验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Conn株进行了联合免疫研究,结果表明,中和试验的抗原相关系数(3.12%)远远小于HI试验的抗原相关系数(6.25%),两种检测方法都能将M41株、Conn株分属不同血清型,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比较方便的手段;免疫血清HI试验效价与中和试验效价呈正相关,M41株相关系数r=0.873174,Conn株相关系数r= 0.843948;用IB乳化抗原做免疫时,必须用活毒做基础免疫,才能产生较高的抗体;IB M41株的M41+Conn组与M41组的抗体差异不显着(p>0.05),与空白对照组的抗体差异极显着(p<0.01);IB Conn株的M41+Conn组与Conn组的抗体差异不显着(p>0.05),与空白对照组的抗体差异极显着(p<0.01)。
张兵[2](2008)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血凝抑制试验抗原的研制及应用》文中提出目前,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疫苗产品的效力检验方法为血清学方法(HI试验),但国内尚无质量可靠的商品化血凝抑制试验抗原(以下称HI抗原),给该类产品的质量控制带来严重影响。为此,本课题开展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HI抗原的研制及其在灭活疫苗效力评价上的应用研究。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接种10日龄SPF鸡胚,37℃孵化36h后无菌收集尿囊液,经5000g离心40min,30000g离心2h进行100倍浓缩,浓缩病毒液用10%20%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培养液上清37℃处理22.5h后,成功制备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I抗原。按筛选的工艺制备并冻干了3批HI抗原,3批冻干抗原的血凝效价达到8-10log2。使用荷兰GD公司进口HI抗原和自制抗原检测新城疫、禽流感、产蛋下降综合征阳性血清及鸡阴性血清HI抗体≤3log2,特异性良好。依据产品质量标准使用3批HI抗原对洛阳普莱柯公司生产的10批鸡新城疫(La Sota株)-传染性支气管炎(M41株)-禽流感(H9亚型HL株)三联灭活疫苗和4批鸡新城疫(La Sota株)-传染性支气管炎(M41株)-减蛋综合征(AV127株)三联灭活疫苗共计14批产品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成分进行了效力检验,结果表明使用灭活疫苗二免后血清HI抗体几何平均滴度较活疫苗首免后血清HI抗体平均几何滴度分别高9.4倍(2007001)、8.5倍(2007002)、9.8倍(2007003)。用荷兰GD公司HI抗原检测结果为10.5倍。3批冻干抗原于4℃保存一年HA效价不变。使用三批经2007003批HI抗原效力检验合格的鸡新城疫(La Sota株)-传染性支气管炎(M41株)-禽流感(H9 HL株)三联灭活疫苗进行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疫苗效力评价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仅使用活疫苗免疫的B组试验鸡在产蛋高峰期经IBV M41株攻毒后在4周内产蛋率下降可达17%,作为对照的C组试验鸡在产蛋高峰期经IBV M41株攻毒后在4周内产蛋率下降达34%。而使用活疫苗基础免疫后再使用灭活疫苗加强免疫的A组试验鸡在产蛋高峰期可以抵抗IBV M41株的攻击并可维持高峰期的产蛋量。使用2-4周龄SPF鸡按两步法效力检验合格的灭活疫苗应用于产蛋鸡可以对生产性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说明以血清学效力检验方法作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疫苗的效力检验标准是科学的。
吴廷功,郑明球,蔡宝祥,陈溥言,吴增坚[3](1995)在《应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和气管环中和试验检测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应用家兔A型魏氏梭菌培养液处理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作血凝抑制抗原,建立了血凝抑制(HI)试验方法,监测IB疫苗的免疫鸡血清HI效价,结果证明与气管环中和试验测得的中和抗体效价呈正相关,r=0.525,两组抗体效价t检验差异极不显着(P<0.01)。用其监测卵黄抗体、灭活的血清抗体以及用高岭土处理的血清抗体,结果与相应未处理的血清抗体效价一致,用以对江苏、山东两省的7个未作IB疫苗免疫的鸡场20个鸡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18个鸡群TB阳性,阳性率达83%。
杨叶民[4](2006)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已成为养鸡业中危害最大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IBV不具有血凝性,因此无法利用血凝抑制试验来检测感染或免疫后动物体内IBV抗体。鸡体内IBV抗体的检测具有以下作用:1、对鸡体内IBV母源抗体的检测可以为确定适当的免疫时间提供依据;2、对免疫后鸡群血清IBV抗体水平检测可以评估免疫效果;3、对鸡血清IBV抗体水平的检测也可以作为IB诊断的辅助手段。有报道利用气管环中和试验检测IBV抗体,但该试验费时、费力,难以广泛推广。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以其敏感、客观、成本低廉等优点,在传染病的诊断、抗体检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地运用。目前,国外已有商品化的IBV抗体检测试剂盒,但该试剂盒是以灭活IBV为包被抗原,需要大量地培养IBV病毒,存在散毒的潜在危险,而且有关的IBV纯化试验表明,IBV在离心纯化过程中,病毒粒子容易破碎,冠极易丢失,不易得到完整的IBV病毒抗原。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验设计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表达病毒结构蛋白基因,利用重组结构蛋白代替全病毒作为ELISA检测包被抗原,建立检测IBV血清IgG抗体和眼泪IgA抗体的方法,为检测IBV抗体提供依据。 1.克隆了IBV M41毒株N基因和IBV H52毒株S1基因,对它们进行了序列测定和与GenBank中收录的IBV N基因、S1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用Clustal X和Mega软件将N基因、S1基因与公布的标准序列做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 2.在原核系统中表达了IBV N结构蛋白基因和S1结构蛋白基因的一个抗原表位片断基因,并利用纯化得到的重组蛋白建立间接ELISA方法,对雏鸡血清和眼泪中的母抗和对人工感染IBV M41雏鸡血清和眼泪中的抗体进行了检测,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重组N蛋白是理想的检测用抗原,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S1多肽的一个片断也可做检测用抗原,但特异性较差。 3.许多病原体通过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粘膜侵入动物机体,因此,有效的粘膜免疫在抵抗这类病原时具有重要的地位。本实验通过对眼泪中粘膜抗体的检测,建立了检测IBV感染后粘膜抗体水平的方法。
庄金秋,阮震,张颖,梅建国,苗立中[5](2018)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养禽业的健康发展。为有效地控制本病的流行,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该病的病原分离和鉴定、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IB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刘玉芹,杨宗泽,杨彩然,佟恒敏[6](2009)在《复方中药对人工感染IBV雏鸡免疫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采用滴鼻法对SPF鸡攻毒建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模型,使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气管环中和试验法等,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角度研究复方中药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可能性。结果显示,与感染不给药组相比,复方中药组能显着增加病鸡的体质量(P<0.05),促进免疫器官生长发育,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血清中和抗体效价(P<0.05),极显着提高CD4+/CD8+比值(P<0.01)。结果表明,复方中药能明显改善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具有提高机体抗病毒感染的作用。
杨德全[7](2008)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蛋白粘膜免疫及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V的N蛋白在进化上较为保守,主要与基因组核酸的包裹、RNA的合成和细胞免疫有关,含有大量抗原决定簇,免疫原性仅次于S蛋白,能诱导机体产生交叉保护性抗体。本研究克隆表达了具有高度保守性的N蛋白基因,并将其作为免疫原制备多克隆抗体,建立检测IBV抗原的夹心ELISA法,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控制提供了良好工具。IBV血清型较多,新的变异株在不断出现,且不同型毒株间缺乏交叉保护或仅有部分交叉保护,给免疫防治带来很大困难。本研究尝试利用霍乱毒素B亚基(Cholera toxin B subunit,CTB)的粘膜佐剂作用,将IBV N基因的表达产物与CTB混合或将N基因与CTB融合表达后,鼻腔免疫7日龄肉鸡,以期提高鸡鼻腔、气管和肠粘膜表面抗IBV sIgA的抗体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IB的目的。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IBV核蛋白基因(np)与霍乱毒素B亚基基因(ctb)的融合表达将ctb基因和np基因融合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了成功表达,产物命名为rCTB-NP。复性后的表达产物经SDS-PAGE检测,出现了分子量大小为72.0kDa和92.0kDa的两条带。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融合蛋白rCTB-NP中的N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GM1-ELISA实验结果表明,融合蛋白rCTB-NP中的CTB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2.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重组核蛋白粘膜免疫效果研究将融合蛋白rCTB-NP,rNP、rNP+rCTB分别免疫7日龄肉鸡,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IgG-NP、IgA-NP及鼻、气管和肠粘膜部位的sIgA-NP。结果发现,二免和三免后,血清中均能产生较高水平的IgG-NP抗体,但IgA-NP抗体水平较低;鼻、气管和肠粘膜部位rCTB+rNP组和rCTB-NP组的sIgA-NP抗体水平与NP组比较,前两组显着高于NP组(p<0.05);气管粘膜部位sIgA-NP水平表现为rCTB-NP组>rCTB+rNP组>rNP组。结果表明,CTB与IBV N蛋白融合表达产物或与该蛋白混合进行鼻腔免疫时,能显着提高鸡鼻腔、气管和肠粘膜表面sIgA的抗体水平。3.检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以鸡抗NP IgG为包被抗体,兔抗IBV IgG为二抗,建立了检测IBV的夹心ELISA法。结果表明,鸡抗IBV IgG的最佳包被浓度为2.5μg/mL,兔抗IBV IgG的最适工作浓度为5μg/mL;该方法比血球凝集试验敏感性高8倍以上,与NDV、AIV、EDS-76V、IBDV等无交叉反应,说明该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
李佳楠[8](2020)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模拟表位的筛选》文中研究指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是家禽产业中具有高度传染性的一种病原体,易感染呼吸道,也可引起禽类肾脏和生殖道等疾病,给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IBV变异率高且存在多种血清型,各血清型之间几乎没有交叉保护作用,给IBV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S1蛋白作为主要的结构蛋白,负责病毒与宿主细胞膜的结合,能够引起机体产生中和性抗体。因此,抗IBV M41 S1蛋白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 Ab)的制备和模拟表位的筛选,为IBV的检测打下基础,并为分析S1蛋白抗原表位提供参考。本研究将IBV M41毒株接种鸡胚进行扩繁,从而获得含有病毒的尿囊液。经提取病毒总RNA,RT-PCR方法扩增选定的S1基因,构建重组载体p ET-28a-S1并导入E.coli BL21(DE3)细胞中。诱导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分析,重组S1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量约为20 k Da。复性后的重组S1蛋白经Western-blot验证可以与鸡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表明重组S1蛋白具有反应原性。将重组S1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获得能稳定分泌抗IBV M41 S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3D9。间接ELISA方法测定腹水抗体效价可达1:2.56×105,亲和常数为1.7×109L/mol。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ssay,IPMA)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3D9可以与IBV M41毒株进行反应。以单克隆抗体3D9为靶标,利用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亲和淘选。通过3轮淘选,对与单克隆抗体3D9特异结合的噬菌体进行测序、鉴定,最终获到IBV M41 S1蛋白的模拟表位为SFYDFEMQGFFI。本研究成功制备抗IBV M41 S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且可以与IBV M41毒株进行结合,并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最终筛选到IBV M41 S1蛋白的模拟表位为SFYDFEMQGFFI。
冯利霞[9](2009)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I抗原的制备及初步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IB)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爆发以来,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流行的主要禽病。IB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可因点突变和重组及免疫压力发生变异,故其血清型较多,不同血清型毒株之间仅有部分或无交叉保护作用,从而给本病的防治带来困难。各地流行毒株血清型不同,由于没有一个简便、快速、特异的确定IBV血清型的方法,不能很好地了解当地IB流行株的血清型,使用的疫苗血清型与本地流行株的血清型有差异而无交叉保护’作用,造成近年来,各地养鸡场在进行了IB的常规免疫程序后,仍有IB爆发,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实用的确定本地流行的IB的血清型的方法,并制备相应的疫苗,通过合理的免疫监测手段对鸡群的免疫水平进行实时监测迫在眉睫。HI试验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国际上已将IBV HI试验用于IB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和抗体水平监测上,但国内长期以来没有稳定的质量可靠的IBV HI抗原,本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影响IBV HI抗原制备和保存的各种条件,摸索出了制备和保存IBV HI抗原的最佳条件,并建立了IBV HA HI试验,同时利用确定的最佳条件制备了特异性的稳定的具有较高滴度的针对河南省IB地方流行株的HI抗原,且抗原制备成本低廉,为进一步应用于生产实践奠定了基础。本试验制备IBV HI抗原的最佳条件是将低代次的IBV以每胚0.1mL的注射剂量在SPF鸡胚上增殖,无菌收取尿囊液和羊水即病毒液,将病毒液即时以4,000g,50min离心,取上清,将上清在超高速冷冻离心机上以4℃30,000g,3h离心得病毒粒子,将病毒粒子用pH6.5Tris-HCL buffer充分悬浮,浓缩后体积为原病毒液的10-2,制备魏氏梭菌培养液,并将其浓缩为原液体积的10-’,将浓缩后的病毒液和浓缩后的魏氏梭菌培养液以10:4体积充分混合,置37℃水浴2h,采用1%的普通鸡红细胞和pH7.40.01MPBS,在96孔“V”形板上以25μL体系进行HA试验和病毒血凝单位的滴定,HA HI试验均在冰上进行。利用制备的IBV M41 HI抗原对河南省部分地区的IB进行了免疫效果监测,实现了IBV HI抗原的初步应用。
李海生[10](2019)在《超滤系统制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I抗原及其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血凝抑制(HI)试验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适用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快速诊断。目前,我国尚无质量可靠的商品化IBV HI抗原,只能从国外购买价格昂贵的进口抗原。据多项研究表明可以将IBV浓缩后,用PLCI处理得到血凝抗原(HA),浓缩方法多以差速离心法为主,但是超速离心机价格昂贵,不利于大众化生产。本研究拟通过IBV超滤系统和差速离心法制备HI抗原,并筛选合适的PLCI或魏氏梭菌浓度来处理抗原,以期得到合适的制备方法,使其可以在普通实验室制备,为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打下基础。首先通过比较100kd、300kd孔径超滤管浓缩抗原,用PLCI或魏氏梭菌进行血凝处理,并与差速离心法制备的IBV HI抗原和荷兰GD抗原比较,以选出最适的IBV HI处理方法,并将其冻干保存;再通过超滤系统制备中试IBV HI抗原,与荷兰GD抗原比较,分析其特异性、灵敏性和符合率;最后通过超滤系统制备IBV HI抗原,与IDEXX-IBV试剂盒进行同批临床血清样品检测,并比较符合率。结果显示,IBV经100kd、300kd浓缩抗原和差速法浓缩抗原,加入1mL/mL PLCI+魏氏梭菌混合液、3U/mL PLCI处理的抗原,其HA效价均为1:512;经1‰甲醛灭活,冻干后保存,保存期4℃为8个月,-20℃为12个月;中试3批经100kd膜包浓缩和1批经300kd中空纤维柱浓缩100倍的IBV,经血凝性处理,灵敏性、特异性与荷兰GD公司生产的商品抗原无差异,其符合率为96%;其与IDEXX-IBV试剂盒进行同批临床血清样品检测,符合率达95.3%。综上可见,超滤系统浓缩制备HI抗原方法简单、灵敏性高、特异性强,与荷兰GD抗原和IDEXX-IBV试剂盒检测结果符合率高,适合鸡场监测和IB疫苗免疫效果检测。
二、应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和气管环中和试验检测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和气管环中和试验检测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Conn株联合免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文献综述 |
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概述 |
1.2 IBV 的分型研究进展 |
1.2.1 临床分型 |
1.2.1.1 呼吸型 |
1.2.1.2 肾型 |
1.2.1.3 腺胃型 |
1.2.1.4 生殖道型 |
1.2.1.5 肠型 |
1.2.2 血清分型 |
1.2.3 表位分型 |
1.2.4 免疫保护型分型 |
1.2.5 分子生物学分型 |
1.2.5.1 序列测定 |
1.2.5.2 血清型特异引物 |
1.2.5.3 核苷酸指纹图谱(ONF)分析 |
1.2.5.4 RT-PCR 和RFLP 技术 |
1.3 血清学诊断研究进展 |
1.3.1 琼脂扩散试验(AGPT) |
1.3.2 对流免疫电泳试验(CIE) |
1.3.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1.3.4 免疫荧光实验技术(IFA) |
1.3.5 免疫过氧化酶试验(IPA) |
1.3.6 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 |
1.3.7 血清中和试验(SN) |
1.3.8 斑点免疫金测定法(DIGFA) |
1.3.9 免疫胶体金技术(ICGT) |
1.4 IB 疫苗的研究进展 |
1.4.1 灭活疫苗 |
1.4.2 弱毒活疫苗 |
1.4.3 核酸疫苗 |
1.4.4 亚单位疫苗 |
1.4.5 活载体疫苗 |
1.4.6 合成肽疫苗 |
1.5 M41 株和Conn 株研究进展 |
引言 |
试验一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 株、Conn 株的血清交叉HI 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毒株、抗原及血清 |
1.1.2 种蛋及试验鸡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1.1.4 主要试剂 |
1.1.5 常用溶液的配制 |
1.2 方法 |
1.2.1 微量血球凝集抑制(HI)试验 |
1.2.2 病毒的复壮 |
1.2.3 病毒浓缩前后EID50 的测定 |
1.2.4 HI 标准抗原HA 效价测定 |
1.2.5 乳化抗原的制备 |
1.2.6 免疫阳性血清制备 |
1.2.7 血清灭活处理与抗体检测 |
1.2.8 血清 HI 交叉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病毒浓缩前后EID50 的测定 |
2.2 标准抗原HA 效价测定 |
2.3 阳性血清的制备 |
2.4 标准抗原与血清 HI 交叉试验 |
2.4.1 标准抗原与标准阳性血清交叉 HI 试验 |
2.4.2 标准抗原与阳性血清交叉 HI 试验 |
2.4.3 标准抗原与M41+Conn阳性血清交叉HI试验 |
3 结论与讨论 |
3.1 IBV 的抗原 |
3.2 IBV 的血清交叉HI 试验 |
试验二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 株、Conn 株的交叉中和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标准株 |
1.1.2 抗原 |
1.1.3 种蛋及试验鸡 |
1.2 方法 |
1.2.1 高免血清的制备 |
1.2.2 高免血清检测 |
1.2.3 气管环培养物制备 |
1.2.4 毒价TOC-ID50 的测定 |
1.2.5 血清交叉中和试验 |
1.2.6 免疫交叉保护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毒价TOC-ID50 的测定 |
2.2 高免血清检测 |
2.3 血清交叉中和试验 |
2.4 免疫交叉保护试验 |
3 结论与讨论 |
3.1 血清交叉中和试验 |
3.2 免疫交叉保护试验 |
试验三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 株、Conn 株联合免疫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毒株、抗原和抗体 |
1.1.2 SPF 鸡 |
1.2 方法 |
1.2.1 HI 试验和TOC-SN 试验抗原相关性 |
1.2.2 HI 试验和TOC-SN 试验抗体相关性 |
1.2.3 试验鸡的免疫 |
1.2.4 各免疫组抗体效价比较分析 |
1.2.5 HI 抗体消长规律的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HI 试验和TOC-SN 试验抗原相关性 |
2.2 HI 试验和TOC-SN 试验抗体相关性 |
2.3 各免疫组抗体效价比较分析 |
2.4 HI 抗体消长规律的测定 |
3 结论与讨论 |
3.1 HI 和TOC-SN 相关性 |
3.2 各免疫组抗体比较 |
3.3 免疫效果评价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2)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血凝抑制试验抗原的研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综述 |
1.2 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HA和HI试验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抗原的研制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与小结 |
第三章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抗原在灭活疫苗效力评价研究上的应用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与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历 |
(4)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概况 |
第二章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结构蛋白基因的扩增和克隆 |
2.1 实验材料 |
2.2 主要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4 结果 |
2.5 讨论 |
第三章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结构蛋白基因的表达、纯化和鉴定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实验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章 IBV重组蛋白在检测IBV特异性抗体上的应用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参与课题和发表文章 |
致谢 |
(5)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毒分离与鉴定 |
1.1 鸡胚接种 |
1.2 气管环接种 |
1.3 细胞培养 |
1.4 电镜检测 |
2 血清学检测方法 |
2.1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HA&HI) |
2.2 琼脂扩散试验 (AGP) |
2.3 病毒中和试验 (VN) |
2.4 荧光抗体技术 (FA) |
2.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
2.5.1 间接ELISA |
2.5.2 斑点ELISA (Dot-ELISA) |
2.5.3 夹心ELISA及双抗体夹心ELISA |
2.5.4 捕获ELISA |
2.6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GICA) |
2.7 对流免疫电泳技术 (CIE) |
2.8 斑点免疫金测定法 (DIGFA) |
3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
3.1 RT-PCR |
3.2 荧光定量RT-PCR |
3.3 环介导逆转录等温扩增技术 (RT-LAMP) |
3.4 核酸探针技术 |
3.5 基因芯片技术 |
3.6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RFLP) |
4 小结 |
(6)复方中药对人工感染IBV雏鸡免疫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中草药制剂 |
1.2 鸡胚 |
1.3 病毒 |
1.4 动物 |
1.5 试剂及仪器 |
1.6 动物分组及处理 |
1.7 免疫器官生长发育情况测定 |
1.8 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测定 |
1.9 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 |
1.1 1 数据处理统计 |
2 结果 |
2.1 复方中药对鸡体质量的影响 |
2.2 复方中药对鸡免疫器官发育情况的影响 |
2.3 复方中药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
2.4 复方中药对鸡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 |
2.5 复方中药对鸡体液免疫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中药对鸡体质量的影响 |
3.2 中药对鸡免疫器官的影响 |
3.3 中药对鸡细胞免疫的影响 |
3.4 中药对鸡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
(7)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蛋白粘膜免疫及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
1.1 IBV的病原学 |
1.1.1 IBV的分类地位 |
1.1.2 IBV的理化特性 |
1.1.3 生物学特性 |
1.1.3.1 血凝性 |
1.1.3.2 对新城疫病毒复制的干扰性 |
1.1.3.3 血清型 |
1.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学特征 |
1.2.1 流行病学 |
1.2.2 临床病变类型 |
1.2.2.1 呼吸型 |
1.2.2.2 生殖道型 |
1.2.2.3 肾型 |
1.2.2.4 肠型 |
1.2.2.5 腺胃型 |
1.2.2.6 肌肉型 |
1.3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检测方法 |
1.3.1 IBV的分离鉴定 |
1.3.2 血清学诊断 |
1.3.2.1 沉淀反应 |
1.3.2.2 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 |
1.3.2.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1.3.2.4 中和试验(VN) |
1.3.2.5 荧光抗体技术(FA) |
1.3.2.6 斑点免疫金测定法(DIGFA) |
1.3.3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
1.3.3.1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 |
1.3.3.2 核酸探针技术 |
1.3.3.3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 |
1.3.3.4 寡核苷酸指纹图谱分析 |
1.4 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研究进展 |
1.4.1 活疫苗 |
1.4.2 灭活疫苗 |
1.4.3 基因工程疫苗 |
1.4.3.1 IB亚单位疫苗 |
1.4.3.2 IB核酸疫苗 |
1.4.3.3 IB重组疫苗 |
1.4.3.4 IB转基因植物疫苗 |
1.5 IBV的分子生物学 |
1.5.1 IBV的基因组结构 |
1.5.2 IBV的转录机制 |
1.5.3 IBV的结构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 |
1.5.3.1 纤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
1.5.3.2 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
1.5.3.3 核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
1.5.3.4 E蛋白 |
1.5.3.5 非结构域 |
1.5.4 IBV的复制 |
1.5.5 IBV的变异 |
1.5.5.1 IBV遗传变异的研究状况 |
1.5.5.2 IBV遗传变异的机理 |
2 粘膜免疫研究进展 |
2.1 家禽粘膜免疫研究进展 |
2.1.1 家禽粘膜系统 |
2.1.1.1 家禽粘膜系统的组成 |
2.1.1.2 家禽粘膜免疫系统的特点 |
2.1.1.3 家禽粘膜免疫系统的功能 |
2.1.2 家禽粘膜免疫反应 |
2.1.3 家禽粘膜免疫在抗感染中的作用 |
2.1.3.1 家禽粘膜免疫抗感染机制 |
2.1.3.2 家禽粘膜免疫抗感染作用 |
2.1.4 家禽粘膜免疫系统与sIgA |
2.1.4.1 sIgA是粘膜免疫系统的主要体液防御因子 |
2.1.4.2 sIgA在粘膜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
2.1.5 疫苗与粘膜免疫的关系 |
2.1.6 早期粘膜免疫对免疫器官的激活和启动作用 |
2.1.7 母源抗体与粘膜免疫 |
2.2 经鼻免疫及其佐剂的研究进展 |
2.2.1 鼻内免疫 |
2.2.2 鼻粘膜免疫相关佐剂 |
2.2.3 霍乱毒素B亚单位研究进展 |
2.2.4 CTB粘膜佐剂的展望 |
第二章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蛋白基因和霍乱毒素B亚基的融合表达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质粒及菌株 |
2.1.2 酶及主要试剂 |
2.1.3 血清 |
2.2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2.1 抗生素类 |
2.2.2 细菌培养基 |
2.2.3 质粒抽提相关溶液 |
2.2.4 SDS-PAGE相关溶液 |
2.2.5 Western blot相关溶液 |
2.2.6 表达提取纯化表达蛋白的相关溶液 |
2.2.7 其它试剂 |
2.3 方法 |
2.3.1 引物设计 |
2.3.2 PCR反应体系 |
2.3.3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 |
2.3.4 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2.3.5 PCR产物的克隆 |
2.3.6 大肠杆菌DH5α、BL21感受态的制备(氯化钙法) |
2.3.7 质粒的转化 |
2.3.8 质粒的小量制备(碱裂解法) |
2.3.9 序列测定 |
2.3.10 DNA重组技术(DNA酶切、连接) |
2.3.11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2.3.12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2.3.13 大肠杆菌BL21(DE3)的诱导表达 |
2.3.14 包涵体的制备 |
2.2.15 包涵体的纯化与复性 |
2.3.16 表达蛋白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 |
2.3.17 表达产物的GM_1结合测定(GM_1-ELISA) |
3 结果与分析 |
3.1 ctb、np片段的扩增 |
3.2 ctb基因和np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
3.3 重组表达质粒pKG-ctb和pKG-np的酶切鉴定 |
3.4 重组表达质粒pKGCN的酶切鉴定 |
3.5 表达产物的SDS-PAGE结果 |
3.5.1 重组蛋白rCTB和rNP表达产物的SDS-PAGE结果 |
3.5.2 重组蛋白rCTB-NP表达产物的SDS-PAGE结果 |
3.6 重组蛋白rNP和rCTB-NP表达产物的Western-blot检测结果 |
3.7 重组蛋白rCTB和rCTB-NP表达产物的GM_1-ELISA检测 |
4 讨论 |
4.1 表达系统的选择 |
4.2 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包涵体的提取 |
4.3 GM_1-ELISA |
5 小结 |
第三章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蛋白粘膜免疫研究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试验动物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2 方法 |
2.2.1 动物的免疫 |
2.2.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2.3 样本的ELISA检测 |
2.2.3.1 样本IgG-NP抗体的检测 |
2.2.3.2 样本IgA-NP抗体的检测 |
2.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免疫前后血清IgG-NP、IgA-NP的ELISA检测结果 |
3.2 免疫前后鼻腔洗液、气管洗液、肠腔洗液中sIgA-NP的ELISA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重组CTB的免疫佐剂活性 |
4.2 免疫途径 |
4.3 不同部位的sIgA含量 |
4.4 CTB与外源抗原的使用方式与粘膜免疫效果的关系 |
4.5 CTB佐剂作用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
4.6 IB的防制 |
5 小结 |
第四章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病毒及微生物材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ELISA试剂的配制 |
2.1.4 主要实验器材 |
2.2 方法 |
2.2.1 包被抗体(Ab1)和第二抗体(Ab2)最佳工作浓度测定 |
2.2.2 敏感性试验及临界点的确定 |
2.2.3 特异性交叉试验 |
2.2.4 特异性阻断叉试验 |
2.2.5 重复性试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包被抗体(Ab_1)和兔抗AIV抗体(Ab_2)最佳工作浓度测定结果 |
3.2 临界值的确定 |
3.3 敏感性试验 |
3.4 交叉性试验 |
3.5 特异性阻断试验 |
3.6 重复性试验结果 |
4 讨论 |
4.1 IBV检测方法的选择 |
4.2 影响ELISA特异性的因素 |
4.3 夹心ELISA的应用前景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模拟表位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IBV感染临床症状及流行概况 |
1.1.1 临床症状 |
1.1.2 流行概况 |
1.2 IBV病原学概述 |
1.2.1 IBV的结构特征 |
1.2.2 IBV的理化特性 |
1.2.3 IBV的体外培养 |
1.2.4 IBV基因组结构 |
1.3 IBV结构蛋白及生物学功能 |
1.3.1 S(纤突)蛋白 |
1.3.2 M蛋白 |
1.3.3 N蛋白 |
1.3.4 E蛋白 |
1.4 IBV的诊断 |
1.4.1 血清学诊断 |
1.4.2 分子生物学诊断 |
1.5 IBVS1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表位研究进展 |
1.5.1 单克隆抗体技术研究进展 |
1.5.2 IBVS1蛋白的表位研究进展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IBVM41S1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
2.1 实验材料 |
2.1.1 毒株和鸡胚 |
2.1.2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
2.1.3 实验主要试剂和耗材 |
2.1.4 实验试剂的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IBVM41毒株的扩繁 |
2.2.2 IBV M41总RNA的提取 |
2.2.3 cDNA的合成 |
2.2.4 引物设计 |
2.2.5 PCR扩增S1基因 |
2.2.6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 |
2.2.7 pMD19-T-S1的构建 |
2.2.8 重组载体pET-28a-S1的构建 |
2.2.9 重组S1蛋白的表达 |
2.2.10 重组S1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2.2.11 SDS-PAGE |
2.2.12 纯化重组S1蛋白 |
2.2.13 Western-blot |
2.2.14 重组S1蛋白的浓度测定 |
2.3 结果 |
2.3.1 S1基因的扩增 |
2.3.2 pMD19-T-S1载体的构建 |
2.3.3 表达载体pET-28a-S1的构建 |
2.3.4 S1重组蛋白的表达与可溶性分析 |
2.3.5 重组S1 蛋白的复性及Western-blot验证 |
2.3.6 重组S1蛋白的浓度测定 |
2.4 讨论 |
2.4.1 S1蛋白抗原区的选择 |
2.4.2 表达载体的选择 |
2.4.3 蛋白的变性和复性 |
2.5 本章小结 |
3 抗IBVM41S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动物和细胞 |
3.1.2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
3.1.3 实验主要试剂及耗材 |
3.1.4 试剂的配制 |
3.2 实验方法 |
3.2.1 动物免疫 |
3.2.2 小鼠血清效价的测定 |
3.2.3 SP2/0细胞的培养 |
3.2.4 饲养细胞的制备 |
3.2.5 脾细胞的制备 |
3.2.6 细胞融合 |
3.2.7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3.2.8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亚克隆 |
3.2.9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
3.2.10 单抗腹水制备与纯化 |
3.2.11 单抗浓度及纯度的测定 |
3.2.12 单抗效价及亲和力的测定 |
3.2.13 单抗与IBVM41毒株的反应 |
3.3 结果 |
3.3.1 免疫小鼠血清效价的测定 |
3.3.2 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3.3.3 单抗浓度与纯度的鉴定 |
3.3.4 单抗效价的测定 |
3.3.5 单抗亲和力的测定 |
3.3.6 单抗与IBVM41毒株的反应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4 IBVM41S1蛋白模拟表位的筛选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
4.1.2 实验主要试剂及耗材 |
4.1.3 试剂的配制 |
4.2 实验方法 |
4.2.1 第一轮亲和淘选 |
4.2.2 噬菌体的扩增与纯化 |
4.2.3 测定洗脱产物和扩增产物的滴度 |
4.2.4 第二、三轮噬菌体的淘选 |
4.2.5 噬菌斑的扩增与纯化 |
4.2.6 阳性噬菌体的鉴定 |
4.2.7 阳性噬菌体测序及序列分析 |
4.2.8 间接竞争ELISA |
4.3 结果 |
4.3.1 亲和淘选噬菌体的富集 |
4.3.2 阳性噬菌体的鉴定 |
4.3.3 噬菌体模拟表位分析 |
4.3.4 间接竞争ELISA |
4.4 讨论 |
4.4.1 去污剂浓度、单抗纯度和包被浓度 |
4.4.2 模拟表位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英文缩写词汇表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9)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I抗原的制备及初步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文献综述 |
试验一 IBV HI抗原制备和保存条件的优化和HA、HI试验的建立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本文小结 |
试验二 IBV HI抗原的初步应用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本文小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10)超滤系统制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I抗原及其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表 |
1 引言 |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 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材料 |
2.1 鸡胚及试验动物 |
2.2 基础菌毒种 |
2.3 抗体、血清 |
2.4 试验仪器及设备 |
2.5 试验试剂、耗材 |
2.6 试验所用主要试剂配置方法 |
3 方法 |
3.1 实验室研制方法 |
3.2 中试试验方法 |
3.3 临床应用比较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室研制结果 |
4.2 中试试验结果 |
4.3 临床应用比较 |
5 讨论 |
5.1 实验室研制 |
5.2 中试试验 |
5.3 临床应用比较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四、应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和气管环中和试验检测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Conn株联合免疫研究[D]. 阮武营. 河南农业大学, 2010(05)
- [2]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血凝抑制试验抗原的研制及应用[D]. 张兵.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2008(09)
- [3]应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和气管环中和试验检测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的研究[J]. 吴廷功,郑明球,蔡宝祥,陈溥言,吴增坚. 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5(01)
- [4]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应用研究[D]. 杨叶民. 南昌大学, 2006(10)
- [5]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庄金秋,阮震,张颖,梅建国,苗立中. 家禽科学, 2018(07)
- [6]复方中药对人工感染IBV雏鸡免疫指标的影响[J]. 刘玉芹,杨宗泽,杨彩然,佟恒敏. 中国兽医学报, 2009(07)
- [7]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蛋白粘膜免疫及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D]. 杨德全.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8]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模拟表位的筛选[D]. 李佳楠. 郑州大学, 2020(02)
- [9]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I抗原的制备及初步应用研究[D]. 冯利霞.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8)
- [10]超滤系统制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I抗原及其初步应用[D]. 李海生. 北京农学院,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