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淡体育教学中的讲解与示范(论文文献综述)
姜志康[1](2020)在《武术教育对初中生行为规范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问卷和干预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武术教育对初一年级学生行为规范的影响,为武术教育在初中生行为规范培养和提升方面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对象与方法:以处于青春期早期阶段的初一学生为对象,在本研究中选取了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镇第一初级中学的240名学生,年龄为12-13岁。以自然教学班为基础,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学生(n=118)接受武术教育,对照组学生(n=122)按照学校初一年级体育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接受除武术以外的其它体育类项目的教育活动。两组受试者每周安排两节45分钟相应课程的教学,共干预16周。干预结束后考察两组学生在自评和他评行为规范上的得分差异。研究结果:(1)在实验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行为规范五个维度上的得分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16周的相应课程干预后,实验组学生在自评行为规范上的整体得分和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有显着提升(p<0.05);对照组学生仅在维度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p<0.05)和维度四“勤劳俭朴,孝敬父母”(p<0.001)上的得分有明显提升,且效应量都相对较小。(2)实验组后测和对照组后测的差异比较发现,实验组后测和对照组后测在自评行为规范总得分上差异显着(p<0.001),武术教育组的总得分显着高于非武术教育组的总得分。进一步地分析表明,武术教育组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着高于非武术教育组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3)在干预教学阶段,实验组表现出规范行为的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且随着干预周期的增长,实验组在各维度下表现出相应规范性行为的次数高于对照组。(4)在“勤劳俭朴、孝敬父母”维度上,性别与组别的交互效应显着(p<0.05)。简单效应分析表明,相比其他形式的体育教育,武术教育对女生在“勤劳俭朴、孝敬父母”维度上的行为影响更大。研究结论:(1)武术教育能够显着提高初中生的行为规范。(2)相比非武术教育,武术教育对初中生的行为具有更好的规范作用,而且随着干预周期的增加,初中生在五个维度上表现出相应规范性行为的次数也逐步增多。(3)无论是武术教育还是其他体育类项目的教育活动均对女生的行为更具有规范作用;但具体到“勤劳俭朴,孝敬父母”维度,相比非武术教育,武术教育对女生的行为规范影响更大。
钟亚莉[2](2020)在《角色演绎法在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啦啦操已是一项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运动项目。幼儿啦啦操是近两年在我国啦啦操赛事中逐渐兴起的项目,处于摸索发展阶段。本研究的幼儿年龄在46岁,该年龄段是身体和大脑快速发展的阶段,幼儿接受的各项教育活动要满足幼儿的身心健康、动作发展需求。然而,现实情况中,啦啦操的教学流程沿用了中小学、高等教育啦啦操教学流程,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教学法。该教学方法略微刻板、乏味,不适宜用于幼儿体育教学。幼儿在讲解示范教学法的引导下,并没有建立对花球舞蹈啦啦操的良好认知,也未感受到花球舞蹈啦啦操的项目魅力,在课程中积极性不足,参与度不高。因此,本文提出将角色演绎法应用到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教学中。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针对角色演绎法应用到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教学中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幼儿对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教学现状的认知、兴趣度情况,本文将积极采访专家的意见筛选各项调查和测试指标。本次实验选取老虎队幼儿运动俱乐部40名花球舞蹈啦啦操学员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组以角色演绎法进行教学,对照组以传统的动作示范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按照《全国第二套啦啦操规定套路幼儿组花球》选定内容进行,实验每节课的时长安排为1h,教学内容安排从低强度运动到高强度运动,再回到低强度运动。实验进行周期为三个月。并在实验前后对幼儿的身体素质、舞蹈啦啦操技能、舞蹈啦啦操的兴趣和认知、亲社会行为进行评定,获取40名幼儿的成绩,并对成绩进行数据检验,了解实验前后数据的变化。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包括:1.角色演绎法的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升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的学习效果。将幼儿的练习动机从外部转为内部,幼儿的意识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在游戏中发展自身。并考虑幼儿爱游戏的天性,将角色演绎法应用在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教学中,可以提高幼儿对课程的兴趣、参与度以及提高项目认知程度。2.角色演绎法应用在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教学中,可以提升幼儿在表演时更能展现技术技巧、整体一致性和合拍性的完成情况。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技能方面呈现显着性差异,因此,角色演绎法应用到花球舞蹈啦啦操教学中,对于幼儿掌握技能方面更加有效。表演时脸部表情、心理状态、表演状态都非常投入,有非常强的感染力。3.角色演绎法应用在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教学中的实验中,有益于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检验结果显示,p值均<0.05,呈现显着性差异。实验证明,使用角色演绎法比使用传统教学法应用在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的教学中,更加有效。4.角色演绎法应用在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康积极的亲社会行为。乐于助人、乐于沟通,在大众面前更加自信,对身边的人有礼貌,还有利于加强师生亲密关系。5.角色演绎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能够自觉影响幼儿积极参与课堂,因为角色演绎法对国内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的发展和推广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期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广大幼儿啦啦操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也希望今后会有更多关于幼儿啦啦操教学的学术讨论。
吴纬[3](2020)在《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研究 ——以桂林为中心的考察》文中提出当前,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各地纷纷加大对红色资源的利用开发力度,挖掘其内在精神价值,努力实现在保护中传承。这种变化也与其作为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密不可分,因此受到了普遍关注。红色资源承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主流价值,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是理解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的关键。它的文化价值不仅对国民思想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而,将地方红色资源有效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助于丰富课程资源,增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同时拉近红色资源与中学生的距离,增进情感交流,促进红色资源入脑入心,提高教学实效性。但是,目前对于地方红色资源如何有效融入学校教育,尤其是对于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还略显不足。因此,进一步探索红色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同时,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课程资源进行充分开发与利用的要求,也为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契机。而桂林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至今仍然留存有诸如体现长征精神的湘江战役(忠诚、信仰)和抗战精神的八路军办事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为代表的红色遗迹资源,这些为在桂林本土开展红色教育资源进课堂提供了典型素材与文化资源。基于此,通过调研当前桂林红色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形成原因,探索融入路径等,可为红色资源进学校、进课堂提供借鉴。通过调研发现,尽管桂林地区学校在利用红色资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依然存在诸如学生对地方红色资源的认知水平较低、教师利用地方红色资源的方式单一,学校对红色资源使用的关注度不够等问题,导致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利用地方红色资源时“融入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对红色资源学习的动力;教师利用红色资源的意识缺乏及开发能力不足;学校对桂林红色资源融入教学支持力度不够等方面的原因。为解决这些困境,可尝试以下策略:首先,教师积极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将桂林红色资源作为教学内容融入第一课堂教学知识中。例如在开展“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知识教学中,运用中央红军过桂北时争取少数民族支持的教学案例;在开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知识教学中,展示桂林红色资源蕴含的丰富红色文化。其次,整合典型红色资源,将桂林红色资源融入第一课堂教学案例中,在教学案例的导入环节、新课讲授环节和小结环节运用桂林红色资源。再次,结合着名教育学家杜威“从做中学”的理念,将桂林红色资源融入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桂林红色资源现场教学活动。最后,优化校园红色教育环境,将桂林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学生社团活动和纪念活动仪式中。通过理论探讨与实例分析,进一步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利用红色资源的积极性与实效性。
张彩雯[4](2020)在《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对5-6岁幼儿粗大动作及认知发展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根据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心理特点,运用花球为道具,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教学方案,对5-6岁幼儿进行了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干预实验。并采用第二版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GMD-2)量表及儿童认知发展测查表,探讨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对5-6岁幼儿粗大动作及认知发展的影响,为幼儿啦啦操教学活动的实践提供参考范例,为增加今后幼儿园体育活动项目选择,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形式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并得出如下结论:1.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经过12周的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实验组幼儿的六项成绩实验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2.经过12周的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实验组女性幼儿身体移动能力的提高幅度更大,从而减少了不同性别粗大动作发展的差异性;男性幼儿物体控制成绩实验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因此,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移动的能力和控制物体的能力的均衡发展。3.经过12周的实验,实验组幼儿的六项成绩远远高于对照组幼儿,两组幼儿成绩差异性非常显着,因此,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效果更具有针对性,更能提高幼儿粗大动作发展。4.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对空间认知、时间认知、数量认知三项成绩有非常显着的提高,因此,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能有效的促进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提高。5.经过12周的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男性幼儿时间认知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认知发展水平的性别差异缩小,同时,实验后不同性别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有了同步的提高。6.经过12周的实验,实验组幼儿认知发展总分与对照组幼儿总分差异性显着,实验组幼儿的空间认知、时间认知两项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幼儿较多,因此,较于普通体育活动课,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更能提高幼儿认知发展水平。
周静雯[5](2020)在《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状况研究》文中提出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需求之一,也是保障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基础,在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都普遍存在安全问题,学校也不例外,特别是学校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等文件中都曾指出学校应加强体育安全管理,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安全有序地开展。我国学校体育目标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由于体育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和身体需要承受一定负荷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过程承受一定的安全风险。体育教学中如果发生体育教学安全事故,不仅会给学生造成身心伤害,还会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如何避免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的健康安全是保障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本文以西宁市区八所初中的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对策。为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体育安全意识、规范体育教学过程、防范体育教学安全事故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学校方面:西宁市区初中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安全的重视程度较高,但体育安全教育实施力度不够,宣传方式比较传统;体育教学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体育场地、器材检查和维修频率较低,缺少专门管理人员。(2)教师方面: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师以本科学历为主,对体育教学安全有较好的认知,掌握了相应的体育教学安全知识,但体育安全方面的培训活动较少,知识缺乏系统性;教师主要是在遇到安全问题时,以讲解法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与本节课运动项目有关的安全内容;教师面对突发的教学安全事故时能够采取科学的急救措施,但教学中安全防范措施欠缺。(3)学生方面:西宁市区初中学生对体育教学安全的重视程度较高,但学生体育安全意识较低,体育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不太理想;学生课前对自身健康、场地器材安全情况关注较高,但课堂常规执行情况、进行准备与放松活动的情况有待提高;学生面对突发的体育安全事故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但安全急救措施欠缺,不能自行妥善处理。(4)影响因素: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生体育安全意识淡薄、学生身体素质弱、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体育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场地器材管理不到位等。
张蕾[6](2020)在《经典戏曲传唱在小学人教版音乐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以凤泉区耿黄中心小学五年级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戏曲是我国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学生介入早期的引导和培养,是小学音乐课程中应该设置和掌握的内容。传统的戏曲剧目教学对于学生来讲太过深奥和枯燥,如果在教学中直接将传统戏曲剧目生搬硬套,则会适得其反,甚至会造成学生在学习戏曲的过程中因困难而产生学习“障碍”。本文通过对小学人教版音乐教材和相关文献的深入研究,发现总结出运用传统剧目戏曲进行创作的作品,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有概貌性的认识,增加学习兴趣,而且无形中在学生心中播撒民族文化精粹的种子,渗透中国的戏曲文化,重建文化自信。本研究选取凤泉区耿黄中心小学五年级两个班级进行行动研究,实施三次经典戏曲传唱在小学音乐的教学实践活动,每次进行两轮行动研究,采用设计教案,实施教学,观察效果,进行反思,改进教案,重新实施的循环进行。第一次实践黄梅戏曲调《咏柳》,第二次实践越剧曲调《西湖美》,第三次实践民族管弦乐《京调》。通过本次行动研究,将经典戏曲传唱与课堂互动编创的方式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以学生生理、心理学习能力为基础,尊重教学规律,开展以体验为核心、启发为手段、兴趣培养为主导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启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涉猎多种戏曲欣赏和演唱,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基于“文化多样性”的审美素养。这种探索也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创新点。
卢红博[7](2019)在《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孩子的天性有哪些?”答案的寻求可问广大家长,也可以回忆自己的童年。相信结果不外乎有两个答案,那就是提问与游戏。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人由于惊奇开始哲学思维。胡适认为: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哲学。但哲学一度被静态的理解,单纯地作为一门学科哲学而存在。在哲学的源头,生活的问题先于哲学的问题,哲学的问题先于哲学的思考。(1)海德格尔号召:让哲学主题回归到世间人际的情感中来吧,让哲学形式回到日常生活中来吧!幼儿期的发展关乎人一生的成长,哲学的亲民化回归理应在幼儿教育中大放溢彩,滋养幼儿茁壮成长。民间传统游戏在中华民族童蒙历史长河中,是儿童用以理解自然、社会、人生的手段,更是儿童的基本生活方式。5—6岁幼儿是入学前一年阶段,是当前幼儿教育中最容易发生小学化倾向的阶段。5—6岁幼儿自身已具备哲学活动的天性基础,是人一生中最有必要开启哲学启蒙教育的时期,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另一幼儿天性特质,使民间传统游戏、哲学、5-6岁幼儿,这三个当代倍受瞩目与关切、影响幼儿一生发展的元素自然天成、顺理成章地交融在一起。本文基于谷鲁斯的内摹仿理论,运用文献法、参与观察法、访谈式问卷法、访谈法、教育评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试图从六大部分切入,全面开展了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研究。通过对幼儿哲学教学、游戏理论、幼儿园游戏教学策略三个维度,尤其是3-6岁幼儿哲学教学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与阐述,捕捉到基于民间传统游戏进行幼儿哲学教学活动开展的突破口。并从语言学、心理学、脑科学等理论分析入手,运用大量的理论与事实依据论证认为,5—6岁幼儿哲学教学活动具有充分的可行性;运用游戏哲学得出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哲学教学中的特有价值;并在前两点论据的基础上,根据费舍尔哲学教学经验,制定了本研究的幼儿哲学教学目标;借鉴李普曼哲学教学范式的同时,结合文献研究中总结的相关经验以及本土文化建构了本研究的幼儿哲学教学范式,以期明确践行基于民间传统游戏幼儿哲学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必要性与可操作性。幼儿哲学教学是新时代幼儿成长、学前教育发展、哲学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依据当前幼儿哲学教学呈现出的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以故事性文本为主流教学素材、以探究共同体和对话为基本教学范式等的实然状况,借鉴的同时进行了两届大班21名幼儿23次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尝试。尝试与分析发现,幼儿哲学教学存在研究条件两极分化、教学范式相对教条、探究过程忽视幼儿年龄特点等问题。从分析幼儿哲学思维特征和思维线索的现象入手,查摆影响幼儿哲学良性发展的规律性元素,主要来源于幼儿哲学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对社会环境认知与利用失衡、学习目标喧宾夺主等因素。如何开展有效的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本文提出应从教学决策、教学设计、教学互动、教学评价、教学反思五大方面着手,教学决策包括方针导向、目标内容等的决策策略;还有教学理念、对话环境等的设计策略;关注模仿、改善提问等的互动策略;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双重评价策略;以及教学态度与宏观教育的反思策略等。哲学是人类成长进程中所需所有文化的基石,是一切学科之母。民间传统游戏是中华儿女最本真、最擅驾驭的生活学习方式。幼儿是人一生中习惯养成,人格建立的重要阶段,5-6岁幼儿是幼儿教育中最关键的转折期。如果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能够真正成为呵护幼儿天性,促进幼儿心智健康、科学发展的重要教育力量,成为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一种有力改革手段,那应该是游戏的幸福、教育的幸福,也是哲学的幸福,更是幼儿的幸福。
高牧星[8](2019)在《中西之融 ——民国时期国、公立美术院校西画专业基础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社会变革时期,被动的对外开放也使得中国社会发展形成了重大转型。此段历史即可作为一窥中国现代美术教育肇始与发展的窗口,亦可作为反观当代美术教育的明镜。中国的现代西画基础教学先借鉴日本、西方的教育模式体系,之后与中国传统画学融合,以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发现”与创造为目的,在相互吸收与逐步改良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风貌,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试图通过民国时期国、公立美术学校西画基础教学中所包含的诸如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为研究内容,在文化大背景下分析中西方之差异,解析民国时期的教学采用何种中西融合的方法来处理此类差异。第一章溯本清源,简述西画教育形成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及民国时期西画教育的概况与分类;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具体就西画基础课程中的解剖与透视、明暗与色彩、写生与创作及艺术理论与修养等课程展开,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将代表性的中西融合教学典型案例具体内容及成果进行分析、梳理与横向比较,厘清技法与图像背后文化担当之精神,同时对如何培养艺术新人等诸多方面问题进行讨论。第六章对民国时期基础教学的特色与缺憾进行总结,并通过总结前人经验,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现状,对现今美术基础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反思与帮助借鉴。研究力求立足原始文献,紧密结合实践学科特点,从文化背景与教学方法角度出发,以教育学、美术史学、中西画学等理论与方法做支撑,多方位、多层次地探讨民国时期美术基础教学方法与实践,旨在以西画专业各类课程内容为主线,以具代表性的教学方法为典型案例,追溯其原因,阐述其内容与特色,分析其得失,思考其对当下及未来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的启示,力求可引发更多对于当代中国美术教育如何良性发展的思考。
李廷波[9](2017)在《初探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游戏具有娱乐性、模仿性、竞争性和创造性等,游戏能让人消遣娱乐,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愉悦身心,增强集体凝聚力,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增强学生战胜对手的勇气,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技术和技巧,全面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提高基本活动能力。此外,游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田利娜[10](2017)在《铜川市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安全现状与对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少年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体育教学是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最重要来源之一,而令人触目惊心的种种体育教学中大大小小伤害和事故的发生,学校“理所当然”要承担的“全部”责任和高昂的善后费用让学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提心吊胆”“草木皆兵”,于是许多消极的办法应运而生。许多学校为了规避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取消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对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带来伤害。减小体育课堂安全事故,做好体育课堂安全防范和研究工作是体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以“4M”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对当下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铜川市普通高级中学在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较高;受伤学生的年级分布依次为:高一、高二和高三。铜川市普通高级中学在场地器材的安装和使用都受整体地形的限制;学生自身安全意识不高;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无法人人兼顾;学校领导都比较重视安全,但政策制度落实情况较差。(2)借鉴海因里希安全管理“3E”原则对铜川市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安全事故提出防控对策。对铜川市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安全事故对策的提出应该从以下3方面进行:第一,利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不利因素。改进场地、器材、设备,优化体育教学“硬”环境。第二,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体育教学参与主体的安全意识。加强教师、学生和主管领导安全观念。通过继续教育使体育教师得自身能力增强。第三,运用法制对策手段改善体育教学安的“软”环境。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使体育教师能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体育教学,减少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浅淡体育教学中的讲解与示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淡体育教学中的讲解与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1)武术教育对初中生行为规范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武术教育的相关研究 |
2.1.1 概念的界定和辨析 |
2.1.2 武术教育中的礼仪规范 |
2.1.3 武术教育的作用及价值 |
2.2 关于行为规范的相关研究 |
2.2.1 行为规范的概念界定 |
2.2.2 行为规范的培养和教育 |
2.3 武术教育在行为规范培养中的作用 |
3 问卷编制 |
3.1 问卷编制过程 |
3.2 问卷信效度分析 |
3.3 问卷各维度相关分析 |
4 实验设计 |
4.1 被试 |
4.2 测量工具 |
4.3 实验流程 |
4.4 教学内容和安排 |
4.5 其他控制变量 |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武术教育对初中生行为规范的影响 |
5.1.1 实验组前测和对照组前测的差异比较 |
5.1.2 对照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比较 |
5.1.3 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的差异比较 |
5.1.4 实验组后测和对照组后测的差异比较 |
5.2 武术教育对初中生行为规范上的性别差异影响 |
5.3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周期内行为规范表现变化 |
6 讨论 |
7 结论 |
8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
8.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8.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1 武术教育对初中生行为规范影响的实验研究—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 2 初中生行为规范调查问卷 |
附录 3 初中生行为规范观察记录表 |
附录 4 薛湖一中 七年级武术(五步拳)教案设计 |
附录 5 实验组授课计划表 |
附录 6 对照组授课计划表 |
(2)角色演绎法在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啦啦操的发展 |
1.1.2 幼儿练习舞蹈啦啦操的好处 |
1.1.3 角色演绎法和花球舞蹈啦啦操结合应用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1 角色演绎法的概念 |
1.4.2 幼儿的概念 |
1.4.3 幼儿体育的概念 |
1.4.4 花球舞蹈啦啦操的概念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幼儿体育教学的相关研究 |
2.1.1 国外关于幼儿体育教学的研究 |
2.1.2 国内关于幼儿体育教学的研究 |
2.2 关于幼儿啦啦操的相关研究 |
2.3 关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研究 |
2.3.1 幼儿心理特点研究 |
2.3.2 幼儿生理特点研究 |
2.4 关于角色演绎法的相关研究 |
2.4.1 国外关于角色演绎法的相关研究 |
2.4.2 国内关于角色演绎法的相关研究 |
2.5 国内关于角色演绎法在幼儿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6 文献述评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教学实验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3 研究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角色演绎法在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教学中设计的现状调研 |
4.1.1 幼儿身体素质现状调研 |
4.1.2 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技能调研 |
4.1.3 幼儿对花球舞蹈啦啦操的兴趣和认知调研 |
4.1.4 幼儿亲社会行为调研 |
4.2 构建角色演绎法应用到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教学中的理论依据 |
4.2.1 心理学 |
4.2.2 教育学 |
4.2.3 生理学 |
4.2.4 运动训练学 |
4.2.5 运动解剖学 |
4.3 角色演绎法应用在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的教学设计 |
4.3.1 角色演绎法在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
4.3.2 适于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的教学实施要素 |
4.3.3 角色演绎法应用在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的教学方案设计 |
4.3.4 色演绎法应用在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教学的组织手段 |
4.3.5 角色演绎法应用在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教学的实施过程 |
4.4 角色演绎法应用在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教学实验前后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
4.4.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测评和差异性检验 |
4.4.2 实验组实验前后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
4.4.3 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
4.4.4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
4.5 角色演绎法应用在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教学活动的效果分析 |
4.5.1 提升幼儿参与课程的主动性,加强幼儿的身体素质 |
4.5.2 提高幼儿对花球舞蹈啦啦操项目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
4.5.3 培养幼儿对花球舞蹈啦啦操运动的兴趣,增强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技能.. |
4.5.4 利于培养幼儿健康积极的亲社会行为 |
4.6 角色演绎法应用在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教学中的策略总结 |
4.6.1 角色选择利于加强师生亲密关系,增强幼儿参与课程的兴趣 |
4.6.2 情景创设积极向上,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 |
4.6.3 兼顾课程的游戏性和训练的目的性,增强身体素质 |
5 研究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附录F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研究 ——以桂林为中心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的源起 |
(二)研究的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目标、思路及方法 |
1.研究目标 |
2.研究思路 |
3.研究方法 |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 |
二、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相关理论概述 |
(一)课程资源与红色资源的概念界定 |
1.课程资源的定义 |
2.红色资源的内涵 |
3.红色资源的特征 |
(二)桂林红色资源的特点及其典型精神 |
1.桂林红色资源的特点 |
2.桂林红色资源的典型精神 |
(三)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教学价值 |
1.理论依据 |
2.教学价值 |
三、桂林红色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调研 |
(一)调研目标、内容与方法 |
1.调研目标 |
2.调研内容 |
3.调研方法 |
(二)调研基本信息 |
(三)桂林红色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 |
1.当前取得的成绩 |
2.目前存在的问题 |
(四)桂林红色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
1.学生缺乏对红色资源学习的动力 |
2.教师利用红色资源的意识缺乏及开发能力不足 |
3.学校对红色资源融入教学支持力度不够 |
四、桂林红色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多维策略 |
(一)开发利用红色资源,融入第一课堂教学知识 |
1.民族关系中结合红色资源 |
2.文化多样性中展现地方特色 |
3.理想信念教育中运用红色资源 |
(二)整合典型红色资源,融入第一课堂教学案例 |
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案例设计 |
2.《铭记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教学案例设计 |
(三)结合“从做中学”理念,融入第二课堂活动 |
1.运用“从做中学”理念指导第二课堂活动 |
2.开展第二课堂桂林红色资源现场教学活动 |
(四)优化校园红色教育环境,融入校园文化 |
1.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红色资源 |
2.在学生社团活动中融入桂林红色资源 |
3.在纪念活动仪式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4)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对5-6岁幼儿粗大动作及认知发展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动作发展的相关研究 |
1.2.2 国内外幼儿粗大动作的相关研究 |
1.2.3 国内外幼儿认知发展的相关研究 |
1.2.4 国内外认知领域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 |
1.2.5 关于啦啦操对身心健康促进的相关研究 |
1.2.6 关于幼儿啦啦操的相关研究 |
1.2.7 文献总结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实验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录像分析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创编设计 |
3.1.1 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创编设计原则 |
3.1.2 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创编设计依据 |
3.1.3 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创编内容 |
3.1.4 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教学实施设计 |
3.2 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对5-6岁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影响的结果分析 |
3.2.1 实验组幼儿干预前、中、后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分析 |
3.2.2 实验组不同性别幼儿干预前、中、后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分析 |
3.2.3 对照组幼儿干预前、中、后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分析 |
3.2.4 对照组不同性别幼儿干预前、中、后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分析 |
3.2.5 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干预前、中、后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
3.2.6 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同性别幼儿干预前、中、后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
3.3 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对5-6岁幼儿认知发展影响的结果分析 |
3.3.1 实验组幼儿干预前、中、后认知发展水平分析 |
3.3.2 实验组不同性别幼儿干预前、中、后认知发展水平分析 |
3.3.3 对照组幼儿干预前、中、后认知发展水平分析 |
3.3.4 对照组不同性别幼儿干预前、中、后认知发展水平分析 |
3.3.5 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干预前、中、后认知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
3.3.6 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同性别幼儿干预前、中、后认知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5)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
1.1.2 体育与健康课程特殊性质的要求 |
1.1.3 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教学 |
2.1.2 安全 |
2.1.3 体育教学安全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关于学校体育安全的研究 |
2.2.2 关于体育教学安全的研究 |
2.2.3 关于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研究 |
2.2.4 关于预防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3.1 美国 |
2.3.2 日本 |
2.3.3 英国 |
2.3.4 俄罗斯 |
第三章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地调查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西宁市区初中学校基本情况 |
4.1.1 学校基本情况 |
4.1.2 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
4.2 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状况的分析 |
4.2.1 学校对体育教学安全的管理情况 |
4.2.2 体育教师传授体育安全知识的情况 |
4.2.3 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预防情况 |
4.2.4 学生学习体育安全知识的情况 |
4.2.5 学生体育安全行为的调查分析 |
4.3 影响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的主要因素 |
4.3.1 学校管理因素 |
4.3.2 体育教师因素 |
4.3.3 学生因素 |
4.4 预防体育教学安全事故发生的对策研究 |
4.4.1 学校管理层面 |
4.4.2 体育教师层面 |
4.4.3 学生层面 |
第五章 结论 |
5.1 学校管理方面 |
5.2 体育教师方面 |
5.3 学生方面 |
5.4 影响因素方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6)经典戏曲传唱在小学人教版音乐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以凤泉区耿黄中心小学五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缘由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四节 研究问题 |
第五节 概念界定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一节 已有研究取得的进展 |
第二节 戏曲在小学音乐人教版中的设计 |
第三节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一、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
二、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经典戏曲传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行动研究准备 |
第一节 行动研究的准备阶段 |
一、研究场所和资源 |
二、研究对象 |
三、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分析 |
四、教师教学资源的保障 |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方案设计 |
一、访谈调查 |
二、方案设计 |
三、计划阶段 |
四、行动实施 |
五、行动观察 |
六、反思总结 |
第三章 经典戏曲传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
第一节 《咏柳》教学的两轮行动研究与反思 |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二、对《咏柳》行动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
三、教师研究记录 |
四、目标完成度 |
五、第二轮行动研究的调整设计与实施 |
六、行动研究的再反思 |
第二节 《西湖美》教学的两轮行动研究与反思 |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二、对《西湖美》教学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
三、教师研究记录 |
四、目标完成度 |
五、第二轮行动研究的调整设计与实施 |
六、行动研究的再反思 |
第三节 《京调》教学的两轮行动研究与反思 |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二、对《京调》教学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
三、教师研究记录 |
四、目标完成度 |
五、第二轮行动研究的调整设计与实施 |
六、行动研究的再反思 |
第四章 经典戏曲传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研究价值 |
二、为经典戏曲传唱在音乐教学中提供创新点 |
三、实践策略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师生观察记录表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幼儿哲学教学 |
(二)民间传统游戏 |
四、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谷鲁斯内摹仿理论的主要观点 |
(二)谷鲁斯内摹仿理论在本研究中的运用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参与观察法 |
(三)问卷法 |
(四)访谈法 |
(五)教育评价法 |
六、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一)国外幼儿哲学教学文献研究 |
(二)国外有关游戏理论的文献研究 |
二、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一)国内幼儿哲学教学的文献研究 |
(二)有关幼儿游戏的文献研究 |
(三)有关幼儿园游戏教学策略的文献研究 |
第二章 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理论建构 |
一、幼儿哲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一)哲学进步呼唤幼儿哲学家的出场 |
(二)幼儿哲学思维语言的发展水平分析 |
(三)幼儿哲学何以存在的现象解读 |
(四)幼儿哲学得以存在的学理解读 |
(五)幼儿思维“神经窗户”打开的脑科学分析 |
二、民间传统游戏的哲学教学价值分析 |
(一)幼儿作为游戏的存在 |
(二)游戏体验的思维触发机制 |
(三)民间传统游戏的教育优势 |
(四)游戏作为哲学探究的价值 |
(五)几个民间传统游戏的哲学意涵 |
三、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目标 |
(一)思考能力目标 |
(二)感知能力目标 |
(三)社会交往能力目标 |
(四)情感态度健康发展目标 |
(五)对话能力目标 |
(六)人格塑造目标 |
四、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范式 |
(一)文化建构场 |
(二)思维游戏圈 |
(三)复式驱动对话教学法 |
第三章 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应然、实然与尝试 |
一、幼儿哲学教学的应然诉求 |
(一)新时代幼儿的成长需求 |
(二)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
(三)哲学教学变革的需求 |
二、幼儿哲学教学的实然状态 |
(一)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同步发展 |
(二)幼儿哲学教学内容以故事性文本为主 |
(三)基本形成稳定的教学范式 |
三、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尝试 |
(一)基于“老鹰捉小鸡”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 |
(二)基于“网鱼”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 |
(三)基于“欻嘎拉哈”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 |
(四)基于“绕口令”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 |
第四章 幼儿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研究条件两极分化 |
(一)学术研究一线教学条件不足 |
(二)教学实践一线学术研究粗浅 |
二、教学范式相对教条 |
(一)忽视非有声语言对话 |
(二)规则不当易引发消极等待 |
三、哲学经验准备匮乏 |
(一)模仿原型脱离现实 |
(二)哲学天性保护意识淡薄 |
(三)教师面前表现拘束 |
四、探究过程忽视幼儿年龄特点 |
(一)问答单向性、一次性与自问自答 |
(二)高控阻止幼儿“七嘴八舌” |
(三)“内摹仿”过程缺失 |
(四)“假问题”时有发生 |
(五)角色期待革新思考不够 |
五、过于强调没有问题答案 |
(一)忽视幼儿习惯养成关键期 |
(二)忽视探究内容领域特点 |
第五章 幼儿哲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尚未形成幼儿哲学联动机制 |
(一)学术机构与教育机构缺乏合作 |
(二)学术人员与一线教师默契欠佳 |
二、对社会环境认知和利用失衡 |
(一)幼儿生活经验媒体化 |
(二)自由与安全责任矛盾 |
三、知识传授与习得目标观念深重 |
(一)习惯喧宾夺主的知识性学习 |
(二)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思考过程 |
四、存在原生家庭教育不当影响 |
(一)“补偿”教育问题突显 |
(二)家庭问题导致童心封闭 |
五、新教育思想理解偏差 |
(一)忽视内摹仿价值与实现过程 |
(二)鼓励教育有失分寸 |
第六章 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策略 |
一、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决策策略 |
(一)学前教育行政机构确立方针导向 |
(二)学术研究与一线教学联接合作 |
(三)学前教育设定幼儿哲学教学目标 |
(四)幼儿哲学教学内容的决策 |
二、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设计策略 |
(一)创设安全对话环境,量身定设组织教学 |
(二)提供积极模仿范型,设定过程与结果目标 |
(三)了解幼儿生活经验,从幼儿模仿天性出发 |
(四)传统游戏常态化,在反复模仿中加深体悟 |
三、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互动策略 |
(一)摒弃成人视角目标,成就幼儿学习改变 |
(二)积极改善提问,利用两个时间 |
(三)避免旧习干扰视听,培养幼儿视听技巧 |
(四)正确处理跟随性表达,将幼儿模仿价值最大化 |
(五)把握规训与自由中控线,培养幼儿自我教育 |
(六)幼儿模仿的另一种表达,无声语也要哲学解读 |
四、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成效评价策略 |
(一)幼儿哲学教学过程评价 |
(二)幼儿哲学教学结果评价 |
(三)教学成效评估总结 |
五、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反思策略 |
(一)基于教师教学态度的反思 |
(二)基于教师教学组织的反思 |
(三)基于教学反思的教育反思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访谈式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附录3 评估项目 |
附录4 研究开展过程性材料(选摘)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中西之融 ——民国时期国、公立美术院校西画专业基础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文缘起 |
二、概念厘定 |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及意义 |
四、本课题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溯本清源”—西画教育形成的背景及概况 |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西画渐入 |
第二节 民国时期西画教育概况 |
一、民国时期美术教育的分类 |
二、民国时期西画专业入学招生要求及考试内容 |
三、民国时期主要美术教育思想及影响 |
第三节 西画专业基础教学及内容概况 |
第二章 “科玄之融”—科学精神指导下的解剖与透视 |
第一节 解剖教学:西方解剖学与中国骨相学之融合 |
一、理想的人体比例与秩序 |
二、含蓄与夸张并存的表达 |
三、民国时期西画专业的解剖教学 |
第二节 透视教学:西方透视学与中国远近法之融合 |
一、“真实”的幻觉空间 |
二、“想象”的流动空间 |
三、民国时期西画专业的透视教学 |
第三章 “虚实之融”—自然变化奥妙中的明暗与色彩 |
第一节 明暗教学:光影氛围与意象阴阳之融合 |
一、动人心魄的气氛 |
二、神光离合的阴阳 |
三、民国时期西画专业的明暗教学 |
第二节 色彩教学:自然光色与随类赋彩之融合 |
一、心灵的真实映照 |
二、抽象的灵感表达 |
三、民国时期西画专业的色彩教学 |
第四章 “象意之融”—生命的体验、永恒的表达 |
第一节 写生教学:“观察”与“发现”之融合 |
一、灵魂的描绘 |
二、以形写神、乾坤之理 |
三、民国时期西画专业的写生教学 |
第二节 创作教学:“传情”与“达意”之融合 |
一、理想的神境 |
二、意在笔先、画外之意 |
三、民国时期西画专业的创作教学 |
第五章 “道技之融”—理论、修养与活动融合教学 |
第一节 史学与画论:专题讲解与文化本源之融合 |
一、永无止境、追求真理 |
二、独辟灵境、返璞归真 |
三、民国时期的美术史、论教学 |
第二节 文化与修养:专业素养与道德品格之融合 |
一、文化课程及修养教育 |
二、西方美术教育中基础素养类课程 |
三、中国传统素养课程 |
四、民国时期基础素养类课程 |
第三节 社团与展览:固定课程与柔性氛围相融合 |
一、校办刊物 |
二、展览活动 |
三、学生社团 |
第六章 “借古观今”—当代美术基础教学问题的思考与展望 |
第一节 民国后西画专业基础教学的发展 |
一、建国后的苏联式教学体系 |
二、改革开放后的美术教育 |
三、具有实验探索精神的当代美术基础教学 |
第二节 “造型基础的中国语境”—民国时期西画专业基础教学特色与缺憾 |
一、“一个体系”—具有“中国精神”的美术基础教学体系的初步建立 |
二、“两种文化”的融合探索—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尝试 |
三、“三技基础”与写生融合训练—重方法而非技法的基础教学内容 |
四、“多种素质”之融合培养—综合素养内容与多形式教学的统一 |
第三节 当代美术基础教学发展的帮助与借鉴 |
一、招生方式的改革 |
二、当代美术基础教育的问题与再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专着、科研成果 |
致谢 |
(9)初探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体育游戏在体育课教学各环节的运用 |
1. 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
2. 体育游戏在动作技能教学中运用 |
3. 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
4. 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
二、开展体育游戏的注意事项 |
1. 教材的选择要精 |
2. 内容的选择要怡 |
3. 器材的准备要足 |
4. 分组的形式要活 |
5. 示范和讲解要明 |
6. 密度及负荷要适中 |
7. 总结和讲评要公正 |
(10)铜川市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安全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体育教学正常开展的需要 |
1.1.2 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
1.1.3 体育课程正常开展的需要 |
1.2 体育教育安全事故的相关概念 |
1.2.1 普通高级中学 |
1.2.2 安全 |
1.2.3 事故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3.1 对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发生原因的研究 |
1.3.2 对体育教学事故特点的研究 |
1.3.3 体育教育安全事故相关措施的研究 |
1.3.4 “4M”要素及“3E”原则在安全事故分析中的应用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问调查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据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事故安全管理中的“4M”理论 |
3.2 铜川市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现状分析 |
3.2.1 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
3.2.2 体育教学安全事故发生的教学环节 |
3.2.3 体育教学安全事故发生的运动项目 |
3.2.4 体育教学安全事故发生的损伤性质和应急处理 |
3.3 铜川市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
3.3.1 导致体育教学安全事故人的因素 |
3.3.2 导致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物的因素 |
3.3.3 导致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环境的因素 |
3.3.4 导致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管理的因素 |
3.4 铜川市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安全事故应对策略 |
3.4.1 利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不利因素 |
3.4.2 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体育教学参与主体的安全意识 |
3.4.3 运用法制对策手段改善体育教学安的“软”环境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浅淡体育教学中的讲解与示范(论文参考文献)
- [1]武术教育对初中生行为规范影响的实验研究[D]. 姜志康.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2]角色演绎法在幼儿花球舞蹈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钟亚莉.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3]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研究 ——以桂林为中心的考察[D]. 吴纬.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4]自编花球啦啦操动作学习对5-6岁幼儿粗大动作及认知发展影响的研究[D]. 张彩雯.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2)
- [5]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状况研究[D]. 周静雯.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6]经典戏曲传唱在小学人教版音乐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以凤泉区耿黄中心小学五年级为例[D]. 张蕾.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基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幼儿哲学教学活动研究[D]. 卢红博.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2)
- [8]中西之融 ——民国时期国、公立美术院校西画专业基础教学研究[D]. 高牧星. 上海大学, 2019(02)
- [9]初探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李廷波. 黑河教育, 2017(05)
- [10]铜川市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安全现状与对策分析[D]. 田利娜.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