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流体力学的教学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许静[1](2007)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999年开始,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的力度之大是空前的,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上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是一个全方位整体改革的系统工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物理课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改革顺应了世界科学教育和物理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了使高中毕业生具有更高的科学素质,以适应二十一世纪技术化社会的需要,在物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现行的高中物理新课程在内容上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是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基于学生通过高中物理学习对现行大学物理学习的适应性如何的疑问而进行的,即高中物理新课程所提供的知识准备是否充分?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变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物理教育研究者的意见存在分歧,至今为止,没有清楚的研究,因此我们认为对现行高中和大学物理课程内容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本研究可使我们真正了解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可以真正了解通过新课程学习的学生,在现行大学物理课程学习中的适应性如何?理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促进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有序健康地发展,同时也可为大学物理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涉及到以下三项研究:1.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分析我们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呈现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对于高中物理教材的选取,我们认为现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之下、统一编审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了多样化,出现了“一纲多本”的局面,对于每个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显然是不现实的,各版本的教材是遵循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体现了相同的课程理念,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基本相同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知识呈现的方式,语言文字的叙述,版面的设计等方面,即教材的深层结构没有什么差别,这也正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所以在此我们选择“司南版”高中物理教材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对于高中物理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3个系列)的内容分析,我们主要从知识分析和方法论分析着手。知识分析主要分析教材体系和逻辑结构、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其知识应用,方法论分析即教材中所体现的研究物理学所应用的各种基本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理想化方法等,通过分析,可以明确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体现出教材如何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科学世界观的培养。2.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分析由于专业设置的不同,大学物理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所以我们以大学物理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呈现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对于大学物理教材的选取,我们通过调研就大学物理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调查取样是在全国各省市选取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师范院校、农林、医学院校进行调查,调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向各高校发出信件询问大学物理教材的使用情况(向100所高校发出信件),二是通过电话与高校的物理学院取得联系,三是通过上网,进入各高校的物理学院进行查询(教学计划),或者是通过各高校的精品课程介绍也获取了有价值的信息,最后我们收集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共105所高校大学物理教材的使用情况,我们经过统计得到使用数量较多、具有代表性的物理教材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共约53本教材)。3.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和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比较和分析在对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和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就高中物理模块课程与大学不同专业物理课程的对应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高中物理模块课程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同时,考虑到模块课程的选取问题,我们还要分析不同模块课程的选取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1.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1系列同文科大学物理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它所提供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文科大学物理的需要文科大学物理教材对力、热、电、光、原的知识进行了简单的定性讲述,教材内容大部分介绍了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如基本粒子、现代宇宙学、熵、混沌、分形、对称性原理等,还探讨了物理学与社会、科技发展有关的问题,主要涉及到航天技术、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物理学与能源科学、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学与环境科学、医学中的物理学、信息技术、激光的应用、微观世界的近代技术应用等。高中物理必修模块讲述了经典力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初步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电磁学、热学等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选修1-1讲述了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选修1-2讲述了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而对于机械振动、机械波、波动光学的基本知识没有涉及到。学生在学习了高中物理共同必修和选修1系列后,能够掌握力学、电磁学、热学、原子物理、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基础知识,为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对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以及波动光学的知识,虽然在选修1系列中没有涉及到,如果在大学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学习这部分知识,那么根据学生高中阶段的物理基础知识,结合文科大学物理自身的特点来讲,学生同样可以较容易地接受。2.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2系列同一般工科大学物理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它所提供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工科大学物理的需要工科大学物理涉及到力学、热学、电磁学、波动与光学、近代物理的内容,是在高中物理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其重点放在讲清物理本质上,讲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通过计算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帮助学生建立鲜明的物理图像。没有繁琐的公式推导和数学运算,数学仅限于微积分和矢量分析。就教材中涉及到的具体内容而言,光学部分只讲解了波动光学的内容,而没有涉及到几何光学部分,对于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上应用的内容介绍较少。高中物理选修2系列没有涉及到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量的知识内容,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此外,高中物理选修2系列突出了物理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应用和操作等方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2系列同农林、医学院校大学物理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它所提供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大学物理的需要农林院校和医学院校的物理课程所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基本相同,就具体的知识内容而言,力、热、电、原子四部分基本相同,只是在光学部分内容稍微有些差异,农林院校没有讲述几何光学的内容,讲述了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而医学院校则与之相反,在原子物理部分,医学院校则重点讲述了X射线的知识。如果将农林、医学院校的物理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与工科院校相比较,其区别在于流体力学的知识和光学部分,对农林、医学院校来讲,这部分知识都是作为专门的一章来介绍的,涉及到流体力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光学部分工科院校物理课程只讲述了波动光学的知识,而医学院校则讲述了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农林院校讲述了波动光学和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在知识的讲述上,农林、医学院校的讲述方式是简单介绍物理学基本原理,然后就介绍物理理论知识在生物科学、农林科技以及日常科技中的应用、物理学在现代医学方面的应用,较少涉及到公式的推导、数学计算等。由此看来,高中物理选修2系列与农林、医学院校大学物理课程相比,两者在取向上是一致的,都侧重于物理学知识在生产、技术中的应用,它所提供的知识准备也是足够的。4.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3系列同理科大学物理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它所提供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大学物理的需要理科大学物理同样涉及到力、热、电、光、原五部分的内容,但是,同工科院校相比每一部分的内容讲得都比较深入,注重物理学的理论、思想、方法、数学方法的运用、计算量较多。此外,对于某些重点工科院校及相应的专业,其对物理知识的要求较高,对于今后想报考这些学校的高中学生来讲,选择高中物理选修3系列进行学习同样是适合的。5.不同模块课程的选取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通过高中物理共同必修1、共同必修2、选修3-1、选修3-2的学习,学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中力学、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其中的物理学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为大学阶段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选修3-1、选修3-2可作为选修3系列中的必选内容。就选修2系列来讲,对于那些今后从事实际应用和工程技术的学生而言,选修2-1是电磁学的基础知识及应用,学生可将这一模块作为选修中的必修,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选修2-2是力学和热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这一模块涉及到刚体、热机、制冷机等应用性知识,对于将来从事工程技术方面学习的学生可选择这一模块进行学习。选修2-3是波动光学、几何光学和原子物理的基础知识,对于从事农林、医学方面学习的学生可选择这一模块进行学习。就选修1系列而言,选修1-1讲述了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文科学生可将这一模块作为选修中的必修。
许栋,及春宁,白玉川[2](2016)在《基于生活实践的工程流体力学启发性教学初探》文中研究表明工程流体力学教学中需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本文提出基于生活实践案例以问题链形式进行启发性工程流体力学教学.以总流能量方程及水头损失计算教学为例,设计了"自来水水龙头堵住一部分出口后水流喷射的距离和流量如何变化"这一简单生活实践问题,将重要知识点贯穿其中.教学应用效果表明,启发性、开放性的生活实践问题,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和独立思考能力.
张洪生[3](2017)在《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从增强学生学习流体力学的兴趣、便于学生理解教学过程中几个难点的角度,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在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希望能对同行的流体力学教学提供参考。
陈庆光,张明辉,朱绪力,张永超[4](2015)在《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几个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文中研究说明基于作者多年来在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结合授课班级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对流体力学课程中关于流体质点与流体微团、连续介质假设、牛顿内摩擦定律、不可压缩流体等几个学生普遍反映抽象难懂的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对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能够有所帮助,同时为其他教师在讲授流体力学课程时提供参考.
龚建英[5](2019)在《流体力学教学策略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为提高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质量,课程教学研究团队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法,并注重研究型教学导向,通过微课制作融入课堂授课,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通过以上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积极性,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带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李娜,蒋水莲,许辉,武文斌[6](2019)在《专业基础课纵深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尝试》文中指出以大学工科专业基础课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从课程内容重点模块化梳理、课程培养方案纵深式匹配设计、以及基础性、研究性与应用性的关联强化三个方面构建工程流体力学教学体系。并针对现代的综合素质教育观念,探讨了转变教学与考评的方法,旨在进一步改善高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严宗毅,苏卫东[7](2001)在《在流体力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文中指出概述作者在北大力学系本科生流体力学教学改革中,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探索创新的体会.
王烨,孙三祥[8](2014)在《凸显实践环节的流体力学教学新模式研究》文中指出考虑不同级学生在学习流体力学课程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及学生的实际基础,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强化基础知识的传授,将"课外创新实验、参与科研、查阅文献、论文写作"等纳入流体力学实践教学环节,为构建适合于学生实际情况的流体力学教学新框架打下基础。研究旨在探索大专业背景及学分制教学体系下专业基础课与科研、工程实际接轨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陶汉中,李菊香[9](2010)在《关于“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结合"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内容、特点对多媒体教学过程的分析,提出了计算机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计算功能和教学辅导功能,并初步阐述多媒体教学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若干问题,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现代化教学作了初步探索。
邓梓龙,徐泽,张程宾[10](2020)在《基于MATLAB GUI的工程流体力学可视化教学与上机实验》文中提出为提高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基于SIMPLE算法并使用MATLAB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开发出一款工程流体力学可视化教学软件。该软件包含顶盖驱动流、泊肃叶流、科特流这3种计算案例。学生可自定义物性参数、模型尺寸参数等进行虚拟实验,计算得到不同流动算例在不同工况下的速度分布云图。
二、关于流体力学的教学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流体力学的教学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物理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研究概述 |
2.1 中学物理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研究概述 |
2.2 大学物理课程研究概述 |
3 知识结构问题的探讨 |
3.1 知识结构理论 |
3.2 教材知识结构的基本内涵 |
3.3 物理教材的知识结构 |
3.4 物理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关系 |
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4.1 研究内容 |
4.2 研究方法 |
5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分析 |
5.1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内容分析 |
5.2 高中物理选修1-1内容分析 |
5.3 高中物理选修1-2内容分析 |
5.4 高中物理选修2-1内容分析 |
5.5 高中物理选修2-2内容分析 |
5.6 高中物理选修2-3内容分析 |
5.7 高中物理选修3-1内容分析 |
5.8 高中物理选修3-2内容分析 |
5.9 高中物理选修3-3内容分析 |
5.10 高中物理选修3-4内容分析 |
5.11 高中物理选修3-5内容分析 |
6 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分析 |
6.1 大学物理教材使用现状的调查与统计结果 |
6.2 文科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
6.3 工科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
6.4 农林院校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
6.5 医学院校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
6.6 理科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
7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
7.1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1与文科大学物理的比较和分析 |
7.2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2与工科大学物理的比较和分析 |
7.3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2与农林、医学院校大学物理的比较和分析 |
7.4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3与理科大学物理的比较和分析 |
7.5 不同模块课程的选取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分析 |
8 研究结果及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物理课程知识点统计表 |
附录二 大学物理教材使用情况调查信函 |
附录三 大学物理教材使用情况统计表 |
附录四 大学物理教材知识内容统计表 |
致谢 |
(2)基于生活实践的工程流体力学启发性教学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概述 |
1 教学案例 —— 实际流体总流能量方程应用 |
1.1 问题设计 |
1.2 解题思路 |
(1) 理想流体情况 |
(2) 实际流体情况 |
1.3 启发性教学实施方式 |
2 教学效果及评价 |
3 讨论及结论 |
(3)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特别注重绪论课的教学效果 |
三、强化基本概念和注重知识整体架构的把握 |
四、注重理论教学过程中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
五、高度注意授课语言的生动和深入浅出 |
六、合理运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两种教学方法 |
七、强化学生对流体力学几个重要基本概念的理解 |
(一) 连续介质假设 |
(二) 流体微团 |
(三) 关于不可压缩流体的三个相关概念 |
1.均质流体 |
2.不可压缩流体 |
3.均质不可压缩流体 |
八、结束语 |
(4)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几个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流体质点与流体微团 |
1.1 流体质点 |
1.2 流体微团 |
2 流体连续介质假设 |
3 牛顿内摩擦定律 |
4 不可压缩流体 |
4.1 不可压缩流体 |
4.2 均质流体 |
4.3 均质不可压缩流体 |
5 结束语 |
(5)流体力学教学策略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教学策略 |
1. 互动式教学模式促进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
2. 注重“授之以渔”,培养创新型人才。 |
3. 微课(MOOC)进入课堂。 |
4. “精讲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
5. 注重教师综合素质提升。 |
三、 结语 |
(6)专业基础课纵深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教学问题分析 |
三夯实基础注重关联优化课程教学重点 |
(一) 课程教学重点的模块化梳理 |
(二) 培养方案的纵深式匹配设计 |
(三) 基础性、研究性与应用性的关联强化 |
四与时俱进创新思维改革教学与考评方法 |
(一) 引入先进教学资源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
(二) 转变传统考评观念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
五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效果和体会 |
(8)凸显实践环节的流体力学教学新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状分析 |
二、研究思路 |
三、主要工作 |
1.重视基础理论的讲授 |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
3.不断完善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
三、结束语 |
(9)关于“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科“流体力学”课程的特点 |
1. 工科“流体力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条件 |
2. 工科“流体力学”课程多媒体教学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则 |
3. 计算机在工科流体力学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
二、计算功能 |
1. 交互式计算 |
2. 符号运算 |
3. 工程设计及仿真 |
三、辅导教学功能 |
1. 指导功能 |
2. 教学辅导功能 |
3. 虚拟环境 |
四、推广和应用存在的困难 |
五、结论 |
四、关于流体力学的教学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D]. 许静. 西南大学, 2007(05)
- [2]基于生活实践的工程流体力学启发性教学初探[J]. 许栋,及春宁,白玉川. 力学与实践, 2016(02)
- [3]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探讨[J]. 张洪生. 高教学刊, 2017(14)
- [4]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几个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J]. 陈庆光,张明辉,朱绪力,张永超. 力学与实践, 2015(01)
- [5]流体力学教学策略的探索[J]. 龚建英.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S1)
- [6]专业基础课纵深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尝试[J]. 李娜,蒋水莲,许辉,武文斌. 教育现代化, 2019(24)
- [7]在流体力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J]. 严宗毅,苏卫东. 力学与实践, 2001(03)
- [8]凸显实践环节的流体力学教学新模式研究[J]. 王烨,孙三祥.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4(02)
- [9]关于“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 陶汉中,李菊香. 中国电力教育, 2010(18)
- [10]基于MATLAB GUI的工程流体力学可视化教学与上机实验[J]. 邓梓龙,徐泽,张程宾.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