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记录诱发耳声发射的声学探头的制造

用于记录诱发耳声发射的声学探头的制造

一、记录诱发性耳声发射用声探头的制作(论文文献综述)

丁光亚[1](2020)在《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听觉作为人的五感之一,在人的日常生活和成长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耳声发射的发现证明了人耳主动机制的存在,其存在与否能够作为评估外围听觉系统是否健康的手段之一。因此,耳声发射作为听力检测的客观标准,广泛应用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我国卫生部下发《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之后,听力筛查就作为一项必检项目,但是目前国内医院在国产听力筛查仪器有着大量的缺口。因此本文设计了一款性价比优良的便携式耳声发射检测仪器。本文首先学习总结了已有成熟的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重点对听觉诱发性响应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做了深入学习与研究;然后通过对已有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信号检测方法的实现,进而深入理解TEOAE信号本身的一些特性;接着根据TEOAE信号“频率色散”的特性,通过设计一组不同时间窗长的对比实验,进一步说明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时间窗的持续时间能够提高响应信号的信噪比等指标;然后改进了基于小波变换的TEOAE检测算法,通过真实人耳数据的测试验证了该检测算法能够进一步提高响应信号的信噪比指标;最后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系统能够实时显示检测信号波形、检测探头的密闭性、提供信噪比和相关率等定量指标。本文还对耳声发射检测系统做了系统的测试,在实验室环境下,通过对一些人耳样本的实测,说明该检测系统能够基本满足日常听力检测的需求。

杨琨,杨希林,王燕,徐勇,蒋涛,孙建军[2](2017)在《美国听力学会儿童听力筛查指南》文中指出委员及编着者:主席:Karen L.Anderson,PhD,Karen L.Anderson听力学咨询,Minneapolis,MN成员:Candi Bown;Nebo学区,史普林维尔,犹他州;Melissa R.Cohen,AuD.,Cobb县公立学校,亚特兰大,佐治亚州;Susan Dilmuth-Miller,AuD,东斯特劳斯堡大学,东斯特劳斯堡,宾夕法尼亚州;Donna Fisher Smiley,

白璐[3](2015)在《耳声发射仿真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耳声发射现象及其临床应用是儿科研究的重要进展,此种检测手段可使用的人群范围较广,从新生儿的听力筛选、到急救情况下成人的监护,适用于各年龄段的人群。从2010年开始,国家制定法律,强制要求新生儿必须于48小时内进行耳声发射的听力检测。耳声发射检测已经成为国内外临床上广泛用于的检测听力的方法。但是,耳声发射检测仪器的校准始终是难题,只有针对耳声发射检测仪部分部件的校准工作,至今未见报道耳声发射检测仪整体功能的相关解决方案。本论文设计并实现的耳声发射仿真测试系统,针对目前对耳声发射检测仪无校准方案这一问题,能完成检测耳声发射检测仪的功能。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系统在硬件方面,采用TI公司的TMS320F2812作为核心芯片和系统的主控制器,将TLV320AIC23B这个高速高分辨率的音频处理芯片,配合AD620高性能放大器芯片,实现了系统的主要信号处理模块;系统采用锂电池供电,采用便携式仪器的省电供电方案,通过电池转换芯片为系统各部件提供不同的工作电压;系统还具有存储功能,也能与计算机通信,还可直接连接打印机对测试结果进行打印,直接提供检测结果。(2)系统在软件方面,模拟现实情况,预置了覆盖人耳耳声发射信号频率范围的周期性信号,用DSP实现系统所需的发射信号,对接收信号采用时域加窗避免耳声发射信号潜伏期,采用相干平均的方法降低底噪的影响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系统采用成熟的信号处理技术对声音信号进行处理,能获得预期的结果。(3)在测试环境方便,首先是模拟人耳耳道的环境,根据IEC-60318标准制作了2CC仿真耳耦合腔,完全模拟声音的耳道内的传播环境,使系统的工作在仿真人耳道的环境中进行;另外,采用双层板结构的方式制作了消音箱,从外至内依次为不锈钢板、聚酯胺吸声棉、空气夹层,不锈钢板和聚氨酯吸声棉,使其达到在室内噪声为40dBSPL时,将消音箱内的噪声降低至35dBSPL左右的效果。通过以上,完成了耳声发射仿真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制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设计能够有效的检测和校准耳声发射检测仪。

李尧[4](2019)在《正常听力耳鸣患者的精细化检测结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耳鸣为最常见的耳科疾病之一,其病因繁杂不一,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虽然诸多研究证实耳鸣与听力损失关系密切,且多认为听力损失为耳鸣的启动因素,但临床上存在相当比例的耳鸣患者其常规纯音测听显示听力正常。由于耳鸣常规听力学检测的测定频率间隔及测定响度间隔较大,对耳鸣患者的听觉评估存在一定的失误率,因而近两年来一种新的针对耳鸣的精细化检测方法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即通过对正常听力耳鸣患者的精细化检测明确常规纯音测听听力正常耳鸣患者是否存在隐匿的听力损失,并分析和比较耳鸣精细化听力检测与传统耳鸣听力学检测之间的差异,探讨耳鸣精细化检测能否为常规测听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听觉评估和干预提供更精确的信息。方法:选取于2018年8月--2019年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听力眩晕门诊正常听力耳鸣患者57例(72耳)作为耳鸣组,同时选取同期就诊的正常听力且无耳鸣的门诊患者25例(50耳)作为对照组。对耳鸣组依次予以常规纯音测听、耳鸣的常规听力学检测、耳鸣的精细化检测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测试。对对照组则依次予以常规纯音测听、基于耳鸣精细化检测的1/24倍频程精细化纯音测听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测试。最后将所得检查结果数据汇总并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耳鸣组有35耳(48.6%)经1/24倍频程精细化纯音测听检测出存在“V”型切迹的听阈曲线,其中2耳的切迹位于低频段(≤1k Hz),7耳的切迹位于中频段(1 k Hz--4 k Hz),26耳的切迹位于高频段(>4 k Hz)。对照组有5耳(10.0%)经1/24倍频程精细化纯音测听检测出存在“V”型切迹的听阈曲线,其中1耳的切迹位于低频段(≤1k Hz),1耳的切迹位于中频段(1 k Hz--4 k Hz),3耳的切迹位于高频段(>4 k Hz)。经卡方检验对比两组之间“V”型切迹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耳鸣常规听力学检测与耳鸣精细化检测所匹配出的耳鸣主调频率均以高频耳鸣居大多数。耳鸣常规听力学检测结果显示:耳鸣主调频率位于高频段(>4 k Hz)的占73.61%,位于中频段(1 k Hz--4 k Hz)的占19.44%,位于低频段(≤1k Hz)的占6.95%。耳鸣精细化检测结果显示:耳鸣主调频率位于高频段(>4 k Hz)的占75.00%,位于中频段(1 k Hz--4 k Hz)的占16.67%,位于低频段(≤1k Hz)的占8.33%,其中有11.11%的耳鸣主调频率位于8 k Hz以上。3、根据耳鸣常规听力学检测耳鸣匹配结果进行残余抑制试验,结果显示残余抑制试验阳性28耳(38.89%),残余抑制试验阴性44耳(61.11%)。根据耳鸣精细化检测耳鸣匹配结果进行残余抑制试验,结果显示残余抑制试验阳性42耳(58.33%),残余抑制试验阴性30耳(41.67%)。经卡方检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耳鸣主调频率位于其“V”型切迹听阈曲线内的有32耳(91.42%),耳鸣主调频率位于其“V”型切迹听阈曲线之外的有3耳(8.58%)。5、对照组50耳中有43耳(86.00%)其DPOAE完全引出,另外7耳(14.00%)其DPOAE在某些频率不能引出。耳鸣组72耳中有32耳(44.44%)其DPOAE完全引出,另外40耳(55.56%)其DPOAE不能完全引出。经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耳鸣组在750Hz、5 k Hz、6 k Hz、7 k Hz、8 k Hz频率处DPOAE幅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k Hz、1.5k Hz、2 k Hz、3 k Hz、4 k Hz频率处DPOAE幅值低于对照组DPOAE幅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耳鸣组未完全引出DPOAE的40耳中,DPOAE未引出频率点与耳鸣主调频率相一致的有37耳(92.50%),另3耳(7.50%)DPOAE未引出频率点与耳鸣主调频率不一致。7、DPOAE未引出频率点大多位于“V”型切迹所在频率范围内。耳鸣组存在“V”型切迹的35耳中,有33耳(94.28%)其DPOAE未引出频率点位于“V”型切迹所在频率范围内,2耳(5.72%)的DPOAE未引出频率点位于“V”型切迹所在频率范围之外。对照组存在“V”型切迹的5耳中,5耳(100.00%)的DPOAE未引出频率点全位于“V”型切迹所在频率范围之内。结论:正常听力耳鸣患者可能存在隐匿的听力损失,其隐匿性听力损失多位于4k Hz--8k Hz高频段,且正常听力耳鸣患者比正常听力无耳鸣患者更可能存在耳蜗的潜在损害。耳鸣精细化检测不仅可以明显提高耳鸣患者残余抑制试验的阳性率,而且对于发现正常听力耳鸣患者的隐匿性听力损失具有明显优势。因此通过耳鸣的精细化检测方法,可为正常听力耳鸣患者的诊疗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

校世杰[5](2019)在《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简称OAE)的本质是一种音频能量信号,其产生部位于耳蜗,以机械振动的形式经听骨链传至鼓膜,引起鼓膜振动然后释放到外耳道内。耳声发射现象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听觉研究领域极其重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听觉检测机理,加快了听觉检测仪器的开发进程。OAE的发现证明了很重要的一点,耳蜗不仅可以识别外界环境中的声音信号,还可以自主的向外界环境发射音频信号。目前OAE检测作为一种无创、高效、准确以及客观的听觉检测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检测成人的听力缺陷,也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主要检测手段。另外以小鼠为实验对象作OAE检测是筛选一些耳毒性药物比较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可以为临床上听觉研究提供比较可靠的实验数据,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耳声发射可以分为很多种类,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本文主要讲述了DPOAE检测系统的设计,并且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文章中分别以人和小鼠为实验对象,由于人与小鼠的听觉范围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对于不同的实验对象设计了不同的DPOAE检测系统,下面概括了文章主要的研究工作。首先是扬声器以及麦克风的选择。对于人耳的测量频率范围为1-6 KHz,频率比较低,大多数的扬声器都可以满足测量的需求,但是小鼠DPOAE检测最高频率为32 KHz,频率比较高,所以要选则特定的高频扬声器和麦克风才能更好的完成实验检测。麦克风是把声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关键器件,音频信号只有转化为电信号后才能被采集进入PC端进行后续的信号处理与结果分析,因此合适的扬声器与麦克风是系统设计成功的前提。本文中还设计了一个探头将麦克风与扬声器集成在一起以满足检测的需求。其次是设计信号处理电路。由于OAE信号是一种非常微弱的声音信号,很容易淹没在环境噪声中,放大滤波电路是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文中使用MAX9812与AD8529设计了一个信号处理电路,经过试验测试满足测量需求。然后选择最佳的信号处理与分析方法。文中采用相干平均的方法来题号信号的信噪比,由于DPOAE信号和刺激声信号在时域上是混叠在一起的,但是在频域上是分开的。所以还要对信号进行FFT变换,在频域上观察得到DPOAE信号。最后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设备。对于测量频率较低的人耳的DPOAE而言,多媒体声卡就可以较好的完成OAE信号数据的采集;然而小鼠DPOAE检测频率最高为32 KHz,多媒体声卡不能满足采样的需求,文中选用NI公司的USB-6356设备作为数据采集设备,实验结果证明其能够满足实验要求。

钟辉[6](2012)在《便携式耳声发射检测仪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到外耳道的音频能量。耳声发射的发现揭示了耳蜗不但可以察觉和辨别外界的声音,而且会自发的发出声音。其临床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检测耳蜗放大功能和外毛细胞功能完整性的方法。但是目前国内研发的耳声发射检测仪功能较少,技术不成熟,而国外耳声发射检测仪价格较高,不适合广泛应用。针对这些不足,本文设计了一款功能较全且性价比较高的便携式耳声发射检测仪。本文采用ATEML公司研发的一款新型高档的ATmega128单片机作为耳声发射检测仪的核心控制器,基于它设计了整个耳声发射检测仪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在硬件电路上,诱发刺激声部分由数模转换器、音频功率放大器和探头组成,信号处理部分由仪表放大器、滤波器和程控放大器组成。在软件算法上,采用同步累积、相干平均、时域加窗、快速傅里叶变换等方法对模数转换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结果。本文设计出的便携式耳声发射检测仪完成了对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两种信号检测的功能。它既能用计算机的USB接口供电,通过检测仪上的USB转串口模块配合计算机上位机软件使用,也能脱离计算机单独的采用电池供电,键盘操控,以液晶屏作为显示终端,便于携带。最后,在完成了硬件电路和软件算法的设计之后,本文用耳声发射检测仪进行了多次实验,通过得到的实验结果和波形证实了本设计的可行性。

李丽明[7](1997)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识别与分析新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文中提出耳声发射是由内耳中外毛细胞产生,经听骨链、鼓膜传导,释放人外耳道的音频能量。它首次由英国人Kemp在1978年通过放人外耳道的耳机一话筒组合探头检测到。耳声发射的发现,对听觉系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存在,为耳蜗存在主动活动机制找到了直接的证据,打破了耳蜗是机械—生物电换能器,只能被动地感受外界声刺激的传统观念,建立了耳蜗是双向换能器的学说,为人们研究听觉系统机理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同时,作为检测耳蜗功能的客观手段,大量的研究正在进行,以期探索耳声发射与各种听觉系统疾病的关系,建立新的诊断手段。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是对耳蜗瞬态响应的测试,在正常耳具有长期稳定性,检出率可达100%,对多种损伤因素较为敏感,且检测客观、无损、快速,因而是被最早研究且广泛应用的耳声发射。但是近些年来,对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研究与应用受到了一些冷落。这主要是由于现有分析手段的局限,阻碍了它的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建立了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检测系统,包括硬件系统的构成和软件系统的设计。针对现有方法的局限,建立了瞬态诱发耳声发射识别、分析的新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初步应用。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针对现有识别方法不能区分耳声发射与刺激伪迹的局限,建立了根据两者不同的短时谱特性进行识别的新方法-短时谱识别,大大提高了TEOAE的正确识别率; 2、提出了TEOAE更适合在时—频域进行分析的观点,建立了TEOAE时-频分布图,首次直观地展现了耳声发射在正常耳与病耳的规律性及差异,并提供了研究TEOAE产生机理的新思路; 3、首次建立了定量分析TEOAE能量分布的方法-能量分布图,使研究TEOAE有了频率定量分析的手段; 4、针对B&K仿真耳材料为刚性、体积不可调的限制,建立了非刚性可调体积耦合腔作为人耳的仿真模型,可很好地模拟不同容积、不同直径的外

张志忠[8](2017)在《基于STM32和Android的综合听力检测系统的设计》文中提出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和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是临床常用的客观听力检测方法。OAE是由耳蜗中产生,通过听骨链和鼓膜传导释放在外耳道的音频信号。OAE提供了一种客观且无创的耳蜗检查方法,因此OAE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新生儿听力筛查、耳蜗病变诊断等。ABR是人听觉神经受到声刺激后,在额头及乳突之间测量得到的生物脑电信号。ABR可以反映人体听觉神经通路的健康状况,在临床常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鉴别蜗后病变等。单一的OAE检测或ABR检测只能判断人听觉系统耳蜗或听觉神经功能,因此临床上需要结合两种方法做听力检测。OAE和ABR的检测方法都是通过声刺激人体听觉系统后采集诱发信号,信号测量方法存在共性。然而目前临床常用的OAE检测系统和ABR检测系统大部分由不同的仪器独立完成,且该类设备为国外厂商垄断,价格昂贵。另外传统听力检测设备都以电脑作为数据处理、数据呈现和人机交互平台,但电脑体积大不便携带,且功耗大、线缆多信号易受干扰。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和移动智能设备的出现,将传统医疗设备与之结合产生的移动医疗设备逐渐兴起。但目前国内市场尚无基于移动医疗设备设计原理的OAE和ABR综合检测仪器。基于以上原因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单片机和安卓(Android)手机的、具备检测OAE和ABR功能的便携式听力检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一个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的下位机,以及一台安卓智能手机作为上位机。系统通过安卓智能手机控制下位机产生刺激声,传感器采集数据后在下位机分析处理,并将检测结果通过无线蓝牙传输到手机,手机进行检测结果数据的呈现和存储等。本文详述听力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听力检测系统硬件设计以高集成度和低噪声为原则。系统硬件包括电源电路、STM32单片机电路、刺激声产生电路、OAE预处理电路、ABR预处理和驱动电路、ADC和信号隔离电路、阻抗测量和信号隔离电路、蓝牙模块电路等。系统软件包括STM32单片机固件程序和安卓应用程序。固件程序包含控制部分和信号处理部分,其中控制部分用于控制刺激声播放以及OAE和ABR信号采集、阻抗测量、信号传输等;信号处理部分用于OAE和ABR信号处理。安卓应用程序包含人机交互模块、蓝牙通信以及数据存储模块等。本文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听力检测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别进行了噪声测试、刺激声播放和阻抗测量测试、同步性测试、OAE测试以及ABR测试。通过实验结果证明设计的听力检测系统可以进行OAE和ABR检测。

刘博[9](2017)在《听力综合检测仪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耳声发射信号源于耳蜗,测量不同频率的耳声发射信号可以了解耳蜗不同位置毛细胞的功能状况。ABR信号产生与听神经,是表现在头顶与乳突之间的脑电信号,通过分析ABR信号可以检测出听觉中枢功能的损伤情况。对耳声发射信号和ABR信号进行提取,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处理,就可以对被测试者的听觉功能整体状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对于耳声发射信号,本文决定采用非线性差分平均法与时域加窗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提取。本文主要针对ABR信号幅值微弱、突变性强、噪声干扰复杂等特点,分析了常用微弱信号提取方法的不足,最后选择使用HHT方法来提取含噪的ABR信号。HHT方法是专门针对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处理所设计的一种算法,非常适合对ABR信号进行处理。但是传统的HHT方法存在着模态混淆的问题,所以我们对传统的HHT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EHHT信号处理方法。为了验证EHHT算法的效果,本文建立了一个含噪ABR信号模型,并对该模型分别使用HHT方法和EHHT方法进行了处理。为了判断算法的优劣程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参数MSEP。MSEP值越接近1,去噪提取效果越好。通过分析处理后的结果,本文验证了EHHT算法要优于HHT算法,而且MSEP值也接近理想数据,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在确定了去噪提取算法之后,本文设计了听力综合检测仪的硬件系统,将整个硬件系统分为主控制单元、听觉激励单元、ABR信号检测单元和耳声发射信号检测单元来设计,并对每个单元进行分析。最后设计了听力检测仪的上位机软件,将硬件与上位机软件连接起来进行实验。通过ABR信号、TEOAEs信号和DPOAEs信号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整个系统的可行性。

丁兵[10](2000)在《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研究》文中指出耳声发射现象及其临床应用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生物医学和耳科研究的一项重要的进展,它揭示了耳除了具有感受声音的能力之外还具有主动发射声波的能力,它的存在与否是听觉外周系统是否完好的客观指标。耳声发射的检测将以其无创、客观、快速成为很有前途的耳科诊断手段。 本文针对人们已经了解到的耳声发射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适合于听觉普查的耳声发射检测系统,它既适合于检测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又适合于检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采用了最新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及各种高性能、低功耗的集成电路芯片,具有灵活、便携、先进、成本低廉的特点。 系统在硬件上采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TMS320F206与通用单片机AT89C52组成主从结构作为系统的核心,以先进的直接数字合成芯片作为刺激信号产生单元,以高性能程控放大器和程控滤波器以及高速高分辨率A/D转换器作为构成系统的输入通道,采用点阵液晶显示器进行汉字菜单与图形显示,系统具有大容量存储和远传功能,并能与计算机直接通信,采用便携式仪器的省电供电方案。在软件上采用成熟的信号处理技术以及最新的小波分析技术进行耳声发射的信号处理,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二、记录诱发性耳声发射用声探头的制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记录诱发性耳声发射用声探头的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1)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1.3 耳声发射的广泛应用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 论文各章节安排
2 耳声发射的机理及信号特点
    2.1 耳声发射的产生机制
    2.2 耳声发射的分类与特性
    2.3 耳声发射信号的特点
    2.4 本章小结
3 生物信号处理方法与TEOAE判定标准
    3.1 生物信号处理的主要方法
        3.1.1 相干平均
        3.1.2 加权平均
        3.1.3 带通滤波方法
        3.1.4 阈值截断法
        3.1.5 自相关性检测
        3.1.6 互相关性检测
    3.2 诱发刺激声的产生
        3.2.1 几个声学参数的概念
        3.2.2 TEOAE诱发信号
        3.2.3 DPOAE诱发信号
    3.3 TEOAE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
        3.3.1 相关率指标
        3.3.2 强度和信噪比指标
    3.4 本章小结
4 耳声发射检测方法的研究
    4.1 导出的非线性响应法
        4.1.1 DNLR方法介绍
        4.1.2 实验设计与结果
    4.2 基于RRF滤波的TEOAE检测方法
        4.2.1 RRF滤波原理介绍
        4.2.2 实验设计与结果
    4.3 基于时间窗的TEOAE检测方法
    4.4 基于小波变换的TEOAE检测方法
        4.4.1 小波变换的基础理论
        4.4.2 改进检测方法的介绍
        4.4.3 实验设计与结果
    4.5 本章小节
5 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的设计
    5.1 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5.2 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5.2.1 STM32主控模块
        5.2.2 检测探头
        5.2.3 模/数转换模块
        5.2.4 前置信号放大模块
        5.2.5 显示模块
        5.2.6 数据传输模块
    5.3 系统的软件流程设计
        5.3.1 仪器主页面系统软件流程
        5.3.2 TEOAE检测子程序的软件流程
        5.3.3 探头密闭性检测模块
        5.3.4 噪声估计和信噪比、相关率计算
    5.4 本章小节
6 系统测试与分析
    6.1 刺激声输出测试
    6.2 仪器测试
    6.3 系统总体实验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节
7 工作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2)美国听力学会儿童听力筛查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委员及编着者:
行政摘要
听力筛查推荐要点
1简介
    1.1背景和基本概念
    1.2制定听力筛查指南的必要性
    1.3儿童听力损失的患病率
    1.4听力损失对经济的影响
    1.5听力损失的教育学影响
        1.5.1正常听力定义
        1.5.2最小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1.5.3单侧听力损失
        1.5.4高频听力损失
        1.5.5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听力损失
    1.6儿童听力损失筛查人群
        1.6.1幼儿
        1.6.2学龄前儿童
        1.6.3学龄儿童
        1.6.4目标年级儿童
2方法
    2.1循证综述
    2.2敏感性和特异性
    2.3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测试所关于学龄儿童听力筛查
    2.4测试程序和方案综述
        2.4.1纯音听力筛查
        2.4.1.1强度
        2.4.1.2频率
        2.4.1.3给声次数
        2.4.1.4筛查环境
        2.4.2鼓室声导抗筛查
        2.4.2.1鼓室导抗测试
        (1)中耳压力(middle ear essure,MEP)
        (2)鼓室导抗图宽度
        (3)静态声导纳值(声顺值)
        2.4.2.2声反射与反射性测量
        2.4.3用言语声刺激材料筛查
        2.4.4耳声发射筛查(儿童早期和学龄儿童)
        2.4.4.1耳声发射的测量
        2.4.4.2 OAE筛查注意事项:环境和时间
        2.4.4.3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
        2.4.4.4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2.4.4.5耳声发射和儿童听力筛查研究总结
        2.4.4.6耳声发射筛查的局限性
        2.4.4.7耳声发射的未来需要
        2.4.5复筛
3讨论、结论和推荐
    3.1推荐流程*
        3.1.1纯音听阈筛查(表8)
        3.1.2声导抗
        3.1.2.1鼓室声导抗测试(表9)
        3.1.2.2声反射和反射测量仪
        3.1.3言语评估材料
        3.1.4耳声发射
        3.1.5复筛
        (1)按规定间隔时间后行鼓室声导抗复筛
        (2)对仅未通过纯音测听的儿童,无需等待,可立即开展第二阶段的筛查。
    3.2转诊与随访
    3.3听力筛查项目的管理
        3.3.1参与人员和员工培训
        3.3.2调度安排
        3.3.3设备选择
        3.3.3.1纯音测听筛查设备
        3.3.3.2鼓室声导抗筛查设备
        3.3.3.3耳声发射筛查设备
        3.3.4设备保养
        3.3.5感染防控
        3.3.6相关责任
        3.3.7评估
4总结

(3)耳声发射仿真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引言
2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 耳声发射
        2.1.1 耳声发射的分类
        2.1.2 耳声发射的应用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2.4 后续章节安排
3 关键技术
    3.1 耳声发射测试系统所需的声源
        3.1.1 耳声发射(OAE)刺激声
        3.1.2 覆盖耳声发射声压级(SPL)和频率范围的周期性信号
        3.1.3 模拟耳声发射测试过程中的噪声
    3.2 对耳声发射信号的降噪处理
    3.3 二立方厘米(2CC)耦合腔
4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设计框架
        4.1.1 系统声音的产生、耦合与采集
    4.2 硬件电路设计
        4.2.1 数字信号处理器
        4.2.2 信号数字化及信号处理
        4.2.3 辅助电路
    4.3 系统软件设计
        4.3.1 系统工作流程
        4.3.2 DSP接收与发送声信号
        4.3.3 信号的相干平均
5 系统实验及结果分析
    5.1 系统测试环境的搭建
        5.1.1 消音箱隔声结构选择
        5.1.2 消音箱外隔声层材料的选择
        5.1.3 消音箱内吸声层材料的选择
        5.1.4 消音箱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5.2 实验步骤和结果
    5.3 实验的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完成的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正常听力耳鸣患者的精细化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检查设备
    1.2 方法
        1.2.1 病史采集
        1.2.2 常规纯音测听
        1.2.3 声导抗检测
        1.2.4 耳鸣组的耳鸣常规听力学检测
        1.2.5 精细化检测
        1.2.6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
    1.3 资料统计与分析
二、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耳鸣组与对照组精细化纯音测听结果
    2.3 耳鸣组耳鸣常规听力学检测与耳鸣精细化检测结果
    2.4 耳鸣组与对照组DPOAE检测结果
三 讨论
    3.1 正常听力耳鸣患者的耳鸣精细化检测结果分析
    3.2 正常听力耳鸣患者的耳鸣常规听力学检测与精细化检测对比分析
    3.3 正常听力耳鸣患者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一 研究流程图
    二 耳鸣诊断参考问卷
综述 耳鸣与听觉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耳声发射的发现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4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耳声发射产生机理分类及信号的特点
    2.1 耳声发射的产生机理
    2.2 耳声发射的分类以及各自的特点
        2.2.1 自发性耳声发射(SOAE)
        2.2.2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
        2.2.3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
        2.2.4 刺激声频率耳声发射(SFOAE)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检测与处理
    3.1 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的构成
    3.2 系统扬声器的选择
    3.3 系统麦克风的选择
    3.4 数据采集设备
    3.5 PC端信号处理
    3.6 DPOAE信号检测算法
        3.6.1 相干平均法
        3.6.2 设置拒绝阈值
        3.6.3 带通滤波法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耳声发射检测系统软件设计以及实验
    4.1 检测人耳DPOAE系统搭建
        4.1.1 刺激声的发射
        4.1.2 USB声卡数据采集
    4.2 人耳DPOAE检测结果
    4.3 检测小鼠DPOAE系统搭建
        4.3.1 LabVIEW语言简介
        4.3.2 LabVIEW数据采集概述
        4.3.3 数据采集原理
        4.3.4 模拟信号连接方式
        4.3.5 信号调理
        4.3.6 数据采集系统构成
        4.3.7 数据采集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4.3.8 数据采集卡驱动软件
    4.4 软件设计
    4.5 实验检测以及结果
    4.6 本章小结
结论
    收获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便携式耳声发射检测仪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耳声发射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耳声发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耳声发射的产生机制分类及信号特点
    2.1 耳声发射的产生机制
        2.1.1 基底膜结构的主动反馈机制
        2.1.2 基底膜行波的双向性
    2.2 耳声发射的临床特点
    2.3 耳声发射的分类
        2.3.1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2.3.2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2.4 耳声发射的信号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耳声发射信号处理方案
    3.1 耳声发射诱发刺激声
    3.2 耳声发射信号的放大及滤波
    3.3 耳声发射信号的采样频率
    3.4 耳声发射信号的处理
        3.4.1 相干平均法
        3.4.2 设拒绝阈值
        3.4.3 带通滤波法
        3.4.4 时域加窗法
        3.4.5 非线性差分平均
    3.5 耳声发射信号的识别
        3.5.1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的识别
        3.5.2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信号的识别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耳声发射检测仪硬件系统设计
    4.1 主控制器模块
        4.1.1 ATmega128 单片机
        4.1.2 时钟电路
        4.1.3 复位电路
        4.1.4 JTAG 接口电路
    4.2 诱发刺激声驱动模块
        4.2.1 数模转换电路
        4.2.2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4.3 探头
    4.4 信号处理模块
        4.4.1 前置放大电路
        4.4.2 滤波电路
        4.4.3 程控放大电路
    4.5 信号采集模块
    4.6 数据存储模块
        4.6.1 外部静态随机存储器
        4.6.2 串行闪存存储器
    4.7 串口通信模块
    4.8 液晶屏显示模块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耳声发射检测仪软件系统设计及实验
    5.1 软件系统总体框图
    5.2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检测流程
    5.3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流程
    5.4 耳声发射检测实验
        5.4.1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实验
        5.4.2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实验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识别与分析新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1-1 耳声发射的研究背景
    §1-2 耳声发射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1-3 耳声发射检测系统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第二章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的建立
    §2-1 硬件系统
    §2-2 软件系统
第三章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采集
    §3-1 对象
    §3-2 方法
    §3-3 结果
第四章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识别
    §4-1 问题的提出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图
    §5-1 问题的提出
    §5-2 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能量分布图
    §6-1 问题的提出
    §6-2 方法
    §6-3 结果
    §6-4 讨论
    §6-5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综述二
致谢

(8)基于STM32和Android的综合听力检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ABR和OAE检测仪器
        1.2.2 移动医疗设备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结构
第二章 OAE和ABR检测原理
    2.1 OAE的产生机制
    2.2 OAE分类和基本特性
    2.3 TEOAE检测方法
    2.4 TEOAE信号处理
        2.4.1 TEOAE信号抑噪和去伪迹
        2.4.2 TEOAE信号评价
    2.5 DPOAE检测方法
    2.6 DPOAE信号处理
        2.6.1 DPOAE信号抑噪
        2.6.2 DP图
    2.7 ABR产生机制
    2.8 ABR基本特性
    2.9 ABR检测方法
    2.10 ABR信号处理
第三章 听力检测仪硬件系统设计
    3.1 硬件系统总体框架
    3.2 电源电路
    3.3 STM32单片机电路
    3.4 刺激声产生电路
    3.5 OAE预处理电路
    3.6 ABR预处理和驱动电路
    3.7 ADC和信号隔离电路
    3.8 阻抗测量和信号隔离电路
    3.9 蓝牙通信模块电路
第四章 听力检测仪软件系统设计
    4.1 固件程序设计方法
    4.2 固件程序控制部分设计
        4.2.1 刺激声测试和阻抗测量设计
        4.2.2 刺激采集同步方法设计
        4.2.3 通信传输模块设计
    4.3 固件程序信号处理部分设计
        4.3.1 数据转换序列计算
        4.3.2 滤波器设计
    4.4 安卓应用程序设计
        4.4.1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4.4.2 通信传输和数据存储模块
第五章 实验和分析
    5.1 系统噪声测量
    5.2 刺激声播放和阻抗测量测试
    5.3 刺激采集同步性测试
    5.4 TEOAE检测和分析
    5.5 DPOAE检测和分析
    5.6 ABR检测和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致谢

(9)听力综合检测仪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耳声发射信号与ABR信号
        1.2.2 微弱信号提取算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耳声发射信号与ABR信号提取算法的研究
    2.1 耳声发射现象与听性脑干反应
        2.1.1 耳声发射现象
        2.1.2 听性脑干反应
    2.2 微弱信号提取方法研究
        2.2.1 耳声发射信号提取方法
        2.2.2 ABR信号提取常用方法
        2.2.3 HHT方法研究
    2.3 改进的HHT算法EHHT研究
    2.4 降噪算法优良度判定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ABR信号的动态提取仿真实验
    3.1 含噪ABR信号建模
    3.2 基于HHT的ABR信号提取
    3.3 基于EHHT的ABR信号提取及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听力综合检测仪的硬件设计
    4.1 检测系统硬件总体方案
    4.2 主控制器单元
    4.3 听觉激励单元
        4.3.1 数模转换电路
        4.3.2 音频幅值调节电路
    4.4 耳声发射信号采集单元
    4.5 脑电信号采集单元
    4.6 耳声发射信号检测单元
        4.6.1 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4.6.2 滤波电路设计
        4.6.3 主放大电路设计
        4.6.4 数模转换电路设计
    4.7 ABR信号检测单元
        4.7.1 前置放大电路
        4.7.2 滤波电路设计
        4.7.3 主放大电路设计
        4.7.4 数模转换电路设计
    4.8 数据存储单元
        4.8.1 串行闪存存储器
        4.8.2 静态随机存储器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听力综合检测仪上位机实验
    5.1 听力综合检测仪的上位机软件设计
        5.1.1 应用软件系统设计
        5.1.2 听力检测仪软件工作过程
    5.2 听力综合检测仪检测实验
        5.2.1 ABR信号实验分析
        5.2.2 TEOAEs信号与DPOAEs信号实验分析
        5.2.3 实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意义
    1.2 耳声发射检测的可应用范围
    1.3 耳声发射检测仪器的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所设计的耳声发射监测系统的特色
第二章 耳声发射的机理分类和信号特点
    2.1 耳声发射的机理简介
    2.2 耳声发射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2.3 耳声发射的信号特点
第三章 耳声发射的诱发采集提取与处理
    3.1 刺激信号
    3.2 OAE信号的放大与滤波
    3.3 OAE信号的采集
    3.4 信号的预处理
    3.5 TEOAE信号的识别
    3.6 DPOAE信号的识别
第四章 TEOAE信号的小波分析
    4.1 算法概述
    4.2 选择小波变换的原因
    4.3 基于Mellin变换的连续小波变换的快速算法
    4.4 算法应用
第五章 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的设计
    5.1 总体设计方案
    5.2 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06简介
    5.3 控制器
    5.4 探头
    5.5 放大电路
    5.6 滤波电路
    5.7 模数转换电路
    5.8 刺激信号产生电路
    5.9 双CPU间的通信
    5.10 液晶显示及键盘接口
    5.11 与计算机接口
    5.12 电源及电源监测电路
    5.13 远程通讯接口
    5.14 存储模块
    5.15 系统主要流程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四、记录诱发性耳声发射用声探头的制作(论文参考文献)

  • [1]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D]. 丁光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2]美国听力学会儿童听力筛查指南[J]. 杨琨,杨希林,王燕,徐勇,蒋涛,孙建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7(02)
  • [3]耳声发射仿真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白璐. 北京交通大学, 2015(10)
  • [4]正常听力耳鸣患者的精细化检测结果分析[D]. 李尧.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5]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的设计[D]. 校世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6]便携式耳声发射检测仪设计[D]. 钟辉.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2(07)
  • [7]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识别与分析新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D]. 李丽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7(11)
  • [8]基于STM32和Android的综合听力检测系统的设计[D]. 张志忠.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 [9]听力综合检测仪的设计[D]. 刘博.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7(05)
  • [10]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研究[D]. 丁兵. 大连理工大学, 2000(01)

标签:;  ;  ;  ;  ;  

用于记录诱发耳声发射的声学探头的制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