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遂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益遂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一、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顾恪波,程艳玲,孙玉雯,何立丽,吴志奎[1](2021)在《基于“肾藏精、生髓”理论辨治地中海贫血的思路探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医学"肾藏精、生髓"理论指导辨治地中海贫血已历30余年,临床检验其疗效肯定。基于理论溯源及临床中医证候调查结果,提出"肾生髓、髓生血"是中医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理论基础,结合"肾藏精、生髓"理论指导辨治地中海贫血的临床实践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该理论实际上分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化血"三个不同层次。通过一系列动物及临床研究从以上三个不同层次解析并验证"肾藏精、生髓"理论在指导地中海贫血治疗中的科学性,揭示了三个层次之间的区别以及联系,并使该理论的内涵在细胞、分子、信号途径、基因表达等不同层面得到总结和提炼。

顾恪波,程艳玲,孙玉雯,何立丽,吴志奎[2](2021)在《吴志奎“益髓生血”理论治疗地中海贫血应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说明地中海贫血是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致残率高,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吴志奎教授根据中医"肾藏精、生髓"及"精血同源"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提出"肾藏精"→"精生髓"→"髓生血"理论,并始终坚持运用"补肾益髓生血"法治疗地中海贫血。研究证实益髓生血颗粒可通过改善患者造血功能、减轻红细胞损伤与破坏等发挥治疗作用,可减轻患者贫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程艳玲[3](2016)在《从造血干细胞增殖及造血微环境探讨中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机制》文中指出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血红蛋白病。地贫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中海以及东南亚地区(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是地贫的高发区,中国地贫高发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广西、广东。地贫是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危害大、致死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重型和中间型地贫患儿的出生是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现代医学目前尚未找到根治大量新生地贫患儿的解决方案,如何提高这类人群的生存质量是现代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地贫发病机制明确,但对其治疗相对滞后。导师吴志奎教授基于“肾生髓、髓生血”理论,用“补肾益髓”法在地贫高发区治疗β地贫取得了肯定疗效。积累了30多年临床实践,首次对地贫的中医理论认识、核心病机、中医药治疗地贫的治则治法和疗效作用的可能机制提出了较明确的认识。创建了系统的理论与有效治法,填补了植物药治疗地贫的临床空白,扩大了中医药治疗单基因遗传病的国际影响。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在深入学习传承导师“补肾益髓”治疗地贫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首次在高发区开展“补肾益髓”治疗β地贫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规范临床研究并对其疗效的可能机制提出研究假说,认为“补肾益髓”治疗地贫发挥疗效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改善造血微环境,调控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影响DNA甲基化表观遗传修饰,进而促进骨髓有效造血实现的。通过分离培养骨髓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采用RT-PCR检测珠蛋白基因表达调控,利用Western blot,DNA甲基化芯片,透射电镜等现代生物信息学技术,体内外实验相结合,验证假说的客观性。一、研究目标开展补肾益髓治疗β地贫临床规范研究;并从改善造血微环境,调控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影响DNA甲基化修饰等方面对其促进骨髓有效造血的疗效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侧面揭示“肾生髓、髓生血”的理论内涵。本项课题围绕着研究目标从临床和实验两个部分展开研究。1补肾益髓治疗地贫的临床研究1.1地贫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调查中医肾虚证候(肾精亏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在地贫患者中的具体分布,中医肾虚症候积分与基因型的关系以及在地贫患者中的差异,为益髓生血颗粒临床辨证治疗地贫提供依据。1.2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贫临床规范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前在国际临床研究注册网站进行注册。对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症候量化评分,连续观察血液指标动态变化,以国际公认的诊断与疗效标准,采用第三方统计分析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2补肾益髓治疗地贫的机制研究主要围绕着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贫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调控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影响DNA甲基化表观遗传修饰,进而促进骨髓有效造血展开。2.1地贫患者内源性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通过观察患者内源性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益髓生血颗粒含药血清及组分单体对造血干细胞集落分化、珠蛋白基因表达及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补肾益髓”治疗地贫调控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机制。同时对益髓生血颗粒治疗两对双胞胎地贫患儿进行个体研究,观察遗传背景与临床疗效、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关系。2.2益髓生血颗粒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调控骨髓有效造血通过检测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贫对骨髓血血浆细胞因子活性,红细胞免疫酶活性,以及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因子活性与基因表达,观察补肾益髓治疗地贫对造血微环境调控的影响。2.3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贫对DNA甲基化修饰的影响通过对益髓生血颗治疗β地贫有效病例进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探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贫对DNA甲基化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从表观遗传修饰方向寻找与造血相关的功能基因。二、研究方法及结果1 临床研究方法及结果1.1地贫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采集地贫患者临床基础数据,制定地贫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299例地贫患者(肾虚证)基因型,对中医证候进行分类(肾精亏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对26项中医症候进行评分汇总。对不同基因型地贫的中医证候,症候积分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中医证候在地贫患者中的分布。地贫患者中医证候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所有患者中,以肾阴虚证195例最为多见,其次为肾精亏虚证89例,肾阳虚证所占比例较少。涉及的26项中医肾虚症侯出现的频率以面色萎黄、盗汗、口唇淡白、神疲乏力、咽干、口干多见,地贫患者阴血亏虚见面色萎黄、口唇淡白;血虚则气弱,神疲乏力;阴虚则见盗汗、口干、咽干。β地贫患者基因型为纯合子或杂合子的肾虚症候积分无统计学差异。1.2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贫高发区临床规范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试验前在国际临床研究网站进行注册(https://clinicaltrials.gov/,NCT01549080),对患者中医症候量化评分,动态观察临床血液指标变化,由第三方编盲与第三方统计,以国际公认的诊断与疗效标准,对临床治疗结果进行评价。入组40例β地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益髓生血颗粒,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疗程12周。治疗前和治疗第4周、8周、12周分别对患者外周血Hb.RBC、Ret、HbF、WBC、PLT进行检测,以Hb上升≥5g/L为临床治疗有效病例。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贫结果显示,治疗第4周、8周、12周实验组有效率分别为47.06%,47.06%和58.82%;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1.11%,5.56%,5.56%;两组有效率比较,三个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均有显着的统计差异(4周p<0.05,8周p<0.01,12周p<0.01)。该研究在国内外β地贫临床研究中为首次完成。组内自身比较,实验组治疗第4周,Hb和RBC上升,与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治疗第8周HbF上升,与疗前比较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Hb上升没有统计意义。治疗12周,实验组Hb平均水平71.35g/L,高于对照组平均水平68.50g/L,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意义。益髓生血颗粒能够提高患者Hb、RBC、HbF的含量,对患者WBC和PLT的作用效果不明显。2实验研究方法及结果2.1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贫对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影响选取经益髓生血颗粒治疗的5例地贫患者,其中有2对双胞胎患儿(同卵双生β地贫患儿,异卵双生α地贫患儿),疗程12周。治疗前后取患者骨髓血,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有核细胞,采用磁性分选器经免疫磁珠阳性分选获得骨髓CD34+细胞,对治疗前后骨髓CD34+细胞进行体外连续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第2、4、6、7日各时间点的OD值,对两对双胞胎地贫患儿的遗传背景与疗效,与骨髓CD34+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行初步分析。(1)研究显示,5例患者疗后骨髓CD34+细胞体外培养自第2日开始,增殖较快,至第7日疗后CD34+细胞增殖OD值为0.62,较疗前骨髓CD34+细胞增殖明显提高(p<0.01)。提示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贫可显着促进患者内源性骨髓CD34+细胞增殖。(2)研究还对不同类型(α型,β型)的两对双胞胎地贫患儿,进行了遗传背景与临床疗效、骨髓CD34+细胞的增殖能力关系的比较分析。1)结果发现,同卵双生β地贫患儿(基因型p41-42/β8)与异卵双生α地贫患儿(基因型--SEA/αCSα,--SEA/α4.2α),遗传背景不同其临床疗效及骨髓CD34+细胞的增殖能力有明显差异。α型地贫双胞胎患儿较β型地贫双胞胎患儿临床贫血症状轻,经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后,疗效优于β地贫双胞胎患儿;α地贫双胞胎患儿骨髓CD34+细胞的增殖能力高于β型地贫双胞胎患儿。2)β地贫遗传背景完全相同(基因型β 41-42/β-28),骨髓CD34+细胞体外增殖情况个体差异较大,在临床贫血较轻的患者,其骨髓CD34+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强。α地贫患儿疗后骨髓CD34+细胞增殖能力随时间变化提高明显,基因型--SEA/αCSα(缺失、突变)患儿骨髓CD34+细胞增殖能力较基因型--SEA/α42α(缺失型)患儿更为明显。上述研究结果在中药治疗地贫研究中为首次完成。2.2益髓生血颗粒含药血清诱导红系分化研究研究通过半固体集落培养方法,观察益髓生血颗粒含药血清高、中、低各浓度对骨髓CD34+细胞分化集落的影响;同时以K562细胞为研究对象,用益髓生血颗粒含药血清培养K562细胞,采用联苯胺染色和RT-PCR技术观察益髓生血颗粒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的作用。结果显示益髓生血颗粒含药血清作用第13天,BFU-E集落数量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呈现明显的促进集落分化的作用(p<0.001);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集落数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益髓生血颗粒高剂量含药血清能够促进K562细胞a和γ珠蛋白基因表达(p<0.05)。2.3益髓生血颗粒君药单体对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集落形成的影响研究以君药制首乌组分二苯乙烯苷和大黄素作用骨髓CD34+细胞,观察细胞集落分化形成,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造血干细胞早期分化集落细胞各珠蛋白(α、β、γ、ε)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研究结果显示,大黄素9.25μM浓度组CFU-E集落数为33.67,3.70μM浓度CFU-E集落数为25.00,与对照组17.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取培养第13天集落细胞,珠蛋白基因表达结果显示大黄素9.25μM组能够促进早期分化集落细胞中γ珠蛋白基因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大黄素能够提高骨髓CD34+细胞分化集落细胞β和γ珠蛋白含量。2.4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贫患者对骨髓血中细胞因子活性的影响取益髓生血颗粒治疗患者前后骨髓血,密度梯度离心收集骨髓血血浆、红细胞,采用酶联免疫、透射电镜等实验技术检测益髓生血颗粒对骨髓血内造血细胞因子以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益髓生血颗粒治疗12周,骨髓血中细胞因子SCF、G-CSF、 IL-6、EPO含量呈上升的趋势;骨髓血红细胞氧化相关酶活性检测,SOD和GSH-PX表现上升,MDA表现下降,治疗后的外周血红细胞内包涵体数量明显降低,结果提示:益髓生血颗粒可提高地贫患者骨髓中造血相关细胞因子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红细胞内包涵体,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有效造血。2.5益髓生血颗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取患者骨髓血,密度梯度离心获得有核细胞,采用免疫磁珠阳性分选方法获得骨髓CD34+细胞,同时将剩余细胞进行连续贴壁培养,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CCK8检测大黄素和二苯乙烯苷对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单体大黄素一定浓度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二苯乙烯苷一定浓度表现出促进增殖的作用趋势。2.6益髓生血颗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活性与表达的影响连续贴壁培养获得地贫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ELISA和RT-PCR实验技术检测君药单体对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身分泌细胞因子SCF和IL-6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大黄素和二苯乙烯苷能够提高细胞因子SCF活性,对IL-6活性影响不大;大黄素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八天,能够促进SCF的基因表达(p<0.05),二苯乙烯苷对细胞因子SCF和IL-6基因表达没有影响。2.7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贫患者对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收集5例益髓生血颗粒治疗有效的β地贫病例的外周血有核细胞,采用DNA甲基化芯片技术,对治疗前后的5例β地贫患者进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定。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研究结果显示,位于11号染色体上的LGR4和PP11159H22.2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上的CCDC101、NUPR1和RP1166602.1基因在治疗后处于低甲基化功能,这些基因的作用与蛋白编码有关。两个关键基因JAK3和MAPK10,存在于骨髓和淋巴系统,JAK3在早期造血过程中与造血细胞因子密切相关。三、研究结论本课题首先对地贫进行了中医肾虚证候分布调查,在中医证候调查的基础上,首次开展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贫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进行临床研究国际注册,以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贫的有效性;在临床疗效的基础上,从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骨髓造血微环境调控有效造血及DNA甲基化表观遗传层面对疗效产生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临床研究1.1α地贫和β地贫临床均存在肾虚表现,以肾阴虚证最为多见,基本证型为肾精血不足、肾阴虚证。1.2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评价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贫疗效,疗程结束,实验组地贫患者治疗4周、8周、12周有效率分别为47.06%,47.06%和58.82%;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1.11%,5.56%,5.56%;两组各时间节点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4周p<0.05,第8周p<0.01,第12周p<0.01)。该研究在国内外β地贫临床研究中为首次完成。2疗效机制研究2.1益髓生血颗粒能够促进骨髓CD34+细胞增殖分化,促进骨髓有效造血:(1)益髓生血颗粒能够促进地贫患者内源性骨髓CD34+细胞体外增殖。地贫患者骨髓CD34+细胞的增殖具有时间依赖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疗后骨髓CD34+细胞增殖能力显着提高。(2)遗传背景与临床疗效、骨髓CD34+细胞的增殖能力关系的比较,遗传背景不同的两对双胞胎地贫患儿,其临床疗效及骨髓CD34+细胞的增殖能力有明显差异;同类型双胞胎患儿,同卵双生β地贫患儿(基因型p41-42/β-28)疗效有个体差异,对异卵双生a地贫患儿(基因型--SEA/acsa,--SEA/α4.2α)基因型不相同疗效也有明显差异。(3)益髓生血颗粒含药血清高剂量组促进骨髓CD34+细胞分化红系集落形成,并能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4)益髓生血颗粒组分大黄素能够促进骨髓CD34+细胞分化集落细胞γ珠蛋白基因表达。2.2益髓生血颗粒能够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促进骨髓有效造血:(1)益髓生血颗粒能够提高患者骨髓血血浆SCF、IL-6、G-CSF、EPO造血细胞因子含量,提高患者骨髓内红细胞SOD,GSH-PX酶活性。(2)组分单体大黄素能够促进骨髓MSC细胞增殖。(3)大黄素能够提高骨髓MSC细胞分泌细胞因子SCF的活性。(4)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贫有效病例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结果显示,两个关键基因JAK3和MAPK 10可能在细胞因子诱导干细胞分化过程中起作用。益髓生血颗粒能够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调控骨髓造血干细胞有效造血,表现为能够促进骨髓MSC细胞自分泌细胞因子,减少早期红系集落细胞氧化损伤,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促进造血干细胞早期分化集落细胞Y珠蛋白的基因表达,促进有效造血。益髓生血颗粒缓解地贫患者临床贫血症状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骨髓有效造血,减少骨髓内早期红细胞的溶血。研究结果提示,“肾生髓、髓生血”理论的现代生物学内涵可部分体现为骨髓微环境调控下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功能。四、论文创新之处1.本研究首次在高发区完成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贫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进行临床研究国际注册,第三方编盲统计,以国际公认的诊断与疗效标准,对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贫进行疗效评价,在国内外β地贫临床研究中属于首次完成。2.研究发现益髓生血颗粒能够促进地贫患者内源性骨髓CD34+细胞体外增殖。对双胞胎患儿研究发现,遗传背景与疗效、患儿骨髓CD34+细胞增殖密切相关,上述研究在中药治疗地贫疗效机制研究中为首次完成。3.理论创新:论文基于补肾益髓治疗β地贫的明显疗效,从促进患者内源性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改善造血微环境,诱导红系分化及影响DNA甲基化表观遗传修饰层面,探讨了补肾益髓治疗β地贫疗效的分子机制,从一个侧面阐释了“肾生髓、髓生血”理论的科学内涵。研究结果为难治疾病防治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张瀚,袁经权,黄小燕,周小雷,姜建萍[4](2014)在《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地中海贫血(thalassaemias)是由于某类珠蛋白合成受抑制造成肽链合成不平衡所引起的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但并不涉及血红蛋白结构的异常。因其早期的病例发生在地中海国家,所以称之为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也称海洋性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库勒贫血,简称地贫。其发病有地域性,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遗传性疾病之一。目前广泛

褚娜利,张新华,程艳玲,吴志奎[5](2013)在《地中海贫血临床用药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地中海贫血是世界上发病率高危害最大的单基因遗传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主要是通过输血联合应用药物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药物治疗维持时间较短,且有严重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其根治手段是骨髓和干细胞移植以及基因治疗,前者由于配型和髓源限制,尚不能在临床上普及,后者因同源重组率低的问题尚未解决,临床应用尚待时日。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出现了可喜的苗头,但大多只限于个案报道,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收集了目前地中海贫血临床治疗用药情况的部分资料,通过客观总结相关治疗药物的优势和劣势,以期为临床治疗地中海贫血提供参考。

刘莉[6](2013)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α-HbH病对造血细胞因子活性与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地中海贫血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致使人体不能正常合成血红蛋白珠蛋白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血液病,血红蛋白H (HbH)病是临床常见的中间型a-地中海贫血,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导师吴志奎教授首次提出“中医肾生髓、髓生血是中医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理论核心”这一假说,采用补肾益髓法的代表方——益髓生血颗粒在广西高发区治疗地中海贫血30余年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并从基因突变、调控珠蛋白基因表达、红细胞结构与功能等不同层面深入研究了疗效的分子机制,验证了该理论假说的客观性,使中医药治疗地中海贫血整体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29例α-HbH病患者和血虚症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将临床研究、临床试验研究与动物实验相结合,采用real-time PCR、RIA等相关技术从造血细胞因子的活性与表达方面探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α-HbH病的作用机制,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主要结论1.1对29例α-HbH病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临床病例均来自于广西南宁303医院的门诊病历。2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α-HbH病患者经益髓生血颗粒治疗3个月,结果有4例脱落,25例完成整个疗程观察,其中24例有效,1例无效。24例有效病例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显示:潮热盗汗、心悸气短、咽干等治疗后1、2、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咽干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2个月也有明显改善(P<0.05)。面色萎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患者Hb、HbH含量在治疗后2、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5或P<0.01),Hb治疗后2、3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也有明显提高(P<0.01)。患者RBC、Ret、PLT含量治疗后无明显上升(P>0.05)。研究表明:益髓生血颗粒能改善α-HbH病患者的外周血象,提高血红蛋白(Hb)含量,与临床中医症状的改善相一致。1.2对29例α-HbH病患者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1.2.1对24例有效病例血清中造血细胞因子活性与表达的检测发现:益髓生血颗粒治疗3个月后,患者造血细胞因子SCF和GM-CSF活性和表达疗后与疗前相比无明显增强(P>0.05);IL-3活性和表达疗后比治疗前则明显减弱(P<0.05)。患者造血细胞因子mRNA PCR扩增产物琼脂糖电泳图谱表明,治疗后α-HbH病患者外周血SCF表达增加,IL-3表达减少。提示我们,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α-HbH病疗效肯定,其疗效的分子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外周血造血细胞因子SCF、GM-CSF、IL-3的活性与表达有关。1.2.2对15例有效病例的外周血红细胞膜的抗氧化指标检测发现:经益髓生血颗粒治疗3个月后,患者红细胞膜上的抗氧化指标MDA含量有下降趋势,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SOD、GSH-PX的含量上升,而且GSH-PX含量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益髓生血颗粒能有效缓解α-HbH病患者红细胞的氧化损伤程度,从而改善无效造血的产生,这与临床观察和血液指标的检查结果相一致。1.3对60Co γ射线照射的血虚症模型小鼠的实验研究结果1.3.160Co γ射线照射后,小鼠外周血指标Hb、RBC、PLT均有明显下降,且在第7天达到最低值(P<0.01),阳性G-CSF、益髓生血颗粒各剂量组在照后第14天,均能明显升高外周血RBC数、Hb、PLT数量(P<0.01),研究表明益髓生血颗粒能有效提高血虚症模型的外周血象,缓解血虚症状。1.3.260Co γ射线照射后小鼠外周血血清中SCF、GM-CSF含量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有下降的趋势,阳性G-CSF、益髓生血颗粒各剂量组能提高血清中SCF、GM-CSF含量(P<0.05),小鼠外周血血清中IL-3含量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有上升的趋势,阳性G-CSF、益髓生血颗粒各剂量组能有效降低血清中IL-3含量,其中低剂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临床研究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前后α-HbH病患者造血细胞因子活性与表达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3.360Coγ射线照射后小鼠胸腺和脾指数与正常组相比有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G-CSF胸腺和脾指数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的上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髓生血颗粒各组均能提高照射小鼠的胸腺指数,但只有高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髓生血颗粒各剂量组能有效提高照射小鼠的脾指数,且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表明:益髓生血颗粒能有效提高血虚症模型小鼠的造血能力。这与外周血象的检查结果相一致。从造血细胞因子活性与表达方面探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α-HbH病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一致的结果。研究表明: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α-HbH病,可提高患者的整体效应,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与血液学指标的提高相一致,其疗效的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调节造血细胞因子的活性与表达,进而改善造血微环境,减少红细胞氧化损伤,促进有效造血。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中医肾生髓、髓生血理论治疗地中海贫血的客观性,为从分子水平揭示其理论内涵提供了科学依据。2本研究的创新点本研究以高发区α-HbH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把中医的理论思维与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相结合,从造血细胞因子的活性与表达方面探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α-HbH病的作用机制,为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程艳玲,张新华,孙玉雯,吴志奎[7](2013)在《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现状》文中研究说明分析β-地中海贫血临床研究现状以及中医中药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近30年来基于"肾藏精生髓理论"从肾论治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探索和基础实验研究,阐述中医中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理论依据、核心病机、治则治法以及疗效特点的可能分子机制,展望中医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前景和有待深入的研究方向。

刘莉,李俊丽,张新华,吴志奎[8](2012)在《α-HbH病的中药治疗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简称地贫)是由于1种或1种以上珠蛋白基因突变或缺失造成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合成受抑制,导致肽链失平衡而引起的慢性溶血性疾病。最早是Cooley和Lee于1925年在意大利发现的,早期病例均为地中海裔儿童,因而被称为地中海贫血。危害较大的有两种类型,即α-地中海贫血(α-thalassemia,简称α-地贫)和β-地中海贫

方素萍,张新华,吴志奎,王文娟,刘咏梅,李敏,王荣新,柴立民,张冲,陈玉英,吕鑫霞[9](2010)在《补肾益髓法治疗中间型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补肾益髓法从肾论治治疗两种不同类型(α-,β-型)中间型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具有相同中医证候(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证),不同基因型的两种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α-,β-型),用补肾益髓法的代表方益髓生血颗粒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动态观察患者疗效性血液指标Hb、RBC、Ret、HbH的变化。结果益髓生血颗粒治疗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96例,有效78例,无效17例,有效率81.3%。有效病例患者的血液指标(Hb、RBC、Ret、HbF),自治疗第1个月起至3个月疗程结束均明显升高(均P<0.01);治疗中间型α-HbH病81例,有效62例,无效18例,有效率76.5%。有效病例患者临床血液指标Hb、RBC、Ret,自第1个月起至3个月疗程结束均明显升高(P<0.01)。益髓生血颗粒治疗中间型地中海盆血总有效率为79.1%,β-地中海贫血和α-HbH病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药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与血液学指标的提高相一致。结论补肾益髓法治疗相同中医证候(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证)不同基因型的(β-地中海贫血,α-HbH病)两种类型的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均有明显疗效。

周玉蒙,杨振江[10](2010)在《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治疗及疗效机理研究》文中提出对近15年来中医药学对地中海贫血的验案报道及大规模临床实验研究,特别是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对其疗效机理等进行了综述,阐明中医药治疗的多靶点、整体综合效应,并指出各种治疗方法疗效机理的差异仍需进一步研究。

二、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肾藏精、生髓”理论辨治地中海贫血的思路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肾藏精、生髓”指导辨治地中海贫血的理论基础
    1.1肾藏精
    1.2精生髓
    1.3髓化血
2“肾藏精、生髓”指导辨治地中海贫血的临床依据
3 从不同层次验证“肾藏精、生髓”指导辨治地中海贫血的科学性
    3.1 补肾(填精)生血治疗地中海贫血的科学性
    3.2“肾藏精”指导地中海贫血治疗的科学性
        3.2.1对生殖、发育之精的影响
        3.2.2对先天之精的影响
    3.3“精生髓”指导地中海贫血治疗的科学性
    3.4“髓化血”指导地中海贫血治疗的科学性
4 结语

(2)吴志奎“益髓生血”理论治疗地中海贫血应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肾藏精、生髓”理论创新
    1.1 肾藏精
    1.2 精生髓
    1.3 髓生血
2 “肾生髓、髓生血”理论的临床实践
3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贫的机制
4 小结

(3)从造血干细胞增殖及造血微环境探讨中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基于“肾生髓,髓生血”理论治疗β地贫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骨髓造血微环境调控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补肾益髓治疗地贫的临床研究
    第一章 地贫患者中医肾虚证候分布调查
        1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地贫患者基本资料
        2.2 地贫患者基因型分布
        2.3 地贫患者肾虚证候分布
        2.4 肾虚证相关症候频数分布
        2.5 地贫患者肾虚症候积分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贫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基线比较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的比较
        3.3 实验组与对照组地贫患者临床血液指标变化
        3.4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Hb含量变化
        3.5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变化
        4 讨论
        5 小结
    临床研究讨论
    临床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补肾益髓治疗地贫疗效分子机制研究
    第一章 地贫患者内源性骨髓造血干细胞体外增殖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取骨髓CD34+细胞患者基本信息
        2.2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患者前后临床血液指标变化
        2.3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贫患者不同时间节点有效率的变化
        2.4 地贫患者骨髓CD34+细胞分选形态
        2.5 红系集落形成鉴定骨髓CD34+细胞
        2.6 益髓生血颗粒对患者内源性骨髓CD34+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2.7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双胞胎地贫患儿疗效与遗传背景关系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益髓生血颗粒含药血清诱导红系分化实验研究
        第一节 益髓生血颗粒含药血清对骨髓CD34+细胞红系集落分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益髓生血颗粒含药血清对骨髓CD34+细胞分化红系集落的影响
        第二节 益髓生血颗粒含药血清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益髓生血颗粒含药血清对K562细胞联苯胺染色的结果
        2.2 益髓生血颗粒含药血清对K562细胞珠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益髓生血颗粒君药组分单体对造血CD34+细胞分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益髓生血颗粒组分单体对骨髓CD34+分化集落形成的影响
        2.2 联苯胺染色与吉姆萨染色鉴定早期分化集落细胞
        2.3 早期分化红系粒系集落细胞表面标志物流式鉴定
        2.4 益髓生血颗粒组分单体对集落细胞珠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2.5 益髓生血颗粒组分单体对集落细胞内蛋白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补肾益髓治疗地贫对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贫对骨髓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益髓生血颗粒对骨髓血浆造血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2.2 益髓生血颗粒对骨髓红细胞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2.3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包涵体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益髓生血颗粒单体对骨髓MSC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β地贫患者骨髓MSC的生长形态及消化传代
        2.2 骨髓MSC细胞表型鉴定
        2.3 骨髓MSC细胞诱导成骨分化鉴定
        2.4 益髓生血颗粒组分单体对骨髓MS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2.5 益髓生血颗粒组分单体对骨髓MSC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活性的影响
        2.6 益髓生血颗粒组分单体对骨髓MSC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补肾益髓治疗β地贫对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贫有效病例基本信息
        2.2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贫临床血液指标的变化
        2.3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贫有效病例对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
        2.3.1 差异基因显着靶向性功能分析
        2.3.2 差异基因参与的信号转导通路分析
        2.3.3 基因间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讨论
    实验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与展望
论文基金资助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1
附件2

(4)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研究
    1.1单味中药的研究
    1.2中药复方研究
2药理研究
3结语

(5)地中海贫血临床用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铁螯合剂在治疗地中海贫血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1.1 去铁胺 (DFO)
    1.2 去铁酮 (DFP)
    1.3 地拉罗司 (ICL670)
    1.4 铁螯合剂的联合应用
2 珠蛋白基因表达调控剂的临床应用
    2.1 羟基脲
        2.1.1 作用机制
        2.1.2临床研究
        2.1.3 不良反应
    2.2 丁酸盐及其衍生物
        2.2.1 作用机制
        2.2.2 临床研究
        2.2.3 用药安全性
    2.3 α-肽链合成抑制剂 (异烟肼)
        2.3.1 作用机制
        2.3.2 临床研究
    2.4 五氮胞苷和地西他滨
3 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
    3.1 单味中药提取物治疗
    3.2 中药复方治疗
        3.2.1 益髓生血颗粒的临床研究
        3.2.2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中海贫血的作用机制
4 中西医结合联合用药
5 展望

(6)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α-HbH病对造血细胞因子活性与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一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章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α-HbH病的临床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α-HbH病的临床试验研究
        第一节 对造血细胞因子活性与表达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对红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小结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益髓生血颗粒对血虚症小鼠造血细胞因子活性与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主要试剂和仪器
    3 照射模型与给药方案
    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5 统计方法
    6 结果
    7 结论
    参考文献
    动物实验小结
结语
展望
致谢
附表
研究生个人简历

(9)补肾益髓法治疗中间型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中间型地中海贫血的西医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
    2.中间型地中海贫血的中医临床证候的初步调查:
    3.补肾益髓法治疗中间型 (β-地中海贫血, α-HbH ) 地中海贫血177例临床研究:
    4.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5.治疗方法及疗程:
    6.疗效评定:
    7.统计学方法:
结 果
    1.益髓生血颗粒治疗
    2.益髓生血颗粒治疗
    3.益髓生血颗粒治疗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和α-HbH病疗效比较:
讨 论

(10)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治疗及疗效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个案报道研究
2 中医临床试验研究
3 中医药疗效机理研究
    3.1 抗氧化
    3.2 影响功能基因表达
    3.3 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
    3.4 影响SCF-GM-CSF-EPO轴的生理功能, 调控造血刺激因子表达
    3.5 调节骨髓有核细胞转录因子GATA-1的表达, 促进AHSP基因表达
    3.6 激活γ-基因, 诱导γ珠蛋白的合成
    3.7 诱导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7kip1
    3.8 重塑EPOR位置, 诱导向红系细胞分化
4 展望

四、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肾藏精、生髓”理论辨治地中海贫血的思路探析[J]. 顾恪波,程艳玲,孙玉雯,何立丽,吴志奎. 中医杂志, 2021(19)
  • [2]吴志奎“益髓生血”理论治疗地中海贫血应用及机制[J]. 顾恪波,程艳玲,孙玉雯,何立丽,吴志奎. 北京中医药, 2021(04)
  • [3]从造血干细胞增殖及造血微环境探讨中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机制[D]. 程艳玲.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01)
  • [4]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研究进展[J]. 张瀚,袁经权,黄小燕,周小雷,姜建萍. 湖南中医杂志, 2014(04)
  • [5]地中海贫血临床用药的研究进展[J]. 褚娜利,张新华,程艳玲,吴志奎. 环球中医药, 2013(09)
  • [6]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α-HbH病对造血细胞因子活性与表达的影响[D]. 刘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7]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现状[J]. 程艳玲,张新华,孙玉雯,吴志奎. 中医杂志, 2013(02)
  • [8]α-HbH病的中药治疗进展[J]. 刘莉,李俊丽,张新华,吴志奎. 医学研究杂志, 2012(12)
  • [9]补肾益髓法治疗中间型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临床研究[J]. 方素萍,张新华,吴志奎,王文娟,刘咏梅,李敏,王荣新,柴立民,张冲,陈玉英,吕鑫霞. 医学研究杂志, 2010(10)
  • [10]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治疗及疗效机理研究[J]. 周玉蒙,杨振江. 中医药信息, 2010(02)

标签:;  ;  ;  ;  ;  

益遂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