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年的淋球菌耐药性监测

15 年的淋球菌耐药性监测

一、淋球菌耐药监测15年(论文文献综述)

王俊霞[1](2021)在《山西太原淋球菌药物敏感性分析及头孢曲松敏感性与耐药基因penA、ponA相关性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山西太原地区淋球菌临床分离株对7种抗生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大观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青霉素)的药物敏感性。2.探究山西太原地区淋球菌头孢曲松敏感性与耐药基因penA和ponA之间的关系。方法:1.收集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可疑淋球菌感染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大观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青霉素)的药物敏感性。2.取淋球菌临床分离株,提取其DNA,扩增penA和ponA基因片段并测序;并与NCBI中已知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是否存在氨基酸置换、以及氨基酸置换与淋球菌对头孢曲松药物敏感性的关系。结果:1.45株淋球菌中均未出现对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大观霉素耐药的菌株,而阿奇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5.55%、100.00%、97.78%、100.00%,其中TPNG为22.22%;PPNG为51.11%;淋球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的低敏率分比为6.67%、11.11%、17.78%。2.45株菌经基因penA测序,共发现14种PBP2模式,其中有13种非镶嵌模式,1种镶嵌状模式(XXXIV,n=3);45淋球菌临床分离株中有40株菌的ponA出现L421P的突变。结论:1.阿奇霉素、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已不适用于太原地区淋球菌的治疗,而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大观霉素仍可用于该地区淋球菌的治疗。2.(1)特定的非镶嵌状penA突变模式(XVII和XIII模式)可能在本地区淋球菌对头孢曲松敏感性降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镶嵌状的XXXIV可能与本地区淋球菌对头孢曲松的敏感性降低无关;(2)基因ponA中L421P氨基酸的置换可能对淋球菌头孢曲松敏感性影响不大。

刘经纬[2](2021)在《应对淋病一线药物耐药的策略初探 ——头孢曲松耐药克隆的快速检测及庆大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 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一节 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目的]头孢曲松是淋病治疗时最后的一线经验性药物。本研究对中国常规淋球菌耐药监测中发现的头孢曲松高水平耐药的BJ16148克隆,进行基因分型研究。[方法]采用纸条梯度扩散法检测该头孢曲松耐药株,对阿奇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和头孢克肟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 n,MIC),同时使用淋球菌多抗原测序分型、多位点测序分型和淋球菌耐药位点测序分型进行基因型别的鉴定。[结果]此头孢曲松MIC为0.5mg/L的BJ16148菌株,阿奇霉素的MIC为0.25mg/L,大观霉素的MIC为16mg/L,四环素的MIC为4mg/L,环丙沙星的MIC为>32mg/L,头孢克肟的MIC为lmg/L。经过分子分型鉴定,多抗原测序分型为3435型,多位点测序分型为1903型,淋球菌耐药位点测序分型为233型,其中头孢曲松耐药相关的penA基因为60型。[结论]本研究发现的头孢曲松高水平耐药的淋球菌菌株与2015年日本发现的头孢曲松耐药的FC428克隆同源。第二节 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克隆的检测技术建立[目的]目前在全球多个地区已发现了同一型别的头孢曲松耐药株,本研究建立一种能快速识别此耐药淋球菌克隆的分子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的原理,针对淋球菌porA和penA两段基因上的特定序列进行检测技术的建立开发,并验证和评估双检方法的可行性和检测限。[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双检方法可检测出相应的基因片段,对淋球菌和头孢曲松耐药克隆的检测限约为160拷贝/反应。[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淋球菌和全球传播的头孢曲松耐药克隆快速的双检方法。此方法有较好的检测效能,可开展下一步的评测实验。第三节 头孢曲松耐药克隆的分子检测方法的比较[目的]比较四种针对头孢曲松耐药克隆的分子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临床适用场景。[方法]根据文献的描述,分别建立检测耐药流行株的普通探针法,锁核酸(Locked Nucleic Acid,LNA)探针法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法。选取国内已发现的18例阳性样本和分属不同penA基因型别的51例阴性样本,评估四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四种方法的敏感性都为100%。探针方法检测阴性样本时,LNA探针法产生较多假阳性结果,普通探针法次之,双检方法中未出现假阳性。HRM法中,所有阳性样本的熔解温度介于78.25℃至78.95℃,小于阴性样本最低的熔解温度79.35℃,可将熔解温度设定为79℃以区分头孢曲松耐药克隆。[结论]四种方法都能较准确的检测出全球传播的头孢曲松耐药的淋球菌克隆。在大批量筛查检测时推荐采用HRM法,在临床快速检测时推荐采用双检方法。第二部分 淋球菌对庆大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监测第一节 大连地区淋球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的初步研究[目的]在淋球菌耐药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为了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本研究初步检测了大连地区收集的淋球菌临床分离株的敏感性特征。[方法]选取2016-2018年,大连市皮肤病医院收集的120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对庆大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统计3年间的MIC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20株淋球菌中未发现对庆大霉素耐药的分离株,其中103株(85.8%)对庆大霉素敏感(MIC≤4mg/L),17株(14.2%)对庆大霉素中敏(MIC为8mg/L)。3年间的淋球菌菌株对庆大霉素的MIC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连地区收集的淋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庆大霉素的敏感性较高,且不随年份变化。可扩大样本量检测,以了解庆大霉素在我国的临床应用潜力。第二节 中国淋球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的横断面研究[目的]本研究评估我国的淋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庆大霉素的敏感性,以及庆大霉素和与头孢曲松、阿奇霉素和大观霉素等抗生素的药敏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了中国7个省或直辖市的470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四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并分析不同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联。[结果]庆大霉素的MIC介于1mg/L至8mg/L,未发现耐药株。19(4.0%)株对头孢曲松耐药,73(15.5%)株对阿奇霉素耐药。7株淋球菌同时对头孢曲松和阿奇霉素耐药,其中6株对庆大霉素敏感性高。庆大霉素的MIC和各抗生素的耐药状态之间不存在关联。[结论]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发现我国淋球菌对庆大霉素的敏感性较高,可开展下一步的临床试验以评估治疗效果。此外,我国淋球菌对一线治疗用药头孢曲松和(或)阿奇霉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亟需监测敏感性变化情况。

陈绍椿,张瑾,王千秋,尹跃平[3](2021)在《耐药淋球菌的流行、防治与展望》文中指出淋球菌耐药问题是性传播疾病防控中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在世界范围特别是在我国流行的头孢菌素耐药克隆的出现使耐药问题更加严峻。为更好了解耐药淋球菌的流行现状,控制其进一步传播,本文将对耐药淋球菌的流行状况、一般耐药机制以及临床治疗和耐药监测的防治策略展开讨论与展望。

訾秋叶[4](2020)在《山西太原淋球菌药物敏感性分析及阿奇霉素敏感性与mtrR、rplD及rplV耐药基因之间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分析山西太原淋病患者尿道分泌物中淋球菌对头孢、青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大环内酯(阿奇霉素)、氟喹诺酮(环丙沙星)类抗生素的敏感性;2.分析山西太原淋球菌阿奇霉素敏感性和耐药基因mtrR、rplD及rplV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1.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12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可疑淋病患者尿道分泌物标本,并进行培养鉴定等明确为淋球菌。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淋球菌对头孢类、青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大环内酯(阿奇霉素)、氟喹诺酮(环丙沙星)类抗生素的敏感性。2.选取淋球菌的阿奇霉素低敏和耐药株(MIC≥0.5mg/L)和其中敏感株(MIC≤0.25mg/L),提取DNA,并扩增mtrR、rplV及rplD基因片段,测序对比分析是否存在基因与氨基酸的改变。结果:1.50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头孢类,阿奇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10.0%、98.0%,10.0%,100%,100%。其中阿奇霉素低敏9株,耐药5株。2.(1)14株阿奇霉素耐药及低敏株的mtrR基因扩增,5株出现了G45D、H105Y氨基酸置换,2株出现A39T的突变,未出现mtrR启动子位置的33位A的缺失。(2)14株阿奇霉素耐药及低敏株中未发现rplD及rplV基因的突变。结论:1.四环素、大观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已不适合,阿奇霉素耐药率较高,仍需继续监测其敏感性;而头孢类仍可用于山西太原淋病的治疗。2.14株阿奇霉素低敏和耐药中(1)G45D及H105Y氨基酸的置换与淋球菌阿奇霉素耐药有关;(2)rplD及rplV基因的突变与淋球菌对阿奇霉素的药物敏感性关系不确定。持续监测抗生素耐药监测,可更好把握当地的流行病学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周可[5](2020)在《淋球菌penA等位基因对头孢曲松耐药与生物适应度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 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镶嵌型penA基因突变株构建目的:构建交换镶嵌型penA10.001和penA 60.001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突变株方法:构建大肠杆菌重组质粒pUC57-penA10.001-kanarpsL-down和pUC57-penA60.001-kanarpsL-down,采用二次同源重组反向筛选完整交换两株临床分离菌株SZ20(penA60.001)和SRRSH78(penA10.001)的镶嵌型penA基因。结果:通过二次同源重组反向筛选方法成功将对头孢菌素高度耐药的SZ20(penA 60.001)的镶嵌型penA基因置换成SZ20(penA10.001)突变株,同样原理将对头孢曲松敏感性降低的SRRSH78(penA10.001)的镶嵌型penA基因置换成SRRSH78(penA60.001)突变株,通过PCR验证后并予以全penA基因序列测序验证。结论:采用含有双重抗生素筛选标记的重组质粒进行二次同源重组反向筛选法不带入任何影响淋球菌其他外源基因精准置换淋球菌镶嵌型penA基因。第二部分镶嵌型penA基因突变对淋球菌头孢曲松高度耐药及体外生物适应度代价相关研究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含有penA60.100的FC428克隆株与全球广泛传播含有penA10001的头孢曲松低敏菌株对头孢曲松耐药影响及生物适应度差异方法:使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转化成功的淋球菌野生株SZ20(penA 60.001)/突变株SZ20(penA10.001)和野生株SRRSH78(penA10.001)/突变株SRRSH78(penA60.001)对头孢克肟、头孢曲松MIC值,使用普通液体培养法测定不同时间淋球菌野生株SZ20(penA 60.001)/突变株 SZ20(penA10.001)和野生株 SRRSH78(penA10.001)/突变株SRRSH78(penA60.001)生长情况,在液体培养环境中加入压力胁迫条件测定不同时间段淋球菌野生株SZ20(penA 60.001)/突变株SZ20(penA10.001)和野生株 SRRSH78(penA10.001)/突变株 SRRSH78(penA60.001)的生长情况,使用spots assay测定淋球菌野生株SZ20(penA 60.001)/突变株SZ20(penA10.001)和野生株SRRSH78(penA10.001)/突变株SRRSH78(penA60.001)在压力胁迫条件生长活力,使用普通液体培养体外竞争实验及压力胁迫条件体外竞争实验比较淋球菌野生株SZ20(penA60.001)/突变株SZ20(penA10.001)和野生株SRRSH78(penA10.001)/突变株SRRSH78(penA60.001)适应性生长能力。结果:在对淋球菌野生株SZ20(penA 60.001)/突变株SZ2(penA10.001)和野生株SRRSH78(penA10.001)/突变株SRRSH78(penA60.001)对头孢菌素MIC分析表明,含有penA60.001的突变体与含有penA10.001的异基因突变体相比,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的最小抑制浓度(MICs)高8至16倍。进一步的生物适应性分析表明,单株体外液体生长和竞争是相同的等基因笔A等位基因交换突变体。然而,在高浓度的棕榈酸或石胆酸存在下,当作为单株生长时,含有pe0nA 60.01的突变体生长得更好,而含有等生penA10.001的突变体则更好。相反,penA 10.001突变体在竞争中生长时,在较低浓度的棕榈酸及胆酸环境下超过了penA 601.00突变体。结论:等位基因penA60.001对FC428克隆的头孢曲松耐药性至关重要,而其对生物适应度的影响取决于特定的生长条件。第三部分镶嵌型penA基因的淋球菌野生株与突变株体内竞争实验目的:成功建立淋球菌动物感染模型并比较淋球菌野生株SZ20(penA60.001)/突变株SZ20(penA10.001)和野生株SRRSH78(penA10.001)/突变株SRRSH78(penA60.001)在体内竞争情况。方法:使用清洁级BACL雌性小鼠发情前期予以雌激素皮下注射,建立小鼠阴道感染淋球菌动物模型。在已建立的动物模型分别进行淋球菌野生株SZ20(penA60.001)/突变株 SZ20(penA10.001)和野生株 SRRSH78(penA10.001)/突变株 SRRSH78(penA60.001)体内等量侵染,共在2组小鼠中进行,每组选择6只小鼠,侵染成功后每日取小鼠阴道样本进行比较,观察体内竞争生存情况。结果:在淋球菌野生株SZ20(penA 60.001)/突变株SZ20(penA10.001)等量侵染小鼠组,平均感染时间为4.5天;在野生株SRRSH78(penA10.001)/突变株SRRSH78(penA 60.001)等量侵染小鼠组,平均感染时间为5.5天,在侵染SZ20小鼠组内显示突变株SZ20(penA10.001)体内定植和存活优于野生株SZ20(penA60.0011);在侵染SRRSH78小鼠组内显示野生株SRRSH78(penA10.001)体内定植和存活优于突变株SRRSH78(penA60.001)。结论:总之等位基因penA 60.0011在小鼠体内模拟生物适应度较等位基因penA10.001较弱,与体外压力胁迫条件培养及体外竞争实验结果不一致。

刘经纬,韩燕,尹跃平[6](2019)在《全球淋球菌耐药监测网络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抗菌药物在淋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淋病奈瑟球菌(淋球菌)对抗菌药物易产生敏感性降低及耐药等问题。为了解淋球菌耐药谱的变化,掌握耐药菌株的流行趋势,及时调整淋病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全球范围内主要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网络的研究进展以及近年药敏监测趋势。

徐文绮,刘经纬,朱小宇,郑和平,尹跃平[7](2019)在《淋球菌运输培养管的多中心应用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评估淋球菌运输培养管短期保存和常规运输淋球菌的效果。方法 参与评估的全国8个中心实验室分别选取2018年9月1日至10月31日临床常规采集并保存的20份菌株,每株菌分别接种3个运输培养管。其中1管置于室温(室温组),1管置于36 ℃恒温培养箱保存(恒温组),每5天观察两种温度条件下菌株的生长状况;另1管常规运送到国家性病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观察运输对菌株的影响。结果 结果观察到室温低于26°C时,菌株的存活率仅为0~35%;室温高于26 ℃时,第1~11天的存活率略低于36 ℃恒温组(95%~100%vs 85%~100%),且菌量也不如36 ℃恒温组(P<0.01);至第16天,室温组的菌量已趋于36°C恒温组(P<0.05),但室温组存活率(85%~100%)仍低于36 ℃恒温组(100%)。21 d后,两种温度下培养的菌株均开始出现死亡;保存时间超过36 d后,淋球菌基本丧失了存活能力。室温常规运输的存活结果显示,若环境温度高于26 ℃,淋球菌的存活率为85%~100%;而运输途中温度低于26 ℃时,存活率仅30%~50%。结论 利用运输培养管可在短期内(<21 d)保存菌株,避免因反复冻融造成的菌株变异或死亡。淋球菌运输培养管适合淋球菌在温度高于26 ℃的常规运输,对于菌株转运和实验室间的样本流通有着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董森林[8](2019)在《庆大霉素体外抗淋球菌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查阅国内外有关庆大霉素体外抗淋球菌的文献,分析淋球菌对庆大霉素的敏感性;2、对我科门诊收集淋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庆大霉素、阿奇霉素敏感性试验,并采用琼脂棋盘稀释法研究两药联合抗淋球菌的作用;3、探究庆大霉素体外抗淋球菌特点,分析庆大霉素在治疗淋病方面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五个数据库,检索出已发表的涉及淋球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的文章,检索时间:1990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制定纳入标准,对检索出来的文章进行筛选,并根据制定的标准选出合适文献。提取数据之后,用stata 14.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用随机效应模式进行单个率的meta分析,并进行亚组分析。Begg秩检验纳入的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移。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淋球菌临床株对庆大霉素、阿奇霉素的敏感性,以及用琼脂棋盘稀释法检测联合用药时的MIC值,并计算FICI值,分析庆大霉素与阿奇霉素联合使用体外抗淋球菌的作用。结果:淋球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meta分析结果为91.5%(95%CI:85.9%—95.8%),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I2=99.0%,P<0.001),亚组分析发现,使用纸片扩散法(58.4%)测得的敏感性明显比用Etest法和琼脂稀释法(98.2%vs.98.1%)测得的低。收集的淋球菌临床株中有92.6%(25/27)对阿奇霉素敏感,7.4%(2/27)对阿奇霉素中度敏感;有88.9%(24/27)的菌株对庆大霉素敏感,11.1%(3/27)的菌株对庆大霉素中度敏感;未发现对阿奇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的淋球菌菌株。庆大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抗淋球菌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未检测到协同及拮抗作用。结论:根据meta分析结果,淋球菌对庆大霉素较敏感,但是不同检测方法得出的结果会有差异。在我们所进行的实验中,发现淋球菌对庆大霉素、阿奇霉素敏感性较高,虽然没有发现两者联合有协同效应,但是根据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联合用药是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一种策略,所以庆大霉素联合阿奇霉素也是淋病耐药的一种替代方案。最新的美国CDC性病治疗指南推荐可以将庆大霉素联合阿奇霉素用于头孢曲松过敏或者耐药的淋病患者[1]。因此,在进行淋球菌耐药监测过程中,有必要同时监测淋球菌对庆大霉素的敏感性。

谢茜,温颖,黄立萍,陈建东[9](2019)在《口岸输入性淋病及其耐药性监测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淋病是一种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的健康和社会问题,如会导致女性患者长期腹痛和不孕,为我国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其病原体为淋病奈瑟菌,人是淋球菌唯一天然宿主,淋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播方式为性接触传播。近年来,淋球菌的耐药性(drug resistance,DR)日益严重,现今淋球菌对磺胺类、青霉素、四环素、喹喏酮类、大环内脂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已出现广泛耐药[1, 2]。2017年WHO

尹跃平,陈绍椿,韩燕,陈祥生[10](2018)在《中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有效遏制细胞及微生物对抗菌药物耐药(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在我国的发生和流行,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教育部、科技部等14个部委于2016年出台了《中国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国卫医发[2016]43号),将淋球菌耐药监测纳入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加强我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的顶层设计、规范管理提供

二、淋球菌耐药监测15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淋球菌耐药监测15年(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太原淋球菌药物敏感性分析及头孢曲松敏感性与耐药基因penA、ponA相关性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前言
第一部分 山西太原地区2019 年至2020 年度淋球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淋球菌头孢曲松敏感性与耐药基因penA、ponA之间关系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淋球菌对头孢曲松的低敏耐药现状及新药研发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应对淋病一线药物耐药的策略初探 ——头孢曲松耐药克隆的快速检测及庆大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 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第一节 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
        引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克隆的检测技术建立
        引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头孢曲松耐药克隆的分子检测方法的比较
        引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淋球菌对庆大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监测
    第一节 大连地区淋球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中国淋球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的横断面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论文相关综述 全球淋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监测网络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庆大霉素治疗淋病及药物敏感性监测的进展
    淋球菌对阿奇霉素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论文相关论着
    在读期间已发表的文章
    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改良的微量稀释法用于淋球菌药敏检测的多中心评估研究
    深圳市2010-2017年淋球菌药敏和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在读期间参加的会议和培训班
    在读期间参加的现场实习
致谢

(3)耐药淋球菌的流行、防治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全球淋病耐药流行状况
2 特殊耐药克隆的传播
3 耐药机制
4 防治策略
    4.1 临床治疗策略
    4.2 耐药监测的应对策略
        4.2.1 扩大淋球菌耐药监测覆盖面,增强耐药监测代表性
        4.2.2 开展临床耐药菌株被动监测
        4.2.3增加淋球菌耐药监测药物种类
    4.3 耐药检测应对策略
    4.4 完善淋球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监测和管理体系
    4.5 疫苗的研究和开发
5 展望

(4)山西太原淋球菌药物敏感性分析及阿奇霉素敏感性与mtrR、rplD及rplV耐药基因之间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山西太原地区淋球菌对药物敏感性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淋球菌菌株阿奇霉素敏感性与mtrR、rplV及 rplD耐药基因之间关系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淋球菌penA等位基因对头孢曲松耐药与生物适应度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镶嵌型penA基因突变株构建
    前言
    第一章第一节 构建含有镶嵌型结构penA10. 001及penA60. 001重组质粒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一章第二节 镶嵌型penA基因重组质粒转化淋球菌菌株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章 镶嵌型penA基因突变对淋球菌头孢曲松高度耐药及体外生物适应度代价相关研究
    前言
    第二章第一节 交换镶嵌型penA基因的淋球菌突变株对头孢菌素的敏感性测定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章第二节 交换镶嵌型penA基因的淋球菌突变株对抗菌化合物敏感性测定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章第三节 交换镶嵌型penA基因的淋球菌突变株压力环境液体培养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章第四节 交换镶嵌型penA基因的淋球菌突变株琼脂点板实验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章第五节 交换镶嵌型penA基因的淋球菌野生株与突变株体外竞争实验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章 镶嵌型penA基因突变体内生物适应度代价相关研究
    前言
    第三章第一节 淋病奈瑟菌感染动物模型建立
        引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章第二节 交换镶嵌型penA基因的淋球菌野生株与突变株体内竞争实验
        引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论文相关综述 淋球菌头孢菌素耐药克隆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学术活动情况
研究生在读期间参与课题
致谢

(8)庆大霉素体外抗淋球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淋球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的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庆大霉素联合阿奇霉素体外抗淋球菌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口岸输入性淋病及其耐药性监测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潜在输入性淋病及耐药性淋球菌的流行现状
2 我国淋病、耐药性淋球菌流行及监测现状
3 口岸输入性监测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4 应对策略
    4.1 提高检测能力
    4.2 加强口岸监测
    4.3 加强宣传教育
5 展 望

四、淋球菌耐药监测15年(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太原淋球菌药物敏感性分析及头孢曲松敏感性与耐药基因penA、ponA相关性的探讨[D]. 王俊霞. 山西医科大学, 2021
  • [2]应对淋病一线药物耐药的策略初探 ——头孢曲松耐药克隆的快速检测及庆大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研究[D]. 刘经纬.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3]耐药淋球菌的流行、防治与展望[J]. 陈绍椿,张瑾,王千秋,尹跃平. 皮肤科学通报, 2021(01)
  • [4]山西太原淋球菌药物敏感性分析及阿奇霉素敏感性与mtrR、rplD及rplV耐药基因之间关系的研究[D]. 訾秋叶. 山西医科大学, 2020
  • [5]淋球菌penA等位基因对头孢曲松耐药与生物适应度相关研究[D]. 周可.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6]全球淋球菌耐药监测网络研究进展[J]. 刘经纬,韩燕,尹跃平.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9(04)
  • [7]淋球菌运输培养管的多中心应用评估[J]. 徐文绮,刘经纬,朱小宇,郑和平,尹跃平.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9(04)
  • [8]庆大霉素体外抗淋球菌的研究[D]. 董森林. 山西医科大学, 2019(09)
  • [9]口岸输入性淋病及其耐药性监测策略[J]. 谢茜,温颖,黄立萍,陈建东.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9(06)
  • [10]中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现状及展望[J]. 尹跃平,陈绍椿,韩燕,陈祥生.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05)

标签:;  ;  ;  ;  

15 年的淋球菌耐药性监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