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脑性瘫痪的非手术康复(论文文献综述)
彭云川,林思渝,杜爱民,杨开明[1](2017)在《FSPR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身高变化的影响及机制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功能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离断术(functional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FSPR)对痉挛性脑瘫痪患儿身高变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3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FSPR手术组16例,非手术康复治疗组15例,分别在入院、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3个时间点对患儿进行身高测量,并对身高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手术组平均年龄为(5.92±0.48)岁,入院时平均身高(108±0.17)cm,治疗3个月、6个月后患儿身高变化平均值分别为(1.21±0.33)cm、(2.77±1.35)cm;手术组平均年龄为(6.05±0.36)岁,入院时平均身高为(110±0.25)cm,术后3个月、6个月患儿身高变化平均值分别为(1.55±0.46)cm、(5.33±1.44)cm。手术组患儿身高平均值在治疗6个月后较非手术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经FSPR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身高增长较非手术组明显,其原因可能与FSPR术后患儿下肢肌肉痉挛解除,肢体屈曲状态改善,肢体长度增加有关。
张金牛[2](2016)在《脑瘫患儿主要照料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脑瘫患儿主要照料者生活质量情况,并分析可能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对脑瘫患儿主要照料者采用综合干预措施,评价综合干预6个月后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母亲和祖母组主要照料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4年10-11月,收集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安徽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阜阳市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合肥金谷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脑瘫患儿及其主要照料者共计198例,为脑瘫组,合肥某幼儿园正常儿童主要照料者75例,为正常组。对所有主要照料者采用美国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SF-36)进行生活质量评价,使用自制调查量表收集脑瘫患儿及主要照料者一般情况及家庭背景资料,并评估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对脑瘫主要照料者采取包括健康教育、家庭康复及照料方法指导、心理干预、社会经济支持的综合干预措施,6个月后再次对主要照料者生活质量及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收集脑瘫祖母照料者和母亲照料者各50例。采用等级相关、单因素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脑瘫组与正常组以及综合干预前后主要照料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表明,脑瘫组与正常组儿童主要照料者在SF-S6量表总体健康领域无统计学差异(脑瘫组69.467±16.232,正常组69.79±24.97,P>0.05),其余各领域及总分正常组优于脑瘫组(P<0.05)。患儿年龄与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总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86,-0.246,-0.175,-0.176,P<0.05),照料者年龄与生理职能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142,P<0.05),照料者文化水平与除总体健康外的其他维度及总分正相关(P<0.05);经济水平与生理职能负相关(相关系数-0.028,P<0.05),与除生理机能、总体健康外的其他维度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年龄、康复机构,亲属关系,照料者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经济水平、婚姻状态八个因素对主要照料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患儿年龄、亲属关系、照料者性别3个因素进入多元回归方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前,母亲组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分别为62.72±13.62,89.33±15.91,61.67±44.40,75.17±22.60)优于祖母组(分别为53.44±18.20,70.00±25.15,36.20±30.00,56.50±2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6个月后脑瘫主要照料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总分及患儿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分别为85.92±14.89,70.42±38.92,63.89±34.88,50.00±14.56,67.7±20.04,63.52±16.37,43.53±22.29)优于干预前(分别为79.67±23.03,45.83±43.22,18.33±30.95,36.25±18.08,61.25±20.22,58.08±16.61,40.98±2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后生理功能领域提高母亲组(9.33±18.00)较祖母组(3.17±17.50)显着(P<0.05)。结论1.脑瘫主要照料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脑瘫主要照料者生活质量与患儿年龄、主要照料者年龄及经济文化水平相关。患儿年龄、康复机构,亲属关系,照料者性别、年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婚姻状态为影响脑瘫主要照料者生活质量的八个因素。患儿年龄越大,照料者为(外)祖母的照料者生活质量越差。在临床工作,需关注脑瘫主要照料者的生活质量。2.脑瘫主要照料者生活质量祖母组差于母亲组,综合干预可改善脑瘫主要照料者的生活质量及患儿ADL水平,且对母亲组生活质量生理功能领域改善优于祖母组。在临床工作中,对脑瘫主要照料者进行健康教育、家庭康复方法指导、心理干预及社会经济支持等综合干预措施值得推广。
王丹,钟建国,李智[3](2015)在《肌力训练配合矫形鞋垫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足外翻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踝关节周围肌力训练配合矫形鞋垫治疗,使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存在的足外翻得到有效矫正。方法:对70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中存在单足或双足足外翻的患儿,患足共124例,分为对照组(64例)及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肌力训练,治疗组采用肌力训练配合矫形鞋垫治疗。结果:肌力训练配合矫形鞋垫治疗较单纯采用肌力训练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足外翻疗效更显着。
陈章明[4](2014)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单纯使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观察组使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脑电功率、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θ波值及θ/β比值均低于治疗前,β波值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θ波值及θ/β比值低于对照组,β波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66项评分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GMFM-66项评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腓肠肌肌张力及足背屈角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腓肠肌肌张力及足背屈角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脑功能,增强粗大运动功能,同时降低患儿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
徐梅[5](2009)在《脑瘫患儿足外翻康复方法和评估方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引起足外翻的康复治疗方法和足印图三线法、比值法和负重侧位X线片等康复评估方法在小儿脑性瘫痪患儿足外翻康复评估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在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流程中进行康复治疗的56例伴发单足或双足外翻的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其中研究组患儿足外翻的康复治疗采用足外翻的个性化康复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即早发现、早治疗,预防、纠正足外翻畸形,重视足部正确姿势的维持及功能的恢复;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并评价康复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56例脑性瘫痪患儿100只外翻足采用足印图的三线法与比值法将100支足印划分轻、中、重度并将其计数进行卡方检验比较;将足印图三线法、比值法结果与负重侧位X线片上所测得舟骨、骰骨、距骨中心距离支撑面高度的距离(即舟地距离、骰骨距离、距骨高度,并用X±s表示)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入组时三线法、比值法及负重侧位X线片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束时三线法与比值法指标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重侧位X线片结果示两组患儿组间舟地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距骨高度与骰地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前后两组患儿三线法结果显示足外翻轻、中、重度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比值法指标ab:bc的比值研究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研究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组内研究前后舟地距离、距骨高度、骰地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只外翻足三线法与比值法均显示为扁平足,但是比值法所测得的轻、中、重度程度明显高于三线法;足印图结果与负重侧位X线片所测数据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结论1、脑性瘫痪患儿足外翻的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患儿足外翻情况;2、足印图可以对患儿足外翻引起的足扁平程度作静态评价;3、负重侧位X线片可以观察患儿足部骨骼发育情况、负重时内侧与外侧纵弓的形态结构。
于磊,郑俊华,崔坤芳,金增红,魏红妩[6](2009)在《脑瘫患儿足外翻畸形的非手术康复》文中指出目的使脑瘫患儿的足外翻畸形通非手术治疗达到矫治。方法对158例有足外翻畸形的脑瘫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特定部位加强进行神经-肌肉治疗仪,电针,推拿,穴位封闭等治疗。结果足外翻畸形消失98例,足外翻角度减轻10度以上者32例,足外翻角度减轻5度以下者28例。结论脑瘫患儿足外翻畸形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显着。
赵鹏,杨伶[7](2008)在《一对双胞胎重度脑瘫患儿病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双胞胎重度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和教育。方法对一对双胞胎重度脑瘫患儿(均为女性并伴运动功能障碍,1例智力轻度低下,1例智力极重度低下),分别进行为期6年的康复训练和教育。结果双胞胎中的智力轻度低下儿,从不会独坐,到自行辅助双拐行走,并进入正常儿童学习环境,成绩优良;另1例智力极重度低下儿,运动功能及智力恢复缓慢。结论脑瘫患儿通过康复训练和教育可最大限度恢复运动功能,改善智力残疾程度。
李艳萍[8](2006)在《运动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运用运动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儿童进行综合康复治疗,以提高其综合康复效果。方法:将76例36岁脑性瘫痪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运用运动疗法和运动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康复方法进行2年的临床观察。结果:运动疗法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2.63%,运动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组的有效率86.84%。结论:运用运动疗法和引导式教育综合疗法比单纯运用运动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明显。
杨伶,赵鹏[9](2005)在《脑瘫儿童的康复与教育初探—附60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和教育的基本方法及其关系。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分为康复组、教育组和康复+教育组各20例,观察康复训练和教育效果。结果2年后,WeeFIM量表评定康复组和教育组为有效,而康复+教育组为基本恢复,且疗效优于康复组和教育组(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分阶段、有针对性地采取医疗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可获得良好效果。
蓝群,刘敏,奚颖,何成奇[10](2004)在《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干预手段》文中提出目的: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目前引起小儿残疾的主要疾病,脑瘫虽为终身性疾病,但如果给予适当干预,其功能可以得到改善。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就目前国内外关于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干预手段及措施作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1-01/2004-2脑瘫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Cerebralpalsy,Rehabili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手工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0-01/2004-04期间的上述相关文章,检索词“脑瘫,康复。资料选择:选择有关小儿脑瘫的国内外研究原着性RCT类文献18篇,排除非随机研究原着性文献,未排除非盲法研究原着的文献。数据提炼:27篇关于小儿脑瘫的文献,18篇符合标准。排除的9篇文献因是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18篇关于小儿脑瘫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资料综合:对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目前主要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措施,临床常用的康复干预手段及措施有神经生理学疗法、引导式教育、肌力训练、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电刺激疗法、矫形器应用、手术治疗等。通过康复训练,患儿异常的肌张力、姿势得以改善,运动功能得到提高。结论:早期积极恰当的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的改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对脑瘫患儿,应综合应用现代康复医疗技术,改善脑瘫患儿的中枢性运动障
二、小儿脑性瘫痪的非手术康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脑性瘫痪的非手术康复(论文提纲范文)
(1)FSPR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身高变化的影响及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身高检测 |
1.3 评定指标 |
1.4手术方法 |
1.5康复治疗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脑瘫患儿主要照料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Abbreviation)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肌力训练配合矫形鞋垫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足外翻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对象及方法 |
1.1对象 |
1.2方法 |
2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4讨论 |
(4)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手术方法 |
1.3生物反馈综合治疗方法 |
1.3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处理 |
2结果 |
2.1脑电功率测定 |
2.2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定 |
2.3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 |
3讨论 |
(5)脑瘫患儿足外翻康复方法和评估方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 |
致谢 |
(6)脑瘫患儿足外翻畸形的非手术康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脑瘫康复中心有足外翻的住院脑瘫患儿158例, 男92例, 女66例。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一对双胞胎重度脑瘫患儿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姐姐 |
2.2 妹妹 |
2.3 效果评估 |
3 讨论 |
4 发现的问题 |
(8)运动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康复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评估标准 |
1.3 方法 |
1.3.1 疗程方法 |
1.3.2 运动疗法治疗 |
1.3.3 运动疗法加引导式教育相结合治疗 |
1.3.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9)脑瘫儿童的康复与教育初探—附6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功能评定 |
1.2.2 康复治疗 |
1.2.3 教育教学 |
1.2.4 康复与教育相结合 |
1.2.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小儿脑性瘫痪的非手术康复(论文参考文献)
- [1]FSPR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身高变化的影响及机制分析[J]. 彭云川,林思渝,杜爱民,杨开明. 大理大学学报, 2017(10)
- [2]脑瘫患儿主要照料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效果分析[D]. 张金牛. 安徽医科大学, 2016(10)
- [3]肌力训练配合矫形鞋垫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足外翻疗效观察[J]. 王丹,钟建国,李智. 生物技术世界, 2015(09)
- [4]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临床分析[J]. 陈章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02)
- [5]脑瘫患儿足外翻康复方法和评估方式的研究[D]. 徐梅. 安徽医科大学, 2009(06)
- [6]脑瘫患儿足外翻畸形的非手术康复[J]. 于磊,郑俊华,崔坤芳,金增红,魏红妩. 中国医疗前沿, 2009(02)
- [7]一对双胞胎重度脑瘫患儿病例分析[J]. 赵鹏,杨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8(04)
- [8]运动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康复治疗[J]. 李艳萍.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6(02)
- [9]脑瘫儿童的康复与教育初探—附60例分析[J]. 杨伶,赵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5(10)
- [10]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干预手段[J]. 蓝群,刘敏,奚颖,何成奇. 中国临床康复, 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