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体肝癌细胞膜相关胚胎抗原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施渭康,卢延龄,叶敏,姚■[1](1977)在《人体肝癌细胞膜相关胚胎抗原的研究》文中提出 近十多年来实验和临床肿瘤免疫研究的结果说明,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以后,癌细胞表面出现了许多新的抗原。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这些抗原可以是病毒抗原、胚胎抗原、组织专一抗原或其他的肿瘤相关抗原。所谓胚胎抗原一般指的是胚胎组织和肿瘤组织所共有的、而成年机体相应的正常组织所很少有的抗原,它们有的是可溶性的,由癌细胞合成和分泌到体液,有的也可以存在于癌细胞的表面,可能是属于膜的组成部分的结构抗原。这些胚胎抗原的发现和研究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在理论上为肿瘤的产生与胚胎发育和分化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如基因重新激活学说的提出等等;在实践上已为肿瘤的
丛笑倩,施渭康,姚鑫[2](1980)在《人体原发性肝癌细胞相关胚胎抗原的原位观察》文中研究指明 以前我们曾用免疫荧光技术和铁蛋白标记抗体的免疫电镜方法,证明离体培养的3株人体肝癌细胞(BEL-7402,BEL-7404,BEL-7405)表面存在着与胚胎肝细胞表面有交叉免疫反应的膜抗原。然而,近年来不断发现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人体黑色素瘤细胞和胚胎细胞,大鼠肉
徐永华,丛笑倩,彭素芬,张玉砚[3](1984)在《大鼠肝癌细胞膜相关胚胎抗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用非标记免疫酶技术观察比较了33例大鼠移植性肝癌BERH-2,1例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原发性大鼠肝癌和18例不同胎龄的胚胎鼠肝组织。证明在癌细胞的表面膜上存在着一种胚胎性抗原。这种胚胎抗原在13—14天胚胎肝细胞表面反应强烈,随着胚胎发育而减弱,在大多数正常成年大鼠肝细胞中则呈阴性或弱阳性。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脏癌变后,这种胚胎抗原在癌细胞表面膜上又呈强阳性反应。
卢延龄,施渭康,田林,姚鑫[4](1978)在《人体肝癌细胞膜相关胚胎抗原的免疫电镜观察》文中指出 动物或人的肿瘤细胞中常出现个体发育阶段胚胎细胞所具有的某些蛋白质、酶、转移核糖核酸等,这已为大家所熟知(Fishman和Sell,1976)。我们曾用免疫膜荧光法对离体培养的人体肝癌细胞进行了研究,发现肝癌细胞具有与胎儿肝细胞有交叉反应的膜抗原(施渭康等,1977)。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一胚胎抗原在这些细胞表面的分布,我们用铁蛋白标记抗体技术进行了电镜观察。本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免疫膜荧光法所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人体
许河生,张仕明,毛祖成,卢延龄[5](1984)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体外培养的人体肝癌细胞的影响 Ⅲ.细胞表面伴刀豆球蛋白受体及相关胚胎抗原的测定》文中指出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能诱导大鼠肝癌细胞出现一些正常肝细胞的表型特征,因而使人们对肝癌细胞的逆转问题深感兴趣。关于糖皮质激素对人体肝癌细胞膜特性的影响,我们实验室
黄永安[6](1976)在《肿瘤免疫》文中指出 第十一届国际肿瘤会议有关免疫学的文章共有278篇。现将其主要内容,从下述三方面加以综述。一、肿瘤抗原及其意义寻找人体肿瘤抗原是肿瘤免疫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但至今尚未分离出一种纯的专一的瘤细胞结构抗原。胚胎性抗原的研究是
陈振国,施渭康[7](1982)在《植物凝集素固相亲和层析分离胚胎抗原》文中认为 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固相化的植物凝集素是一种较有用的亲和吸附剂。植物凝集素能够识别并结合多糖、糖蛋白或糖脂,类似于酶与底物、抗体与抗原的识别和结合原理。然而,凝集素与它识别的糖以非共价结合,结合力弱且可逆。因此,利用凝集素识别一定顺序的糖链,并与之专一地结合的特性,可用于分离和纯化含糖大分子物质。前几年,我们证明了人体肝癌细胞表面存在着与3—5个月龄胎人体肝细胞起交叉反应的膜抗原,并用3MKCl
李龙钦[8](2017)在《胚胎干细胞抑制小鼠肝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胚胎干细胞抑制小鼠肝癌的体外研究目的:研究体外胚胎干细胞对小鼠肝癌细胞hepa1-6的抑制能力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ranswell小体共培养胚胎干细胞和hepa1-6肝癌细胞;制备24、48及72小时胚胎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小鼠肝癌细胞hepa1-6,MTT检测24-144小时肝癌细胞增殖情况。48小时胚胎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肝癌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情况。48小时胚胎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肝癌细胞,west-blotting了解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1.Transwell小体共培养胚胎干细胞和肝癌细胞72小时起肝癌细胞增殖受抑制,抑制效应持续至实验结束;2.不同时间段胚胎干细胞条件培养期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效能不同,72小时抑制能力最强;3.胚胎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肝癌细胞的抑制同阻滞肝癌细胞于G1期有关,同细胞凋亡无关;4.胚胎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调控细胞周期同降低细胞周期G1相关蛋白Cyclin D1/CDK4/CDK6的表达有关。结论:胚胎干细胞体外可通过调控小鼠肝癌细胞细胞周期G1相关cyclinD1-CDK4/CDK6低表达,阻滞肝癌细胞于G1期,进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第二部分胚胎干细胞条件培养基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microRNA调控目的:研究胚胎干细胞微环境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时肝癌细胞miRNAs的变化及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microRNA基因芯片高通量筛查出在胚胎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中增殖抑制的肝癌细胞同对照组正常生长的肝癌细胞microRNA的符合上调或者下调倍数变化值>=2.0且P值<0.05的差异表达;RT-PCR验证差异表达miRNAs;数据库差异筛选miRNAs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芯片高通量筛查出符合上调或者下调倍数变化值>=2.0且P值<0.05差异且经过RT-PCR证实的3个上调miRNAs(mi R-10a-5p、mi R-29b-1-5p及mi R-421-3p),3个下调miRNAs(mi R-1187、mi R-134-5p及mi R-3070b-3p);2.Target Scan、PITA及microRNAorg三个数据库预测差异miRNAs得到423个交集靶基因;3.交集靶基因显著靶向性功能分析富集显示差异miRNAs前20位预测靶基因生物学功能大都同细胞DNA合成、凋亡及信号传导有关,交集靶基因富集显著性信号通路包括癌症信号传导、wnt信号传导、hippo信号传导等肿瘤常见信号通路。结论:miRNAs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相关m RNAs及wnt信号通路蛋白参与胚胎干细胞条件培养基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第三部分胚胎干细胞疫苗抑制小鼠肝癌的体内实验目的:了解胚胎干细胞疫苗及不同疫苗接种方式对低及高瘤负荷小鼠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胚胎干细胞疫苗及hepa1-6肝癌细胞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低瘤负荷肝癌模型为肝癌细胞同胚胎干细胞疫苗同时接种,疫苗分为瘤体内接种及皮下接种;高瘤负荷肝癌模型为皮下移植瘤可触及后接种疫苗,观察瘤体生长情况,ELISA法检测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相关指标。结果:1.胚胎干细胞疫苗可有效抑制低瘤负荷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疫苗接种组无瘤率(疫苗瘤内组100%、疫苗皮下组90%)同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2.IL-2、INF-γ疫苗接种2组均同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周血CD4+T、CD8+T细胞疫苗接种2组同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CD19+B细胞、脾脏Treg细胞及IL-10仅疫苗瘤内接种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3.胚胎干细胞疫苗对高瘤负荷小鼠肝癌无治疗作用,两组在肿瘤生长速度及实验结束时肿瘤体积均未见统计学差异,且疫苗接种组肿瘤组织内Treg较对照组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054)。结论:胚胎干细胞疫苗可免疫治疗小鼠低瘤负荷状态肝癌,但疫苗瘤内注射无法激活有效免疫效应治疗高瘤负荷阶段肝癌。
崔永安[9](2003)在《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砒霜制剂抗肝癌肿瘤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原发性肝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素有“癌中之王”之称,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比单纯应用手术、放疗、化疗及其他疗法,疗效提高、毒副反应小。有鉴于此,本文总结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的新进展、研究思路及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辨法论治”治疗肝癌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新思路。继而运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系统观察了中药砒霜制剂(As2O3)对肝癌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 全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在总结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的新进展、研究思路及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辨法论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中的作用和地位。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系统观察了中药砒霜制剂(As2O3)对肝癌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包括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形态学手段,MTT法、流式细胞术等生物学新技术,观察了As2O3对肝癌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CAM技术,观察了As2O3对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As2O3对肝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VEGF、整合素β1、E-钙粘附素及EGFR等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而揭示了砒霜抗肝癌作用及防治肝癌复发与转移的机制。
陈坤[10](2017)在《肿瘤相关抗原GPC3特异性细胞免疫诱导进行原发性肝癌干预的研究》文中认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量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我国HCC发生的主要病因。已采取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有效控制了 HBV的新发感染,但目前我国成年人群基本未接种乙肝疫苗,慢性HBV感染率仍高达5%以上;临床上采用的抗病毒疗法,虽然在部分患者体内能够有效控制HBV病毒复制,但是仍难以完全清除病毒,HCC发生风险仍然较高。目前采取的主要干预手段是对HCC发生的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这一效果存在很大争议。因此,有必要研发针对HCC发生高危人群的其他相关干预手段。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参与和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是HCC的一种重要肿瘤相关抗原。据统计,74%的HCC患者肿瘤组织高表达GPC3蛋白。有临床研究表明:HCC总生存率高的患者,其体内GPC3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显著增加。我们推测:在肝癌发生的高危人群中,通过诱导针对肿瘤相关抗原GPC3蛋白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增加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可清除GPC3表达的癌变肝细胞,有助于预防/延缓原发性肝癌发生。尽管正常成人肝细胞不表达GPC3蛋白,但它作为一种胚胎抗原,在胚胎发育时期表达于胎盘、胎肝和胎肾等组织中。因此,一般情况下肿瘤细胞高表达的GPC3抗原本身难以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产生。本研究以诱导GPC3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参与为主的细胞免疫,清除GPC3表达的癌变的肝细胞,从而预防HCC的发生。我们过去的研究显示:TLR7/8激活剂(CL097)通过活化单核细胞源性的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是单核源性的树突状细胞(moDCs)可有效增强蛋白疫苗的免疫原性,从而诱导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本研究中,利用HPLC/MS技术分析显示:联合CL097的蛋白疫苗能够显著上调moDCs中的MHC-I α链分子以及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中TAP1/TAP2,Tapasin等与抗原胞内转运相关的蛋白分子的表达,从而为诱导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产生奠定了分子基础。我们以TLR7/8激活剂(CL097)作为疫苗佐剂,根据moDCs表面高表达甘露糖受体的特性,合成了具有moDCs靶向性纳米材料作为抗原递送载体、并包裹CL097为佐剂的GPC3复合纳米疫苗:简称为LP/Man-GPC3-CL097。研究结果显示:这一复合纳米疫苗LP/Man-GPC3-CL097可非常显著增加MHC-I分子的细胞膜表达,在吞噬相关抗原后,能促进moDC通过早期内涵体-内质网-高尔基体途径对抗原进行加工提呈,避免溶酶体对抗原的过度降解,从而可保证有效产生MHC-I/GPC3多肽复合物。上调moDC表面CD83、CCR7等分子的表达,促进DC成熟和淋巴结归巢能力。皮下注射LP/Man-GPC3-CL097后,能促进CD11c+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并能够快速、有效靶向至局部引流淋巴结及肝脏组织内。在LP/Man-GPC3-CL097免疫的正常C57BL/6J小鼠体内,可检测到GPC3特异性IFN-γ产生型CD8+T细胞,肝脏浸润的T淋巴细胞分泌大量IFN-y和颗粒酶B等效应分子。体外杀伤实验显示:这些浸润的T细胞能有效杀伤GPC3表达型小鼠肝癌细胞系Hepa1-6。进而,我们探讨了该复合型疫苗在预防原发性肝癌发生中的作用。以C57BL/6背景的雄性HBV转基因(HBV-Tg)小鼠为研究材料,于小鼠出生后2周龄时,按每克体重腹腔注射25μg二乙基亚硝胺(DEN,diethylnitrosamine),诱导肝细胞癌变,在小鼠8周龄尚未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的肝癌细胞团时,每隔两周皮下注射LP/Man-GPC3-CL097进行免疫,以LP/Man作为对照组,连续免疫4次。在小鼠22周龄时处死小鼠,结果显示LP/Man-GPC3-CL097免疫组(n=9)小鼠肝脏肿瘤数目显著减少(P<0.01),特别是结节直径≤1mm(P<0.05)的肿瘤数量显著减少;进一步分析发现:联合CL097的GPC3复合疫苗免疫后,小鼠肝脏浸润的IFN-γ产生型CD8+T细胞比例增加,且分泌的IFN-γ和颗粒酶B含量也明显升高。结论:以TLR7/8激活剂为佐剂的GPC3复合型纳米疫苗能够促进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及树突状细胞的成熟,诱导GPC3特异性细胞免疫,在DEN诱导的HBV转基因背景的小鼠原发性肝癌模型中能够有效预防/延缓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二、人体肝癌细胞膜相关胚胎抗原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体肝癌细胞膜相关胚胎抗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人体肝癌细胞膜相关胚胎抗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一)胎儿肝细胞的分离 |
(二)正常成年人肝细胞和其他细胞的分离 |
(三)体外培养的人体肝癌细胞和成年人正常肝细胞 |
(四)抗胎儿肝细胞抗血清的制备 |
(五)羊抗兔γ-球蛋白抗体的制备及荧光素标记 |
(六)间接免疫膜荧光染色技术 |
结果 |
(一)胎儿肝细胞表面的胚胎抗原 |
(二)培养的人体肝癌细胞表面的胚胎性抗原 |
讨论 |
图版Ⅰ |
(8)胚胎干细胞抑制小鼠肝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1章 胚胎干细胞抑制小鼠肝癌体外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2章 胚胎干细胞微环境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microRNA调控 |
1 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3章 胚胎干细胞疫苗抑制小鼠肝癌的体内实验 |
第一节 胚胎干细胞疫苗对低瘤负荷肝癌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分析 |
4 结果 |
第二节 胚胎干细胞疫苗对高瘤负荷肝癌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分析 |
4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砒霜制剂抗肝癌肿瘤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肝癌的临床治疗概况 |
一、 肝癌的手术疗法 |
二、 肝癌的介入疗法 |
三、 肝癌的放射治疗 |
四、 肝癌的化疗 |
五、 肝癌的生物治疗及其他 |
六、 肝癌的中医药治疗 |
七、 肝癌的综合治疗 |
八、 肝癌临床治疗研究展望 |
第二章 肝癌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肝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适应证及其优势 |
二、 肝癌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导原则 |
三、 肝癌中西医综合治疗实施方案 |
四、 肝癌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 |
五、 肝癌中医治则治法的理论基础及现代研究 |
六、 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的实验研究 |
第三章 中西医有机结合辨法论治在防治肝癌中的作用和地位 |
一、 中西医有机结合辨法论治思想的提出 |
二、 中西医有机结合辨法论治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依据 |
三、 辨法论治与辨证论治、辨病论治的关系 |
四、 辨法论治在肝癌临床治疗中的运用 |
五、 辨法论治亟待研究的问题 |
第二部分 三氧化二砷抗肝癌肿瘤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
实验一: As_2O_3对肝癌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实验二: CAM技术观察三氧化二砷对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
实验三: As_2O_3对肝癌诱导内皮细胞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
结语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肿瘤相关抗原GPC3特异性细胞免疫诱导进行原发性肝癌干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与注解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基金资助情况 |
发表文章 |
申请专利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人体肝癌细胞膜相关胚胎抗原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人体肝癌细胞膜相关胚胎抗原的研究[J]. 施渭康,卢延龄,叶敏,姚■. 动物学报, 1977(04)
- [2]人体原发性肝癌细胞相关胚胎抗原的原位观察[J]. 丛笑倩,施渭康,姚鑫. 实验生物学报, 1980(03)
- [3]大鼠肝癌细胞膜相关胚胎抗原的研究[J]. 徐永华,丛笑倩,彭素芬,张玉砚. 实验生物学报, 1984(01)
- [4]人体肝癌细胞膜相关胚胎抗原的免疫电镜观察[J]. 卢延龄,施渭康,田林,姚鑫. 实验生物学报, 1978(01)
- [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体外培养的人体肝癌细胞的影响 Ⅲ.细胞表面伴刀豆球蛋白受体及相关胚胎抗原的测定[J]. 许河生,张仕明,毛祖成,卢延龄. 细胞生物学杂志, 1984(03)
- [6]肿瘤免疫[J]. 黄永安. 肿瘤防治研究, 1976(01)
- [7]植物凝集素固相亲和层析分离胚胎抗原[J]. 陈振国,施渭康. 细胞生物学杂志, 1982(04)
- [8]胚胎干细胞抑制小鼠肝癌实验研究[D]. 李龙钦. 福建医科大学, 2017(04)
- [9]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砒霜制剂抗肝癌肿瘤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D]. 崔永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3(01)
- [10]肿瘤相关抗原GPC3特异性细胞免疫诱导进行原发性肝癌干预的研究[D]. 陈坤.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