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测试 (11)

变压器测试 (11)

一、变压器试验(十一)(论文文献综述)

王辉[1](2010)在《变压器油纸绝缘典型局部放电发展过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变压器作为电网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的运行安全,因此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对变压器的内部早期故障状态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局部放电研究油纸绝缘变压器内部绝缘放电的发展过程,并对放电严重程度进行状态评估,目前在国内外尚未开展,故此,本文对油纸绝缘变压器典型局部放电的发展过程和特征进行了研究。为了研究变压器油纸绝缘典型局部放电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本文建立了一套能够模拟变压器运行环境试验平台,用五种典型的电极结构,采用恒压法对绕组匝间模型进行了长期试验,采用升压法对针板垂直结构模型、针板平行结构模型、圆柱平板模型、油楔模型进行了长期试验,观测了各模型放电发生、发展、闪络击穿的过程。在试验过程中对模型纸板进行了拍照,记录纸板表面的放电痕迹,获得了不同典型局部放电模型的常规脉冲电流信号、特高频信号、宽带脉冲电流信号随时间发展的趋势图以及散点图、柱状图、灰度图、时频分析图等多种统计谱图,提出了可以利用放电相位分布特点以及各种统计谱图的形貌特征作为变压器设备放电严重程度划分的依据。根据五类典型局部放电模型的试验现象和相应的统计特征,本文将放电严重程度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放电起始阶段、放电发展阶段、放电危险阶段;放电初始阶段一般放电次数较少,放电能量小,放电相位的分布也较窄,在360。附近一般不会有放电出现;放电发展阶段放电次数开始增多,放电能量增强幅值变大,所观测到的纸板表面痕迹更加明显,在360°附近开始出现大量放电,放电危险阶段放电相位几乎布满整个周期,放电能量增加。根据试验情况和所观测到的试验现象,本文认为在模型放电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放电即油中电晕放电、纸板表面放电、纸板内部放电;这三种放电类型在不同的模型不同的放电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体现。本文对匝间模型除了进行正常油温和微水的研究外,还进行了异常油温、异常微水的研究,对柱板结构放电模型进行了正常油温和异常油温的对比研究。通过不同油温及不同油中微水含量的研究发现,这两个因素对放电发展过程的影响较大,温度升高和微水含量增加,将会降低起始局放电压,加速放电的发展过程,缩短从出现局放到最后闪络击穿的时间。表明微水含量的升高可能会降低绝缘强度,加速放电的发展;温度升高会使电子自身的固有动能加大,活性增强,加速放电的发展。

张志文[2](2006)在《新型平衡变压器和谐波抑制变压器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围绕电力系统负序和谐波两大热点问题,从电力系统重要装备-变压器本身原理和结构出发,就如何利用变压器潜能解决负序和谐波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和应用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并有广阔的工程应用背景。本论文结合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新型变压装置及应用”(102174)和湖南省“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高压直流输电新型换流变压器研制”(05GK1001-2),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本文系统性地分析了电力系统负序和谐波及其抑制方法,阐述了现有各种平衡变压器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应用范围,指出了其使用的局限性。分析了无源滤波器、有源滤波器和混合滤波器的主要拓扑结构及其特点,指出了实现有源滤波器的三个技术关键。本文探索了平衡变压器的内在规律,系统性地分析了Scott-Teaser变压器、Le Blanc变压器、Wood Bridge变压器、阻抗匹配平衡变压器、多功能平衡变压器、YN/A平衡变压器、YN/>/-V平衡变压器、四相四柱式变压器等现有平衡变压器的运行原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平衡变压器的理论构架,为平衡变压器的分析、计算和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提出了新型平衡变压器的理论构想,发明了三种新型平衡变压器,即“星形-双梯形接线三相变四相或三相变两相平衡变压器”,“星形-梯形接线三相变两相平衡变压器”以及“星形-三角形接线三相变两相和三相变三相平衡变压器”。提出了三种新型平衡变压器的接线方案,建立了新型平衡变压器的数学模型,形成了新型平衡变压器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提出了以绕组短路阻抗作为平衡条件和解耦条件的构想,并导出了绕组短路阻抗所应满足的关系式。这些理论成果是新型平衡变压器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指导和依据。本文首创的三种新型平衡变压器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制造方便、综合性能优良,材料利用率高等特点,可消除零序电流,并对负序电流具有十分显着的抑制作用,特别适合于需要单相或两相或三相负荷的应用场合。对于星形-双梯形接线平衡变压器和星形-梯形接线平衡变压器,其材料利用率可达100%,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三种新型平衡变压器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本文提出了谐波抑制变压器的基本概念和拓扑结构,阐述了感应型谐波抑制变压器和自耦型谐波抑制变压器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基于无源滤波器、有源滤波器和混合滤波器等多种谐波抑制变压器的结构形式,说明了谐波抑制变压器的技术特点。这些理论成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本文分析了多功能平衡变压器、谐波屏蔽变压器和新型换流变压器等多种实用的谐波抑制变压器之基本结构、技术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研制了三种变压器模型,并完成了模型的型式试验。提出了基于谐波抑制变压器的滤波器设计方法,阐述了基于变压器谐波磁势安匝平衡机理的滤波器设计原理,给出了滤波器设计实例和参数。本文完成了基于新型换流变压器的直流输电试验平台的设计工作,分析了系统结构和组成原理,阐述了控制系统各部分功能框图及控制特性,给出了滤波方案和滤波器结构及参数,为该试验平台投入运行做好了理论准备。本文对谐波抑制变压器进行了应用与试验研究,提出了基于多功能平衡变压器和谐波屏蔽变压器的滤波方案和试验方案,模拟了现场运行的多种工况,测取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分析了试验结果,证实了谐波抑制变压器的原理是正确的,且具有很好的滤波效果。本文研制了多功能平衡变压器样机,解决了多功能平衡变压器工程应用中的许多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多功能平衡变压器样机及其配套滤波器的现场挂网运行,实施了该变压器的基本功能和高次谐波滤波、无功补偿和提供变电所用电源等多项辅助功能。通过现场测试数据,研究了该变压器的各种运行方式。现场试验结果证实了该变压器的运行原理和滤波效果,为该变压器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现场运行经验。该项成果已通过上海铁路局组织的技术鉴定,同意在铁路上推广应用。新型平衡变压器和谐波抑制变压器适应了电力系统抑制负序和谐波的迫切要求,它们利用变压器本身的磁势平衡原理,构造出适应不同应用领域的结构形式,充分利用了变压器的多项潜能,使之具有综合效应,符合节能、省材、简单等基本要求,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彩雄[3](2009)在《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抗干扰与诊断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局部放电检测抗干扰、模式识别和放电严重程度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技术中的抗干扰方法、特高频信号分离方法和典型放电故障的放电模式特征以及放电类型识别与放电阶段判别的方法。主要工作有:详细分析了局部放电检测过程中各种干扰的类型和特点,提出了内外信号对比法、相间信号对比法、信号多周期分析方法、基于网格和密度聚类方法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干扰信号排除方法。通过仿真验证和现场数据的分析处理验证了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并且总结了四类典型干扰信号的波形特征,为今后排除干扰提供了依据。针对放电产生的单次局部放电特高频信号,本文提出了基于时频分析与聚类分析的信号分离方法,实现了多种放电故障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不同放电类型的局部放电特高频信号的分离,从而得到单一放电类型的局部放电特高频信号,为进一步对局部放电进行模式识别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了五种典型故障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波信号的放电模式谱图特征,分析了相应的放电模式谱图特征量。提出了基于差异度计算的放电模式识别特征量优化选择方法。通过对放电模式谱图的统计特征参数、幅值特征参数以及灰度图像特征参数进行差异度分析表明:局部放电的灰度图像特征参数与其它特征参数相比更有利于局部放电的模式识别和放电阶段的判断。基于局部放电灰度图像特征参数与整体的像素分布特征,分别采用灰评估和相似度计算的方法给出了放电类型识别与放电阶段判别的实现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局部放电灰度图像的整体像素分布特征并通过与局部放电灰度图像的样本图像进行相似度计算的方法对局部放电进行模式识别与放电阶段判别较为简单有效。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开发了一套局部放电测试与诊断软件,通过实验室局部放电试验以及现场试验对软件进行测试表明,软件运行稳定,使用方便。

付强[4](2013)在《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摘要:二十一世纪我国铁路事业在“客运高速、货运重载”的主题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列车运营速度的提高、单列机车牵引吨位的增加,对机车、车辆装备的检修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机车主变压器作为电力机车能量的来源,是电力机车的心脏,其安全可靠运行对于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具有重要作用。但与电力机车主变压器的重要作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明显不足。因此,开展电力机车主变压器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对于提高机车检修保障水平,完善电力机车故障诊断技术理论,增强电力机车/电动车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电力机车主变压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概述了电力机车主变压器结构和应用特点的基础上,从机械振动学、电磁学、电化学、电气学出发,研究分析了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油箱壁振动信号、变压油中溶解气体的特点。并深入探索了符合我国目前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检修工作实际需求和发展机车“状态维修”需要的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针对机车主变压器绕组、铁芯变形故障,本文提出了基于油箱振动信号的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该技术不但灵敏度高,而且为发展机车主变压器在线状态监测提供了基础。本文首先从变压器的振动产生机理出发,对机车主变压器振动信号的来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了机车主变压器油箱振动信号测量位置的选择。同时,本文一方面利用质量-弹簧模型建立了机车主变压器绕组振动的等效数学模型,推导了机车主变压器稳态运行时绕组振动的加速度方程;另一方面深入探讨了引起机车主变压器铁芯振动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其振动信号特征的因素。针对机车主变压器绕组变形的故障检测,本文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和变压器等效电路出发,推导了变压器电磁场耦合方程组,并利用ANASYS软件对HXD1C型电力机车用主变压器进行了实体有限元建模,研究了在不同预紧力下绕组振动信号的变化特点,提出了利用绕组轴向100Hz振动信号对变压器绕组预紧力进行监测的方法。针对变压器铁芯振动信号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小波神经网络训练算法,并将该算法训练的小波神经网络应用于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铁芯松动的故障诊断。MATLAB仿真测试表明应用该算法训练的小波神经网络对基于振动信号的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铁芯松动诊断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以及更高的诊断精度。针对DGA技术在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在系统分析了DGA技术的原理和已有DGA诊断算法的基础上,将多种DGA诊断方法有机的整合起来,结合机车主变压器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电力机车主变压器DGA诊断流程。同时,本文提出了一种自组织RBF神经网络训练算法,并将其应用于电力机车主变压器DGA故障诊断。该算法利用平均粒距描述粒子的集中程度,结合Gaussian随机数,按一定概率加大PSO算法中的惯性因子,从而增强了传统PSO的全局搜索能力;同时将FCM算法和Gaussian-PSO算法融合应用到RBF神经网络隐层节点的选择和网络连接权值的优化,改善了以往RBF神经网络的不足,并利用鸢尾属植物数据集及葡萄酒数据集对算法进行了验证。MATLAB仿真测试表明该算法确实具有更高的诊断精度,但训练时间较长。最后,针对目前机车主变压器检修试验装备较为落后的现状,本文在详细研究了机车主变压器型式试验的基本要求和目前机车主变压器检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详细给出了机车主变压器综合测试及故障诊断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该系统可以满足目前国内主流电力机车用主变压器的所有型式试验要求并能利用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数据、变压器表壁振动信号和型式试验数据对被试变压器进行综合诊断。

许加柱[5](2007)在《新型换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为了实现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自耦补偿与谐波屏蔽整流变压器”的产业化,湖南省以“十五”“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05GK1002-1,06GK1003-1予以支持。本文以该重大专项为背景,围绕着建立起此项专利在直流输电领域应用的新型换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简称新系统)的理论分析体系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结合我国未来二十年“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电力市场”的电力工业发展方针,阐述了我国高压及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是必须的和可行的。但是,传统高压直流输电中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方案存在滤波效果不好、增加换流变压器负担等问题。分析了换流变压器的功能、技术特点及结构型式;建立起传统换流变压器的数学模型;并基于数学模型,分析了上下两组换流变压器阻抗不等对换相电压的影响;分析了在不计及和计及换流变压器换相电抗两种条件下换流变压器的谐波特性;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换流变压器的设计容量进行了计算;给出了传统换流变压器及其滤波和无功补偿方案。分析了新型换流变压器绕组电压之间的相量关系,给出了四种可能结构型式;分析了新系统的自耦补偿功能,并以单相谐波屏蔽变压器以例,分析其谐波抑制的机理;分析了新系统的谐波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其设计容量进行计算;最后,建立了基于新型换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和传统换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的两种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感应滤波的思想。提出了以多绕组变压器理论为基础,结合磁势平衡方程、基尔霍夫定律、回路电压、电流方程的系统化建模方法,建立了新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负载电流与绕组电流之间的矩阵变换关系及阀侧端口电压与网侧绕组相电压之间的矩阵变换关系;分析了网侧三相电压不对称对新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对电压损失进行了分析计算;建立了新系统在相坐标下的节点导纳矩阵,为系统统一建模提供方便。针对新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换相电抗的三相测量法,并同时采用单相及三相测量法对系统的换相电抗进行计算,与基于数学模型的换相电抗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者是完全一致的,验证了新系统数学模型的正确性;简要分析了滤波支路基频阻抗对换相电抗的影响。创造性提出了一种滤波换相换流器(Filter Commutated Converter, FCC)的概念;给出了FCC阀侧无功补偿度(简称补偿度)的定义;分析了补偿度对阀侧线电压损失、换相电抗、阀侧空载线电压、直流侧电压、换相角及功率因数的影响;建立了FCC等效Graetz桥电路模型及其等效直流侧电路模型,为进一步研究FCC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分析逆变器发生换相失败的机理和影响换相失败的因素,分析了FCC逆变器各运行变量对换相失败的影响及运行变量对关断角的灵敏度函数;依据上述分析结果,给出FCC逆变器避免换相失败的预防措施。综述了传统滤波装置的设计方法,给出了传统单调谐、双调谐及二阶高通滤波器及并联电容器的参数设计步骤;基于谐波屏蔽变压器的谐波抑制机理,提出了基于谐波屏蔽变压器的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给出了此类单调谐、双调谐滤波器参数设计步骤;最后,根据拟建立的新型直流输电系统研究平台设计参数,对平台的滤波和无功补偿装置进行了综合设计,详细给出了滤波器和并联电容器的设计参数。详细给出了新型直流输电系统研究平台的设计思想,系统的结构框图和各子系统的功能设计;在建设完成的研究平台上,开展如下试验研究:阀侧无功补偿度对换相电抗的影响、阀侧无功补偿度K对阀侧空载线电压的影响、补偿度K为零时各绕组谐波电流分析影响、阀侧无功补偿度对直流侧电压及换相角的影响及传统滤波方式和新型滤波方式滤波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新系统良好的运行特性和滤波效果。新系统充分利用变压器自身的电磁感应原理和无源滤波器的滤波及无功补偿功能,克服了传统换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存在的不足。新系统良好的运行特性和滤波效果,使其必然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新型直流输电系统研究平台的建立也为进一步推广新系统在地铁供电、化工、冶金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中试产品。

李鲁明,王洁刚,滕进,冯陈晨,孙德花,王依群,禤俊名,张思众,刘帅,余德方,王立涛[6](2009)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 100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以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创新之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持续完善,逐步建成了规章制度完善、组织队伍落实、运行机制有效、创新平台夯实、创新成果丰硕、创新文化浓厚的科技创新体系,目前正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向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目标迈进。

张兴[7](2003)在《PWM整流器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绿色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PWM整流器技术已成为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热点和亮点。PWM整流器可成为理想的用电设备或电网与其它电气设备的接口,因为它可以实现无电网污染和可调整的功率因数。论文对电压型PWM整流器(VSR)和电流型PWM整流器(CSR)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涉及其基本原理、数学建模、特性分析、控制策略、系统设计、参数计算以及应用等方面。作者在如下工作的基础上对PWM整流器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观点和方法: ·根据PWM整流器网侧矢量关系,直观地描述了其四象限运行的基本原理及特征; ·定量分析了VSR、CSR的PWM换相过程及波形特征; ·引入等效变压器模型并详细分析了VSR、CSR基于d—q模型的动、静态特性; ·提出了满足四象限有功、无功运行指标时的VSR交流侧电感设计方法;并提出了依据控制系统跟随性和抗扰性性能指标设计VSR、CSR直流侧储能元件(电容、电感)的参数计算方法; ·在研究了VSR电流控制策略基础上,提出了影响VSR电流控制的几个要素,并进行了定量分析; ·根据VSR空间电压矢量的定义及分布,提出了基于规则控制的不定频滞环空间矢量PWM(SVPWM)电流控制策略,并由此提出了具有双滞环特性的不定频滞环优化SVPWM电流控制策略,有效地改进了滞环PWM电流控制性能。 ·在研究了两类电网不平衡时的VSR控制策略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无阻尼振荡控制器的VSR不平衡控制策略,在简化控制结构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电网不平衡时的VSR控制性能; ·通过二、三值逻辑开关函数间的转换,系统地描述了三相CSR三值逻辑PWM信号发生中的状态切换; ·结合三相CSR三值逻辑PWM信号发生规律,提出了通过调整矢量合成顺序而使功率管获得自然换相的低电压应力SVPWM控制,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功率管的开关损耗。 以新疆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为背景并作为VSR应用实例,论文工作中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单相VSR拓扑结构和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提出了一种加入“零矢量”调制的电流无差拍控制算法,并采用了变速积分PID调节器设计,该方法在并网逆变器获得良好动态性能的同时,还减少了网侧电流谐波。 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HT—7U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的支持下,论文工作设计了一种具有新型拓扑结构的“HT—7U”等离子体位移快控电源(FCPS)方案。该方案采用多组交—直—交电流型PWM交流器并联拓扑结构,并采用了移相PWM控制,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负载线圈大电流快速响应的控制问题。另外,其中的CSR采用了低电压应力空间矢量PWM(SVPWM)控制,以进一步减小开关损耗。 论文中给出了初步的工程设计,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方案的正确性。

李姣[8](2020)在《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研究》文中指出1936年资源委员会发展工矿企业的三年计划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批准,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以下简称中央电工器材厂)的筹建便在此三年计划之中。1936年7月中央电工器材厂筹备委员会在南京成立,以恽震为主任委员。筹备委员会成立后,一面采用借助他山之计,与欧美厂家洽订技术合作合同,并派青年工程师出国实习;一面勘定设厂地点。经勘定以湖南湘潭附近的下摄司为厂址,购地千亩,兴工建筑厂房。不料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揭幕,运输困难,筹备工作进行迟缓。1938年10月汉口沦陷,湘潭逼近前方,感受到威胁,中央电工器材厂奉资源委员会的命令一部分迁桂林,一部分迁昆明。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1939年7月1日结束筹备工作,正式成立。抗战胜利后,中央电工器材厂奉资源委员会的命令,负责遵照政府工业复员方策,接办收复区敌伪电工事业。同时中央电工器材厂自身也进行了调整、改组与增设。1947年7月1日改组为公司制企业,并改名为中央电工器材厂有限公司,这也意味着该厂实现了从旧有的工厂组织形式向现代公司制的转变。本文将采用企业史的研究模式,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央电工器材厂的筹建及战争迁移、全面抗战时期的发展演变、战后调整改制三个主要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对抗战初期中国电工器材行业的发展情况做简要的论述,并分析中央电工器材厂成立的原因,理清中央电工器材厂的发展沿革,并对中央电工器材厂的组织系统情况进行论述。第二部分,对中央电工器材厂的人事管理、生产管理、材料购入管理、出品情况、营业方式、业务方针、历年营业概况进行论述,探讨中央电工器材厂在经营管理模式方面的先进性,并分析中央电工器材厂是如何应对各分厂分散、人员众多的管理问题,如何改进出品品质、增加产量、提高工作效率等生产问题,如何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形预定生产方针、决定年度生产计划等问题。第三部分,通过研究中央电工器材厂的厂训、厂刊、厂歌、工余生活等,探讨中央电工器材厂自身的办企特色;也深入剖析中央电工器材厂在中国电器业的行业地位;以及从中央电工器材厂对资源委员会的作用,重新认识它们之间的厂、会关系。这一部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笔者将从企业特色、行业地位、新的厂会关系等方面,重新给中央电工器材厂更为确切的历史定位。第四部分是结束语,主要考察了中央电工器材厂在抗战军兴的大时代背景下,其出品价格受到国民政府的管制等方面的影响,不能随市场波动而作出适时调整。以及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央电工器材厂被接管后的历史命运和恽震为新中国人民政府的电工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央电工器材厂作为一个国营事业单位,在资源委员会创办的电工行业内,以中央电工器材厂的规模最大,供应最广。中央电工器材厂本是为适应抗战需要而建立,其历年的出品数量直接支援和增强全民族的抗战力量。其次中央电工器材厂在致力于自身蓬勃发展的同时,对资源委员会的一些制度方针、管理措施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厂、会关系。此外,中央电工器材厂人才云集,设备精良,并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发展极为迅速。该厂是中国电工器材行业的摇篮,众多的发明创造将中国的电工器材制造行业在历史中推动一大步,对整个中国电工器材业也有重要的贡献。

翁汉琍[9](2009)在《复杂电磁暂态下变压器差动保护异常动作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电力系统中的核心设备,电力变压器对整个电力系统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中,继电保护的动作可靠性是确保电力变压器设备安全的关键要素。但是,有关电力变压器保护运行情况的统计数据表明,作为大型电力变压器主保护的差动保护,其正确动作率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与当前电网实际安全要求和发展水平不相符。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结构与组成的复杂性增加,变压器差动保护发生原因不明的误、拒动作几率明显上升,给电网安全带来隐患,也影响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由于变压器同时包含有电路和耦合诸电路的铁芯磁路,使得变压器在进行合闸操作、经历系统故障切除时往往伴随着复杂的电磁暂态过程,需要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对这些过程进行比较合理的分析。然而,至今为止,有关变压器经历复杂电磁暂态过程的分析理论仍相对薄弱,而透彻研究故障或扰动发生的机理和特征,找到变压器经历各种复杂暂态扰动时差动保护异常动作行为的真正原因,对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差动保护正确动作率至关重要。因此,论文主要对变压器经历几类复杂电磁暂态过程导致差动保护异常动作的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变压器差动保护判据的综合解决方案。具体研究工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合理的变压器外部故障切除仿真模型,结合电流互感器(TA)模型对变压器经历外部故障发生和切除的暂态过程进行仿真,并对变压器两侧TA在外部故障存续期间和切除后的传变特性进行分析,以揭示变压器外部故障切除后小差动电流引起基于2次谐波制动原理的差动保护误动的原因。建立合理的变压器合闸和TA模型,对变压器有载合闸的暂态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变压器有载合闸过程中一二次涌流的波形,并结合TA传变特性对差流谐波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变压器有载合闸、低幅值穿越性涌流情况下2次谐波制动判据失效导致差动保护误动的原因。建立非线性负荷投入含变压器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该模型,结合解析分析和数值分析,建立计及变压器铁芯饱和以及非线性负荷特性的微分方程组,生成各支路的磁链波形和电流波形。对变压器差动保护差流波形及其2次谐波特征进行分析,以解释非线性负荷投入时基于2次谐波制动原理的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的原因。利用CIGRE的HVDC标准测试系统Ⅰ建立换流变压器合闸和故障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换流变空载合闸和换流变二次侧各类出口故障时差流特性进行分析,据此对采用2次谐波制动判据的换流变差动保护的动作行为进行评估。对外部故障饱和TA传变特性进行分析,找出饱和TA一二次电流和差流变化趋势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饱和TA二次电流和差流采样值的有效点判据和变化率判据,形成差动保护解除闭锁新方法,以此识别变压器的发展性故障。对变压器铁芯饱和以及外部故障大穿越电流使得TA饱和,引起电压与虚假差流变化出现时刻存在差别的特征进行研究,提出基于相电压突变量和差流突变量时间差的变压器故障识别判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时差法的变压器差动保护综合判据,用以对变压器各类型故障及涌流情况进行有效判别。最后通过大量的仿真试验和动模数据对所提判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论文最后对全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吴书有[10](2009)在《基于振动信号分析方法的电力变压器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振动信号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和分析变压器箱体表面的振动信号来诊断变压器状态的技术,是对传统电参量监测方法的有力补充。本文以振动信号分析方法作为研究手段,以变压器绕组和铁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相互结合的方式,对绕组和铁芯正常工作和故障运行时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绕组和铁芯的受力情况,绕组变形和铁芯压紧状况对其振动的影响,如何准确采集变压器箱体表面的振动信号,箱体表面传感器位置的选择,变压器箱体振动与加载电压和负载电流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箱体振动预测模型,振动预测模型的可扩展性问题,箱体振动信号的特征表示和提取问题等。围绕上述研究内容,本论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得出的结论如下所述:介绍了国内外电力变压器监测与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振动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振动信号特征提取方法存在缺陷,振动预测有限元模型难以准确建立。论文研究了变压器振动的构成和传播途径,建立了绕组振动的等效数学模型,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到绕组振动与绕组压紧状况之间的关系,即绕组位移和变形引起其压紧力变小,引起绕组振动增大;研究引起铁芯振动的磁致伸缩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描述了振动在线监测平台的设计,包括振动传感器的选择、安装,硬件的设计,软件的实现,以及在数据采集时需考虑的干扰问题和相应的抗干扰措施等;对试验用单相变压器和三相电力变压器进行了振动测试,结果显示该振动测试平台满足在线监测的要求;针对三相变压器,进行了油箱表面测点选择的试验研究。此外,研究了不同时刻负载电流的变化规律。论文根据变压器本体振动产生、传递的机理,以加载电压和负载电流为输入变量,结合机械振动理论,建立了变压器箱体振动预测模型;借助非负线性最小二乘法完成对单相变压器箱体振动模型的参数辨识;利用振动模型预测了某负载和加载电压下的箱体振动,与实测信号进行了比较分析;人为设置了绕组变形故障,利用振动模型进行了初步故障诊断,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从振动模型的理论分析基础、输入变量的获取等角度,分析了振动预测模型从单相变压器扩展到三相电力变压器的可行性;结合单相变压器和三相变压器结构方面的异同点,对模型扩展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温度、有载调压分接开关、冷却方式以及模型时效性等。总结分析了小波包分析(WPT)在铁芯压紧状况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不足;重点针对变压器空载条件下箱体振动(铁芯振动)信号的特点,通过仿真信号进行验证、分析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在处理箱体振动信号时出现的问题;据此,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和希尔伯特黄变换的时间-尺度-频率分析方法。通过计算重构信号与原振动信号之间的平均误差和残差百分比选择合适的小波母函数,利用相关度阈值方法筛选与原信号有更强相关性的频带,借助HHT对小波包处理过的信号进行时间-频率域内的特征表示,将结果与相关文献中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利用该方法对铁芯压紧松动故障进行分析和诊断,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得到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 070414153)。

二、变压器试验(十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压器试验(十一)(论文提纲范文)

(1)变压器油纸绝缘典型局部放电发展过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检测方法
        1.2.2 局部放电严重程度评估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变压器油纸绝缘典型缺陷放电发展的研究平台
    2.1 局部放电模拟系统
        2.1.1 工频加压系统
        2.1.2 变压器油箱模型
        2.1.3 试品的制备
    2.2 局部放电检测系统
        2.2.1 常规脉冲电流检测系统
        2.2.2 特高频检测系统
        2.2.3 超宽带电流检测系统
    2.3 局部放电采集系统
        2.3.1 数字示波器
        2.3.2 数据采集与保存程序
    2.4 放电信号特征分析方法
        2.4.1 趋势图
        2.4.2 q-φ散点图
        2.4.3 二维柱状图
        2.4.4 q-φ灰度图
        2.4.5 时频分析
第三章 油纸绝缘绕组匝间局部放电发展的过程和特征
    3.1 试验模型
    3.2 试验参数选择
        3.2.1 油中微水含量的选择
        3.2.2 油温的选择
    3.3 80℃正常油温的试验过程及分析
        3.3.1 加压方式
        3.3.2 试验现象
        3.3.4 常规脉冲电流信号
        3.3.5 电磁发射现象
        3.3.6 油纸绝缘绕组匝间放电发展过程的阶段划分及特征
        3.3.7 80℃正常油温油纸绝缘绕组匝间放电发展的物理过程
    3.4 120℃异常油温正常微水的试验过程及分析
        3.4.1 加压方式
        3.4.2 试验现象
        3.4.4 常规脉冲电流信号
        3.4.5 电磁发射现象
        3.4.6 宽带脉冲电流
        3.4.7 异常油温油纸绝缘绕组匝间放电发展过程的阶段划分及特征
        3.4.8 异常油温油纸绝缘绕组匝间放电发展的物理过程
    3.5 异常微水正常油温的试验过程及分析
        3.5.1 加压方式
        3.5.2 试验现象
        3.5.4 常规脉冲电流信号
        3.5.5 电磁发射现象
        3.5.6 宽带脉冲电流
        3.5.7 异常油温油纸绝缘绕组匝间放电发展过程的阶段划分及特征
        3.5.8 异常微水下油纸绝缘绕组匝间放电物理发展过程
    3.6 匝间放电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
        3.6.1 异常微水与正常微水对比分析
        3.6.2 异常油温与正常油温对比分析
        3.6.3 小结
第四章 油纸绝缘柱板结构局部放电发展的过程和特征
    4.1 圆柱平板模型沿面局部放电发展过程和特征
        4.1.1 试验模型
        4.1.2 试验参数选择
        4.1.3 试验现象观测
        4.1.4 正常油温试验过程及现象
        4.1.5 100℃油温试验过程及现象
        4.1.6 温度异常影响分析
    4.2 油楔局部放电发展过程和特征
        4.2.1 试验模型
        4.2.2 试验过程及现象
        4.2.3 油楔局部放电发展过程的阶段划分及特征
        4.2.4 油楔局部放电发展物理过程
第五章 油纸绝缘针板结构局部放电发展的过程和特征
    5.1 垂直结构针板局部放电发展的过程和特征
        5.1.1 试验模型
        5.1.2 试验过程及现象
        5.1.3 垂直结构针板局部放电发展过程的阶段划分及特征
        5.1.4 垂直结构针板局部放电发展的物理过程
    5.2 平行结构针板模型局部放电发展的过程和特征
        5.2.1 试验模型
        5.2.2 试验过程及现象
        5.2.3 平行结构针板局部放电发展过程的阶段划分及特征
        5.2.4 平行结构针板局部电发展的物理过程
第六章 结论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2)新型平衡变压器和谐波抑制变压器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电力平衡变压器应用领域及研究现状
    1.2 非线性负荷产生的谐波对电力系统及变压器运行的影响
    1.3 谐波抑制的方法与研究现状
        1.3.1 无源电力滤波器(PF)
        1.3.2 有源电力滤波器(APF)
        1.3.3 混合型滤波器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本文概要
第2章 平衡变压器的主要接线方案与原理
    2.1 斯科特(Scott—Teaser)接线变压器
    2.2 李布兰克(Le Blanc)接线变压器
    2.3 伍德桥(Wood Bridge)接线变压器
    2.4阻抗匹配平衡变压器
    2.5 多功能平衡变压器
    2.6 YN/A接线平衡变压器
/~—V接线平衡变压器'>2.7 YN/> /~—V接线平衡变压器
    2.8 四相四柱式变压器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平衡变压器接线方案与原理研究
    3.1 星形—双梯形接线三相变四相或三相变两相平衡变压器原理
        3.1.1 星形—双梯形接线平衡变压器接线方案
        3.1.2 星形—双梯形接线平衡变压器数学模型
        3.1.3 星形—双梯形接线平衡变压器的两相运行方式
        3.1.4 星形—双梯形接线平衡变压器的四相运行方式
        3.1.5 星形—双梯形接线平衡变压器的性能指标
    3.2 星形—梯形接线三相变两相平衡变压器原理
        3.2.1 星形—梯形接线平衡变压器接线方案
        3.2.2 星形—梯形接线平衡变压器的基本方程
        3.2.3 星形—梯形接线平衡变压器的平衡条件和解耦条件
        3.2.4 星形—梯形接线平衡变压器的全短路阻抗
        3.2.5 星形—梯形接线平衡变压器的材料利用率
    3.3 星形—三角形接线三相变两相和三相变三相平衡变压器原理
        3.3.1 概述
        3.3.2 星形—三角形接线平衡变压器接线方案
        3.3.3 星形—三角形接线平衡变压器的电磁关系
        3.3.4星形-三角形接线平衡变压器两相负载下的基本方程
        3.3.5 星形-三角形接线平衡变压器三相负载下的平衡条件
        3.3.6 星形—三角形接线平衡变压器两相及三相负载下的电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谐波抑制变压器原理研究
    4.1 谐波抑制变压器的原理
        4.1.1 谐波抑制变压器的基本拓扑
        4.1.2谐波抑制变压器的基本原理
        4.1.3 谐波抑制变压器的技术特点
    4.2 谐波抑制变压器的类型
        4.2.1 谐波抑制平衡变压器
        4.2.2 谐波屏蔽变压器
        4.2.3 谐波抑制换流变压器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谐波抑制变压器配套滤波器设计方法
    5.1 电力滤波器设计方法综述
    5.2 基于谐波抑制平衡变压器的滤波器设计原理
        5.2.1 谐波抑制方案
        5.2.2 谐波抑制原理
    5.3 基于谐波屏蔽变压器的滤波器设计原理
        5.3.1 滤波方案
        5.3.2 滤波器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型直流输电系统试验平台设计与分析
    6.1 新型直流输电系统试验平台结构设计
        6.1.1 新型直流输电系统试验平台结构框图
        6.1.2 新型直流输电系统试验平台功能设计
    6.2 新型直流输电系统试验平台交流滤波系统设计
        6.2.1 概述
        6.2.2 滤波方案
    6.3 新型直流输电系统试验平台控制系统分析
        6.3.1 直流输电系统稳态模型及基本控制措施
        6.3.2 直流输电系统基本控制方式
        6.3.3 新型直流输电系统试验平台控制系统结构
        6.3.4 新型直流输电系统试验平台控制系统功能
        6.3.5 直流输电试验平台控制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要求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谐波抑制变压器的试验研究
    7.1 多功能平衡变压器模型运行试验研究
        7.1.1 运行试验方案
        7.1.2短路及负载运行试验
        7.1.3 谐波抑制试验
    7.2 谐波屏蔽变压器模型运行试验研究
        7.2.1 谐波对比试验方案
        7.2.2 试验结果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谐波抑制平衡变压器的工程应用研究
    8.1 工程应用背景
    8.2 样机及其配套滤波器设计和制造中的关键技术
    8.3 试验方案
    8.4 运行方式研究
        8.4.1 两相系统运行方式研究
        8.4.2 三相系统运行方式研究
        8.4.3 两相系统和三相系统同时运行方式研究
        8.4.4 运行效果分析
    8.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申请的专利
附录 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附录 D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
致谢

(3)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抗干扰与诊断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局部放电抗干扰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频域开窗法
        1.3.2 时域开窗法
        1.3.3 时频开窗法
        1.3.4 模式识别法
    1.4 局部放电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1.4.1 局部放电模式识别技术的研究进展
        1.4.2 局部放电严重程度的研究现状
    1.5 目前存在的问题
    1.6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技术中的抗干扰措施研究
    2.1 局部放电干扰特性分析
        2.1.1 常规局部放电测量中干扰的分类
        2.1.2 干扰的传播途径
    2.2 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中的干扰特性分析
        2.2.1 可抑制的干扰
        2.2.2 有待进一步剔除的干扰
    2.3 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抗干扰方法
        2.3.1 内外信号对比法
        2.3.1.1 现场试验
        2.3.1.2 内外信号对比法的算法设计
        2.3.1.3 仿真验证
        2.3.2 相间信号对比法
        2.3.3 信号多周期分析方法
        2.3.3.1 排除周期型脉冲干扰的算法设计
        2.3.3.2 仿真验证
        2.3.4 随机性脉冲干扰的排除方法
        2.3.4.1 基于网格和密度聚类算法的随机脉冲排除方法
        2.3.4.2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随机脉冲干扰信号排除方法
    2.4 典型干扰信号的特征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信号时频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特高频信号分离技术研究
    3.1 放电模型与试验数据的获取
    3.2 局部放电特高频信号的时频特征分析
    3.3 局部放电特高频信号的时频特征量提取
    3.4 局部放电特高频信号的分离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典型故障放电模式特征量的研究
    4.1 局部放电缺陷的物理模型和放电数据的获取
    4.2 典型局部放电模型的放电模式谱图分析
        4.2.1 局部放电模式谱图的选择
        4.2.2 数据的极差标准化处理
        4.2.3 典型模型的放电模式分析
        4.2.3.1 油中油楔放电模型放电模式谱图分析
        4.2.3.2 油中沿面放电模型放电模式谱图分析
        4.2.3.3 悬浮放电模型放电模式谱图分析
        4.2.3.4 绝缘子表面固定金属颗粒群放电模型放电模式谱图分析
        4.2.3.5 尖刺放电模式谱图分析
    4.3 典型放电模型的放电模式特征参数分析
        4.3.1 特征参数差异度的定义
        4.3.2 放电模式谱图的统计特征参数和威尔分布参数的差异度分析
        4.3.2.1 统计特征参数和威尔分布参数的提取
        4.3.2.2 不同放电故障类型放电模式统计特征参数和威尔分布参数差异度分析
        4.3.2.3 不同放电发展阶段的放电模式统计特征参数和威尔分布参数差分析
        4.3.3 局部放电幅值分布特征参数的差异度分析
        4.3.3.1 不同放电故障类型局部放电幅值分布特征参数差异度分析
        4.3.3.2 不同放电故障类型局部放电幅值分布特征参数差异度分析
        4.3.4 局部放电灰度图像特征参数差异度分析
        4.3.4.1 局部放电灰度图像特征量的提取
        4.3.4.2 不同放电故障类型的局部放电灰度图像特征量的差异度分析
        4.3.4.3 不同放电阶段的局部放电灰度图像特征差异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局部放电灰度图像的局部放电模式识别与放电阶段判别方法
    5.1 基于灰评估方法的局部放电模式识别与放电阶段判别方法
        5.1.1 灰评估的原理与方法
        5.1.2 参考样本的获取以及评估指标的选择
        5.1.3 灰评估白化函数的构造与识别程序
        5.1.4 识别结果
    5.2 基于相似度计算的局部放电模式识别与放电阶段判别方法
        5.2.1 相似度计算方法的原理
        5.2.2 识别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局部放电诊断系统软件的开发
    6.1 软件架构设计
    6.2 软件功能介绍
        6.2.1 测试信息管理功能
        6.2.2 数据采集与显示功能
        6.2.3 放电特征谱图显示分析
        6.2.4 放电故障样本管理
        6.2.5 智能诊断功能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4)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机车主变压器概述
    1.3 机车主变压器的特点
    1.4 机车主变压器的故障类型
    1.5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
        1.5.1 变压器铁芯和绕组变形故障诊断
        1.5.2 变压器绝缘材料缺陷的故障诊断
        1.5.3 电力机车主变压器型式试验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思路
    1.7 课题来源及本文的结构
2 机车主变压器振动信号特性研究
    2.1 机车主变压器油箱振动信号的来源
        2.1.1 机车主变压器油箱振动信号的来源
        2.1.2 机车主变压器油箱振动信号测量位置的选择
    2.2 机车主变压器绕组振动特性研究
        2.2.1 机车主变压器绕组的轴向动态结构模型
        2.2.2 机车主变压器绕组的电磁力的计算
        2.2.3 机车主变压器绕组轴向振动加速度
        2.2.4 绕组轴向振动加速度与预紧力的关系
    2.3 机车主变压器铁芯振动特性研究
        2.3.1 机车主变压器铁芯振动的机理
        2.3.2 机车主变压器铁芯状态对振动信号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振动信号的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3.1 机车主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3.1.1 电力机车用主变压器的总体结构
        3.1.2 电力机车用主变压器的线圈绕组
        3.1.3 电力机车用主变压器的铁芯
        3.1.4 电力机车用主变压器的其他附属设施
    3.2 机车主变压器绕组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3.2.1 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仿真概述
        3.2.2 机车主变压器绕组的电磁场耦合
        3.2.3 机车主变压器绕组的有限元仿真
    3.3 基于振动信号的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算法
        3.3.1 机车主变压器铁芯振动信号的特点
        3.3.2 小波神经网络概述
        3.3.3 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HPSO)
        3.3.4 基于HPSO-WNN的机车主变压故障诊断算法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DGA数据的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4.1 油中溶解气体(DGA)算法
        4.1.1 DGA算法的基本原理
        4.1.2 基于DGA的故障诊断算法
    4.2 DGA技术在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4.2.1 机车主变压器DGA故障诊断方法基本流程的研究
        4.2.2 机车主变压器DGA故障诊断应用实例
    4.3 自组织RBF神经网络训练算法
        4.3.1 RBF神经网络概述
        4.3.2 模糊C值聚类算法
        4.3.3 Gaussian随机分布PSO算法
        4.3.4 自组织RBF网络训练算法的流程
        4.3.5 自组织RBF网络训练算法测试
    4.4 自组织RBF网络训练算法的应用
        4.4.1 自组织RBF神经网络在牵引变压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4.4.2 测试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总结
5 机车主变压器综合测试及故障诊断系统研制
    5.1 机车主变压器综合测试及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依据
        5.1.1 机车主变压器型式试验的主要内容
        5.1.2 机车主变压器故障检修中存在的问题
        5.1.3 系统主要技术特点
    5.2 机车主变压器综合测试及故障诊断系统的硬件设计
        5.2.1 综合测试及故障诊断系统的总体设计
        5.2.2 各子系统的设计实现
        5.2.3 系统抗干扰设计
    5.3 机车主变压器综合测试及故障诊断系统的软件设计
        5.3.1 系统的PLC程序设计
        5.3.2 系统主程序设计
        5.3.3 故障诊断程序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5)新型换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的工程背景
    1.2 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传统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滤波和无功补偿方案存在的问题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2章 传统换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的接线方案与原理研究
    2.1 换流变压器的功能
    2.2 换流变压器的特点
    2.3 传统换流变压器的结构型式
    2.4 传统换流变压器的接线方案
    2.5 传统12 脉动换流变压器的数学模型
    2.6 直流电压和换相压降的计算
    2.7 传统12 脉动换流变压器的谐波特性分析
    2.8 谐波消除对系统运行参数的要求
    2.9 功率因数的计算
    2.10 传统换流变压器设计容量的计算
    2.11 传统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滤波和无功补偿的接线方案
    2.12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换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的接线方案和原理研究
    3.1 新型换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的接线方案研究
    3.2 自耦补偿原理研究
    3.3 谐波屏蔽原理研究
    3.4 新型12 脉动换流变压器的谐波特性分析
    3.5 新型换流变压器设计容量的计算
    3.6 算例仿真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换流变压器及其阀侧滤波系统的运行特性研究
    4.1 I 桥换流变压器及其阀侧滤波系统的数学模型
    4.2 II 桥换流变压器及其阀侧滤波系统的数学模型
    4.3 网侧电压不对称对新型换流变压器运行特性的影响分析
    4.4 电压损失计算
    4.5 相坐标下的节点导纳矩阵的求解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型换流变压器的换相电抗的测量与分析计算
    5.1 概述
    5.2 传统换流变压器换相电抗测量与计算
    5.3 新型换流变压器的换相电抗的测量与分析计算
    5.4 基于数学模型的换相电抗计算
    5.5 两种测量法计算结果与数学模型结果对比
    5.6 换相电抗的实验验证和模型仿真
    5.7 阀侧滤波支路基频阻抗对换相电抗的影响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FCC 等效电路模型及其对直流输电系统的影响研究
    6.1 概述
    6.2 FCC 阀侧无功补偿度的定义
    6.3 补偿度K 对系统变量的影响
    6.4 FCC 等效GRAETZ 桥电路模型
    6.5 HVDC 输电系统的换相失败
    6.6 FCC 对换相失败的影响分析
    6.7 FCC 避免换相失败的预防措施
    6.8 仿真分析
    6.9 本章小结
第7章 新型换流变压器配套滤波装置的综合设计
    7.1 概述
    7.2 传统滤波装置的综合设计
    7.3 基于谐波抑制原理的滤波器设计方法研究
    7.4 新型直流输电系统平台滤波装置的综合设计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新型直流输电系统研究平台设计及试验研究
    8.1 新型直流输电系统研究平台结构设计
    8.2 试验研究
    8.3 本章小结
结论
    1. 本文完成的工作
    2.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新型直流输电系统原理图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PWM整流器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目录
插图清单
表格清单
第1章 绪论
    1.1 PWM整流器概述
    1.2 PWM整流器研究概况
    1.3 本论文内容概述及创新点
第2章 PWM整流器拓扑结构及原理
    2.1 基本原理及分类
        2.1.1 PWM整流器原理概述
        2.1.2 PWM整流器分类及拓扑结构
    2.2 电压型PWM整流器(VSR)PWM分析
        2.2.1 单相VSR PWM分析
        2.2.2 三相VSR PWM分析
    2.3 电流型PWM整流器(CSR)PWM分析
        2.3.1 单相CSR PWM分析
        2.3.2 三相CSR PWM分析
第3章 电压型PWM整流器(VSR)
    3.1 三相VSR建模及动、静态分析
        3.1.1 三相VSR一般数学模型
        3.1.2 三相VSR dq模型的建立
        3.1.3 三相VSR dq模型的动、静态分析
    3.2 三相VSR控制系统设计
        3.2.1 电流内环控制系统设计
        3.2.2 电压外环控制系统设计
        3.2.3 VSR交流侧电感设计
        3.2.4 VSR直流侧电容设计
第4章 VSR电流控制技术
    4.1 VSR间接电流控制
        4.1.1 三相VSR静态间接电流控制
        4.1.2 三相VSR动态间接电流控制
    4.2 VSR直接电流控制
        4.2.1 固定开关频率PWM电流控制
        4.2.2 滞环PWM电流控制
    4.3 影响三相VSR电流控制要素分析
        4.3.1 三相VSR网侧电流的时域描述
        4.3.2 PWM“开关死区”效应及影响
        4.3.3 三相VSR直流电压对网侧电流波形的影响
第5章 VSR空间矢量PWM(SVPWM)控制
    5.1 SVPWM一般问题讨论
        5.1.1 三相VSR空间矢量分布
        5.1.2 空间电压矢量的合成
        5.1.3 SVPWM与SPWM控制的比较
        5.1.4 VSR空间电压矢量的几何描述
    5.2 三相VSR空间电压矢量PWM(SVPWM)控制
        5.2.1 基于不定频滞环的SVPWM电流控制
        5.2.2 基于定频滞环的SVPWM电流控制
        5.2.3 跟踪指令电压矢量的SVPWM电流控制
第6章 三相VSR的其他控制策略
    6.1 无交流电动势、电流传感器控制
        6.1.1 三相VSR无交流电动势传感器控制
        6.1.2 三相VSR无交流电流传感器控制
    6.2 电网不平衡时的三相VSR控制
        6.2.1 电网不平衡时的三相VSR基本问题
        6.2.2 电网不平衡时的三相VSR控制
第7章 电流型PWM整流器(CSR)建模及控制
    7.1 三相CSR建模
        7.1.1 三相CSR一般数学模型的建立
        7.1.2 三相CSR dq模型的建立
        7.1.3 三相CSR dq模型的改进
    7.2 三相CSR dq模型的动、静态分析
        7.2.1 三相CSR dq等值电路描述
        7.2.2 三相CSR静态特性分析
        7.2.3 三相CSR动态特性分析
    7.3 三相CSR PWM信号发生技术
        7.3.1 三值逻辑PWM信号发生
        7.3.2 三值逻辑空间矢量PWM信号发生
        7.3.3 三相CSR PWM电流利用率
        7.3.4 低电压应力三值逻辑PWM信号发生
    7.4 电流型PWM整流器(CSR)控制系统设计
        7.4.1 单相CSR控制系统设计
        7.4.2 三相CSR控制系统设计
        7.4.3 三相CSR主电路参数设计
第8章 PWM整流器应用
    8.1 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
        8.1.1 概述
        8.1.2 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
        8.1.3 风力发电机并网及其控制
    8.2 “HT-7U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等离子体位移快控电源(FCPS)的研究
        8.2.1 概述
        8.2.2 移相PWM原理
        8.2.3 控制系统构成及设计
        8.2.4 主电路参数设计
        8.2.5 工程样机的初步设计
        8.2.6 原理样机及实验
        8.2.7 实验结果与分析
        8.2.8 结论与建议
第9章 总结
    9.1 论文所做的研究工作
    9.2 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8)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价值、研究特色与研究方法
    (四)资料来源与概念界定
第一章 中央电工器材厂的筹设与发展演变
    第一节 中央电工器材厂的筹设
        一、资源委员会的电器事业
        二、中国电器事业的重要奠基人恽震
        三、中央电工器材厂的组织系统
    第二节 全面抗战时期中央电工器材厂的发展
        一、湘潭各厂的内迁与发展
        二、分厂的设立与发展
    第三节 抗战胜利后中央电工器材厂的革新
        一、各分厂抗战胜利后的迅速扩张
        二、公司制改革
第二章 中央电工器材厂的管理经营模式与出品情况
    第一节 中央电工器材厂的管理体制
        一、人事管理
        二、文书管理
        三、生产管理
    第二节 中央电工器材厂的经营机制
        一、营业方式与业务方针
        二、历年营业概况
    第三节 中央电工器材厂的材料与出品情况
        一、材料管理
        二、出品情况
第三章 中央电工器材厂的企业特色
    第一节 厂、会关系
        一、资源委员会的统一领导
        二、会属企业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企业文化
        一、忠信敏确
        二、企业刊物
        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业余生活
    第三节 行业地位
        一、中央电工器材厂的自主谋划
        二、发起组织“中国电工社”
        三、设立电器工业经济研究委员会
结语
参考资料
附录
致谢

(9)复杂电磁暂态下变压器差动保护异常动作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复杂电磁暂态下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行为分析及保护研究现状
    1.3 变压器电磁暂态理论和保护存在的问题及论文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2 外部故障切除引起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机理分析
    2.1 引言
    2.2 变压器经历外部故障发生和切除仿真模型的建立
    2.3 电流互感器仿真模型的建立
    2.4 外部故障切除后小差动电流引起差动保护误动机理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变压器有载合闸期间差动保护误动机理分析
    3.1 引言
    3.2 变压器有载合闸仿真模型的建立
    3.3 变压器有载合闸差动保护误动仿真及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大容量非线性负荷投入时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机理分析
    4.1 引言
    4.2 非线性负荷投入含变压器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4.3 非线性负荷投入导致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仿真及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换流变压器差动保护异常动作行为分析
    5.1 引言
    5.2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
    5.3 换流变空载合闸差动保护误动仿真分析
    5.4 换流变出口故障差动保护拒动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快速识别发展性故障的变压器差动保护解除闭锁新方法
    6.1 引言
    6.2 基于电流采样值特征的发展性故障识别判据
    6.3 判据仿真分析及验证
    6.4 本章小结
7 基于时差法的变压器差动保护综合判据
    7.1 引言
    7.2 时差法鉴别变压器故障和励磁涌流的原理
    7.3 基于时差法的变压器差动保护综合判据
    7.4 判据仿真试验验证
    7.5 判据动模数据验证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2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参与的科研工作
附录 3 变压器经历非线性负荷投入模型的公式推导

(10)基于振动信号分析方法的电力变压器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
表格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力变压器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概述
    1.3 变压器绕组和铁芯故障形式概述
        1.3.1 绕组变形故障概述
        1.3.2 铁芯故障形式概述
    1.4 绕组及铁芯状态监测的主要方法概述
        1.4.1 检测变压器绕组变形的传统方法
        1.4.2 检测变压器铁芯故障的传统方法
        1.4.3 振动信号分析法
    1.5 振动信号分析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电力变压器振动特性的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变压器振动的产生及传播
        2.2.1 变压器振动的产生
        2.2.2 变压器振动的传播
    2.3 变压器绕组的振动机理分析
        2.3.1 绕组振动的短路电磁力分析
        2.3.2 绕组振动的等效数学模型
        2.3.3 绕组压紧状况对振动加速度幅值的影响
    2.4 变压器铁芯的振动机理分析
        2.4.1 磁致伸缩原理
        2.4.2 铁芯磁致伸缩效应的影响因素
        2.4.3 铁芯状况与振动信号之间的关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变压器振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振动在线监测平台的设计
        3.2.1 传感器的选择与安装
        3.2.2 振动监测平台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3.2.3 振动监测平台的抗干扰措施
    3.3 试验用单相变压器及其振动测试
    3.4 三相电力变压器及其振动测试
        3.4.1 试验对象
        3.4.2 油箱侧面测点选择的试验研究
        3.4.3 不同油箱侧面处振动的试验研究
        3.4.4 油箱侧面不同相别处振动的试验研究
    3.5 本章小节
第4章 基于变压器箱体振动模型的绕组变形检测研究
    4.1 引言
    4.2 变压器箱体振动模型
        4.2.1 变压器铁芯和绕组受力分析
        4.2.2 变压器箱体振动模型的建立
    4.3 变压器箱体振动模型的试验验证
        4.3.1 绕组引起的箱体振动
        4.3.2 铁芯引起的箱体振动
        4.3.3 箱体振动模型参数辨识
        4.3.4 箱体振动模型在绕组变形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4.4 振动模型在三相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诊断中的可行性分析
    4.5 本章小节
第5章 基于时间-尺度-频率方法的铁芯压紧状态检测研究
    5.1 引言
    5.2 小波包变换
        5.2.1 小波包方法概述
        5.2.2 小波包在铁芯压紧状况检测中的应用
        5.2.3 存在的问题
    5.3 希尔伯特黄变换
        5.3.1 希尔伯特黄方法概述
        5.3.2 存在的问题
    5.4 时间-尺度-频率分析方法
        5.4.1 小波包变换处理环节
        5.4.2 HHT处理环节
        5.4.3 试验验证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变压器试验(十一)(论文参考文献)

  • [1]变压器油纸绝缘典型局部放电发展过程的研究[D]. 王辉.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09)
  • [2]新型平衡变压器和谐波抑制变压器理论与应用研究[D]. 张志文. 湖南大学, 2006(10)
  • [3]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抗干扰与诊断技术的研究[D]. 王彩雄.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9(10)
  • [4]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 付强. 中南大学, 2013(02)
  • [5]新型换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 许加柱. 湖南大学, 2007(05)
  • [6]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 100案例分析[A]. 李鲁明,王洁刚,滕进,冯陈晨,孙德花,王依群,禤俊名,张思众,刘帅,余德方,王立涛.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2009), 2009
  • [7]PWM整流器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D]. 张兴. 合肥工业大学, 2003(02)
  • [8]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研究[D]. 李姣. 西南大学, 2020(01)
  • [9]复杂电磁暂态下变压器差动保护异常动作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D]. 翁汉琍.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1)
  • [10]基于振动信号分析方法的电力变压器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D]. 吴书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04)

标签:;  ;  ;  ;  ;  

变压器测试 (1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