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航空工艺究所为企业技术改造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蔡怀福[1](1990)在《航空工艺究所为企业技术改造服务》文中研究说明 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坚持部提出的“航空航天为本,军民结合,军工第一、民品为主,走向世界”.的方针,积极推行科技体制改革,试行了以“五保一挂”为考核内容的技术经济承包责任制.一方面集中优秀专业技术骨干确保航空预研、型号任务及高技术的优先发展;另一方面把大部分力量转移到民品开发、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上来.几年来,我所根据部的指示精神,利用多年来形成的技术优势积极为部内外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提供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装备,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效率,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和出口创汇能力,使企业创造更大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张远军[2](2015)在《我国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国防工业是国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因此,国防工业的科技资源配置问题也就成为国防经济学需要高度关注的重要内容。我们知道,国防工业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物质技术基础,更是推进现代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保障。国防工业科技资源是国防工业建设与发展的“第一资源”,其配置结构的好坏、配置效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国防工业的国防科技创新能力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建设,影响到我国国防工业的转型升级,更是影响到我国战斗力生成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论文综合运用了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工具,坚持历史与现实、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沿着概念界定、理论支撑、实证分析与对策思考的研究思路进行论文撰写。首先,论文在科学界定国防工业科技资源的主要分类、要素构成与基本属性的基础上,运用历史与现实、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通过梳理分析我国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的历史轨迹与现实状况,认为我国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还存在着“资源有限性约束较强”、“交易费用较高”、“适应性效率较低”、“规模效益不高”、“军民分割问题突出”和“与区域经济发展融合度较小”等主要问题。其次,论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来设计国防工业科技资源的配置目标,分析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呈现的主要特点和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然后围绕“谁来配置”和“怎样配置”的思路,分析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的主体及主要配置方式。同时,在学习借鉴一般科技资源配置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防工业科技资源的特有属性,试图归纳出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的一般要求。第三,运用制度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工具,深入分析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与国防科技进步、国防工业转型升级的互动机理。通过分析国防科技进步的特殊性,构建了测算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对国防科技进步贡献度的测算理论模型,并从理论上解释了国防工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国防科技进步的作用机理。同时,在界定国防工业转型升级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影响国防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与机理。第四,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深刻分析影响我国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各类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我国国防工业领域的航空航天工业部门为例,运用DEA分析工具来构建我国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模型,从国内、区域、省域等不同层次进行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析。研究得出配置效率虽然“明显改善”,但是依旧存在“区域失衡现象突出”、“配置规模与配置结构不尽合理”和“阶段性特征显着”等问题的效率评价结果。最后,根据我国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认为实现国防工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遵循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着眼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时代背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需要,始终坚持市场在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中的调控作用,高度重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防工业科技资源全球化配置的战略补充作用,努力推进国防工业科技资源的军民一体化配置。
熊若晨[3](2018)在《小批生产下航空工艺制造成熟度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意志影响下,我国航空制造业正经历一场大变革。随着“标准体系”要求的不断提升和项目风险预先控制的重点关注,评估制造风险的制造成熟度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中国航空制造企业在产品研制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工艺环节的问题,如何识别和控制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风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小批量生产模式的航空产品工艺制造成熟度评价体系,为识别制造过程中的工艺能力是否满足产品制造需求提供了理论探索。首先,在美国国防部提出的制造成熟度理论及我国国军标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进行了制造成熟度模型的结构和特点分析;同时,对小批量生产模式的航空产品制造工艺环节的特点、作用、管理以及其生命周期的划分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结合企业调研访谈、文献研究与行业标准,系统梳理和总结了航空产品工艺工作各个阶段的具体工艺工作内容及重要活动,为构建工艺制造成熟度评价体系奠定了论证基础,使评价体系的构建更加专业更加贴近行业实际。其次,对工艺制造成熟度进行内涵界定,给出工艺制造成熟度(PMRL)内涵定义,并通过系统模型的设计对工艺制造成熟度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从系统分析的角度运用“V”字模型和Hall三维结构模型对制造成熟度进行原理探索,从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三个角度解释制造成熟度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工艺制造成熟度的“V”字模型和Hall三维结构模型,以此为后续工艺制造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及理论依据。最后,在工艺制造成熟度Hall三维结构模型建立的基础上,采用多套理论模型与行业实际相结合的思路来构建了工艺制造成熟度评价体系。本文将小批量生产模式下航空工艺制造成熟度等级划分为9个等级,并给出工艺制造成熟度相应的等级定义,同时运用“过程——内容分解”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给出工艺制造成熟度的评价细则。在工艺制造成熟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工艺制造成熟度的提升策略,并给出了工艺制造成熟度的应用范围、对象及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点,从而帮助企业后续进行工艺制造成熟度评价的试点应用。
胡建国[4](1991)在《加强航空工艺研究 振兴航空工业》文中认为本文简述了我国航空工艺研究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的发展,并提出了关于加强航空工艺研究的几点看法。
刘晓保[5](2011)在《高等技术院校学科建设研究 ——基于“三元论”哲学观的分析框架》文中指出技术教育在国(境)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教育体系,在我国却是一种“新生事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技术型人才的缺失、技术教育的边缘化所引起的国家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面对这种现状,作为以实施技术教育为主体的高等技术院校却在一种怀疑、排斥,甚至责难的不良语境中“小荷才露尖尖角”。尽管高等技术院校在我国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困境,但作为高等院校,学科建设是龙头,也是体现其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是其必须重点关照的地方。然而,面对“千校一面、一学科千遍”的现状,作为一种与传统研究型大学和工程型大学不同类的“新生”高等技术院校,简单的摹仿和移植现有普通高校的学科建设模式不是良策,关键是如何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传统“独辟蹊径”,寻找新的学科增长点才是高等技术院校学科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即,建设什么样的学科、如何使其学科建设体现出技术教育的特色。本文在借鉴了当代“三元论”哲学观有关思想的基础上,依据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科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观点,从知识分类、科学分类从入手,提出了基础学科、工程学科和技术学科的新学科分类框架,并初步诠释什么是技术学科、试探性地构建了技术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提出了高等技术院校的学科建设应该着重建设技术学科的基本设想。本论文含绪论共六章:绪论,主要阐明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研究的问题,提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一章,主要从国(境)外技术教育的高级化与体系化的分析入手,分析了什么是技术教育、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技术教育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逐渐高移的历程,以及国(境)外为建构技术教育体系在政策上所提供的保障条件。以此来观照我国技术教育的曲折发展和被工程教育的同化历程,揭示了技术教育和工程教育的区别与联系,技术教育在我国科技创新和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最终提出了我国技术教育需要正名的意见和建议。第二章,从人才分类、教育分类与学校类型分类之间的关系入手,阐明了高等技术院校存在的客观性,以及高等技术院校的定位。同时,着重分析了高等技术院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通过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高等技术院校在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即建设什么样的学科?以及如何来建设具有技术教育特色的学科。第三章,从学科的本质分析出发,阐述了知识与学科、专业与学科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了知识分类、科学分类和学科分类方法和历程,从中总结了学科分类的复杂性和滞后性的特点,认为这是导致高等技术院校学科建设迷茫的主要根源。在此基础上,依据现代哲学观变革所提出的“三元论”观点,厘清了科学、技术与工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基于“三元论”哲学观的学科分类框架。第四章,着重阐述什么是技术知识、什么是技术科学,以此分析了技术知识、技术科学与技术学科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什么是技术学科,技术学科体系的构成,并分析技术学科与工程学科之间一种互涉与创生的关系。第五章,主要介绍的是一种策略,即如何来发展技术学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是定位与方向,即技术学科的发展要以高新技术的研发为根本;二是途径与目标,即高等技术院校在建设技术学科的过程中,要发挥企业和学校之间各自的优势和特长,通过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双方的互利互惠;三是支撑与保障,即要通过技术共同体机制的建立,把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和高校的双结构型教师队伍联接起来,通过共同的研究,提升研究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梁勇[6](2010)在《航空工艺标准研制方法探索》文中研究说明针对航空工艺标准研制过程中标准项目选择、技术内容提出、指标范围确定、贯彻实施预测等环节,提出了"6维因素法"、"流程建模法"、"最佳实例法"、"影响因素法"等分析方法,可为航空工艺标准化研制工作提供参考。
蔡怀福[7](1988)在《航空工艺研究所民品开发道路的回顾》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北京航空 工艺研究所在中央关于 科技体制改革方针指引 下,在航空工艺技术向 民用转移,建立军民结 合体制,为国民经济建 设服务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汪福沾[8](1992)在《成套研究综合应用为企业技术改造做贡献》文中指出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在技术改造大局中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服务工作,为企业提供改造技术、先进仪器设备,当好参谋,协助部、院做好协调组织工作。面临“八五”部企业技术改造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为技术改造服务,值得总结。 一、明确技术改造的重点和目标,做好主动服务 1.部先后召开了四次技术改造会议,明确了技术改造重点,归纳起来有下述三个方面: ·结合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扩大生产能力,其改造目标,每条生产线经改造达到航空生产许可证标准; ·围绕新机研制生产,打基础,上水平,提高研制能力,缩短研制周期;
涂铭昌[9](1998)在《制造业和制造技术发展现状简述》文中提出就高新技术飞速发展、世界市场巨大变化的条件下,国内外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述。
高嵬[10](2004)在《《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等级鉴定研究——环境艺术部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收集和梳理我国正式公开发行的中文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期刊目录和内容,探讨和建立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统一规范的等级评定标准,以解决长期以来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缺乏权威性等级鉴定标准给晋升职称、申报课题、申报各类奖项带来的不便。填补国内该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图书馆学、设计艺术学等学科提供权威性的决策支撑。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我国现有公开发行的,具有正式刊号的96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建筑设计类52种;景观园林设计类8种;规划设计类14种;室内设计类22种)期刊杂志。 首先,我们采用打分入围的方法先将所有期刊进行初评。分别按设定的七个得分项打分,完成对期刊评定中“定量”的研究。确定出入围期刊,共59种。 第二步,对入围期刊进一步完成“定性”的研究,即对期刊所刊学术论文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并针对每本期刊,有选择地对刊出论文阅读、评论,并作出简评,进一步筛选出核心期刊和一级期刊,共30种。确定二级刊物29种。 第三步,再从筛选出的核心、一级刊物中挑选出一级期刊,共10种。 第四步,甄选出最为优秀的核心期刊共20种。 由此得出研究结果: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期刊,核心刊物(权威学术期刊)20种;一级刊物(重要学术期刊)10种;二级刊物(一般学术期刊)29种。 本研究课题建立了一套较科学、客观、严谨的鉴定方法,可以作为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等级鉴定的研究基础。同时,等级鉴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待进一步探讨此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进行动态的跟踪研究。
二、航空工艺究所为企业技术改造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航空工艺究所为企业技术改造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及论文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目的 |
1.1.3 论文研究意义 |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2.1 国防工业 |
1.2.2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 |
1.2.3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结构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论文框架图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我国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的历史演进及存在的问题 |
2.1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的分类与属性 |
2.1.1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的主要分类 |
2.1.2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的要素构成 |
2.1.3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的基本属性 |
2.2 我国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的历史演进 |
2.2.1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状况 |
2.2.2 “三线”建设与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调整 |
2.2.3 “军民结合”与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调整 |
2.2.4 “有所为有所不为”与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调整 |
2.2.5 军民融合与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调整 |
2.3 我国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现状┈以航空航天工业部门为例 |
2.3.1 关于样本数据选择合理性的说明 |
2.3.2 我国航空航天工业部门科技资源总量的空间配置 |
2.3.3.我国航空航天工业部门科技资源空间配置变化情况 |
2.4 我国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
2.4.1 资源有限性约束较强 |
2.4.2 交易费用较高 |
2.4.3 适应性效率低 |
2.4.4 规模效益不高 |
2.4.5 军民分割问题突出 |
2.4.6 与区域经济发展融合度较低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的目标、方式和要求 |
3.1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的目标、原则与特点 |
3.1.1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目标 |
3.1.2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原则 |
3.1.3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特点 |
3.2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的主体与方式 |
3.2.1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主体 |
3.2.2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方式 |
3.3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的一般要求 |
3.3.1 军事需求牵引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 |
3.3.2 国防科技创新与装备发展拉动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 |
3.3.3 国家安全环境变迁与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相吻合 |
3.3.4 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与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相协调 |
3.3.5 国防工业转型升级和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相互动 |
3.3.6 市场导向配置与政府调控配置相结合 |
3.3.7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体制变革相适应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与国防科技进步、国防工业转型升级的互动机理 |
4.1 科技资源配置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
4.1.1 技术进步 |
4.1.2 科技资源配置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
4.1.3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4.1.4 科技资源配置、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 |
4.2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与国防科技进步 |
4.2.1 国防科技进步的特殊性 |
4.2.2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对国防科技进步贡献度测算的理论模型 |
4.2.3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国防科技进步理论模型 |
4.2.4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部门配置结构影响国防科技进步的理论模型 |
4.3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与国防工业转型升级 |
4.3.1 国防工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
4.3.2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影响国防工业转型升级的机理 |
4.3.3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促进国防工业转型升级中的政府和市场 |
4.3.4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与国防工业转型升级的博弈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评价 |
5.1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 |
5.1.1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
5.1.2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5.2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 |
5.2.1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目的 |
5.2.2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内容 |
5.2.3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遴选 |
5.3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以航空航天工业部门为例 |
5.3.1 评价方法选择的研究基础 |
5.3.2 基于DEA的Malmaquist指数的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模型 |
5.3.3 评价结果及分析 |
5.3.4 我国航空航天工业部门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总体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优化我国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的思考 |
6.1 坚持市场导向配置国防工业科技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6.1.1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市场导向配置的目标任务与运行方式 |
6.1.2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市场导向配置的动因分析 |
6.1.3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市场导向配置的风险分析 |
6.1.4 提高国防工业科技资源市场导向配置效益的措施建议 |
6.2 坚持政府调控配置国防工业科技资源,规避市场导向配置风险 |
6.2.1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政府调控配置的目标任务与运行方式 |
6.2.2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政府调控配置的动因分析 |
6.2.3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政府调控配置的风险分析 |
6.2.4 提高国防工业科技资源政府调控配置效率的措施建议 |
6.3 坚持全球化配置国防工业科技资源,摆脱资源有限性约束 |
6.3.1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全球化配置的目标任务与运行方式 |
6.3.2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全球化配置的动因分析 |
6.3.3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全球化配置存在的风险分析 |
6.3.4 推进国防工业科技资源全球化配置的措施建议 |
6.4 坚持军民一体化配置国防工业科技资源,突破军民分割藩篱 |
6.4.1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军民一体化配置的目标任务与运行方式 |
6.4.2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军民一体化配置的动因分析 |
6.4.3 国防工业科技资源军民一体化配置的约束因素分析 |
6.4.4 积极推进国防工业科技资源军民一体化配置的措施建议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3)小批生产下航空工艺制造成熟度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制造成熟度相关文献研究 |
1.2.2 工艺及工艺管理相关文献研究 |
1.2.3 工艺要素的制造成熟度及其相近概念的文献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3.3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制造成熟度的相关研究基础 |
2.1 成熟度模型的基本概念 |
2.2 制造成熟度评价的概念及发展 |
2.2.1 制造成熟度的起源与发展 |
2.2.2 制造成熟度的概念及内涵 |
2.3 制造成熟度评价标准体系 |
2.3.1 美国国防部提出的制造成熟度理论 |
2.3.2 国军标装备制造成熟度 |
2.4 制造成熟度评价体系的结构及特点分析 |
2.4.1 制造成熟度模型共同特点分析 |
2.4.2 成熟度等级划分的特征分析 |
2.4.3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小批量生产模式航空制造工艺过程分析 |
3.1 小批量生产模式工艺特点分析 |
3.1.1 生产模式划分 |
3.1.2 小批量生产模式及其管理特点分析 |
3.2 航空产品研制过程及其工艺工作管理分析 |
3.2.1 航空产品研制的生命周期 |
3.2.2 航空产品研制过程工艺工作特点分析 |
3.3 航空产品工艺过程梳理 |
3.3.1 企业调研 |
3.3.2 各阶段的工艺工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艺制造成熟度的原理分析 |
4.1 工艺制造成熟度的内涵界定 |
4.1.1 工艺制造成熟度内涵 |
4.1.2 与其他关键概念的区分与联系 |
4.2 基于系统分析的制造成熟度原理探索 |
4.2.1 制造成熟度的“V”字模型分析 |
4.2.2 制造成熟度的Hall三维结构模型分析 |
4.3 工艺制造成熟度构建原理的系统分析 |
4.3.1 模型结构特点 |
4.3.2 工艺制造成熟度的“V”字模型分析 |
4.3.3 工艺制造成熟度的Hall三维结构模型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小批量生产航空工艺制造成熟度评价体系构建 |
5.1 航空工艺制造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 |
5.1.1 小批生产下的航空工艺制造成熟度内涵 |
5.1.2 航空工艺制造成熟度的等级划分及定义 |
5.2 航空工艺制造成熟度评价指标设计 |
5.2.1 指标构建原则 |
5.2.2 指标选取依据 |
5.2.3 指标初始集获取 |
5.2.4 指标体系建立 |
5.3 工艺制造成熟度评价细则 |
5.4 评价矩阵与实证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工艺制造成熟度的提升与应用 |
6.1 工艺制造成熟度评价后的提升模型 |
6.2 工艺制造成熟度评价体系的应用范围 |
6.2.1 工艺制造成熟度评价体系的应用 |
6.2.2 工艺制造成熟度评价过程关键点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附录 |
(5)高等技术院校学科建设研究 ——基于“三元论”哲学观的分析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现状: 我国技术教育的缺憾 |
第一节 国(境)外技术教育的高级化与体系化 |
第二节 我国技术教育的边缘化 |
第三节 我国技术教育的再认识 |
第二章 问题: 高等技术院校学科建设的困惑 |
第一节 高等技术院校概说 |
第二节 高等技术院校的发展状况 |
第三节 高等技术院校在学科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
第三章 根源: 学科分类的复杂性与滞后性 |
第一节 有关学科的基本界说 |
第二节 知识分类、科学分类与学科分类 |
第三节 基于"三元论"哲学观的学科分类框架 |
第四章 解构: 技术知识、技术科学与技术学科 |
第一节 技术知识——明言与难言之间 |
第二节 技术科学——技术科学化与科学技术化 |
第三节 技术学科——技术科学的分门与重构 |
第五章 策略: 发展技术学科 |
第一节 定位与方向——以高新技术研发为根本 |
第二节 途径与目标——以校企合作实现双赢为目标 |
第三节 支撑与保障——以技术共同体机制的建立为保障 |
结语与展望 |
附录 |
附录一: 美国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CIP-2000) |
附录二: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09年) |
附录三: 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研究生培养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制造业和制造技术发展现状简述(论文提纲范文)
1 21世纪制造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简介 |
2 物质作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
2.1 超精密加工技术 |
2.2 微细加工技术 |
2.3 微孔加工技术 |
2.4 加工中心设备的新发展 |
2.5 快速原型成型和制造技术 |
3 结束语 |
(10)《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等级鉴定研究——环境艺术部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① 课题背景 |
② 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的发行及评定现状 |
③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 研究框架和方法 |
1.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概念的阐述 |
1.2 等级鉴定的方法探讨 |
1.2.1 打分入围法 |
① 得分项一: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情况 |
② 得分项二:被重要数据库收录情况 |
③ 得分项三:期刊主管、主办单位对期刊质量的影响 |
④ 得分项四:期刊创刊年限 |
⑤ 得分项五:期刊获奖情况 |
⑥ 得分项六:期刊学术文章所占百分比 |
⑦ 得分项七:专家评审 |
1.3 主要技术路线 |
2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
2.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按首字母排序) |
2.1.1 建筑设计类 |
(01) 《安徽建筑》 |
(02)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03)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
(04)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05) 《东南大学学学报》 |
(06) 《福建建筑》 |
(07)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08) 《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 |
(09) 《高等建筑教育》 |
(10) 《广东建筑装饰》 |
(11) 《广东土木与建筑》 |
(12) 《广西土木建筑》 |
(13) 《广州建筑》 |
(14)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
(15) 《华南理工大学学学报》 |
(16)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
(17)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
(18) 《华中建筑》 |
(19) 《建材.建筑.装修》 |
(20)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
(21) 《江苏建筑》 |
(22) 《建筑》 |
(23) 《建筑创作》 |
(24) 《建筑技术及设计》 |
(25) 《建筑科学》 |
(26) 《建筑师》 |
(27) 《建筑学报》 |
(28) 《建筑知识》 |
(29) 《建筑装饰材料世界》 |
(30) 《南方建筑》 |
(31)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32)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
(33) 《清华大学学报》 |
(34) 《四川建筑》 |
(35)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
(36) 《时代建筑》 |
(37)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
(38) 《上海建设科技》 |
(39) 《世界建筑》 |
(40) 《世界建筑导报》 |
(41) 《设计新潮/建筑》 |
(42) 《山西建筑》 |
(43) 《天津大学学报》 |
(4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
(45)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
(46) 《新建筑》 |
(47)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48) 《云南建筑》 |
(49) 《中国建设信息》 |
(50) 《浙江建筑》 |
(51) 《中外建筑》 |
(52) 《住宅科技》 |
2.1.2 景观园林设计类 |
(01)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02) 《古建园林技术》 |
(03) 《广东园林》 |
(04) 《蓝天园林》 |
(05)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06) 《园林》 |
(07) 《园艺学报》 |
(08) 《中国园林》 |
2.1.3 规划设计类 |
(01) 《北京规划建设》 |
(02) 《城市》 |
(03) 《城市开发》 |
(04) 《城市发展研究》 |
(05) 《城市规划》 |
(06) 《城市规划汇刊》 |
(07) 《城市问题》 |
(08) 《规划师》 |
(09) 《国外城市规划》 |
(10) 《上海市城市管理学院学报(当代建设)》 |
(11)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
(12)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
(13) 《现代城市研究》 |
(14) 《小城镇建设》 |
2.1.4 室内设计类 |
(01) 《缤纷》 |
(02) 《城市住宅》 |
(03) 《国际家居》 |
(04) 《家具》 |
(05) 《家具与环境》 |
(06) 《家具与室内装饰》 |
(07) 《家居主张》 |
(08) 《家饰》 |
(09) 《美家》 |
(10) 《瑞丽-家居》 |
(11) 《现代装饰》 |
(12) 《上海家居》 |
(13) 《世界家苑》 |
(14) 《室内设计》 |
(15) 《室内设计与装修》 |
(16) 《时尚家居》 |
(17) 《新材料.新装饰》 |
(18) 《新居室》 |
(19) 《中国厨卫》 |
(20)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
(21) 《装饰》 |
(22) 《装饰装修天地》 |
3 研究分析与评论 |
3.1 入围期刊 |
3.2 核心、一级期刊的筛选 |
3.3 一级期刊的挑选 |
3.4 核心期刊的甄选 |
4 研究结论 |
4.1 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专业期刊等级鉴定结果: |
Ⅰ 核心刊物(权威学术期刊) |
Ⅱ 一级刊物(重要学术期刊) |
Ⅲ 二级刊物(一般学术期刊) |
5 参考文献 |
6 后记 |
7 附录 |
附录1: 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期刊等级研究成果调查表 |
附录2: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 |
附录3: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
附录4: 新闻出版署的《中国期刊方阵》社科期刊、《双效期刊》、《双百期刊》、《双高期刊》 |
四、航空工艺究所为企业技术改造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航空工艺究所为企业技术改造服务[J]. 蔡怀福. 航空工艺技术, 1990(01)
- [2]我国国防工业科技资源配置及优化研究[D]. 张远军.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5(02)
- [3]小批生产下航空工艺制造成熟度评价体系研究[D]. 熊若晨. 南昌航空大学, 2018(10)
- [4]加强航空工艺研究 振兴航空工业[J]. 胡建国. 航空工艺技术, 1991(03)
- [5]高等技术院校学科建设研究 ——基于“三元论”哲学观的分析框架[D]. 刘晓保. 华东师范大学, 2011(09)
- [6]航空工艺标准研制方法探索[J]. 梁勇.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10(01)
- [7]航空工艺研究所民品开发道路的回顾[J]. 蔡怀福. 航空工艺技术, 1988(02)
- [8]成套研究综合应用为企业技术改造做贡献[J]. 汪福沾. 航空工艺技术, 1992(01)
- [9]制造业和制造技术发展现状简述[J]. 涂铭昌. 电子工艺技术, 1998(01)
- [10]《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等级鉴定研究——环境艺术部分》[D]. 高嵬. 中国美术学院,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