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使用酸性染料染色的聚酯纤维“Cyles”

可使用酸性染料染色的聚酯纤维“Cyles”

一、可用酸性染料染色的聚酯纤维“赛来斯”(论文文献综述)

上海纺织工学院化学纤维教研组[1](1976)在《可用酸性染料染色的聚酯纤维“赛来斯”》文中指出 引言聚酯纤维本身具有以“洗可穿”性为代表的种种优良性能,加上后来原料和制造方法的进一步合理化,以及产量的增加使其廉价制造成为可能,已成为广泛应用的合成纤维。但另一方面,抗起球性、吸湿性、抗静电性、染色性、手感等还存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及进一步赋予该种纤维难燃,

黄芳[2](2014)在《基于PET的聚酰胺酯的制备》文中研究指明聚酯(PET)纤维因性能优异而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是合成纤维中产量第一的品种。然而目前聚酯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厂家需发展多功能化、差异化纤维来走出此困境。PET的染色与吸湿改性研究一直是各主要生产国纤维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在聚酯染色改性方面,分散染料易染及阳离子染料易染纤维研究较多,均有相应的工业产品。然而酸性染料可染聚酯(ADP)除日本于1972年生产的“赛莱斯”外,目前尚未有新产品工业化。而ADP织物鲜艳亮丽,可与羊毛、锦纶同浴共染;又由于ADP含有氮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吸湿性,因而这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差异化聚酯纤维。酸性染料可染聚酯主要以共混法制备。本文使用共聚法制备ADP,它较共混法而言更有利于改性剂在聚酯中的分散,然而共聚单体必须热稳定性较高。对此,本文首先自制两种具有较高热稳定性能的酰胺类第三单体,其中包括含咪唑啉结构的新型共聚单体。均使用廉价、常用的原料及简单的工艺(无溶剂法)进行单体制备。第一种单体T6T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与己二胺(HDA)合成,适于聚酯的DMT法聚合;为了较适于聚酯的PTA法聚合,将T6T与乙二醇(EG)反应得到类似结构的另一单体EG-T6T。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结果表明T6T与EG-T6T是具有交替结构的酰胺低聚体混合物,通过核磁氢谱可计算平均聚合度n,EG-T6T的n值低于T6T,表明在酯交换反应中部分酰胺可被乙二醇替代;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结果进一步证明了T6T与EG-T6T为混合物,是具有不同熔点及结晶温度的低聚体;热失重(TGA)分析表明T6T与EG-T6T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适用于聚酯聚合。第二种单体EAI是由二乙烯三胺(DETA)与DMT合成,适于聚酯的DMT法聚合;同样使EAI与EG反应得到另一单体EG-EAI。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图(PyGC-MS)、核磁碳谱(13C-NMR:反转门控法及DEPT135碳谱)结果表明EAI为含有咪唑啉结构的酰胺酯,具有多种结构存在的可能性;通过核磁碳谱中各种季碳含量比可得到咪唑啉结构的含量。DSC结果表明EAI为无规物,没有结晶温度及明显的熔点,进一步证明EAI结构的复杂性;热失重(TGA)表明EAI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适用于聚酯聚合。EAI比T6T结构中多了咪唑啉环,增加了碱性及含氮量,这能够进一步改善聚酯的酸性染色性能及吸湿性。分别添加不同含量的EG-T6T及EG-EAI与PTA、EG共聚,含氮共聚酯的聚合工艺参数与纯PET不大相同,需再优化;经元素分析可知,共聚酰胺单体制备的含氮聚酯会有氮损失。这可能是由于酯交换反应过程中部分酰胺被乙二醇替代,在高温聚合反应下,产生的伯胺发生了降解反应而造成的。含氮共聚酯出料连续性较好,其可纺性与纯PET相似。DSC结果表明含氮改性剂的加入均会减缓共聚酯的熔融结晶。TGA结果表明含氮共聚酯与纯PET热稳定性基本一致,均含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通过共聚这两种酰胺第三单体,聚酯纤维的吸湿性与酸性染色性与纯聚酯相比均有所改善。

吴改红[3](2017)在《碳纳米管胶囊/聚乳酸复合纤维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开发原料可再生、产品可降解的环境友好型纤维材料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聚乳酸纤维(Polylactic acid,PLA)又称―玉米纤维‖,是以玉米、小麦等谷物为原料,经过发酵形成乳酸,而后经聚合、纺丝制备出的一种环保型合成纤维。聚乳酸纤维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新型纤维,并且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比如良好的物理和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阻燃性等,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纺织服装、医疗、农业、林业等不同领域的纺织品中,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纤维。但聚乳酸纤维本身存在韧性差、抗冲击强度低等缺点,严重阻碍了聚乳酸纤维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本文应用具有超高强度和韧性的一维纳米纤维材料—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作为增韧增强材料,来提高聚乳酸纤维的韧性、强度等综合性能。但碳纳米管属于纳米材料,具有超高的表面能,在聚乳酸纤维基体中极易团聚(碳纳米管分散性问题);另外,属于无机物的碳纳米管与属于有机物的聚乳酸纤维基体材料的相容性极差(碳纳米管相容性问题),这会极大地影响聚乳酸纤维的韧性和强度的提高。因此应用碳纳米管增韧增强聚乳酸纤维关键是解决碳纳米管分散性和相容性问题。本文对碳纳米管进行胶囊化修饰,构建了多级界面结构,解决了碳纳米管分散性和相容性问题;并对碳纳米管增韧增强后的聚乳酸纤维后续纱线产品及降解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内容有以下五部分:(一)碳纳米管表面修饰为降低碳纳米管的高表面能,提高碳纳米管在基体材料中的分散性,本部分采用了三种方式对碳纳米管进行修饰,分别为偶联剂(KH570)修饰、丙交酯(Lactide,LA)修饰以及胶囊化的修饰模式。通过沉降体积和速率、表面羟基数、亲油化度等指标测试结果,得出不同方式修饰碳纳米管的最优化工艺:偶联剂修饰碳纳米管(KH570-CNTs)的最优工艺为:偶联剂用量为3%,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为70℃;丙交酯修饰碳纳米管(LA-CNTs)的最优工艺为:催化剂用量为0.5%、CNTs/丙交酯质量比为5%、反应时间为12h、反应温度为130℃;碳纳米管胶囊(CNTs-KH570-LA)的最优工艺为: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18h,催化剂与丙交酯质量比为1:500,CNTs与LA的质量比为1:20。采用SEM、TEM、FT-IR等测试手段对修饰前后的碳纳米管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修饰后的碳纳米管分散性明显提高,而且与修饰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化学键,从而使得碳纳米管与修饰材料紧密结合在一起。碳纳米管与修饰材料的连接,降低了表面能,因此大大提高了碳纳米管的分散性。(二)碳纳米管/聚乳酸复合母粒的性能研究应用不同修饰方法得到的碳纳米管,与聚乳酸切片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类型的聚乳酸复合母粒(KH570-CNTs/PLA,CNTs-LA/PLA,CNTs-KH570-LA/PLA),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修饰方式的碳纳米管对聚乳酸复合母粒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含量碳纳米管胶囊在聚乳酸基体中分散性和相容性的好坏。SEM微观形态结构表明,修饰后的碳纳米管在聚乳酸基体中分散均匀,并与基体形成完整的整体,二者界面结合性好,相容性优异。XRD、POM等表征结果显示,碳纳米管的加入细化了聚乳酸晶粒,使其排列更为整齐细密,提高了复合母粒的结晶性能,由此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母粒的强度和韧性也相应的提高。对比不同修饰方式的碳纳米管对复合母粒性能的影响效果,碳纳米管胶囊的影响效果最好,相应的复合母粒强度和韧性提高最大,因此,在三种修饰方式中,碳纳米管胶囊化的修饰方式最优异。这种以碳纳米管为核心,偶联剂层连接,外包聚乳酸外壳的胶囊化修饰方式,有效消弱了碳纳米管的表面能,提高了碳纳米管在聚乳酸基体中的分散性;并且碳纳米管和聚乳酸外壳通过偶联剂的偶联原理紧密连接在一起,构建了稳定的多级界面形式,界面结合性好;外包的聚乳酸外壳,为提高碳纳米管与聚乳酸纤维基体的相容性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不同碳纳米管胶囊含量的聚乳酸复合母粒进行了微观形态、机械性能以及热性能等测试表征,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胶囊含量为5wt%时,碳纳米管的分散性最好,与聚乳酸基体的界面结合能力也最强,因此复合母粒的机械性能最优异。(三)碳纳米管胶囊/聚乳酸复合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采用单螺杆挤出机将聚乳酸切片与碳纳米管胶囊复合母粒进行熔融纺丝,制备不同碳纳米管胶囊含量的聚乳酸复合纤维。通过对复合纤维纵向和截面SEM图像观测得到,碳纳米管胶囊比较均匀的分散在纤维基体中,与基体界面紧密结合,相容性好;并且聚乳酸复合纤维的取向度增大,纤维承受外力的能力增强,因此纤维的强度和韧性增强。由取向度测试结果可知,1wt%含量的碳纳米管胶囊/聚乳酸复合纤维取向度最大。从POM、XRD等表征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胶囊起到成核剂的作用,改变了聚乳酸晶粒的尺寸和排列状况,从而表现为对纤维进行了增韧增强。由复合纤维机械性能与碳纳米管胶囊含量的拟合曲线可得,碳纳米管胶囊含量为0.5-1wt%时,聚乳酸复合纤维的性能最优异。(四)聚乳酸纱线品种的开发将增韧增强后的聚乳酸复合长丝与其他纱线进行混纺,开发不同种类的聚乳酸纱线,扩大聚乳酸纱线的应用范围。首先对碳纳米管胶囊/聚乳酸复合长丝束进行加捻、热定型等纺纱工艺,纺制成聚乳酸纱线,并研究工艺参数(捻度、热定型温度和时间)对聚乳酸长丝纱机械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聚乳酸纱线的最优工艺:捻度为350捻/m左右,热定型温度为75℃左右,热定型时间为1.5 h左右;进一步将聚乳酸纤维长丝束与棉进行混纺,分析混纺比、长丝-须条间距、捻度等对纱线性能的影响关系,得出聚乳酸/棉混纺纱的最优工艺:混纺比高于40/60,长丝-须条间距不大于10mm,捻度不超过800捻/m;针对聚乳酸长丝/亚麻-粘胶股线,研究了工艺参数(捻系数、钢丝圈、张力)对纱线性能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捻系数大体可选定为250上下,钢丝圈选定为15号左右,张力片数量为4个左右。(五)碳纳米管胶囊/聚乳酸纱线降解性能的研究聚乳酸产品的显着优点在于它的可降解性,因此本部分将不同碳纳米管胶囊含量的聚乳酸纱线分别置于不同的降解环境(人体模拟液、水、紫外线、空气中、真空)下,通过对其力学、热学等不同性能变化的研究,探讨纤维增韧增强与降解的关系,不同碳纳米管胶囊含量的聚乳酸纱线降解性能的不同,以及聚乳酸纱线在不同环境中降解行为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胶囊/聚乳酸纱线在碱性环境中更易降解;纱线的降解受温度、湿度的影响较大,并且高温环境中纱线更易降解;并得出强度和韧性较高的1wt%碳纳米管胶囊含量的聚乳酸纱线性能最稳定,不易降解,纱线的降解与纤维增韧增强呈反比关系。

二、可用酸性染料染色的聚酯纤维“赛来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用酸性染料染色的聚酯纤维“赛来斯”(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PET的聚酰胺酯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的发展历史
    1.3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近几年的市场动态
    1.4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的染色改性
        1.4.1 分散染料易染纤维
        1.4.2 阳离子染料易染聚酯纤维
        1.4.3 酸性染料可染聚酯纤维
    1.5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吸湿改性
    1.6 咪唑啉简述
        1.6.1 咪唑啉的合成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7.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7.2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己二胺改性共聚酯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装置
        2.2.3 N,N-双(对甲酯基苯甲酰)己二胺的制备(T6T)
        2.2.4 N,N-双(对羟乙酯基苯甲酰)己二胺的制备(EG-T6T)
        2.2.5 己二胺改性共聚酯的聚合
        2.2.6 己二胺改性共聚酯纤维的制备
        2.2.7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T6T与EG-T6T的红外分析
        2.3.2 T6T与EG-T6T的~1H-核磁分析
        2.3.3 T6T与EG-T6T的DSC分析
        2.3.4 T6T与EG-T6T的TGA分析
        2.3.5 己二胺改性共聚酯的聚合工艺探讨
        2.3.7 己二胺改性共聚酯的DSC分析
        2.3.8 己二胺改性共聚酯的热稳定性分析
        2.3.9 己二胺改性共聚酯纤维的可纺性探索
        2.3.10 己二胺改性共聚酯的酸性染色测试
        2.3.11 己二胺改性共聚酯的吸湿性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乙烯三胺改性共聚酯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装置
        3.2.3 甲酯基-含咪唑啉的酰胺单体(EAI)的制备
        3.2.4 羟乙酯基-含咪唑啉的酰胺单体(EG-EAI)的制备
        3.2.5 二乙烯三胺改性共聚酯的聚合
        3.2.6 二乙烯三胺改性共聚酯纤维的制备
        3.2.7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EAI的红外分析
        3.3.2 EAI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3.3.3 EAI的~(13)C-NMR分析
        3.3.4 EAI的TGA与DSC分析
        3.3.5 二乙烯三胺改性共聚酯的聚合工艺
        3.3.6 二乙烯三胺改性共聚酯的DSC分析
        3.3.7 二乙烯三胺改性共聚酯的热稳定性分析
        3.3.8 二乙烯三胺改性共聚酯纤维的可纺性探索
        3.3.9 二乙烯三胺改性共聚酯的酸性染色测试
        3.3.10 二乙烯三胺改性共聚酯的吸湿性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3)碳纳米管胶囊/聚乳酸复合纤维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乳酸的合成及发展
        1.2.1 聚乳酸的合成
        1.2.2 聚乳酸的发展
    1.3 聚乳酸纤维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特点
        1.3.1 聚乳酸纤维的制备方法
        1.3.2 聚乳酸纤维的性能特点
        1.3.3 聚乳酸纤维的应用
    1.4 聚乳酸纤维增韧增强
        1.4.1 聚乳酸纤维改性方法
        1.4.2 聚乳酸纤维增强改性
        1.4.3 聚乳酸纤维的增韧改性
        1.4.4 纳米材料对聚乳酸的增韧增强
    1.5 碳纳米管增韧增强聚乳酸纤维
        1.5.1 碳纳米管概述
        1.5.2 碳纳米管/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1.6 本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
    2.1 引言
    2.2 实验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设备
        2.2.3 碳纳米管表面修饰
        2.2.4 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KH570修饰碳纳米管
        2.3.2 丙交酯修饰碳纳米管
        2.3.3 碳纳米管胶囊修饰模式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碳纳米管/聚乳酸复合母粒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设备
        3.2.3 聚乳酸复合母粒的制备
        3.2.4 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修饰方式对碳纳米管复合母粒性能的影响
        3.3.2 不同碳纳米管胶囊含量对聚乳酸复合母粒性能的影响
        3.3.3 碳纳米管胶囊增韧增强聚乳酸复合母粒的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碳纳米管胶囊/聚乳酸复合纤维的制备及结构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设备
        4.2.3 聚乳酸复合纤维的制备
        4.2.4 表征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复合纤维形态与结构分析
        4.3.2 复合纤维取向度
        4.3.3 复合纤维结晶性能
        4.3.4 机械性能分析
        4.3.5 碳纳米管胶囊增韧增强聚乳酸复合纤维机理分析
        4.3.6 复合纤维其他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碳纳米管胶囊/聚乳酸复合长丝纱线的纺制及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设备
        5.2.3 聚乳酸混纺纱线的制备
        5.2.4 表征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PLA长丝纱的纺制工艺优化
        5.3.2 PLA长丝/棉Sirofil纱的纺制工艺优化
        5.3.3 PLA长丝/亚麻-粘胶股线的纺制工艺优化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碳纳米管胶囊/聚乳酸纱线的降解行为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
        6.2.1 材料与试剂
        6.2.2 实验设备
        6.2.3 降解实验过程
        6.2.4 表征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聚乳酸纱线在人体模拟液中的降解行为
        6.3.2 聚乳酸纱线在去离子水溶液中的降解
        6.3.3 聚乳酸纱线在紫外线环境中的降解
        6.3.4 聚乳酸纱线在真空以及大气中的降解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可用酸性染料染色的聚酯纤维“赛来斯”(论文参考文献)

  • [1]可用酸性染料染色的聚酯纤维“赛来斯”[J]. 上海纺织工学院化学纤维教研组. 国外纺织技术, 1976(01)
  • [2]基于PET的聚酰胺酯的制备[D]. 黄芳. 东华大学, 2014(05)
  • [3]碳纳米管胶囊/聚乳酸复合纤维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D]. 吴改红. 东华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可使用酸性染料染色的聚酯纤维“Cyles”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