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丹参对抗庆大霉素耳毒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于洋[1](2020)在《针刺、穴位注射对庆大霉素中毒小鼠耳蜗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实验研究,验证针刺、穴位注射的治疗方法,可降低GM诱导耳毒性小鼠耳蜗的损伤,从而保护耳蜗毛细胞、螺旋神经节形态的完整性,降低ABR阈值;并促进耳蜗组织抗氧化酶合成,提高内耳抗氧化损伤能力;影响NrF2信号通路基因转录、蛋白表达,拮抗庆大霉素诱导毛细胞及神经节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分五组实验,每组实验前分组、造摸、给药、治疗、脑干电位测试均相同。选取正常健康昆明小鼠48只(96只耳),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Ⅰ、阴性对照组:第1至10天,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5ml/Kg。Ⅱ、模型组(GM):第1至10天,每日腹腔注射GM,100mg/kg。Ⅲ、阳性药组(GM+EGB):第1至10天,每日8:30腹腔注射GM,100mg/kg。从第2天-第10天腹腔注射EGB,7mg/kg;Ⅳ,针刺组(GM+针刺):第1至10天,每日8:30腹腔注射GM,100mg/kg。从第2天-第10天取听宫、听会、翳风针刺,留针10分钟。Ⅴ、穴位注射组(GM+穴位注射):第1至10天,每日8:30腹腔注射GM,100mg/kg。从第2天-第10天取听宫、翳风、耳尖穴位注射。Ⅵ、针刺+穴位注射组(GM+针刺+穴位注射):第1至10天,每日8:30腹腔注射GM,100mg/kg。从第2天-第10天取听宫、听会、翳风针刺,留针10分钟。于听宫、听会、翳风穴位注射。各组小鼠停药后第一天进行ABR检测,与模型组比较ABR阈移。分析针刺、穴位注射在庆大霉素诱导耳聋小鼠听阈的影响。根据不同实验对耳蜗组织要求不同,运用不同提取方式,分别提取耳蜗组织,观察耳蜗毛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分析耳蜗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变化,观察NRF2信号途径基因转录水平改变,比较NRF2信号途径相关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1.模型组ABR检测结果阈移为17.50±2.43,与阴性对照组1.67±1.6比较,P<0.001,具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成功建立了庆大霉素诱导耳聋模型,阳性对照组、针刺组、穴位注射组、针刺加穴位注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阈移,而且低于模型组,针刺加穴位注射组较模型组差异显着。2.阴性对照组耳蜗内、外毛细胞排列整齐,而模型组耳蜗内、外毛细胞均有损失,排列不整齐。阳性对照组、针刺组、穴位注射组、针刺加穴位注射组毛细胞皆有不等的损失,排列趋于整齐,其中针刺加穴位注射组毛细胞丢失最少,即治疗效果最佳。3.在抗氧化应激实验中,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后SOD、GSH-PX活力提高,GSH-PX活力降低。4.针刺,穴位注射后,检测耳蜗组织内的Nrf2,HO-1及NQO1的表达增高。5.免疫组化实验中,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后HO1、NQO-1、Nrf2在HC、SGN中的表达增加,caspase-3表达减少。免疫组化照片中,HO1、NQO-1、Nrf2在HC、SGN两组照片,针刺加穴位注射组的表达阳性程度较高,caspase-3两组照片,针刺加穴位注射组的表达阳性程度较低。结论:1.GM可诱导耳毒性,提高小鼠ABR阈值;破坏毛细胞、螺旋神经节形态,诱导细胞死亡。2.针刺组、穴位注射组治疗能够减轻GM的耳毒性,减少GM对耳蜗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的损伤,保护毛细胞、螺旋神经节形态完整性,降低ABR阈值。3.庆大霉素破坏耳蜗组织的抗氧化系统,抑制抗氧化酶系统合成。针刺、穴位注射可促进抗氧化酶合成,提高内耳抗氧化损伤能力。4.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对庆大霉素诱导的耳聋小鼠耳蜗组织NrF2信号通路基因转录、蛋白表达有显着影响,激活抗氧化应激机制,拮抗庆大霉素诱导毛细胞及神经节细胞凋亡的作用。5.在各治疗组中针刺+穴位注射组治疗的作用效果最佳。
陈小祝[2](2020)在《载中药成分纳米制剂对顺铂所致耳聋的防治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药源性聋是指由药物耳毒性引起的前庭和耳蜗尤其是内耳感觉毛细胞的损伤而导致的听功能障碍。虽然WHO发布的药物清单中有很多药物可挽救生命,但其中有些药物具有耳毒性副作用,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铂类药物。目前,FDA尚未批准任何相关防治耳毒性药物,虽然现阶段已经有预防和治疗药源性聋的药物进入临床前或临床研究阶段,但是对于药物防治耳毒性的作用机理还未明确。因此,本课题主要评估载姜黄素(curcumin,CUR)的纳米粒(nanoparticles;NPs)是否具有防治顺铂(cisplatin,CDDP)耳毒性的作用。该纳米粒是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作为载体材料,壳聚糖(chitosan,CS)进行表面修饰,以CUR作为包载药物形成CUR-CS/PLGA NPs和CUR-PLGA NPs两种纳米粒。同时,我们还评估了由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与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结合形成的药-药缀合物DoNB和DdNB,以及分别由它们自组装形成的DoNB NPs和DdNB NPs是否可拮抗CDDP所致的耳毒性,同时探索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采用复乳法制备CS/PLGA NPs和PLGA NPs两种纳米粒,并对这两种纳米粒的基本性质进行表征,如粒径、电荷等。体外释放规律考察发现CUR-PLGA NPs和CUR-CS/PLGA NPs的药物释放行为非常一致,游离CUR于24小时内药物累计释放量几乎达到稳定,而这两种载药纳米粒在120小时内才基本达到稳定,这说明CUR-PLGA NPs和CUR-CS/PLGA NPs均具有缓释性能。然后,比较了这带两种不同电荷纳米粒在HEI-OC1细胞(源自于耳蜗毛细胞)中的细胞摄取及其在内耳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1小时时,带正电荷的CUR-CS/PLGA NPs在HEI-OC1细胞胞内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且CUR-CS/PLGA NPs组在内耳各组织中的荧光强度显着高于CURPLGA NPs组和CUR组,表明CS有助于纳米粒被摄取入细胞内。为了进一步确定CUR-NPs是否具有防治CDDP耳毒性的作用,本课题还建立了CDDP所致体内外感觉毛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法考察CUR-NPs对CDDP所致HEI-OC1细胞损伤模型的防护作用,结果显示,CUR-NPs均可不同程度地预防和保护HEI-OC1细胞免受CDDP的毒副作用。同时,还考察了CUR-PLGA NPs和CURCS/PLGA NPs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的听力阈值、内耳毛细胞存活以及内耳组织中Caspase-3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采取预防还是治疗手段,CUR-PLGA NPs和CUR-CS/PLGA NPs均可显着降低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的听力阈值,保护豚鼠内耳毛细胞免受CDDP的耳毒性作用。另外,实验结果显示,CUR-PLGA NPs和CUR-CS/PLGA NPs可能通过调节耳蜗组织中Caspase-3受体的表达情况,起到保护内耳毛细胞的作用。药-药缀合物DdNB和DoNB是本课题组前期制备的两种药物,它们通过自组装分别形成了DdNB NPs和Do NB NPs。前期研究发现,这两种药-药缀合物及其纳米粒均可减轻CDDP对HEI-OC1细胞的毒副作用。为了确认这两种药-药缀合物及其纳米粒在动物模型中是否具有保护内耳毛细胞的能力,在本研究中,考察了这几种药物经局部或全身给药后对CDDP的耳毒性的预防作用。结果显示,在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中,经局部给药后,不同浓度的药-药缀合物及其纳米粒对内耳毛细胞的保护作用不尽相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显示,药-药缀合物及其纳米粒可能是通过调节内耳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起到保护作用。另外,也考察了它们经全身给药后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内耳毛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这些药物经全身给药后的效果略差于局部给药的效果,但也具有保护作用。在前期的工作中,药-药缀合物及其纳米粒已被证明它们经内耳递药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了考察PLGA NPs和CS/PLGA NPs的生物相容性,本研究主要以HEI-OC1细胞为体外模型和豚鼠为体内模型,分别考察这些药物的细胞相容性和生物组织相容性。结果显示,从0.05至5 mg/mL的CS/PLGA NPs与HEI-OC1细胞作用24或48 h后,HEI-OC1细胞的存活率分别102%~107%和100%~83%;浓度范围为0.05至5 mg/mL的PLGA NPs与细胞作用24或48 h后,HEI-OC1细胞的存活率分别102%~86%和100%~80%,说明CS/PLGA NPs和PLGA NPs对HEI-OC1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已证实药-药缀合物及其纳米粒的细胞生物相容性良好。并以豚鼠为实验对象,通过HE染色考察不同特性药物用于内耳递药的安全性,结果均显示,这些药物与耳蜗组织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综上所述,本课题考察的CUR-NPs具有防治CDDP所致耳毒性的潜力,其中,表面修饰正电荷的CUR-CS/PLGA NPs的作用效果更优。同时,本课题组制备的药-药缀合物及其纳米粒经局部或全身给药后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护作用,这些药物可能为药源性聋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周晓丹[3](2019)在《补肾通窍方对肾阴虚大鼠耳蜗组织ERK1/2表达的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MAPK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ERK1/2作为核心指标,研究肾阴虚后及补肾方药干预后大鼠肾脏和耳蜗的功能及形态变化,探讨肾与耳的相互关系,从微观生物学角度阐释二者之间联系的部分分子机制,为祖国医学肾主耳理论的现代诠释提供实验依据,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内耳疾病提供新思路;同时丰富中医藏窍理论,为藏象学说的理论发展提供现代科学依据。方法将耳廓反射灵敏、ABR阈值正常的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各20只),中药组及模型组采用肌肉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5 mg·kg-1·d-1)连续7天的方法制造肾阴虚大鼠模型,空白组注射生理盐水(5 mL·kg-1·d-1);造模成功后,中药组给予补肾通窍方灌胃(10mL·kg-1·d-1),连续给药7天,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三组大鼠一般情况。给药结束后各组大鼠以ABR方法行听功能检测,测量大鼠血浆cAMP和cGMP含量,光镜下观察大鼠肾脏、耳蜗组织形态学改变,并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耳蜗组织ERK1/2 mRNA的表达。结果(1)大鼠肾阴虚指标评价上,与空白组比照,模型组及中药组大鼠均出现了躁动,易惊,大便干结,进食减少,饮水增多,尿量减少,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血浆cAMP/cGMP值上升(P<0.01),提示肾阴虚模型造模成功。但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中药组大鼠一般状态相对较好,血浆cAMP/cGMP值明显降低(P<0.01)。(2)ABR阈值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大鼠ABR阈值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1),三组中模型组大鼠ABR阈值最高。(3)肾脏、耳蜗组织形态上,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大鼠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小球、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扩张,脂肪变等病理性改变;耳蜗组织均出现毛细胞数量减少,排列不规则,螺旋神经节数量减少等情况。但中药组大鼠肾脏、耳蜗组织形态相对模型组整体较好。(4)耳蜗组织ERK1/2表达上: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大鼠耳蜗组织ERK1/2mRNA的表达降低(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ERK1/2mRNA的表达相对较高(P<0.05)。结论肾阴虚后可导致肾脏和耳蜗病理性改变,引发听功能障碍,补肾通窍方对肾阴虚大鼠听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是肾阴虚后通过MAPK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ERK1/2表达的下调引起听觉信号的转导发生障碍,导致耳蜗内组织细胞的凋亡,最终引发听功能障碍甚至耳聋,ERK1/2信号通路是肾主耳的微观联系通路之一;根据中医阴虚血瘀的病理基础,创立的补肾通窍方可通过上调ERK1/2信号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有效发挥干预作用。
李羴[4](2018)在《宣伟军教授治聋经验探析及其验方防治庆大霉素耳毒性聋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感音神经性聋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病因病机错综复杂,许多方面尚未明了,治疗尤为棘手。宣伟军教授以肝脾肾瘀立论,治疗感音神经性聋常获疗效,经验颇丰。本课题旨在通过跟师学习,感悟体会,或整理医案,分析和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同时,建立在体庆大霉素耳毒性聋动物模型,应用宣伟军教授临床治聋验方之一“聪耳通窍剂”作为研究药物,通过对动物听力学、耳蜗毛细胞形态学以及分子水平机制研究,观察中药聪耳通窍剂干预庆大霉素(gentamycin,GM)耳毒性聋影响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为阐明以肝脾肾瘀立论治疗耳聋理论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对中药干预庆大霉素肾毒性损害作用研究,探讨其护肾与护耳的关系,揭示传统中医“肾主耳”理论科学实质。方法:总结和分析宣伟军教授临床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病案,探索其临证思路及辨证方法,以及遣方用药的特点与规律。选择健康成年豚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GM对照组和中药+GM组,每组动物20只。正常对照组按常规饲养,不施加任何药物;GM对照组按200mg/kg·d剂量,每天分两次连续注射9天,第11天终止饲养;中药+GM组按3.994g/kg·d剂量(1/2人工灌服,1/2自动饮用),预先服用聪耳通窍剂10天,然后在继续服用中药同时开始每天注射同等剂量GM,连续9天,第11天终止饲养,但各组用于听力检测的动物于第9天终止。其中每组6只动物应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仪检测动物的5天、7天、9天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每组6只动物应用RT-PCR检测耳蜗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另外每组8只动物耳蜗应用铺片技术和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观查或计数毛细胞,其血清应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尿素氮(BUN)与肌酐(Cr)含量,判断对肾功能影响,肾组织切片则应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细胞形态变化情况。所有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比对。结果:宣伟军教授在临床以肝脾肾瘀立论,辨证分型治疗某些被认为不可逆的感音神经性聋仍具有肯定疗效。庆大霉素耳毒性聋动物实验听力学结果,GM对照组第5、7、9天的ABR听力阈值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中药+G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中第9天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第11天耳蜗形态学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各回内、外毛细胞健康完整,排列有序。GM对照组外毛细胞破坏程度严重,内毛细胞基本不受影响,中药+GM组外毛细胞破坏较轻,内毛细胞完整。GM对照组各回可数外毛细胞与中药+GM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底回与顶回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耳蜗SOD1含量检测显示,无论正常对照组,或GM对照组,与中药+GM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第11天肾功能检查,GM对照组尿素氮、肌酐与其他两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肾组织形态学观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M对照组肾组织破坏程度严重,中药+GM组则破坏极轻。结论: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庆大霉素主要破坏耳蜗外毛细胞,而对内毛细胞未见明显损害,对耳蜗底回破坏明显高于顶回。聪耳通窍剂具有显着保护豚鼠庆大霉素致外毛细胞损害、耳毒性聋和肾毒性损害作用,其通过对机体SOD高表达,清除氧自由基,缓解活性氧对细胞的应激损害,是其药效重要机制之一,而其护肾,促进GM排泄,减轻GM耳毒性则是其另一个重要作用机制,揭示传统中医肾主耳理论具有一定科学依据。从动物实验研究进一步揭示和验证了宣伟军教授以肝脾肾瘀立论,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重要科学根据和意义,其以肝脾肾瘀为主,辨证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经验值得推广应用。
朱丽军[5](2018)在《补肾聪耳方对庆大霉素致聋大鼠耳蜗P38MAPK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实验意在评估补肾聪耳方对药物性耳聋大鼠的治疗作用,同时研究该方剂对细胞凋亡信号通路P38MAPK的影响。通过对比三组大鼠的一般状态、体重变化、听力变化、血cAMP和cGMP的改变、耳蜗病理切片以及耳蜗P38蛋白的表达从而整体的评估补肾聪耳方的治疗作用,以期为临床使用补肾聪耳方防治药物性耳聋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通过ABR听力筛查的SD大鼠(45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中药组及模型组采用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00 mg·kg-1·d-1)连续14天的方法制造药物性耳聋大鼠模型,中药组在造模的基础上给予补肾聪耳方灌胃,空白组注射并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三组大鼠一般情况,测量大鼠体重上升的差距,ABR测听力下降幅度。实验第15天取材,测量大鼠血浆cAMP和cGMP含量,使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耳蜗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Blot法和RT-PCR法检测大鼠耳蜗P38蛋白的含量。结果(1)一般状态评价模型组及中药组大鼠一般状态出现改变,空白组大鼠表现正常。中药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均出现了躁动不安,容易受到惊吓,怕人怕物,食量明显减少,但饮水增多,体重增长缓慢,大便干,尿量明显减少等一系列表现。但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中药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优于模型组。(2)体重增长幅度三组大鼠两周后体重评估,空白组、模型组和中药三组相比,空白组平均体重最高,增长速度最快。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体重增长快(P<0.01),空白组与中药组相比,空白组体重增长快(P<0.01),模型组与中药组相比,中药组体重增加较快(P<0.05)。(3)血浆cAMP和cGMP值比较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cAMP/cGMP值上升(P<0.05),中药组与空白组相比cAMP/cGMP值上升(P<0.05),模型组与中药组相比,模型组cAMP/cGMP值较高P<0.05)。(4)ABR测听比较三组大鼠ABR阈值相比空白组最低,其次是中药组,最后是模型组。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其ABR阈值最低(P<0.01),空白组和中药组相比,其ABR阈值最低(P<0.01);模型组与中药组相比,中药组ABR阈值较低(P<0.01)。(5)耳蜗病理切片比较空白组大鼠耳蜗切片正常。模型组大鼠和中药组大鼠耳蜗病理切片均出现毛细胞数量减少,排列不规则,螺旋神经节数量减少等情况。但整体上看,中药组病理切片相对模型组较好。(6)耳蜗P38蛋白含量Western-Blot与RT-PCR结果均显示:与模型组和中药组相比,空白组P38蛋白的表达偏低(P<0.05),而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P38蛋白的表达相对较低(P<0.05)。结论三组大鼠ABR阈值的情况以及病理切片表明,药物性耳聋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结合大鼠一般状态、体重变化以及cAMP/cGMP值提示模型组与中药组两组大鼠整体状态与中医肾虚证型耳聋相似。中药组大鼠ABR阈值的改善以及耳蜗病理切片结果提示补肾聪耳方对药物性耳聋大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因此采用补肾法治疗药物性耳聋方法可行。三组大鼠耳蜗P38蛋白表达提示庆大霉素所致药物性耳聋发病机制可能与开启MAPK细胞凋亡通道有关。而采用补肾聪耳方能有效抑制P38MAPK通道的开启从而对药物性耳聋起到防治作用。
曾晶晶[6](2018)在《基于复方健耳剂拆方的补气药干预庆大霉素耳毒性聋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中医健脾益气理论指导下,利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技术、耳蜗铺片技术、RT-PCR(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观察复方健耳剂拆方之补气药干预庆大霉素耳毒性聋的听功能、耳蜗毛细胞影响作用,并通过对耳蜗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1)的检测,探讨基于活性氧介导的庆大霉素耳蜗毛细胞损害的病理机制,以及中药保护作用药理机制。通过对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肌酐(creatine,Cr)的检测、肾组织切片,观察中药对肾功能和肾组织的保护作用,探讨护肾与护耳的关系,以及中医脾为后天之本与肾为先天之本,“肾开窍于耳”等理论的科学根据。方法:选择正常健康豚鼠54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庆大霉素(Gentamicin,GM)对照组、中药+GM对照组各18只。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药物处理,常规饲养至11天。GM对照组,按照200mg/kg/d剂量,每天注射2次,连续9天后停药,第11天终止饲养。中药+GM对照组预先连续服用复方健耳剂拆方11号10天,按照3.994g(kg/d)剂量,然后在继续服用中药同时开始注射GM,GM用量和方法同GM对照组,连续9天同时停药,第11天终止饲养。每组取6只动物行ABR测试,了解听力状况。6只动物分别取心脏血液用于血清BUN、Cr检测,了解肾功能;取肾脏用于肾组织切片染色,了解肾组织形态学;取耳蜗用于耳蜗铺片,了解耳蜗毛细胞形态学并计数毛细胞。另6只动物耳蜗通过RT-PCR测定SOD1,提供基于活性氧途径分析依据。所得数据最后经统计学处理。结果:第9天中药+GM对照组的ABR阈值与GM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显着性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1天耳蜗铺片显示,正常对照组内、外毛细胞排列整齐,无细胞缺损;GM对照组外毛细胞破坏严重,呈片状崩解,残缺不全,但内毛细胞基本未受影响;中药+GM组外毛细胞破坏较轻,呈散在崩解缺失,内毛细胞未受影响。GM对照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中药+G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第11天肾切片显示,正常对照组肾组织细胞形态与结构正常,GM对照组肾组织细胞与结构受损严重,而中药+GM组肾组织细胞与结构受损较轻,基本保护较好。GM对照组BUN、Cr两项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而中药+G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则无显着性意义(P>0.05)。第11天中药+GM组耳蜗SOD1表达均高于其他两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豚鼠GM200mg/天造模成功。GM对耳蜗破坏主要影响外毛细胞,且底回破坏较顶回严重。GM对耳蜗外毛细胞和听力损害以及肾脏和肾功能都有损害。复方健耳剂拆方补气类中药具有明显同时保护豚鼠GM致耳蜗外毛细胞和听功能损害以及肾脏和肾功能损害的作用。中药药效作用与其通过对机体SOD系统激活,清除氧自由基,从而阻止活性氧介导细胞凋亡通路有关。中药护肾作用,是其拮抗GM耳毒性损害的中药机制之一。中医“肾开窍于耳”理论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李莉,王俊锋,吕翔,聂艳[7](2017)在《中医药防治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实验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感音神经性耳聋临床多见,原因复杂,治疗上较为棘手,中医药在耳聋的防治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在基础实验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综述了中医药防治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基础研究进展,以其进一步揭示其疗效机理,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王爱平[8](2016)在《泻火化瘀通窍法影响大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Caspase-8/3及Fas系统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当各级听中枢或听神经、螺旋器的毛细胞发生病变,导致对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的传导发生障碍,此即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是耳鼻喉科的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内耳血流障碍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会加重缺血导致内耳血流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和生理过程,是多个因素和靶点参与的反应。在近些年中医治疗内耳疾病的报道中,活血化瘀类药物最为常用和有效,其次是清肝泻火类药物,本实验中,将活血化瘀与清肝泻火联合用药结合形成泻火化瘀通窍法,以达到增加疗效的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索(1)血管阻断法在大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中的应用;(2)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血管阻断法大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3)探明泻火化瘀通窍法改善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动物造模与分组:采用血管阻断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五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清肝泻火组、行气活血化瘀组和泻火化瘀通窍组。实验方法:正常组:不给药;模型组:造模成功后,正常饮食不给药。清肝泻火组:造模成功后一天,每天分两次给予清肝泻火药物灌胃,每次2ml,每只大鼠均连续灌胃7天;行气活血化瘀组:造模成功后一天,每天分两次给予行气活血化瘀药物灌胃,每次2ml,含药物2g,每只大鼠均连续灌胃7天;泻火化瘀通窍组:造模成功后一天,每天分两次给予泻火化瘀通窍药物灌胃,每次2ml,共含药物5g,每只大鼠均连续灌胃7天。实验指标:(1)各组大鼠分别与造模后、用药前和用药后7天检测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2)用解剖显微镜对耳蜗基底膜铺片毛细胞进行观察;(3)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4)制备耳蜗组织匀浆,采用TBA法和可见光法对耳蜗组织的MDA含量和CAT活性进行检测;(5)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aspase-8、Caspase-3的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8、Caspase-3的蛋白表达;(6)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耳蜗组织中Fas、FasL mRNA水平变化;westernblot检测耳蜗组织中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7)梯度pcr检测耳蜗组织中xiap、xaf1mrna水平变化;westernblot检测耳蜗组织中xiap、xaf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x)(±表示,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着差法(lsd)方法,以p<0.05和p<0.01作为显着性和极显着性差异的标准。结果:1.泻火化瘀通窍组治疗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显着低于模型组、清肝泻火组和行气活血化瘀组(p<0.05-0.01)。正常组的阈值最低,与其他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耳蜗基底膜铺片基底膜外毛细胞显微结构观察显示:正常组外毛细胞分布呈三排,可清晰看到外毛细胞分布均匀,排列整齐,无明显缺失;模型组、清肝泻火组见外毛细胞大部分变形,排列严重紊乱,崩解破坏,大片缺损,细胞连接消失,纤毛倒伏严重,外毛细胞结构出现极其严重的破坏,出现坏死和凋亡;行气活血化瘀组见外毛细胞排列较为整齐,部分变形,部分出现坏死;泻火化瘀通窍组见外毛细胞排列整齐,散在缺失,个别轮廓不清。模型组及清肝泻火组外毛细胞损伤较重,细胞出现凋亡和坏死,泻火化瘀通窍组及行气活血化瘀组外毛细胞损伤相对较轻,且行气活血化瘀组损伤相对于泻火化瘀通窍组损伤更为明显。3.正常组阳性细胞荧光基本分布在血管纹区域,基底膜上几乎无表达。模型组与药物干预组的基底膜上的三排外毛细胞荧光信号明显增多、增强,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泻火化瘀通窍组和行气活血化瘀组的毛细胞荧光信号明显减少(p<0.01),散在分布在基底膜上,且泻火化瘀通窍组这一表现更加明显(与行气活血化瘀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清肝泻火组的毛细胞信号较泻火化瘀通窍组和行气活血化瘀组则明显增强(p<0.01)。4.耳蜗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与cat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模型组和清肝泻火组的mda含量最高,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说明模型组和清肝泻火组两组大鼠的耳蜗微循环障碍最严重,泻火化瘀通窍组与清肝泻火组和模型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正常组的cat活性最高,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泻火化瘀通窍组的cat活性显着高于行气活血化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清肝泻火组及模型组相比较具有极显着差异(p<0.01)。5.检测正常组、模型组、清肝泻火组、行气活血化瘀组、泻火化瘀通窍组耳蜗组织中caspase-8mrna和caspase-3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其余各组caspase-8和caspase-3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而与模型组、清肝泻火组相比,行气活血化瘀组和泻火化瘀通窍组caspase-8和caspase-3mrna的表达则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各组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mrna表达结果类似,与正常组相比,其余各组caspase-8和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模型组、清肝泻火组相比,行气活血化瘀组和泻火化瘀通窍组caspase-8和caspase-3蛋白表达则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泻火化瘀通窍组较行气活血化瘀组表达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检测正常组、模型组、清肝泻火组、行气活血化瘀组、泻火化瘀通窍组耳蜗组织中fasmrna和fasl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及清肝泻火组fas、faslmrna的表达水平显着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而与模型组与清肝泻火组相比,行气活血化瘀组、泻火化瘀通窍组fas、faslmrna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各组fas、fasl蛋白表达,泻火化瘀通窍组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较行气活血化瘀组、清肝泻火组、模型组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行气活血化瘀组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较清肝泻火组、模型组也又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清肝泻火组、模型组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比正常组则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泻火化瘀通窍组较行气活血化瘀组表达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检测正常组、模型组、清肝泻火组、行气活血化瘀组、泻火化瘀通窍组耳蜗组织中xiap、xaf1mrna的表达。正常组呈现较低表达,与其他各组相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泻火化瘀通窍组和行气活血化瘀组xiapmrna表达水平较清肝泻火组、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但是清肝泻火组和模型组两组xiapmrna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正常组的xiap蛋白有表达,模型及药物干预各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泻火化瘀通窍组xiap蛋白表达水平较行气活血化瘀组、清肝泻火组、模型组显着增高(p<0.05,p<0.01);而行气活血化瘀组xiap蛋白表达水平较清肝泻火组、模型组也显着增高(p<0.05);但是清肝泻火组和模型组两组xiap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正常组中xaf1mrna有表达,模型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泻火化瘀通窍组xaf1mrna表达水平较行气活血化瘀组、清肝泻火组、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然而清肝泻火组与模型组两组xaf1mrna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行气活血化瘀组xaf1mrna表达水平也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正常组的xaf1蛋白有表达,模型及药物干预各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泻火化瘀通窍组xaf1蛋白表达水平较行气活血化瘀组、清肝泻火组、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同样的,行气活血化瘀组xaf1蛋白表达水平较清肝泻火组、模型组也由明显降低(p<0.01);然而清肝泻火组与模型组两组xaf1l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血管阻断法可用于建立大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该建模方法操作简单、可靠性高、造模成功率高、对动物的伤害小,模型动物均出现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值得推广应用。2.大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显着提高听阈,模型建立成功后24h时听阈即显着增加(p<0.05),7d后听阈维持无明显变化。3.泻火化瘀通窍法具有缓解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大鼠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和改善大鼠损伤后听力的作用。4.泻火化瘀通窍法可有效改善血管阻断法引起的大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mda含量,提高cat活力,且优于行气活血化瘀法。5.泻火化瘀通窍法能够明显抑制大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耳蜗组织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优于行气活血化瘀法。6.泻火化瘀通窍法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耳蜗组织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抑制毛细胞凋亡。7.fas和fasl基因和蛋白均参与大鼠耳蜗微循环障碍损伤,泻火化瘀通窍法能够明显抑制大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耳蜗组织fas和fasl的表达,且优于行气活血化瘀法。8大鼠耳蜗微循环障碍后耳蜗凋亡现象与XIAP及XAF1的表达相关,泻火化瘀通窍法可能通过提高XIAP的表达抑制XAF1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9泻火化瘀通窍法抑制细胞凋亡能力高于活血化瘀法。
李胜利,朱宏亮,刘艳平,刘全征,王玮,史士合[9](2016)在《中药复聪汤拮抗庆大霉素耳中毒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用纯中药制剂复聪汤拮抗庆大霉素(GM)耳中毒性,观察对耳蜗毛细胞和听神经的保护效果。方法:选用60只健康青年豚鼠,分成GM拮抗组,GM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GM拮抗组动物给予GM连续肌肉注射的同时口服纯中药制剂复聪汤拮抗连续30d,GM对照组动物仅GM连续肌肉注射30d。分别在治疗30、60、90d后测定动物的听功能(ABR,DPOAE)后处死6只动物,耳蜗行扫描电镜和光镜观察及毛细胞计数。结果:在连续30d的GM注射的GM拮抗组和GM对照组ABR平均阈值上升;GM拮抗组在中药拮抗30d后,豚鼠的ABR反应阈值明显上升,DPOAE幅值有较明显降低;耳蜗铺片显示耳蜗外毛细胞(OHC)的存活数目明显下降,扫描电镜观察到耳蜗OHC大量损害消失,静纤毛束折断。在拮抗治疗60d后,耳蜗毛细胞数目明显增多;GM拮抗组到90d后的耳蜗毛细胞形态整体基本完好,并可见到支持细胞转分化为新生毛细胞现象,且听功能已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在注射GM的同时给予中药进行拮抗治疗,反而加重了耳蜗毛细胞的损害,而在后期的连续中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耳蜗受损毛细胞的修复和听功能的改善。
韩明训[10](2015)在《川芎嗪对防治庆大霉素致聋豚鼠耳蜗p38MAPK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川芎嗪(TMP)、庆大霉素(GM)单独应用及联合使用对豚鼠内耳听功能、细胞形态及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此探讨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庆大霉素耳毒性中的作用及川芎嗪在庆大霉素致聋中的防治机制,为中医药在耳聋康复领域中的临床应用及相关实验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1.筛选健康活泼、耳廓反射灵敏的白毛红目豚鼠48只,随机分成4组:庆大霉素造模组(GM组)、川芎嗪防治组(GM+TMP组)、川芎嗪组(TMP组)和生理盐水组。GM组:肌注硫酸庆大霉素120mg·kg-1·d1;GM+TMP组:肌注硫酸庆大霉素120 mg·kg-1·d-1及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30mg-kg-1·d-1;TMP组: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30mg·kg-1·d-1;生理盐水组:肌注与GM组等量的生理盐水,所有组连续给药13天。实验结束后所有豚鼠断头处死,收集耳蜗标本。2.各实验组豚鼠首次用药前及末次用药后第1天双耳均行客观听力检测。采用click ABR测试,以click ABR的阈值、80dB nHL给声强度下的III波潜伏期和幅值三个标准来判断各实验组豚鼠的听力情况。3.光镜下对不同组别豚鼠耳蜗HE染色切片进行观察,观察耳蜗Corti氏器和螺旋神经节内细胞的形态改变。4.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实验组耳蜗组织内p38MAPK蛋白表达量。[结果]1.豚鼠客观听力检测结果click ABR检测结果显示,用药前各组听阈基本一致,听功能正常,无显着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GM组和GM+TMP组的听阈显着性升高,与生理盐水组及用药前相比,听功能明显下降,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证明肌注120mg·kg-1·d-1庆大霉素连续13天后,豚鼠听功能下降,耳毒性造模成功;TMP组的ABR阈值与生理盐水组及用药前相比,听功能没有明显改变,ABR阈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GM+TMP组阈值虽也有升高,但较GM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中药川芎嗪能有效改善庆大霉素致聋豚鼠的听功能(见表1-1),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2.实验组80dB nHL给声强度下Ⅲ波潜伏期及幅值结果80dBnHL给声强度下,GM组的III波潜伏期、幅值与生理盐水组、GM+TMP组、TMP组相比,潜伏期明显延长,幅值明显降低,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说明GM可致豚鼠听功能下降,而GM+TMP组潜伏期、幅值与生理盐水组、TMP组相比,潜伏期及幅值无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1。3.Western blot法测耳蜗组织内p38MAPK蛋白表达量从图3-1可看出,耳蜗内组织内p38MAPK蛋白表达分布程度依次为:GM组>生理盐水组≈TMP 组>GM+TMP组.给药后,GM组与生理盐水组、GM+TMP组、TMP组相比,p38MAPK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组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GM+TMP组与生理盐水组、TMP组相比,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生理盐水组、TMP组相比蛋白表达量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2。4.p38MAPK蛋白表达量与ABR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豚鼠耳蜗p38MAPK蛋白水平表达量与click ABR阈值具有明显的直线相关趋势(r=0.795,P=0.018<0.05),同时p38MAPK蛋白水平表达量与80dBnHL给声强度下的III波潜伏期亦有明显的直线相关趋势(r=0.864,P=0.006<0.05),但与幅值的相关性不明显,说明p38MAPK蛋白表达量越多,ABR阈值改变越大,80dBnHL给声强度下的Ⅲ波潜伏期越延长,即p38MAPK蛋白的表达程度决定了豚鼠的听力情况;见表4-1。5.耳蜗切片HE染色结果生理盐水组耳蜗组织形态正常;GM组Corti氏器严重变形,外毛细胞肿胀、变形,螺旋神经节内有大量细胞缺失,出现空泡样变;GM+TMP组Corti氏器毛细胞散在缺失,螺旋神经节形态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病理改变、细胞数量有所减少,但均较GM组损伤轻;TMP组Corti氏器中的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上的细胞形态结构均基本完整、变化较轻,见附图2。[结论]1.庆大霉素可导致豚鼠听功能下降,内耳细胞形态改变,p38MAPK蛋表达增加,且p38MAPK蛋白表达与听功能,内耳细胞形态改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证实p38MAPK信号通路很可能是庆大霉素致聋的重要因素之一。2.TMP可以有效抑制内耳组织p38MAPK蛋白表达,改善听功能,从而起到防治庆大霉素耳毒性的作用。
二、丹参对抗庆大霉素耳毒性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丹参对抗庆大霉素耳毒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穴位注射对庆大霉素中毒小鼠耳蜗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概述 |
2.现代医学对耳聋的研究概况 |
3.中医对耳聋的研究 |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实验二 基底膜分离和毛细胞染色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实验三 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对庆大霉素诱导的耳毒性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步骤 |
3 实验结果 |
实验四 针刺、穴位注射对庆大霉素诱导的耳聋小鼠耳蜗组织 NRF2X 信号途径基因转录的影响 |
1 实验动物 |
2 实验步骤 |
3 实验结果 |
实验五 针刺、穴位注射对庆大霉素诱导的耳聋小鼠耳蜗组织 NRF2X 信号途径蛋白表达的影响 |
1 实验动物 |
2 实验设备 |
3 实验材料 |
4 实验步骤 |
5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2)载中药成分纳米制剂对顺铂所致耳聋的防治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药源性聋的危害及其治疗 |
1.2 纳米递药系统在防治内耳疾病中的作用 |
1.3 防治药源性聋的药物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CUR-NPs体系的构建及细胞摄取与组织分布的研究 |
2.1 材料和仪器 |
2.1.1 材料 |
2.1.2 仪器 |
2.1.3 细胞与动物 |
2.2 实验方法 |
2.2.1 溶液的配制 |
2.2.2 NPs的制备 |
2.2.3 NPs的表征 |
2.2.4 CUR-NPs体外药物释放方法学的研究 |
2.2.5 CUR-NPs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研究 |
2.2.6 CUR-NPs在 HEI-OC1 细胞中的摄取实验 |
2.2.7 CUR-NPs在内耳组织中的分布 |
2.2.8 数据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NPs的表征 |
2.3.2 CUR-NPs体外释放方法学研究 |
2.3.3 CUR-NPs的药物释放行为学研究 |
2.3.4 CUR-NPs的细胞摄取 |
2.3.5 CUR-NPs在内耳组织中的分布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UR-NPs对 CDDP所致损伤的体内外毛细胞模型的作用研究 |
3.1 材料和仪器 |
3.1.1 材料 |
3.1.2 仪器 |
3.1.3 细胞和动物 |
3.2 实验方法 |
3.2.1 不同浓度CDDP对豚鼠内耳毛细胞及其听力的影响 |
3.2.2 CUR-NPs对 CDDP所致HEI-OC1 细胞损伤模型的作用 |
3.2.3 CUR-NPs对 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的预防作用 |
3.2.4 CUR-NPs的缓释作用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的影响 |
3.2.5 CUR-NPs对 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的治疗作用 |
3.3 实验结果 |
3.3.1 不同剂量CDDP对豚鼠听力及其内耳毛细胞的影响 |
3.3.2 CUR-NPs对 CDDP所致HEI-OC1 细胞损伤模型的作用 |
3.3.3 CUR-NPs对 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的预防作用 |
3.3.4 CUR-NPs的缓释作用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的影响 |
3.3.5 CUR-NPs对 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的治疗作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UR-NPs对 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听力阈值的影响 |
4.1 材料和仪器 |
4.1.1 材料 |
4.1.2 仪器 |
4.1.3 动物 |
4.2 实验方法 |
4.2.1 CUR-NPs对 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听力阈值的影响 |
4.2.2 CUR-NPs的缓释作用对CDDP所致所致豚鼠耳聋模型听力阈值的影响 |
4.2.3 CUR-NPs的治疗作用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听力阈值的影响 |
4.2.4 CUR-NPs预防作用对内耳组织Caspase-3 的影响 |
4.2.5 CUR-NPs的缓释作用对内耳组织Caspase-3 的影响 |
4.2.6 CUR-NPs的治疗作用对内耳组织Caspase-3 的影响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CUR-NPs的预防作用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听力阈值的影响 |
4.3.2 CUR-NPs的缓释作用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听力阈值的影响 |
4.3.3 CUR-NPs的治疗作用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听力阈值的影响 |
4.3.4 CUR-NPs的预防作用对内耳组织Caspase-3 的影响 |
4.3.5 CUR-NPs的缓释作用对内耳组织Caspase-3 的影响 |
4.3.6 CUR-NPs的治疗作用对内耳组织Caspase-3 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药-药缀合物及其纳米粒经局部给药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内耳毛细胞的作用 |
5.1 材料与仪器 |
5.1.1 材料 |
5.1.2 仪器 |
5.1.3 动物 |
5.2 实验方法 |
5.2.1 Dex经IT给药内耳毛细胞的作用 |
5.2.2 Sal B经 IT给药对内耳毛细胞的作用 |
5.2.3 Dex与 Sal B物理混合物经IT给药对内耳毛细胞的作用 |
5.2.4 DdNB经 IT给药对内耳毛细胞的作用 |
5.2.5 DoNB经 IT给药对内耳毛细胞的作用 |
5.2.6 DdNB NPs经 IT给药对内耳毛细胞的作用 |
5.2.7 DoNB NPs经 IT给药对内耳毛细胞的作用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SalB对内耳毛细胞的作用 |
5.3.2 Dex对内耳毛细胞的作用 |
5.3.3 Dex与 Sal B物理混合物对内耳毛细胞的作用 |
5.3.4 DdNB对内耳毛细胞的作用 |
5.3.5 DoNB对内耳毛细胞的作用 |
5.3.6 DdNB NPs对内耳毛细胞的作用 |
5.3.7 DoNB NPs对内耳毛细胞的作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药-药缀合物及其纳米粒经局部给药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听力阈值和GR的影响 |
6.1 材料和仪器 |
6.1.1 材料 |
6.1.2 仪器 |
6.1.3 动物 |
6.2 实验方法 |
6.2.1 DdNB经局部给药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听力阈值的影响 |
6.2.2 DoNB经局部给药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听力阈值的影响 |
6.2.3 DdNB NPs经局部给药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听力阈值的影响 |
6.2.4 DoNB NPs经局部给药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听力阈值的影响 |
6.2.5 DdNB经局部给药对内耳组织GR的影响 |
6.2.6 DoNB经局部给药对内耳组织GR的影响 |
6.2.7 DdNB NPs经局部给药对内耳组织GR的影响 |
6.2.8 DoNB NPs经局部给药对内耳组织GR表达的影响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DdNB对 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听力阈值的影响 |
6.3.2 DoNB对 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听力阈值的影响 |
6.3.3 DdNB NPs对 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听力阈值的影响 |
6.3.4 DoNB NPs对 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听力阈值影响 |
6.3.5 DdNB对内耳组织GR表达的影响 |
6.3.6 DoNB对内耳组织GR表达的影响 |
6.3.7 DdNB NPs对内耳组织GR表达的影响 |
6.3.8 DoNB NPs对内耳组织GR表达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药-药缀合物及其纳米粒经全身给药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毛细胞的作用 |
7.1 材料和仪器 |
7.1.1 材料 |
7.1.2 仪器 |
7.1.3 动物 |
7.2 实验方法 |
7.2.1 DdNB经全身给药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毛细胞的预防作用 |
7.2.2 DoNB经全身给药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毛细胞的预防作用 |
7.2.3 DdNB NPs经全身给药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毛细胞的预防作用 |
7.2.4 DoNB NPs经全身给药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毛细胞的预防作用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DdNB经全身给药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的预防作用 |
7.3.2 DoNB经全身给药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的预防作用 |
7.3.3 DdNB NPs经全身给药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的预防作用 |
7.3.4 DoNB NPs经全身给药对CDDP所致豚鼠耳聋模型的预防作用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载中药成分的纳米制剂对内耳组织的安全性评价 |
8.1 材料和仪器 |
8.1.1 材料 |
8.1.2 仪器 |
8.1.3 细胞和动物 |
8.2 实验方法 |
8.2.1 纳米粒的制备 |
8.2.2 PLGA NPs和 CS/PLGA NPs的细胞生物相容性试验 |
8.2.3 PLGA NPs和 CS/PLGA NPs对内耳组织的影响 |
8.3 结果与讨论 |
8.3.1 PLGA NPs和 CS/PLGA NPs的细胞毒性 |
8.3.2 HE染色法评价PLGA NPs和 CS/PLGA NPs对内耳细胞形态学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全文总结 |
9.1 总结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补肾通窍方对肾阴虚大鼠耳蜗组织ERK1/2表达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实验试剂及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动物给药 |
2.3 指标采集 |
2.4 统计学分析 |
3 观察指标及意义 |
3.1 大鼠一般情况 |
3.2 ABR阈值测定 |
3.3 cAMP、cGMP测定 |
3.4 大鼠肾脏、耳蜗组织形态学观察 |
3.5 RT-PCR 方法检测大鼠耳蜗 ERK1/2 mRNA 含量 |
4 实验结果 |
4.1 大鼠的一般状态 |
4.2 大鼠体重 |
4.3 血浆cAMP、cGMP含量 |
4.4 大鼠 ABR 阈值 |
4.5 大鼠耳蜗、肾脏形态学特征 |
4.6 大鼠耳蜗 ERK1/2 mRNA 含量 |
5 讨论 |
5.1 肾与耳关系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5.2 肾阴虚造模方法的选择 |
5.3 阴虚血瘀的病机探讨 |
5.4 ERK信号通路与耳蜗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 |
5.5 补肾通窍方立方探究 |
6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肾与耳关系的现代医学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宣伟军教授治聋经验探析及其验方防治庆大霉素耳毒性聋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1 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病因病机 |
2 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中医治疗 |
2.1 中医辨证治疗 |
2.2 中医综合治疗 |
2.3 中成药治疗 |
3 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西医治疗 |
3.1 激素治疗 |
3.2 营养神经治疗 |
3.3 抗氧化剂治疗 |
3.4 星状神经节阻滞 |
3.5 高压氧治疗 |
第二部分 宣伟军教授治聋学术思想初步探析 |
1 宣伟军教授简介 |
2 辨证思路 |
3 辨证分型 |
4 遣方用药特点 |
5.验案举例 |
5.1 肝郁血瘀,肾精不足型 |
5.2 肝郁脾虚,痰凝血瘀型 |
5.3 脾肾不足,痰湿瘀阻型 |
第三部分 聪耳通窍剂防治庆大霉素耳毒性聋实验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材料 |
3.1 实验动物 |
3.2 实验药品及剂量 |
3.3 试剂及仪器 |
4 研究方法 |
4.1 动物分组 |
4.2 豚鼠脑干诱发电位听力检测 |
4.3 耳蜗铺片的制作及观察 |
4.4 采用RT-PCR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 |
4.5 肾功能检测 |
4.6 肾组织病理切片及形态学观察 |
4.7 统计学分析方法 |
5 实验结果 |
5.1 豚鼠脑干诱发电位听力检测结果 |
5.2 豚鼠耳蜗铺片观察及毛细胞计数结果 |
5.3 耳蜗SOD1含量测试结果 |
5.4 肾功能检查结果 |
5.5 肾组织形态学观察 |
6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5)补肾聪耳方对庆大霉素致聋大鼠耳蜗P38MAPK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实验一 补肾聪耳方对庆大霉素致聋大鼠听力及耳蜗形态学影响..3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观察指标及意义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实验二 补肾聪耳方对庆大霉素致聋大鼠耳蜗P38蛋白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观察指标及检验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基于复方健耳剂拆方的补气药干预庆大霉素耳毒性聋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对耳毒性聋的研究 |
1.1 中医对耳毒性聋的认识 |
1.2 中医对耳与肾、脾关系的认识 |
1.3 补气药对治疗耳聋耳鸣的重要性 |
1.4 中医对药物中毒性耳聋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药物中毒性耳聋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研究 |
2.2 病因及病理机制 |
2.3 临床表现 |
2.4 治疗方法 |
2.4.1 预防为主 |
2.4.2 营养治疗 |
2.4.3 神经营养因子治疗 |
2.4.4 高压氧治疗 |
2.4.5 抗氧化治疗 |
2.4.6 基因治疗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1.1 动物分组 |
1.2 实验药物及制备 |
1.2.1 中药 |
1.2.2 其他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及耗材 |
1.4 主要实验仪器 |
2 动物造模 |
2.1 分组 |
2.2 GM腹腔注射方法 |
2.3 中药灌胃方法 |
二、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1 豚鼠耳蜗SOD1表达量 |
1.1 标本采集 |
1.2 逆转录反应 |
1.3 荧光实时定量PCR |
1.4 统计学方法 |
1.5 结果 |
2 豚鼠ABR阈值 |
2.1 ABR测试仪器及试剂 |
2.2 试验操作 |
2.3 统计学方法 |
2.4 结果 |
3 耳蜗毛细胞铺片制作及形态学观察 |
3.1 豚鼠耳蜗取材 |
3.2 耳蜗铺片 |
3.3 结果 |
4 肾功能及形态学观察 |
4.1 取材 |
4.2 肾功能检查 |
4.3 统计学方法 |
4.4 结果 |
三、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中医药防治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中药研究 |
1.1 突发性聋的研究 |
1.2 老年性聋的研究 |
1.3 药物性聋的研究 |
1.4 噪声性聋的研究 |
2 针灸实验研究 |
(8)泻火化瘀通窍法影响大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Caspase-8/3及Fas系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论文一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血管阻断法大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耳蜗组织Caspase-8/3mRNA、Fas/FasL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泻火化瘀通窍法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耳蜗组织XIAP及XAF1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9)中药复聪汤拮抗庆大霉素耳中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动物 |
2.药物 |
3.听功能测定方法 |
4.分组、造模及给药 |
5.耳蜗铺片及观察方法 |
6.扫描电镜观察方法 |
7.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DPOAE测定结果 |
1.1 GM拮抗组 |
1.2 GM对照组 |
1.3正常对照组 |
2.各组动物各时间点的ABR阈值变化 |
3. 耳蜗毛细胞损失及存活计数 |
3.1 GM对照组 |
3.2 GM拮抗组 |
3.3正常对照组 |
4.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
4.1 GM对照组 |
4.2 GM拮抗组 |
讨论 |
(10)川芎嗪对防治庆大霉素致聋豚鼠耳蜗p38MAPK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实验材料与方法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观察指标 |
(四.) 统计学方法 |
二. 结果 |
(一.) 实验组豚鼠的一般表现观察 |
(二) 实验组听功能click ABR测试结果 |
1. 听功能Click ABR阈值检测结果 |
2. 80dB nHL给声强度下click ABRⅢ波潜伏期及幅值结果 |
(三.) 实验组豚鼠耳蜗组织内p38MAPK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
(四.) click ABR阈值、潜伏期、幅值与p38MAPK蛋白含量相关性结果 |
(五.) 实验组豚鼠耳蜗HE染色结果(见附图2) |
三、分析与讨论 |
(一.)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毒性耳聋的发病机制 |
1. 中医中药防治GM耳中毒中的作用 |
2. 西医在防治GM耳中毒中的作用 |
3. 听觉设备在药物性耳聋中的应用 |
(二.) p38MAPK可介导庆大霉素对豚鼠的耳蜗性损伤 |
1. p38MAPK信号通路上下游信号调节 |
2. p38MAPK在庆大霉素耳中毒损伤中作用 |
(三.) 中药川芎嗪可通过抑制p38MAPK的表达以拮抗GM的耳毒性作用 |
四、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丹参对抗庆大霉素耳毒性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穴位注射对庆大霉素中毒小鼠耳蜗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 于洋.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2]载中药成分纳米制剂对顺铂所致耳聋的防治及其机制研究[D]. 陈小祝.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3]补肾通窍方对肾阴虚大鼠耳蜗组织ERK1/2表达的影响的实验研究[D]. 周晓丹.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4]宣伟军教授治聋经验探析及其验方防治庆大霉素耳毒性聋实验研究[D]. 李羴.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补肾聪耳方对庆大霉素致聋大鼠耳蜗P38MAPK的影响[D]. 朱丽军.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基于复方健耳剂拆方的补气药干预庆大霉素耳毒性聋实验研究[D]. 曾晶晶.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中医药防治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实验研究进展[J]. 李莉,王俊锋,吕翔,聂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02)
- [8]泻火化瘀通窍法影响大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Caspase-8/3及Fas系统的实验研究[D]. 王爱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1)
- [9]中药复聪汤拮抗庆大霉素耳中毒的研究[J]. 李胜利,朱宏亮,刘艳平,刘全征,王玮,史士合.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02)
- [10]川芎嗪对防治庆大霉素致聋豚鼠耳蜗p38MAPK表达的影响[D]. 韩明训.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