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齿动物全胚胎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啮齿动物全胚胎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一、啮齿类动物全胚胎培养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英奇,李申宁,朱海美,许翰林,李嫚琪,杨紫轩,邱云良,常艳[1](2021)在《雄性生殖毒性的体外试验方法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近年来,体外替代试验在雄性生殖毒理研究中愈来愈重要,而构建稳定可靠的体外模型是其有力保障。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体外睾丸模型已从单层的细胞培养过渡到更能模拟体内微环境的新培养体系,如微流控培养、三维(three-dimensional, 3D)培养、类器官培养等。这些培养体系不仅能模拟体内血睾屏障(blood-testis-barrier, BTB)和睾丸微环境,还能通过睾丸组织或生殖细胞培养,延长培养体系持续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啮齿类动物、非人灵长类甚至人类生殖细胞在这些培养体系中都已成功分化出精子,这些新的培养体系也成功应用于睾丸毒物评价。然而,这些新的培养体系仍存一些局限性,如精子分化数量少、效率低以及无法完全复制体内生精进程等。本文主要综述新的睾丸体外培养体系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朱晨霞,宋翼升,张立将[2](2021)在《体外全胚胎培养技术及其在药物生殖发育毒性评价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体外全胚胎培养(whole embryo culture,WEC)技术是一项在受控的体外环境中培养动物胚胎的技术,是研究药物及化学物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药理毒理及作用机制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从大鼠和兔的WEC技术发展概况、培养条件、胚胎发育终点的评分系统和拓展的胚胎发育评价终点、药物生殖发育毒理学应用等方面,对WEC技术及近年来研究进展进行介绍。WEC技术是药物生殖发育毒性研究中重要的替代学研究方法之一。其中,对大鼠与兔组合的WEC研究更具有重要价值,可为胚胎发育毒性研究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赵曼曼,侯田田,耿兴超,周晓冰[3](2020)在《纳米材料生殖发育毒性特点及体外替代模型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纳米材料是物质结构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的新型材料,具有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独特的性质,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广泛。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的生殖发育毒性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金属纳米材料可引起大鼠生殖器官结构改变、功能受损,还可进入胎儿体内直接影响或通过干扰胎盘的生长发育间接影响胎儿发育。而纳米载体药物相比于普通药物,生物分布特征的改变可能使其生殖器官及胚胎毒性减弱。随着动物福利3R原则的推行,国内外已建立多种体外替代方法用于生殖发育毒性评价,其中,胚胎干细胞试验(EST)、全胚胎培养技术(WEC)、斑马鱼模型、线虫在纳米材料生殖发育毒性评估中有良好的适用性。

康陈萍,刘青云,肖倩倩,郝卫东[4](2020)在《利用全胚胎和微团培养模型评价硝酸镧的发育毒性》文中提出目的:利用大鼠植入后全胚胎培养模型和微团培养模型评价硝酸镧潜在的胚胎早期和中、晚期发育毒性。方法:将大鼠胚胎随机分为5组后培养于含不同剂量硝酸镧(0、0.12、0.23、0.46及1 mmol/L)的即刻离心血清中,48 h后测量胚胎卵黄囊直径(YSD)、顶臀长(CRL)和头长(HL),计数体节,并根据Brown’s评分法对胚胎进行总形态学评分(TMS)。同时,对BALB/c 3T3细胞进行细胞毒性测试。根据欧洲替代方法验证中心(ECVAM)的预测模型对硝酸镧的胚胎早期发育毒性进行评价。分离大鼠胚胎肢芽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进行微团培养。分别用0.03、0.06、0.13、0.25、0.5、1、2及3 mmol/L硝酸镧进行染毒,利用中性红活细胞摄取染色法测定50%细胞增殖受抑制时的浓度(IC50)以反映细胞增殖情况,利用阿利新蓝染色法测定50%细胞分化受抑制时的浓度(ID50)以反映细胞分化情况。根据ECVAM预测模型对硝酸镧胚胎中晚期发育毒性进行评价。结果:硝酸镧对胚胎生长的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AEL)为0.12 mmol/L,0.46 mmol/L硝酸镧可明显降低胚胎YSD、CRL和HL(P<0.05),对胚胎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应。0.46mmol/L硝酸镧可诱导胚胎产生发育畸形,减少胚胎体节形成数目(P<0.05)。硝酸镧对肢芽细胞增殖活性的NOAEL为1 mmol/L,对肢芽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的NOAEL为0.25 mmol/L,其IC50和ID50分别为1.57 mmol/L(510.25μg/mL)和0.99 mmol/L(321.75μg/mL)。结论:经全胚胎培养预测模型评价硝酸镧为弱胚胎发育毒性化学物;经微团培养模型评价硝酸镧为无胚胎发育毒性化学物。

奥瑞芳[5](2020)在《利用小鼠体外全胚胎培养模型评估神经管畸形发生的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严重影响着人口质量,但其发生机制并未完全阐明。体外全胚胎培养(Whole embryo culture,WEC)是可以实现高度模拟子宫内胚胎暴露于特定环境的一项技术,通过精准控制遗传和环境因素、精确定位神经管闭合相对狭窄的窗口期、缩小与母婴遗传相关敏感性差异等优势,为研究神经管畸形发病机制提供了便利途径。卵黄囊血循环建立早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形成,它的发育程度决定着胚胎发育速度,有研究表明卵黄囊发育与胚胎畸形率呈负相关,课题组拟利用WEC平台研究NTDs的发生机制,为干预神经管畸形发生提供新思路。本研究目的主要内容有:1利用小鼠体外WEC平台将E(embryo,E)7.0胎鼠体外培养5天,并在神经管闭合阶段详尽研究其形态学发生。2利用小鼠体外WEC平台分别建立丙戊酸、酒精、stavudine致NTDs模型并研究其发生机制;3利用小鼠体外WEC平台建立高糖诱导NTDs模型并探讨二甲双胍干防效果及机制。方法:1将E 7.0胎鼠体外培养5天和E 8.5胎鼠体外培养2天。1.1采用乙醚麻醉大鼠,腹主动脉采血,即刻离心取上清,制备WEC所需培养基。1.2打开孕鼠腹腔取出子宫,分别提取E 7.0和E8.5胚胎,保持外胎盘锥、脏层卵黄囊、羊膜以及胚胎的完整性;对于E 10.5提取需要保持卵黄囊、胚胎以及脐带的血循环的完整性。1.3将胚胎移入培养基中,充好相应混合气体,37℃滚动无菌培养,观察胚胎卵黄囊血循环及胚胎发育情况。2应用小鼠WEC平台分别建立丙戊酸、酒精、stavudine致NTDs模型并研究其发生机制。2.1提取E 8.5胚胎37℃孵育半小时后,培养基中加入VAP 0.6 mM/ml,连续培养24h后,应用Van-Maele-Fabry评分系统对卵黄囊循环评分并记录NTDs发生率;提取E 8.5胚胎37℃孵育半小时后,加入95%酒精6μl/ml连续培养24h,观察胚胎发育情况拍照,对卵黄囊循环评分并记录NTDs发生率;提取E 8.5胚胎37℃孵育半小时后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5、10、15μM-stavudine,续培养48h,观察胚胎发育情况拍照,并对体节、头臀长、卵黄囊大小以及NTDs发生率进行记录,同时应用Van-Maele-Fabry对胚胎各器官及卵黄囊血循环进行评分。最后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以及WB在培养结束后对胚胎分别进行增殖和凋亡的定性和定量检测。2.2对丙戊酸、酒精、stavudine致NTDs模型的卵黄囊进行组织结构、增殖与凋亡的定性与定量分析。3利用小鼠WEC平台建立高糖诱导神经管畸形模型并应用二甲双胍进行干预。3.1提取E 8.5胚胎37℃孵育半小时后,对照培养基含葡萄糖100μg/ml(正常血清血糖浓度),高糖处理组的培养基中加入300μg/ml葡萄糖(模仿糖尿病血清血糖浓度),记录胚胎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并应用免疫组化以及WB技术对卵黄囊以及胚胎头部进行PCNA和CC3定性和定量检测。3.2提取E 8.5胚胎37℃孵育半小时后,对照培养基含葡萄糖100μg/ml,二甲双胍处理组浓度分别100μg/ml和200μg/ml,连续培养24h后记录胚胎神经管畸形发生率,评估卵黄囊直径以及血循环的发育状况。3.3提取E 8.5胚胎37℃孵育半小时后,对照培养基含葡萄糖100μg/ml,高糖处理组的培养基中加入300μg/ml葡萄糖,二甲双胍干预组加入二甲双胍浓度为100μg/ml h或200μg/ml到高糖条件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24h,观察胚胎神经管闭合情况拍照,记录胚胎发生神经管畸形率,同时对胚胎应用WB技术进行PCNA和CC3定量检测。结果:1成功将E 7.0胚胎体外培养5天和仔细观察E 8.5体外培养两天胚胎发育变化。1.1我们详细描述了提取E 7.0、E 8.5和E 10.5小鼠胚胎的方法和制备即刻离心血清的技术,展示了E 7.0体外培养5天的胚胎每24h记录的结果;1.2 E 8.5连续培养2天的胚胎,每隔4h我们记录一次胚胎形态,有包含卵黄囊以及去除卵黄囊两种形态,同时制作了胚胎转体、神经管、前后肢芽评分图,尤其是卵黄囊血循环建立彩色评分图。2利用小鼠体外WEC平台建立丙戊酸、酒精、stavudine致NTDs模型并研究其发生机制。2.1卵黄囊血循环评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 8.5胚胎经VAP培养24h后导致胚胎卵黄囊血循环评分显着下降,外观苍白、血管网稀疏、大血管稀少,斑片状分布,胚胎发育迟缓,胚胎NTDs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E 8.5胚胎经酒精培养24h后胚胎卵黄囊血循环在形态学方面:血循环建立差,血管极未形成,丰富的血管树状丛未形成,斑块状分布,整体表面苍白,且评分降低,胚胎NTDs发生率升高。E 8.5胚胎在stavudine浓度分别为0、5、10、15μM续培养48h后胚胎体节、头臀长、卵黄囊大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胚胎死亡率增加,并对胚胎器官进行评分。而在5μM-stavudine处理组胚胎NTDs发生率显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化和WB结果表明用VAP、酒精、5μM-stavudine、分别诱导NTDs胚胎均显示增殖下降,凋亡增加。2.2丙戊酸、酒精、stavudine诱导的NTDs胚胎的卵黄囊在增殖与凋亡与其诱导的NTDs胚胎变化趋势方面基本保持一致。3利用小鼠WEC平台建立高糖诱导神经管畸形模型并应用二甲双胍对高糖诱导NTDs进行干预。3.1与对照组相比,培养基内加入300μg/ml葡萄糖模仿体内高血糖状态,导致胚胎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明显增加,卵黄囊血循环评分下降。卵黄囊和胚胎的免疫组化定性研究PCNA阳性细胞数下降而CC3阳性细胞数增加,WB实验也证实了一致结果。3.2二甲双胍浓度实验表明:对照组与二甲双胍在浓度为100μg/ml时胚胎神经管延迟闭合的发生率无区别,卵黄囊直径以及血循环评分也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在二甲双胍浓度为200μg/ml时胚胎卵黄囊直径以及血循环评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但是神经管未闭合率增加,有统计学意义。3.3探索二甲双胍干预高糖诱导神经管畸形发生结果显示:高糖条件下二甲双胍浓度为100μg/ml胚胎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明显下降,且卵黄囊血循环明显改善,评分上升,WB实验结果表明二甲双胍100μg/ml治疗组胚胎PCNA和CC3表达与正常组相似,而高糖组与二甲双胍治疗组相比:PCNA含量下降,CC3含量增加。二甲双胍浓度为200μg/ml可干预高糖诱导胚胎NTDs发生,包括卵黄囊发育障碍,但是偶有心包膨大发生。结论:1成功利用WEC平台将E 7.0胚胎体外培养5天,符合相关评分标准,对E 8.5胚胎体外培养24小时详细观察胚胎发育形态学变化。2丙戊酸、酒精和stavudine通过增殖和凋亡诱导胚胎NTDs发生,且均伴有卵黄囊发育障碍,在形态学、组织结构学、增殖与凋亡方面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3成功建立高糖诱导胚胎神经管畸形模型,该条件下卵黄囊与NTDs胚胎均有增殖和凋亡水平的改变。二甲双胍在一定范围内不影响胚胎及其卵黄囊发育的形态学变化,浓度为100μg/ml的二甲双胍可以干预高糖诱导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和改善卵黄囊血循环障碍,在增殖与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接近正常胚胎。

张杨[6](2020)在《吗替麦考酚酯诱导大鼠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吗替麦考酚酯对大鼠胚胎整体发育及耳廓发育指标和对颅神经脊细胞的影响,以期建立大鼠小耳畸形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小耳畸形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室基础。方法:将56只SD大鼠孕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MMF低、中、高3个剂量组,分别记为对照组、A组、B组、C组,每组14只。孕9-10天每天早上8点,MMF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50、100、200mg/kg MMF玉米油灌胃一次,对照组用1.0ml/只玉米油灌胃一次。于孕10.5天、孕14.5天、孕20.5天脱颈处死各组孕鼠,解剖子宫取出胚胎,观察各组胚胎发育情况。1.大体指标: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胚胎第10.5天时第一、二鳃弓的发育情况。观察胚胎第14.5天时第一、二鳃弓衍生组织的发育情况。记录胚胎第20.5天时各组胚胎总数、活胎数、死胎数、吸收胎数、活胎率,并记录各组活胎的畸形胎数、耳畸形胎数、耳畸形胎率,具体包括耳横长、耳纵长、耳纵长/耳横长、鼻枕距/双顶径、眼距、体长、体重等。观察出生后18天各组幼鼠耳廓发育情况。2.影像学检查:对第20.5天胚胎标本头颅行micro-CT检测观察中耳及内耳发育情况。3.组织学检测:取第10.5天胚胎头颅6体节前部组织行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I(CRABP-I)免疫组化检测,观察颅神经嵴细胞改变。取第20.5天胚胎外耳标本行HE染色、甲胺蓝染色、II型胶原免疫组化,观察耳廓软骨及软组织改变。结果:1.大体指标:1.1第10.5天胚胎,对照组胚胎形态圆润饱满,第一、二鳃弓发育良好,未见融合。A组第一、二鳃弓前部融合,B组第一、二鳃弓完全融合,C组第一、二鳃弓形成团块样物质。1.2第14.5天胚胎,对照组胚胎可见耳孔、耳廓、心脏等。A组胚胎较对照组发育相似,可见耳孔、耳廓等结构。B组胚胎发育迟缓,耳廓位置异常、发育小。C组胚胎发育明显迟缓,耳廓异常、消失。1.3第20.5天胚胎,对照组孕鼠胚胎发育基本正常,各实验组随MMF剂量增加,死胎数、吸收胎数增加,活胎数及活胎率降低。各组活胎中,随MMF剂量增加,A组、B组畸形胎数、耳畸形胎数增加,C组畸形胎数、耳畸形胎数减少,耳畸形胎率各组均逐渐升高。对照组与A组相比,耳横长、耳纵长、耳纵长/耳横长、鼻枕距/双顶径、眼距、体长、体重等各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B、C组相比,各指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C组相比,各指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相比,耳纵长、体长、体重、鼻枕距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耳横长、双顶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1.4出生后第18天幼鼠,对照组发育良好,耳廓耸立;A组发育尚可,耳廓展开,部分幼鼠耳廓圆顿;B组幼鼠仅部分存活,发育迟缓,可见耳廓发育不良;C组幼鼠出生后均逐渐死亡。2.影像学检查:第20.5天胚胎,对照组颅骨、听泡结构发育完整。A组听泡结构发育基本完整。B组听泡结构不连续。C组颅骨明显发育不良,听泡基本未发育。3.组织学检测:3.1第10.5天胚胎头颅6体节前部组织,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I(CRABP-I)免疫组化检测。对照组可见大量褐黄色粗颗粒,呈强阳性表达。A组可见褐黄色粗颗粒,呈强阳性表达。B组胚胎可见棕黄色颗粒,呈中等阳性表达。C组胚胎可见淡黄色颗粒,呈弱阳性表达。3.2第20.5天胚胎外耳标本,HE染色、甲胺蓝染色、II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3.2.1耳软骨HE染色观察:对照组与A组靠近软骨膜处软骨细胞较小,密度较高,软骨基质淡红,软骨中部细胞逐渐增大、稀疏。软骨陷窝周围基质内含大量弹性纤维。对照组软骨细胞较A组密集。B组软骨发育不良,细胞移行不明显,软骨基质减少。C组软骨发育迟缓,软骨薄,细胞排列不规则,软骨基质明显减少。3.2.2耳软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对照组靠骨膜处可见软骨细胞较小,单个分布,中部软骨细胞较大、密集,软骨陷窝内同源细胞多,软骨细胞增生活跃。A组软骨与对照组相近。B组软骨细胞较前两组少,从近骨膜处至中部软骨细胞移行不明显。C组软骨细胞稀疏,排列不规则,软骨陷窝内同源细胞少,软骨增生不活跃。3.2.3耳软骨Ⅱ型胶原免疫组化观察:对照组软骨膜、软骨囊及细胞间质呈褐黄色均质状或颗粒状,呈阳性表现。靠近软骨膜、软骨囊处呈强阳性,靠近软骨中部表达逐渐减弱。A可见棕黄色颗粒,呈中等阳性表达。B组及C组可见淡黄色颗粒,呈弱阳性表达。各组II型胶原分布均匀。结论:1.吗替麦考酚酯可导致大鼠胚胎整体及耳廓组织发育不良。2.吗替麦考酚酯可能通过影响颅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增殖,进而导致大鼠小耳畸形。3.吗替麦考酚酯诱导大鼠小耳畸形动物模型,100mg/kg是比较适宜的干预剂量。

唐欣[7](2019)在《附子治疗妊娠腹痛的毒效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妊娠虚寒腹痛大鼠和妊娠大鼠,通过不同模型和剂量,研究附子对胚胎的毒效反应、剂量和模型,研究附子不同炮制品水提液对模型大鼠的毒理、药理效应。方法:1.妊娠虚寒腹痛大鼠模型的建立:选用寒凉药物生石膏、知母(3∶4)100%水煎剂从大鼠妊娠第7d连续灌胃9d,2%冰醋酸腹腔注射大鼠3m L/kg,检测大鼠体重、肛温、扭体潜伏期和扭体次数,甲状腺激素、血清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水平,复制妊娠虚寒腹痛中医证候模型。2.附子灌胃妊娠虚寒腹痛大鼠的急性毒性实验:根据预试验确定不同剂量,24h内单次灌胃妊娠虚寒腹痛大鼠1次,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并观察毒性反应表现。3.附子对妊娠虚寒腹痛大鼠的毒-效实验:于妊娠大鼠720d以盐附子不同剂量0.38、0.75、1.50、1.86、2.00、3.71g/kg灌胃模型大鼠14d。测定大鼠体重、肛温,扭体反应潜伏期、扭体次数。然后解剖大鼠,观察孕鼠脏器变化及胎鼠发育情况;测定外周血中WBC、RBC、HGB、PLT数量;检测血生化指标,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水平,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含量。计算胎盘和右侧卵巢脏器系数,并检测胎盘MDA、SOD、GSH-Px含量,并对卵巢和胎盘行组织病理学检查。4.附子对正常妊娠大鼠的毒-效实验:于妊娠大鼠715d以附子不同剂量0.38、0.75、1.50、1.86、2.00、3.71g/kg灌胃正常妊娠大鼠9d。测定大鼠体重、肛温,扭体反应为潜伏期、扭体次数。观察孕鼠脏器变化及胎鼠发育情况;测定血液学和血生化指标,并采用ELISA测定各组大鼠性激素、促性腺激素水平;剖取胎盘和卵巢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随后制备胎盘匀浆采用试剂盒测定MDA、SOD、GSH-Px含量,对卵巢和胎盘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妊娠虚寒腹痛模型的表现:与正常大鼠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灌胃第2d开始腹泻,毛耸立,倦怠少动,精神较差,体重、肛温显着降低(P﹤0.05或P﹤0.01),但阴道未见血或其他异常物流出;孕21d经冰醋酸诱导的扭体反应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扭体次数明显增加(P﹤0.01),剖检可见每只孕鼠孕胎鼠数在1020只之间,其胎鼠发育情况(胚胎数、活胎数、活胎比、畸胎数、吸收胎数、胚胎脏器系数)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上述表现符合妊娠虚寒腹痛的症状表现,故认为模型成功。2.附子灌胃妊娠虚寒腹痛大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附子水提液灌胃妊娠虚寒腹痛大鼠的LD50及95%置信区间为7.43(6.828.12)g/kg,毒性表现有:轻者闭目少动、反应迟钝、呼吸浅快,重者精神萎靡不振,出现间歇性张口呼吸,口周流涎或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随后在224h内安静死亡,或逐渐恢复正常。3.附子对妊娠虚寒腹痛大鼠毒-效实验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较差,从造模第5d天起体重明显下降(P﹤0.05),肛温则从第3d即显着降低(P﹤0.01);扭体反应潜伏期明显缩短而扭体次数增加(P﹤0.05或P﹤0.01);剖检见胎鼠发育情况(胚胎数、活胎数、畸胎数、吸收胎数、胚胎脏器系数)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血清T3、T4、E2、PROG含量显着降低和T、FSH含量显着升高(P﹤0.05),同时LH也有升高趋;剖取卵巢和胎盘的脏器系数无明显异常,但胎盘组织SOD活性显着升高(P﹤0.05)、GSH-Px活性和MDA含量有升高趋势;胎盘和卵巢HE染色显示:模型组胎盘组织滋养层细胞减少,结构紊乱,血窦扩张充血,伴间质疏松水肿,蜕膜层和迷路层可见灶性炎细胞浸润,卵巢未见组织形态学异常改变;外周血RBC、HGB显着降低而WBC明显升高(P﹤0.05),PLT数量有降低趋势;CHOL、HDL-C含量显着升高(P﹤0.05),但对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无明显影响。与模型大鼠比较,各指标变化如下:附子不同剂量组大鼠的一般状态与模型组相近,其中0.38g/kg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3.71g/kg组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相近;给药第3d时0.38g/kg组大鼠肛温明显升高而1.86、3.71g/kg组明显降低(P﹤0.05),至第7d各药物组大鼠肛温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但1.50g/kg及以下剂量组肛温呈升高趋势、1.86g/kg及以上肛温呈降低趋势;附子各剂量组大鼠扭体次数均减少,其中0.38、0.75、1.50g/kg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除3.71g/kg外的各剂量有延长扭体潜伏期的作用趋势。附子各给药组胚胎数、活胎数、活胎比例等数值相近,从数值看以附子0.75g/kg组胚胎数、活胎比例最高,3.71g/kg组的畸胎数和吸收胎数最大;各组胚胎脏器系数和胎盘脏器系数均无明显变化,附子1.50g/kg组右侧卵巢系数低于模型组(P﹤0.05);卵巢、胎盘HE染色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除附子0.38g/kg组胎盘组织形态学异常改变未得到明显改善外,其余各组增加胎盘组织滋养层细胞,使蜕膜层炎细胞浸润程度减轻;其中0.75、1.50、1.86g/kg组随着剂量的增加,胎盘组织形态学异常改变逐渐恢复正常,1.86g/kg组与正常组相比,未出现其他组织病理学的改变;2.00、3.71g/kg组胎盘滋养层恢复正常,但是蜕膜层弥漫性炎细胞浸润程度随着剂量的升高而加剧,但是依旧比模型组有所改善;各组卵巢组织皮质部有多个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髓质富含血管,未见其他组织病理学异常改变。附子各组胎盘组织中SOD明显减少,附子0.75、1.50、1.86g/kg组的GSH-Px活性也明显降低(P﹤0.05),且GSH-Px活性低于正常组水平。血清激素方面,附子各剂量组对血清T3、T4无明显影响;附子1.50g/kg组E2明显升高(P﹤0.05),0.38、2.00g/kg组T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组有升高PROG趋势;除附子0.38g/kg组外其余各给药组对PRL含量有升高趋势,对FSH、LH无明显影响,且3.71g/kg组这两个指标的数值与模型组最相近。外周血常规和血生化方面,附子各剂量组有降低WBC和升高RBC、HGB、PLT数量作用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未达正常组水平;附子各剂量组能明显降低BUN含量,0.75g/kg组的A/G比值和0.38g/kg组DBIL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各给药组Crea、UA、GLU、TP、GLO、CHOL、TG、HDL-C、LDL-C等均与模型组相近,无明显差异。4.附子对正常妊娠大鼠毒-效试验结果:正常组妊娠大鼠实验期间一般状态正常,体重逐渐增长,至实验结束时剖检胚胎正常。与正常组比较,附子各剂量组大鼠一般状态正常,体重、肛温均无明显差异。剖检妊娠大鼠显示,附子各剂量组胚胎数、活胎数与正常组相近,其中活胎比例以2.00g/kg组最低,该组的吸收胎数量也最多,另畸形胎数以3.71g/kg组最多,但所有给药组的胚胎脏器系数均明显降低(P﹤0.05)。各组的右侧卵巢脏器系数无明显变化,但3.71g/kg组胎盘脏器系数明显升高(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0.38、0.75、1.50g/kg组胎盘组织正常,未见其他组织病理学异常改变;1.86、2.00、3.71g/kg组随着剂量的增加胎盘组织蜕膜层炎细胞浸润程度加剧;附子各组可使胎盘匀浆中SOD、GSH-Px活性和MDA均明显升高,又以0.75、1.50、2.00g/kg组对SOD的升高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激素方面,附子2.00g/kg明显升高E2水平(P﹤0.05),1.86、2.00、3.71g/kg组明显降低PROG水平(P﹤0.05),其余各组也有降低PROG趋势,各组对T水平呈降低趋势;各组对促性腺激素LH、FSH、PRL水平均呈升高趋势,其中2.00g/kg对LH的作用和0.75g/kg及以上剂量对FSH的升高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学和血生化方面,2.00、3.71g/kg两个剂量均可明显升高外周血RBC、HGB、PLT水平,且后者还能明显增加WBC数量(P﹤0.05);附子各剂量组均使Crea、UA含量均增加,其中0.38、0.75g/kg组对UA的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能增加ALT水平,其中0.75、1.86及其以上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可明显升高TP、GLO含量(P﹤0.05),但对A/G比值无明显影响,所有剂量均能增加CHOL水平,且0.38、1.86、2.00、3.71g/kg组显着增加TG含量,0.75、1.86、2.00附子g/kg的HDL-C水平也显着升高(P﹤0.05)。结论:1.本研究采用石膏-知母水煎液灌胃合冰醋酸诱导扭体法在妊娠大鼠上制备大鼠妊娠虚寒腹痛模型,模拟了该证候畏寒、疼痛的症状,且保证了实验期间妊娠的持续,故是可用于中药药理研究的证候模型。2.附子在不同剂量下对妊娠虚寒腹痛大鼠呈毒、效不同作用,其中1.50g/kg及以下剂量呈保护作用,可通过调节体内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改善孕鼠状态从而改善胎胚质量;1.86g/kg及以上剂量对妊娠虚寒腹痛大鼠有毒性,使激素紊乱,且对孕鼠和胚胎均有毒性。3.附子对正常妊娠大鼠的毒性为1.86g/kg及以上剂量,不仅引起激素水平紊乱,还使胎盘组织形态学异常。4.本研究发现,附子可引起妊娠大鼠血脂代谢紊乱。

陆琴,周跃华,唐海飞,王智文,张婷[8](2019)在《基于动物福利的雌性生殖发育毒性体外培养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生殖发育毒性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动物试验检测外源物质对哺乳动物生殖功能和发育过程的影响,预测其可能产生的对生殖细胞、受孕、妊娠、分娩、哺乳等亲代生殖机能以及对子代胚胎/胎儿发育、出生后发育的不良影响。整体动物雌性生殖发育毒性研究方法一直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化学品和化妆品的生殖发育毒性评价中,经过多年的验证并取得稳定的实验结果和结论。但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敏感、周期长、所需受试样品量多,特别是由于体内实验生殖功能主要是以与生殖发育后果有关的参数作为基础,因此难以揭示毒性作用位点和毒性作用机制。雌性生殖发育毒理学替代方法指在生殖发育毒性评估中能尽可能替代动物实验、减少所需动物数量或使动物实验程序得以优化而减少动物痛苦的任何方法或程序,特别是在外源毒性物质的毒性初步评价上,可以作为整体动物实验的补充。本文将从雌性生殖系统细胞和组织培养、胚胎细胞和组织培养、乳腺细胞培养几大类总结雌性生殖发育毒性体外培养技术及研究进展,为雌性生殖发育毒性体外培养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岳苹[9](2017)在《生半夏及干姜人参半夏方对小鼠胚胎发育及mESC分化的影响》文中认为胎儿期安全用药对保证儿童健康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学很早就意识到胎儿期保健的重要意义,并且形成了比较系统实用的与胎儿期保健相关的养胎理论和方法,"妊娠禁忌药"的确立便是其中之一。生半夏作为传统的"妊娠禁忌药"在胎儿期的使用一直备受争论,然医圣张仲景所创的"干姜人参半夏丸"作为治疗妊娠恶阻的代表方一直被后世沿用至今。干姜人参半夏方在治疗孕妇妊娠恶阻时,是否会因应用"妊娠禁忌药"生半夏而造成"损胎、碍胎",生半夏本身的胚胎毒性如何,其配伍后形成的干姜人参半夏方是否会通过配伍得到减毒或无毒,干姜人参半夏汤在胎儿期使用的安全性如何,均有待更加客观的科学论据支持。本实验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半夏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及配伍减毒机制"的一部分实验内容,通过采用致畸敏感期生殖毒性实验,探索生半夏汤、干姜人参半夏汤对妊娠小鼠母体及胚胎发育的影响;同时通过建立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体外实验模型,采用生半夏汤(粉)、干姜人参半夏汤(粉)不同的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培养,研究其对mESC分化的影响,以期探索生半夏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干姜人参半夏方在胎儿期使用的安全性。目的1.总结体内实验、体外实验在中药胚胎毒性研究中的应用;总结生半夏、干姜人参半夏方在胚胎毒性研究中的进展。2.探索生半夏汤、干姜人参半夏汤对妊娠小鼠母体及胚胎发育的影响。3.比较生半夏汤(粉)、干姜人参半夏汤(粉)含药血清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分化成心肌细胞的影响。4.探讨生半夏、干姜人参半夏方应用于妊娠期治疗妊娠恶阻时对胎儿的影响及其用药的安全性。方法1.采取致畸敏感期生殖毒性实验方法,在张仲景用量的4倍剂量下,比较生半夏汤、干姜人参半夏汤对妊娠小鼠母体心脏、肝脏、肾脏的影响及对小鼠妊娠及胚胎发育的影响,用SPSS19.0软件进行结果分析。2.采取经典的悬滴三步法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对形成的拟胚体(EBs)用生半夏汤含药血清、干姜人参半夏汤含药血清、生半夏粉含药血清、干姜人参半夏粉含药血清、空白组血清、胎牛血清(FBS)六组不同的血清培养14d后,比较其对mESC分化时全能性蛋白Cont3及心肌特异性蛋白TnT表达的影响,用PhotoshopCS5及SPSS19.0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1.以生半夏汤剂量2.275 g·kg-1及干姜人参半夏汤剂量5.688 g·kg-1对致畸敏感期孕鼠给药10 d后,母鼠的心、肝、肾脏病理评分与正常组相比无显着差异;生半夏汤组妊娠18 d母体体重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孕期母体宫外增重、子宫连胎仔重及胎仔指标与正常组相比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干姜人参半夏汤组的各项指标与正常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2.以生半夏汤(粉)、干姜人参半夏汤(粉)含药血清、空白组血清、FBS培养EBs 14d后,比较各组Cont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FBS组相比,生半夏汤组、生半夏粉组Cont3表达明显上调(P<0.01),干姜人参半夏汤组、干姜人参半夏粉组则无显着差异;与生半夏汤组相比,干姜人参半夏汤组Cont3表达稍有下调,但无统计学差异;与生半夏粉组相比,干姜人参半夏粉组Cont3表达明显下调(P<0.05)。3.以生半夏汤(粉)、干姜人参半夏汤(粉)含药血清、空白组血清、FBS培养EBs 14d后,比较各组TnT蛋白的表达水平。与FBS组及空白组相比,生半夏汤组TnT表达明显下调(P<0.05),生半夏粉组TnT表达明显下调(P<0.01),干姜人参半夏汤组、干姜人参半夏粉组无显着差异;与生半夏汤组相比,干姜人参半夏汤组TnT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生半夏粉组相比,干姜人参半夏粉组TnT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1.在本实验剂量下,生半夏汤及干姜人参半夏汤无胚胎毒性,但生半夏汤会引起孕鼠母体体重的降低。2.生半夏汤(粉)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抑制体外mESC向心肌细胞的分化而产生胚胎毒性,干姜人参半夏汤(粉)含药血清则对mESC向心肌细胞的分化无显着影响,推测在本实验条件下干姜人参半夏方无明显胚胎毒性。3.生半夏作为"妊娠禁忌药"在胎儿期不建议单独使用,干姜人参半夏方未见明显胚胎毒性,在胎儿期可通过辨证安全使用。

王志茹[10](2016)在《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表达GFP小鼠的制备及其在生殖毒性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前,环境化合物、药物、毒物中有许多外源化学物质对动物及人类的雄性生殖系统具有潜在的危害,动物模型可以代替人类评估这些物质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损伤作用。传统的雄性生殖毒理学实验投入成本大、用时时间长、受试动物多、不能在体实时动态观察到生殖系统的损伤。理想的动物模型和先进的实验技术有助于克服传统雄性生殖毒理学实验的缺点。荧光报告蛋白发现于60年代,作为分子标签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细胞和分子的功能及相互作用。近几年,荧光报告蛋白的活体荧光体内成像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具有诸多优点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其在较为简单的成像系统下即可完成体内成像。绿色荧光蛋白(GFP)是否可用于生殖毒物活体筛选与毒性评估呢?目前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Cre-lox P基因重组系统制作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表达GFP小鼠模型。利用常见的雄性生殖系统毒物乙二醇单甲醚(Eth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EGME)对此模型小鼠进行染毒处理。以睾丸组织绿色荧光强度作为毒性观察指标,并与常规毒理学指标进行比较,以探讨模型小鼠在雄性生殖毒理学的应用。1、F1代雄性小鼠基因型鉴定生殖细胞特异性表达Cre酶转基因雄鼠(Ddx4-Cre,杂合子—T/W)与具有lox P序列的双荧光报告转基因雌鼠(Rosa26m T/m G,纯合子—mut/mut)交配获得F1代雄性小鼠,其进行基因鉴定后可分成两种基因型:cre(T/W);m T/m G(mut/wt)—双转基因小鼠和cre(W/W);m T/m G(mut/wt)—单转基因小鼠。2、F1代雄性小鼠表型鉴定对这两种不同基因型的F1代雄性小鼠进行表型研究。基因检测发现双转基因F1代小鼠的生殖细胞特异性的发生了Cre酶介导的lox P序列间基因重组;利用小动物成像仪观察组织荧光发现GFP特异性表达在双转基因小鼠睾丸组织;组织冰冻切片的DAPI染色和精子荧光观察结果显示双转基因F1代小鼠睾丸组织中绿色荧光蛋白主要表达在生精小管,集中在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中。因此雄性生殖系统特异性表达GFP小鼠模型制作成功。3、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表达GFP小鼠的EGME染毒实验SPF级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表达GFP小鼠89周,20只,按照体重随机分成2组,分别设为用药组和对照组。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用药组小鼠按0.1ml/10g的剂量给予25mg/ml EGME溶液,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动物染毒后分两个阶段—用药11天和用药34天,从活体器官、离体组织和细胞水平观察小鼠睾丸绿色荧光强度变化并进行常规毒理学实验指标的采集。常规的毒理学指标显示:用药组小鼠睾丸重量与对照组小鼠睾丸重量相比明显减小;睾丸组织HE染色观察显示用药11天时小鼠精母细胞大量减少,用药34天时小鼠的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基本消失,同时睾丸正常结构被破坏。观察睾丸荧光强度结果显示:活体睾丸绿色荧光在用药34天时基本消失;用药11天与用药34天小鼠离体睾丸的荧光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因GFP主要表达在睾丸中的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这在器官水平上就说明了乙二醇单甲醚可能影响了小鼠睾丸细胞中的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睾丸组织切片荧光观察显示在用药11天时小鼠睾丸组织中精母细胞的绿色荧光基本消失,而在靠近生精小管管腔部位的精子细胞中仍然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在用药34天时小鼠的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中绿色荧光均消失,这说明精母细胞是EGME的靶细胞。睾丸绿色荧光观察结果与睾丸重量检测和病理学观察结果相符。利用Cre-lox P系统成功制备了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表达GFP小鼠模型,并用EGME给予验证。此模型小鼠可以在器官水平上观察毒性作用的靶细胞,能实时动态的观察生殖系统的变化,可减少实验动物使用量、缩短试验时间,为开发雄性生殖毒理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和实验技术奠定基础。

二、啮齿类动物全胚胎培养技术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啮齿类动物全胚胎培养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雄性生殖毒性的体外试验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流控培养技术
2 3D培养
3 睾丸类器官
4 结语

(2)体外全胚胎培养技术及其在药物生殖发育毒性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大鼠和兔的WEC条件/方法
    1.1 胚胎培养起始点
    1.2 培养基
    1.3 混合气体和供应时间点
    1.4 供气装置
    1.5 培养条件
2 胚胎发育终点的评分
3 拓展的胚胎发育评价终点
    3.1 组织病理学检查
    3.2 蛋白质及核酸的含量测定
    3.3 转录组学对胚胎发育终点的评估
4 WEC技术在药物生殖发育毒理学方面的应用
    4.1 大鼠WEC技术在药物发育毒性研究的应用
    4.2 联合大鼠与兔WEC技术在药物发育毒性研究的应用
5 讨论

(3)纳米材料生殖发育毒性特点及体外替代模型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2 纳米材料生殖发育毒性及机制
    2.1 对生殖器官的毒性
    2.2 胚胎毒性
3 替代模型在纳米材料生殖发育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3.1 胚胎干细胞试验(EST)
    3.2 微团培养试验(MM)
    3.3 全胚胎培养技术(WEC)
    3.4 斑马鱼模型
    3.5 线虫
    3.6 其他替代方法
4 小结

(4)利用全胚胎和微团培养模型评价硝酸镧的发育毒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处理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3 全胚胎培养模型
        1.3.1 全胚胎培养过程
        1.3.2 BALB/c 3T3细胞增殖活性检测
        1.3.3 胚胎发育评分及毒性预测
    1.4 微团培养模型
        1.4.1 微团培养过程
        1.4.2 微团细胞增殖及分化检测
        1.4.3发育毒性预测
    1.5 数据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硝酸镧对胚胎生长的影响
    2.2 硝酸镧对胚胎形态及各器官系统发育的影响
    2.3 全胚胎培养模型对硝酸镧发育毒性的评价
    2.4 硝酸镧对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2.5 微团培养模型对硝酸镧发育毒性的评价
3 讨论

(5)利用小鼠体外全胚胎培养模型评估神经管畸形发生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小鼠体外WEC平台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设备
        1.4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E7.0 小鼠体外培养5天
        2.2 E8.5+48hrs卵黄囊血循环以及胚胎发育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利用WEC建立丙戊酸、酒精以及stavudine致 NTDs模型并研究其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与器械
        1.4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VPA、Alcohol以及stavudine诱导胚胎形态学异常
        2.2 组织切片分析VPA、Alcohol和 stavudine诱导NTDs胚胎头部结构变化
        2.3 免疫组化检测 VPA、Alcohol 与 stavudine 诱导胚胎增殖与凋亡表达水平
        2.4 VPA、Alcohol 以及 stavudine 诱导 NTDs 胚胎 PCNA 与 CC3 蛋白水平变化
        2.5 组织切片分析VPA、Alcohol和 stavudine诱导NTDs胚胎卵黄囊结构变化
        2.6 定性分析VPA、Alcohol和 stavudine诱导NTDs胚胎卵黄囊PCNA与 CC3 蛋白水平变化
        2.7 定性分析VPA、Alcohol和 stavudine诱导NTDs胚胎头部PCNA与 CC3 蛋白水平变化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利用小鼠WEC建立高糖诱导神经管畸形模型及二甲双胍干预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实验设备及试剂配制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高糖诱导神经管畸形模型建立
        2.2 Metformin 干预高血糖诱导的胚胎 NTDs 的发生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吗替麦考酚酯诱导大鼠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实验动物及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观察指标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大体指标
    3.2 影像学检查
    3.3 组织学检测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附子治疗妊娠腹痛的毒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研究
    1 妊娠虚寒腹痛大鼠模型的建立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药物
        1.1.2 实验动物
        1.1.3 实验试剂
        1.1.4 实验仪器
        1.2 造模方法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1.4 实验结果
        1.4.1 模型大鼠的妊娠状态、胎鼠的变化
        1.4.2 模型大鼠冰醋酸扭体反应结果
        1.4.3 模型大鼠血清性激素及促性腺激素水平变化
        1.4.4 模型大鼠外周血常规变化
        1.4.5 模型大鼠血生化指标变化
        1.4.6 模型大鼠胎盘和卵巢脏器系数和组织形态学变化
        1.4.7 模型大鼠胎盘组织MDA、SOD、GSH-Px含量的变化
        1.5 小结
    2 附子灌胃妊娠虚寒腹痛大鼠的急性毒性实验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药物
        2.1.2 实验动物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附子灌胃妊娠虚寒腹痛大鼠的急性毒性实验
        2.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毒性反应表现
        2.3.2 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结果
        2.4 小结
    3 附子对妊娠虚寒腹痛大鼠的毒-效实验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药物
        3.1.2 实验动物
        3.1.3 实验试剂
        3.1.4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附子对模型大鼠妊娠状态和胎鼠的影响
        3.4.2 附子对模型大鼠冰醋酸致扭体反应的影响
        3.4.3 附子对模型大鼠血清性激素及促性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3.4.4 附子对模型大鼠外周血常规的影响
        3.4.5 附子对模型大鼠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3.4.6 附子对模型大鼠胎盘和卵巢脏器系数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3.4.7 附子对模型大鼠胎盘组织MDA、SOD、GSH-Px含量的影响
        3.5 小结
    4 附子对正常妊娠大鼠的毒-效实验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药物
        4.1.2 实验动物
        4.1.3 实验试剂
        4.1.4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附子对正常妊娠大鼠妊娠状态和胎鼠的影响
        4.4.2 附子对正常妊娠大鼠血清性激素及促性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4.4.3 附子对正常妊娠大鼠外周血常规的影响
        4.4.4 附子对正常妊娠大鼠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4.4.5 附子对正常妊娠大鼠胎盘和卵巢脏器系数、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4.4.6 附子对正常妊娠大鼠胎盘组织MDA、SOD、GSH-Px含量的影响
        4.5 小结
讨论
    1 对妊娠腹痛的认识
    2 生殖毒性实验原则
    3 大鼠妊娠虚寒腹痛模型的复制
    4 附子治疗妊娠虚寒腹痛毒效机制
结论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基于动物福利的雌性生殖发育毒性体外培养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雌性生殖系统组织和细胞培养
    1.1 卵巢颗粒细胞培养
        1.1.1 原代卵巢颗粒细胞培养
        1.1.2 永生化的颗粒细胞甾体生成试验
    1.2 卵巢黄体细胞培养
    1.3 腔前卵泡培养
    1.4 卵巢器官培养
        1.4.1 卵巢灌流培养系统
        1.4.2 卵巢皮质薄片培养
    1.5 芳香化酶测试
    1.6 雌激素受体结合试验
    1.7 雌二醇受体转录检测
    1.8 子宫颈/内膜上皮细胞体外试验
2 胚胎组织和细胞培养
    2.1 WEC
    2.2 MM
    2.3 EST
3 乳腺上皮细胞体外试验方法
4 展望

(9)生半夏及干姜人参半夏方对小鼠胚胎发育及mESC分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体内实验在中药胚胎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1.1 一般生殖毒性试验在中药胚胎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1.2 致畸敏感期生殖毒性试验在中药胚胎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1.3 围产期生殖毒性试验在中药胚胎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2 体外实验在中药胚胎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2.1 胚胎干细胞实验(EST)在中药胚胎毒性研究中的运用
        2.2 胚胎肢芽体外培养在中药胚胎毒性研究中的运用
        2.3 全胚胎培养在中药胚胎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3 半夏胚胎毒性的研究进展
        3.1 半夏生物成分的胚胎毒性及妊娠毒理研究
        3.2 半夏及其炮制品的胚胎毒性及妊娠毒理研究
    4 干姜人参半夏方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
        4.1 干姜人参半夏方的临床应用
        4.2 干姜人参半夏方的实验研究概况
    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生半夏汤及干姜人参半夏汤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主要试剂及配制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药物剂量选择依据
        2.2 致畸敏感期毒性实验
        2.3 组织病理学检测
        2.4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对孕鼠主要脏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3.2 对孕鼠妊娠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4 实验结论
第三章 生半夏及干姜人参半夏方含药血清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分化成心肌细胞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物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细胞
        1.4 实验试剂
        1.5 仪器及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含药血清的制备
        2.2 细胞培养液的配制
        2.3 mESC培养
        2.4 EBs总蛋白提取
        2.5 BCA法蛋白定量
        2.6 蛋白稀释与变性
        2.7 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ting)
        2.8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小鼠胚胎干细胞Cont3蛋白的表达
        3.2 各组胚胎干细胞TnT蛋白的表达
    4 实验结论
第四章 讨论与思考
    1 生半夏汤及干姜人参半夏汤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
    2 生半夏及干姜人参半夏方对mESC分化成心肌细胞的影响
    3 体内实验与体外实验的结论与讨论
    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硕士在读期间参与的课题
致谢

(10)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表达GFP小鼠的制备及其在生殖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外源化合物对雄性生殖系统毒性的研究进展
        1.1.1 男性生殖健康的研究现状
        1.1.2 外源化学物的雄性生殖系统毒理学实验及检测
    1.2 荧光报告蛋白及其应用
    1.3 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表达荧光蛋白小鼠制作原理
        1.3.1 Cre-loxP特异性重组系统概述
        1.3.2 Vasa基因概述
    1.4 睾丸毒物乙二醇单甲醚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F1代雄性小鼠基因型鉴定
        2.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2 实验动物及动物的交配与繁殖
        2.1.3 实验方法
    2.2 F1代雄性小鼠表型鉴定实验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2 实验动物
        2.2.3 实验方法
    2.3 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表达GFP小鼠乙二醇单甲醚染毒实验
        2.3.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3.2 实验动物分组与染毒
        2.3.3 实验方法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F1代雄性小鼠基因型鉴定结果
    3.2 F1代雄性小鼠表型鉴定结果
        3.2.1 离体器官荧光观察
        3.2.2 组织学荧光观察
        3.2.3 精子荧光观察
        3.2.4 组织mT基因的扩增
    3.3 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表达GFP小鼠的乙二醇单甲醚染毒实验
        3.3.1 染毒后小鼠活体睾丸荧光强度的变化
        3.3.2 染毒后小鼠离体睾丸重量与荧光强度的变化
        3.3.3 睾丸组织学与切片荧光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啮齿类动物全胚胎培养技术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雄性生殖毒性的体外试验方法研究进展[J]. 李英奇,李申宁,朱海美,许翰林,李嫚琪,杨紫轩,邱云良,常艳. 中国新药杂志, 2021
  • [2]体外全胚胎培养技术及其在药物生殖发育毒性评价中的应用[J]. 朱晨霞,宋翼升,张立将.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1(17)
  • [3]纳米材料生殖发育毒性特点及体外替代模型的应用[J]. 赵曼曼,侯田田,耿兴超,周晓冰. 中国药事, 2020(10)
  • [4]利用全胚胎和微团培养模型评价硝酸镧的发育毒性[J]. 康陈萍,刘青云,肖倩倩,郝卫东. 癌变·畸变·突变, 2020(04)
  • [5]利用小鼠体外全胚胎培养模型评估神经管畸形发生的机制[D]. 奥瑞芳.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6]吗替麦考酚酯诱导大鼠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研究[D]. 张杨.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附子治疗妊娠腹痛的毒效机制研究[D]. 唐欣.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基于动物福利的雌性生殖发育毒性体外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 陆琴,周跃华,唐海飞,王智文,张婷.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9(02)
  • [9]生半夏及干姜人参半夏方对小鼠胚胎发育及mESC分化的影响[D]. 岳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7)
  • [10]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表达GFP小鼠的制备及其在生殖毒性研究中的应用[D]. 王志茹. 吉林大学, 2016(09)

标签:;  ;  ;  ;  ;  

啮齿动物全胚胎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